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piaon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感人的历史小故事,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感人的历史小故事,供大家阅读。
篇1: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有一个日本战俘发了高烧临近死亡边缘,一位中国军医把给自己的药给了这个日本战俘,得到重生的日本战俘激动地不知道如何感谢这位中国军医想了很久从自己背包里拿出一套日本军装想给这个中国军医毕竟这只有他能拿出唯一最珍贵的东西了。
但是他太过于激动也不想一想,中国军人怎么会穿日本军装.?中国军医摇摇头转身就走了。看着远去的身影,这个日本人被中国这种精神所打动。追了上去说了很多中国人听不懂的话。
日本鬼子拜中国无名战士墓两人语言不通,他先喊了一声,中国军医停了下来。“我叫住他,感慨万千地把军服递过去。他转过身来,望着我的眼睛。或许是明白了我的用意。”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如何沟通呢?只见中国军医慢慢蹲下,开始在地上写字。鬼子欣喜,虽然听不懂中国话,但对中国文字还是基本能看懂的。“他写的都是表意文字。大致意思是:‘中国和日本人都是黄种人,让我们从现在起,为了亚洲的进步携手共进。’”
篇2: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诸葛亮陨落五丈原。
诸葛亮,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当然,这多亏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了,以至于诸葛亮成了一个历史现象,至今都永垂。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一直辅佐刘备,最终三分天下。刘备去世,白帝托孤后,诸葛亮要经历辅佐刘备的儿子。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累死在北伐路上。
据《魏氏春秋》,五丈原大战时,司马懿曾问蜀使“你家丞相工作忙吗”。
蜀使回答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
司马懿说,“亮将死矣”。果不其然。
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做事非常仔细和认真。而且诸葛亮还是一个追求完美、内心敏感的人。正因为完美,所以,每件事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从此,政事无巨细,全由诸葛亮拍板。以至于最后累死在北伐路上,病逝五丈原。北伐就此告终。
这时我们似乎想起了这样场面:诸葛亮拖着病驱,强振精神,抱憾望着渭水对面的五丈原,回忆起先帝,回忆起关张赵马黄,无尽的失落与孤独交织于一身,与先帝和曾经的患难之交,相会于九泉。
篇3: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祖逖陨命。
祖逖,东晋初期著名北伐将领。他是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的代表人物。著名的“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故事都是关于他的。
据说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有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来祖逖率两千人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祖逖北伐军势如破竹,在面对实力是自己数十倍的敌人时,祖逖毫不畏惧,斗智斗勇,经过八九年的反复较量,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与石勒之后赵隔河相抗。然而正直北伐大业如火如荼时,却传来了好友刘琨被害惨死,加之东晋王朝的猜忌,终于祖逖悲愤攻心,终于撒手而逝。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样的遗憾还有陆游。
篇4: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陆游悲恨望中原。
跟祖逖一样,陆游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一直到去世前,还有这样的念头。陆游临终前的一首《示儿诗》,语词极尽平实,但是却令人读之垂泣。
南宋人在西湖歌舞中麻木时,而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他唯一牵挂的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虽然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甚至临死都不忘后人在祭奠时,如果王师北定中原。一定要告诉他。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每次读这样的诗句,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悲壮和豪情交织着涌上心头。
篇5:感人的历史小故事
张自忠殉国疆场。
张自忠,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自公元1937年至公元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张自忠将军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英烈。
公元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后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战死沙场。
