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十四年已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2、 读词读句。
3、 练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一句古文。
6.看图选词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计划:练习1、4、5等抄写在小黑板上。(略)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书上各练习。
课外:背诵、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
(1) 复习背诵《标点符号歌》。
(2) 指名朗读第一句话,根据标点符号歌的意思确定应用什么标点.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明确逗号、句号要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下角,问号、叹号写在句末后一格的左半格里。
3、 练习。
(1) 指名朗读第三个句子。
(2) 学生在自己书上练习加标点。
4、 反馈。
(1) 展示标点点得正确的同学的作业,表扬符号书写形状规范、位置正确的同学。
(2) 指出存在不足,进行纠正练习。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 指导。
第一组句子。
(1)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一遍”和“一遍又一遍”。
(2) 比较两个词,知道“一遍又一遍”表示好多遍。
(3) 指导读,“又”要读重音,强调遍数多。
(4) 指名读小黑板的两个句子。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5) 讨论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
(6) 指导朗读两个句子。
第二组句子
(1) 指名认读三个句子。
(2) 比较这三个句子的不同点、相同点。
3、 练习。
4、 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要写的字。
(2) 说说以前描红所提出的要求。
(3) 老师范写,说出书写注意点。
3. 练习。
学生描红、临写,师全班巡视、指导。
4. 反馈。
表扬写字好和姿势好的学生。
[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更多教案请访问教案910-www.jiaoan910.cn]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苏教版上册《fùxí》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铜山县柳新镇口上小学 汪静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熟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2、巩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巩固拼读能力。
教学准备:
汉语拼音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拼音王国”游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复习声母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拼音王国的大门口。看,门口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呢?
1、出示声母表,问:这都是什么朋友呀?
2、声母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声母,看谁读得准确。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有些声母朋友长得特别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认清楚?
卡片出示:
b-d p-q f-t q- ɡ
m-n z-zh c-ch s-sh
4、同位同学一起读,读得好就把卡片奖给他们。
5、同学们读得还真清楚,那你能不能按顺序把声母背下来呢?
同位互背、齐背
三、复习韵母
告别了声母朋友,让我们继续向前看望拼音王国里的其它朋友。
1、出示韵母表,来读一读、认一认它们都是些什么朋友?
2、韵母要读得响一些,长一些。比一比谁读得认真。
学生练读
3、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能按老师说的读准韵母。
第一组读单韵母;第二组读复韵母;第三组读前鼻韵母;第四组读后鼻韵母;第五组读韵母表中的所有韵母。
4、有些韵母朋友长得也特别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也认清楚呢?
卡片出示:
ɑi-ɑo ɑo-ou ui-iu en-enɡ
ei-ie un-ün in-inɡ
指名读、齐读
5、韵母都认准确了,你能把它们按顺序背下来吗?
自由背、指名背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王国里还有一群特殊的朋友,它们叫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表
⑴同位的互相练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⑵指名同位赛读。
⑶按顺序能读准确了,打乱顺序能读准确吗?
出示小黑板,同位赛读、指名读
⑷按顺序指名背、齐背整体认读音节。
2、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的眼快。
找出下列音节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yi yuan ci yinɡ yu er yue a
qi wu shi yanɡ zha ye yun zhi
指名到前面找,老师用“-”划出。
五、综合练习
1、出示草丛情境图,上面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草丛中来了好多小伙伴,你们能帮它们排成三队吗?比比谁的眼尖、手快。摘卡片举到头顶,领读两遍,并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
2、读儿歌。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黑板出示)同位的互相拼拼读读,看是哪首歌?
tài yánɡ dānɡ kōnɡ zhào ,
huā er duì wǒ xiào ,
xiǎo niǎo shuō zǎo zǎo zǎo ,
nǐ wèi hén me bèi shànɡ xiǎo shū bāo ?
