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2023-12-17 08:46: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白菜宝宝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篇1:《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上学时候,到学校里见到同学或者老师等要说什么

2、了解文明礼貌用语有哪些,了解我们的学校的情况

3、能够用文明礼貌用语说话,感受到学校的美丽,感受到上学真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明礼貌用语的运用

难点:通过感知学校的美丽,认识到上学真快乐

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到了一个新环境是有点拘束,要引导学生课上发言要大声,讲文明礼仪,了解我们的学校,感受到学校的美丽无比,感受到上学的乐趣。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呀,从今天开始起我们都是小学生了,先请把你的《道德与法制》的“课堂练习”拿出来我看你们都带来了吗,就这样步步引导最终问“把它打开到3页,把书放下来,”“请问,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新授:请同学们,先看看“课堂练习”第三页吧。同学们一起先在下面写一写吧,老师把这些问题(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写字噢),

1、连一连

妈妈送你到学校门口         老师好

课间玩耍时看见老师从身边  同学你好

早晨起来去上学见了老师     老师早

2、写一写

我们的学校一年级有~~个班

我们的教室在~~楼,我们班有~~个学生,我在~第几组,第几列?

3布置作业

课后在《刻绘我们学校最美丽的地方》下周一上交

4、小结

今天这节课,今天下午你学到了什么?_?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导入部分语言有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2生有学习的激情,这一点最重要。其次,本节课在中间,重在让学生多练习体现了练习课的本质,让学生多练胜过与老师的讲解。最后教师作以总结,从而圆满的结束全课时,较好的一节课!我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尽量争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1.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2.制作Flash动画教学设计

3.制造费用教学设计

4.《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5.浮沉的制作教学设计

6.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7.磁铁玩具制作教学设计

8.氯气的制取的教学设计

9.气体制备优秀教学设计

10.《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篇2: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1课时: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其作用;理解美好集体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掌握美好集体需要哪些良好的氛围

能力目标:通过对美好集体特征的理解,认识到一个美好的集体对我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意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生活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愿景的内涵及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美好集体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中国航天工程的数据展示:直接参与单位百余个,间接参与单位三千多个,共有数十万人参加这一工程。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

提示:学生从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集体将大家团结到一起,促使大家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集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共同的愿景

(一)我们的集体

活动一:描绘我心中美好的班集体

(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心目中憧憬的或者喜欢的班集体特征。

(2)小组内收集、归纳本组成员所绘集体特征,并分享出来。

讨论:美好集体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建设这样的美好集体呢?

提示: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等。制定共同目标,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做贡献。

教师归纳:集体的愿景

大家对美好集体表达了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相信大家在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时,也能承担共同建设美好班集体的使命,引领我们班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二)集体中的我们

活动二:记者眼

(多媒体播放班级小记者采访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的微视频)

场景一:甲同学,请问你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时,摔了一跤,是什么力量促使你马上爬起来,并且奋起直追呢?

场景二:乙同学,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能分享一下前进的秘诀吗?

场景三:丙同学,你的人缘好像特别好,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你玩呢?你一旦有需要,总是会有很多同学环绕在你身边。

思考:

(1)上述采访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说明了美好的集体引领我们成长。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提示:学生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目标导学二:良好的氛围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集体中的异见

(多媒体展示材料)

张聪经常给班级提合理化建议。为了保持教室卫生,他建议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废物袋装废纸、杂物;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同学的学校生活,他建议建立家长交流群;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他建议用竞选方式产生班委。他的建议大都被班级采纳,有的甚至在全校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建设建言献策。

思考:

(1)在集体生活中,你会像张聪一样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吗?为什么?

提示: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2)为你所在的班集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思考这些建议会给班集体带来哪些变化。

提示: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建议。

教师讲述: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活动四:电影分解——集体中的友爱

(多媒体播放《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高翔被殴打的视频片段)

思考:

(1)如果易地而处,你是高翔,面对同学的陷害、侮辱、打骂,你会怎样想?

提示:我会觉得想离开这个班集体。

(2)如何评价视频中同学的做法?

