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2023-12-16 08:38: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笙知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篇1: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

作者:钟嗣成

鸱夷后那个清闲[一]?谁爱雨笠烟蓑,七里严湍[二]。除却巢由[三],更无人到,颍水箕山。叹落日孤鸠往还[四],笑桃源洞口谁关[五]?试问刘郎[六],几度花开,几度花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七],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八],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九]。更惊起南阳卧龙[十],便成名八阵图中[十一]。鼎足三分[十二],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释

[一]鸱(chi)夷:指范蠡。蠡辅佐越勾践,雪了会稽之耻,知道勾践可以共患 难而不可以共安乐,乃携西施,泛舟游于五湖之上,变名易姓。到了齐,叫做“鸱夷子皮”,到了陶,又叫做“陶朱公”。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二]七里严湍(tuan):指东汉严子陵隐居不仕,在七里滩钓鱼过活的事。

[三]巢由:巢,巢父。尧时隐士,不营世利,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由,许由。尧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玷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水之滨去洗耳。并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不出。并见皇甫谧《高士传》上。

[四]“落 日”句:此用功轼《卜算子》“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句意。孤鸿,这里喻隐居的高士。

[五]桃源洞口: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一个打鱼的人从桃花源到一山洞,看到秦时避乱者的后裔聚居那里,过着无奈迫无剥削的自由生活,出来以后,便再也找不到了。后因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六]刘郎:指刘晨。相传东汉永平年间,他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载,还乡时,子孙已历七世。见《幽明录》及《太平广记》。

[七]“酾酒临江”二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当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挥师顺流东下之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失英雄本色。

[八]紫盖黄旗:古人认为天空出现黄旗紫盖的'云气,是出帝王的兆头。这是指曹操终于统一天下。

[九]赤壁东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用部将黄盖计,以轻便战船数十艘,载着满灌油脂的干紫,外盖帷幕,诈称投降。等到接近敌船时,放起火来,恰巧这时东南风大起,向西北延烧,曹兵大败。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南阳卧龙:《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对先主说:“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又诸葛亮《出师表》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十一]成名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演兵法,作八阵图。”据说诸葛亮曾于永安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南)永安宫前的平沙上,聚石垒成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吴蜀在江陵(今湘北宜昌东)会战,蜀兵败退,吴军统帅陆逊追逐至此,看到了八阵图,惊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退了兵。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

[十二]鼎足三分:言魏、蜀、吴三方对峙,鼎如之三足。

赏析

苏武《前赤壁赋》里说他:“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战船)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洒酒于江,以示凭吊),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在这首小令中,诗人只用寥寥九个字,就写出了这个身经百战、力扫群雄、统一了中国北方,且又多情善感、文采斐然的英雄形象。第三句写英雄孙权。“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但诗人认为虚幻的王气不足凭信,东吴之所以能建立王业,是因为孙权、周瑜赤壁一战,借助东风,火烧了曹军的战船,遏制了曹操的攻势。第四句写英雄诸葛亮。他胸怀奇才,隐居南阳,徐庶称之为卧龙。他的本愿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还是出山辅佐刘备。诗人用”惊起”两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由隐居到出山的转变过程。至于诸葛亮出山后的功绩,用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的概括最为确切完备。这里诗人化用其意。最后一句既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又对魏、蜀、吴三方作了一个总结。 纵观全篇,诗人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幕古贸、大展经纶的宏愿。感情基调雄健高昂,有苏轼“大江东去”的遗风,而无“人生如梦”的感叹。

篇2:元曲《双调·蟾宫曲》赏析

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

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

十岁顽童,

十载尪羸。

五十年除分昼黑,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

兔走乌飞。

子细沉吟,

不都如快活了便宜。

注释:

①“想人生”句:这是化用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意。

②“先过”句:言百岁光阴,活到七十的尚且很少。那不是一百岁,先去了三十么?过了,去了,除了。

③ 尪(wang)羸:瘦弱,疲惫。

④兔走乌飞:古代神州传说中,言月中有兔,日中有三足乌,故以“兔走乌飞”比喻日月的运行。

字词注释:

1.嗟呀:叹息。 2.七件儿:持家度日不可短缺的七种用品,即下面写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3.灵芝:一种名贵药材。

