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描写古村落的诗

描写古村落的诗

2022-05-29 05:02: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螺蛳粉杀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描写古村落的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描写古村落的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古村落的诗

篇1:描写古村落的诗

描写古村落的诗

(第一首)

疏放身心意自闲,饱餐徽韵醉灵山。

麦田春绿披风逸,油菜花黄笑我顽。

乡野梦怀痴望在,日斜游客倦知还。

静闻牛笛烟岚里,暂作神仙天地间。

(第二首)

疏放身心意自闲,饱餐徽韵醉灵山。

麦田春绿披风逸,油菜花黄笑我顽。

乡野梦怀痴望在,日斜游客倦知还。

静闻牛笛烟岚里,暂作神仙天地间。

(第三首)

鏊山东侧响崖旁,探秘寻幽入画廊。

流水小桥添雅致,浓桃艳李竞新妆。

四合院落岚烟笼,百载楸槐灵气藏。

枯井朽屋皆至宝,众人上阵葺营忙。

(第四首)

东湖自古美名扬,荟萃群英甲一方。

特色银丝风味美,人文古厝韵淳香。

山清水秀桃源影,茂林修竹遍野芳。

壮丽宏图春色绘,骚人情醉赋词章。

(第五首)

崖边古寨九天来,栉比依山吊脚宅。

日映高峰别有韵,童嬉小径净无苔。

画栋廊桥舒锦绣,鼓戏花灯畅客怀。

老井当圆先祖梦,沧桑世事问樟槐。

小店寻幽访豹乡,依山傍水对斜阳。

(第六首)

灵山秀水三阳地, 素雅清淳西递村。

胡氏开基兴族落, 陶公隐仕入桃源。

老街店铺琳琅物, 古屋牌楼风雨轩。

厚德承传贤子嗣, 天人合一誉乾坤。

(第七首)

碎石铺就邻闾路,砖木雕成影壁墙。

庭院深深深舍静,花藤满满满村香。

桥前小憩回眸望,暮色苍茫到太行。

(第八首)

黄山脉络盘村落,北宋千年创世间。

庭院青石竹雅月,园林画栋水清弦。

宏村阁井千余座,西递桃花百里传。

水色天光云影幻,迷离仙境岁绵延。

(第九首)

百年古村七月红,梦萦牵绕省长情。

昔日种得葡萄在,今朝再夸三甲人。

(第十首)

老树萧萧高似盖。篱边石径曲犹深。

墙垣斑驳举人访。巷陌纵横文院寻。

寂寞门庭陈迹驻,疏芜屋舍古风侵。

荣衰交替看徐岙,独立苍茫感不禁。

篇2: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

描写婺源古村落的诗

(第一首)

婺源三月暖,林麓郁芊芊。

水白云磨镜,桥飞影合圆。

清晖穿旧阁,老巷辩残联。

露饮村原外,依稀五柳烟。

(第二首)

青石小径探幽源,村社群山掩映间。

黛瓦粉墙彰古道,吴风楚韵育儒贤。

勤读勤垦民情厚,亦贸亦农家业延。

朱子衣钵传万代,茶盐天下墨香酣。

(第三首)

蒿溪黛瓦翠微森,惬意斜阳证古今。

一圣朱熹亦凄惨,九巅天佑几浮沉。

歙徽百宅黄花圃,县治三迁白鹭林。

水媚青春川最媚,老祠挑月鉴初心。

(第四首)

青山绿水白云间,鸟语虫鸣百卉香;

流水潺潺桥下走,无穷魅力在山乡。

高山流水弹一曲,羡煞当年伫听郎;

靖节先生归去也,桃花源里不堪当。

(第五首)

大树千秋绿,清溪绕古村。

墙高三尺巷,井老几街人。

石板留苔迹,灰砖刻旧痕。

小桥流水去,故事掩深门。

(第六首)

碧水石桥衔落花,空山老树抚流霞。

居中堪念三玄远,转首犹观一径斜。

鸡犬闻声殊轨辙,舟车绝影淡生涯。

欲留残息此间驻,但恨桃源非我家。

(第七首)

夜雨无妨入赣中,春风万里觅芳踪。

垂杨尽处接桃李,遍地黄花份外荣。

晓起村头还晓起,一坑过后又一坑。

嶂山婺水应知我,月月年年忆旧盟。

(第八首)

苍天钟秀古村行,四面青山抱水迎。

商埠依稀烟雨过,民居仍旧小桥横。

曲星斗井文渊默,明月宗祠剑匣鸣。

青史斑斓龙尾砚,随风直上绿萝茎。

篇3:描写古村落休闲的句子

村庄的好句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龚自珍《咏史》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村庄的好句子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唐寅《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欧阳修《田家》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聂夷中《田家》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村庄的好句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村庄的好句子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戴复古《江村晚眺》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村庄的好句子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古风二首》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篇4: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目录简介概况简介