3、齐唱这首歌。
4、把这首歌的内容画下来,比一比谁画的美。
展示自己的画。
板书:
fù xí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作者邮箱: wangjing5085719@yahoo.com.cn
[苏教版上册《fùxí》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3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 反馈。
3. 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3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练习1 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2、 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
3、 知道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难点: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据词定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学习第1题
(1) 读题目,明确本题的要求:先读准拼音,再写字。
(2) 学生书写
(3) 校对:新型 峡谷 街景 自豪 牧场 便宜 旅游 浑身
2、 学习第2题
(1) 复习单元提示中讲的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2) 师生共同查“洲”字
(3)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的字
(4) 校对
(5) 巩固补充练习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首 部首有几画 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字的意思
自豪
悠闲
速度
发展
3、 学习第3题
(1) 读例题,懂得“齐声”后面跟动词,“增添”后面跟名词
(2) 口答后书面完成
(3) 补充练习
发展 总结 利用
板书设计:作业题
教学反思
[练习1 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程怀安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逾”、“跋涉”等词;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能辨别出麋鹿;
3.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2.教学难点: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发现法、自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mí)鹿(lù)。
板书课题:17 麋鹿
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会介绍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二、学习字词,了解文章梗概。
(一)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看看刚才自己提出的那个问题文中有答案吗?另外还要注意小黑板上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想一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几方面?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阅读情况。
1.(出示小黑板)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句子集中到这段文字里了,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是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两千头。
2.指名读,学生评。
3.解释:(年逾古稀、跋涉、颠沛流离)
4.教师在黑板上写词语。并问学生:同学们能找到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吗?
(1)教师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指名读第2、3 、4节。(读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2)教师板书:传奇经历,指名读第5、6、7节。
师:好了,我们看一下,到目前为止,有哪一小节没读?这一节写什么?(麋鹿的生活环境)
(3)教师板书:生活环境,指名读第1节。
5.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三、辨别比较,进一步认识麋鹿。
1.出示一张驯鹿图片,问学生:是麋鹿吗?
2.请再浏览课文2-4节,找出不是的理由。
3.讨论交流。相机板书:角 尾 毛 蹄
4.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其实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
5.想看真正的麋鹿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文中的三幅插图,再读读第2、3、4节中关键语句,把印象最深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5-7自然段
过渡:刚刚我们谈到,文章主要写了麋鹿的哪几方面?从语言表述上来看,你觉得哪一方面最吸引人关注?(传奇的经历)你想了解吗?
1.先请同学们说说这一部分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也就是中心句。中心词是什么?)
2.出示“传奇”。什么叫“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解意:传,有“传说”的意思;奇,指奇异事迹。)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5-7节,并跟同桌谈谈你的理解。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国内:从早就有到几乎绝迹;国外:从相继死去到已经超过头;国内: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1)列表体会麋鹿的经历。(小黑板出示)
时 间 情 况
3000多前…… 就有--逐渐减少--销声匿迹
1865年 发现了120头 陆续被盗往欧洲
19 惨遭厄运 几乎绝迹
(2)流落在国外的麋鹿的情况怎样?
(从“相继死去--18头--400多头--已经超过2000头)
5.体悟文中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些图表,接着读一读老师出示的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忧伤、愤恨、感动,然后再浏览课文第5-7节,说一说你的感受。
6.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1)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点拨:(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热爱自然。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五、总结。
(1)学生小结。
(2)麋鹿有传奇的经历,曾经“迷过路”,在以后的路途中,麋鹿还会迷路吗?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
附:板书设计
17 麋鹿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 “四不像” 角 尾 毛 蹄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设计说明:
一、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的理解,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品读、交流、感悟。比如,对于麋鹿的外形特点我都力求让学生去从具体的语段中去体会。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从教学环节上来看,我打破常规,顺着学生的思路先教会学生如何辨认麋鹿,再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合乎学生好奇的心理。并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痛恨虐待动物的人们,从而在内心激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7:苏教版《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2课《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着的意思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初步读通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句,初步理解体会课文第二句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8个生字,掌握其中4个生字,两种笔画,理解新词。
课前准备:
1、将课文插图制作成一幅大挂图,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制作成小贴图,以备上课作“贴一贴”找家游戏。
2、将儿歌制作成两幅投影片,将课后生字及笔顺规则制成投影片。
3、课文录音带及游戏用配乐录音带。
4、生字卡片及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提示课题: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并板书课题(卡片),齐读课题。
12 . (师边写边叫学生看)
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儿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书)
3、出示课文投影图,指名试读课文,数数有几行?每人读一行,想想有几句话?
三、讲读课文:
1、看大挂图,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y n ni o zh ng z gu
①出示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祖国
指名认读
2、讲读课文第一句,并结合贴图理解:
⑴出示组织讨论:白云的家哪儿呀?
谁上来给白云找找家?贴一贴
你怎么知道蓝天是白云的家?
谁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⑵出示组织讨论:小鸟的家在哪儿呀?
你怎么知道的?
谁上来给小鸟找找家?
你能在课文的句子中读出来吗?
