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韩愈的诗赏析

韩愈的诗赏析

2023-01-18 08:28: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herryu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韩愈的诗赏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韩愈的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韩愈的诗赏析

篇1:韩愈的诗赏析

韩愈的诗赏析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间。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殿前群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归来殒涕掩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诗翁憔悴劚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顽。

「送僧澄观」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越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宁计资。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影沈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禀生肖剿刚,难谐在民物。荥公鼎轴老,享斡力健倔。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茫漫华黑间,指画变恍欻.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日延讲大训,龟判错衮黻。樊子坐宾署,演孔刮老佛。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栗。辞悭义卓阔,呀豁疚掊掘。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f2.缀此岂为训,俚言绍庄屈。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5 「感春三首」韩愈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亹亹新叶大,珑珑晚花乾。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卢汀、李逢吉也)」

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老僧情不薄,僻寺境还幽。寂寥二三子,归骑得相收。 7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张籍、周况也)」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题张十八所居(籍)」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10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记梦」

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我听其言未云足,舍我先度横山腹。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我亦平行蹋y槱e,神完骨蹻脚不掉。侧身上视溪谷盲,杖撞玉版声彭fP.神官见我开颜笑,前对一人壮非少。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颏肘拄座。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壮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语一字难。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诘。口前截断第二句,绰虐顾我颜不欢。乃知仙人未贤圣,护短凭愚邀我敬。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篇2:韩愈《南山诗》诗歌赏析

《南山诗》作品介绍

《南山诗》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6卷。朱彝尊曰:“此诗雕镂虽工,然有痕迹,且费排置。”

《南山诗》原文

南山诗

作者:唐·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优;或辣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南山诗》注释

1、南山:即终南山,在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市南面。亦指秦岭山脉。据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此诗为元和元年,自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后作。

2、囿:这里泛指聚集之处。

3、两际海:终南山东际有东海,西际有陆海蜀地。《史记·张仪列传》:“利尽西海。”索隐:“西海为蜀川。”

4、山经:泛指记载山脉的书。地志:记载舆地的书。

5、茫昧:不明。受授:指记载。

6、团辞:指撰写。团,聚集。提挈:指勾勒大概。

7、崇丘:高地。指终南山以外的小土山。

8、戢戢:聚集,簇拥。

9、缕脉:群山棱角线条分明,如丝如脉。

10、蒸岚:升腾的山气。澒洞:浑然一片的样子。

11、融液:浮动的样子。

12、岫:峰峦。

13、修眉:比喻露出云外的山脊。《西京杂记》:“文君佼好,眉色如望远山。”

14、撑:耸立。

15、褰鹏噣:指云海中双峰对峙,如飞鹏张开大嘴。噣,鸟嘴。

16、沮洳:润泽。

17、濯濯:清新的样子。

18、嵂崒:高峻。

19、酎:经过重酿的醇酒。

20、歊歔:热气上升。

21、刻轹:刻剥欺凌。

22、磔卓:突出耸立。

23、陵:高出于,凌驾。全诗校:“陵,一作凌。”

24、幽墨:寂静。墨,通“默”。

25、新曦:初升的太阳。危峨:高峰。

26、袤:南北横长。

27、太白: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南连武功山,在终南诸山中最为秀出。

28、莫间簉:言旁无高山堪为副贰。

29、藩都:屏卫京都。配德运:唐王朝自称以土德王,太白山在京都长安西南,在八卦中属坤位,坤为土,故称。

30、宅:居。占丁戊:指终南山地处秦岭之中,在长安之南。在八卦纳甲图中,南为丁位,戊位在中。

31、诋讦(jié):侵犯的意思。乾窦:指西北方位。八卦图中,乾在西北方位。

32、兢兢:寒冷的样子。

33、较:角逐,竞争。搜漱:形容风声。

34、朱维:南方。指山南。

35、阴:山的北面。腾糅;霞雪上下翻舞的样子。

36、昆明大池:即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造,在长安西南,终南山北面,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余顷。