提示:①可以从道德、法律相关角度综合回答此问题。②链接时政新闻:九部门联手向校园欺凌“亮剑”:整治群殴、辱骂、拍裸照!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发生、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向学校、家长,甚至是警察反映情况,将伤害降到最低。

(3)面对高翔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提示:注意帮助同学时,要有具体的行动,也要采用得当的方法,讲究交往的艺术。

(4)视频中的画面可以避免吗?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提示:特别提醒学生,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以爱之名,给别人带来二次伤害。

教师强调: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要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活动五:故事分享——集体中的合作

(多媒体展示材料)

20的里约奥运会,我们再次见证了国球乒乓的强大实力。但是背后的故事依旧精彩。第一次进入乒乓预赛时,外国选手很惊讶地表示:“马龙、张继科不是竞争对手吗?他们怎么一起来训练?不怕自己的战术被解决吗?”另外,这次国乒的后勤人员有王励勤、马琳,分别管内务、做饭,而这两位的身份大家都不陌生,都是世界乒乓球冠军。

思考:

(1)国乒被称为梦之队,是偶然的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国乒的辉煌战绩?

提示:不是偶然的。是球员们的团结一致、分工协作造就了国兵的辉煌战绩。

(2)你能分享给大家一些集体生活的策略吗?

提示:见课本75页“方法与技能”。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活动六:视频大讨论——集体中的竞争

(多媒体播放张继科、马龙乒乓球比赛中的友谊)

讨论:

(1)张继科和马龙存在竞争吗?如果有,你怎么看待这种竞争?

提示:有。他们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竞争,竞争中有合作。

(2)在集体中,你遇到过什么竞争?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提示:遇到的竞争和当时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讲述: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活动七:拓展空间

根据美好集体的特征考察你所在的集体,说说它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阅读课本76页上的表格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集体的共同愿景,知道了集体带给我们的力量。希望大家在学习了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意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处理集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的能力。在具体参与集体方面,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课程讲述上,可能会存在知识点分散,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本知识点时,应当在呈现多个有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小结归纳,使得学生处理集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都相对系统化。

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的建设中尽责并勇于担当

能力目标:通过开展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有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重点难点】

在集体中“尽责”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完成课本77页中的表格。

想一想:集体中的其他人也这么认为的吗?

提示:可询问集体中的其他人后再作答。

教师总结: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集体你能做些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探究“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共建中尽责

活动一:在哪些方面你为集体尽过责任?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可以从卫生、纪律、体育、集体氛围各方面来列举。

活动二:想一想我们班的班委、班级目标、班级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投票产生的,是每个人参与的结果。

思考:产生之后是不是其他同学就无所事事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参与班级目标和文化的建设。

教师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身为集体一分子的你,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建设美好集体的活动中来。

讨论: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1)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

(2)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一个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正气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目标导学二:在担当中成长

活动三:材料分析——在共担中成长

(多媒体展示材料)

七年级(9)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体育文化节,在运动节这天,小高擅长长跑,报名参加后,取得了3000米冠军的好成绩;小明擅长跳高,报名参加了跳高项目;班长组织能力好,就带领同学们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最后取得了班级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问题: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想。

提示: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出贡献;我虽然没有参赛,但是听到宣布自己的班级取得第一名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

教师归纳: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细心呵护。④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讨论:怎样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

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与集体的关系,感受了学校的幸福生活,体会了团结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为集体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与集体”知识教学,学生对于集体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学生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给学生更多理解的时间和讨论的空间。

篇3: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共奏和谐乐章

第1课时单音与和声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也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景)

情景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景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景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

提示: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周日,七年级(1)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都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地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组合。

目标导学二:让和声更美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五: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到,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

活动六:合作探究

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课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合作探究你眼中的集体主义。

教师讲述: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更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个人与集体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难做到。案例分析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定义: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辩论赛的设置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抽象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化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第2课时:节奏与旋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

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只有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能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节奏与旋律”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阅读课本68页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

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集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

(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

(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得开心。

活动四:情景剧

(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

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

(3)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

(4)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阅读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阅读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对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但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且对于集体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于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其自己分析出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并探究怎样处理其中的角色冲突,以及群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情景剧、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用多种形式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篇4:九上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依据交城县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

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

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

四、教学任务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 、新实践 。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 一条主线 三个逻辑统一 上册八个主题

(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

(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

(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

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篇5: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总结

20xx年9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召开的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情况和教材内容解读。外出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治》的前世今生

从最初的《政治常识》到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将政治内容淡化,强调道德,社会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道德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经历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认同自己,尊重他人(重点强调在家庭和个人领域)。