个别读,指导朗读树林是小鸟的家。sh l n
出示词卡:树林(看挂图)瞧,这是一棵树,许许多多树在一起就叫“树林”。树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练习说话:树林是的家。所以说,树林是(所有动物)的家。
⑶出示组织讨论:鱼儿的家在哪儿呀?
谁给鱼儿来找找家?鱼儿离不开水。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师小结:瞧,河水清清的,小鱼儿在水里游,多快乐呀!小河是鱼儿的家。小朋友可记住了,可千万别往小河里扔脏东西,不然小鱼就会生病的。
⑷出示“豆种”n t
组织讨论:种子的家又在哪儿呢? 出示词卡:泥土
你怎么知道种子的家在泥土里?(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师小结:(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好多好多营养,长得真快,没久就生根发芽了。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⑸老师请四个小朋友分别读一读第一句话,再齐读。
3、个别读第二句。
⑴出示画满鲜花的中国地图投影,问这是什么?
zǔ guǒ
(2)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我们称它为:祖 国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
(4)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我们的祖国像什么?再把句子读一读。
huā duǒ
(5)出示词卡:花 朵
(6)想一想,“我们”是谁?
小朋友就像花朵一样,在祖国大花园里幸福成长。
(7)指导个别读,齐读第二句。
4、配乐齐读儿歌。
5、做课间游戏。
四、学生字。
1、认识笔画“”
2、认读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及笔顺投影),说说你怎么记这些生字?
3、指导“土、云、们、我”笔顺规则,并重点指导“我”字笔顺,并在书上描红。
4、练写《习字册》上的“土、云、们、我”。
[苏教版《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篇8: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看图选合适的词、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读词语描红、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写字、读背气象谚语和成语、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
练习八
作业安排和设计:
选合适的拼音、描红、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填写反义词、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彩色图画,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学生说的时候要随机进行说话训练,抓住动物特点,表达清楚。
(2) 学生轻声读拼音。
3. 练习。
(1) 指导学生在四线格里填写。
(2) 进行矫正。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生依次说出六个偏旁。
(2) 说说这些偏旁通常出现在字的什么部位。
(3)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小组说三个,看哪一小组讨论得好,说的字多,小组长汇报。
(4) 全班讨论交流并补充。
3. 练习。
(1) 指导学生书写。
(2) 教师巡视。
4. 反馈。
请学生上台书写。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读一读,读后说说哪个词语意思不理解。
(2) 指导学生互帮互助。着重理解“开发区”。
(3) 指导学生再读。
(4) 说说书写注意点。
3. 学生练习描红。
4. 反馈。
(1) 表扬写的好、姿势正的同学。
(2) 展示写的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早”并说一句话,理解“早”的意思,然后再说说与“早”相反的词。
(2) 指导小组讨论,找出与“多、里、先”意思相反的词。
(3) 指导书写。
(4) 教师指导用同样的方法读词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自学第二行4个字。
3. 练习。
(1)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2) 教师巡视。
4. 反馈。
(1) 请学生上台书写,师生评议。
(2) 朗读这8对反义词。
二.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放录音,听范读句子,要求听清每一句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2) 指导学生看看后面的标点符号。
(3) 分别指导学生说出标点符号的名称。
(4) 告诉学生,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所以标点符号也会有所不同。并分别说说这四种不同的语气。
(5) 范读,学生跟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四人小组轮流读。
4. 反馈。
(1) 请学生读句子,看谁读得准。
(2) 表扬声音响亮、读得好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
(2) 启发学生说说大概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随机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句。
(3)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说这两则谚语的意思,并告诉学生这是两则谚语。
(4) 教师领度、带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四人小组比赛读。
(3) 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4. 反馈。
请学生背诵、齐背。
二. 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同桌练读。
(2) 同桌练背。
4. 反馈。
(1) 集体背。
(2)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八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准字音。
(2) 分析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3. 练习。
(1) 指导写好这4个字,每个字写一遍。
(2) 说说书写注意点。
(3) 学生再自行练写。
(4) 教师巡视。
4. 反馈。
第四课时
教学第九题
一. 审题
提出本次训练的要求。
二. 指导
(1) 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 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仔细听,想象故事的情境,记住故事的内容。
(3)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 教师再讲一遍,要求学生每幅图能说出几句话。
(5) 请学生大致说说图意,教师板书提纲。
(6) 指导说好第一幅图。
三. 练习
(1) 学生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2) 同桌互相启发说。
(3) 教师巡视。
四. 反馈
1. 请学生连起来说说,教师评议。
2. 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边说边表演。
3. 配上音乐,请学生表演。