37、觌:看。指游观。偶:遇,正当。

38、倒侧:指山的倒影。清沤:指清池。沤,浸泡。

39、呀:同“讶”,吃惊。

40、径:通“经”。杜墅:即杜陵,在长安东南。自昆明池东北行至杜墅,由此登山。

41、坌( bèn):尘埃。“bèn”原作“岔”,据《四库全书》本改。毕原:地名,在京师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为周文王、武王、周公陵墓所在地。陋:狭小。

42、轩昂:高峻的山。

43、行行:走了又走,不停地走。

44、烦互:杂乱x错。走:趋,凑集。

45、拥掩:拥蔽,障塞。

46、巨灵:神话中擎开华山的河神。传说阻挡黄河水流的华山本为一山,后有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足蹬离其下,于是华山一分为二,以通河水。见《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夸娥:《列子·汤问》说: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挖而不止,上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而去。

47、贾:卖。《诗·邺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48、造物: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49、排斡:推开移走。

50、呵诟:斥责怒骂。谓雷电之声。

51、蹭蹬:立脚不稳而下滑。抵:至。积甃:指深谷。甃,井壁。

52、茫如;茫然。矫首:抬头。

53、堛塞:迫促郁塞。

54、拘官:受官事约束。

55、又:复,复进。

56、湫:深潭。

57、湛:清水。閟:闭。

58、神物:指鱼蝦。寇:强取。

59、鸾环:盘旋,环绕。

60、鷇:始生待哺的幼鸟。

61、睨:泛指观看。

62、达枿:指高峻之山。奏:进。指呈现于眼前。

63、峙质:耸立不动的'形体。指高山。化贸:变化,变动。

64、前年遭谴滴:指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监察御史贬连州阳山令。

65、蓝田: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66、顾盼:观览。脰:颈项。

67、蒙瞀:眼睛昏花。

68、悬溜:瀑布。

69、褰:撩起。

70、苍黄:同“仓皇”,仓促,匆忙。睎:望。

71、咤:通“诧”。蒲苏:即铍,形似剑、矛的兵器。

72、杲耀:明亮。

73、清霁:晴朗。

74、副:符合,遂意。

75、冢:山峦。

76、鼯:形似蝙蝠,能在树间滑翔的动物,俗称飞鼠。鼬:一种善捕鼠的兽,尾毛可制毛笔,称狼毫。

77、划:豁然。

78、烂漫:分散远布的样子。

79、妥:安稳。弭:顺从。

80、雊(gòu ):雄雉鸣叫。

81、决:迅疾。

82、相佑:互相扶助。

83、嵲:孤高特立的样子。注灸:中医治病的一种方法,即用艾叶等制成艾炫或艾卷置于人体穴位,烧灼以治病。注,全诗校:“一作炷。”

84、错:色彩相杂。

85、篆籀:汉字的两种字体,笔画勾连盘曲。篆又称小篆,西汉王莽时由摘文省改而成。籀又称大篆,通行于战国秦。

86、离:布散。

87、蓊:聚集。逗:停留,屯驻。

88、贲育:孟贲、夏育,都是古代著名的勇士。

89、勇前购:勇猛向前,争赴赏募。

90、浢譳:说话迟钝。

91、肴核:肉类食品和果类食品。饤饾:食品堆砌于盘中。

92、九原:墓地。

93、椁:套在棺外的大棺。

94、甖(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

95、揭:竖立。登:古代的一种瓦质礼器,即瓦豆。豆:盛食物的木制高足盘。

96、曝鳖:曝背之鳖。指山形如鳖背向上隆起。

97、搏鹫:展翼搏击的雕。

98、先后:妯娌。

99、顾:回头看。宿留:期待。

100、戾:乖背。

101、密:亲近。

102、俨:昂头。

103、翻:飞。

104、蒐狩:春猎叫蒐,冬猎叫狩。这里泛指围猎。

105、靡然:倾倒的样子。

106、北首:向北。

107、熺:炽盛。

108、饙馏:蒸饭。

109、彀:张弓。

110、赤:光秃。鬝(qiān):鬓秃。

111、柴槱:聚积木柴,燃烧祭天帝。

112、龟拆兆:古代占卜时,烧烤龟甲,根据龟甲上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祸福。拆,通“坼”。坼兆,即龟甲上出现的裂纹。

