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来历是怎么形成的
“香橙娃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来历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来历是怎么形成的,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来历是怎么形成的
国庆节来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节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国庆节别称
1.十一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2.国庆节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3.国庆日
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4.中国国庆节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为“中国国庆节”。
篇2: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的来历与发展历程
国庆节(每年10月1日)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如今,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庆节是圣马力诺的国庆节,远在公元3,圣马力诺就把9月3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国庆节的发展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年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
18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
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
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国庆节的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庆节阅兵仪式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_”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的阅兵式。
20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
篇3: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的别称是什么
国庆节的别称:十一、国庆日、中国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
十一: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日: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中国国庆节:“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为“中国国庆节”。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篇4: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国庆节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国家的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人民的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节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
国庆长假从哪一年开始的:
5月,中国首次实行七天长假制度,但当时只算“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而一年三个黄金周(“五一”、“十一”和春节)的概念,是从206月份国办发[]46号文件下达后才有的,但在后来只保留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五一改为小长假。
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国庆长假是从2000年正式开始的,国家旅游局亦从2000年10月起开始实行假日预报制度。
国庆长假的历史
19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全体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年国庆放假开始,对国庆、春节和劳动节这三个节日的休假时间进行了统一调整,移动节日前后的二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这样共计7天时间。自此实行这种休假制度以后,每逢这三个节日的休假称为“长假”,通常前面冠以节日名称。
2000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6号),从此确立每年有三个黄金周。国家旅游局从2000年10月开始实行假日预报制度。
可见我国首次实行七天长假制度是从1999年5月开始的,但一年三个黄金周的概念,则是从2000年6月份国办发[2000]46号文件下达后才有的。但在,新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施行,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保留,五一改为小长假,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这样的设置一直保留至今。
国庆长假的目的
国庆长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相对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重欢庆的节日了。
篇5:国庆节科普小知识,为什么十月一号是国庆节
为什么十月一号是国庆节
“国庆”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是西晋陆机提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全国而言,除了皇帝的继位和生日,就是值得全国庆祝的,故称为国庆。这是封建社会,作为现代化国家,“国庆”就指建国。
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了西柏坡会议,决定一定要召开除了反动派代表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
在1949年6月,政协筹备会议决定在十月一号举行开国大典,受阅部队需要在七月底完成编组。不过此次阅兵时间在建国历史上最短,只有一个多月准备时间。当时骑兵部队为了能够让马和人统一化,就白天夜晚都训练。尽管时间准备不充分,但是这也是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因为国民党退到台湾,为了防止美国冠以中国“无政府”的名义需要尽快向全世界宣告建国。
很多人认为十月一号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就是开国大典。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这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盛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应该是一个星期前,也就是第一届政协会议中毛主席就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大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这一印象并不十分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10月1日的国庆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在会议上毛主席认为这件事作为提议由政府投票决定。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次阅兵耗时两个半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姿飒爽的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场面十分壮观。这次阅兵不仅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矗立于世界,也让世界为之震惊。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也因为我国习惯将好日子定在一号,于是将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至此,每年的十月一号就成为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的节日了。
篇6:国庆节科普小知识,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是哪一年
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是哪一年:1949年10月1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来历是怎么形成的】相关文章:
1.国庆节来历
6.科普小知识作文
7.科普物理小知识
8.天文科普小知识
9.国庆节小作文
10.国庆节小短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