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

2024-12-31 09:20: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彭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

篇1:修缮宗祠募捐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孙氏家族同胞:

祠堂是百家姓氏的形象代表和礼教圣地。我孙氏一族自始祖孙守仁和孙守忠兄弟二人自明朝永乐二年(14)来到束鹿(今辛集市),历经600余载,传25世。这期间,我族中的前辈人曾几度建祠,至今仍有人记得原来的前营家堂和后营家堂,但是都因为其它原故而不复存,今已经成为了民宅,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家堂已经不可能,但建祠孝义尚在,名垂史册,人所共知。当今逢盛世,富而思源、重礼、存孝、布德。我族人念及我偌大一个孙氏家族,祖宗亡灵无栖息之所,子孙祭祀无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无聚集中心,曾几次研究建祠之事。幸蒙我族中企业家孙运起会长顾念根本,开明绅士。顶力资助。这可是难逢的机遇,随成立了“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理事会”决定:号召全族的人们,前、后营合并,重新修建孙氏祠堂,重新购买庄基地。按照一般建筑风格构造,重新修建“孙氏祠堂”既用于祭祀先祖,敬孝执礼之场所,又用于亲情联谊聚会、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移风移俗、建设精神文明的社区文化中心。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社会。但是工程较大,所需时间会很长,耗资也会很多,用人之多,难度之大,非我族中之人合力不能解决。

为此,特作倡议如下:

1、坚持家族事业至高无尚原则。凡族中人员不分男女,人人有责,均有义务为家族建祠捐资尽力,排忧解难,奉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坚持殷实富裕家庭重举原则。族中率先勤劳致富的重点大户或个人,应思知恩图报,效仿先贤,大孝举义,重金赞助,彰显功德,流芳百世。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

3、坚持族中骨干模范带头原则。凡理事会、各支族长,及社会各界公职人员和工商企业知名人士,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应以身垂范,带头捐赠资助,真情奉献。

4、坚持贡献大小分类表彰原则。凡为建祠捐资奉献者,均永久记档、刻碑表彰。家族同胞: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人生快事;

扬名千古,丈夫作为!

切勿错失良机,愧对先祖,贻笑后人,为一时之不决而抱憾终身!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xxx

xxxx年xx月xx日

篇2:修缮募捐倡议书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xxx

20xx年x月x日

篇3:宗祠募捐倡议书

三槐堂王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

中华王姓乃天下第二大姓,人口过亿,三槐堂王氏乃太原堂王氏的一大衍派,本姓姬,周朝皇室一脉。后因江山易主,为不忘我祖上高贵血统,王者风范,故以“王”为姓。千百年来,我族列祖列宗,封侯拜相、忠臣良将、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誉满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资源及精神瑰宝。从古至今,我族人感恩天地、敬奉神灵、顺应自然、永言孝思、精忠报国、诚信待人、和睦乡邻、美德颂传、立于不败之地!

为报我祖上功德,彰显我祖千古英明,汇聚我族向心力,打造王氏名门望族,大家风范!做到一家有事,众族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需要,举族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族绵薄之力。

故我们成立了“平塘、惠水、罗甸三县王姓三槐堂宗祠修建筹委会”、准备在三县境内寻一宝地修建我族宗祠,供我族人祭拜、议事、集会。预计占地1千平方米,估计投资百万元计。我族各房应以18岁男丁立户拟投资300元(多多益善,另计功德),筹委会成员拟投资500元以上。成功之日,将为各房户主留名留此,记载于三槐堂宗族功德碑。对同等资助300元及以上的`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将记载于三槐堂感恩功德碑,并发放“功德无量”证书,签发统一募捐善行收据。并对所有善款开支全部公开宣布,举头三尺有神明,绝不浪费!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篇4:宗祠募捐倡议书

各位陈氏宗亲、乡亲、社会各界人士: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间,历史悠久,现已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陈氏大宗祠内兴办起小塘学校,自此小塘陈氏大宗祠一直作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小塘学校为小塘村培养出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了教育事业,小塘陈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贡献,因学校教育事业所需已几经改建,如今小塘陈氏大宗祠仅剩下前门大厅,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败,风光不再。

小塘学校在今年九月搬迁到新校舍,原址归还给陈氏大宗祠。所谓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陈氏大宗祠,势在必行。经小塘村两委会及乡亲父老商讨议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陈氏大宗祠,恢复其原貌,如之共缅圣祖,光大先辈之业绩,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环境,福延后代,惠泽乡里,庇佑子孙。修祠建堂业之崇高,行之艰巨。要修好陈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陈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议全体乡亲、族人鼎力相助捐资,随缘乐助,广种福田,共襄善举,筹集资金。恳切希望陈氏子弟及各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尽心倾力诚孝,众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陈氏大祠堂之大业。捐款数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铭志留念。我村两委会将专门成立筹备组,统筹资金及修建工作。欢迎热心人士亲临垂询、监督、指导,共同搞好小塘陈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万世永垂,方土永康!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篇5:宗祠重建募捐倡议书

原氏家族,源远流长,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本,树之有根,山之有脉,水之有源,故中华礼教,最重人伦;百行之本,以孝为先,为人予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此乃炎黄子孙之传统美德,亦为我中华民族所以有如此强大地凝聚力之根本原因也。

吾族原氏自得姓至今数千余年,立足於泱泱大国之中,英才辈出,功业彪炳,家声远播,福泽绵长数没尽文坛通儒,武将,名标青史,为后人所敬仰。3020xx年地历史长河,人事虽有代谢,而原族则绵延发展,枝繁叶茂,瓜谍延绵,子孙昌盛,华夷遍布,安居乐业,咸托祖宗之福荫,赫然成为华夏之望族,虽世易时移,而族风没堕,先祖之谦让,开拓,进取,传统美德,依旧生辉。

