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买电器》教学设计

《买电器》教学设计

2022-11-04 08:52: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idris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买电器》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买电器》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买电器》教学设计

篇1:《买电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的好朋友淘气要搬新家了,他要给新家买电器,想请大家一起去看看,愿意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洗衣机——整百数,在400和600之间;

冰箱——是由9个百,六个十、组成的一个数;

彩电——8张100元;

电风扇——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2,十位和个位的数是0。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

(1)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元?

(2)买1台风扇和1台电冰箱共花多少元?

(3)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淘气家急需要洗衣机和电视机,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元?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500+800”你有什么好办法计算出来?将的你方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来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就选出你喜欢的一种和同桌说一说。

(5)小结:整百数相加减,把百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5、解决减法问题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淘气也没闲着,他写了这样一个算式960—500,你知道960—500能解决什么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看谁最棒。

(3)回报交流。

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其实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实践应用

1、大家帮了淘气这么大的忙,他非常感谢大家,送给同学们一些美丽的气球,看,这些气球上还有算式呢?如果你知道得数,请你涨起来大声说。

(课件显示:670—600,500+200,670+300 670—60,700—300,460+200)

2、你说我算

咦,这些气球上怎么只有得数呢?原来是想让你写出和是500与差是700的`算式。

( )+( )=500

( )—( )=700

3,帮助>、<、=找家

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家,他们是>、<、=,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帮他们吧。

280+300○280+30 6400—400○6400—400

750+40○40+750 960—80○900—80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还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表现很出色,课后请同学们留心一下,哪些问题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篇2:《买电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图片、计数器。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金老师最近买了新房,想要去买一些电器,谁愿意做小参谋陪老师去?那好,我们就到南阳路的永乐电器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买电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出示《买电器》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

2、猜价钱

“这里的电器可真不少呢,我们边看边做猜数游戏吧,老师周末已经向售货员打听过这几种电器的价格,请你们来猜猜。”

师:电扇的价钱是由二个百组成,你能猜出它的价钱吗?

(学生回答:200元)“就是200元、”出示200元

师:你真了不起,再来一个,听好了,冰箱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赶快猜)快接近了,有九个百,六个十组成。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960元)

师:你们可真聪明,(出示960元)来一个难点的,电视机的价格在500元——1000元之间(学生热情很高)。

生:我猜是600元。

师摇摇头说:“你这个价钱有点低了。”

生:我猜是900元。

师:高了一个百。

生:我知道800元。

师:恭喜你答对了。出示800元

师:洗衣机的价钱是一个整百数(700元)比700元少2个百(500元)你们可真能干。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出示学生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读两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列式:500+800=(老师板书)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合作,探究算法(给三分钟时间学生交流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出各种算法。

(1)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所以500+800=1300,(好,我们用计数器来演示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计数器。

师:看来,你认真思考了、好,谁还愿意来说。

(2)5+8=13,所以500+800=1300(你也很会动脑筋)。

(3)800+200=1000,1000+300=1300(你结合了我们一年级学的凑十法)。

5、体会算法最优化

我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同桌交流一下。

6、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出了整百数的加法,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篇3:《买电器》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版)》对本课的要求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第一节课,意图是结合数线图、计数器、口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进而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口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100以内数的计算已经没有太大困难。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提出用整十数、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是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提出并解答加减法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淘气搬新家了,想请大家一起去帮忙买家用电器,看,他已经来到商场了(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产生兴趣。

二、新知探究

环节1找出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4种电器,说一说都有哪些商品和他们的单价。

环节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口述问题,教师选择性板书。

环节3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师板书

(2)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各小组派代表黑板展示。

2、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

学生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1、我说你算。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学习活动。

2、打枪游戏。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买电器

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500+800=1300(元)

篇4:《买电器》课件设计

《买电器》课件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9、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的朋友大明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新买一些家用电器。

咱们也跟他们一起去瞧瞧,好吗?

