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

2024-01-15 07:58: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蚀的记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

篇1: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 关键词+预判

一.通过题干关键词定位答案

托福听力是先听音再看题,因此我们要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回我们自己的笔记、或者定位回我们对听力材料的记忆来找答案。这样的做法同样适用于组织结构题,要想把组织结构题作对首先要在听音过程中注意教授所作的比较;第二要看当教授提到一些看似离题的内容时,考生要明确教授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在托福听力的组织结构题中经常利用一个例子进行考察,考察为什么要提到某个例子。给大家举个例子:

官方真题Official11 lecture 2

Why does the woman refer to visiting her grandparents?

A. To explain why she is interested i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B. To explain why she knows a lot about the history of Cape Cod

C. To explain why she is familiar with Cape Cod houses

D. To explain why she enjoys visiting rural New England

本道题目所对应的原文为:

Professor: Good! Of course for a Cape Cod house, it might be even more accurate to say that form also follows climate. Who knows what the climate’s like on Cape Cod?

Bob: Cold in the winter.

sue:and whenever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it’s really wet. It’s usually either raining or showing or foggy, and windy too,I guess because it's so exposed to the ocean?

通过学生与教授之间的一问一答,教授提的问题,仍然是与Cape Cod houses相关的话题。可以看出sue提到自己的grandparents,it’s really wet是为了例证自己的也知道Cape Cod house,然后又通过后面raining or showing or foggy, and windy,表明sue经历过这些天气,因此sue说到grandparents是为了说明自己对Cape Cod houses很熟悉。从本道题目中可以看出,女士说到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是了解和熟悉的。

二.预判

将预判的方法融入组织结构题同样非常适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关于组织结构题常见提问方式:

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X? / How does the professor introduce/explain X?

例如官方真题Official 2 Lecture 2,Professor在听力的最一开始就提起自己上周末出去旅行的事, 并且围绕旅行这件事持续说了近30秒。不需多说我们也看得出来,这和听力前面所说的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 botany class(植物学课堂)绝无半点关系。这个结构考生很容易判断其为无效段落,认 为是废话可以不必理会。多数学生还认为这段天 马行空的跑题结束之后,正式课堂内容的开始, 才是真正重要内容。听起来这个猜测不无道理。 但一篇Lecture时长不过4-6分钟,专门拿其中20-3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讲一段废话的概率, 试想能有多大?应该不会很大。所以这一段比较 大的可能会被出题。而且出题方法相对固定: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X?X为跑题的内 容。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就是会问:为什么教 授要给学生提她上周末的旅行?如果能预判出这个提问方式,那么听跑题的 目的相对就容易了。在跑题结束时应该会有总结 和解释,等着总结和解释的话出现,这段跑题的目的也听出来了。

托福听力背景知识:常见校园服务

托福听力材料 一、bookstore (购书咨询)

这一话题看似不起眼,其实在托福考试中还较为常见。那是因为在国外读书,教材费比较贵,而且许多书印刷精良,用铜版纸印刷。所以很多学生还有购买2手书的习惯,8成新的教材可以以5-6折入手。同时,每个semester开学,教授都会有一个booklist,上面罗列了选这位教授的课需要读的书,有些书图书馆可以借,但是由于经常要on recall(召回),同时僧多粥少,因此下手慢的童鞋自然就抱憾而归,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去书店自行购买所需教材。有些教材是专业类书籍,要到专业书店购买,又或者学生购买之后,由于不适应所选科目,开课不久就drop(退课)了,这种情况下,纠纷就发生了。在新托福考试中,通常这类对话就在学生和书店员工之间展开,同学们要记住一点,书店员工都灰常的负责,热心的帮助学生找书,但如果要退书的话,对不起,钱是不能退的,只能把新书退回,来张积分卡,下次用所谓的点卡买书。在我们的TPO练习中,TPO10-4

以及TPO 24-1 基本就属于这样的类型。

托福听力材料 二、Campus facilities(校园设施使用)

北美大学校园里面的各类设施在使用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这种情况下,就会求助于各大设施的服务人员。问题主要在于time(设备的使用时间是有规定的);fees(有些设施的使用需要额外收费,因此精打细算的学生们就会有诸多抱怨);requirement (使用一些设施或者服务需要提供一些证明,申请或者要提前预约)。各种设施的工作人员会机智的化解学生因为各类原因无法使用其设备的埋怨或者愤怒,堪称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托福考试有考过学生抱怨体育馆门卡无法参加游泳课,需要额外收费,一女学员愤怒异常,开口说that’s not fair. 只见这位守门大叔镇定的回答:Well, I think if you can think about it. You’ll see that it’s fair. 被折服之后的女生就去预约了游泳测试。另外一个例子是说一学生的社团活动没有被学校网站刊登出来,非常着急,担心活动当天没有人来,只见服务机构的director一四两拨千斤的语言化解了她的悲愤之情。(___^_ 我们的同学在做TPO时,可以着重练习TPO3-1,TPO11-1,TPO12-4 和TPO 13-4。

托福听力材料 三、diet problems (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吃的不好,自然学习的状态和效率也会下降。因此,饮食问题,即食堂问题在新托福考试中也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在美国,学生光顾的一般有四种地方,其一是dinning hall,离学生的 dormitory较近,它是学校里最大而且人最多的食堂,一般是自助餐,参加meal plan的同学都在这里吃饭,价格比较便宜。其二是cafeteria,它离教学楼较近,大部分教员,校职工中午都在这里吃午餐,cafeteria是非自助性的,吃多少买多少,但比较贵,而且经常要排队。尽管如此,许多住在apartment的学生中午都在这里吃饭,省事,下午有课的同学不用回去了。其三便是restaurant,它在校外,较贵,但有些同学聚会或者没赶上食堂吃饭的时间,就只好在饭馆了。最后便是快餐店,但一般都是麦当劳,肯德基等,但基本不是托福考试的内容。我们考试时,主要还是围绕着学生想要修改自己的meal plan为主,想要换一个套餐,而餐厅服务人员会以营养问题对于学生进行教育,尽量让学生续订。或者是对于食堂的卫生和饮食安全提出一些建议等。在TPO中,我们可以在TPO 17-4,TPO 19-4,即第二个长对话中了解相关内容。

托福听力材料 四、declare class or drop the course (选退课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既有可能和顾问讨论,也可能和教授直接对话,会涉及到一下一些方面。比如,教授会建议先上入门课,后上高级课,(Intro course/advanced course);热门的课程怎么选得到,同时有时会因为选的课hold不住,想要退课,老师通常会劝说学生坚持,鼓励他完成这门课(sign up for/ register for/ enroll in/ enlist in/ drop,quit)。当然还会有其余一些小话题也会考到,TPO 5-4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浅谈托福听力中的常见语法问题

前后搭配

要细心看清楚前后单词、时态是否和你所填的单词搭配。比如题目___ancient China,那么空应该填used in而不是used by;但是如果题目是__ancient Chinese,那么空应该填used by而不是used in。

再比如 It weighs 16.5 kg and travels quite (3)…………………答案只能是slowly 而不是isn’ t very fast

要留心题目问的形式 例如:题目问What do some intelligent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do?

听力原文说话人的表述是 they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simple directions

而答案却不能写reading simple directions 而要写 read simple directions

其他语法问题

如主谓一致,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问题。不能因为一些小的语法问题而被扣分,,所以切记最后复查语法错误。

复习Tips :

记得有句话说:“有时让你疲惫的,不是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这说明的细节的重要性,细节甚至能决定成败!不能让细节成为阻挠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总结,把错误归类(如单复数错误、前后搭配错误),并且查缺补漏,把自己不熟悉的语法点认真巩固。

另外一个总结 是把自己拼错的单词或者不会写的单词记下来。

托福听力备考中,大家除了积累词汇和句型,还要注意托福听力语法表达等各方面的问题,只有均衡发展,才可能取得好分数。

托福听力不同题型如何针对性答题?

结合文章考查的重点,我们再来分析题目所对应能力。托福听力的题型设计可谓很有“艺术感觉”,题型几乎全面涵盖了听力的能力要素,从主旨考查,到细节考查,从局部考查,到整体关联考查,几乎面面俱到。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题目的考查与能力的对应关系。

托福听力主要考查三大基本能力,分别是:BASIC COMPREHENSION ,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CONNECTING INFORMATION。然而从这三种能力可以衍生出多种考查题型,具体见下图:

托福听力不同题型如何针对性答题?

● Basic comprehension: 这种考查能力的题型基本分为主旨题和细节题两种,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段落主旨的把握和细节把握。其实这种能力的考查区别于其他两种的地方在于,basic comprehension 只考查文章中出现的基本结构,并且只要学生听懂文章内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这种能力的考查题目也几乎占到整体题量的70% 比重。换言之,只要学生的基本理解能力过关,托福听力的分数应该在22 分之上。

●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实用技巧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语言在实际语境中意思的理解,亦或,主要考查的并非是考生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言外之意的理解。例如作者说话的态度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这都是在考查考生能否身临其境的按美语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所以在这一部分题目的考查中,会涉及一种早期托福没有考过的题型——重听题。主要是Listen to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lectur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就是要考查某一个片段的言外之意是否理解。此部分题目强调了对于语言运用的把握。

● Connecting information: 信息关联能力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程度,题目可能涉及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可以通过表格题、推理题等呈现方式展现出来,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大约是10% 的题量会涉及考查信息关联,但是这种题型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于文章整体的信息都有记忆并且做出关联才可以把题目做对。这就更加印证了上文讨论的理解文章能力的问题,托福的题目考查,必须通过能力提高来解决,单纯的解题技巧已经无法帮助考生做题了。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 关键词+预判

篇2:托福听力态度观点题解题方法

托福听力态度观点题解题方法

观点题的提问方式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例如,

what is the professor’s opinion toward...?

