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2023-01-19 07:56: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过时不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篇1: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汉皇:原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2、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3、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4、丽质:美丽的姿质。

5、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6、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诗经・卫风・硕人》语“肤如凝脂”。

7、侍儿:宫女。

8、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9、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10、春宵:新婚之夜。

11、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12、不重生男重生女:陈鸿《长恨歌传》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

13、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临潼。

14、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15、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16、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委地:丢弃在地上。

17、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18、天旋地转: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年(757),郭子仪军收复长安。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

19、信马: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进。

20、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阿监:宫中的侍从女官。青娥:年轻的宫女。据《新唐书・百官志》,内官宫正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21、迟迟:迟缓。报更钟鼓声起止原有定时,这里用以形容玄宗长夜难眠时的心情。

22、耿耿:微明的样子。欲曙天:长夜将晓之时。

23、致魂魄: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24、方士:有法术的人。这里指道士。殷勤:尽力。

25、排空驭气:即腾云驾雾。

26、穷:穷尽,找遍。碧落:即天空。黄泉:指地下。

27、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28、玲珑:华美精巧。五云:五彩云霞。

29、绰约:体态轻盈柔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30、参差:仿佛,差不多。

诗意: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赏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T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赏析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简直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且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着。

篇2:此恨绵绵无绝期作文

此恨绵绵无绝期作文

当马嵬事变的硝烟沉降在历史的画卷,当安史之乱的战火熄灭于岁月的长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游寺于仙游,想起唐玄宗与杨贵妃那段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百感交集,顿生慨叹,心中激起的层层涟漪久久难以抚平……

一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描绘了李杨爱情的欢娱;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道出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原委;一句“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说尽了唐玄宗败北流亡的狼狈;一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演绎了玄宗痛失挚爱的酸楚,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是抒发了诗人对玄宗的惋惜与讥讽!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斗转星移,物事人非。曾经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已随风而去;昔日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已如云消散;从前的“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更是缥缈凋零。即便杨贵妃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无法挽救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纵然李杨之间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也不能改变天人永隔的爱情界限。面对着“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杨贵妃,玄宗欲罢不能,‘弥留’之际也维有“宛转娥眉马前死”;凝望着“进退维谷”的唐玄宗,杨贵妃无可奈何。踌躇之间,亦只能与郎君相会天上人间。“七月七日长生殿”,你一定要来!“夜半无人私语时”再更相聆听!

“夕殿萤飞思情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绵绵相思“恨”皆因“从此君王不早朝”而永不得尽;“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悠悠离别情只为“回眸一笑百媚生”而终不能绝;“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漫漫重逢泪,尤以“天上人间会相见”而久不可已!千回百转,婉转动人,凄凄惨惨戚戚……。

作者笔下,这凄苦的爱情感人至深;诗人言中,这凄苦的爱情动人心魂。回环往复,不过数百字耳;,缠绵悱恻,胜过万语千言!波澜起伏的情节,纯朴真挚的情感,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马嵬坡下的离情别绪,亦不仅是长生殿中的海枯石烂,长相厮守,而是那悠悠不绝、绵绵不断的长恨长思。

恨于“汉皇重色思倾国”;恨于贵妃倾城倾国色;恨于贵妃马嵬坡下死;恨于李。杨天地两相隔;恨于玄宗夜半断长声;恨于玉环不曾来入梦;恨于玄宗睹物思人苦,触景伤情痛…。

天地啊,你虽长久,但终有到头的一天;这绵绵的长恨啊,将永远不会有断绝的期限!

