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24-07-24 07:34: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1277611918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篇1: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民间海外贸易的出、入港口:月港是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输入和输出的主要商品:

1)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2)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

1)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统治者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表现:

1)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康熙晚年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

4)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

篇2: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百年战争的失败使英国人专注于自身事物,民族意识日趋明晰。法国因共同抗击英国入侵者的斗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切都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玫瑰战争后,英国完成政治统一;

2)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3)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4)英语成为英国的民族语言,在全国通用。形成时间:15世纪末。

法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百年战争结束后,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2)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形成时间:15世纪末。

君主专制背景:

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2)封建贵族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3)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4)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时间: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影响:

1)打击封建大贵族的势力;

2)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篇3: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早期的西学东渐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1)耶稣会士在传播神学的同时,也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

2)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3)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系统介绍了西方算数的笔算法;

4)利玛窦曾绘制多种世界地图,最著名的是《坤舆万国全图》;

5)水利技术专著《泰西水法》;

6)徐光启、李之藻编写《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作用: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篇4: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 举出唐朝时候我国同印度和阿拉伯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① 我国的纸张和造纸术传入天竺。

② 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④ 大食人在广州建立伊斯兰教礼拜寺。

⑤ 中国的造纸、制瓷、纺织等技术,传入大食。

2.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① 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 封回纥、靺鞨、南诏的首领为王。

③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结婚。

3.举出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

作用:

①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③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北宋初期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③派遣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④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5.1141年宋金和议的内容有哪些?

① 南宋向金称臣。

② 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③ 南宋向金输送岁币。

6.举出北宋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①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③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④ 李诫著成《营造法式》一书。

7.试述明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权力的重要措施。

① 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 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

③ 实行削藩政策。

8.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答: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贞观之治“――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9.女皇帝武则天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

①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②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10.唐朝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宦官权力之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

11.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情况怎样?

① 隋文帝致力于佛教的传播。

②唐朝时候,佛经大量传入我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③武则天崇尚佛教,令各地广建庙宇,塑造大佛。

12.举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

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

杜甫:”三吏“、”三别“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13.举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和乐舞。

音乐家:万宝常(隋)、李龟年(唐)、唐玄宗

舞蹈家:公孙大娘

乐舞:《秦王破阵的舞》、《霓裳羽衣舞》

14.东京保卫战是怎么回事?

答:1125年冬,金军挥师南下,一路烧杀抢掠,进逼东京。北宋主战派大臣李纲负责东京防务,率领军民多次击退金军,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15.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① 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

② 统治集团内的投降派一味求和,排挤李纲等主战大臣,破坏军民抗金斗争,结果招致灭亡。

16.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请问:这条记载反映了宋代哪一生产部门的发达?

答:采煤业。

17.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① 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④ 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总结: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18.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① 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在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② 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比英国同类历法早800多年。郭守敬创制《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早确立3。

③ 李诫著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19.元朝的宗教有什么特点?

① 由于实行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元朝的佛、道、伊斯兰、__各教都比较发达。

② 喇嘛教势力的兴起。

20.”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答: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机户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织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

21.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答: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

22.于谦和李纲,于谦和文天祥各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①于谦和李纲都是主战派的代表,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都城保卫战的胜利。

②于谦和文天祥都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3.举出李自成农民军所提出的政策和口号。

政策: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

口号:均田免粮

24.为什么说李贽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进步的?

答:因为他们对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且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具有民主的色彩,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初中历史学习三种方法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化简记忆法: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

篇5:高一历史必修复习资料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高一历史必修复习资料: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篇6:高一历史必修复习资料精选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1.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2.历史复习资料

3.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4.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总知识点分析

5.初二历史复习资料

6.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7.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8.初一历史复习资料

9.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10.初一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下载word文档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