(板书主课题:买电器)

2、商品价格竟猜,发展学生数感。

(多媒体出示四种电器图: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师:想知道这四种电器的价格吗?现在我们就来猜一猜。

洗衣机--5张100元。

电冰箱--电冰箱的价格是由9个百6个十组成的一个数。

电视机--三位数,最高位是8,其余各位是0。

电风扇--由2个百组成的。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1、师:大明掏出钱包时,发觉裤袋里只有1400元,你们觉得他应该先买那两样呢?

生:可能回答:先买洗衣机和电视机。

(课件出示问题: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了多少钱?)

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板书:800+500=)

2、师:结果是多少呢?

(1300)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先数5张100元,再数8张100元,一共是1300元。

生2:因为5+8=13,所以500+800就是13个百,即1300。

生3:先在计数器拨上500,再加上800即1300。

生4:800+200=1000,1000+300=1300

师演示:①人民币 ②拔珠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师:用课件出示试一试的`内容。让学生用他们最喜欢的方法算一下吧。

(1)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

300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台电冰箱比1台电视机贵多少钱?

160元

师:再看960-800这个减法算式,你又是怎么算的?(生汇报多种算法)

2、师:你们可真是些有创造力的孩子,这些题你还会做吗?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做得比谁都快!(课件出示)

280+300○280+30 6400-400○6400-40

750+40○40+750 960-80○900-80

四、灵活解决问题,兼用估算策略。

帮老师出注意:

最近老师上街看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多媒体展示)

手机 照相机 自行车 随身听

700元 800元 450元 320元

可是老师现在只有1200元,买什么好呢?

生1:买一部手机和一台随身听。

师:这样大约花了老师多少钱?

生1:大约花了1000元,手机大约700元,随身听大约300元,一共大约是1000元。

生:既然老师都喜欢,那就都买下吧。

师:(趁势)快帮老师算算元够吗?

五、谈收获

师: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作业

(课件显示670-600 730+500 1800+200

670-60 730-500 1800-200)

篇5:买电器教学课件

买电器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机器猫买电器这一情景贯穿课堂每个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各种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属于我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见识多,学习数学兴趣浓厚,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为此,在教学中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机器猫为主线串成一体,让机器猫这个卡通形象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

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

(1)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播放机器猫买电器的动画片)

机器猫买了哪些电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机器猫说它买电视机花了8个100元,你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板书800元)

洗衣机的价格呀,是一个三位数,百位是5,其他位都是0,它是多少钱?(板书500元)

电冰箱最贵,它花了机器猫12个100元。

生(抢答):1200元。(板书)

师:电风扇的价格是一个整十数,在100元到200元之间,猜猜看。

生1:150元

师:嗯,低了。

生2:180元

师:高了。(继续猜,一个学生猜到了160元)

师:祝贺你猜对了。(板书160元)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共花多少钱?

生2: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冰箱少多少钱?

篇6:《买电器》教学反思

张婉梅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内容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后面的多位数加减的计算打基础。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买电器”活动,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并结合“买电器”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课堂处理上,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生活中的数学

我创设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搬家买电器这一情境,并引出问题:“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请你猜一猜”。根据所给的提示,同学们都抢着来猜。在这里利用猜数游戏猜出电器价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掌握,也为后面的计算作一些铺垫。

二、自主提问,探究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买电器》情境中,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后,解决买1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元?怎样列式?在计算500+800得数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

A、5加8等于13,再在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1300。

B、5个百加8个百就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

C、800+200=1000,1000+300=1300。(凑整千)

D、还可以用计数器数珠子的方法。等等。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接下来就是写出一道减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道算式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后再回报交流。有了前面整百数加法计算方法的铺垫,学生很快就解决。

三、成功之处: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电视机和冰箱一共多少元?”“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电视机比冰箱便宜多少元?)”,并能通过探究学习,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二,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验到最优的算法。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固然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们在算法创造中闪现出了灿烂的火花更是难能可贵的。

其三,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了对各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法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算法,允许是自己想的,也可以学习他人的好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了学生。

这节数学计算课没有局限于只要求学生们算对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获得了较充分的体验。

四、不足之处:

1,本堂课时间分配不够均匀,到后面总结都没来得及。

2,在探究算法和算理时,算理总结的不够清楚,应即时引导归纳,并多强调。

3、课堂组织能力欠佳,随堂应变能力不佳。

4,课堂该示范的应给学生示范,不能完全放手。

上完这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

1、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幽默感、风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就要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课堂上一旦自己打动了学生,我想课堂组织方面就会好很多。