二、《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徐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徐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篇6: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总结

20xx年9月27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成功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次培训,本次活动由安海教委办颜娜艺教研员主持,养正中心小学许惠瑜老师为大家做二次培训。

许惠瑜老师在培训中提到《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生活》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首先《品德与生活》课程主要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儿童个体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的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相应的内容上,《道德与法治》将“法治”的'必要概念和知识点更显性化一点,给予更明确的强调。还提到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小学阶段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我认为让学生了解法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懂得在关键时候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同时懂法才能守法,我曾经看过有关于迷恋电子游戏机的。王焕同学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秀,还好似班级里的班干部。有一次他考试考得特别好,爸爸就奖励了他10元零花钱给他,王焕和同学商量怎样庆祝一下,就马上有人提议去打电子游戏机,并说打电子游戏机特别新鲜、刺激。抱着试试的心理,王焕和同学一起去了一家电子游戏厅学打电子游戏。没想到就这么一脚迈进,他就被游戏机迷住了,而且很快成为了游戏机的“俘虏”。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糟糕,视力也在不断下降。父母给的零花钱根本就不够用。怎么办的?他决定铤而走险,干脆去偷。他从家里偷到学校,从学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一次,他实在没有钱去打电子游戏了,就想到一家超市偷些值钱的东西去换钱。当时,超市里只有一位收银的老太太,没想到在出口处被当场发现。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随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头部连击数下,致使老太太当场死亡。痴迷于电子游戏机会使他丧失了人性,由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落成了一个杀人凶手,这是多么可怕啊。

所以,在小学阶段就普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力行,懂法,守法的人。同时许惠瑜老师的二次培训,让老师们对20xx新改版的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更多的认识,受益很大。

篇7:初一道德与法制《好方法事半功倍》教学设计

初一道德与法制《好方法事半功倍》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

自主学习具体包括三个过程: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强化。

请同学们自我反思并交流:

(1)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吗?

(2)我能根据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吗?

(3)我能按照计划持之以恒地实施吗?

(4)我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及时地进行适度调整吗?

(5)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采取恰当的途径寻求帮助吗?

(6)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督促吗?

教师引导:

如果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老师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如果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要根据自主学习的特征,逐步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两段小品的对比,让同学们对自主学习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认同,通过小品的分析,能从中看出自主学习的一些特点,为同学们今后开展自主学习举出了一个榜样和引导,进而由他人反思自我,通过自我反思感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活动一:思维碰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翻转课堂”“E学习”“微课程”等教学方式应运而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请同学们参加辩论:

正方观点: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给我们带来机遇。

反方观点: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给我们带来挑战。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新学习方式的优势,规避不利影响。通过本环节,培养初中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活动二:活动感悟

环节一:头脑风暴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鸡蛋挑战地球,科学撞出智慧》的竞赛。

比赛规则介绍:将熟鸡蛋从讲台处自由落体到地面,外包装装置不超过30克、体积不大于10×10厘米,保证落地不碎。要能赢得比赛,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现在就请各个小组就鸡蛋撞击地球不碎提问。

1.鸡蛋应该用什么样的装置才能抵消对地面的撞击力?

2.降落伞这样的装置是不是更容易解决问题?

3.有哪些轻便的材料能够让鸡蛋减轻对地面的撞击力?

教师引导:

为什么有些同学没有提出问题?有些同学却提出很多问题?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从能提出很多问题的同学身上平时的一些习惯和表现找出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

师生归纳:

留心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事物特色的东西。

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

关注公众关心什么,和同学们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关心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动态。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从而认识到疑问是探究的前提,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生活。)

环节二:现场比赛

请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你所列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如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疑问还可以向身边的理化老师请教。最后请将设计画在白纸上,并且在图上标明需要用什么材料,为什么这么设计。设计好后就动手开始制作装置,绑在鸡蛋上。

下面开始抽签并且进行比赛。比赛的时候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步:将图纸投影到屏幕上,并且将本组的设计意图向全班同学和评委阐述。

第二步:现场投掷鸡蛋。邀请理化老师担任评委。评委将依据鸡蛋的完好程度和阐述设计意图的科学性、合理性给小组同学打分,并给分数最高的前3个小组发小奖品。

师生归纳:

发现问题固然很重要,可如果仅仅发现问题,却不去尝试解决问题,也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尝试去解决问题。