篇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_《长恨歌》读后感700字

白居易,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他写的诗娓娓动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特别是他的长诗---《长恨歌》更是震撼了世界,让人百读不厌。唐宣宗曾经为白居易题道:童儿能唱《琵琶》曲,胡儿能吟《长恨》篇。

《长恨歌》是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为它的主题,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文首先写了唐玄宗怎样看重倾国倾城的美貌,而后终于得到了杨贵妃。从此,两人便在宫中纵容欢乐,不理朝政;而杨贵妃也是一家门户尽添光彩,不仅自己承恩受宠,姐妹弟兄也都封了大邦,竟让天下做父母的,觉得生个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唐玄宗并不觉悟,依旧整天沉迷于欢乐之中。终于,渔阳反叛的战鼓敲响了,惊破了霓裳羽衣舞。皇家的城阙烟雾缭绕,千乘万骑向西南逃去。六军不肯前进,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没有办法,只能照办。至此,他们的爱情才成了一场悲剧,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唐玄宗的寂寞和悲伤。

终于有一天,圣驾回到了京城,又走到了当年玉颜死去的`那个地方,这时昔日的贵妃早已埋在泥土中找不到了。回看宫苑园林,芙蓉如面柳如眉,勾起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一句句诗向人们诉说着唐玄宗的痛苦与心酸。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构思了一个妩媚的仙境,道士的到来和仙子的出现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感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蓬莱宫中的杨太真同样是悲痛欲绝。这时,“长恨”这一主题又被进一步深化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么铭刻人心,多么动人心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实只要心在一起,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篇4: 此恨绵绵无绝期散文

此恨绵绵无绝期散文

早春的咸阳大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红粉嫩绿相间的原生美景,舒畅中,一阵微风拂来,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香粉味。偶然掠眼处是一张马嵬驿美丽传说的历史情谊,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一睹贵妃娘娘当年遭遇不测的冤魂故地,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孽缘演绎了千古遗憾。

沐浴着三月里暖暖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的倦意,穿过嘈杂的都市人流,在兴平市一处较为平静的城乡结合地找到了贵妃墓博物馆。这是个不大的`景区,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你几乎不会发现它的存在。既是博物馆又是陵园,墓园依坡而建,园中四周献殿、碑廊、藏阁、池苑、画廊、望亭依次环绕,悠悠墓冢静静地掩映在翠竹青松,桃红柳绿之中,这里游人稀少,太多的幽静让整个陵园显出几分冷清。

贵妃墓呈半球形,高三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砖包砌,传说墓土与面粉掺和涂于面部,可以令肌肤凝润如膏,光滑如脂,后人游玩至此常揩“贵妃粉”,经年累月,贵妃墓不断缩小坍塌,失去原貌,为了还原历史,保护文物,后人便用青砖包裹,进行整体修缮,才将历经风霜剑雨的贵妃墓作为重点文物完整而体面地保存下来。历代文人骚客游侠至此,或褒或贬,在扼腕叹息中题词咏诗以明史抒怀,在大量历史记载中使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至今流传。

抚摸着青冢前“唐杨氏贵妃之墓”几个大字,徘徊在长恨歌画廊,我无限感慨!贵妃娘娘也曾“回眸一笑百媚生”,也曾令“六宫粉黛无颜色”,你也曾娇媚无双,“长令君王带笑看”。你倾国倾城的美貌深得君王的恩宠,你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却逃不脱凄惨的命运安排。从你“一朝选在君王侧”那天起,就带上了命运的桎梏,注定要你的人生要以悲剧而终结。正是你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才成为千夫所指的红颜祸水,命运多舛的红颜只是承当了李唐江山由盛而衰的替罪羊而已。其实想来也不为怪,在”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至极荣耀中,鸡犬升天的放纵骄横,外界的嫉妒迁怒,矛头又一次指向杨玉环。否极泰来,那是自然法则,姑且杨玉环不像历代染指朝堂,干预朝政的女子那样令人生厌。她只是处心积虑,一心维护自己的爱情罢了,她责无旁贷的爱让大唐最高的统治者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积怨和问责声中,我们听到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惊天擂鼓声,李家吾皇终于在“惊破霓裳羽衣曲”中败下阵来。封建社会中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在最后的皇权面前,她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演尽一世繁华,一生的浪漫柔情在爱恨交织中拉下了帷幕。至死,她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葬送了自己年仅三十八岁的生命。“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红颜空死处。”也许,你更多的是身不由已,也许,你与君王真是天作之和,情投意合。孰对孰错,孰是孰非,于后人已不再有考证的意义,不管你是谁,终究逃不掉“一g净土掩风流。”的世俗命运。

