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
“Acr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庄周买水教学反思
《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余字中引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像“官倒”这样重大的经济问题,写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专著加以阐述,也未必说得透彻;作者却以千余字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深刻而敏锐的思考,实属不易。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老师遭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干脆“不知道”,或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乱说一通。听课的老师在下面议论说,看起来,这些学生的素质太差。在说课时,授课老师自己也说:“我带的这个班是省招班,虽说学生总体成绩很好,但语文素质也并不咋地。”,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授课老师一再说,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越来越难教了。
为什么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死气沉沉”的表现?让我们先把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回述一下。
课题:庄周买水。课时: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填写《庄周买水》故事情节表,让学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接着老师就课文阅读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故事新编类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进行“新编”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几篇故事新编类作文进行写作训练。
应该说,整个教学设计是颇为精心的。正像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所评说的那样。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达成。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还把阅读与写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课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者始终关注价值观的导向,注意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导向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分析。
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入不进去、动不起来”的现象呢?我们组织老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地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老师就阅读文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上。试看这几个问题:1、根据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不对路)2、明明在东海可以买到水,却让庄周绕了许多弯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不到位)3、(从一元一吨水,到50元一吨水)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学生回答准确)4、这些人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人?(在老师的反复的诱导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爷”)5、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给庄周带来了痛苦?(费了很多的口舌,老师导出了“买空卖空”“哄抬物价”)6、为什么海神若自己不赚钱,却让给别人发财?(学生多回答“用钱买政绩”、“上下勾结”,老师目的是导出“把持资源,以权谋利”)7、这揭示了社会上的怎析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到位,老师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来引导)8、庄周喻指社会上的什么人?(学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老师不想得这个结论,而是“作家”“弃文从商者”)9、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聂绀弩的杂文像一把箭,杂文都会直接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这样,却选择了庄周买水为什么?(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回答更是很难到位)10、作者为什么用海神若这个人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课文,回答较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10个问题大多是无意义的问题,教者力图循序渐进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太注重了这一点,把问题切分得过小、过细、过密,甚至循环往复,没能调动学生思维兴奋点。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了这一点,反而把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东西遗漏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从“教”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关键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嚼碎了的东西没味道。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概念“阅读的思维模块”,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就好像“鸭子吃乌牛(田螺)”,或曰囫囵吞枣。事实上阅读者在阅读时对问题的思考决不会单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之点就在于,它是把感觉表象综合起来,甚至是把各种概念综合起来涵泳、体验、感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不遵循这种阅读的规律呢?阅读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切分得过于琐屑,而又追求所谓循序渐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有时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进行跳跃式思考。从这一点上来看,阅读中问题应该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就充满了精、气、神。
篇2:庄周买水.(网友稿).
庄周买水.(网友稿).
【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flash《庄周买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读课文,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初步感悟典故寓意。
四、典故赏析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五、探究文章寓意
提问:庄周为什么买水?怎样买的水?
看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
提问: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这简单的问题连庄周都疑惑了。 提问:《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
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合作质疑
同学们是语文学习的研究生,对本文你发现什么新问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一起探讨的?
预设问题:
1.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庄周见到枯辙之鱼后的神情?
3.作者说“无货”两字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有何用意?
4.庄子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只征订了三本,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师生讨论、发言、.总结:
七、总体品味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明?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本文主人公庄周和历史上的 庄周形象有何不同?与这一形象对比又有何作用?
明确:历史上的庄周洒脱、豪放、飘逸,而本文却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饱学之士在物欲横流环境下为谋生养鱼买水处处受骗受折磨。一个原先的精神巨人,现在却只能如没头苍蝇,不知何处能有个结局,心中只有茫然、彷徨、无奈与劳累。 对庄周形象的重新塑造,尖锐地讽刺官倒等不良现象,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讽刺性更加彰显。
八、布置作业
[1]
庄周买水.(网友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庄周买水.(网友稿).
庄周买水.(网友稿).
【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flash《庄周买水》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读课文,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初步感悟典故寓意。
四、典故赏析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五、探究文章寓意
提问:庄周为什么买水?怎样买的水?