为弘扬原氏先祖地优良文化传统及敬祖思亲之美德,加强原族之凝聚力。现广东省惠东县平海镇大水坑村准备筹建原氏宗祠,总费用为90万元,本村筹资15万元,现资金缺口为75万元。捐款者500元者可将捐款雕刻在祠堂的捐款芳名册上,捐款500元以下用红纸公布一年。一方有困难,百方相扶助是我原氏的传统美德,为了筹集祠堂建设资金,确保工程早日顺利完成,特向国内外全体原氏宗亲和社会各界人士倡议:伸出您的双手,积极行动起来,兴建原氏祠堂尽裔孙之谊,踊跃捐款,慷慨解囊,同心协力,共囊盛兴。

箴言:

出力者是福,出钱者是福,无私贡献者享福,祖先永远保佑您,让您心想事成,一生平安。

谢谢各位宗贤们和社会各界人士!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6:宗祠重建募捐倡议书

各位宗亲:

首先恭祝您们万事顺意,事业腾飞飞,人兴财旺!

不知祖,不足以为人。只有知祖,才能尊祖、爱家、爱国、爱人民。据《族谱》记载;源美公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携子开基梅县乌蓼沙,又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携次子文滨公、三子文深公、四子文汜公再次开基兴宁和山瓦塘,长子文渊公留守梅县乌蓼沙。文渊公后代德聪公又移居兴宁黄槐龙归洞立业。兴宁何氏都是源美公一脉相传,源美公裔孙约有三十五万,分居全国各地,布遍世界各国。源美公裔孙为了纪念先祖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20xx年),在兴宁市兴城时辰牌巷始建何氏宗祠,又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20xx年)在兴城水关口再建新祠,又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0xx年)裔孙们募资在广州中华北路兴建“源美书院”。每逢佳节,来自海内外宗亲,络绎不绝,奉香参拜,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改造,原有“宗祠”“书院”都失去了原有功能。20xx年上届“宗亲会”,虽曾募资在兴城购置了四层楼房一座,作“源美书院”,使兴宁何氏宗亲会有了会址,有了办公、议事的地方。但与何氏望族大姓还不相称。新一届宗亲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认为:老前辈为族事立下了功劳,老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今,我们正处在共和国国泰民安、盛世发展时期,秉着纪念先祖,传承祖德,弘扬何氏宗族文化,建设和谐、幸福大中华为宗旨,按“世总”何道深总会长、“省总”何云标总会长建设“庐江文化园的重托。首先在兴宁和山(即:何仙岩,是源美公遗留下的地方)兴建何氏源美宗祠。“宗祠”新址是风水宝地:前望兴城似“金海”,后倚和山峰连峰,龙势雄伟气昂昂,众人喜呼“(金)龙出海”。左是青龙案山寨,右是水财金印山,乙山兼辰房房发,实属人、财、贵三全。“宗祠”初步设计: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宗祠”内设:敬祖厅、祖德族史陈列厅、裔孙议事、接待厅;历代名人、现代裔孙功德展示长廊等。“宗祠”建筑既要具有古代建筑的'精华,又要具有客家建筑的特色。“宗祠”建成,祖先有归位的圣地,裔孙对祖先有拜祭、奉香的地方,先贤、名人功德有宣扬展示的场所。兴建“何氏源美宗祠”成立筹建委员会。“筹建委员会”倡议众宗亲以高度的敬祖睦亲情怀,为兴建“何氏源美宗祠”慷慨解囊,鼎力捐助,共襄善举。让“宗祠”中的砖、瓦、沙、石都凝聚着每一个源美公裔孙对先祖、先贤的孝忠。

喜听兴建“宗祠”,源美公裔孙纷纷表示:能参与兴建“宗祠”是我们的福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要参与,户户要捐款。建祠所需用地,由宁中镇大莹村沸水湖何屋宗亲无偿捐赠,他们值得众宗亲学习!一人捐款,全家得福!捐款“宗祠”福荫后人!捐款“宗祠”,世代流芳!

“源美宗祠”筹建委员会肩负全责。财务公开,及时公布,宗亲监督,做到阳光工程、优质工程、勤俭工程。

“宗祠”竣工后,编写“祠読”(纪念册),凡对兴建“宗祠”出钱、出物、出力者,全部载入“祠読”,以作読念!

对捐资者的具体鼓励办法:

①凡捐资不足百元者,张榜公布存入档案;

②凡捐资一百元以上者,勒石読念;

③凡捐资五百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个人照片载入“祠読”;

④凡捐资一干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夫妻彩照载入“祠読”;

⑤凡捐资五仟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全家福彩照、个人建树载入“祠読”;

⑥凡捐资一万元至五万元以内者,享有上述①至⑤鼓励办法;

⑦凡捐资五万元以上者,除享有上述①至⑥鼓励办法外,视捐款金额再勒石标明捐建项目。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7:祠堂修缮募捐的倡议书

亲爱的家族同胞们:

大家好!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x氏后裔勿忘吾祖。特倡议修建x州“x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x州x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x州x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x族之力,在祖地x州修建一座“x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x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x族人的心愿。

鉴于x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谢谢大家!

倡议人:

日期:

篇8:祠堂修缮募捐的倡议书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文革**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文革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 20xx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倡议人:

日期: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相关文章:

1.修宗祠倡议书

2.慈善募捐倡议书

3.募捐衣服倡议书

4.白血病募捐倡议书

5.红十字会募捐倡议书

6.募捐倡议书合集

7.学生募捐倡议书

8.紧急募捐倡议书

9.重病募捐倡议书

10.公司员工募捐倡议书

下载word文档
《修缮宗祠募捐倡议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