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飞飞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问题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没有资本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市场,本文针对资本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倾向,结合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全面论述了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文明面、资本的`趋势、资本的生产性、资本的内在矛盾和资本的权力,以探索马克恩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
作 者:孙承叔 SUN Chengquan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刊 名:东南学术 PKU CSSCI英文刊名: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年,卷(期): “”(2) 分类号:B0-0 关键词:资本 资本的文明面 资本的趋势 资本的生产性 资本权力篇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马克思把工人说的太可怜了。
1844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应该说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因为任何新的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都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且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遭到当时人的非议,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清楚地知道“人类社会要到哪里去”,只有他逐渐完善才会被人们所接受。
而作为后人我们还是要感谢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是伟人,而是因为他帮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所在,后人才可以对症下药,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的扬弃中诞生的,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理论基础;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必要说明的是,那种社会意识形态更优越,不是有理论就行的,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即人民的生活情况。
篇3:人与自然话题漫谈--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话题漫谈--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愈加明显地趋于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的'整体之中,同时人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作 者:刘自尊 朱静 作者单位:刘自尊(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朱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ND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A811 关键词:马克思 人 自然 人的自然化 自然的人化篇4:浅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浅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有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文中他坚持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分析技术本质,在技术批判中采用了独特的人文视角,并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技术批判的最终目标,这些思想对当代的技术问题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杨玉翠 YANG Yucui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0(3) 分类号:B-49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本质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篇5: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要: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孕育着一种新哲学的生长点,是解蔽马克思哲学革命无法绕开的一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决定其外延并不覆盖所有私有制社会,而仅指涉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矛盾命题,即既强调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又肯认前者是后者的结果,源于分析问题的两种逻辑――“从经济事实出发”的'实证理路和带有浓厚费尔巴哈色彩的人本学视野.由于此时“实践”的原初性地位尚游移不定,马克思无法将两种逻辑加以贯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没有给出“异化劳动”的起源,却提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1845年,马克思终于找到历史的入口――物质资料生产,从而揭开了“异化劳动”的历史起源――旧式分工和交换.由是,消灭旧式分工和交换,从而消灭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历史地扬弃“异化劳动”的必由之路. 作者: 孙成竹 Author: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济南,250103 期 刊: 理论学刊 PKUCSSCI Journal: Theory Journal 年,卷(期): , (12) 分类号: A811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机标分类号: B03 G64 机标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异化劳动 概念辨析 私有财产 旧式分工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学哲学手稿 物质资料生产 历史起源 概念的内涵 哲学革命 解决问题 社会 矛盾命题 逻辑 经济事实 交换 共产主义 费尔巴哈 原初性 基金项目: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辨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期刊论文] 理论学刊 --2011, (12)孙成竹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孕育着一种新哲学的生长点,是解蔽马克思哲学革命无法绕开的一环.这一概念的内涵决定其外延并不覆盖所有私有制社会,而仅指涉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篇6:人的自然属性--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
人的自然属性--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
人的自然属性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但在私有制社会里,劳动的异化导致人的自然属性的异化,人的真正解放就是使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达到同一.
作 者:魏仁兴 Wei Renxing 作者单位:福建高等商业专科学校马列部,福建,福州,350012 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C912.1 关键词:人的自然属性 劳动 异化篇7: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哲学始终是人类对时代主题的反思性追问,是对养育自身的时代精神的自我理解.当生存与发展在公共实践中成为世界主题之时,哲学终于将自己专注的目光投射在人类生存境遇之上,“生存哲学的转向”成为主题性哲学的时代就必然到来.马克思哲学在其存在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前概念、前逻辑、前反思的世界,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原初生存关联,从而跃出了知识论路向,开启了注重用现实的实践改变世界的.哲学的生存论路向,构成了哲学革命的全新地平线,由此鲜明地指证了马克思哲学超越近代哲学框架的当代性质.
作 者:王艳萍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24(1) 分类号:A123 关键词:知识论路向 生存论路向 存在论 对象性活动 实践篇8:对象性活动:人与自然统一之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性活动:人与自然统一之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性活动”原则不仅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哲学原则,而且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契机.正是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既科学地理解了人和自然,又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现实统一性.
作 者:牛菲 陈爱萍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2) 分类号:B0-0 关键词:对象性活动 人与自然 统一篇9:试论社会发展是人本质的展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试论社会发展是人本质的展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社会发展为人的本质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并作为外在的文明内化为人的本质,成为人的本质的内在要素。人的内在本质外化出来则表现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实践在人的发展的不同环节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中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作 者:陶火生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法政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23(4) 分类号:B0 关键词:社会发展 外化 内化 人的发展【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相关文章:
3.全球化的哲学思考
4.马克思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
10.读《游戏着经济学》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