据说他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这句话,至今读起来,无不让人落泪。新中国成立后,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之后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篇6:感人的历史爱情小故事精选
明朝有个叫王承的人,外出做生意失败,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家。
“彩云!”王承一进家门就激动地喊着娇妻,却没有人出来答应,屋里只传出一个婴儿的啼哭声,王承几步进屋,掀开帷帐,看见一个婴儿睡在床上。
“这是我的孩子吗?”没想到自己走时彩云竟怀孕了!王承抱着孩子喜极而泣,正在这时候,门外进来一个女子,是彩云的丫鬟桑儿。
桑儿看见了王承,痛哭流涕,王承赶忙问她彩云在哪里,桑儿哭了半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比比划划。王承心急如焚,不知家里遭了什么劫难,妻子下落不明,桑儿又成了哑巴。桑儿比划了半天,王承才总算明白,彩云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将王承击垮了。
彩云本是盐阁县一个富家千金,因父亲得罪了权贵,被罗织罪名下狱,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是丫鬟桑儿带着彩云逃了出来,后被落第书生王承搭救,因此结成了夫妻。夫妻俩带着桑儿到了一个小山沟里,隐姓埋名地过活。
彩云嫁给了王承,才尝到了穷苦的滋味,初时嘴上不说,但没多久就挨不住了,总是发小姐脾气,还动不动拿桑儿出气。王承不忍心让过惯了富贵生活的彩云跟他受苦,便拿出不多的积蓄,一咬牙一个人到外面做生意去了,他发誓要挣到钱,让彩云重新过上好日子。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外漂泊了一年多,王承不但没挣到钱,还碰上了土匪,钱财被洗劫一空。王承大病了一场,以为自己就此客死异乡。病中,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彩云甜美地对他笑着:“王郎啊,不能死,还没到百年呢!”王承醒来后,从贴身的衣兜里拿出彩云绣给他的方巾,深情地读着上面的誓言: “两颗心儿紧相连,你我相约到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彩云在家等着他呢!王承强打精神振作起来,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坎坷,终于回到了家,哪知心爱的彩云竟已离他而去了。
王承一遍遍地想着当时的誓言,他对桑儿说:“桑儿,孩子就交给你了,我要去陪彩云,我不忍心让她在奈何桥上等我!”说完站起来就要往柱子上撞。桑儿吓坏了,一把抱住他,泪流满面,她使劲摇头,然后转身抱过孩子,塞在王承手里,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你要活下去。
王承看着怀中熟睡的婴儿,心软了下来。娇妻的音容笑貌在他脑中回旋,他突然跑到厨房,抄起一把菜刀,一刀剁掉了自己三个手指头!他喃喃地说:“彩云,既然我不能到阴间陪你,就暂且用我的手指来代替我为你陪葬吧,我会将我们的孩子养大,然后去找你。”
王承问桑儿彩云葬在哪里,桑儿咿咿呀呀地指点比划,让人不明所以,王承只得抱着孩子往门外走,找到天黑也没找到彩云的墓,终于因为断指失血过多而昏倒了。
等王承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手已经被包扎好了,锅里盖着热腾腾的饭菜。孩子熟睡在床上,砸吧着嘴,脸上还带着笑。王承突然觉得彩云还没死,她一定是化成了仙子,在默默地照顾着自己和孩子呢!
王承这样想着,就真的有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家里没米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一袋米,衣箱里也会不时出现他和孩子的新衣服,王承找不到彩云的坟墓,就坚信她还活着,幻想着她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他和孩子面前。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年底的时候,孩子生了一场大病,王承急坏了,在这穷乡僻壤,上哪找郎中去?眼看孩子一天天虚弱,心急如焚的王承抱着孩子走了大半天,看见前面有一座庙,立马抱着孩子到寺庙里烧香。没想到,在这里他居然遇见了桑儿。自从那天他断指之后,桑儿就失踪了,王承猜想桑儿一定是不愿跟着他们父子吃苦受罪,所以另谋出路去了。这也难怪,以前人家是顾着和彩云的主仆情分,现在彩云已经不在了,谁不是各人顾各人呢?
桑儿一脸憔悴地从寺庙里出来,看见孩子在王承怀里冻得发抖,忙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要给孩子穿上。王承一看这东西,气不打一处来,这哪是衣服,全是一丝一丝的破布条缝成的衫子,跟乞丐的衣服没什么分别。再想想彩云给自己放在衣箱里的衣服,多么精致。王承一把抓起衣服,扔得老远。桑儿默默地捡起衣服,又急又伤心,含着泪躲到一边去了。王承拜了菩萨,祈祷着孩子能够快点好起来,一生平平安安。
王承从寺庙里回来后,将孩子放在床上,就下地干活去了。傍晚他回到家,惊讶地发现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身上穿上了那件“乞丐衫”!是桑儿?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王承出门去找,没看见桑儿,却发现不远处有个乞丐朝他家走来,王承想到自己一路要饭回来的情景,心酸不已,此地没有别的人家,要是自己不给点儿吃的,那乞丐可能就会饿死。他想着,转身回屋端了一碗剩饭出来,向那乞丐走过去,到了近前,不禁惊呼一声,碗也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站在王承面前蓬头垢面的乞丐,居然是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彩云!王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等他回过神来,桑儿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把将彩云拉进了屋里,关上了房门,示意她要伺候小姐洗澡更衣,叫王承出去。王承不明就里,只觉得彩云似乎有意躲着自己,桑儿的神情也很古怪,他悄悄来到门边,却听见“哑巴”桑儿开口讲话了!