113、繇:原指卦兆的占辞,这里指卦爻。

114、剥:《周易》卦名。

115、姤:《周易》卦名。

116、延延:犹说长长。属:接续,相连。

117、夬夬(guài):断开。叛:分离。遘:相遇,会合。

118、喁喁:群鱼之口露出水面的样子。

119、落落:孤独的样子。宿:星辰,星座。

120、訚訚:通“言言”,高大的样子。

121、巘巘:高壮的样子。驾:通“架”。库厩:车库马厩。

122、参参(shēn):形容长的样子。削:陡峭如削。

123、琇:似玉的美石。

124、敷敷:分布披散。

125、闟闟:下坠的样子。溜:屋檐。

126、兀兀:不安的样子。狃:兽足蹂践地面。

127、超超:跳跃。

128、蠢蠢:骚动的样子。骇:起动。懋:用力。

129、经纪:条理;法度。营腠:营卫腠理。

130、开张:开辟。

131、僶俛:犹俯仰。侑:劝。

132、朴:大。

133、戮力:并力。劳疚:劳苦。

134、斤:斧头。

135、鸿荒:指天地初开的太古时代。

136、酬僦:酬劳。

137、祠官:掌管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官吏。

138、苾:芳香。歆:鬼神享食祭品的气味。

139、斐然:有文彩的样子。

140、赞:助。报酭:指酬神的祭祀。酭,酬酒。

篇3:韩愈《南山诗》诗歌赏析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勃起,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昨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南山诗》历代点评

《潜溪诗眼》曰:“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为《南山》胜《北征》,终不能相服。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

洪兴祖曰:“此诗似《上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可到也。”

黄震《黄氏日抄》曰:“《南山诗》险语叠出,合看其布置处。”

蒋之翘曰:“《南山》之不及《北征》,岂仅仅不表里《风》、《雅》乎?其所言工巧,《南山》竟何如也?连用或字五十余,既恐为赋若文者,亦无此法。极其铺张山形峻险,叠叠数百言,岂不能一两语道尽?试问之,《北征》有此曼冗否?翘断不能以阿私所好。”

吴乔曰:“《咏怀》、《北征》古无此体,后人亦不可作,让子美一人为之可也。退之《南山诗》,已是后生不逊。诗贵出于自心,《咏怀》、《北征》,生于自心者也;《南山》,欲敌子美而觅题以为之者也。山谷之语,只见一边。”

朱彝尊曰:“此诗雕镂虽工,然有痕迹,且费排置。若《北征》则出之裕如,力量固胜。”

顾嗣立曰:“此等长篇,亦从骚赋化出,然却与《焦仲卿妻》、杜陵《北征》诸长篇不同者,彼则是实叙事情,此则虚摹物状。公以画家之笔,写得南山灵异缥缈,光怪陆离,中间连用五十一‘或’字,复用十四叠字,正如骏马下冈,手中脱辔。忽用‘大哉立天地’数语作收,又如柝声忽惊,万籁皆寂。”