[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9: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读画三拼音节、形近字比较、读词语描红、看图填空读句子、写字、读背儿歌和成语、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
练习七
作业安排和设计:
画三拼音节、组词、描红、填空、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
2. 指导。
(1) 观察四幅图,问: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 学生自读。
(3) 指名读,指导学生在直呼音节的基础上,快速地连词组句。
(4) 复习三拼音节的组成。
(5) 学生自行画出本题中的三拼音节。
(6) 判断正误,
3. 练习。
区分题中三拼音节的声母、韵母、介母,进行直呼训练。再反复读拼音句。
4. 反馈。
让学生上黑板,规范地写出所画的三拼音节。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出示卡片;我--找
(2) 比较音不同。
(3) 比较形不同。
(4) 比较义不同。
(5) 学生组词,教师纠正错误。
(6) 按以上步骤,学习其他两组易混字。
3. 练习。
学生填写。
4. 反馈。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提醒写字姿势,表扬姿势好、写字好的学舌感。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词语。
(2) 指名读词语。
(3) 引导理解词义。
左思右想 自由自在
(4) 分析字形。
(5) 复习笔顺,重点指导:黄、急。
3. 练习。
学生按笔顺描红,师巡视。
4. 反馈。
展示写的好的字。表扬姿势好的学生。
二.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齐看图,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谁带谁去天文台?
(3) 反复读正确句子。
(4) 按以上步骤,学习其他两句。
3. 练习。
学生口头填空,再认真地填写。
4. 反馈。
齐读句子。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真读。
(2) 引导学生回忆写字的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4. 反馈。
老师展示学生写的好的字。
二.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 学生自由读儿歌。
(3) 指名试读。
(4) 教师范读。
(5)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诗句的意思:在困难面前,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就可以战胜困难。
(6) 教师再次范读。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三. 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2)范读成语。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练读。
(2) 同座对背。
4.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八题
一. 揭示谈话,提出要求
1. 从六一活动如题。
2. 板书话题:六一国际儿童节
3. 提出要求。
二. 指导看图,弄清图意
1. 看图,弄清图上画了哪一天的事情,有哪些活动场面,人们表情怎样。
2. 指导学生回想学校的活动。
三. 指导说话
1. 先说好第一句话。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举行了庆祝活动,同学们表演了许多节目……)
(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热闹极了,物品参加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
2. 指导说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表演了很多节目,有--,有--,有--,还有--。)
(我也表演了节目,我为大家唱了一首歌……唱完后,大家给了热烈的掌声,我高兴极了。)
3. 学生自由说。
4. 指名说。
5. 同桌对说。
6. 再指名说。
7. 指名连起来说说。
四. 指导学生说一句喜欢这一次活动的话
今年的六一我真开心。
今天我开心极了。
我真愿意天天都是六一儿童节。
五.表扬说的好的同学
[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练习8(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写出同偏旁的字。
2. 读一读,把短语读通顺、读流畅。
3. 熟记成语。
4. 读背几副春联。
5. 写字练习。
6. 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说一段完整的话,并且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写话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8。
作业设计:
课外:读读背背。
课内:写出同偏旁的字、写字、读背、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说出偏旁的名称。
(2) 分别说说有这些偏旁的字跟什么有关系。
(3) 学生自由说说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练习。
(1)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2) 各自轻声读。
4.反馈。
检查学生读写的情况。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句子,让学生认读。
(2) 老师引导理解句子。
(3) 教师小结。
(4) 学生齐读句子。
3. 练习。
学生反复读句子。
4. 反馈。
指名读句子。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认读要写的字:因 圆 围
(2)说说这些字的结构以及书写注意点。
(3) 老师板书范写。
(4) 学生上黑板练习。
3. 练习。
全班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4. 反馈。
检查学生写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再自由读。
(4)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背。
(2) 同座位练习背诵成语。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春联,让学生认读。
(2) 老师结合插图讲解有关春联的知识。
(3) 学生自由读春联,
(4) 老师讲解春联的意思。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
(1) 学生练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 审题。
二. 指导。
1. 指导观察:
(1) 启发谈话: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3) 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4)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放学后
操场上 小足球运动员 踢足球
小观众 观看
3. 指导说话:
(1) 老师启发学生按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的顺序把图意说清楚。
(2) 老师启发:穿红色运动衣的队员小明是怎样一脚把球踢进门的?
(3) 这时候,对方的守门员小文是怎样扑这个球的?结果怎样?