2、如何在学生探究算法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运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课堂上的语言要严谨。

篇7:买电器作文

二00五年的第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买电器。

我刚走进大门,看见一个大鱼缸,里面有两条大大的热带鱼,它们好像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东塘电器通程电器城。”

我上了二楼,哇!这里的电器真是琳琅满目。有空调、热水器、烤火炉等电器。

我的阿姨是这里的店长,她带我们一起去参观,我们精挑细选,挑了一台很好的电器,它颜色很漂亮、又实用、又方便的“华帝”牌热水器。

我们坐着爸爸的车回家了!

买电器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8:《买电器》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20+15 13+70 24-6 12+20 45-9 32-8 15+15 25+5 28-7 42+6 30+70 36+9 56-8 21+30 27+9 24-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200少一些。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1200-800”说算理。

三、巩固深化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篇9:《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教学本节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明确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最后对运算顺序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买文具(一)

⊙解决问题,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问题:小华和小英一起到商店买文具,小华想买一个日记本,小英想买一支钢笔,售货员阿姨想考考她们,告诉她们日记本3个12元,钢笔5支20元,你知道小华和小英各应付多少钱吗?

2.引导学生读题,解决问题。

3.导入新课:这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将尝试把除法和其他运算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新课之前,复习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问题呈现。

师(课件出示教材5页情境图):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汇报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筛选有用的信息。

(请学生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信息找出来,与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2)独立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呈现出来)

(3)集体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方法一:直接画图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直观图列出算式)

方法二:画图并分步列式解决问题,如下所示:

18÷3=6(元)

6+4=10(元)

师:18÷3求的是什么?哪部分图可以用18÷3表示?6+4求的是什么?哪部分图可以用算式6+4表示?

(学生对照直观图说出算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方法三: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如18÷3+4。

师(板书算式18÷3+4):你是怎样想的?能结合情境图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如果把这个算式改成4+18÷3可以吗?应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计算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篇10:《买新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4、65页《买新书》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老师在教学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数量关系为主呢,还是以计算为主?教材中这种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理解数量关系也是重点。然而关于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这节课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加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突出抓住联系,直观演示等手段。

2.在列连除法解决问题时,计算算式的结果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围绕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分钟)

1.创设情境

师:《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

2.搜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还有一些书)

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

3.提出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3个数学问题:

(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前两个问题学生直接列算式解答,第三个问题带领全班同学详细分析。

一、分析问题

1.读题,找出重要信息

师:说一说哪些信息比较重要?(生边指边说200本书,平均分,每个书架有4层等)

师:强调分的是200分书,而且是“平均分”,

2.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求一层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

生1:我想求平均每层有多少本书,我要先求出一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再把一个书架中的书又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然而一个书架能多少本书也不知道,因为200本书平均放到2个书架上所以200本书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

生2:要求一层有多少本书,就要先求2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然后再把200本书按照总层数来平均分,每一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

4.教师配合学生的思路进行课件演示

第一种:先出示200本书和2个书架,然后在书架其中的一层上面的书打个问号,是表示求平均每层有多少本书。然后演示把个书架中的书平均分成2份,剩一个书架了,也就是表示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然后一个书架被平均分成了4层,表示把一个书架中的书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层能放多少本书。

第二种:课件演示了数一数两个书架一共8层的过程。然后课件利用动画把2个书架平均分成了8层。表示2个书架中的书被平均分成了8份。留下了一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对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清楚、深刻,也就是可以达到脑袋里有分法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

1.用喜欢的方式列式独立解决

师:调查学生列算式的情况。都列出算式解决完这个问题的同学,用一种方法的,用2种方法的,用3种方法的,有没有4种的。(评价)

2.汇报交流算式的意思并总结运算顺序

算式:(1)200÷2=100(本)100÷4=25(本)(2)200÷2÷4(3)4×2=8(本)200÷8=25(本)(4)200÷(4×2)

师: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1)(3)列的是分步算式,(2)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列的算式提问题

师:对他们列的算式,你想问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3)列这两种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但是你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实质的联系啊?