方世举曰:“古人五言长篇,各得文之一体。《焦仲卿妻》诗传体,杜《北征》序体,《八哀》状体,白《悟真寺》记体,张籍《祭退之》诔体,退之《南山》赋体。赋本六义之一,而此则《子虚》、《上林》赋派。长短句任华《寄李白、杜甫》二篇书体,卢仝《月蚀》议体,退之《寄崔立之》亦书体,《谢自然》又论体。触类而成,不得不然也。又按《南山》、《北征》,各为巨制,题义不同,诗体自别,固不当并较优劣也。此篇乃登临纪胜之作,穷极状态,雄奇纵恣,为诗家独辟蚕丛。无公之才,则不能为。有公之才,亦不敢复作。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近代有妄人,讥其曼冗,且谓连用‘或’字为非法,不知‘或’字本《小雅·北山》,连用叠字本屈原《悲回风》、《古诗十九首》,款启寡闻,而轻有掎摭,多见其不知量也。”

姚范曰:“宋人评论,特就事义大小言之耳。愚谓但就词气论,《北征》之沈壮郁勃,精采旁魄,盖有百番诵之而味不穷者,非《南山》所并。《南山》仅形容瑰奇耳。通首观之,词意犹在可增减之中。杜公诗诵之古气如在喉间。《南山》前作冒子,不好。”

《唐宋诗醇》曰:“入手虚冒开局。‘尝升崇丘’以下,总叙南山大概。‘春阳’四段,叙四时变态。‘太白’、‘昆明’两段,言南山方隅连亘之所自。‘顷刻异状候’以上,只是大略远望,未尝身历。瞻太白,俯昆明,眺望乃有专注,而犹未登涉也。‘经杜墅’,‘上轩昂’,志穷观览矣。蹭蹬不进,仅一窥龙湫止焉。遭贬由蓝田行,则又跋涉艰危,无心观览也。层层顿挫,引满不发,直至‘昨来逢清霁’以下,乃举凭高纵目所得景象,倾囊倒箧而出之。叠用或字,从《北山》诗化出,比物取象,尽态极妍,然后用‘大哉’一段煞住。通篇气脉逶迤,笔势竦峭,蹊径曲折,包孕宏深,非此手亦不足以称题也。”

赵翼曰:“究之山谷所谓工巧,亦未必然。凡诗必须切定题位,方为合作。此诗不过铺排山势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险韵出之,层叠不穷,觉其气力雄厚耳。世间名山甚多,诗中所咏,何处不可移用,而必于南山耶?而谓之工巧耶?则与《北征》固不可同年语也。”

方东树曰:“《北征》、《南山》,体格不侔。昔人评论以为《南山》可不作者,滞论也。论诗文政不当如此比较。《南山》盖以京都赋体而移之于诗也,《北征》是《小雅》、《九章》之比。读《北征》、《南山》,可得满象,并可悟元气。”

陈衍曰:“昌黎《南山诗》,固未甚高妙。然论诗者必谓《北征》不可不作,《南山》可以不作,亦觉太过。《北征》虽忧念时事,说自己处多。南山乃长安镇山,自《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后,无雄词可诵者。必谓《南山》可不作,《斯干》诗不亦可不作耶?”

程学恂曰:“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昔人云赋家之心,包罗天地者,于《南山诗》亦然。《潜溪诗眼》载山谷语,亦未尽确,然则《北征》可谓不工乎?要知《北征》、《南山》本不可并论;《北征》,诗之正也,《南山》乃开别派耳。公所谓与李、杜精诚交通,百怪入肠者,亦不在此等。”

徐震《评释》曰:“以韵语刻画山水,原于屈、宋。汉人作赋,铺张雕绘,益臻繁缛。谢灵运乃变之以五言短篇,务为清新精丽,遂能独辟蹊径,擅美千秋。昌黎《南山》,取杜陵五言大篇之体,摄汉赋铺张雕绘之工,又变谢氏轨躅,亦能别开境界,前无古人。顾嗣立谓之光怪陆离,方世举称其雄奇纵恣,合斯二语,庶几得之。自宋人以比《北征》,谈者每就二篇较絜短长。予谓《北征》主于言情,《南山》重在体物,用意自异,取材不同,论其工力,并为极诣,无庸辨其优劣也。”

