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
“我们约会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
当我轻轻拾起路边的一张小纸时,我的耳畔便会飞扬起美妙的歌声;当我把老人扶到路的那一边时,我的四周便又荡漾起优美的歌声。这歌声忽远忽近,婉转悠扬,为什么这歌声竟能如此悦耳?因为,它的主旋律是文明。
文明像一缕阳光照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文明像一丝细雨洒过世界的每一寸土地。
其实文明的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瞧,又是一个文明的家庭:有一个女孩看见拥挤的电梯,心想:这么挤的电梯,还是先下手为强,赶紧上去吧!”她正准备往电梯上冲,却感觉后面有一双手拉住了她,她转过头,看见是妈妈的手,怔了怔,问:“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了安全你一定要按顺序上电梯!”女孩听了妈妈的话,点了点头,回到妈妈的身边,牵着妈妈的手一起上电梯,而妈妈却一直把她往自己那边拉,女孩疑惑地看了看妈妈,问:“妈妈,你为什么一个劲儿地把我往你那边拉啊?”妈妈笑了笑说:“乘电梯不仅要按顺序,还要像走楼梯一样靠右站,以便于有急事的人,在左侧顺利通过。”这次,女孩自觉地往右站了……
那个女孩,其实就是我。那一次的商场购物,我比以前买到的东西更加多了,也更加宝贵了,因为我买到了在生活中处处用得到的--文明礼仪!
篇2: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
有一位中国驻德国大使,他在德国工作生活了多年,回国后,根据他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沿着易北河》。在书中写了许许多多“未曾想到,但常常令我深思的事情”。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件令作者未曾想到而又深思的事情。
1、排队--请尊重别人。
过元旦的前几天,作者去邮局给家里汇款。由于圣诞节、新年来临,平时清闲的邮局也忙碌了起来。德国人也在忙着办理邮件。但是每一个窗口前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其间绝对没有大声喧哗、拥挤不堪的现象。观察了多时,令作者深有感触。叹服德国人的素质。但是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作者不明: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距离很远,足有一米远,每个窗口前地面上都有一道线,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站在线内,而第二个人站在线外。在第一人没有离开窗口时,第二个人绝对不越雷池,这是为什么?当作者排在第二的位置时,才恍然清楚。在每个窗口前有一个警示板,上面清晰地写着,请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谢谢!在欧美一些国家,是不能随便询问人们的年龄、职业、工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这些小事,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已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他们是非常尊重别人的隐私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在需要排队的一些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一米线”,比如电话亭、银行、商店的收银台等等场所都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极少有人触犯。
2、谁该站在右侧--照顾别人;
作者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惊奇地发现,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觉得不可思议,就询问了德国人,他们解释说,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作者非常钦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方便照顾对方。
3、主动开门--方便别人。
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很少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而且是非常自觉。
看到这一件件的小事,也令我深深地思索,我就慢慢地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时刻注意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心中时刻想着他人,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是一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篇3:关于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孕育了我们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我们逐渐从荒蛮、野蛮走向繁荣和文明。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帮,非常讲究文明礼仪,“人以礼仪为先,树以枝叶为源”。 ,把礼仪作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条件,一个人如果不懂礼仪,就好象树木没有枝叶一样,无法生存。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尤其在上海世博会的这个倒计时的1000天里我们更因该做好东道主之谊,表现我们上海的礼仪风范!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没重视起来,举个例子: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世纪公园玩。那可热闹了,外地游客在公园拍照游览,孩子们嬉戏奔跑着玩,大人们散步,打羽毛球……然而于这景象唯一格格不入的就是那些尽兴而去的游客们留下的一张张餐纸,一个个一次性餐盒……但游人仍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并没有顾及到这些。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他们讲述了我刚才看到的不文明现象。我失落地把头转向了别处。这时,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看样子只有5、6岁,身穿一件白色连衣裙,可爱的像一个小天使,她皱起了眉头,用稚嫩的语气对她的妈妈说:“妈妈,这里好脏啊,把公园弄的好难看啊?”“囡囡,那你快把它清理干净啊,把垃圾拣起来扔进垃圾箱。”于是小女孩跑过去拣起一个塑料盒,欢快的跑向垃圾箱对妈妈笑了笑,又跑回去拣,再跑来,如此循环……我震惊了:一个还5岁的小女孩也如此懂得礼仪的重要性,那些把垃圾留在公园里的人难道不感到羞愧吗?我也跑了过去,帮小女孩拣……其实捡起一片纸、拿起一个塑料袋、一个水瓶,你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你会得到许多。虽然你能做的很少,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只要你尽力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
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让我们学会以礼待人,做一个文明礼仪的上海人!
篇4:关于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我们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礼仪也是架起友谊的桥梁,使人和人之间更贴近。每当读到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行泛众爱而亲仁”时,我不禁会想到我的邻居兼好友——刘豪。
刘豪是我的校友,他上四年级,比我大一岁,自理能力非常强。他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他,刘豪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奶奶在一起。他对奶奶可孝顺了,奶奶身体不好,为了不让奶奶多操心,刘豪每天早早起来,晨读、洗漱完毕后,帮奶奶买好早餐,看奶奶吃下早餐后,他才背起书包去上学。
刘豪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但却处处表现出大哥哥的样子。有一次,我考试不理想,爸爸发脾气要揍我,当时刘豪正好在我家玩,他连忙拉住爸爸举起的大手,急切地对爸爸说:“叔叔,叔叔,你不要打他,他还小呢!长大点儿就好了,下次他一定会考好的。”还真神奇,爸爸听了他的话,放下了手,也消了气。我感激地望着刘豪,心想:“他要是我的哥哥该多好呀!”
刘豪不仅孝顺家人,爱护朋友,对人还非常有礼貌。在我们小区,他特别爱帮助别人。每当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时,即使他正玩得起劲,也会停下来给老人家让路。邻居田奶奶腿脚不好,他每次都会搀扶着田奶奶,把她送上楼,感动得田奶奶逢人就夸他是个好孩子。而他却说:“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听了这句话很感动,感动他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礼仪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条件,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就好像树木没有枝叶一样,无法生存。讲文明、懂礼仪,需要大家都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这春满人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创造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良好环境,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校园内外,用文明的言行将爱的火炬传递!
【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1.文明礼仪小故事
5.文明礼仪故事
8.文明礼仪古代故事
9.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10.身边的廉洁小故事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