师总结:看看这两种方法思路一样吗?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习题设计

(一)巩固练习1:小新的作业题:4道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即:(1)300÷3÷5(2)484÷(2×2)(3)396÷3×5(4)150×4÷6

说一说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计算,目的是练习巩固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巩固练习2:电影院一共有600个座位,平均分布在楼上和楼下2个楼层,每个楼层都有3个一样的场区,请问电影院的每个场区有多少个座位呢?

学生结合图意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找同学说说这道题中哪些话比较重要,然后找同学到黑板上列算式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乘除和连除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练习3:小新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学生默读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教师问一问你觉得哪句话比较重要?然后找同学说一说2个来回和泳道是什么意思并到前边来指一指。然后播放小辛游泳2个来回的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个来回包扩1个来和1个回,也就是2个泳道的长。然后小组讨论课件中小新四位好朋友列的算式,判断他们谁列的算式是正确的。

篇11:《买新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方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乐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说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摆书

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

师: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生:阅览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条件)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2个书架有几层?

生: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

4、汇报,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 (2)2×4=8(层)

100÷4=25(本) 200÷8=25(本)

(3)200÷2÷4 (4)200÷(2×4)

=100÷4 =200÷8

=25(本)=25(本)

5、汇报时提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4)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说明:本环节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主要让学生尝试说一说不同的方法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方法形成,了解对问题的认识角度。]

三、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基础练习

960÷6÷4 342÷6×4 801÷(9÷3)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把除号改成乘号,怎么计算呢?

(2)汇报,展示

2、深化与拓展――游泳

小军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4个来回,共游了2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引导理解”来回”什么意思? 谁来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个来回?

(2) 我们知道了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个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次

(3)自己独立解决这道题

(4)汇报,展示

3、一本故事书有756页,小明每天看6页,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1)先读题,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汇报展示

[说明:由于运书问题是综合性较强,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第三个流程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四、评价体验,深化提高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请你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表现。

评价表:

1、碰到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题,我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碰到数学问题时,我能主动分析,并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3、在我找到了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后,我总是试着用其他的方法去解决;

4、今天,我和同桌合作很愉快,我有一定的收获。

[说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堂上除了师生间的评价,还有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努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

作业(机动):练一练第5、6题

篇12:《买新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法、提示法、鼓励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互助法

3、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案《〈〈买新书〉〉教学设计》。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

2.搜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还有一些书)

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

3.提出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下:

(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200÷(2×4)

=200÷8

=25(本)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3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三、课后作业:教科书P64第3、4题。

四、问答: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吗?

板书设计

买新书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课后评议

1、课堂上能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思维时间和空间.

3、教学环节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有层次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后反思

这堂课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和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尝试-操作-交流,教师再从中反馈,小结,最后让学生回到实践操作在多种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的不够全面和透彻,教学中时不时流露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常会为了顾及全体,以扶为主.扎实的同时却不敢放手,以后可尝试放手一些.对于算理,我觉得不管新课程怎么变,如果你有老经验,对学生讲讲也无妨,或许回有一番全新的感受.即所谓的“新有新办法,老有老经验”。

篇13:〈〈买新书〉〉教学设计

_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数第五册

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杨莉

教材简析“买新书”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计算将200本书是怎样分放到8层书架上的,其实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并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一切学习的权力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启发提示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法、提示法、鼓励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互助法

3、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12月13日第二节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蜡笔小新》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今天我们也去看看小新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早上小新起来就直奔图书馆了。

2.搜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还有一些书)

师:这些书一共是200本。

3.提出问题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3个已知条件,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下:

(1)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多少层?

(3)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200÷(2×4)

=200÷8

=25(本)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3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三、课后作业:教科书P64第3、4题。

四、问答: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吗?

板书设计

买新书

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课后评议

1、课堂上能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思维时间和空间.