看一张环形图,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
提问:假如庄周买100吨水,钱都被谁赚去?为什么东海有水不直接卖?这简单的问题连庄周都疑惑了。 提问:《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明确: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至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文的寓意――
提问:寓言诗人拉封丹认为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即从所述故事中读出
道理,请大家想想,这篇寓言式杂文 有什么寓意。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合作质疑
同学们是语文学习的研究生,对本文你发现什么新问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一起探讨的?
预设问题:
1.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庄周见到枯辙之鱼后的神情?
3.作者说“无货”两字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有何用意?
4.庄子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只征订了三本,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师生讨论、发言、总结:
七、总体品味鉴赏。
学生讨论回答: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明?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篇4: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老师遭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干脆“不知道”,或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乱说一通。听课的老师在下面议论说,看起来,这些学生的素质太差。在说课时,授课老师自己也说:“我带的这个班是省招班,虽说学生总体成绩很好,但语文素质也并不咋地。”,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授课老师一再说,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越来越难教了。
为什么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死气沉沉”的表现?让我们先把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回述一下。
课题:庄周买水。课时: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填写《庄周买水》故事情节表,让学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接着老师就课文阅读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故事新编类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进行“新编”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几篇故事新编类作文进行写作训练。
应该说,整个教学设计是颇为精心的。正像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所评说的那样。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达成。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还把阅读与写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课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者始终关注价值观的导向,注意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导向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分析。
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入不进去、动不起来”的现象呢?我们组织老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地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老师就阅读文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上。试看这几个问题:1、根据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不对路)2、明明在东海可以买到水,却让庄周绕了许多弯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不到位)3、(从一元一吨水,到50元一吨水)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学生回答准确)4、这些人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人?(在老师的反复的诱导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爷”)5、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给庄周带来了痛苦?(费了很多的口舌,老师导出了“买空卖空”“哄抬物价”)6、为什么海神若自己不赚钱,却让给别人发财?(学生多回答“用钱买政绩”、“上下勾结”,老师目的是导出“把持资源,以权谋私”)7、这揭示了社会上的怎析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到位,老师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来引导)8、庄周喻指社会上的什么人?(学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老师不想得这个结论,而是“作家”“弃文从商者”)9、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聂绀弩的杂文像一把箭,杂文都会直接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这样,却选择了庄周买水为什么?(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回答更是很难到位)10、作者为什么用海神若这个人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课文,回答较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10个问题大多是无意义的问题,教者力图循序渐进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太注重了这一点,把问题切分得过小、过细、过密,甚至循环往复,没能调动学生思维兴奋点。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了这一点,反而把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东西遗漏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从“教”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关键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嚼碎了的东西没味道。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概念“阅读的思维模块”,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就好像“鸭子吃乌牛(田螺)”,或曰囫囵吞枣。事实上阅读者在阅读时对问题的思考决不会单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之点就在于,它是把感觉表象综合起来,甚至是把各种概念综合起来涵泳、体验、感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不遵循这种阅读的规律呢?阅读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切分得过于琐屑,而又追求所谓循序渐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有时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进行跳跃式思考。从这一点上来看,阅读中问题应该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就充满了精、气、神。
篇5:第二册庄周买水
引入:应用题 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在屏幕上打出课题)
正课: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在屏幕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结构拉清楚后很容易理解后面的问题。
接下来老师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给出的答案是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不知道这样牵强否?或者该把问题变一变,更容易得到这个答案?)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然后提出其中几句:1、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哪里有水呢?2、不错,这么一转悠……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吃点亏。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我的答案是:会生气)
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我的答案是: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复杂啊,本来我想直接引出官官相护或者强者玩弄欺辱弱者的观点,结果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且言不达意,没经验好烦~])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以上的意思,在课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请找出来加以讨论。(我的答案:有三人对庄周态度的对比,有第二、六、七字自然段的话。分析都指向这篇文章的主题。然后阐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这里旨在分析文章语言]
问:文章结尾更深刻犀利,套用了典故。(讲典故)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总结: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旨。
篇6:《庄周买水》 4
《庄周买水》 4
保定一中高一语文组 马艳荣教学目标:品味庄周买水的形象化说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杂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化说理。鲁迅先生曾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但杂文也可以给
人以愉快和休息。正因如此,杂文才被喻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体。
在不同作家笔下,杂文的形象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将要学到的杂文大家鲁迅先
生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就巧妙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而我们已经学过的《剔光头发微》则更侧重于运用丰富的联想,作者在道古
论今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那么,《庄周买水》这篇杂文的形象性又有何独到之处呢
?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下。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2)
二、回顾结构和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章的结构。(展示幻灯片3)
庄周买水的过程揭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即买空卖空、倒买倒卖以及背后的以权谋私现
象。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 的是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为表达这一重大的
主题,刘征先生没有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运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手法,你能品出一二吗?
