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贪》原文及译文
“Alan1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较贪》原文及译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较贪》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较贪》原文和译文
《较贪》原文和译文
较贪
杨夔
弘农子游卞山之阴,遇乡叟巾不完,屦不全,负薪仰天,吁而复号,因就而讯诸:“抑丧而未备乎,抑有冤而莫诉乎,何声之哀而情之苦耶?”叟致薪而泣曰:“逋助军之赋,男狱于县,绝食者三日矣。今将省之。前日之逋,已货其耕犊矣;昨日之逋,又质其少女矣;今田瘠而频播之莫稔,货之靡售。且以为助军之用,岂一一于军哉?今十未有二三及于戎费,余悉为外用。又黠吏贪X,盈索万变。去无所之,住无所资,非敢怀生,奈不死何!”弘农子闻其言,且助其叹,退而省,于世万类中最为民害者,莫若虎之暴,将赋之以警贪吏,庶少救民病。
是夕,梦鸷兽而人言:“尔欲警于贪,将以吾为首,虽尔之,奈辱我之甚乎?”余曰:“贼人之畜,以自饱腹,尔不为贪哉?”兽曰:“不豢不农,何以给生?苟不捕野,无实吾嗛。吾以其饥而求实之,苟或一饱,则晏然匿迹,不为谋矣。岂尔曹智以役物,豢之、畜之、畋之、渔之,以给其茹也;桑之、育之、经之、营之,以供其用也。一物之可求,一货之可图,汲汲为谋,孜孜系心,如壑如溪,莫满莫盈。岂与吾获一饱,则晏然熟寝,而欲比方哉?”弘农子惊而寤,谛而思:若然,则人不如兽也远矣!
译文:
杨某在卞山的北边游玩,遇见一个乡村老者(他)头巾残缺,鞋子破烂,背着柴火仰面向天,又是叹息又是号哭,因此上前去问他:“是有丧事还没料理完呢,还是有冤没处诉呢,怎么声音如此哀痛心情这么悲苦啊?”老人放下柴火哭道:“欠着助军的赋税,儿子被囚禁在县里,已经断粮三天了。今天将要去探视他。前天所拖欠的,已经用卖耕牛的钱抵了;昨天的欠帐,又把小女儿抵押了;现在的田地贫瘠再频繁地播种也别想有收成,卖也卖不出价钱的。况且说是助军队用的,难道钱全会用到军队去吗?现在不到十分之二三是用于军费,剩下的钱全都挪做他用了。还有狡猾的贪X污吏,超额索费名目万变。去没地方去,修建住房(我)没有钱,没有指望活着了,怎么还不死呢!”杨某听了他的话,也跟着他叹息,回头想想,这世间万物中对人最有害的,莫过于老虎的残暴了,在赋税这事上警告贪X污吏,也许可以解救民众的疾苦。
当天晚上,(我)梦见老虎用人言说道:“你想警告贪X,却拿我出头,虽然你是廉洁,干吗这么过分地侮辱我呢?”我说:“偷人所养的牲畜,吃饱你自己的肚子,你不是贪吗?”老虎说:“没有豢养动物没有耕种庄稼,用什么维持生命?如果不捕食野物,没东西填饱我的'嘴。我是饥饿了要吃饱肚子,如果吃饱了,就平静地销声匿迹,不会再图谋什么的。岂是象你们人类凭点智慧就奴役万物,豢养、畜牧、畋猎、捕鱼,用来满足你们的食欲;养蚕喂桑、栽培养育、治理、谋划,用来满足你们的享用。有一样东西就要谋求,有利就图,绞尽脑汁思谋,念念不忘地记挂着,欲壑如涧,无法填满。怎能象我只求一饱,就安然熟睡,想想这怎么能比呢?”杨某惊醒,仔细思量:这样的话,人不如野兽的多啊!
