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点讲解
“waynech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三历史知识点讲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初三历史知识点讲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三历史知识点讲解
三、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事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和十字军东侵。明白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却是一个――文明的整合。记住希波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希腊各城邦的领导者――雅典和斯巴达知道马其顿战胜波斯的决定性战役伊苏斯战役和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国家、东征的大致范围了解马拉松之战的战况和亚历山大、萨拉丁的主要事迹理解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希波战争分析希腊获胜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实质培养学生初步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古代东西方战争对东西方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培.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战争的学问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对权力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永垂不朽的执着追求往往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而伟大统帅的“事功伟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基础之上的当我们陶醉在史诗一般壮观的战争场景中时不要忘了成千上万的灵魂在血泊中呻吟、哭泣。
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
1.起止时间:前492―前449年
2.交战双方: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东方的强大的波斯帝国
3.著名战役:马拉松之战
4.结 果: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二、亚历山大东征
1.开始时间: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2.目 的: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3.著名战役:伊苏斯之战。(公元前333年)
4.结 果: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5.影 响: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三、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公元前3,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
2.罗马的征服:
(1)过程: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先后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至公元前30年,最后攻灭了埃及托勒密王国。
(2)结果:罗马的征服结束了地中海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四、十字军东侵
1.含义:在罗马教皇的策动下,从10开始,法、德、意等西欧各国组织十字军向东方伊斯兰国家和拜占庭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
2.入侵地区:小亚细亚、巴勒斯坦,攻破耶路撒冷,占领君士坦丁堡。
3.反抗人物:埃及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
4.影响:十字军的屠杀和掠夺,使东方各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长期的东侵使西欧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篇2:新版初三历史知识点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篇3:初三历史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世古史部分
1、亚非文明古国
①古埃及: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②古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③古印度:南亚恒河、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2、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效仿中国隋唐时期的封建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
3、古代欧洲文明
①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开始于爱琴文明(又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奴隶制城邦中最繁荣的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②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创立,伯里克利推到顶峰,公民大会是决策机关。
③罗马共和国:民主政治,权力机构是元老院。后期发生斯巴达克起义,共和国由盛转衰。
④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一是封建等级制度;二是教会地位至高无上,阻碍西欧社会发展,称为黑暗时代。
4、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①马拉松比赛来源于古代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
②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游,在中国(元朝)担任官职,口授《马可波罗游记》。
③阿拉伯数字西传,发明者是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
二、世近史部分
1、欧洲文艺复兴
①时间:14——16世纪,兴起:意大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诗人,作品《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作品《蒙娜丽莎》。
③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思想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
(1)组织者:葡萄牙、西班牙。
(2)航海家及其成就
①哥伦布(1492年):航线——横渡大西洋,达到古巴、海地,自以为到印度,命名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成就——发现美洲新大陆。
②达伽马(14):航线——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成就——第一个找到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15开始):航线——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东南亚、印度洋、好望角、欧洲。成就——实现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3)意义
①沟通四大洲,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②扩大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②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经过
①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②内战:1642年,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
③高潮: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④曲折:克伦威尔实行军事.,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⑤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复辟王朝)。
(3)结果: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①时间:1689年,
②内容:确立议会是权力机关;限制王权。
③意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篇4:关于初三历史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18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他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年轻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两位年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2.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直至去世。“我是世界公民”,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革命流 亡生涯的真实写照。定居伦敦后,大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至今还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共产党宣言》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
2.《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发表以来,《共产党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
三、第一国际
1.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3.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的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 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
(4)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 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x制统治。
(5)《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时间:1689年,机构:英国议会。意义:《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6)意义:见课本。
美国的诞生
(1)独立战争的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5月,北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 军队战斗,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时间),大陆会议(机构)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意义)。
(4)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存认美国独立。
(5)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6)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这场战争同时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篇5:初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讲解
主题(范围、方向)重 要 观 点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5受教育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中学生要维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建议权/监督权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7宪法意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8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任何组织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人身权利:人格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经济权利:合法财产所有权、消费者权益、智力成果权
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
上面是对初三政治法律知识点讲解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政治法律知识点归纳讲解]
【初三历史知识点讲解】相关文章:
3.历史知识点
4.名师历史习题讲解
7.高考历史知识点
8.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10.初三历史教学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