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箜篌谣原文及赏析

箜篌谣原文及赏析

2024-01-01 07:4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aba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箜篌谣原文及赏析,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箜篌谣原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箜篌谣原文及赏析

篇1:箜篌谣原文及赏析

箜篌谣原文及赏析

原文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翻译

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可惜周公执政时是如此的贤明,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汉代歌谣中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汉文帝却容不下淮南王,将他流放。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和他们相交时,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必然会早早凋谢,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样。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

注释

①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

②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③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④“汉谣”两句: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⑤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其山九谷皆相似,故称“九疑”。

⑥管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

赏析

《箜篌谣》,古乐府旧题,即《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诗是借用旧题名,大致说朋友结交当有始有终,内容上与《箜篌引》有差别。

篇2:箜篌谣李白诗歌赏析

《箜篌谣》作品介绍

《箜篌谣》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2卷第19首。这首诗的主题是感叹结交挚友之难。全诗可分为三段。议论部分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

古诗名句“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就是出自《箜篌谣》这首诗。

《箜篌谣》原文

《箜篌谣⑴》

作者:唐·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⑵。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⑶。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⑷。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⑸,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⑹。

开花必早落⑺,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⑻?

《箜篌谣》注释

⑴箜篌谣:《乐府诗集》谓《箜篌谣》不详所起;《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大略言结交当有始终。

⑵严陵与光武:据《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会稽姚余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光武即位,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念其有贤德,令按其貌寻。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光武疑其是光,备车马,带礼物,遣使聘之。凡三返,而后至。帝车架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肯相助耶?光眠不应。良久曰,古之帝尧有德,巢父洗耳。人故有志,何必相逼?终乘车而去。后帝与光共卧,光加脚于帝腹。翌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授予建议大夫之职,终不屈从,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延陵濑。

⑶“周公”二句:《诗集·周本纪》:武王崩,成王少,周公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不利于成王,乃携武庚以作乱。周公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 ⑷汉谣一斗粟:即汉文帝对待淮南王刘武事。

⑸方寸:指心。

⑹九疑峰:也作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相传虞舜葬于此。《水经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⑺开花:一作“多花”。

⑻“管鲍”句:《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天下不多(看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箜篌谣》译文

上天切莫登着龙上天,爬山切莫骑着虎。

古来贵贱结交而心不移者,唯有严子陵与汉光武帝。

周公被称为大圣人,也不容下管叔与蔡叔。

汉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说尽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

兄弟尚且与路人一样,我的心要服从谁呢?

人心方寸之间,便有山海几千重。

轻信了朋友,对着面,心里也像隔着九疑峰。

花开必有花谢,桃李树不如松树坚贞。

管仲与鲍叔那样的友谊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风尚?

篇3:箜篌谣李白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感叹结交挚友之难。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首二句比兴,喻交友须慎重;三四句从正面列举贵贱结交而心不移的典范。中四句为第二段,从反面列举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为议论,直接表达诗人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间的感情隔阂应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轻言”二句谓不可轻信、轻托朋友。“开(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轻诺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滥,是“轻言”二句的形象化。结尾二句呼唤交友古风的重现。议论部分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

《箜篌谣》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箜篌谣》繁体对照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聖,管蔡甯相容。

漢謠壹鬥粟,不與淮南春。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篇4:箜篌谣,箜篌谣李白,箜篌谣的意思,箜篌谣赏析

箜篌谣,箜篌谣李白,箜篌谣的意思,箜篌谣赏析 -诗词大全

箜篌谣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篇5:天门谣原文赏析

《天门谣》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篇6:天门谣原文赏析

此为登临怀古词 ,是作者登采石峨眉亭时所作。

采石今属安徽与鞍山 ,在长沙南岸,濒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其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风浮翠拂,状如美人的两道峨眉。神宗熙宁年间,太平州知叫左牛渚矶上筑亭,以便观览天空奇景,遂名为“峨眉亭”。

上片起首三句道出了采石地理形势的险要和历史作用的巨大。滔滔大江,天限南北。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下。而当涂地处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词言“七雄”,当是连南唐也计算在内。

“豪占”,犹言“雄踞”。“清雾敛,与闲人登览。”谓雾气消散,似乎有意让人们登矶游览。“与”,这里是“予”、“放”的意思,这个字下得很妙。将那本无生命的“雾”写活了。

下片不落窠臼 ,江声山色,无一语道及 ,偏说要等到月上潮平、笛吹风起之时,细数古都金陵传来的报时钟鼓。“月上潮平波滟滟”,化用梁何逊《望新月示同羁 》诗 :“滟滟逐波轻。”“塞管轻吹新阿滥”之“塞管 ”即羌笛,笛为管乐,塞上多用之,故称。

“阿滥 ”,笛曲名。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载骊山多飞禽 ,名“ 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远近传播。唐颜师古《急就篇注》曰“阿滥堆”即鴳雀的俗名 。“风满槛 ,历历数 、西州更点”之“西州”,东晋 、刘宋间杨州刺史治所,因在金陵台城之西,故名。“更点”,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又分五点 ,皆以钟鼓报时。词人登蛾眉亭 ,时在上午雾散后 ,“待”字以下,纯属愿望、想象之辞。这里虚境实写 ,江月笛风 ,垂手能掬,遐钟远鼓,倾耳可闻,再者,游人流连忘返,竟日览胜而兴犹未尽,还要继之以夜,那好山好水的魅力,不着一手,尽得风流。