4.甘露:甘美的雨露。

5.丹砂:即朱砂,一种名贵的矿石,可入药,也可用为染料、颜料。

6.梦撒:没有了。

7.消乏:缺少。

8.折桂攀花:寻花问柳

赏析:

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此曲即从最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最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篇3: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徐再思〔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

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刚刚懂得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的折磨。身体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侣又到哪里去了呢?相思的痛苦什么时候最猛烈呢?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月亮半明半亮时。

注释:

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情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篇4: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

薛昂夫

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樵叟忘归。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注释】

烂柯:斧柄朽烂。常常用以比喻世事变化之速。晋王质人山伐木,见数童子奕棋并歌,因置斧而听。一童以一枣核状物予王质,王质含之,不饿不饥。俄顷,王质拾斧欲归,见斧柄已朽烂。回家则人事全非,原来出走已数十年矣。此山名石室山,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县南。

朝元石:道家弟子礼拜神仙的石台。

洞锁青霞:洞口瑞云缭绕。

【赏析】

这首小令大有超脱尘寰、拥抱八荒之概,写得意境开阔,格调豪迈。

王质入山采樵而遇神仙弈棋,俄顷即斧柯烂,回家则数代易的故事,是一个经常被人传颂、抒写的题材,然而在薛昂夫笔下,却不循别人旧踪,独有一番气象。开头一个“懒”字就显得不同凡响,把烂柯的神话几乎一笔抹倒;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纯属小事一桩,根本值不得大惊小怪、叹为神奇的。他所瞩目的,是比这个更为广大浩瀚得无边无垠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随后,作者又从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回归到人类本体:“恰待持杯,酒未沾辱,日又平西”,峭拔警策。这种大开大合、大跨度的.组接,反倒没有了虚无颓废的感伤情调,却予人一种蓬勃峥嵘、纵横时空的恢宏和旷达。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曾经称美作者的诗作“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将此评语移用于这首小令,倒是十分合适和妥贴的。

【题解】

《题烂柯石桥》表现了作者意欲超脱尘世,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博大情怀。

篇5: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双调清江引即景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清江引·即景(垂杨翠丝千万缕)

乔吉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

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注释】

“垂杨”句:翠绿繁茂的千万缕柳条,细长柔韧,飘洒如丝。在我国古代诗、词、曲作之中,杨、柳常常通用。垂杨,这里实际上是指垂柳。

“惹住”句:柳丝招惹起了我忧郁闲愁的情绪。闲情绪:指闲愁,即由于闲暇无事而烦闷生愁。

倩:借助语,“请求”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篇淡雅素朴、韵致悠远的惜春、送春小曲。

凝眸平眺翠绿的垂柳、飘拂的柳丝,勾起胸中一片闲愁。作者一边泪眼婆娑地送春归去,一边虔诚地请求因昨夜落雨而湍险流急的溪水,也能将闲愁一并带走。全篇的“诗眼”全在这“闲愁”两字上。何以如此“闲愁”,即因为什么而致这样的悒郁忧伤?是由于“灞桥折柳”的'曲故,曾使多少离人依依惜别,又让几多骨肉痛断肝肠的历朝旧事,激起了自己的怀亲思友,飘泊他乡之浓情?抑是目睹落花满地,春天将残,联想青春的不再,韶华的易逝?还是愤懑于人世间强横丑恶对于真善美的无端摧残扼杀?在这里,作者都没有明指。然而正是作品略带惆怅凄婉的总体意绪,却给人一种寄托幽深的暗示和绵绵不尽的遐想。

【题解】

这首惜春、送春小曲,流露出作者惆怅凄婉的心绪,引人遐想。

篇6: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大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乾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赏析】

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以为官清廉、直言敢谏著称。几次因直言得罪了皇帝,在元英宗时,毅然弃官归隐。这首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心迹。开头两句,坦诚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城外的想冲进城里去,城里的又想冲出到城外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的通病。在当官时,那繁冗的事务,那乏味的案牍,令人心烦;那险恶的仕途,那黑暗的官场,让人心悸,纵有致君尧舜的'志向,面对昏庸的统治者,实难有所作为。因此便想“无官一身轻”,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等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十载寒窗,一腔热血,原想做一番事业,现在壮志未酬,弃置不用,又实在不甘心,令人进退为难。上片的后三句,对这进退两难的思想,终于作出了抉择,看看活生生的事实,从前做官的人一个个都遭灾受害,因此,还是选择弃官归隐的道路。下片开头四句,呼应上边“从前的”,进一步用具体事实证明“那一个不遇灾难”,从而坚定了弃官归隐的决心。这里所举的四个例子,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四个人,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声名赫赫,有的立过不世的功勋,有的创过千秋的伟迹,但到头来或投江或自刎或被腰斩,怎不令人寒心!接下来两句对四个典型事例作了总结,这四人虽然情况不同,但都想安稳当官,实现抱负,然而都不得安稳,只落得死于非命。由此看来,官实在当不得,当官必遭殃;至此,思想矛盾解决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最后结论,不如隐居五柳庄逍遥自在。