曾国藩《读书录》曰:“《南山诗》‘西南’十句,赋太白山;‘昆明’八句,赋昆明池。清沤为微澜所破碎,故猱狖躁而惊呼,呀而不仆,此述昆明池所见。‘前寻’下二十二句,言从杜陵入山,因群峰之拥塞,不得登绝顶而穷览也。恶群峰之拥塞,思得如‘巨灵’、‘夸娥’者擘开而析裂之。然雷电不为先驱,终不能擘,遂有攀缘蹭蹬之困。‘因缘’以下十二句,因观龙湫而书所见。‘前年’以下十二句,谓谪阳山时曾经此地,不暇穷探极览也。‘昨来’以下,至‘蠢蠢骇不懋’,谓此次始得穷观变态。前此游太白,游昆明池,游杜陵,游龙湫,本非一次,即谪贬时亦尝经过南山,俱不如此次之畅心悦目耳。”

《南山诗》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南山诗》繁体对照

南山詩

作者: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挂壹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觏。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

蒸岚相澒洞,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

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如,濯濯吐深秀。

岩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

神靈日歊墟,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撸?终?级∥臁

篇4:《山石》韩愈唐诗全诗赏析

《山石》韩愈唐诗全诗赏析

【原文】

山石⑴

山石荦确行径微⑵,黄昏到寺蝙蝠飞⑶。

升堂坐阶新雨足⑷,芭蕉叶大栀子肥⑸。

僧言古壁佛画好⑹,以火来照所见稀⑺。

铺床拂席置羹饭⑻,疏粝亦足饱我饥⑼。

夜深静卧百虫绝⑽,清月出岭光入扉⑾。

天明独去无道路⑿,出入高下穷烟霏⒀。

山红涧碧纷烂漫⒁,时见松枥皆十围⒂。

当流赤足踏涧石⒃,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⒄,岂必局束为人靰⒅?

嗟哉吾党二三子⒆,安得至老不更归⒇。

【注释】

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⑵荦确(luòquè):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⑶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⑷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⑸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⑹佛画:画的佛画像。

⑺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⑻置:供。羹(gēng):菜汤。这里是泛指菜蔬。

⑼疏粝(lì):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⑽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⑾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ēi):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⑿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步行的意思。

⒀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的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⒁山红涧碧:即山花红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⒂枥(lì):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⒃当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⒄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⒅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⒆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⒇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白话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 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二字看似平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郁积难抒。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看似平凡,实际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突出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赋体中“铺采摛文”的手法。所谓赋体的“铺采摛文”,就不是一般地叙事状物,而是在记叙的过程中兴会淋漓地、铺扬蹈厉地状写事物,绘景抒情,使之物相尽形,达到辗转生发的艺术效果。《山石》诗便是如此。无论是开头部分的黄昏到寺,还是其后的'歇寺、离寺,先后按时间推移,把在这一段时间中的所做所为、所见所闻、交待得清清楚楚。而这些事都是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晨起登程等);客观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晨雾、山花、涧水、松枥等)就像一篇记事的日记一般,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诗人却在这些无甚奇特的事物中,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如“黄昏到寺蝙蝠飞”,虽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也无雕饰的词语,但却十分有力地烘托出深山古寺在黄昏中的气氛,使人如见古寺之荒凉,环境之沉寂。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诗意。再如“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又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水声激激,风扯衣衫,一位赤足的人在溪流中上下小心踏石过流,其神其态,其情其趣,使人对这幅充满诗意的“山涧行”的图画,产生无限生趣。这就是诗人“铺采摛文”笔法所升华出的功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游踪。然而却不像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靰”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出来。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奇而多变。因为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然后用 “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 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

篇5:韩愈《山石》全诗翻译和赏析

韩愈《山石》全诗翻译和赏析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促为人羁。

嗟哉吾党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归。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贞元进士,先后赴宣武节度、徐泗濠节度幕中任职,入朝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山阳令。宪宗朝还京官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知制诰, 随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迁刑部侍郎,以谏迎佛骨,触怒宪宗, 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朝调任吏部侍郎。病逝长安。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注释】