桑儿一边给彩云洗澡,一边问她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彩云的回答让门外的王承差点没昏过去。原来,当初她过不惯苦日子,丢下孩子和路过此地的生意人沈华跑了,过了一段富足的日子,可沈华是个嗜赌如命的家伙,不久就将全部家产输个精光,还将她卖到了妓院。彩云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找机会偷偷跑了出来,虽然觉得对不起王承,但没地方去,于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希望王承还没有回家,她就继续留在这里,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可是王承早已经回来了,彩云也不知该怎么办。
桑儿一边流泪一边说:“小姐,你当时就不应该那么狠心,孩子那么小,再说你和姑爷早已订下了百年之约,我按你说的告诉他你死了,他差点儿陪你去死。我怕他问起你的情况,不知怎么回答,只得一直装哑巴。看他父子俩挺可怜,我在十几里外的地方搭了个草棚,种地织布,暗中周济他们。不如……你说这些都是你做的吧,然后回来好好跟他过日子!”
王承的心掉进了冰窟窿,等两人从里屋出来,他铁青着脸指了指桌子上一条方巾对彩云说:“你走吧,不用再圆谎了,我心里纯洁的彩云早已经死了,我和她的誓言,也早已经埋进了黄土。”王承说着,扬了扬他那断了三个指头的左手。
彩云她羞愧难当,拿过方巾一声不响地走了,桑儿含泪想追上去,却被王承一把抓住了。
他一声不吭地扒下孩子身上的衣服,桑儿赶忙阻止他,她着急地告诉王承,那是她走了三天三夜,到山外的村子里找一百户姓刘的人家,要来布条在菩萨面前跪着做成的百家衣,这样可以“留”住孩子。王承想起她在寺庙里憔悴的样子和焦急的神情,一时间百感交集。想想桑儿和彩云,他后悔自己看错人了。
王承求桑儿留下来照顾孩子,桑儿答应了。也许是桑儿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孩子的病一天天好起来,桑儿照看着孩子,料理着家务,默默地照顾着这个家。王承从心底里感激桑儿,感受着桑儿的好,但他不敢再对桑儿有什么誓言,因为彩云对他的伤害太深了。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孩子长大成人了,桑儿却生了一场大病,倒在床上起不来了。临终前,她叫来了王承。桑儿流着泪说,彩云就住在她以前住的草房里,这些年,是桑儿一直在给她送钱送米。她不忍心彩云流落在外受苦,那毕竟是孩子的娘。
王承被桑儿的善心打动了,他紧紧握着她的手,泪流不止。桑儿伸出手来为他擦去泪,接着说:“我死后,你要照顾彩云,对她好……这个,我死后一定要跟我葬在一起。”她说完,伸手从枕头下摸出了个盒子交给王承。
桑儿死的那天,王承突然觉得心好痛,似乎整个人都垮了,在这二十年的日子里,他没对桑儿说爱,此时才明白,爱不是誓言,而是平淡的生活,他其实早已将桑儿刻在心里了。王承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准备放在那个盒子里陪桑儿一起下葬,当他打开盒子,不由得惊呆了,盒子里躺着三根干枯的指骨,没错,是自己当初砍下的手指,这些年她一直放在自己枕头下!盒子里还有一张字条,王承打开字条,上面写着一首诗:“君对我虽无誓言,我对君心永不迁,今生不能同鸳梦,来世定要共婵娟。”
王承满脸是泪,喃喃地说:“桑儿,奈何桥上等着我!”
当天晚上,王承的儿子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胸口戴一朵大红花,牵着个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子,来跟他告别,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的亲娘。梦醒了,他去看父亲,王承已经满脸安详地去了。
篇7:感人的历史爱情小故事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她是我国东汉末年女诗人和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父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洛阳文坛的领袖。其父和当时的许多名门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枭雄曹操就经常出入蔡府,和蔡邕是相交深厚的挚友。
可见,蔡文姬生长在一个多么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诗书礼乐的熏染,父亲的言传身教,自身的天赋资质,文姬博学能文,擅长诗赋,精通音律,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文姬是在文学和音律的熏陶中,度过了十分快乐幸福的童年。
她6岁时,蔡邕在室外弹琴,忽然弹断了一根弦,室内的文姬听到变调的琴音,走到父亲跟前,提醒着父亲:“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断了。”蔡邕看着聪慧可爱的女儿,抚摸着她的小脸,惊讶之余,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父亲不解,问文姬何以辨出?文姬答道:“您给我讲过,古人季札听了琴声,能判断一个国家的兴亡;师旷听了琴声,能断定楚国要打败仗。女儿天天听您弹琴,难道哪根琴弦断了还听不出来吗?”
