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效果美文
“royhs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看书的效果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看书的效果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看书的效果散文
看书的效果散文
今天,因为孩子考试的问题,被学校的老师请去交谈,当然,是受训;一起去的还有几个家长,其中一个家长,是因为孩子并没有答完考试卷,所以被训的。
之所以没有答完考试卷,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孩子审题很慢的原因。很多时候,因为社会的快节奏,影响到了很多人,就连孩子也是,还有老师。用老师的话说,这样是不行的,如果高考的时候,答卷都没有完成,会怎么样?很有可能的是,他会被淘汰的,并没有人会理解他;也没有可能会因为他的慢,而放缓这个考试程度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是;即使是走上了社会,因为这个人的“慢”,也不太可能会被社会接受的。
我有些慨叹,却无法说什么。这个孩子的“慢”,是本性,也很有可能的是,他所学的东西,比别人要记得牢;而且,很多时候,他会开动脑筋,会思考;而老师的行为,却很有可能会抹杀了这个孩子的个性,使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废料,而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慢,并不一定是错的,很有可能是对的;但是,因为现在的快,已经抹杀了很多孩子的个性。对此,只能是无奈地叹息一声。
老师的做法不对吗?对,因为老师的行为,是出于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还有,正如老师所说的,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纠正,真的很有可能会是因为“慢”而一事无成的。孩子的家长,也是很着急,想要找出办法解决;可是,与老师商量的结果,还是没有办法,只能是逐步地改变孩子,逐步地让孩子变得“快”,只能是慢慢地进行纠正了。
孩子慢,真的是这样?做事情的快慢,真的会影响这么大?
老师的角度没有问题,期望孩子能够成才也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老师把高考当成了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事实上,孩子有很多出路的。孩子的特点是,是“慢”。审题慢,就说明孩子读书是很忙的;读书很慢,说明孩子真真正正地读进去了,而不是草率地给出了结论;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着重地培养孩子;毕竟很多人都知道,读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读书,由于角度不同,对于审题对象不同,而结果也是不同的。
其它的都不要说明,就说说孩子看书的快慢。
读书快的孩子,很多时候,都看看热闹,很少往脑子里去记得。这和我们大人并没有多少区别,很多人看书,也只是看热闹而已,并与真心地想要学会什么;很多时候,这样的'人,最后也是一事无成的。而看书慢的人,很多都会有出息的。因为看书慢的缘故,很多时候,都会进行思考,都会对情节等方面进行推测。这个时候,他们才是真正读进去的人,才很有可能会出息的。一天看一本书,一年看书三百六十五本书,但是,真正能够记住的,是几本书?还是几页?或者,是什么都没有记住吧?而看书慢的,就是很有可能会一天都没有看完一本书;书里的内容,很有可能会是倒背如流;而且,很有可能的是,看书快的人,也只是快而已,当成了看热闹一样;而看书慢的人,则是真正地丛书里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看书慢得到的知识多,还是看书慢得到的知识多。
或许,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也会提出反问,也会说,有人看过很多书,也会倒背如流。但是,这样的人有几个?也会有人说,有人看过书,也记住了很多啊?但是,真的记住了吗?记住了多少?很多细节都记不住了吧?
我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一般的书,都是翻翻而已,具体的内容,当然是不可能会记得多少,这就是“快”;但是,好看的书,百看不厌;还有,很多时候,都是想要看完再做别的事情。一般看完之后,还会多看几遍的,而且,会记住很多内容,这就是“慢”的结果。最不喜欢看到的书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而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我最喜欢看的书,而且是百看不厌;而且,一旦看进去,就会很容易忘记时间的;计划是只看一个小时,结果,很有可能会看上一宿,还觉得没有看够。《三国演义》这本书,可能很多人会理解,《红楼梦》这本书很有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了。可是,《红楼梦》如果看进去,真的很优秀,比《三国演义》要好看的多了,也贴近于生活;《三国演义》则是神多凡人少。
从这一点上来是说,这就是看书的效果。看书快,效果就不会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看书慢,效果就会好得多,因为看书看进去了。
很多时候,看书快,也只是看个热闹,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如果想要掌握“花的本色”,就必须是弯下腰来,慢慢地观赏。唯有这样,才会真正掌握书中的内容,才会真正显现读书的效果。
篇2:买书和看书美文
买书和看书美文
一天,我和姐姐在家里的一个旧木箱子里翻寻,寻到一本彩色的画册。我们如获至宝。画册里画着青山、红旗、欢呼的人群。我一个字也不识,姐姐说那是六盘山。
以后,就常到旧木箱里找书,再也没找到有图画的。
之后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县城姑妈家,回来时,姑妈把表哥的连环画给我装了几册。有一本连环画上有渔船,有大鲤鱼。大鲤鱼活奔乱跳的样貌此刻都还记得。