绕过墓冢朝北走去,正殿前方是一座高约六米的汉白玉贵妃雕像,蓝天白云下,贵妃雕像栩栩如生,丰润妩媚,她正在含情脉脉东望长安,深思凝眸似乎在像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历史:自从渔阳叛乱的战鼓敲响以后,九重宫殿霎时岌岌可危,尘土飞扬中,唐玄宗在连续兵败,后有追兵的无奈中狼狈仓皇带兵西逃至现在兴平的马嵬驿,当年这里是西出长安的第一个驿站,至此,六军人困马乏,持戟相逼,愤怒不前,在军变中诛杀杨国忠,问罪杨玉环,将士威逼要求赐死杨玉环,风烛残年的唐明皇在威逼下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保护他心爱的女人,最终于江山与美人之间,也只能忍痛割爱,最终负了她的初心。何曾想名花倾国的贵妃却惨死于马嵬坡佛堂前的梨树下,那是怎样一个梨花带雨,凄凉难堪的场景。也曾刻画了“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的一幅美景。只可惜,池苑依旧,芙蓉仍在,垂柳未改,却难见昔日红颜。

杨玉环的死只是大唐帝国每况日下的一个缩影,她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统治下的一个政治牺牲品而已,她们无权掌握自己的命运,或为国或为家或为已孤独地在黑暗中独行,在刀尖上独舞,甚至要背负“红颜祸水”的骂名。古今皆然,千金一笑,倾国倾城,“玉楼宴罢醉和春”的纸醉金迷,奢华无度,我想不是她的初衷,更不是她所能掌控的,她最多只能算是皇权下一个极小的附属品罢了,深爱于她,我想谈不上,试想没有了“貌美,性聪,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吾皇认得她是谁,更谈不上“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期望。没有杨玉环,还会有无数个李玉环,赵玉环附绕在君前,以色侍君。

霓裳羽衣曲耳畔犹传,如果揩去胭脂香粉,散尽金雀玉挠头,卸去“贵妃”华丽尊荣的头衔,我想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更愿她做一位天生丽质,聪颖慧芷的乡野姑娘,与贵妃的惊天动地的生死相比,于贫贱寡淡中度过,这更是值得庆幸的一生。

爱也罢,恨也罢,不过一场云烟而已,让我们在“此恨慢慢无绝期”的《长恨歌》中且吟且品吧。

篇5:此恨绵绵无绝期抒情散文

此恨绵绵无绝期抒情散文

前,我在运动会的主席台上检阅你,你是一个情窦初开、风华正茂打着军鼓的少女。20年后,我再一次站在运动会的主席台上检阅你,亲爱的,你早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而富有楚楚风韵并且神采奕奕的女人了呀。

我们在运动会的间隙不期而遇,彼此感觉到惊喜而又尴尬,亲切而又酸楚。你低语喃喃:哦,哥哥还是那么的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我无奈地回答:不行了呀,哥哥已经老了,老态龙钟了啊!你娇嗔地一笑,一贯骄横天下的你什么时候学会谦虚了呢。哈哈哈,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经在红尘滚滚的世界上走过了20个彼此放不下、常牵挂的春秋岁月。

真的好想再一次约你去汤旺河畔漫步谈心,但唯恐往日情景已经再难出现。真的好想再一次请你到那个叫做“勿忘我”的咖啡厅里小坐,却非常害怕你再一次旧话重提:你这叶公好龙的伪君子,为什么没有胆量娶我?!我虽然不愿意邂逅你,不敢面对你,然而你却是我心中的深情牵挂,同时也是我心中一直以来隐隐的痛。

