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

2024-02-27 07:59: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ozhent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

篇1: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上承古萌新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海禁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八、明清(前期)

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

(一)强化君主专制

1.明朝: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2.清朝:①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负责奏章票拟;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③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康熙帝的政绩

1.强化皇权:①清除鳌拜,总揽朝政大权②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

2.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①平三藩之乱;②进军台湾,设台湾府;③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④册封喇嘛教**,分掌蒙藏地区事务;⑤在黑龙江流域实行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⑥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3.重视经济,尊崇儒学,开创“康乾盛世”

结论:康熙帝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其次他调整了生产关系,重视文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但康熙帝是中国封建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强化了君主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阻碍了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1.明清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做法有:实行专卖制度,官府垄断盐、茶等的经营,加征商税;制定歧视商人的规定;设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影响: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做法是:禁止沿海人民与海上敌对势力、倭寇、外国人交往;对外贸易在限定地点由官方主导进行。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农业的新发展:①多熟制的发展和多熟品种的培育;②引进和推广国外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形成专业生产的区域;④编撰《农政全书》,总结生产技术和经验。

3.手工业的成就:①瓷都景德镇在青花瓷基础上,烧制出彩瓷和珐琅瓷;②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使用花楼机织造精细丝织品。清中期开发出“金宝地”新品种;③造船业发达,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4.徽商和晋商的形成;由经营盐业起家,经营范围扩大到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还经营典当、票号等金融活动。晋商活动范围远至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5.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①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的丝织业中机户出资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形成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表现在:机房(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③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但在明清时期,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始终处在萌芽状态,整体上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影响。

(四)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明朝中期,王X明发展了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宣扬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2.明朝后期,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他自称异端,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评价:他们的思想主张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这两大时代发展趋势在思想上的反映,他们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成果:①明朝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对我国传统农学进行总结;②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和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文学艺术成就:①小说呈现空前繁荣局面,《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红楼梦》问世;②传奇的演唱形成昆曲一统的局面,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传奇最出色的作品;③在徽剧与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的基础上形成京剧,涌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④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教学反思】

篇2:中国古代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中国古代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资源名称:中国古代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资源分类:高中第二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篇3: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那些主要特征来进性说明的。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4、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石拱桥图片并简洁作者茅以升导入新课

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请同学熟读课文,学习文章字词。

三、划分段落

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1~2)段,总说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第二部分(3~8)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三部分(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10)段,说明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提问:写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整体安排文章的结构的?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由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先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按照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来写的。

——逻辑顺序

五、学习文章1、2自然段

请同学概括石拱桥的特点?2自然段中“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形式优美,这是第一个特点,作者又用古代神话、我国诗人对拱桥的`比拟说明这种桥给人带来的外观美感,“人间天上”“卧”“飞”引人遐思,写出石拱桥的神奇、雄伟、灵动。

石拱桥第二个特点是历史悠久“比较”二字用词较为准确。

第三个特点是结构坚固,从时间方面表明其坚固,“甚至”强调其存在时间长,突出其坚固的程度。

“不但”“而且”起过渡作用,1段先写桥的形式美,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2段写桥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有些桥的外在形式美过渡到写桥的内在结构坚固。

六、学习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此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举“旅人桥”的例子说明历史悠久。3段对4至8段是总领关系,3段总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4至8段写了中国石拱桥中两大杰出代表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惊人”一词说明中国石拱桥有着杰出的成就。

第二课时

一、分析文章其它段落

1、提问: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篇4: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是方法。

2、理清全文由概括到具体、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5、初步运用说明文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

2、通过感知作品,把握课文重点,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问题探讨、展示提升等方式掌握课文应体现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2、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

1、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并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文相关知识的运用及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1、结合教材第49页单元提示第二段“表达方式”这一话题,让学生回忆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的名称。

2、以师对一个苹果的如下表述,学生判断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1)今天,我来这里给大家上课,顺便带来了一个大苹果,准备把它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本节课表现秀的同学。

(2)这是一个质量上等的好苹果。

(3)它圆圆的、大大的,通体黄里透红,表皮光滑细腻,像胖娃娃的脸。

(4)这个苹果太可爱了,我多么喜欢它啊!