How does the speaker feel about sth?

What is the speaker’s attitude ?

而它的出题思路大致可分为两种:

(A) 为在文中直接表明观点态度

1.例如通过语音语调判断(上扬表示情绪惊讶

下降通常表示怀疑态度)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TPO 22/L4:

有女生插问到professor对于”乐器仅仅为了覆盖电影放映机的声音而存在”这一情况的态度(问答环节一般都是听力题目的出题点), professor 在原文中有明显的语调下降,甚至有点对于这一说法有点蔑视,即刻便说了Too bad it keeps getting printed as if it were the only reason music was used. Well, think about it… “too bad”亦体现出professor 的否认质疑态度,因此答案选的是He doubts that it can fully explain why music was played.

2. 通过形容词判断。如:

肯定态度(positive): favorable, approval, enthusiastic , supportive

否定态度(negative): disapproval, dissatisfied, objection, opposition, critical, compromising, concerned

怀疑态度(doubtful): suspicious, incredulous, skeptical, questionable

客观态度(objective): neutral, impartial, disinterested, unprejudiced, unbiased, detached

例如TPO23/L1中问及professor 对于Antikythera Mechanism 年龄的态度。Professor 在原文提到 the evidence makes an absolute case that this device dates back to ancient Greece somewhere between 150 and 100 B.C.E.后面在转折词but 后继续提到the physical evidence is conclusive. 也就是”absolutely, conclusive “这些词都体现出作者对于它的年龄分析是肯定的。当然professor在陈述这些情况的时候语音语调有明显的升华,(暗示着大家这是一个出题点,速记的时候要有敏感度)。 因此答案选的即是She is confident that the dating is accurate.

(B) 间接表示观点态度。

有的时候

说话人会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目的是为了体现出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公允

不偏激

这种观点态度一般是通过迂回的句型表现出来

例如,(TPO24/L1)

I heard some great examples of this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 on crocodiles last week. Anyone catch it? It had a few interesting bits. But you know, uh, you have to be careful, think critically. Sometimes I don't know where these shows find their experts.

What is the professor's opinion about the television program that she mentions?

She is concerned about the accuracy of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the experts provided.

She is hopeful that the class will be able to discuss it.

She thinks it was overly critical of some recent theories about crocodiles.

She is surprised that it did not include more examples of crocodile communication

从前面几句话来看

professor 觉得电视中关于鳄鱼的节目是有点意思的

但是之后她的语气有明显的停顿(暗示出题点)

并在转折之后表示希望同学们仔细点

犀利一些

想想这些节目从哪儿找来的专家

体现出professor 对这些节目的质疑

因此答案是A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

此题中的C选项虽然有critical 这个词

但是它的意思是指“电视节目过于critical了

有悖于原文的意思,不能选。

又如对话中:

Professor :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start with the case study too early unless you have made full preparation or you might find you can’t meet the deadline. However, it really is the best approach you can try to get people’s response though it is somewhat time-consuming. If you think you can spare your study time, just go for it.

表面上看来

说话人是持否定观点

但转折词however的出现意味着语言重心的转变.

It really is the best approach 就是个大转折

说明说话人实际上是持支持态度。

托福听力你真的有效复习了吗? 托福听力部分无疑是倾向对考生听力能力进行的考察,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应当那个侧重于自己听力能力的提高。当然,还要训练自己在进行听力部分的题目作答时所需的一解答思路。两部分内容相比,听力能力的提高则更为重要。现在,我们着重看一下听力能力部分应当如何有效提升。

通常我会要求学生在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跟读TPO文章;二,听写老托福Part C部分的文章。

跟读TPO文章的意义

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这个跟读的意义何在。今天我给各位同学进行一个简单易懂的讲解:听力部分考查的实际上是对英语语言的一种理解能力。对于母语非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在理解英文表达含义的时候,是需要对所听到的英文在大脑中进行一个转换解码的过程(转换解码就是指将源语言英文转换成我们的母语——中文)。那么,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的过程,输入就是英文通过耳朵输入到大脑当中;输出就是大脑中输出跟英文意思表达一致的中文。

如图所示:

在英文输入的过程中,大脑中输入的都是英文单词的发音,都是英美国家人们所使用的英文的正确发音,如果这些单词的发音可以和你大脑中所记忆的单词发音匹配,那么很快就会输出一个你大脑中所储备的单词意思,利用你的语法知识进行语句理解,那么这一句话很容易就被你理解了。

但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输入大脑的这些正确的单词发音是你没有准确识记的单词发音,那么就很难就行成功匹配,要么就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搜索时间进行匹配,不论是那种情况,都会导致在听听力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甚至听不懂的地方,也就是理解障碍的地方,这些都将导致在进行题目作答的时候无法顺利进行。

这些听不懂的地方就是你听力能力中欠缺的地方,需要进行练习弥补的地方。弥补的方式就是进行跟读的训练练习,把你大脑中存储的错误的单词发音纠正过来,按照英美国家人的正确发音进行纠正,做到和他们的发音一致,那么下次再听到这些单词的时候,相信对于你来说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我所说的情况是,只有单词发音存在问题,而单词词意是记忆准确,没有记忆偏差的情况。归根结底,跟读文章实际上就是进行单词的发音纠正,以及英文中出现的若干语音现象的纠正和模仿,比如,连读和失爆等等。

所以,希望平时在背记单词时候不注重单词发音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你曾经忽略了单词发音的重要性,那么,从今天开始,希望你能够重视起来!如果你不想因为曾经已经被你忽略的单词发音影响你的听力水平,那么请你务必进行跟读练习!

跟读练习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电子设备是电脑,参考材料是TPO听力部分的英文文本。

托福听力练习怎么练?提高反应速度是关键

一.辨音能力是提高托福听力反应速度的基础

托福听力练习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听,慢慢地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去听,再后来,可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去听,当然,到了一定境界,你就会忘记你听到的是英语,而进入耳朵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这就像你听汉语一样,我们从来不去想“我正在听汉语”。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境界。如果你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托福听力立刻就成了我们小学的社会科学课考试,极其简单。

但是,对于一个跟着中国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然后考过四六级的人来说,是远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在准备托福听力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解决对英语的辨音能力。辨音能力指的是听到一个单词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让它成为你的积极的听觉词汇。

解决辨音能力最有效的两个方法:一是听写,二是精听。

1. 提高辨音能力要做听写

听写指的是将一篇听力录音中的原文全部听抄下来。对于准备托福考试的考生而言,最好的听写材料就是老托的段子。听写能最有效地检验和提高一个人的辨音能力,听写之后对照正确文本,反复再听,直到可以全部听清楚为止,这是听力提高最有效的方法。

经常有考生反馈说,为什么我已经听力这么长时间的托福听力还不见效。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可能是你不理解。但是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你还没准备好去听写。因为,提升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好比是从山涧的一端,跳到另一端,我们一开始只能跳过半米宽的山涧,但是如果我们上来就跳2米宽的山涧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断地向游戏机里面投币,让我们自己重新复活。但是如果我们量力而行,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虽然你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很迷茫,但是只要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效果就好很多。

2. 提高辨音能力要做精听

精听指的是一边看着正确的文本一边听录音,听的时候要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在第一遍录音结束后查单词,然后再反复听,直到可以脱稿听为止。精听最适合的材料是SSS(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因为它非常短,只有一分钟,但信息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托福听力出题的重要来源。

二.托福听力反应速度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听到一个单词之后的反应速度是0.03秒,我们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以我们对单词的反应速度可能不能完全达到这个指标,但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它,无疑是取得托福听力高分必须做到功课。因为你在听托福听力的时候,ETS不可能等你听明白了前面的单词,然后再放后面的录音,而事实上,托福听力的语速也只是美国大学教授上课的一半语速,所以,不仅为了取得托福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到美国能跟上美国的课堂,我们花大力气将反应速度练上去是完全必要的。

而练习反应速度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叫做“变速练习”。变速练习指的是利用变速软件加快语速,来增加我们对材料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变速练习只适合于对你常速已经可以听懂的材料进行,因为如果对你不熟悉或者本来就听不懂的材料进行变速,那么结果必然是更加听不懂,这样的意义是不大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你就知道了其实变速练习的材料是十分广泛的,既可以是你已经听写过的老托段子,也可以是SSS的材料,更可以是你已经做过的托福听力题。

很多考生总是选用难度过低的托福听力材料,要么是选用delta,要么是选用老托福的材料,在这里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这些材料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托福考试的节奏,相比于新托福考试这只飞快的兔子来说,他们就都是缓慢的乌龟,乌龟战胜兔子,只是存在于童话之中,在现实之中,乌龟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被兔子秒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考友做了很久的老托福听力,但是在真正的新托福考试里,总是束手无策的原因。

托福听力考试机考4大注意事项盘点汇总

注意事项1:要注意试听和试音

有过参加托福考试的考生都知道,在托福听力考试前会有一个试听和试音的步骤,但是大部分的考生都将这个步骤给忽略了或者说不够重视,而只是简单的履行程序,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要知道,硬件设备的性能是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发挥的。如果一个考生以往托福听力都能考到24分,那么由于最近一次在试听的时候没有太在意,可能在进行听力考试的时候设备出现了问题,一会听得见,一会听不见,虽然后来考场采取了措施,但是最后的结果听力只得到了19分。这就说明,在试听和试音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环节。