(4) 场外的观众又是怎样看的?
.三.练习
1. 自由练说。
2. 同桌互说。
3. 指名练说。
4. 把说的话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4. 老师指导,评议。
[练习8(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3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略)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册 一遍 一阵
一把 一年 一顶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苏教版第11册练习3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3教案
练习3
教学内容:《练习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体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能根据太阳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学重难点:
1、复习汉字的字形与笔顺及对词句的初步感知。
2、读诗,学习农村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精神。
3、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会打电话的方法和礼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学习第一题
1、出示四幅图
2、图上画了什么?
(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并使用正确的量词:图上画了……)
图上画了两位小朋友,他们是好朋友。
图上画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图上画着秋天到了,树叶都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
图上画了一堆泥土。
3、 出示拼音,谁来读一读。
a) 指名上黑板写这四个词。
b) 学生在书上填写。
c) 小组交流检查。
4、 学习第二题
1) 在黑板上出示太阳: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太阳公公从哪个方向出来呀?(东面)
2) 大家起立,面向太阳公公,我们用手指一指,哪里是东方?哪里是南方?哪里是西方?哪里是北方?
3) 在田字格里写出相应的“东南西北”四个字。
5、 学习第三题:比一比,写一写
a) 出示“开——升”
b) 指名读一读
c) 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d) 出示后面几组生字,想一想每组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e) 相邻的两位同学之间自己说一说。
6、 学习第四题:写字
我的十分钟
a) 出示“花、点、前”
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三个字的?
b) 将字写在田字格中时要正确、端正、整洁。
c) 学生练写
7、 学习第五题
a) 出示“我”,你们会用“我”组词吗?
b) 出示“我们”,你们会用“我们”造句吗?
c) 指读“我 我们 我们向五星红旗敬礼。”
d) 齐读
8、 学习第五题,读读背背
自主练习
a) 出示小诗(带拼音)
b) 自己读一读,要求: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
c) 重点指导音节:jiao neng liang geng chang jian yin
及轻声音节。
d) 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要向这些农村孩子一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一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打电话
一、 明确题意
1、出示两幅图2、自己看图,读一读要求
二、 指导
我的十分钟
1、 图上画了谁?
2、 你们知道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3、 提出说话要求:
讲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话完整通顺,不重复,不结巴。
4、学习打电话的礼貌:
首先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拿起电话首先要自我介绍,然后再问:“请问在吗?”说完要说的事之后,要有礼貌地道再见。
三、 练习
自主练习
1、 自由练习说
2、 同座互相练习打电话
3、 老师与学生打电话。
4、 扩展:打电话给你的同桌,告诉他明天要带齐绘画用品,第三节改上美术课。
智慧瞬间:
篇14: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3
教学目标:
1、 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 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4、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二、 教具准备:
挂图,字典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复习部首查字法
b、 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
c、 指名读,齐读
d、 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 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f、 依次认读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出示生字卡,认读
b、 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c、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a、 认读4条成语
b、 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记4条成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具准备:幻灯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
2、 指导
a、 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b、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
c、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练习3》教学设计教案
《练习3》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
1、能按提供的音节,写出同偏旁的字。
2、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会默读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4、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教学难点 :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会默写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提供的音节,写出同偏旁的字。
2、初步学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常用量词的运用,以及常用反义词的寻找。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能把句子写完整。
教学过程 :
一、提出本节课学习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指名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2、独立尝试作业 。指名两人上黑板填写。
3、共同评议、纠正,揭示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4、答案:
虫:蝌、蚪、蚕、蛾月:脱、胖、脑、肚
石:确、碰、碧、破提手旁:指、披、扫、换
三、教学第二题。
1、独立审题,尝试练习。
2、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检查、评议。
3、订正。
4、答案:一粒种子一条鲤鱼
一只青蛙一面红旗
一件衣服一束鲜花
一位老大娘一张请假条
[补充:一米一()事情一()老师一()红领巾一()镜子]
四、教学第三题。
1、读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尝试写长的反义词。先指名说,再评议、纠正,最后写下来。
3、其余几个字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联系。
4、答案:长--短 吞--吐
新--旧 黑--白
穿--脱 瘦--胖
五、教学第四题。
1、明确题目要求。左边一排的4个词语都是表示一样东西名称的词,右边一排的4个词语是说明这些东西怎么样。
2、照样子,把左右两边的词语恰当地连起来。启发学生从物品的形状、味道等方面进行思考。
3、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检查、评议。
4、订正。
六、教学第五题。
可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北极星)、(大树)是大自然天然的指南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2、(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3、(茧子)是蚕姑娘漂亮的新房。
(如果学生有难度,可以引导学生读蚕姑娘的第6段。)
七、完成课堂作业 本上的相应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默读指定的短文,读后能回答有关短文的简单问题。
2、能看图回答问题,再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
一、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
二、教学第五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第1次默读: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课文。反馈,指名读短文。
3、第2次默读:要求对照短文后面的两个问题,边读边想边划,并借助插图。
4、指名回答短文后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5、答案:全文共3段。黄气球是小伙伴们放的。他们怕小勇寂寞,更希望小勇的病快些好,所以放黄气球来探望小勇,陪伴小勇。
三、教学第七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带着第1个问题仔细看图。反馈:先指名回答,再评议、纠正,最后按问题的要求把话说正确、完整、通顺。