二年级时,和五年级学生同一教室。一五年级学生拿着一本连环画看,大家都如饥似渴的围上去看。我也不甘落后,凑了上去。见画中人物被打得横七竖八地躺在桥上。看书名,明白是《列宁在一九一八》。我一看,问五年级学生:“卖吗?”。他说:“卖”。我问:“多少钱?”。他说:“五角钱。”下午,向父亲要了五角钱,买下了那本连环画,让它成了我的书。本来一角钱的书给我卖五角,师兄大赚一笔。
从此,只要有钱,都用来买连环画。
到哈达铺上五年级时,开始买小说。有《尧尧与火匝师》、《无声的战场》、《唐宋律诗选讲》、《古诗古文选》……它们给我的深刻印象简直亲历过一样。可惜许多书之后送人了,要不此刻再看必须别有滋味。教训是书不能轻易送人,以免以后后悔。
过年,长辈给的盘缠都买了课外书。长辈们苦口婆心地劝我:此刻正是学习的时候,不要看闲书。我不服气地想:这么好的书,怎样会是闲书呢?有一长辈严厉地说:看那么多闲书,不务正业!这更激起了我的`逆反心理。
直到二十几岁三十岁时,以至于此刻读书万本,写诗文万篇,出书八本,还不能转正,转正还要大专学历,还要考试时,我才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闲书,什么是紧要书。我的外甥和侄儿都是我的学生,我不再鼓励他们看课外书,只让他们一心一意读课内书。
在这魔考的时代,课外书再好,如果影响了读课内书,影响了考试,那它就是闲书。
当然,要是你的孩子智力个性强,很简单的就学好了课内书,读课外书也能够实事求是。
篇3: 效率+效果=完美的美文
效率+效果=完美的美文
美国洛杉矶市有一位平凡的水电工,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天空翱翔。一天,他突发奇想,预备了六个充气气球、一把椅子,就这样地飞上了天空。他认为,只要用剪刀把绑在椅子上的气球剪断,就可以降落了。没想到气球一飞就升到五千多英尺的高空,谁敢在这么高的天空随意降落呢?因此他就高挂在天空落不下来,最后还动用了军方的直升机,费了六个小时才将他弄下来。由于他违反法令,坐了几天的牢。当他被问到为什么会做这种傻事时,他说人不能坐着什么都不做,总得去冒险做一些事情吧!
真的!每个人都曾有这种感觉,我们不能只是坐着,总要在生命里成就一些大事、一些让我们觉得骄傲的事。因此在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前,常急急忙忙一头钻进许多的事情里面。因此我要谈谈高效率与高效果的问题。我观察到匆忙的生活,会产生四种有趣的现象:
1、多功能的生活步调。我常看到许多人,一面开车,一面喝咖啡、或打移动电话,或刷睫毛,甚至还要照顾身边的孩子。这样多功能的结果是车子“啪”一下就被撞了。每天处理一件又一件的事,使我们无法停下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不停地在追赶。我在超市购物,去柜台结账的时候,眼睛会先急着看哪一个结账柜台的人最少,接着就快步跑,希望能比同样也在赶那结账的其他顾客早一步到。如果比他晚了一步,就会沮丧好几分钟。紧张忙碌的生活步调,让我们不断地追逐着,把我们弄得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应该思考的事情。
3、生活在表面的层次。匆忙,让夫妻、亲人、朋友间的谈话,局限于生活琐事,无法分享生命、生活、心灵深层的'部分。有一位太太抱怨说:“我先生婚前很罗曼蒂克,现在几乎什么都不谈,他甚至不跟我谈工作上所遇的难处。”她很惶恐婚姻是不是能够再继续下去。这位先生却跟我说:“每次一提到工作的难处,她就顶回来说,唉呀!你这人就是心浮气躁,无法在一个工作上待久一点。”想要跟她谈一些感觉的问题,马上被她打回来了,说:“唉呀!不要去想那么多嘛!要现实一点,明天孩子还有事要做,拜托你陪着他去,这种事等后天我有时间再谈!”夫妻之间就像这样,常常忘了深入心灵的话题。
4、无法、也没有时间去爱周遭的人。一位民航客机飞行员说了一则亲身经历的事。一对七十几岁的老夫妻搭乘飞机旅行,他们坐的是头等舱,因为动作慢,使后面旅客的速度都延缓下来。在他们后面有一位生意人,正巧他的座位在这对老夫妇的前面。等到老夫妇坐定之后,他很不耐烦地把行李摔到行李柜里,很用力地坐下来,看得出来,他等这一对老夫妇坐定等得很不耐烦。用餐时间,老夫妇点了一些餐点之后,老先生说他忘了吃药,药放在上面行李柜的行李里,于是他慢慢地拿了药,等到他们弄好了,空服员才能服务坐在前面的这一位生意人。这时候,这位生意人忍不住失控地大喊一声:“为什么老是挡在别人的前面呢?你这么不懂得旅行的人,为什么不能坐在家里面。”匆忙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忘了如何用时间去爱我们周遭的人,抹杀我们爱人、表达爱的权力。
我们以为忙碌,是表示工作有效率,错以为这种效率会有效果,忙碌的结果是否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效果跟效率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逆向而行,做一个有效率又有效果的人?我们知道RELAX这词的意思是放松,今天,我用英文RELAX中的五个字母来说明五个要点:
1、R(readjust),重新定位我们生命的价值。
有一句话:“紧急的事经常把重要的事给淹没了。”举个例子,每个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每天会去做运动保持健康?不是我们不认同运动对健康的重要,而是它不那么紧急。有一位企业经理人,向公司请了三个月假,只为了带两个儿子,跟着他们最喜欢的棒球队全美跑,亲眼目睹球队的每一场比赛。假期结束,他回到公司,同事问他真的那么喜欢棒球吗?没想到他一点也不喜欢棒球,球赛到底谁赢、谁输,他都不知道,但是他却非常在乎他的儿子。这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停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价值定位。
2、E(evaluate),不断地评估所做的。
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常常提醒自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定位。在忙碌的生活中,一些紧急的事情,会把很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给掩盖了,如果不借着不断地重新评估,我们就无法逆向而行。与我共事的一位经理,他一天工作的时数是十八个小时,在公司是十二小时,回家还要工作五到六个小时。这位同事没有小孩,但是我知道,他实在是希望有一个孩子。我深入观察,发觉他这么辛苦地工作,只是要证明他有能力,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家庭的帮助,他依然可以成就大事。这颗证明的心,让他没有时间停下来重新去看他生命中急切重要的事。