注意事项2:机考过程中的外来干扰

大家都知道托福考场有些乱,并不是同一时间开考的,一般都是先到的考生先考,所以每个考生的考试进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你想要安心的做听力的时候,往往还可以看到穿梭在教室中往来的身影,这时你或者就听到了他们不大不小刚好踩在你心头的脚步声,还有一些地板的轻微震动声,更厉害的是口语们的高亢、洪亮的音频,正宗、纯粹、地首的中国英语在你耳边响起。这些都是让你在考托福听力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因素。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考生只能尽可能的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干扰。在考场上,考生可以把耳机的音量调大,压制住外来的声音;或者是把视野缩小到笔尖、屏幕上来集中注意力;又或者是摄敛心神,让自己的思想单纯起来,只思考听到的东西。所以考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对于这些外来的干扰也要进行系统的练习,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够从容应对。

注意事项3:耐力和毅力的坚持

要知道,托福考试除了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之外,同时也是考验考生耐力。大家都知道,托福考试整个考试时间近4个小时,这对于中国考生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单单是听力部分就需要的时间是60-90分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注意力要高度的集中,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点。许多考生就是因为无法适应这么长时间的时间煎熬,在听力的前半段还好,还能静下心来听,但是到了后半段就会产生烦躁,而且有可能会厌烦这种考试,主观上对考试进行了排斥,所以后面的内容听的就是云里雾里了,没有办法集中精力了,所以错误频出。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就是绝对不能意气用事。有问题要解决,这绝不是让你表达你对这种考试模式的喜好和厌恶的。即使你发觉自己有些烦躁,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能任其继续扩大。在考试中,考生要将这个看作是一次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只有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注意事项4:听力加试和机经

在托福听力考试中,考生经常会遇到加试的情况。从网上得知托福听力加试是不算分的,但是这也不是金科玉律。我们要知道托福听力考试之所加试是因为什么,如果你对加试题视而不见,那么你前面的听力做的再好,你也不可能获得听力高分的,所以说加试是必须要做的。

还有的考生在备考时在网上找了很多的机经,备考的时候就拼命的背机经,然后在考试中遇到的机经中的题目就不会认真的做题了,所以最终的听力成绩还是和以往差不多。要知道,机经只能做为参考和复习资料,如果你完全依赖它,那么你就会在这上面听大亏的。

篇3: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结构题和态度题

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结构题和态度题

结构题

结构题是以录音材料的行文结构、展开顺序作为考查内容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assage?

How is the lecture organized?

What method does the professor use to develop his idea?

在实际考试中,结构题考得并不多,但是解答起来却令很多考生感觉头疼。因为任何一篇录音材料都不会主动讲出“本文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因此想从讲述人所说的内容中直接找到答案是很困难的。那么想解答这种题目,考生就需要在复习时熟练掌握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有哪几种常见结构,每种结构有什么特征。只有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题。

态度题

态度题是考查说话人对某话题所持的态度的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有些题目考查说话人对某人的态度,有些则考查说话人对某事件的态度,还有的题目会考查说话人对某观点的态度。态度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What is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expert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me?

在解态度题时,讲话人的语气和语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因素。在录音中,如果说话人突然出现声音变大、语调降低或者说话重复、结巴等现象,往往都从侧面表明了其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考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时一定要加以辨识。

托福听力练习:害羞的鱼类更喜欢追随同样胆小的鱼

When you think of a leader, you may think of an individual who is above all bold. But a new study of fish called sticklebacks shows that shy individuals actually prefer to follow fish that are similarly timid.

Researchers had trios of sticklebacks with known personalities play follow the leader. The fish were placed in a tank that had some plastic plants at one end and some food hidden at the other. In some of the groups, a bold fish and a shy fish acted as leaders, while another shy fish followed. And in other groups, it was a bold fish that did the following. The researchers recorded whether the follower sallied forth more frequently with the fish that was behaviorally similar or the one that was different.

What they found is that shy fish were more likely to emerge from under cover when an equally wary fellow was already out there. Bold follower fish did not seem to care which leader they followed.

Of course, no matter which fish a stickleback chose to stick with, the bold fish did lead more expedition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than their more retiring friends. That’s because the bold fish initiated more trips, regardless of who might be tailing them. The findings are in the journal Biology Letters.

The researchers write that “when offered a choice of leaders, sticklebacks prefer to follow individuals whose personality matches their own, but bolder individuals may, nevertheless, be able to impose their leadership, even among shy followers, simply through greater effort.” We may soon see if such tendencies also hold true in humans, when Americans decide who they’ll follow in November. Unless, of course, something fishy happens.

你可能认为领导者通常都是非常大胆的个体。但是一项有关刺鱼的新研究表示,害羞的鱼类更喜欢追随同样胆小的鱼。

研究人员将已知性格的三只刺鱼分为一组,观察它们追随领导者的情况。刺鱼被放在一个水箱里,水箱的一头有一些塑料植物,另一头藏有一些食物。在有些组中,一只大胆的鱼和一只害羞的鱼充当领导者,而另一只害羞的鱼则跟随它们。而在其他组中,跟随的却是一只大胆的鱼。研究人员记录了跟随者采取行动的频率,看它们是跟随行为相似的鱼出现的次数更多,还是跟随性格相反的鱼出来的次数更多。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当同样谨慎的鱼出现时,害羞的鱼更可能从遮蔽物中出来。大胆的跟随者似乎并不在乎它们跟随的领导者是谁。

当然了,在实验过程中,无论一只刺鱼选择跟随哪只鱼,大胆的鱼领导的探险多于腼腆的鱼。这是因为无论是谁在跟随,大胆的鱼发起的探险更多。实验结果发表在《生物学通讯》上。

研究人员写道:“在可以选择领导者时,刺鱼更喜欢跟随在个性上同自己相符的个体,但是即使在害羞的鱼中间,较大胆的个体也能通过加倍努力来施加它们的领导力。”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种趋向性是否同样适用于人类,因为美国人将于今年11月决定他们要追随的人选。除非发生可疑的事情。

1. sally forth 勇敢投入;

例句:With these desperate speeches he sallied forth upon the desiegers.

说完这些绝望的话,他就朝围攻的人冲去。

2. be likely to do sth. 可能(做…)的;有(…)倾向的;

例句:The fires are likely to permanently deforest the land.

这些火灾很可能会彻底毁掉这片土地上的森林。

3. stick with 紧跟;紧随;和…呆在一起;

例句:Tugging the woman's arm, she pulled her to her side saying: 'You just stick with me, dear.'

她拽着那个女人的胳膊,将她拉到自己身边说:“亲爱的,你就跟我呆在一起。”

4. regardless of 不顾;不管;不论;

例句:We will do it regardless of what might happen.

不管情况怎样,我们决意这样做。

5. hold true 同样适用;

例句:This law is known to hold true for galaxies at a distance of at least several billion light years.

这个定律被普遍认为同样适用于至少数十亿光年之远的星系。

2020托福听力练习:美国总统候选人或因逃避问题受到指责

This campaign season, there's been plenty of name calling and lots of accusations.

David Clementson, a PhD candidate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as been keeping tabs.

“I mean there was one debate where Rubio and Cruz were just all over Trump, accusing him of dodging questions.”

“But that doesn't answer the question.”

“He didn't answer…”

“You have yet to answer a single serious question about any of this.”

Clementson wanted to see if claims of question dodging actually held up, historically—not necessarily in the unique case of Trump.

So Clementson analyzed the transcripts of 14 presidential debates, from to .

Overall, he found 51 accusations of question dodging—26 by Dems, 25 by Republicans.

A third of the time, the accused candidate did in fact go off-topic.

But in every single case, the accused candidate still mentioned the question topic.

Meaning that most of the time, he says, candidates are unfairly accused of question-dodging.

The results are in the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Clementson's advice for the next debate?

“Just because a politician of your partisan affiliation or your party ID is telling you that the other guy can't be believed,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at politician is accurately detecting deception.”

In other words, don't trust'em.

Because the politician doing the accusing may be the one telling lies.

“Lying Ted…he's a liar.”

美国总统大选正展开激烈争夺,而其中却充斥着诸多谩骂及指责。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生大卫·克莱门森,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我指的是卢比奥和克鲁兹曾一度指责特朗普的逃避问题。”

“但那并不是回答问题。”

“他没回应…”

美国总统大选.jpg

“你还没有回答这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克莱门森想要看看逃避问题的主张是否真的会变成对手发难的软肋,过往历史显示在特朗普的这种特例情况并不一定。

因此,克莱门森分析了从到14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记录。

他发现,总体上共有51次回避问题受到指责—民主党26次,共和党25次。

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受指责一方的确偏离话题。

但大多数时间内,被指责的候选人仍然在提及相关的问题。

他表示,这表明大部分的时间里,候选人被指责回避问题是不公平的。

这项研究已在《语言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

而下一轮的辩论克莱门森有什么建议呢?

仅仅是因为你的党派关系中有一位政治家或你的政党身份告诉自己,不能信任对方,这并不一定意味着那位政治家就真的存在欺骗行为。

换言之,不要轻信于人。

因为这位指责于人的政治家也有可能在撒谎。

说谎的泰德,他就是个骗子。

1.plenty of 很多

例句:I had plenty of space to write and sew.

我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写作和缝纫。

2.want to 想要

例句:I don't want to leave, but I can't go on.

我不想离开,但我继续不下去了。

3.hold up 举起;支撑

例句:She held up her hand stiffly.

她直挺挺地举着手。

篇4: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之结构题和态度题

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结构题和态度题

结构题

结构题是以录音材料的行文结构、展开顺序作为考查内容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is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assage?

How is the lecture organized?

What method does the professor use to develop his idea?