请同学回答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品味.总结
1、巧妙的构思
⑴化用典故,借题发挥
为揭示主题,作者别出心裁,运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旧瓶装新酒)。他化用了《庄子》
中的若干典故,并生发出新意,古今交融,针砭时弊。
曾经“梦为蝴蝶、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腐鼠”的逍遥自在、洒脱不羁的庄周如今却迫
于潮流,去挖塘养鱼,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呀!(强烈的反差)
在买水过程中,庄周连连碰壁,被象皮球一样在衙门口踢来踢去,此时的庄周早已不再有
“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清高,而是辛苦跋涉(走十天十夜),苦苦哀求,充分展
示着小民的悲哀与无奈。
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正所谓“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让我们在刘征先
生的新编庄周故事中领悟其对社会时弊的讽刺与批判。
⑵另外,文章情节设置上也是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作者为庄周设置了艰辛的买水过程,
正如结构所示。且在此期间。鬼神禽兽依次登场,让我们发笑的同时,又不有辛酸苦涩。
此种新奇的构思也给了众多考生以启迪,比如一考生即以《赤兔之死》来构建自己
的诚信答卷,并得到了认可,希望我们也能从中受到启迪。
2、幽默讽刺的语言
杂文是用文字构建的漫画,其深刻的寓意往往给予幽默讽刺的语言之中。因此有人说,没
有了幽默和讽刺杂文就如同白开水,没滋没味,或者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本文中的语
言是怎么体现的呢?请同学们品味。
请同学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无论是叙述性的语言还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都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点。
3、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刻画使作品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又能使批判入木三分,所以,无论是鉴赏还是
创作,都不能忽略了细节刻画。
请同学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分析。
例如:通告上的字体;办事员的西装笔挺;女秘书的洋腔洋调和吴主任经久不息的笑容及
圆滑应对等细节描写不仅勾勒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且是作品更
具现实感和讽刺性。
不仅杂文语言如此,这些技巧同样可以适用到我们的的作文实践中。
请同学读例文《无题》(吴飞 小说)
四、.总结:
杂文正是凭借着其形象化说理为多姿多彩的文学苑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学习杂文,要学会
品味其形象性的妙处,品味其形象化的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
孔丘的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
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惟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
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掉过去的成绩,每一
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是,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
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
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
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
学术研究。
(一) 文章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二)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进行说理?请尝试说明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庄周买水读后感
在家没事看了篇刘征《庄周买水》,感受颇深・・・・・・
本文在艺术上富于创新,有人说:“愤怒揭露‘官倒’和买空卖空的投机发财的文章,何止千万篇,但是刘征的一篇《庄周买水》何其优秀特出”近年来,各种倒买倒卖现象犹如洪水泛滥,特别是的“官倒”这种寄生性的经济现象出现,已经危及改革的深化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人们骂“官倒”、恨“官倒”,各界人士发出了“官倒不消,国无宁日,民心不容”的呼声。
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买空卖空现象也非常严峻,买空卖空作为一种投机发财行为,是需要谴责与制止的,买空卖空是指比如两家书店A和B,A书店没有书,而B书店有书,A书店就等别人订了书,再到B书店去买,以低价买进,以高价卖出,所以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需要谴责的。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还不了解官倒和买空卖空的危害,以前听别人说过,但是并不是特别理解,现在理解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坚决抵制官倒和买空卖空行为,并在发现时,要举报,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
拓展:庄周买水原文
潮流不可阻挡。连梦想化为蝴蝶的庄周也变了;他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他一气之下弃文从商,在他小伫濠梁之上领悟了鱼的乐趣之后,居然想养鱼致富,挖起鱼塘来了。
养鱼得有水,天大旱,水十分紧俏,到哪儿去买水呢?庄周首先想到的是东海的尊神若大人,这位大人是专管水的。他走了十天十夜,来到若大人的办事处。办事处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锁,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