3、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从这两方面思考:⑴、怎样对待青蛙?说说理由。
4、按问题2的要求,把话说正确、完整、通顺。
5、把1、2两题的答案连起来说几句话。
6、独立完成写话练习。
[参考答案:青蛙在稻田里捉害虫。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应该保护它。(鼓励学生多说几句,多写几句。)]
四、完成其余课堂作业 。
篇16: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下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wushaov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 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 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 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 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 师查、反馈。
6、 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 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 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 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 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作者邮箱: wushaov@163.com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下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7:《司马光》第一课时苏教版下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wushaov
5月27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2、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1、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 学生质疑。
4、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3、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1、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3、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作者邮箱: wushaov@163.com
[《司马光》第一课时苏教版下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8:《练习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2、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第1题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第2题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第3题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练习二第4题
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
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第5题
出示第五题图
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第6题
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
小组汇报。
四、课后作业:练习二第7题
篇19:第一单元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练习一 第一课时
课题 处处留心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 能通过动物标牌学习生字,懂得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
2、 认真读小芳写的日记,并能正确修改,懂得写文章不能重复罗嗦。
3、 养成处处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重
难 点 懂得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 具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第一题
1、组织学生自学,展开讨论。
2、交流汇报。
第二题
投影出示这几个动物标牌,指导学生认识这几种动物,记住它们的名字。
第三题
1、指导读题,明确题意。
3、组织讨论:这段话中主要的毛病是什么?
4、投影出示正确的修改答案,并进行讲解。
自学课文,思考:
(1)小芳是如何搞清楚“水獭”中“獭”字的读音的?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到语文知识。)
生通过读拼音认识这几种动物的名字,并互相交流。
2、生自改小芳的日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各抒己见谈观点)
5、更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
后记
第一单元 练习一 第二课时
课题 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 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李峤的诗《风》;
2、 初步理解这些成语和古诗的意思。
3、 增强语言积累,养成在生活中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
难 点 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李峤的诗《风》
教 具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一、学习八条成语
1、投影出示八条成语
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二、学习古诗《风》
1、投影出示古诗
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听取学生的汇报
4、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读背指导
教师点拨
(1)生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通过朗读,你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组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1)生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通过诵读,你知道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吗?
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学情况
1、 同桌互相朗读
2、 同桌互查背诵读
教学
后记
第一单元 练习一 第三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 懂得我们应该对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
2、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应当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
难 点 懂得应当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
教 具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是否想到过要向他们表示感谢呢?为什么要向他们表示感谢呢?
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你是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的。随机板书课题:学会感谢
二、小组交流。
1、投影出示:当父母踏着晨钟送你上学去,当同学为你解决了学习疑难,当医生为你解除了病痛……你应该如何向他们表示感谢呢?
三、小组汇报。
1、师: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自己是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哪位小朋友表示感谢的话用得最合理?
4、提建议:你认为哪些小朋友还可以用怎样的语言表示感谢更恰当些?
四、表演小剧。
1、师: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用小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大家来看看你是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呢?
五、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学会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你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如果你还没有向他表示感谢的话,请你设法去向他当面道谢,好吗?
(自主交流,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是如何向对方表示感谢的,为什么要那样做)
2、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内谈谈自己是如何表示感谢的。
2、各组推荐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重点讲清自己是如何向对方表示感谢的。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你认为谁的表示感谢的话讲得最合理?
5、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分组编排小剧,并上台进行表演
3、观看表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板书
设计 学会感谢
1、为什么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2、如何向别人表示感谢?
教学
后记
[第一单元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3(第一课时)(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