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
“net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醉翁亭记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醉翁亭记练习题,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醉翁亭记》练习题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练习题一
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的
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
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临溪而渔 渔:捕鱼(钓鱼)
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完结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穷困)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5、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介绍了“西南诸峰”、“ 琅琊(山) ”“ 酿泉 ”、“醉翁亭”等景物。
6、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修散文选集》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
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
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D)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A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A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A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比喻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设问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对偶)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设问)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环绕 ) (2) 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 )
(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 )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6)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
(7)苍颜白发( 脸色苍白) (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
(9)树林阴翳( 遮盖)
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 ,吉州庐陵人,北宋 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的 以及 。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山肴( )
伛偻 ( ) 野蔌( ) 觥( )筹交错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名之者谁 (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⑤林壑尤美 ( ) ⑥临溪而渔 ( )
⑦泉香而酒冽 ( ) ⑧树林阴翳 ( )
⑨觥筹交错 ( ) ⑩已而夕阳在山 ( )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阅读理解。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 )
②山之僧智仙也。 ( )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
7.“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
8.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
9.概括本段的大意: 。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 )
(2)佳木秀而繁阴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 。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政治家 文学家 政治理想 旷达抱负
二、(zhe2 ) ( fei1) (ming2) ( yao2) ( yu3) (su4) (gong1)
三1、命名、取名 2、靠近3、情趣 4、散开 5、特别 6、到 7、清
8、遮盖 9、酒杯 10、不久
四、D
五、阅读理解。
(一)
1.①林木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2.①它,代亭(2)、的
3.环滁皆山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8.醉翁
9 写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二)
1(1)季 (2)开花,这里指滋长
2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野芳发而幽香
5.风霜高洁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篇2:《醉翁亭记》练习题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又号 ,吉州庐陵人,北宋 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的 以及 。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山肴( )
伛偻 ( ) 野蔌( ) 觥( )筹交错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名之者谁 (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⑤林壑尤美 ( ) ⑥临溪而渔 ( )
⑦泉香而酒冽 ( ) ⑧树林阴翳 ( )
⑨觥筹交错 ( ) ⑩已而夕阳在山 ( )
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阅读理解。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 )
②山之僧智仙也。 ( )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
7.“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
8.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
9.概括本段的大意: 。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 )
(2)佳木秀而繁阴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政治家 文学家 政治理想 旷达抱负
二、(zhe2 ) ( fei1) (ming2) ( yao2) ( yu3) (su4) (gong1)
三1、命名、取名 2、靠近3、情趣 4、散开 5、特别 6、到 7、清
8、遮盖 9、酒杯 10、不久
四、D
五、阅读理解。
(一)
1.①林木茂盛的样子②情趣
2.①它,代亭(2)、的
3.环滁皆山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向
8.醉翁
9 写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二)
1(1)季 (2)开花,这里指滋长
2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4.野芳发而幽香
5.风霜高洁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7.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篇3:中学生醉翁亭记练习题
中学生醉翁亭记练习题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临溪而渔 ( )
(5)杂然而前陈者 ( ) (6)苍颜白发 ( )
(7)太守谓谁 ( ) (8)环滁皆山也 ( )
(9)林壑尤美( ) (10)山行六七里( )
(11)饮少辄醉( )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树林阴翳( )
(15)翼然临于泉上者( ) (16)觥筹交错( )
(17)名之者谁( ) (18)云归而岩穴暝()
(19)至于负者歌于滁() (20)野芳发而幽香()
(21)弈者胜() (22)晦明变化者()
(23)觥筹交错() (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6)临溪而渔()
二、判断选择。
1.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错愕良久 B.铸成大错 C.承蒙错爱 D.错落有致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野芳发而幽香。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2.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3.《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4.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5.选文第二段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人之乐”的“乐”指
“太守之乐”的“乐”指
6.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 变化之美,再写 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7.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9.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0.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1.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12.“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1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16.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17.在欧阳修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你结合选文第3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1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19.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0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21.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2.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2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拓展探究层级
27.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乐”?(注:【A段】为《醉翁亭记》第三段,略)
附:【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在当时均是被贬之人,却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乐”,试比较两人之“乐”的相同点。
29.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0.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31.请你参读《醉翁亭记》相关内容,为安徽滁州琅琊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100字。
3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3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3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5.从全文来看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36.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谈谈,作者欧阳修的哪种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醉翁亭记练习题】相关文章:
4.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5.醉翁亭记说课稿
6.醉翁亭记读后感
7.醉翁亭记教案
8.醉翁亭记教学
10.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