这首曲由两支小令组成,但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一韵到底,自然流畅。抒情与议论结合,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题解】

张养浩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后弃官归隐。这首小令是作者对仕途险恶的慨叹,表达了弃官隐居、远离灾祸的愉快心情。

篇7:双调水仙子舟中元曲原文及赏析

双调水仙子舟中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水仙子·舟中(孤舟夜泊洞庭边)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注释】

篷:船的.篷子。

鏖战:激战。

缴缠:纠缠。

【赏析】

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写风与雪斗争,而诗人又与风雪斗争,颇具战斗气息,放达无拘无束。风格豪迈,表现了作者抗风斗雪的啸傲气度。

【题解】

此曲作者由舟中观雪而获得灵感:做人要有抗风斗雪的傲然气度。

篇8:元曲《蟾宫曲·怀古》赏析

元代: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译文

请问古往今来谁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是三国的农夫诸葛亮,一个是周朝的渔翁姜太公。一个隐居南阳,一个栖身东海海滨,都是一举成功。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姜太公梦兆飞熊并写下《六韬》兵书。但转眼霸业都成空,带来无穷的遗恨。如今只看到蜀道上的寒云,渭水上的秋风。

注释

①一位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②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

③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④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

⑤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卧龙:指诸葛亮。

⑥六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的一部兵书。分文、武、虎、豹、龙、犬六韬。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

⑦蜀道寒云:极言蜀道之险峻。

⑧渭水秋风:言在羁旅中过生活。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边。

查德卿

[元](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曲,太平乐府中选录甚多。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明·李开先评元人散曲,首推张可久、乔吉,次则举及查德卿(见《闲居集》卷五《碎乡小稿序》),可见其曲名较高。其散曲作品内容有吊古、抒怀、咏美人伤离情之类,风格典雅。

赏析

《蟾宫曲·怀古》在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了。

篇9:元曲《双调·蟾宫曲·别友》鉴赏

作者:周德清

倚篷窗无语嗟呀①,七件儿全无②,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③。酱瓮儿恰才梦撤④,盐瓶儿又告消乏⑤。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⑥。

注释

①篷窗:用篾席遮拦起来的窗户。嗟呀:叹息。

②七件儿:即七件事,指日常生活中的七种必需品。武汉臣《玉壶春》一:“早晨起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③“柴似灵芝”三句:言米珠薪桂,生活资料十分昂贵。灵芝,仙草,古人认为服之可以长寿。甘露。甜美的露水。古人认为天下太平,上天才降甘露。丹砂,即朱砂。古人认为服食它可以延年益寿。

④梦撤:本意为散失,此与下句“消乏”同义。《雍熙乐府》无名氏《斗鹌鹑》套:“待去呵,青蚨又梦撤;不去呵,寸心又牵挂。”青蚨即钱。

⑤消乏:耗散完了。

⑥折柳攀花:指眼花宿柳,旧日文人恶习。但卢前《元曲别裁集》作“折桂攀花”,则句意为追求科举功名,因古人谓中科举曰“攀桂”,中状元要戴宫花,饮御酒。如此立意更佳。

鉴赏

此曲反映了当时生活资料的昂贵和自己生活的拮据。用通俗语,浅显的比喻,贴近现实生活。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蟾宫曲》阅读答案及赏析

2.《青楼曲》原文及赏析

3.《双调·清江引》原文及翻译

4.神仙曲原文赏析

5.《襄阳怀古》的原文诗词及赏析

6.李白《凤凰曲》古诗原文及赏析

7.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8.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原文及赏析

9.谒金门·双喜鹊原文及赏析

10.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元曲《双调·蟾宫曲·怀古》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