在实际考试中,结构题考得并不多,但是解答起来却令很多考生感觉头疼。因为任何一篇录音材料都不会主动讲出“本文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因此想从讲述人所说的内容中直接找到答案是很困难的。那么想解答这种题目,考生就需要在复习时熟练掌握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有哪几种常见结构,每种结构有什么特征。只有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题。

态度题

态度题是考查说话人对某话题所持的态度的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有些题目考查说话人对某人的态度,有些则考查说话人对某事件的态度,还有的题目会考查说话人对某观点的态度。态度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

What is the professor’s attitude toward the expert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me?

在解态度题时,讲话人的语气和语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因素。在录音中,如果说话人突然出现声音变大、语调降低或者说话重复、结巴等现象,往往都从侧面表明了其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考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时一定要加以辨识。

托福听力:听力练习材料怎么选择

听力必备材料

在备考托福听力的过程中有些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了解托福考试形式的《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这本书的出题思路和考试文章难度和考试都很接近;DELTA’s Ke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EFL Test: Advanced Skill Practice for the IBT(俗称蓝色Delta) 题目丰富,适合我们掌握了IBT考试技巧和考试方向后,开始着手练习的材料;《新托福考试听力特训》本书剖析了托福听力的题型技巧;VOA、Discovery和National Geographic这些材料帮助同学们练习语感;老托福的听力Part C是新托福最好的精听和听写材料;《托福听力120》和TPO都是刷题的好材料。

适合听写的材料

在托福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不要用电影对白或者托福听力的对话部分练听写。换句话说,用来练听写的材料应该是一个人的陈述、讲座之类的。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材料,是和练听写的目地分不开的。练听写的核心本质其实是为了提高我们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老托福听力材料中,Part C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都适合进行听写。尤其是TPO1-37讲座是所有备考资料中最最接近真实考试思路的,毕竟它是ETS出行的。我们可以经由TPO来推敲ETS的考试思路。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来练听写。

适合精听的材料

托福听力练习中,必须练习精听。精听的本质其实是为了提高快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最适合精听的托福听力材料是讲座或个人陈述之类的材料,而且材料的长度最好控制在一分钟左右。从这个方面看适合精听和听写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练习的方法不一样。小编建议先进行听写练习然后进行精听练习。老托福听力材料中,Part C的lectures这样的资料同样适合进行精听练习。

适合泛听的材料

泛听与精听相对,只要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听不懂没关系,目的是让听者在练习中掌握文章的整体大意和结构。美国电影很适合同学们进行泛听,通过泛听不仅能提高语感还可以积累托福文化背景知识的。最适合练习泛听的电影有The Graduate 毕业生、The Lion King 狮子王、Sound of music 音乐之声和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等。

托福听力:听力考试怎么找到关键词

一、逻辑提示词

1、开头部分, 如:“Today,we are going totalk about/ focus on/ discuss…”这是非常典型的开头句,也是主旨题的出题处。但是要注意有时候老师会提到Last time, we learned…,甚至会讲到一个故事,一个自身的经验等等,这些background information都是为了引出今天要授课的重点和主题。

2、名词解释,特别是小黑板中的名词。老师的授课是围绕并解释一个或者多个专业的名词、假设、实验或者现象。因此一定要注意老师提到的名词及名词后面的解释,如:“What I mean is…, all that meansis…, …which is/that is…, …is…, in other words… , …is referred as…, …is named/know/called…, namely…”。

3、列举信息,教授一般会分几个论证点进行论证,如:“The first,The second,One, another,on onehand, on the other hand,and then,eventually,also”特别要注意小于3 的数词,比如 “There are three/ two features…” 很可能会有多选细节题。

4、文章中的举例, 特别是老师详细讲的例子, 如:“for example,such as,for instance,in this case,in another case,on this occasion,in this situation,take the case of,to demonstrate,to illustrate,say,like“ 特别提示,例子的具体阐述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道理,或者用什么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例子出现的地方很可能会有组织题的考查。

5、事情产生的原因及结果,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连词都应该关注,如:“reasons,causes of,led to,as a result of,because, attributed to,that is why…

6、比较和对比的信息。注意文章中的比较级,最高级,相反,相似以及类比的内容,如: “instead,rather than,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by comparison,compare to…,unlike,similar to,in contrast to,differently,alike,resemble,one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likewise,in the same way, the same…”

7、老师上课的强调词,比如提建议的“remember,make sure,you should/ need/ must, keep in mind”等,important 极其近义词,key,注意国外的教授特别喜欢提到interesting …, 听到interesting…,百分之九十会有考点。

8、否定以及转折信息。注意否定前缀, 否定词never, rarely, barely ,few, little 等, 以及… 加not, 如don’t, aren’t, isn’t 等, 因为如果t 后面有辅音,t 会失去爆破,所以千万不要等t 音出来才判断其是否为否定信息,考生需注意n音,以及说话人的爆破音停顿。转折连词如 “but,however,nevertheless,nonetheless,while, yet,unluckily,unfortunately,actually,to tell you the truth,to be frank/honest, as a matter of fact”也是考查的重点。

二、句子理解主谓宾

影响句子理解的关键信息为实词的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现在大家公认的情况是如果想要拿到比较理想的托福分数,词汇量不能低于8000。其实笔者认为,对于名词,考生必须完全记住其准确的意思,特别是最基础的学术词汇以及高频名词(不到4000 个单词),同时适当的掌握背景学术知识对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绝对有益。而对于动词和形容词,笔者建议考生放在句子里去记,以句子的形式记忆,而不是死背词汇书。可以通过熟读TPO 中的听力以及阅读的文章。抱着学习知识而不是词汇的方式去记单词,以句子为单位。这样不但记住了词汇、听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更能脱口而出漂亮的句子,对于写作和口语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笔者建议备考时间较长的考生可以尝试多看网络上各大学open university 网络公开课的讲座,感受真实的授课课堂,尝试记笔记,summary 教课授课的重点内容。托福听力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突破的考试,它需要长期英语功底的积累,内力的修炼。扎实的功底加上准确的技巧,托福听力高分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篇5:托福听力高难度易错组织结构题解题思路实例讲解

托福听力组织结构题定义介绍

组织结构题:In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questions you may be asked about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the listening passage, or you may be ask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ortions of the listening passage.

篇6:托福听力高难度易错组织结构题解题思路实例讲解

组织结构题,作为托福考试的非第一比重类型题,却常年盘踞在“ETS 考生头疼考题排行榜”top 3。全凭此种题型不仅需要考生拥有瞬间捕捉考点能力,更要求学生在听到考点后能立即理清考点间的逻辑关系,做出准确判断。

将预判的方法融入组织结构题同样非常适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关于组织结构题常见提问方式:

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X?

How does the professor introduce/explain X?

为了简化记忆,提高实战效率,下面本文将提炼出组织结构题中4种最常见的场景和情形,并描述各场景对应的出题思路。希望大家阅读之后,能够对这类场景建立起充分的预判。争取日后一听到此类场景就能敏锐的预感到“此处应有一道organization题”。

托福听力组织结构题出题场景分析:段首跑题

Professor在听力的最一开始就提起自己上周末出去旅行的事, 并且围绕旅行这件事持续说了近30秒。不需多说我们也看得出来,这和听力前面所说的Listen to part of a lecture in a botany class(植物学课堂)绝无半点关系。

这个结构考生很容易判断其为无效段落,认为是废话可以不必理会。多数学生还认为这段天马行空的跑题结束之后,正式课堂内容的开始,才是真正重要内容。听起来这个猜测不无道理。 但一篇Lecture时长不过4-6分钟,专门拿其中20-3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讲一段废话的概率,试想能有多大?应该不会很大。所以这一段比较大的可能会被出题。而且出题方法相对固定: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X ? X 为跑题的内容。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就是会问:为什么教授要给学生提她上周末的旅行?

如果能预判出这个提问方式,那么听跑题的目的相对就容易了。在跑题结束时应该会有总结和解释,等着总结和解释的话出现,这段跑题的目的也听出来了。

场景一总结:段首大篇幅跑题

预判:Why does the professor 跑题?

对应方案:听跑题最后的总结和解释。

托福听力组织结构题出题场景分析:段中跑题

这种场景和上文描述的场景一大同小异。在段中突然大段跑题,跑完题回来接着主题聊。同理,拿听力中宝贵的20-30 秒来讲一段不着边际的废话不是ETS的作风。所以此处“应有一道organization题”。

提问方式:Why does the professor 跑题?

对应方案:听跑题结尾的总结和解释即可。

托福听力组织结构题出题场景分析:段首引入

很多Lecture会有一种非常写实的开头:老师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通过举例、讲一个小故事、做一个实验、向提出诱导性问题引起大家讨论等方式,间接的引出今天的主题。

同上,有很多考生会误以为主题的出现才预示着听力进入了正题。但前面大段的引入如果时间很长,不出题就会显得有些浪费。所以同理“此处应有一道organization题”。

提问方式:How does the professor introduce X? X 代指主题。

应对方案:搞明白这段引入的大意即可,仅听这一段的大意对很多考生来说难度瞬间降低了很多。细节能抓则抓,提问方式决定了细节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了。

托福听力组织结构题出题场景分析:段中侧面回答问题

在听力进行中,学生提出一个疑问。Professor却并没有正面回答yes or no,或你应该如此这般。而是说: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或者说,要不我给你讲个故事。遇到了这样的非正面回答问题,或教授通过举例说明某件事情的情况。此处应有一道organization题。

提问方式一:How does the professor explain X?

应对方法:同场景三。搞明白这一段的大意即可,列数据、讲故事,还是做运算?细节相对不重要。

提问方式二:针对举例说明的情况:Why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X 这个例子?

应对方案:举例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为了用来佐证例子前面提到的理论。二是用来引出例子后面想说的观点。所以听例子的开头结尾相对重要.