篇2:《酌贪泉》原文及译文
人们都说这泉水,一饮就会滋生人的贪婪心。
试想让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喝这个水,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
《酌贪泉》赏析:
广州在晋代时还很偏僻,加之当时南方多瘴气,古人视为畏途。但又因为广州靠山临海,自古盛产奇珍异宝,到这里来“捞一票”的人也大有人在。据《晋书·良吏传》记载,当时派到广州去当刺史的皆多贪赃黩货,广州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晋安帝时,朝廷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走马上任,路过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在今广东省南海县西北),这里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这泉水名之曰“贪泉”。当地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即使清廉之士,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吴隐之来到清泉边,深有感触地对身边亲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他酌泉赋诗言志,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吴隐之这首诗前两句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古人说这贪泉水,谁饮了它,心里就要产生牟取千金的贪欲。歃(shà),歃,以口微吸也,是说只喝一点,极言其少,千金,极言钱财多。怀,思也,思得千金,便是贪。“一”与“千”对照,强化贪泉之贪。只喝一口,便贪图千金,多喝几口,不用说更贪得无厌。这传说在他心里引起了疑问:事情真会这样吗?他想起了历史上两位视富贵如浮云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人世间的大富大贵莫过于帝王的宝座了。可是,这兄弟俩互相推让。孤竹君死后,按照遗嘱要叔齐继承王位,可是叔齐却坚决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齐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结果兄弟俩为了互相推让王位,都逃离了孤竹国。天底下最大的富贵他们竟然弃之如敝屣。想到这里,吴隐之在诗的.后二句深深感叹道:这贪泉水啊,试教伯夷叔齐来饮,我相信他们终不会改变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贪与廉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的确与是否饮用贪泉无关
吴隐之终不相信这古老传说,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勇敢地酌贪泉而饮了,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考验。诗的后二句,他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吴隐之这首述志诗,不事雕琢,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古朴动人。更可贵的是作者言行一致,他在广州任上数年,果然没有因饮了贪泉而变成贪官。《晋书》上说他“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由于他整饬纲纪,以身作则,广州风气大为改观。皇帝诏书嘉奖他“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清官。后来他离开广州北归,行囊萧萧,船舱空空。回到家中,数亩小宅,茅屋简陋。当时著名将领刘裕赐赠车牛,并要为他建造住宅,都被他谢绝了。一生清廉,始终不渝,一代良吏,名垂青史。
《酌贪泉》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晋安帝时吴隐之去广州出任刺史路过石门“贪泉”,小憩时酌其饮之,并即兴赋下该诗。
作者简介:
吴隐之,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当东晋后期。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篇3:《贞观政要·贪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贞观政要·贪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直接
B.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敬服、敬畏
C.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推举
D.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以……为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为近代庸暗之主
B.贤者多财损其志太宗赐其麸
C.有一于此,岂不灭亡 有益于百姓者
D.皆不能以此道求荣令自负出以耻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诫大臣们,生命是重要的,要爱惜,不可因一时贪念犯法丧身。
B.太宗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
C.权万纪上言采矿一事被太宗批评,权万纪虽然曾经触犯过法律,但太宗最终还是赦免了他。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贪鄙,要像尧、舜、桓、灵一样,见称千载。
8.请用“∕”给下列文句断句(3分)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3分)
(2)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C【解析】C举:检举、揭发。
6.答案:A【解析】A.均为结构助词,的。B.他的,作定语;他,作宾语。C.介词,可翻译为“在”;对。D.用;来。
7.答案:A【解析】B“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理解有误,该句强调“多财”对贤者、愚者均有害;C“深得太宗的称赞”“曾经触犯过法律”“最终赦免了他”有误;D“要像尧、舜、桓、灵一样”有误,“桓、灵”没有“见称千载”。
8. 答案:断句: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说明:每错1处扣1分,多段漏段错段都算错。)
9. 答案:①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采分点:“备尽忠直”“立至”各1分,大意1分。
②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采分点:“放逸”“忠正”(形容词用作名词)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一个人(如果)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以之为贵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竟用它来换取财物?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能不灭亡的?隋炀帝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却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仅仅只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长久以来小心谨慎地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我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如果明智贤良的人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事。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竟然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较贪》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4.离骚原文及译文
6.论语原文及译文
9.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10.将进酒译文及原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