庄周挨了“苍颉体”当头一棒,几乎哭出来,看那边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连忙迎上去苦苦哀求。那人说:“没货,一滴也没有。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河伯的办事处。一位长发披肩的女秘书挺和气地对他说:“咱这河里的水,是从东海议价买来的。您是明白人;每吨当然不止一元。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赢利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她挂了个电话,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但,我可以帮忙弄到一百吨,好处费每吨只要两块钱。拿着我的信去找濠梁管理处的吴主任,他有办法。”庄周接过信往外走,听得背后一声“拜拜”,吓了一跳。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濠梁。这里他虽然曾来旅游,可是这一回心情不同,鱼的乐趣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有女秘书的信,庄周受到热情款待。把他让到外宾接待室里,还递过易拉罐可乐。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嘿嘿,庄老,您要养鱼?您这么大学问,准能发财!有河伯那边的信,您要的货,再困难我们也得帮忙。一百吨就一百吨!我们的水,是从河伯那里议价买来的。我们的出售价是每吨50元。您是高级知识分子,九折优惠。您办起渔场来,往后吃鱼什么的,还要您多关照啊。”庄周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足了4700元钱。这一天他来取水。可是,吴主任收了款,却只给了他一张提货单,要他到东海去取水。“这是怎么回事?”庄周疑惑地问。"哈哈,庄老!别看您学问大,可对这水的买卖您不大在行哩!河伯从东海买到水。买是为了卖,为了赚钱。卖水多麻烦,不如卖提货单,一转手把提货单卖给我们了。我们也是一样,再转手卖给了您。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水还躺在东海里,纹丝儿没动。您是用水户,不到东海取水,哪里有水呢?”“可是,原来的价钱每吨才一元。”“不错,这么一转悠,涨了几十倍。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儿吃点亏。可是买主儿有的是钱,这么贵还是抢着买哩。您老早就万元户了吧?光稿费就够肥的,现今又是养鱼。哈哈!”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又饥又渴又热又气恼,半路上实在挪不动了,坐在路边休息。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只要有一勺水我就活命了,救救我吧!”庄周顺着声音看去,原来呼救的是躺在车辙里的一条小鱼,拍着尾巴,两鳃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好像一段干木头,只有棘刺般的花白胡子在微微颤抖。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
篇8:《庄周买水》 2
《庄周买水》 2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寓意。
2. 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的内容。
3. 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1. 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2. 杂文的语言特点。
3. 分析人物的形象。
4. 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5. 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文章较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2. 抓住人物的语言情态来分析人物形象。
3. 分小组研讨文尾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致问候。
二、作业纠错,导入新课。
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学指导:
1、查字典正音:
紧俏 苍颉 九霄云外 车辙 颤抖 甘霖
2、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教师引导明确)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节):退稿后弃文从商,挖塘养鱼。
第二部分(2―12节):庄周买水的过程。
第三部分(13―17节):甘霖欲降,庄周敲桶而歌。
3、学生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揭露了社会中腐败阴暗的一面:各级官员层层剥皮,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官员下海以权谋私助长了腐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官员将手中权力变为资本这一重大问题概括为庄周买水受阻这一典型情节,使历史人物庄周和神话人物海神若成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寓深刻的道理和鲜明的倾向于寓言之中,又体现了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
4、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 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5、讨论课后练习三:
提示:此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重在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如:这样修改是可以的。“又走了十天十夜”与前文“走了十天十夜”相呼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到了东海。……共计一百元。”这样修改,说明腐败之风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反腐败已成当务之急。
这样修改不如原文好。通过涸辙之鲋这一典故,形象生动地说明庄周买水的艰辛,也揭示了社会上乱涨价等不正常的现象,对社会危害之大;同时也增加了杂文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6、总体品味鉴赏。学生讨论回答: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讨论,明确:
(1)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2) 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3)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五、针对中等以下学生的自学效果反馈。