3、教学环节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练习设计有层次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后反思

这堂课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和载体,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尝试-操作-交流,教师再从中反馈,小结,最后让学生回到实践操作在多种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的不够全面和透彻,教学中时不时流露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常会为了顾及全体,以扶为主.扎实的同时却不敢放手,以后可尝试放手一些.对于算理,我觉得不管新课程怎么变,如果你有老经验,对学生讲讲也无妨,或许回有一番全新的感受.即所谓的“新有新办法,老有老经验”。

篇14:《买猫头鹰》教学设计之一

《买猫头鹰》教学设计之一

《买猫头鹰》一文记叙了丽丽和小伙伴保护益鸟猫头鹰的事,赞扬了他们爱护益鸟的美好心灵。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有条有理。课文着重抓住孩子们的动作具体地叙述,从中体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上一单元已学了《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学生已初步懂得世界上许多动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对本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中,设计思路如下:

1、朗读激情,对话练习,了解知识,理解道理。

课文第2小节写了孩子们对事件的议论,通过对话,说明了猫头鹰是益鸟,应该保护的道理。在学习时,抓住对话分析,朗读练习,逐步理解保护猫头鹰的道理。该小节有许多新词,如:“议论、七嘴八舌、能手”等词语的意思。能过换词、举例等方式,灵活机动地理解词语。

2、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清线索。

第3、4小节是孩子们凑钱买猫头鹰的情景。我通过对重点词语的顺序排列,掌握课文大意。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通过同桌商议,集体讨论等形式,使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线索。并且在整理的线索时,结合词语的理解。

第5、6小节写了卖猫头鹰的人受孩子们行为的感化,改正了错误。主要抓住“呆呆”这个词,理解卖猫头鹰的人改变的原因、动机。

3、知识延伸,教育明理。

最后,通过对其他有益动物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进一步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积极制止伤害动物的行为。

作为学习的第二教时,主要是学习第2--6自然段,理解课文的意思和重点词句。学生对“议论、能手、七嘴八舌、商量”等词语的理解较好。能通过换词、举例子等形式解释、理解词语。本文的朗读训练重点在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学生能做到通顺、流利地朗读,并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本课的一个难点是排列次序错乱的词语,学生能通过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按课文大意理清顺序,并且能用指定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大意。说明对课文的理解较透彻。但在按句式说话时,有些学生说话时句子不够连贯、通顺,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应重视。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理解“讨论、七嘴八舌、商议”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爱护益鸟,保护庄稼的`道理。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能以丽丽他们为榜样,懂得并自觉做到爱护益鸟,保护庄稼。

教学难点:

课文第3、4小节,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鹰”:你知道猫头鹰有什么本领?(捕捉田鼠,保护庄稼)

2、这一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看看谁能读准它。

Bian pian liang liang

出示:方便便宜商量力量

指名读,齐读。

3、猫头鹰会捕捉田鼠,保护庄稼,是一种益鸟。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位叔叔却在卖小猫头鹰。丽丽和小伙伴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2小节。

1、听第2小节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这一小节讲了些什么?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开了,“议论”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一个词?(商量、讨论)

2、他们在议论些什么?打开书本,自由读第2小节,用~~~把他们议论的话划下来,并想想:从他们的话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他们议论的话有哪些?指名读,校对。(投影出示)齐读

3、从他们议论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

捉田鼠的能手

益鸟

能保护庄稼

根据学生回答,指点:

(1)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

---------------------------

做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能手”?

田鼠十分狡猾,很难捉住,而猫头鹰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锐利的爪子,能在黑夜里发现田鼠,把它捉住,所以说它是捕捉田鼠的--能手。

(2)猫头鹰能保护庄稼。

猫头鹰怎样保护庄稼?

(3)猫头鹰是益鸟。

为什么说猫头鹰是益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

再齐读议论的话。

4、丽丽他们议论得热闹吗?从哪个词可心看出?(七嘴八舌)

怎样地议论才能叫“七嘴八舌”?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得真热闹,丽丽怎么说?小伙伴们怎么说?(练读句子)

除了课文中写的这

【《买电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买电器教学课件

2.买文具教学设计

3.《庄周买水》教学设计3

4.《庄周买水》教学设计7

5.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6.数学一年级上册《买铅笔》教学设计

7.买鲜花教学反思

8.《买气球》教学反思

9.电器策划书

10.电器宣传语

下载word文档
《《买电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