不能也不会忘记,在我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时候,是你冒着巨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鼓起一个少女的勇气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我的孤独生活之中,给我昏昏沉沉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的生机和温馨。

不能也不会忘记,在我寂寞而又颓废的时候,是你以一个少女的炽热情怀,给我以生活的希望、写作的激情和一个男人的尊严与意志。那种默默无闻的关怀,心甘情愿的体贴,无微不至的'牵挂,让我真正的理解了女性温馨的深刻内涵。

不能也不会忘记,当你一旦决定了与我一路同行、相濡以沫的时候,便千方百计给我以快乐、喜悦和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那份情感和无私的奉献举动。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婚姻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沉沦和自暴自弃。一个女人的力量,是永远不可低估的呀。

不能也不会忘记,你曾经几次对我强调,小妹非常理解哥哥,一个曾经有过婚史的男人,在一定情况下是不可能彻底离开女人的,它既是心理的需要也是生理的需要,这一切小妹都可以给你,真诚无悔的奉献给你,只要你懂得珍惜并且知道珍重这份情谊。

不能也不会忘记,当我们突破了情感的“马其诺防线”,共同义无反顾的跳进爱河里畅游的时候,你是那样的平静从容,那样的无怨无悔,并且很情真意切的叮嘱我,一个男人的勇气很重要,也是战胜自己的关键。哥哥有勇气突破马其诺防线,就应该有勇气像鲁迅与许广平结为伉俪一样的无所畏惧。

不能也不会忘记,在你与一个你并不喜欢的小伙子即将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望着人群里的我哀怨的眼睛里热泪滚滚的样子…….我知道,你的一颗心在颤抖、在流血、在瞬间破碎了。而我,一个叶公好龙的伪君子,那时候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和你一样呢!

在与你结婚后的几次邂逅中,你曾经每一次都谴责我很世俗、很懦夫、很不男子汉……是的,我必须承认,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我虽然自诩自己很超脱、很潇洒,但我终究不敢与世俗的力量相抗衡啊,如果真的娶了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女孩,一个自己曾经的学生,我害怕我会在世俗的眼光中,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自取灭亡。所以,亲爱的小妹,真的是对不起你!

而今,20年后再相逢,我们彼此的感情也许依然杨柳依依,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勾连和缅怀也许万语千言,感慨万端。可是,我们彼此至少还平平安安的活着,至少并且也应该十分庆幸终究没有经历过悲欢离合的起伏和生活的无情考验。

我们的不幸,罪孽在我。我们的不幸,罪孽在这个绝不容人绝不宽恕敢于超越雷池的叛逆。理解吗,我的小妹?假若,有机会,我们还去那个曾经留下我们共同美好佳话和缠绵故事的“勿忘我”咖啡厅,在那里20年后的交流,或许会让我们多了一份理解、宽容和换位思考吧。我,期待,期待你心平气和的时候和精神状态……

篇6:此恨绵绵无绝期优秀作文

此恨绵绵无绝期优秀作文

美玉之才,偏生泥淖之世。

古来圣贤皆寂寞,才人怀抱伤千古。这个系列,只写才子,只有伤心人。读史时长叹情曲难诉,到如今只是黯然伤神。原来眉梢难解,古今相同。

那年他容颜憔悴,在江边散发苦吟。当时怀王已死,顷襄王在位,屈原仍在远离郢都的荒芜之地四处行走。他还记着王廷,王廷却早已把他忘记。

渔父从水天深处飘然而来,惊讶于屈原的衰老:“君可是三闾大夫么,为何在这里徘徊?”屈原长叹:“这个世界一片溷浊,我却清澈如故;这个世界的人都喝醉了,我却偏偏醒着。他们又怎么能容得下我呢?”渔父道:“既然这样,你为何不随波逐流呢,如果你也和他们一样溷浊,陪他们一起饮酒,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身为贤者,连自身都不能保存,又如何治理国家呢?”屈原摇头:“我清白之躯,怎么能忍受污泥沾染?我宁可葬身鱼腹,也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