全词时而剑拔弩张 ,气势苍莽,时而轻裘缓带,情趣萧闲,整首词写得大起大落,大气磅礴,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词中凭吊前朝兴亡,给人的感悟和启示十分深刻:天险救不了云朝覆灭的命运,昔日“七雄豪占”的军事重地,今却成为“闲人登览”的旅游胜地,人们不难从中得出江山守成在德不在险的深刻历史教训。

篇7:《箜篌谣·攀天莫登龙》翻译赏析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翻译赏析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注释】

⑴箜篌谣:《乐府诗集》谓《箜篌谣》不详所起;《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大略言结交当有始终

⑵严陵与光武:据《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会稽姚余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光武即位,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念其有贤德,令按其貌寻。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光武疑其是光,备车马,带礼物,遣使聘之。凡三返,而后至。帝车架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肯相助耶?光眠不应。良久曰,古之帝尧有德,巢父洗耳。人故有志,何必相逼?终乘车而去。后帝与光共卧,光加脚于帝腹。翌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授予建议大夫之职,终不屈从,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延陵濑

⑶“周公”二句:《诗集·周本纪》:武王崩,成王少,周公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不利于成王,乃携武庚以作乱。周公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

⑷汉谣一斗粟:即汉文帝对待淮南王刘武事

⑸方寸:指心

⑹九疑峰:也作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相传虞舜葬于此。《水经注·湘水注》:九嶷山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⑺开花:一作“多花”

【翻译】

上天切莫登着龙上天,爬山切莫骑着虎。古来贵贱结交而心不移者,唯有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周公被称为大圣人,也不容下管叔与蔡叔。汉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说尽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兄弟尚且与路人一样,我的'心要服从谁呢?人心方寸之间,便有山海几千重。轻信了朋友,对着面,心里也像隔着九疑峰。花开必有花谢,桃李树不如松树坚贞。管仲与鲍叔那样的友谊早已消亡,何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风尚。

【鉴赏】

此诗叹结交挚友之难。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四句为第一段。首二句比兴,喻交友须慎重;三四句从正面列举贵贱结交而心不移的典范。中四句为第二段,从反面列举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为议论,直接表达诗人对结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间的感情隔阂应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轻言”二句谓不可轻信、轻托朋友。“开(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轻诺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滥,是“轻言”二句的形象化。结尾二句呼唤交友古风的重现。议论部分层层推出,条理井然,虚实相间。

篇8:捕渔谣原文及赏析

捕渔谣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子喜欢打仗,百姓不事农桑。

天子喜欢少年,无人举荐冯唐。

天子喜欢美女,夫妇不能成双。

注释

⑴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⑵不种桑:不从事农业生产。

⑶年少:犹少年。

⑷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汉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已近耄耋之年。《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拜车骑都尉,景帝以为楚相,武帝求贤良,举冯唐而时年已九十余。”此处借指年老而有德才的人。

⑸夫妻不成双:意指良家美女多被选入皇宫,使得民间妻离子散。

赏析

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此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仿作,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

《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谕效果;《捕渔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城中谣》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捕渔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渔谣》则充满悲剧意味。在封建社会,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捕渔谣》共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用两种方式组合:一是不同内容的排比,拓宽外延;二是同一内容的对比,深化内涵,并集中在一个焦点(主题)曝光。丰茸其辞而凝炼其意,正是民间歌谣的普遍特色。远者汉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近者如民歌:“种田郎,吃米糠;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其语虽浅显,事虽明了,作者仅仅作客观叙写,不加褒贬,而事实提供的强烈对比,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憎爱态度。

进一步考察,《捕渔谣》所列举三端,非同泛泛。首句写农桑为立国之本,废于征战;人才为兴邦之道,囿于偏见;夫妇为人伦之先,乱由上作。天子所好虽不过尔尔,其影响却至巨至大。诚如司马迁言:“其称文小,而所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即以冯唐而论,冯唐向以不遇于时作为典故人物流传,在汉时尚数次有人举荐,如今竟至于荐引无人,可悲可叹。曹邺对晚唐社会的病态症结作了深刻揭露,既具有针对的时事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感。

至于题作《捕渔谣》,而诗却无相关内容,或以为怪异。盖民歌民谣向有特殊调名,如近世“杨柳青”“马灯调”“莲花落”“无锡景”可以推知;起先可能抒写直接内容,后来渐渐失去联系。水路山歌,渔夫樵子,“牧笛无心信口吹”,只取其自由洒脱。文人词原亦由民间词发展而来。其词调最初大抵有来历,尔后创作渐多,遂与内容分离;犹如时新名酒仍以百年老窖陈酿作商标,示其古朴醇正而已。顺便再说一说章法,前两章如正形方阵,纵横悉成对衬;第三章奇数陡起,便觉欹兀,戛然而止,锐其锋芒。

【箜篌谣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山鬼谣·问何年原文及赏析

2.《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3.席慕容《长城谣》赏析

4.《新春》原文及赏析

5.自遣原文及赏析

6.大东原文及赏析

7.墨梅原文及赏析

8.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9.菊花原文及赏析

10.南乡子原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箜篌谣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