六、归纳.总结:这篇寓言式杂文,通过庄周买水所遇到的一连串的问题,深刻地鞭挞了社会上乱涨价、乱收费的不正之风。文笔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七、布置A类(课堂)作业:《学与练》32―33页1―7题。
八、布置B类(课外)作业:《学与练》33―35页[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题。
九、收A类作业,下课,师生互致问候。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庄周买水》教案
《庄周买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语(包括成语),了解相关典故。
2.理解文章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善于寓时代内容于古典文学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增强抵制社会上某些不正当行为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一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黑板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海神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海神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①庄周买水;②海神若/一元一吨;③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④吴主任/五十元一吨;⑤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②)
2.学生讨论:
(1)庄周为什么要“弃文从商”?
(2)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海神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3)从办事员到长发披肩的女秘书,再到吴主任,他们对庄周的态度有无变化,为什么?
(4)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5)文章结尾深刻犀利,并套用了典故,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
(1)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2)语言描写具有形象性*,既写出了人物的语言,还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具有很好的艺术张力。
4.分析讨论本文艺术特点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2)曲中见奇,尺水兴波
(3)人物形象生动
5.总结:概括本文的主旨
三、习作练习:
让学生自一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篇10:《庄周买水》 5
《庄周买水》 5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形式: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文本与庄周原文的改编之处,把握作者对材料的创新设计及构思,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再读文本,分析并归纳语言特点。
3.摹写,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通过学习和.写作,初步学会鉴赏与评价流行文学。
教学难点和重点:作者对文本的创新再创造和寓意的展现。
教学课时:2-3课时,未定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导入新课,告诉学生学习任务。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
《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
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今天我们在课堂一起学习他的《庄周买水》,而且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并模仿课文写一篇特立独行的杂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用到了几处典故,分析原材料与文本的变化之处,思考体会作者的改编意图,感悟.写作意图(文章寓意)。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原本应该理所当然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海若,转手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一倒――将水价提为原来的十倍,二倒――水价变成原来的五十倍。但水最终却要到东海去领取。《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当然,利从何来?靠“倒买倒卖”,怎样才能称心如意的“倒买倒卖”?当然,只需手中有权,说实话,“利”的靠山是“权”,“弄权”是“牟利”的依据,“牟利”是“弄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空间的一小部分就是被这样一些东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之块垒,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也是一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吧。
3.文章结尾一段,写甘霖欲降和庄周敲桶而歌,对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1)革命的风暴到来,腐败分子将受到惩罚。
(2)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出庄周在经历一段腐败、黑暗现实的磨难后,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欢呼。
(3) 渴望人与人之间少欺骗,多层性的社会到来。……
(补充.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8年,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这个潮流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三.学习文本的写法,构思仿作的材料和主题。
推荐材料:孔子(孔子办学)
四.总体品味鉴赏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1.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文章的叙述有何特点?