荦确:山石不平的样子。

支子:即栀子,夏天开花,色白而香。

疏粝:简便的饭食。粝指糙米。

百虫绝:各种虫声均息。

枥:同“栎”,一种落叶乔木。

羁:马缰绳。此作动词,指被人控制。

【简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字作题罢了。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是全文主旨。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篇6:韩愈《葡萄》全诗翻译赏析

韩愈《葡萄》全诗翻译赏析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

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相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篇7:杂诗,杂诗韩愈,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杂诗,杂诗韩愈,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诗词大全

杂诗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缠。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仑颠。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

篇8:杂诗,杂诗韩愈,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杂诗四首,杂诗四首韩愈,杂诗四首的意思,杂诗四首赏析 -诗词大全

杂诗四首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

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

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

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

截魑罔樱斫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雀鸣朝营食,鸠鸣暮觅群。独有知时鹤,虽鸣不缘身。

喑蝉终不鸣,有抱不列陈。蛙黾鸣无谓,xx只乱人。

篇9: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诗词大全

南山诗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苟矗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f绝,海浴褰鹏。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R[,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r。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岔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v。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L。

茫如试矫首,闳生D亍M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s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d。旋归道回睨,达ㄗ掣醋唷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_劳颈。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g。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匀糇⒕摹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G k。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

篇10:韩愈古诗词《山石》全诗赏析

韩愈古诗词《山石》全诗赏析

韩愈古诗词《山石》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3)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羹(gēng耕):菜汤。这里是泛指菜 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ei非):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14)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15)枥(lì历):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16)当 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马的缰绳。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9)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简析】:

这首诗用素描的手法有次序地写从雨后的黄昏到山寺漫游至第二天早晨的情景,具象地写出了山中和寺中所见到的景物,语言朴素自然。结尾处的深深感慨倾泻了宦途失意的痛苦。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山石》是有独创性的。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游踪,很容易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明,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我们眼前出现。每一画面,都有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第二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就补写了人,那就是来游的诗人。而且,说第一句没写人,那只是说没有明写;实际上,那山石的荦确和行径的细微,都是主人公从那里经过时看到的和感到的,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感受的反映,表现他在经过了一段艰苦的翻山越岭,黄昏之时,才到了山寺。“黄昏”,怎么能够变成可见可感的清晰画面呢?他巧妙地选取了一个“蝙蝠飞”的镜头,让那只有在黄昏之时才会出现的蝙蝠在寺院里盘旋,就立刻把诗中主人公和山寺,统统笼罩于幽暗的暮色之中。“黄昏到寺”,当然先得找寺僧安排食宿,所以就出现了主人公“升堂”的镜头。主人公是来游览的,游兴很浓,“升堂”之后,立刻退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那院子里的花木,“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画面,也就跟着展开。因为下过一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别是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观景物的特征,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使人情不自禁地要赞美它们。

时间在流逝,栀子花、芭蕉叶终于隐没于夜幕之中。于是热情的僧人便凑过来助兴,夸耀寺里的“古壁佛画好”,并拿来火把,领客人去观看。这当儿,菜饭已经摆上了,床也铺好了,连席子都拂拭干净了。寺僧的殷勤,宾主感情的融洽,也都得到了形象的体现。“疏粝亦足饱我饥”一句,图画性当然不够鲜明,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它既与结尾的“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相照应,又说明主人公游山,已经费了很多时间,走了不少路,因而饿得很。