托福听力:听力主旨题的误区及解题方法

1)误区一:内容目的不用分清

首先来了解个误区:很多同学认为,主旨题并没有什么区别,不管它是以What开头还是以Why开头都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主旨题可以分成两种:种叫做主旨目的题,第二种叫做主旨内容题。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如果是以Why打头的话,比如说题目问Why does the student come to the office或者是go to see the professor,那这道题就属于以Why开头的主旨目的题;如果说这道题的开头是以What开头的,比如说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那它就是一个What开头的主旨内容题。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如果说是以Why开头的主旨题的话,它更强调的是学生主动而且非常明确地提到他来这儿要做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如果说它是以What开头的话,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听完全文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且文章的后半部分可能会跟学生刚去的时候谈到的话题有些变化。

这里我们可以来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恰恰就是前两天刚刚考过的一次真实的托福考题中的题目,在这个文章之中,学生跟组织Club活动的老师进行沟通,他来的时候向老师说,我是某一个社团的负责人,我想来这儿给社团订一个场地搞活动,这个主旨目的就非常明确,他想找一个location,但是文章中间开始,老师对于社团活动非常感兴趣,于是两个人讨论的主要话题一直围绕在社团后面展开的一些活动,而且老师还对这个学生抱以厚望,觉得他将来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文章后三分之二的话题基本上没有再提到过location这个话题。所以说在这样的文章中,如果它考题问的是what i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那么我们就不可以选择这个文章讲的是学生要去找一个地方去组织活动,对不对?在这里面我们就要首先区分清楚What和Why这两个的区别。

2)误区二:答案一定在开头

第二个误区也是很多同学经常碰到的,尤其是在他刚刚接触托福的时候,同学做了一些题目,可能自己有一些感悟,觉得主旨题答案应该是在开头找,因为西方人的思维很直接,他们是直线型的思维,应该刚开始的时候就摆明来意,开门见山地说明我要来干什么。但事实上在很多的文章之中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可以看一下,首先个要明确的观点是,学生的目的并不代表着他们次要谈这个话题,也就是说这两个人刚刚见面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寒暄,比如说这个学生和这个老师很久没有见面,于是见面的时候老师就说,某某,近过得怎么样,听说你近参加了一个活动,还获了一个奖,恭喜恭喜,他们刚开始的这半分钟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寒暄和客套中进行的,甚至有可能他们两个谈论的比较学术性的话题,也不是这个学生的主要目的。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到底什么时候主动提出来,我要找您,我要找您想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里面我们要注意的是抓住对话的初的目的,也是初的原因,而且应该是这个学生主动提出来的。

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常见的提示词和现象词,大家可以看一下,首先,我们在文章中如果听到一个学生说,“OK,that reminds me of something,”好,这让我想起了什么,那么有可能他在这个师生寒暄当中突然想起了自己主要问题,于是引回了自己的话题,那么第二个that is the reason I come here,就是这是我为什么来这儿,或者是back to my problem/issue,回到我的问题中来,老师其实我想问的是什么。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学生特别明确地提到过的,我想来做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刚开始说的个话题。这里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取自于TPO第26套题的第二篇对话,那这个对话主要话题是谈论了一个跟水母相关的一个对话:

道题,Why does the student go to see the professor?很明显这是一个主旨目的题,它是以Why打头的。原文部分是这样说的,刚开始见面的时候,professor先打个招呼说你好,“Hi, Jean.How was the…uh, the conference, right?”他刚开始要说的是这个会议怎么样,因为可能这个学生刚刚参加过一个会议,可能这个会议还是关于志愿者的,所以这个文章有可能前三十秒都在谈一个跟志愿者相关的会议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说了很多很多,一直到了文章将近结尾的部分,将近两分十几秒的位置,学生突然回过神来说,老师其实我来是想问问你,我刚才跟你探讨的这个跟水母相关的话题,我可以把它作为我的论文题目来写吗?这句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主旨目的题的提示词,就是that’s why I want to ask,这就是我想来问的事情。所以这里面我们就要特别注意:有的时候这个学生可能会在结尾的部分或者是文章中间的部分突然来这么一句,老师我来这儿其实是为了什么。所以这个题就比较简单了,不可以选择2B,对不对?因为conference是文章刚开始提到的跟主旨无关紧要的一个话题,所以说这道题应该选择C答案。

3)误区三:看见原词直接选

第三个误区也是我们很多学生特别容易掉进去的这样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看见原词的时候非常倾向于去选它,看原词特别激动。我们说”原文原词很亲切”,像看到家人一样是吧?尤其是爱记笔记的学生,一看我的笔记里有这个词,然后题目中也有这个词,就觉得简直太棒了,我的笔记真是太有用了。但是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出题人给我们设置的一个陷阱,当碰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思路打开,有没有可能这个出题人在这里采用了同义替换的方式,同义改写的方式,把原来那个词换了一个方式呢?

比如说,这个学生可能想去找一个在食堂中的一个兼职的工作,他说得也许非常具体,比如说我想做一个waiter或者我想做一个waitress,但当我们看到题目的时候,这个题干ABCD的选项里面,有一些选项有waiter,有一些选项有job、opportunity,我们就要排除掉直接去选择原词这种冲动,而去看这个选项整体的意思,把握每一个细节,不要太冲动。这里面我们的经验就是,请你听完全文,来总结一下,并且要排除掉那些干扰选项,尤其是有原文原词的选项,要特别细心。这里我们也来看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是来自26这套题目的篇对话,对话的开头也是一个以why开头的主旨目的题,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学生先说OK I saw your ad on your campus newspaper,我看到了咱们报纸上的一个新闻,然后employee非常激动说We don’t have any job opening right now,我们现在不招人,没有工作。学生说,不对不对,您误会了,我其实不是来找工作的,我我有一个什么什么样的需求,比如说我在做一个tutoring work,我在做助教,然后我希望能够开展我自己的business,希望把我的这个口碑宣传出去,所以这个文章后文可能一直在提的是他来找这个人打印一些名片或者去搞一些自己的宣传。这是一个printing office的一个话题。

听到这个文章开头的时候,可能爱记笔记的学生可能就会在纸上写下来,比如说写上Job,写上newspaper,甚至可能有些会写tutor或者是business生意这样的单词。然而当我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会发现,在ABCD这四个选项之中其实就有一些原文原词,比如说B选项的business,是不是有?Advertising实际上也是有的,包括A选项这个job opportunity,在次employee说话的时候也提到过。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这个文章开篇在讲什么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一种冲动,或者是有一种困惑,我到底应该选哪个呢?这些词我好想都听到了。但是当你抓住了这个学生的一个主要话题叫now I want to do something而且I need to do something的时候你就明白,他其实是想把他自己的这个生意宣传出去。所以这个题我们说有job opportunity或者是其他单词就不太对了,有business cards就不对了,所以这个题应该是选择B选项。

托福听力主旨题的解题步骤

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对于这样的主旨题, 到底用怎样的解题方式比较合理,而且正确率比较高呢?一共有三个步骤,个步骤就是定位我们的信号词,后面我会给大家梳理一下有哪些信号词,首先要抓住的一个信号词,比如说老师我来是为了,我来找您想让您帮我怎样怎样,这个就是信号词。第二个是要找到这个信号词后面紧接着的有实际含义的动作是什么,或者是名词是什么。第三步是回到题目中,回到选项中去看哪一个选项接近你听到的那个有实际含义的动作,或者是有实际含义的那个名词就可以了,注意同义替换。好,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可以表示主旨的信号词。个I am here to talk about/because,后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话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例子,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下去练一练,在第23套题的篇文章里面的开头,学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引出自己的主旨的。

第二个信号词叫I was wondering,I was wondering这个用法非常非常常见,就是我想知道,我想了解,我在想我可不可以怎么样,所以后面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需求和目的。这个信号词我们在第22套题里面的第二个对话也用到过。第三个the reason I wanted to talk to you is,我来找你的目的是什么,我来找你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大家在做第20套题也可以试一下。第四个my issue/problem is,我的问题,我的遇到的麻烦是什么,my trouble is这几个词都可以。第五个是can I help you,大家注意一下,这属于应该是老师或者是staff先说的,那他说完之后紧接着学生要说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这个学生现在头疼的一个问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信号词。当然了,有些文章可能没有非常明确的信号词,那就需要我们首先关注文章的开头,但是不要过分依赖文章的开头,要结合文章后边内容来判断这个文章究竟主要的话题是什么。那么我想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功地帮大家避开这些常见的误区,实现主旨题全对开门红这样的局面。

托福听力:3步实现托福听力逆袭

第一步:听写是提高听力的一途径

对于语音能力的提升,快的方法无疑就是听写了,很多老师都在讲,听写是提高听力的一途径。听力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语音和语义,即听到和听懂。语义理解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积累,如背单词,学习语法知识等。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语音方面的难度其实高于语义方面的难度。与以往我们接触到的听力内容不同,托福听力的材料中,语音的传达方式都是美式发音,而美国人为了说话方便常常会缩读、连读、略读,并且伴有浓重的美式发音,这些都是阻止考生理解文中说话人意思的拦路虎。

因为此法不仅能够提高考生对于美式发音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锻炼考生对于英语语言的习惯程度,通过整句整篇的听写还能让考生提高英语语言的记忆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然而听写同时也是在提高听力的路上困难的一步,毕竟我们听力十几二十年的英式发音,中式发音,想要猛然间转变成完全变了样的美式发音,过程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如果选择错误,从一开始就用非常困难的语音材料练习听写,导致了个人水平长时间停滞不前,就很容易使人放弃。在此,新东方在线的贺春浩老师告诫众位应考考生,如果个人听力水平本身并不高,那么千万不要一上手就听TPO,SSS等材料,应当先从VOA,甚至VOA special开始练习,先辨音,再练习对整句整段的理解。待水平有所提高时,再将材料更换为老托福听力,然后再换成TPO甚至SSS。当然如果备考时间紧迫,那么用TPO听写无疑是更为正确的选择。