文章的叙述很有特点,随处可见作者用心。
庄周要养鱼,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紧俏,怎么办呢?这时,文笔趋紧。下面庄周决定到东海买水,可谓“智者”。东海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乃绝佳去处,但谁知东海竟然“门上吊着一把大锁”,而且“无货”,连东海都无货――那,何处有啊?无怪乎庄周“几
篇11:《庄周买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
2.领悟这篇寓言式杂文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
德育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理解杂文的寓意。
[教学难点 ]
1.理解结尾甘霖欲降、庄周击桶而歌的深意。
[教学方法]
1.复述法。感知寓言的故事情节。
2.讨论点拨法。通过合作研讨理解本文的寓意。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杂文善于用形象化的方法来说理。设喻、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等都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便于读者接受。这正是杂文说理的.一大特点。
二、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三、预习检查,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完成板书。
四、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买水者:庄周(学者、商人)
卖水者:海神若、河伯女秘书、濠梁吴主任(官商)
五、讨论分析本文主旨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变化源于利益驱动往往不成熟,甚至有些盲目、扭曲,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危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庄周被迫弃文从商、庄周买水几经辗转受尽劳苦、东海波臣受渴濒死等等情节,都暗示着这一切。
六、联系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乱涨价、乱收费的例子吗?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其危害性。
七、课堂小结
杂文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家族中,各家各户往往各有特点。本文就属于荒诞古怪有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作者熔荒诞、正经于一炉,化历史、现实为一体,揭示了社会转型初期在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之下,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批判了以权谋私,唯利是图的思想倾向,呼唤理性的到来。文章说理形象而深刻,想象巧妙而合理,语言幽默含蓄不乏讽刺色彩,是杂文园地的一朵奇葩。
七、布置作业
1. 大胆想象,改写结尾,加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2. 阅读读本中《二诸葛状告赵树理》一文,想想这篇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完成拓展阅读题。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
孔丘的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惟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掉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 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时,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
1、文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3、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 1、循规蹈矩,唯师命是从,面对“压力”敢怒不敢言。
2、虚伪、欺世盗名、为个人利益不惜剽窃别人成果。
3、 学术界存在的老师剽窃学生成果的丑陋事实。
篇12:《庄周买水》教学设计7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7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文章所包含的寓意: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有一则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
2.高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秋水》一文,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而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征写的《庄周买水》一文,看看现代的河伯们、海神们在作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刘征,可是语文有着很大的关联啊,我们的语文教材的顾问就有他。他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他的杂文他二味:啦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三、朗读课文
梳理思路;文中几个典故;文章寓意。
四、分析课文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 。 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这一段简单的对话,对于我国的思想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后人将他们对话的地方称为“庄惠钓鱼台”,它就在凤阳的临淮镇附近,它位于凤阳县临淮镇南郊老塘湖中,原为濠河边一个高岗。现在是麦田包围中的一个土堆,当地又称为胡大海钓鱼台。相传庄子和惠子以后,胡大海也曾于此垂钓。今天虽然“庄惠钓台”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几乎与荒冢野坟没有什么不同,(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可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就是碑,将一个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到如今,就凭着这一点,钓台便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
篇13:《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4
保定一中高一语文组 马艳荣教学目标 :品味庄周买水的形象化说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杂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化说理。鲁迅先生曾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但杂文也可以给
人以愉快和休息。正因如此,杂文才被喻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体。
在不同作家笔下,杂文的形象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将要学到的杂文大家鲁迅先
生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就巧妙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而我们已经学过的《剔光头发微》则更侧重于运用丰富的联想,作者在道古
论今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那么,《庄周买水》这篇杂文的形象性又有何独到之处呢
?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下。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2)
二、回顾结构和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章的结构。(展示幻灯片3)
庄周买水的过程揭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即买空卖空、倒买倒卖以及背后的以权谋私现
象。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 的是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为表达这一重大的
主题,刘征先生没有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运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手法,你能品出一二吗?