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静卧百虫绝”,表现了山寺之夜的清幽。“夜深”而百虫之声始“绝”,那么在“夜深”之前,百虫自然在各献特技,合奏夜鸣曲,主人公也在欣赏夜鸣曲。正象“鸟鸣山更幽”一样,山寺之夜,百虫合奏夜鸣曲,就比万籁俱寂还显得幽静,而静卧细听百虫合奏的主人公,也自然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夜深了,百虫绝响了,接踵而来的则是“清月出岭光入扉”,主人公又兴致勃勃地隔窗赏月了。他刚才静卧细听百虫鸣叫的神态,也在“清月出岭光入扉”的一刹那显现于我们眼前。

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农谚有云:“二十一、二、三,月出鸡叫唤。”可见诗中所说的“光入扉”的“清月”,乃是下弦月,她爬出山岭,照进窗扉,已经鸣叫头遍了。主人公再欣赏一阵,就该天亮了。写夜宿只两句,却不仅展现出几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表现了主人公彻夜未睡,陶醉于山中夜景的情怀,而且水到渠成,为下面写离寺早行作好了过渡。“天明”以下六句,

写离寺早行,跟着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的迈步向前,画面上的光、色、景物在不断变换,引人入胜。“天明独去无道路”,“无道路”指天刚破晓,雾气很浓,看不清道路,所以接下去,就是“出入高下穷烟霏”的镜头。主人公“天明”出发,眼前是一片“烟霏”的世界,不管是山的高处还是低处,全都浮动着蒙蒙雾气。在浓雾中摸索前进,出于高处,入于低处,出于低处,又入于高处,时高时低,时低时高。此情此境,岂不是饶有诗味,富于画意吗?烟霏既尽,朝阳熠耀,画面顿时增加亮度,“山红涧碧纷烂漫”的奇景就闯入主人公的眼帘。而“时见松枥皆十围”,既为那“山红涧碧纷烂漫”的画面添景增色,又表明主人公在继续前行。他穿行于松栎树丛之中,清风拂衣,泉声淙淙,清浅的涧水十分可爱。于是他赤着一双脚,涉过山涧,让清凉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整个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了。诗写到下山为止,游踪所及,逐次以画面展现,象旅游纪录影片,随着游人的前进,一个个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镜头不断转换。结尾四句,总结全诗,所以姑且叫做“主题歌”。“人生如此”,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历,然后用“自可乐”加以肯定。后面的三句诗,以“为人?”的幕僚生活作反衬,表现了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无限向往,从而强化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游踪。然而却不象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于我们眼前。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奇而多变。因为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然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

这篇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与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诵《山石》,慨然知其所以乐,因而依照原韵,作诗抒怀。他还写过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诗。”诗意、词语,都从《山石》化出。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他的《中州集》壬集第九(拟栩先生王中立传)说:“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可见此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篇11:韩愈的诗全集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 ·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北极赠李观 唐 · 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唐 · 韩愈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

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汴州乱二首 唐 · 韩愈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别盈上人 唐 · 韩愈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别赵子 唐 · 韩愈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病鸱 唐 · 韩愈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病中赠张十八 唐 · 韩愈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剥啄行 唐 · 韩愈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叉鱼招张功曹 唐 · 韩愈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唐 · 韩愈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朝归 唐 · 韩愈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

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嘲鼾睡 唐 · 韩愈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嘲鲁连子 唐 · 韩愈

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

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

郴口又赠二首 唐 · 韩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

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郴州祈雨 唐 · 韩愈

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池上絮 唐 · 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酬别留后侍郎 唐 · 韩愈

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

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唐 · 韩愈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篇12:韩愈的诗全集

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2)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

3)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

8)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9)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10)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的诗赏析】相关文章:

1.韩愈的诗

2.韩愈的诗早春

3.韩愈《听颖师弹琴》全诗翻译赏析

4.韩愈进学解赏析

5.利剑,利剑韩愈,利剑的意思,利剑赏析

6.韩愈《湘中》的赏析

7.山石,山石韩愈,山石的意思,山石赏析

8.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赏析

9.荐士,荐士韩愈,荐士的意思,荐士赏析

10.韩愈《春雪》的原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韩愈的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