我说这些,绝不是要我们把工作放下,花尽所有的钱,去享受、去旅游。而是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五分钟,去享受你喜欢喝的咖啡,拨个电话给我们亲爱的朋友,说一些想念他的话,或和孩子散步,或听美妙的音乐,或对关怀我们的家人说些感激的话。这些事不会用去太多的时间,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愉快的质量。
3、L(limitedandlabor),即限制我们每天劳动(工作)的时间。
为了要让我们有时间欣赏生活周遭美好的事物,重新定位生命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限制每天的劳动(工作)时间。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的挑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但是却没有做完,然而我们却有一个很大的诱惑,就是“没有关系,我还是先把事情做完了再说”。然而,我们要让生命有效果,真的要对过长的工作时间说“No!”
4、A(activity),清楚看见一生的目标。
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角色,人的定位并非只在职业上:经理、业务人员、会计师、律师、医师,生活中我们同时扮演其他的角色,如:儿女、父母、朋友、小区公民等,在每一个角色上,我们能够演出什么样的价值?
譬如,我希望在妈妈这个角色上,留给我儿子的最大的财产不是钱和房子,而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能够尽力地去经历许多不同的事物,让他拥有许多的爱,他也能够去分享这些爱。我对朋友的价值,是希望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希望在我的葬礼上,朋友能够说:“淑莉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她能够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一句鼓励的话,指引我一个方向。”我们不只有工作上的价值而已,我们应该去寻找生命中、生活中的价值,并取得一个平衡点。
5、X(exchange),与人分享美善的生命。
我们需要活出的生命不只是自己,而是能像盐一样,让我们的生命和周遭的生命更有味道,像光一样,不只是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逆向而行,生命活得光彩,现在我们安静思考,想象在最后的旅途中,我们会希望周遭的人,如:孩子、双亲、朋友、同仁、社会,怎么肯定我们?或者我们让人记住的只是:“哦!他是一个工作狂。”我们一生中扮演许多的角色,时代潮流却常常让我们以为只扮演一个角色。因此,我们必须逆向而行,才能够把生命活得光彩,让我们成为有效率讲效果的人。
篇4:为何努力了却效果甚微美文
为何努力了却效果甚微美文
有个学生,暑假报名来学日语,因为半年后要去日本留学,所以很认真地在学校上课和自修。然而,他学得并不好。他是某重点大学的理科毕业生,智商肯定没问题,也很努力,可就是学不好。
一般人一周可以掌握的内容,他不知咋的一个月还掌握不了,发音和语法更是一路跑偏,而且我看得出来,他很焦虑。他反复问我这个句型重不重要,那个动词变形会不会考……
我忽然想起我开始健身的时候,经常缠着教练问多久会有效果,三个月后发现没什么明显效果后就很少去了……
学习语言和健身一样,越是急着要结果,越是没耐力坚持。
当人一味求快,对事情本身漠不关心,只想早点结束拿到结果时,事情本身也不会给他好的反馈。因为他的心不在那儿,杂念就会蜂拥而至。
真正的努力,应该是一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又能时刻投入的自律,非内心的'烦躁焦虑,表面的废寝忘食。
多数人的努力,只是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
有极少一部分人,做什么事都可以很快投入,不受打扰,努力进步,这是一种极强的能力。
有了坚持不懈的行为,一旦投入就心无杂念的能力,你将取得非凡的效果。
篇5:如何实现种善因的效果美文
如何实现种善因的效果美文
“种善因”即是做善事。
大部分的香港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的事。”“人息无多,怎么能做到善事?”“要捐钱出去?”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做善事”就等于出钱。要“出钱”,才能“做善事”。
其实,“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如:开设医院、创办学校、建安老院、办孤儿院、赠医施药、造桥修路、设灯照路、赈济饥荒、施衣济寒、施棺葬尸、创修寺院、印造经文、捐印善书、买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杀(减少世间一份杀孽),解除他人冤怨(调解怨恨,化干戈为玉帛),替人隐恶扬善,息除是非争端,宣扬善德,捡除挡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扶老人小孩及失明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路见病危、尽力救护,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节义,助人骨肉团聚,讲经史谈道义而化导*顽愚昧,劝人弃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过错,怜人之孤贫,义务念诵经咒来助人消灾解厄,劝人信因果,种福因,敬惜字纸,勿使污亵,施恩于人,勿求报谢,捐血救人,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钱”,最要紧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的范围很广阔,处处都是“种福之门”,只是世人有无立“心”去做而已!
