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瑛简介

李瑛简介

2024-06-26 07:4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cas_198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李瑛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瑛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瑛简介

篇1:李瑛简介

一棵野豆秧

作者:李瑛

这是多年前经历的一件小事,但我却总是难以忘怀。

那是秋天,我们乘两辆越野车到西藏去,车子整天颠簸在青藏高原漫无涯际的荒滩上,窗外旋转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的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除了铺向大地尽头的单调的电线杆和低空偶尔掠过一两只大乌鸦外,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物可以告诉我们已到什么地方。一次停车小憩,我跳下车来,急促的心跳使我意识到这里的海拔起码已在4000米以上;脚下全是被强烈的风蚀作用造成的斑驳的荒滩,碎石沙碛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坚硬的地表,舒缓起伏的荒原上留下一片片风的形状,在稀稀疏疏的不知名字的野草下,白色的大沙粒闪着芒刺的光芒。忽然,在脚下沙碛缝隙间,我发现一棵野豆秧,不错,真是一棵野豆秧,孤零零地生长在那儿,这使我大为惊异,这样的地方竟有这样的生命。我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它矮小的褐色的茎秆上挣扎地生长着几根枝杈,灰色的羽状的复叶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头高挑着3只黄褐色的干瘪的小豆荚,在寒风里瑟瑟颤动。我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生命能在这样的地方存在的理由,但它却长大了。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这偶然的机缘,可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在这么浩瀚的荒滩上,有谁知道它呢,这个奇怪的勇敢的生命,这个顽强的生命之美,立即激起我心灵强烈的震撼。

这真是一棵野豆秧吗?它不像故乡田野里常见的大豆、绿豆的那种豆秧。它是否已经发生变异?它还是被子植物吧?是草本的吗?我对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全然无知,它是属于哪一种、哪一属、哪一科的呢?

它恐怕不是这里的原生植物,那它又是怎样、从什么地方来到这荒僻高原的?

在这样贫瘠的地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它竟然挣扎着长大了,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在它生长的全过程中,抽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之间,它有适应,有抗争,有新变,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

这里,春天醒来得很晚,它几月才吐出一丝碧绿染绿荒滩;几月才展瓣开花,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或别的什么颜色的,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颜色和妩媚献给脚下的大地;这3只瘦弱的小荚果成熟了吗?成熟爆裂之后,会把孕育的种子弹射出去以求再生吗?

它只身离开自己的种群来到这个苦地方,不害怕吗,不感到孤独无助和寂寞吗?

呵,它的意志是何等坚强啊!它一定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它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呢?梦和期冀又是什么呢?

在苍茫大地上、寥廓长天下,这个微小却美丽的生命,给宇宙带来了什么,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讯息、回答或启示?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种子,每一生命力都在新变中寻找自己并发现自己,这是它的最高选择。

哦,这个世界多么神奇而美丽!认识大自然的秘密真是一种享受!

我几次想把它掐下来夹进本子里,几次伸出手又几次收回来,我怜爱它,又恐这怜爱会伤害它的尊严和精神。它自从生下来始终未移半步,心头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扎下根去,生长。

它可能已意识到了自己非同寻常的生命值和自己的品格所独具的魅力,它要用生命照耀高原。

也许,它已意识到自己有传承物种的责任,它不是一个要做征服世界的勇士,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生活中的强者,它要把自然的秩序和进化的法则告诉给未来的子孙……

之后,我们离开那里继续赶路,但那棵野豆秧,它金属丝般坚韧的茎,细小的叶片和那3只扁扁的黄褐色的小豆荚,连同它们淡淡的影子,却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它还要继续承受烈日苦晒、风沙抽打,直到冬天来临,严寒飞雪会把它紧锁压折了吧?真的,明年它还会生长吗?

大自然的严酷是强大的,但生命的爱与美更强大。

在那片辽阔无边的莽莽荒滩上,很荣幸,我可能是见到它的第一个人;我离开后,恐怕再没有人能见到它……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那个酷爱大自然的法国古典作家朱尔·勒纳尔说过的一句十分有趣却又发人深省的话:神创造出奇妙的自然,显示了万能的本领,造人却是一个失败。(人民日报.12.20)

篇2:李瑛的诗

李瑛(1926-),河北丰润人。诗集有《野战诗集》、《静静的哨所》、《美国之旅》、《在燃烧的战场》等。黄河落日 一只山鹰的死


黄河落日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象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一只山鹰的死