渔父哑然失笑,摇手自去,山歌远远传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伫立水边的屈原像一株寂寞的树。

回到那个时代,其时群雄纷争,硝烟四起,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天下大势,非秦即楚。那些小国只不过在舞台上展现着自己最后的绚烂。

屈原无疑是那个时代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年纪轻轻就担任楚国的左徒,那可是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天下有一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时的屈原还不到三十岁。想象他峨冠博带,挥斥方遒的那一刻,是如何的意气风发!

屈原是骄傲的,但他的骄傲无可辩驳。身为楚国王室后裔,又手执大权,有无比接近于君王的风光荣耀,又不须背负君王的沉重威仪,屈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当年的四公子,恐怕也无出其右。那时的楚国,地方五千里,四面征讨无往不利,在历史上已然笑傲了七百年之久。

如今机会终于到了眼前,只要再往前走一步,楚国拥有的,就是整个天下。屈原抬眼望去,或许就在明天,太阳落下的那片大地,就会变成楚国的国土。千百年来的蛮夷,终将取得正统。不世之功垂手可得,然而就在转眼之间,这一切很轻易地离他远去。

史上记载的原因幼稚地可笑:上官大夫和屈原同处高位,但是一直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起草宪令,屈原刚刚拟好草稿,上官大夫要看,屈原不肯,上官大夫很生气,就在怀王面前进谗言:“大王让屈原指定法令,这事大家都知道啊,可他还要到处招摇,每一令制定出来,他都要向人夸耀:‘这除了我谁能行啊!’大王,这是不把你放在眼里啊!”于是怀王大怒,从此疏远屈原,对他不再信任。

我无意对这段记载评论什么,很多时候,事实沉重到一定程度,到了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时候,就会转而以一种很无稽的方式出现,而大家都会乐于接受这无稽的说法,不再管真实如何。

屈原就此离开了楚国的中心舞台,不,是离开了战国末期这最后一次辉煌的演出,从此零落江湖数十载,再不得见怀王一面。

于是满腹的才华化为了诗篇,离骚,九歌,九章,境遇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而历史也就此改变。后屈原时代,怀王犯下无数致命的错误,被一个叫张仪的反复小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以致最后羁留异国,客死他乡。

屈原看穿了张仪的每一次诡计,每一次都极力阻止,可惜,现在的他已经无能为力。于是,他只能在这五千里的富饶大地上四处行走,眼看它被一块块蚕食侵吞,却只能呐喊。或许这个时候,屈原宁可自己是一个愚人。

两番贬谪,三次流放,一路走来,只见秦国大军长驱直入,最后,连郢都也失陷了。匆匆奔逃的顷襄王在车马之中是否会想起屈原的金玉良言,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屈原,却只能混杂在人群中四处奔逃,惶惶急急,他的骄傲,已经随着楚国的败逃烟消云散。

他形容枯槁,独坐江边。汨罗水清,可容诗人一躯否?

那时的汨罗,偏僻荒芜,鲜有人烟,屈原躺在水底,并无人前来呼唤,他的死,寂寞地就像一声叹息。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个本来可能出现的楚朝天下,也随屈原一起沉没。

那位远去的渔父,是否会回来祭奠英灵,敬一杯酒,洒一捧泪?抑或,他本就对屈原不以为然,水天之间,摇头而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相关文章:

1.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

2.春色满园关不住全诗

3.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

4.《江雪》全诗

5.苏轼 水调歌头 全诗

6.李白《将进酒》全诗

7.将进酒 李白 全诗

8.杜甫《绝句》全诗解读

9.年年岁岁花相似全诗

10.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下载word文档
《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