概况

皖南山区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 特色鲜明的 传统建筑 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 经济 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 漏窗 、巧设盆景、 雕梁画栋 、 题兰名匾额 、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 文化素质 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多年历史的 周易 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 徽派民居 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地 建筑空间 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依附在 古民居 村落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

西递、 宏村古民居 村落位于中国东部 安徽省 黟县 境内的 黄山风景区 。西递和宏村是 皖南 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 地域文化 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 表―― 徽州 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 徽商文化 ,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皖南古村落―― 西递 、 宏村

●英文名称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批准时间 :12月

●遗产种类 : 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 :西递、宏村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

● 世界遗产 委员会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概况

评价

19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 中国 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 民居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 安徽省 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 小桃源 ,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 尚古 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 民风 人情。

西递概况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 北宋 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 木雕 、石雕、 砖雕 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 布局 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宏村概况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 南宋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 承志堂 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 徽派木雕 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 金碧辉煌 。

宏村是一座“ 牛形村 ”,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篇5:钟楼古村落

钟楼古村落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神岗钟楼村。钟楼村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为欧阳氏族人在清 咸丰看间所建成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

目录简介结构特点简介

钟楼古村落是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神岗钟楼村。钟楼村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为欧阳氏族人在清 咸丰看间所建成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

结构特点

古村落坐西北向东南,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向两侧伸延,左4巷,右3巷,每条巷都在巷口建门楼。巷中间是一要用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步步而上。巷两侧是民居,悬山屋顶,民居布局形式为三间两廊,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能对望,小至小孩子的照看,大至防止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民居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费煞苦心和智慧。民宅的墙有三层,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 村落四面原有3米多高的村墙,在4个主要制高点建立4个哨垛,高两层,村墙外转是护村河,宽2米多,深3米多。据欧阳氏《钟楼记》记述,此村建于清咸丰戊午年(即公元1858年),落成于己未年(即公元1859年)。《钟楼记》记述了钟楼村的建村原因及过程。

篇6:天宝古村落

天宝古村落

迷宫般的天宝古村落里,只要七座大屋的大门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而村内各家各户却道路相连,门户相通。

相传解放前国民党到这个村庄抓壮丁,一进村便迷了路,转来转去就是出不了村。

近日,福建漳州市文管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明末清初古村落。

这处古村落位于漳州近郊天宝镇洪坑村(古称鸿湖社),占地面积约130公顷,主体是一字排开的七座三进、五进大屋,每座大屋的两侧各有两排单层护厝。古屋均以大条石砌墙基,墙壁以青砖砌成,当地人称“青砖石壁脚”。大屋与大屋、大屋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都有小路相通。村内共有4条石板街道,18条排水沟,8口古井,村落的.前后各有两口池塘。整座村落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令人称奇的是村庄内大小道路纵横交错,有如迷宫。只要七座大屋的大门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村庄,而村内各家各户却道路相连,门户相通。相传解放前国民党到这个村庄抓壮丁,一进村便迷了路,转来转去就是出不了村。

大屋结构宏伟,窗、梁、壁上遍布着图案精美的石雕、木雕。其中,祖祠“世泽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1375年至1379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鸿湖乐居”则是一座圆形的三屋石楼,楼中央有一口八角形石井,二层楼上设有枪眼,楼内设有木制通廊,可通各个房间,整个布局酷似客家土楼,只是材料规模有所不同。村内还保存着一块刻于清康熙年间的“鸿湖社会禁牌”,堪称漳州最早的乡规民约石碑。

据村老人协会副会长戴腾云介绍,古村落内居住着“开漳圣王”陈元光女婿戴君胄的后裔。在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刚刚萌芽的时候,戴氏四兄弟经营粮、布生意,开设当铺,富甲一方。鸿湖村气派堂皇,在闽南一带颇有名气,当地传说“有鸿湖的富,无鸿湖的厝”,“有鸿湖的路,无鸿湖的石铺(路)”。

据漳州市文管部门负责人介绍,洪坑古村落年代之早、规模之大、布局之独特,在该市当属仅见,它的发现,对研究闽南古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描写古村落的诗】相关文章:

1.保护古村落范文

2.四年级作文:明月湾古村落

3.描写嘉峪关的诗

4.描写露珠的诗

5.描写黄金海岸的诗

6.描写元宵节的诗

7.描写景物的诗

8.描写腾格里的诗

9.描写荷花的诗

10.描写野百合的诗

下载word文档
《描写古村落的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