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中外名人读书技巧

中外名人读书技巧

2024-04-12 08:07:3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海伦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外名人读书技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中外名人读书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外名人读书技巧

篇1:中外名人读书技巧

中外名人读书技巧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

博(览群书)、记(做记号)、读(熟读成诵)。毛泽东在校读书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事。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鲁迅说读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第二遍精读式,第三遍消化式。 李公朴说从书中挑出来“三条路”:一条是读活书(读言之有物的书),一条是活读书(动脑筋勤思考),一条是读书活(读书联系实际)。三国董遇读书利用“三余”:“老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即要抓紧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 宋朝的苏东坡读书提倡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是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是用一字为题,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一个字,他就能背出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是: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一样只从自己肚子抽丝,而应该像蜜峰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列宁读书方法琐谈

列宁每写一篇文章或作一次报告,都要查阅大量的参考书籍和资料。据统计,他毕生查看过的书刊材料,共有二十二种文字,一万六千件图书以及定期出版物,文件,书信等等,阅读量超过常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列宁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他个人勤奋学习之外,他还有一套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速读法。列宁养成了一种快速看书的习惯。亿看书时,视力沿着书页快速移动,好似纵向阅读。他不是一行行地看,而是一页页一看,并且很快一掌握所读的一切东西。列宁一目数十行,过目能熟记的快速学习方法,使旁人也感到诧异。 二是精读法。列宁对一些喜爱的书,反复学习,有时要读几遍,几十遍,甚至一百多遍!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是列宁青年时代最喜欢读的一本书,这本对他革命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很大启蒙作用。列宁一个夏天就把该书一连看了五遍。他对托尔期泰的作品也是很喜爱的,侨居瑞士日内瓦时,曾把一本《安娜》残书,反反复复地读了一百余遍,直至对书中的内容和句子都能背诵出来。 三是勤作笔记。列宁曾用十年时间研究土地问题,详细摘录了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的大量文献和统计资料。仅这方面的笔记材料,在《列宁全集》中,就有三卷之多。列宁做笔记,一边作摘录,一边阐述和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是啃词典。十月革命后,在列宁办公桌旁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词典。百科词典在列宁的藏书中占有很大部分。他经常津津有味地翻阅这些词典。列宁在写作中,从各种百科词典里,汲取了他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和必要的数据。 五是广开思路,兼昕百家。19,列宁填写“俄共(布)莫斯科组织党员重新登记表”时,在您读过哪些著作一栏里,他写道:“几乎全部”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列宁的文章,札记和报告中,就引用了八十多个国内外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引用的作品达二百三十多种。

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据元人陈秀明《东坡文谈录》中载:“东坡与王郎书云; 少年为学,每一书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不能兼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事迹文物之类,又别一次求。他皆放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语。”苏东坡讲的“每一书作数次读”、每次“且只作此意求之”,就是把一部书按内容分成若干项目,一个一个有重点地深入学习、研究,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然后在分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达到融会贯通。这样就能“八面受敌”皆能应付。“受敌”指经得住考验,抵挡住各种疑难的袭击。这的确是苏东坡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因此,对自己要学习、研究的基础书、重点书和难度大需精读的书,可用这种“八面受敌”法。如果一次次地泛泛地读,走马观花地涉猎,往往深入不迸去,只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而一书作数次读,每次有个重点,少而精,钻进去,每一次都会有新收获,有新突破,久而久之就能“八面受敌”——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和能力,解决与本书有关的各类问题。

篇2:中外名人读书经典名言

关于中外名人读书经典名言精选

1、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3、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4、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0、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1、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12、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4、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

15、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动。

16、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7、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18、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19、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2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1、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22、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3、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

24、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25、书籍是培植聪明的工具。——夸美绍斯

篇3: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书籍是培植聪明的工具。——夸美绍斯

3、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孟子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6、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

7、书籍是巨大的气力。——列宁

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篇4: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7、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1、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12、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13、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动。

14、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1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16、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17、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9、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

20、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21、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2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24、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25、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6、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7、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28、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29、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30、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1、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32、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3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4、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5、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36、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37、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38、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篇5: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篇6: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0.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11. 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12.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13.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14.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15.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6.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7.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18.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19.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20.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篇7: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3.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4.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6.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国)谚语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9.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清)王永彬

1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清)徐洪钧

篇8:中外名人读书名言

1.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2.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3.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4.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6.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7.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明)薛煊

8.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宋)朱熹

10.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宋)朱熹

11.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郑耕老

1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宋)王安石

1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1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16.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17.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18.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19.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20.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21.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

22.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对联》

2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24.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唐)李欣

25.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26.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2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8.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9.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3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3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3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联壁》

3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35.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叔本华

3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7.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38.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清)袁牧

39.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4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1.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4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4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4.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46.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47.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48.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4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5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51.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52.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3.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54.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5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5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5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篇9: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1.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2.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6.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7.匡衡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8.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9.苏东坡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0.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中外名人读书技巧】相关文章:

1.中外名人读书名言摘抄

2.中外名人座右铭

3.读书技巧之名人读书方法

4.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5.中外名人评价红楼梦

6.《中外名人传记》读书笔记

7.中外名人的励志名言

8.经典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9.《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作文

10.身残志坚的中外名人故事

下载word文档
《中外名人读书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