环节三:交流感受

教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把鸡蛋装置设计好了。请同学们交流下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的感受。我们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师生归纳: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长处,将这些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员自觉承担责任和义务,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和帮助,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员有奉献精神等。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比赛和交流感悟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价值,让同学们学会探究学习,知道合作中彼此互相关心、齐心协力,从而真正有效合作,发挥合作的`功能。)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初中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会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去开辟学习新天地,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小结】

漫画赏析——认识到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小品赏析——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思维碰撞——全面认识新型学习方式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感悟——了解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

课后拓展:

自主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对比,总结这两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教学点评】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主,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运用漫画导入,理由在于进入初中以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增加,由于生活阅历不同,个性不一,适应能力不同,认知水平差异,学生会出现漫画中的情形。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会学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更强调课的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以及活动过程的生成性,强调让学生在生活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在活动中获得新知。本课通过小品表演、自由辩论、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思考、合作、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其持有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求教师教学实践发生改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究学习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鲜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切实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打好基础。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篇8:与诗同行(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导课:诗歌是中国的文学之瑰宝,从上周开始,我们就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始了“与诗同行的日子”。我们共同在诗海中徜徉,共同在诗海中拾贝,一路同行,留下了一串串快乐的音符。

二、精彩回放        与诗同行

1、复习要求:快速浏览《与诗同行》几篇课文,注意每篇文章中的 “泡泡语”

2、交流课文重点,及时订正、点拨。如,前三首诗的不同与相同; 那些与诗有关的故事;读诗方法……   3评价

三、补充资料   给诗加腰的作诗方法

1、习题法 2、依句法 3、依韵法  4、推敲法  5、反意法 ……

读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诗意。

2、读诗时将诗句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图     画,这样就能进入诗的境界里。

3、拿不同的诗对比读,在比较中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4、诗句词句难理解的时候,只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就能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读懂诗

四、考考你,相信自己

让学生仔细观察 配套练习题《与诗同行》看看题型、内容、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基础知识题;应用练习题;课内外阅读拓展题)

1、基础知识题(我会画  我会补):认真;快速;准确。

2、方法与技能(我会写 我会辨 我能行):善思;灵活;正确

3、课内外拓展(我会填 阅读屋):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有些什么技巧和方法呢?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4、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上下联系。联系生活。  立足中心。

5、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知识竞赛

1.填颜色:

(1)_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_____桔_______时。

2.填数字:

(1)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里江陵__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__树高,__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_______别样红。

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举头望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__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

学生感情诵读自己写的诗歌

五、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大海中的朵朵浪花,装扮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读诗,读书,读人生。可谓:诗行碧波上,人在书中游。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奋学习强中华。

[与诗同行(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9:《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吗?在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星驰在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最大的家当就是一本书--《青年演员的必修课程》,他把这本书放在一个月饼盒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实在珍爱有加。正是这本书,使他走上演艺生涯。我想,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吧!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本书《新诗格律研究》,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又薄又破,但是它使我认识了徐志摩、舒婷、余光中等诸大名家,我突然发现,在广阔的文学土壤里还孕育着这么瑰丽的文学作品。我一下子被诗歌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文学体裁深深折服,为之痴狂。那本书,我也珍藏了很多年。在一个重要的时期,一本书可能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今天的你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去认识这些文学大师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板书:与诗同行)

(二)诗歌鉴赏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答)

师:评价一首诗歌的标准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审美标准,就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闻一多认为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首先,我们来看看一首诗怎么体现出音乐美的呢?

你们怎么理解呢?(生浅谈)

师: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他曾经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到日本访问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日本的友人与诗人送别的情景,诗人用几句话,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莎扬娜拉……

----徐志摩

1、 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这首诗的用词非常讲究,娇羞与忧愁就是很巧妙的押韵,同时“道一声珍重”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达到了反复吟咏的效果。在歌曲中,我们也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4、 我要听出“反复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向诗人道珍重”读出依依不舍。

师: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 建筑美

师: 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

首诗最具建筑美?(生答)

师: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 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说说,那首诗能把你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师:一首优美的诗歌,无论多少年过去,当你再一次读起它的时候,你都会被它的魅力折服。就像诗人海子用美好的想像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的感受。海子,中国80年代的著名田园诗人。谁来读一读?