请同学回答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品味总结
1、巧妙的构思
⑴化用典故,借题发挥
为揭示主题,作者别出心裁,运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旧瓶装新酒)。他化用了《庄子》
中的若干典故,并生发出新意,古今交融,针砭时弊。
曾经“梦为蝴蝶、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腐鼠”的逍遥自在、洒脱不羁的庄周如今却迫
于潮流,去挖塘养鱼,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呀!(强烈的反差)
在买水过程中,庄周连连碰壁,被象皮球一样在衙门口踢来踢去,此时的庄周早已不再有
“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清高,而是辛苦跋涉(走十天十夜),苦苦哀求,充分展
示着小民的悲哀与无奈。
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正所谓“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让我们在刘征先
生的新编庄周故事中领悟其对社会时弊的讽刺与批判。
⑵另外,文章情节设置上也是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作者为庄周设置了艰辛的买水过程,
正如结构所示。且在此期间。鬼神禽兽依次登场,让我们发笑的同时,又不有辛酸苦涩。
此种新奇的构思也给了众多考生以启迪,比如一考生即以《赤兔之死》来构建自己
的诚信答卷,并得到了认可,希望我们也能从中受到启迪。
2、幽默讽刺的语言
杂文是用文字构建的漫画,其深刻的寓意往往给予幽默讽刺的语言之中。因此有人说,没
有了幽默和讽刺杂文就如同白开水,没滋没味,或者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本文中的语
言是怎么体现的呢?请同学们品味。
请同学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无论是叙述性的语言还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都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点。
3、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刻画使作品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又能使批判入木三分,所以,无论是鉴赏还是
创作,都不能忽略了细节刻画。
请同学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分析。
例如:通告上的字体;办事员的西装笔挺;女秘书的'洋腔洋调和吴主任经久不息的笑容及
圆滑应对等细节描写不仅勾勒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且是作品更
具现实感和讽刺性。
不仅杂文语言如此,这些技巧同样可以适用到我们的的作文实践中。
请同学读例文《无题》(吴飞 小说)
四、总结:
杂文正是凭借着其形象化说理为多姿多彩的文学苑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学习杂文,要学会
品味其形象性的妙处,品味其形象化的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
孔丘的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
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惟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
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掉过去的成绩,每一
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是,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
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
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
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
篇14:《庄周买水》教学设计6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主题。
3、学会编故事。
重点难点
1、文章的巧妙构思。
2、典故的运用。
学法导引
1、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
2、可登录庄子网站:www.zhuangzi.com/ 阅读相关文章。
3、精读讨论,体会文章幽默讽刺的手法。
教学过程 :
一、 文章揭示了一种什么样子的社会现象?
原本应该理所当然拥有售水权的东海管理人员海若,转手将水倒卖给河伯,河伯又倒手将“水”权,“下放”到濠梁,;一倒―将水价提为原来的十倍,二倒―水价变成原来的五十倍。但水最终却要到东海去领取。《史记》上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倒买倒卖的背后,不就是一个“利”字吗?当然,利从何来?靠“倒买倒卖”,怎样才能称心如意的“倒买倒卖”?当然,只需手中有权,说实话,“利”的靠山是“权”,“弄权”是“牟利”的依据,“牟利”是“弄权”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空间的一小部分就是被这样一些东西填充着。作品也正是着眼于这种“弄权有道”与“谋私有方”的现实,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之块垒,起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也是一种喻世名言,醒世恒言吧。
卡片:刘征先生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参加和指导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逾百万册。新诗集有《刘征寓言诗》,诗词集有《古韵新声》和《画虎居诗词》,杂文集有《画虎居笑谈》等共20多种。
二、 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庄周为潮流所迫,弃文经商,准备养鱼致富,那么这儿的潮流不难看出就是经济大潮。文章写作时间是1988年,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要表现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共有三层,写出了庄周买水的艰难与狼狈,充分揭示出存在于社会中的欺诈。东海明明有水,却说“无货”,――必须到河伯那儿去买,而价格又与东海大不一样;而河伯那里同样说“无货”,必须到濠梁那里,价格自然又是一番猛涨,这里面分明是一连串的欺诈。而且,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天气大旱的 背景下,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可以说,在经济大潮逐渐席卷全国,市场即将放开的时候,金钱和道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同时,部门权利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金钱、道德、权势,这三者就是作者要探讨的.。
第三部分,庄周在买水途中看见小鱼而顿悟。作者描述苍天雷动而欲雨,庄周舞之歌之,也表现了作者革除一切不良现象的希望和决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并非不可救药。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愿望。
卡片: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人。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庄子》,主张性自然论,与老子并称“老庄”。对后世影响极深。
三、 文章的叙述有何特点?