第二步:注意语气变化

其次,通过长期的总结,我们发现ETS考察的点无外乎每篇文章的结构节点,师生互动点,当事人语气变化点等几个方面,依据这些考察点我们总结出了记录笔记的一些必记点-问答、转折、列举、比较等十一个点。自从托福从以前的 paper-based test 考试进化成了现在的 internet-based test,不少人就敏锐的发现新托福考试的难度提高了,这主要体现在考试对于考生能力的考察增加。新托福考试中听力材料的时间更长,问题更趋向于考察考生对于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于考生实力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考试的过程中就完全不需要技巧了,在应对托福听力考试时,需要技巧与实力相辅相成。虽然改版后的托福听力对技巧的需求降低,但托福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其出题思路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也就给我们提供了总结其规律的机会。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对于托福听力考试,我们可以借助笔记记录一些“黄金考点”,即经常会在考试中出现的考察点。需要注意的是,预测的考点实际上是大于实际考试会考察到的点的,毕竟每篇材料都只有五六个问题,而预测的考点有十几个。考生在考试时,听到相应的关键字记录笔记,在答题时依据笔记做题,就会事半功倍,准确率大幅提升。

第三步:目的性主旨题解题方法

后,对于对话部分的目的性主旨题,我们有一个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在听力材料开头的几句话中,如果学生有说道任何关于需要的词或短语,或是老师问出了什么事情学生的答句,即为该对话的目的。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不仅笔记能够帮助解题,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也有助于解决题目,而题目问法的分类在托福的官方指南中有所提及。今天新东方在线的贺春浩老师就对conversation 部分的目的型主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一个简要的说明。表示需要的词语有,Need、Wonder、I’d like to、I feel like doing、what’s up 的答句、what can I do for you 的答句等。就这一解题方法,我们举 TPO 17 conversation2 的主旨题为例,该对话的原文为

“Student: Excuse me, Mrs. Hanson. My name is John, John Grant. I work as a waiter in the campus dining hall, in the faculty dining room.

Manager :What can I do for you, John?

Student : Well, I work week nights, except for Friday.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switch from working the dinner service to working at lunch.”

对应题目为:

Why does the man go to see the woman?

A. To complain about customers.

B. To request an increase in his pay.

C. To ask for a change in his work schedule.

D. To apply for a job playing music in the dining hall.

我们可以看到,当文中出现了表示需要的问句之后,相应的答句即为目的主旨题的答案,而对于类似的题目,我们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解答。

篇7:托福听力态度题判断方法技巧

托福听力态度题判断方法技巧

通过基本语音语调来判断

说到情感态度,最先要提的就是语音语调。听力中升调分为两种:直升调和转升调。直升调一般表示疑问;转升调一般表示担心,忧虑,疑惑,极度怀疑。句子以升调结尾,一般来讲,大多数情况下表达如下三种情感:1 确认信息 2质疑(惊讶)态度 3 期待得到更多话题相关信息。一般来讲,出现频率的高低是:信息确认最多;其次是期待得到更多话题相关信息;再次是质疑(惊讶)态度。

结合强烈语气词汇来判断

部分词语,如果配合适当的语调,会对文章结构和走向有指引作用。

Now、OK、So、Well这些词用在听力文章中的段首时,往往伴随着非常强烈明显的语调。这种情况在国外真实上课环境中也是经常能遇到的。教授在深入讲解一个话题之后,为了转换到下一话题,老师往往会用NOW这样的词去唤醒学生的注意(或者唤醒已经睡着的学生)。语调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话题的转变,也意味着课程内容的变化。所以说,这类词出现的时候,往往是承上启下,开启新话题的标志。这类词之后的内容一定是至关重要,与考点直接相关的。

常用短语也是判断线索

此外听力文章中会有很多表示惊讶和诧异态度的短语,在听力中一般会针对这些表达出重听题。

比较典型的此类表达有:My god, Jesus。但是事实上,这类表达在真题中出现概率并不大,考的也很少,相比而言,类似于wow和Oops这样的更加隐蔽的情感表达更容易被设题,也更容易被学生所忽略。具体练习方式,可参看我的“五遍听力法”。

反问句式体现说话态度

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可以反映出说话者明确态度,值得注意。这个细节就是反义疑问句的读法。

在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会让学生以疑问句的方式读出反义疑问句。换言之,反义疑问句是升调结束。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老外也会用降调方式去说反义疑问句。我在留学期间,经常听见教授上课时用反义疑问区表达特别肯定的情感。比如:“油跟水是不相容的,不是嘛?”如果这样一句英文用降调读出来,听来就特别像是:“油跟水是不相容的,没错吧?”托福作为语言能力测试,必然会如实反映老外说话的习惯。所以当听力原文中,反义疑问句用降调说出,老师特别期待学生给出肯定的回答。

托福听力:反应速度的练习

一、辨音能力

听力的境界有高下之分,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听,慢慢地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去听,再后来,可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去听,当然,到了一定境界,你就会忘记你听到的是英语,而进入耳朵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这就像你听汉语一样,我们从来不去想“我正在听汉语”。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境界。如果你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托福听力立刻就成了我们小学的社会科学课考试,极其简单。

但是,对于一个跟着中国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然后考过四六级的人来说,是远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在准备托福听力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解决对英语的辨音能力。辨音能力指的是听到一个单词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让它成为你的积极的听觉词汇。

解决辨音能力有效的两个方法:一是听写,二是精听。

1. 听写

听写指的是将一篇听力录音中的原文全部听抄下来。对于准备托福考试的考生而言,的听写材料就是老托的段子。听写能有效地检验和提高一个人的辨音能力,听写之后对照正确文本,反复再听,直到可以全部听清楚为止,这是听力提高有效的方法。

2. 精听

精听指的是一边看着正确的文本一边听录音,听的时候要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在遍录音结束后查单词,然后再反复听,直到可以脱稿听为止。精听适合的材料是SSS(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因为它非常短,只有一分钟,但信息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托福听力出题的重要来源。

二、反应速度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听到一个单词之后的反应速度是0.03秒,我们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以我们对单词的反应速度可能不能完全达到这个指标,但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它,无疑是取得托福听力高分必须做到功课。因为你在听托福听力的时候,ETS不可能等你听明白了前面的单词,然后再放后面的录音,而事实上,托福听力的语速也只是美国大学教授上课的一半语速,所以,不仅为了取得托福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到美国能跟上美国的课堂,我们花大力气将反应速度练上去是完全必要的。

而练习反应速度的重要也是有效的一个方法,叫做“变速练习”。变速练习指的是利用变速软件加快语速,来增加我们对材料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变速练习只适合于对你常速已经可以听懂的材料进行,因为如果对你不熟悉或者本来就听不懂的材料进行变速,那么结果必然是更加听不懂,这样的意义是不大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你就知道了其实变速练习的材料是十分广泛的,既可以是你已经听写过的老托段子,也可以是SSS的材料,更可以是你已经做过的托福听力题。

三、听力笔记

新托福针对老托的明显的改革之一,就是允许考生在一边听听力的时候一边记笔记,这不仅是因为新托的听力变长了,需要利用笔记来弥补脑记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这符合美国大学课堂对学生课堂上课的真实需求。托福听力,尤其是讲座,考到的题目都是重点的信息,包括主要话题、重要细节和文章结构等。如果能在听听力的过程中,记下这些重要的内容,那么对于做题是帮助极大的。

当然,要强调的是,较强的笔记能力是需要建立在前两项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如果你听一篇材料,还是需要经常去反应很多单词的意思,或者你的反应速度很慢,那么你是不可能心有余力去记笔记的。

而针对托福听力的笔记,主要需要记下来的信息包括两点:一是YES OR NO(√×),二是对应(术语和定义的对应,数字、时间、人名、颜色、方位和对象的对应,以及人名、地名,和建筑名称和它们的特征的对应)。另外,笔记也有一个基本的格式,关键是要记出“主”、“问”、“例”。只有这样去记,才能保证你的笔记层次清晰、逻辑清晰、信息有效,也才能真正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迅速做题。

托福听力:常见场景分类

一、生活类:

开头同学见面难免寒暄一番,之后A就会说B看起来很憔悴,气色不好之类的。接下来B就会说出自己的问题(考点),然后两人开始就问题讨论,A会提出一个或若干个建议(考点),B会从中选择一个并谢谢A的建议(考点,比如问B下一步会去干什么)。

1.食堂场景:饭菜好不好吃,饭卡套餐之类的(十有89跟钱有关系)

2.宿舍场景:宿舍的安排,校外租房,房间的问题(门锁坏了,洗衣机坏了,暖气坏了……)室友的问题(一定是有矛盾)。

3.图书馆场景:借书找不到,还书过期,天天泡图书馆(考试准备中,论文准备中……)。

4.假期场景:讨论假期去哪里放松,假期回来讨论玩得很开心。老师办公室类:家里面有事要请假,时间很紧想延期交作业,论文之类的,选这个老师的课,讨论考试或者论文。

5.助教场景:帮助学习,建议选课。

二、学校机构场景:

1.注册部:(1)开学注册程序问题(2)选课选不上(3)关于缴费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

2.维修部:就是上述的东西坏了要求维修,约时间去修。

3.勤工俭学部:要求找份工作(主要是工作时间的问题,不能和上课冲突)

三、讲课场景:

1.老师刚上课(以开头的方式划分):