(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是否发现,我们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呢?比如---(取出墨汁,演示墨的变化)你看到它,觉得它象什么?(生答)

看到它,你联想到什么?

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看视频,写一写“墨”给你来来的想象,也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开始动笔吧!(播放墨韵视频,在音乐中练笔)

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

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评议。

在古典的深处奔涌

丝丝缕缕  浓淡相宜

氤氲在  司马迁的竹简

曹雪芹的丝帛

它是

王冕洗砚池上飘来的一瓣梅香

是  古老的京剧的一张脸谱

长须伴随着密集的鼓点飞舞

细笔勾画的柳眉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渺渺天地

黑白分明

泼墨,泼墨

凝成历史的烟云飞沫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做什么?或者说想给自己布置一道怎样的作业呢?(生答)激发学生编辑诗集。

[《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10:人教版六年级上英语教学设计表

【教学设计】

本课是初中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Unit 3的巩固练习课,一节英语课教学设计。通过本单元新授课的学习,学生们已基本把握了对人的外貌的描述;学会了谈论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好恶。但大部分学生不能系统的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与技能整合;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建构”的熟悉还不够完善,综合能力还有待进步。因此,本节课将立足于此,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利用听说读写多种练习方式,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包括年龄,职业,爱好等,使学生能够流利地对自己和别人进行更具体详尽的先容。为此,我设计了几个既科学又有趣的任务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英语的爱好,发挥其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英语,运用英语。这样既切合了“learn by doing”的教学理念,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Review the vocabulary and patterns of describing people's looks.

(long hair/short hair;straight hair/curly hair;tall/short;heavy/thin;medium height/build…)

2.Have the students try to talk more about people.

(looks/job/age/hobby…)

【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g-in Begin the class with apiece of music named“掀起你的盖头来”.Then have one student sing the song for class.According to the song,let the students imagine what the girl in the song looks like.Show the Teaching Aims--Let's go on talking about people's looks.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好,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想象和表达空间。)

Step 2Revision(Show pictures of famous actors and students in class.Using the pictures,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vocabulary and patterns in this unit.)

Show pictures of Yao Ming,Pan Changjiang and Zhou Jielun to review“tall/short/medium height”like this:

Teacher:What does Yao Ming look like?

Student:He is tall.

Show pictures of the students who wears glasses/has abeard/in ared coat.to review the following patterns.

Teacher: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tudent:She wears glasses.

(设计意图:用生动鲜活的图片再现所学的词汇,既温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英语综合运用环节扫除语言障碍)

Step 3Presentation(Section A;3a)

1.Listen to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four classmates.Match them with the pictures.

2.Have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s care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hem.

3.Sum-up--How do we describe aperson after reading the four passages of“Part 3a”.

(Answer:We can talk about aperson's hair/build/height/clothes/beard/hobby.)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的.语言实例,强化认识“如何具体详尽地先容他人”;对目标语言进行针对性练习)

Step 4Guessing game 1.Have one student as avolunteer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Make sure he can't see the picture showed on the screen.

2.Show apicture and let the volunteer guess who is it.Others can help him by describing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3.Change volunteers.The one who can guess it quickly will be the winner.

Show apicture of Jet Lee.You can describe him like this:

He is afamous actor.

He has short straight black hair.

He is alittle bit short.

He can do Chinese kung fu.

His movie,Shaolin Temple,is very popular.

(Supllied:pictures of astudent and ateacher in our class/Yao Ming/Li Yong/Xiao Shenyang)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激发其说英语的欲看;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运用英语)

Step 5Model show(Groupwork)

1.Work in agroup of four;Choose one student as amodel;Others help the model to make up himimmolation/herself.

2.Students describe the model;They can write down what they want to say;and choose aspeaker to show their descriptions of the model.

3.Both the model and the speaker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One walks as amodel;the other describes.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虚拟情境,培养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强化其合作意识)

Step 6Writing/Homework Imagine what you will look like when you are 30 years old.Try to write the description of yourself.

(设计意图:用writing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其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巩固训练”的目标,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学习效果很好,教案《一节英语课教学设计》。美中不足--温习环节有些拖沓,难易度层次不清;Model show环节,放得开,没收拢。

【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教学设计

2.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3.道德与法制

4.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总结

5.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6.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教学设计

7.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8.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9.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人教版

10.道德与法制演讲稿

下载word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