文章的叙述很有特点,随处可见作者用心。
庄周要养鱼,必需大量的水。首先,老天大旱,水又十分紧俏,怎么办呢?这时,文笔趋紧。下面庄周决定到东海买水,可谓“智者”。东海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乃绝佳去处,但谁知东海竟然“门上吊着一把大锁”,而且“无货”,连东海都无货,那,何处有啊?无怪乎庄周“几乎哭出来”,文笔为之陡然一紧,但仔细想想――“‘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仓颉体,苍劲有力。”不难看出其话中有话的的言外之旨了。眼看走投无路,突然峰回路转,“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前面讲过“门上吊着一把大锁”―分明无人,怎么这么巧(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有人来呢?――看来,非无人也,正“守株待兔”呢!果然,指点一二:“听说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文笔一松,读者也为庄周稍松一口气。但仔细再想,东海之大尚且无货,小小河伯水从何来?不由又暗地为庄周的买水前景倒吸一口凉气。结果,不出所料,庄周在东海的遭遇,再次上演。好歹到了濠梁,令人惊喜之余,不由被价格吓得半死,这还不算,――钱,你的留下;水,却要到东海去领!领就领吧。费尽周折与磨难,半道所遇暂且不谈,结果秋雨马上就要下来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际玩笑”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嘲讽”啊。
可见,文章的叙述绝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跌宕有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
卡片:《臧克家谈刘征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人民日报》几次评奖,都获得第一名。我认为,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它,辣得令人痛快;它,甜到心的深处。他的杂文,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深思,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课外作业 :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巩固发展
1、给加黑字注音。
濠梁( ) 仓颉( ) 苍劲( ) 两澹 )
2、依照拼音写汉字。
hé zhé zhī yú bǎi chuān guàn hé cháng yǎng wàn wù
( ) ( ) ( &n
[4] [5]
篇15:《庄周买水》教学设计5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5
《庄周买水》教学设计形式: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文本与庄周原文的改编之处,把握作者对材料的创新设计及构思,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再读文本,分析并归纳语言特点。
3.摹写,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4.通过学习和写作,初步学会鉴赏与评价流行文学。
教学难点 和重点:作者对文本的创新再创造和寓意的展现。
教学课时:2-3课时,未定
教学步骤 :
一.作者介绍,导入 新课,告诉学生学习任务。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刘征的杂文:他的杂文不同凡响。
《人民日报》几次评奖,他都获得第一名。
他的杂文有二味:辣味和甜味。辣得令人痛快,甜到心的深处。有一种非凡诡怪的艺术魔力,有讽有刺,但是不剑拔弩张。读后得到启发,引起思考,与之共鸣,令人心喜。
今天我们在课堂一起学习他的《庄周买水》,而且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并模仿课文写一篇特立独行的杂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用到了几处典故,分析原材料与文本的变化之处,思考体会作者的改编意图,感悟写作意图(文章寓意)。
1.文中典故: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道教掌故之一 ,典出《庄子齐物论》。根据该书的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而飞,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後,又觉得自己是庄周。到底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在道家与道门中人看来,不论庄周也好,蝴蝶也,其实不必进行人为的彼此区分,因为让思维处于物我一体的状态,彼此没有分别,大道也就在心中。
仓颉造字
这算得上是老古话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载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
篇16:《庄周买水》简案..
侯朝晖
刘征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3、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4、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语言特点。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l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本文写于1988年8月,当时,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利取得低价买进或高价卖出的特权的'人们,便能大发横财。本文讽刺的,正是这种现象。后来,由于商品市场逐渐放开,也由于“双轨价格”差价有所缩小,通过审批权,干预赚取差价牟利 的基础被削弱,倒卖“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敛。
文章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四、庄周经商养鱼买水 故事情节
五、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引有关庄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着解读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故事。
六、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艺术特色
八、作业
作者邮箱: hou229251@sohu.com
【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水教学反思
4.买鲜花教学反思
6.买水作文550字
10.生命之源水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