(5)这个苹果整体呈球形,如成人拳头大小,通身粉红色,上半部比下半部颜色略深,整个苹果重约300克,属红富士超大型果种。

3、学生把教材翻到第92页,以对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师引出本课的说明文体裁,并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结合先前的预习,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

1、寻访文朋字友。各小组在各自板块上展示预习时自选的6个字或词,然后轮流给出展示理由。

2、学生就预习过程中把握的说明顺序、遣词用字、语言组织、谋篇布局、感情寄予、说明方法等不同方面,结合整理形成的问题及研讨情况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指导。

知识预测

1、预计学生给出以下加点字的注音、书写或词语解释。

湮没石拱桥茅以升旅人桥记载桥墩河堤惟妙惟肖匀称石砌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的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巧妙绝伦:精巧奇妙到了极点,无以相比。伦,类,辈。

(学生展示理由时前面小组已展示过的字词理由,后面小组展示时,若没有新的理由,则不再重复。)

2、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老师预设的问题,在既定的六个方面形成如下问题。

【一】、理清说明顺序

(1)课文各段内容分别与“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四个词语中哪一个最接近,请对号入座指出。

(2)分析各段关系,理清说明顺序。

明确:(1)第1、2段为“石拱桥”,第3、9、10段“中国石拱桥”、第4、5段为“赵州桥”:第6、7、8段为“卢沟桥”。

(2)由第1、2段的“石拱桥”、到第3段引入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进而在4、5、6、7、8段结合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具体介绍,是由概括到具体这一逻辑顺序的体现。另外,课文前8段介绍中国石拱桥建设成就,第9段揭示原因,是由果到因这一逻辑顺序的体现。

(逻辑顺序比较抽象,师应做好启发,并能总结特点,概括规律: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原因、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和由现象到本质等均为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

【二】、点击生花妙笔。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它的特点的?

(2)作者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有什么异同?

明确: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相同点是都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设计巧、形式美等情况,笔法上都分别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达到了生动说明的目的。

不同点是赵州桥突出了设计巧和形式美,卢沟桥更强调说明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对于第2题,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段和教材扉页上的彩图把握两座桥的特点。)

【三】、揣测独运匠心

中国石拱桥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

明确:

课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首先是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其次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三个特点,在这两座桥上表现得都非常突出,是中国石拱桥中的典型代表,并且赵州桥是单拱的,卢沟桥是联拱的,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更全面地反映中国石拱桥的概貌。所以要结合这两座桥介绍。

(可视课堂时间,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灵活掌握,学生能理解接受,答出要点即可)

【四】、解读说明方法

(1)各小组板示所搜集到的常见说明方法的名称。

(2)让学生找出文中使用不同种说明方法的语句。

明确:

(1)常见说明方法名称(共10种):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作比较摹状貌下定义列图表分类别

(2)略

(专用名称的命名都是有道理的,初学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可引导学生顾名思义理解不同种说明方法的含义。)

【五】、品味遣词用字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请作答课后练习二,并在文中找出类似特点的语句。

【六】、打开情感密码

作者在文中对中国石拱桥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除此还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你搜集到的背景资料,结合文中相关

语句说给大家。

四、分组合作

各小组在上一“预习交流”环节中,组内合作交流,细化到人,细化到题,互帮互助,每个成员对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都能领悟作答的前提下,由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临时抽签,确定各自小组展示作答的某方面问题,各个小组把各自承包作答的问题板书到各自的板块上,再有针对性地整理准备精彩展示内容。

五、各小组精彩展示

(师应注意控制局面,使各小组有序展示,所承包小组的展示如果有缺憾,允许其他小组成员补充作答,酌情加分。)

六、穿插巩固

让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虚心请教,巩固知识,资源共享,结对子地相互检查,了解掌握情况,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七、达标测评

(重在对说明方法的应用考察和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师课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说明方法知识介绍一件事物,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课文容,捕捉有价值信息,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如跨越时空隧道向古代工匠说些什么,或把搜集的与桥有关的诗文、故事说给大家,或把赵州桥、卢沟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为此设计一句简短的宣传文字,或设计将来桥的样式。

附学生部分精彩展示作品(课后搜集整理,稍有改动)

1、有关桥的知识(数来宝)

打竹板,响连声,

我来把桥的知识,

说给大家听一听。

要说桥,就说桥,

桥的种类真不少。

最常见的叫梁桥,

漂在水面的叫浮桥,

吊桥古时设在城壕,

现在叫它斜拉桥。

公路铁路交叉处,

跨线桥,地道桥,

统统都叫立交桥。

2、有关桥的诗词:(诵读、歌唱)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锁寒。 —————毛泽东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 ——歌词

3、有关桥的故事(讲解)

学生讲解《白蛇传》中“断桥”的故事,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鹊桥”的故事等。

4、有关桥的故事(数来宝)

打竹板,连声响。

我也把桥的故事讲一讲。

“鹊桥”的故事很浪漫,

刚才大家都听见。

张果老倒骑毛驴过小桥,

这个故事也都知晓,

我在这里也不细表。

我只说那,

想当初,

项羽刘邦争天下,

项羽的实力比刘邦大,

他在西楚称着霸。

可最后,

他刚愎自用吃了败仗,

落荒而逃来到了乌江上,

可惜乌江没有桥,

他在岸上把命了。

可叹一世大英豪,

命丧黄泉就是因为缺少桥。

更有那,

三国时期的猛张飞,

为阻挡追来的曹操的兵,

当阳桥上把长矛横,

大喝一声木桥断,

吓退了曹兵好几万。

5、、歌颂现代桥的建设,畅想未来桥的发展(学生自编诗歌朗诵)

看当今,

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

桥梁建设与解放前相比,

是地覆又翻天。

样式多来,种类全。

更有那突破世界难题的新章篇。

青藏铁路如银线,

冻土层上还能把桥建,

高架桥

几乎把整个高原都织遍,

中国人民的智慧,

得到充分展现!