(1)我相信你们已经完成了阅读任务,今天我们要讲这部分内容或者我们要补充讲一些背景知识。

(2)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次讲的内容,然后接着上次的内容讲或者讲新的内容。

(3)直接说我们今天讲什么内容。然后开始讲。

(4)今天是复习课,然后讲某某考试,复习跟考试有关的内容。

2.快下课了

说只剩几分钟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讲过的内容,接下来就开始安排事情了,大概有以下几种事情:

(1)考试

(2)老师下节课有事,会有别的老师代课或者别的什么安排

(3)作业

(4)下节课的内容

3.有人被邀请做演讲

开头先感谢谁谁谁请他来演讲,接下来就是演讲的内容,多数会使用到幻灯片这个家伙。

四、学科

1.生物类:

(1)动物:讲的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生活习性,体型大小,以什么为食,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栖息地在哪(气候怎么样,生态环境),是否濒危,人类对其的捕杀或保护,多喜欢考迁徙动物,群居动物,爬行动物。

(2)植物:讲的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特征,生长环境如何(气候,地理位置等)光合作用,向光性,向地性等

(3)微生物:主要讲它,小,数量多,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新的生物科技

2.考古学:

挖掘出来的什么时代的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征,当时有什么作用,人们怎么使用它,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地理与环境科学:

能源危机(化石燃料和新兴燃料、可再生和不可再生,是否产生污染,有没有发展潜力)、气象(气候、风能、风灾、)、海洋、地球结构(内核、地壳、地幔、如何分界、各部分的成分、特征)、地质性灾害(地震、火山:活火山还是死火山,什么时候耐不住寂寞喷发了,之后产生了什么影响,熔岩,火山 灰……影响气候,植被……)冰川温室效应。

英语听力

篇8: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重听题和判断题

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重听题和判断题

重听题

重听题是托福听力题目中一种非常特殊的题型。在这种题目中,讲述人会把录音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重新读一遍,然后让考生根据这段重新听到的内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在考试中,每道重听题中都会给出一个耳机的图标。其常见的提问方式为:

Listen again to part of the lectur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es the professor mean when she says this?

重听题的解题思路比较多样化。有些题目考查所重复段落的含义,有些题目考查段落中某个习惯用语的含义。考生要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辨别出题人想考查的到底是哪方面的内容。另外,有些重听题中虽然重复了一部分文章内容,但是必须结合重复的内容在录音材料中的上下文去推理才能得出答案。所以考试在做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发观从重复的内容中找不到答案,就要立刻回忆,从上下文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也是托福考试改革后出现的较为新颖的题型,一般是列出很多与录音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较为相似的句子,让考生辨別究竟哪些是录音材料中提到的。以下例题是其常见的出题方式:

The professor discusses how an animal becomes a fossil after its death. Indicate whether each sentence below is a step in the process.

YES/NO

The animal dies.

The hard tissues decompose.

The soft tissues decompose.

The hard tissues remain.

是非判断题多数情况下与细节题考查的内容有类似之处,需要考生多关注录音材料中的细节之处。是非判断题的YES和NO的答案个数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但一般不会出现所有答案全是YES或者NO的情况,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做题时判断自己的选项是否选得合适。

托福听力练习:能喷射甲烷的生物

The first life on Earth appeared about four billion years ago. One place these pioneering organisms may have emerged is at hydrothermal vents, deep underwater. Where unusual chemistry provided energy for primitive life-forms to survive. Life-forms like the methane-belching microbes found at the vents today.

Now, for the first tim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evidence of methane-producing life in similarly extreme conditions, but 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 at a spring in northern California, called The Cedars. The water there is extremely basic — with a pH of 11.6. And it contains no oxygen. Not an easy place to survive.

Researchers tested water and sediment at the Cedars. Some samples got dosed with mercuric chloride to kill any life present. Those dosed samples produced no methane. But the samples in which microbes were allowed to survive did put out methane. Confirming that at least some of the methane at the springs is indeed biological in origin. The findings appear in th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The find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alleviation. A geologically similar spring in Oman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ite for carbon storage—pumping CO2 underground, where it gets incorporated in stone. But the extremophiles at The Cedars can use CO2 to make methane—an even more potent greenhouse gas. “So imagine pumping CO2 into the ground and having it come back up as methane.” Penny Morrill, a biogeochemist at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This will not necessarily happen, but it is something to be tested for before fully implementing a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technology at one of these types of sites.”

Morrill says the study's also a reminder that life is tenacious. “We should not let our biases prevent us from looking for evidence of life in what we would otherwise consider an unexpected place.” Including other planets and moons.

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出现在约40亿年以前。这些先驱生物出现的其中一个地方是深海热泉和深海。那里不寻常的化学物质为原始生命形态提供了生存下去的能量。现在深海热泉发现了能喷射甲烷的微生物。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能产生甲烷的生物生活在类似极端环境的证据,而这个地方位于地球表面,那就是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雪松泉。这里的水很普通,酸碱值为11.6。但是水里没有氧气。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生存的地方。

研究人员对雪松泉里的水和沉积物进行了检测。一些样本里含有氯化汞,可以致死任何生命。这类样本不能产生甲烷。而可以让微生物生存的样本会释放出甲烷。这表明,至少该泉水里的一些甲烷的确是生物起源。这一发现刊登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生物地球科学》上。

这一研究对减缓气候变化有启示意义。安曼一处具有类似地质的泉水被推荐作为碳储存地,输送被注入地下岩石储存的二氧化碳。但是雪松泉的极端微生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甲烷,甲烷是一种更强的温室气体。“想象一下,将二氧化碳输送至地下,然后再把它变成甲烷。”纽芬兰纪念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佩妮·莫里尔表示,“这不一定会发生,但是这是在这类地方完全实现碳捕捉和储存技术之前要进行的测试。”

莫里尔表示,这项研究还提醒人们生命是顽强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偏见而停止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生命证据的脚步”。这些地方包括其他星球和月球。

重点讲解:

1. for the first time 首次;第一次;

例句:For the first time luck hooked onto me.

运气第一次降临到我头上。

2. at least 至少,起码;

例句:At least this second meeting had helped to thaw the atmosphere.

这第二次会议至少起到了缓和气氛的作用。

3. prevent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制止;阻碍;

例句:Cotton mittens will prevent the baby from scratching his own face.

棉的连指手套使婴儿不会抓伤自己的脸。

4. look for 寻找,寻求,谋求(解决方案或新的方法);

例句:The working group will be looking for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doctors.

工作小组将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以解决医生们遇到的难题。

2020托福听力练习:肠道细菌之间存在互惠互利关系

It's one of the underwater world's classic partnerships:clownfish and Nemo hides out in the anemone, which helps keep predatory fish at ba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ther fish species that will kind of nibble on the sea anemones, and the clownfish will actually go out and scare them away.” Jeff Gore, a biophysicist at MIT.

“So in this case there's across-protection mutualism between these two species in which they help to avoid predation.”

Such cross-protection is usually seen between two animals.

But Gore studies the same sort of mutualism in microbes.

He and his team demonstrat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xample of that cross-protective relationship in drug-resistant microbes, using two strains of antibiotic-resistant E. coli bacteria:

one resistant to ampicillin, the other to chloramphenicol.

The researchers grew the bacteria together in a test tube,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antibiotics.

And rather than succumbing to the drugs, each bacterial strain deactivated one of the two antibiotics—thus protecting the other strain.

That activity led to a stable coexistence over time.

Which Gore says could in theory give the bugs an opportunity to swap resistance genes, through what’s calle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one bacterium donates genetic material to another.

Any such transfer could make either or both strains individually resistant to both types of antibiotics.

The findings are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ame story might play out in our guts, too—but it's too early to translate it into medical guidance.

“It's alway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just because we see a particular dynamic in the laboratory doesn't mean we should immediately go and change our clinical dosing practices.

But then those sorts of results are then used as a guide for the kinds of phenomena that clinicians may want to watch out for in their circumstances.”

Cause the more we know about this bacterial buddy system, the better we may be at breaking it up if they team up against us.

这是水下世界中存在的传统伙伴关系:小丑鱼尼莫藏身于海葵中躲避食肉鱼类。

“但与此同时其它鱼类也会一点一点啃食海葵,而这时小丑鱼就会蹿出来将它们吓走。”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物理学家杰夫•格尔说道。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物种就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

动物互惠互利关系.jpg

这种互相保护的关系经常可以在两种动物间看到。

但格尔研究了微生物中的这种互惠共生关系。

他和自己的团队对两种耐药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研究,通过首个试验例子展现出抗药性微生物之间的这种互惠共生关系:

一种菌株耐氨苄青霉素,而另一种则耐氯霉素。

研究人员在一个实验试管两种抗生素都存在的情况下将这两种菌株同时培养。

结果表明,这两种菌株非但没有向抗生素屈服,而是每种菌株各自抵抗其中的一种,从而保护对方。

这样的行为能使菌种稳定的共存。

而格尔表示,理论上讲这种行为使得细菌互相交换抗性基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平基因转移,期间一种细菌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奉献给另一个。

肠道中不同细菌之间或也存在互惠互利关系.jpg

任何这样的转移可以使两种菌株的其中一种或者两者对两种类型的抗生素产生抗性。

这项研究已在《国家科学研究进展》杂志上发表。

这种同样的事情可能也在我们的肠道中上演,但把它变成医学指导方针可能为时过早。

重要的一点是要牢记,因为我们只在实验室中见过的这种特别行为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立即采用并改变医学指导方针。

但当临床医生想要在工作中进行观察时,这样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研究这种互惠共生的一种指导方针。

因为我们对细菌这样的体系了解的越多,在它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时,我们就越可能更好的消灭它们。

1.hide out 躲藏在外

例句:Can I hide out with you?