我有好几次由太古城乘坐飞翔船到中环,发现有一位船上的职员,在船泊码头之时,不厌其烦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态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光来表示我内心的崇敬和赞叹。
在车上见到让坐的人;在马路上见到搀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礼,他们不但品德高尚,令人敬服,而且他们都在为自己种福。
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给人知,不给人见,如匿名捐款济贫,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灾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这些人种的福德更大,暗而不显之善事,是谓之阴德。亦是佛经所云“无相布施”也。
做善事有大小之分,主要的区别原则大约可分两种:
1、以“出心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富者施舍出一百元,贫穷者亦施舍出一百元,富者所施舍一百元犹如九牛去一毛,而贫穷者所施舍的一百元则可能是数日之餐。因此,出心的程度就大有区别,同是一百元数目,贫者所做的善事就大得多,所种的福德效果也大得多。所以,往往贫人施舍数十元,会胜过富者施舍数千元或数万元。
又比如说,甲乙两人同是一样生活环境,施舍出同一个数目的钱财来做善事,而阿甲做了善事之后,心中常常记住,冀图速速获报答,并常有居功之心,沾沾自喜。而阿乙做了善事之后,无居功之心,亦无冀图速获福报,谦虚谨慎,只顾耕耘,不问收成。因此,甲乙两人的出心程度就大有区别,阿乙所得的福果必然远胜阿甲。
佛经有云:“无功德处,是大功德。”意思是说,没有“功德之心”自居,所做的功德才是大功德。“出心”即是“发心”,是发慈悲之心,发布施之心。如果是较有修持和德行的人,发出的“慈悲之心”是非常深远的。任何正派宗教的`教主,在当初设教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宏愿,就是“普渡一切众生,拯救一切众生出苦海。”这种伟大的慈悲心,成就了不可思议,无可衡量的大功德。现在佛教和道教的一切法事,在“回向”的时候,都是将法事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祈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众生安居乐业。这也是发大慈悲心的表现,本身就具无量的功德。
学佛学道的人,修行修德的人,立志种福改善命运的人都应该发大慈悲心,不但为自己,更要为大众,埋头辛勤地耕耘,日积月累,自然会收成到丰硕之果。
2、以“受益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说,阿甲所做的善事是一个人受益,而阿乙所做的善事是使大众受益,当然阿乙胜阿甲。
又比如说,有阿丙不务正业,嗜赌邪淫,债台高筑。阿甲用金钱帮助他还清债务,救起阿丙免受官刑之苦。而阿乙则用言语晓以大义,劝回阿丙改邪归正,使他终生幸福。甲乙两人同使一人受益,都有善德。但阿甲是使他暂时受益,而阿乙是使他终生受益,则后者又远胜于前者。亦可见不一定要用金钱才能做得善事。
以上两种衡量方式都是首重于“发心”。因此不一定有钱的人才有机会做善事,贫者只要能“发心”去做,效果一定比富者好。因此“出心’比“出钱”要珍贵得多。而上天所庇辅的,也就是能够真正施舍出“爱心”给众生的人!所谓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正是上天最公平之处!
【看书的效果美文】相关文章:
1.看书读后感
2.堂吉诃德看书心得
3.格林童话看书心得
4.看书话题作文
5.去图书馆看书
6.看书杂文随笔
7.在图书馆看书
8.看书的名人名言
9.看书三年级作文
10.《图书馆看书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