一只鹰

一块长翅膀的石头

如一声落地地雷

跌落在陡峭的崖顶

它以生命划出最后一条弧线

终止在铁青石灰岩上

野花盛开的地方

震颤了峡谷

你听见了吗

它死去了

它的头依然高昂着

紧闭着倔强的勾喙

一双锐利的眼

仍望着人间

它铁钳般锋利的爪趾

紧攫着岩石

双翼紧抱着山和大地

翅膀上每一根羽毛,都有

雷雨击打的伤痕,有暴风雨的回声和

流霞的闪光

只在撕裂的胸肌边

精壮的血

染红了绒毛和天边的云

唯有最后一滴

流出,却不肯凝固

象火种闪烁在长空

并发出芳香

仿佛一阵风吹来

它的生命便会重新燃烧

你看见吗

谁能告诉我

它是怎么死去的

是雷殛?是风暴

什么时候

此刻,世界十分寂静

苍莽群峰匍匐在它的身下

一切都已停止

只有花朵抚摸着它

唤它起来

它的庄严与英武

显示了一个生命的强力与完美

一只鹰

一块长翅膀的石头

砸在大地上

它死去了

把江河源头的闪光

太阳升起、星斗殒落的声音

风的声音

都一齐埋进记忆

把门关起来

山巅,再也不会

印出它矫健翱翔的影子

但对这个骄傲的大地之子

它不愿人知道它死亡

犹如不愿人知道它曾经生存

也不要任何同情和怜悯

只要你从长空,它所划出的鹰隼的弧线

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艰辛

就够了

你知道吗

其实,在启明星升起的地方

它仍然和太阳一起飞旋

寂静里,一颗勇敢的灵魂

仍在呼啸远天的雷火

篇3:李贺简介

李贺简介50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秦王饮酒》 《野歌》 《马诗二十三首》 《感讽五首》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老夫采玉歌》 《苦昼短》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天上谣》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秋来》 《苏小小墓》 《南园十三首》 《浩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诗词特点

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篇4:李严简介

李严年轻时,以才干出色而闻名。公元213年,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刘备见益州法纪松弛,于是命李严和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蜀科》。后来,它也成为了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盗贼马秦等在郪县起兵时,李严只率领了本郡五千士兵就将其平定。刘备知道后,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在犍为任太守时,李严表现出其优秀的治政能力,他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把郡城整修一新。刘备伐吴失败后,任命李严为尚书令。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起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蜀军北伐时,李严因押运粮草延误时日并且推卸责任,被废为平民。

公元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于是心怀激愤病死。

篇5:李贺简介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贺的生平大家知道吗?

李贺个人资料

中文名:李贺

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

信仰:道教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唐朝

所处时代:唐朝时期

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出生时间:约公元790年 逝世时间:约公元87年

职业:诗人

成就:开创“长吉体”诗歌

代表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篇6: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

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

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就在三乡乡上庄村。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现在当地正在规划重修李贺故居和建设李贺纪念馆,并已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

李贺诗歌鉴赏

1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3还自会稽歌并序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

肩吾先潜难会稽,後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

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

4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5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一日:一作十日。犹:一作独。

6竹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7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8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9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0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篇7: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年-约8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8:李贺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大历三年(768),李晋肃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8),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

元和五年(8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生平评价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墓

李贺死后葬陇西(今在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俗称“学士坟”。

篇9:李鱓简介

李鱓简介

李鱓(1682~?)

中国清代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以画供奉内廷,但遭忌离职,后又被选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 。有《土墙花蝶图》、《城南春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 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 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 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 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 〖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 使画面十分丰富,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色图》、《蕉竹图》、《五松图》等传世。 (1682~?)

中国清代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以画供奉内廷,但遭忌离职,后又被选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 。有《土墙花蝶图》、《城南春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 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 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 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 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 〖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 使画面十分丰富,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色图》、《蕉竹图》、《五松图》等传世。

篇10:李卫简介

李卫

(1686~1738)  清雍正时督抚。字又玠。江苏铜山(今江苏徐州)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资为兵部员外郎,五十八年升户部郎中,六十一年出为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升布政使,三年调浙江巡抚,四年,兼理两浙盐政,五年特任浙江总督兼管巡抚事,六年兼理江苏盗案。世宗认为浙江事繁“民刁”,令李卫严加整肃。李卫禀命清理仓库亏空、钱粮逋欠,严厉推行摊丁入地政策,打击不法绅衿。又奏请开设玉环厅,招民垦田。因而被世宗誉为模范督抚之一。十年闰五月,调署刑部尚书,九月任直隶总督。次年,不徇情面,奏参大学士鄂尔泰之弟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鄂尔奇营私扰民,受到嘉许。乾隆元年(1736),兼管直隶河道总督。三年病死,谥敏达。李卫识字不多,操守廉洁,任事勇敢。幕客为著《钦遵圣谕条例事宜》(与田文镜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在浙江、直隶任内分别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辅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朱批谕旨》中。

【李瑛简介】相关文章:

1.李国文简介

2.李筠简介

3.李诵简介

4.李 灿简介

5.李艺简介

6.李方膺简介

7.李成梁简介

8.李兆基简介

9.李善长简介

10.李龙云简介

下载word文档
《李瑛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