这件事使蔡邕对文姬信心大增,他断定文姬是可塑之材,从此,开始教女儿学琴。聪明伶俐的文姬有着音乐的天赋,对于琴技,一学就会。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
蔡邕书法章法自然,笔力劲健,古朴天真。在父亲的指点下,文姬研摩书法,12岁,她的书法已得父亲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文姬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16岁时,蔡文姬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封建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公子娶闺秀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好景不长,新婚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咯血而死。
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是那个动荡时代造成的。
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地方起义四起,这促使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董卓进军洛阳,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后来董卓被杀,蔡邕自然也在劫难逃。
羌胡番兵趁汉朝局面一片混乱,伺机掠掳中原一带。兵戈铁马中,蔡文姬跟着难民到处流亡,不幸被匈奴兵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左贤王。
被掳的那一年,文姬23岁。要放在现在,许多女子还在谈婚论嫁呢,可是不幸的文姬却成了抢掠者的夫人。这其中的隐痛只有文姬自知吧。她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离乱被掳、百姓流离失所、烟尘蔽日的凄惨景象: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让文姬揪心的是,她竟然被迫和掠掳他的匈奴王生活了!这12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2),曹操念念不忘与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到胡地去赎她回来。
蔡文姬虽然人在他乡,日日思家,但毕竟在胡地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骨肉,一旦要结束这样的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跟两个亲生儿女生生离散。她心里是有着眷恋和不舍的。
婚姻不只是有爱情做基础,还有日子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亲情和恩情。12年的相守,12年的共枕眠,12年的贤王恩宠,文姬都记在心上。因为,贤王毕竟是爱她的,更何况他们还育有两个孩子。人心都有一片柔情地带,那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景无限。所以,文姬归汉前,感情上一定掀起狂涛巨浪,一定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悲还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这在她的《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拍”和“第十六拍”里都有记述: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终还是使她登车而去。
不幸于凡夫俗子来说只是不幸,而对于才女来说却是记录生活、书写怨恨的极好契机。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只有深重悲苦的遭遇,才能写出血泪交迸的诗文。痛苦、矛盾和挣扎纠结在一起,文姬的感情如浊浪滔滔的洪水,喷薄而出,于是吟咏出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它也是文姬痛苦的心曲,是凄凉悲怆的琴音,是文姬在无人的暗夜,在风雨黄昏后,在凄凄惨惨戚戚中的自弹自唱,是生命的悲歌,是思乡的恋曲,是梦儿的泣血。无数个夜晚,残灯明灭中,文姬斜倚枕头,谙尽愁滋味。
据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它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这支曲子。可见,文姬归汉后,胡人是非常怀念她的。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家破人亡,已无栖身之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非昔比,曾经的豪华大家,曾经的闺阁楼厅,都成了断壁残垣,只有一颗孤寂的心,在凄风冷雨中飘荡。
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嫁给田校尉董祀,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当时已经35岁,且饱经离乱忧伤,又因为思念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蔡文姬自然不甚满意。董祀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才接纳了她。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衣衫不整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为丈夫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人说:“蔡伯喈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见到文姬后,满堂宾客都大失所望,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
文姬走上堂来,凄凄惨惨地跪诉缘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吾亦无奈。”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恐难自存,于是看在文姬的面子上宽宥了董祀。是文姬,保住了董祀的命!
经历了这件事,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对蔡文姬开始另眼相看。夫妻俩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蔡文姬一生历经沧桑,命运多舛,她一生三嫁,情路坎坷曲折,但最后的婚姻是圆满的。
篇8:感人的历史爱情小故事精选
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寒微,十六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 鱼玄机在诗的名义下,结交权贵名士,如温庭筠、李郢,艳名远播,但命运随即出现悲剧性的转变,她怀疑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私通,笞杀绿翘,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在某个夏夜,有人发现苍蝇聚于花下浮土,暗召官衙勘查,事情败露,二十四岁的鱼玄机亦被处死。
女诗人不过廖廖几位,而手染血迹以身试法的只有鱼玄机。是什么使一位曾饱受正室欺凌的弱女子,变成对侍婢痛下杀手的悍妇,是什么使才貌双全的鱼玄机,一瞬间血脉贲张,理智全失?遭受了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鱼玄机性情中的恶已经被激发,她残忍,狂暴,压抑——诚然,开门纳客,看上去更自由,但女人真正想要的,绝不是频换舞伴的自由。她不甘心长伴孤灯,无声无息地过,于是,走上烟花路。鱼玄机短短一生并没有很好的爱情,李亿已老,且惧内,裴氏虐待鱼玄机时,他并没有挺身佑护,鱼玄机甚至无法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一个面目模糊的女人——像大多数妾氏那样。
【感人的历史小故事】相关文章:
1.感人亲情小故事
2.古代历史小故事
3.短篇历史小故事
4.真实历史小故事
5.英语历史小故事
6.幼儿历史小故事
7.感人的睡前小故事
8.爱情小故事感人的
10.历史小故事典故精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