我可以隐藏了你?

2.translate into 翻译成…;把…转化成

例句:Today, it may translate into confusion and a daunting level of research and mentalinvestment.

今天,它可能转变为混乱和使人畏缩程度的研究和心智的投资。

3.lead to 导致

例句:A lack of prudence may lead to financial problems.

不够谨慎可能会导致财政上出现问题。

4.play out 逐渐发生;展开

例句:Her union reforms were played out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rising unemployment.

她对工会的改革是在失业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展开的。

篇9: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推理题和预测题

托福听力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讲解:推理题和预测题

推理题

托福听力推理题是让考生根据所听内容进行推理从而选出答案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包括: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bout the new medical research?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rofessor’s comment on the New England system?

在做题时,考生首先需要仔细读清楚选项。因为推理题的答案一般不会在录音材料中给出,而是需要考生对材料内容进行进一步引申,得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所以,考生往往只有在读完选项之后才能知道答案对应的内容。同时,推理题虽然考查的是录音材料的细节之处,但是其考查内容还是围绕着全文主题展开的。因此在做题时,考生如果实在不知道选哪一个,那么就可以去选和全文主题最接近的选项,这样的选项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预测题

预测题是对长对话或讲座结束后将会发生何种事情的猜测的考查。这种目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题干中经常会出现will这个表示将来时态的助动词。预测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What will the student include in his assignment?

What kind of assignment will the professor give?

考生在解答预测题时首先要注意,预测题有一个十分常见的情况,就是它的答案一般都出现在一篇录音材料的结尾。同时,预测题的答案在出现时一般都是由讲话人使用一个提出建议的句子来给出。因此,考生只要在文章结尾听到提出建议的句子,一定要将其中所提出的建议记下来,这往往就是预测题的答案。表示建议的常见句型:How about…/What about…/Why not…/Why don’t you…/Would you mind…/Would you please…/I have a suggestion for you./You need to…/You should…/You’d better…

2020托福听力练习:膝关节响声或为患者康复提供帮助

The sound of a cracking knee isn't particularly pleasant.

But it gets worse when you listen up close.

“It does for most people. But for me, it just makes me excited.”

Omer Inan, an electrical engineer at Georgia Tech.

“I actually feel like there's some real information in them that can be exploited for the purposes of helping people with rehab.”

Inan's experience with cracking knees goes back to his days as an undergrad at Stanford, where he threw discus.

“If I had a really hard workout, then the next day of course I'd be sore, but I'd also sometimes feel this catching or popping or creaking every now and then in my knee.”

A few years later, he found himself building tiny microphones at a high-end audio company.

So when he got to Georgia Tech and heard the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 wanted better tech for knee injuries, he thought:

Why not strap tiny microphones to people's knees, to eavesdrop as their legs bend? “

What we think it is, is the cartilage and bone rubbing against each other, the surfaces inside the knee rubbing against each other, during the movements.”

He and a team of physiologists and engineers built a prototype with stretchy athletic tape and a few tiny Mics and skin sensors.

And preliminary tests on athletes suggest the squishy sounds the device picks up are more erratic, and more irregular, in an injured knee than in a healthy one.

Which Inan says might allow patients and doctors to track healing after surgery.

Details appear in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he primary application we're targeting at first is to give people a decision aid during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an acute knee injury,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when they can perform particular activities, and when they can move to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particular activities.”

A useful thing to take a crack at.

膝盖裂开的声音肯定不是令人特别愉悦。

但是你靠近听时,声音就会更刺耳。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感觉,但对我而言,这种声音只会让我更为兴奋。”

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一名电气工程师奥默尔•伊恩楠说道。

“实际上我认为这些声音中包含的一些的信息可以为患者所用并且有助于他们康复。”

伊恩楠的膝盖创伤经历要追溯到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时代,他就是在那里开始讨论这项实验。

“我要是刻苦进行训练,第二天膝盖就会非常痛,但有时我也会感觉膝盖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而几年后他在一家高端音频公司制造了微型麦克风。

因此当伊恩楠来到佐治亚州理工学院并听说到DARPA,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这项工程后,他希望能研发更先进的技术来治疗膝伤,于是他想:

“为什么不把微型麦克风植入人体膝盖记录下膝盖弯曲发出的声音呢?”

我们认为发出声音是因为软骨和骨头相互摩擦所致,而运动的过程中,膝盖内部这两者的表面会相互摩擦。

他和他的生物学家及工程师小组用弹性透气胶带、一些微型麦克风及皮肤传感器建立了一个原型。

而对运动员的初步测试表明,同健康膝盖相比,受伤膝盖中所侦测到的声音更加不稳定,也更无规律可循。

伊恩楠表示这项技术可能会让病人及医生手在术后进行追踪治疗。

这项研究已在《IEEE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

“我们进行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人群是患者的膝盖受到严重创伤后,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在康复期间何时可以进行特殊活动及何时可以增加强度。

这种追踪会非常有用。

1.listen up 听好了

例句:All right! I need everybody to listen up!

好了!大家都听好了!

2.each other 互相,彼此

例句:They support each other in their work.

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支持。

3.move to 移动到

例句:It may also be a good move to suggest she talks things over.

建议她把事情谈开了也许是不错的做法。

4.appear in 出现在

例句:New programmes will appear in the fall on television.

秋季将有新节目在电视上出现。

2020托福听力练习: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绿色方案

Air pollution outside is easy to spot, hanging over the city, or sputtering from a tailpipe. But there's lot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too, even if it's not as obvious. It's caused b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r VOCs.

“They can come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like paints, carpet, adhesives, vinyl floors, varnishes, solvents, etc.” Vadoud Niri, an analytical chemist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Oswego. “And also they can come from home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leaning chemicals, air freshener, cosmetics.”

And that cosmetics part... is what caught Niri's attention. “One day when I went to a nail salon with my wife, I noticed the smell of, specifically, acetone in there. And since I was doing air analysis at that time, I thought maybe we can do something about this.” Acetone can irritate your eyes, skin, nose and throat and at high concentrations can cause nausea, headaches and other nervous system problems.

Niri figured one way to get rid of acetone might be with houseplants. So he reviewed decades of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plants as environmental cleanup agents—which is called biofiltration or phytoremediation. He then ran his own experiment, using an airtight chamber, eight VOCs, in concentration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nail salons, and five common houseplants: a jade plant, a spider plant, a bromeliad, a Caribbean tree cactus, and what's known as a Dracaena plant.

Turns out, after a twelve-hour test, it was the bromeliad that scrubbed the most chemicals from the air. But as for his original quest, removing acetone from nail salons? The Dracaena beat out the others, sucking up 94 percent of the offensive compound. He presented the results at a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n Philadelphia.

Niri hasn't worked out all the details on the nail salon solution yet—that's next. But for a house or apartment, he says, “use a variety of plants to make sure you take all types of VOCs from your indoor air.” Plus, they're an energy-free alternative to other air cleaning devices. In other words, a truly green solution.

室外空气污染很容易看出来,污染物悬浮在城市上方,或者从排气管溅射出来。但是,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室内也存在大量的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为VOCs)。

“它们可能来自油漆、地毯、粘合剂、地板革、清漆、溶剂等等建筑材料。”瓦杜德·尼里是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的分析化学师。“它们也可能来自家居和个人保健产品、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化妆品。”

这其中,化妆品中的挥发物质吸引了尼里的注意力。“有一天,我和妻子一起去美甲沙龙,在那里我闻到了丙酮的味道。因为当时我正在进行空气分析,所以我想或许我们可以做这方面的研究。”丙酮可以刺激人的眼睛、皮肤、鼻子还有咽喉,高浓度的丙酮可以引发恶心、头痛以及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尼里发现室内盆栽植物可以去除丙酮。所以,他浏览了数十年来有关植物净化空气的相关文献,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过滤或植物修复。然后,尼里自己进行了实验测试,他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放了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浓度与指甲沙龙内的浓度相似,另外他还放了5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一盆玉植物、一盆吊兰、一盆凤梨、一盆加勒比仙人掌和一盆龙血树属植物。

十二个小时的测试结果表明,凤梨最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但是,至于最初的疑问,去除美甲沙龙里的丙酮?在这个问题上,龙血树是最厉害的,它吸收了94%的有害物质。尼里在费城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

尼里并没有完全解决美甲沙龙的问题。但是尼里表示,对于房屋或者公寓来说,“可以用多种植物来吸收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且,这种方法是可以替代其他空气清洁设备的零能源方法。换言之,这是真正的绿色解决方案。

重点讲解:

1. get rid of 摆脱;甩掉;赶走;

例句: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 mud and dirt on the road.

我们必须把路上的烂泥和脏物除去。

2. beat out 打败;击败;战胜;

例句:Indianapolis beat out nearly 100 other cities as the site for a huge United Airlines maintenance center.

印第安纳波利斯从近百座城市中胜出,成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大型维护中心所在地。

3. work out 想出,得到(解决方法);解(谜);

例句:She finds it difficul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她发现解决这问题有困难。

4. in other words 换言之;换句话说;也就是说;

例句:In other words, our forces, although small at present, will grow very rapidly.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相关文章:

1.托福听力应用理解题

2.雅思听力配对题解题方法详述

3.托福听力笔记巧用结构听力法

4.3个提高托福听力的方法

5.托福听力提升特别练习方法

6.托福听力态度题全面解析

7.托福听力专业词汇记忆高效方法

8.雅思听力关键词怎么定位

9.托福听力备考常见问题

10.托福听力备考注意事项

下载word文档
《托福听力结构题解题方法关键词+预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