遥想不远的将来,

大桥架在各个星球间,

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去登天!

还有那,

海峡两岸一桥横跨,

我们把

台湾同胞,

从桥上接回家。

篇5: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石拱桥及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分析例子和对象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本文举例的特点。

3、初步感受说明文特点,感知说明文知识(说明方法等)。

【教学重难点】

分析例子和对象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本文举例的特点(典型、有序、各有侧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下面两段文字,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甲】梅花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梅花山始建于1929年,植梅面积1533余亩,有近400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树,被称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国第一梅花山”,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居四大梅园之首。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

【乙】到了梅花山,刚进大门。眼睛一亮,那几棵梅花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了枝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梅花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甲文运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注重对梅花山的位置、地位、历史、面积等作知识性的说明和介绍。乙文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重在描写梅花盛开的状态。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说明和记叙描写的区别。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的课文。

二、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

(1)积累词语:

洨河、巧妙绝伦、匀称、张鷟

惟妙惟肖、推崇、独一无二、序幕

注意常用和易错的字: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

(介绍赵州桥的词语:洨河、巧妙绝伦、匀称、张鷟;介绍卢沟桥的词语:惟妙惟肖、推崇、独一无二、序幕。)

(2)应用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用两组词语串联起来简介赵州桥和卢沟桥。

例:赵州桥坐落在洨河之上,其设计和石拱技术巧妙绝伦,全桥结构非常匀称,和四周景物配合和谐,深得唐朝文学家张鷟的赞赏,认为它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桥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石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非常逼真,简直惟妙惟肖。卢沟桥闻名已久,深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发生在卢沟桥的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因此具有反帝反侵略的历史纪念意义。

这些词语分布4—8段,这几个段落集中介绍了中国石拱桥中的两个代表性的杰作:赵州桥、卢沟桥。

2、在这几个段落之前和之后的段落分别介绍什么内容?

1—3: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

(4—8:分别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9:总述中国石拱桥在古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0:总体介绍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总结课文结构:总——分——总

3、齐读1—3段,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抓住词句提炼。

(1)历史悠久(“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列举数字“公元282年”直观地写出其历史悠久,“最早”一词隐含着比较,足证其历史悠久。引用《水经注》资料更为真实可信,充分说明历史悠久的特点。)

(2)形式优美(“像虹”,弧形。我国诗人诗意优美的比喻:“卧虹”“飞虹”“长虹卧波”。)

(3)结构坚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数字从“几十”到“上千年”具体写出石拱桥的坚固程度,“甚至”一词是对石拱桥的坚固程度感到不可思议的惊叹。)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特征:数量多,分布广泛(到处都有)、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多有杰作。不多强调。

过渡: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总体特征,作者是怎么更具体地说明这些特点的呢?下面我们深入课文,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赵州桥和卢沟桥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三、细读文本

1、细读课文4—8段,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如何具体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的?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

(勾画批注,同桌交流。)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

历史悠久:“最古的石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三个词语依次递进,越加清晰具体,“最古”很抽象,“公元605”比较具体了,但仍让读者不够清晰,“一千三百多”则具体写出其年代的久远。由形容词到列数字,使得其历史悠久的特点得以具体呈现,读者有直观而清晰的感受。

形式优美:“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不朽的艺术价值”

形式的优美从两个角度呈现:桥本身的美观(设计美观、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美观),而且这种美作者将之上升为“艺术”的层面,使其不单成为实用意义上的沟通工具,更成为审美意义上的艺术珍品;桥与环境的配合美观(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也是从整体上写出赵州桥在周围环境衬托下的形式美,“初月”“长虹”写其形,“出云”“饮涧”写其姿,具有动态的美感,云和涧,想象奇特,是它呈现的背景。而且这是引用古人的赞词,而非作者的渲染,更显可信,也更可看出其形式的优美已是历史的公认。)

结构坚固:“一直使用到现在”“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拱上加拱的设计“减轻桥身重量”“增加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使得桥坚固,28道拱圈设计使得桥体坚固。

篇6:《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设计理念:

1. 通过初读、研读、美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 投影、多媒体课件映示桥梁彩图,附上文字介绍,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视听效果具佳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实现语文、美术、科技、品德诸学科的整合。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 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各选几幅。

2. 学生收集一些纸张桥梁图片,任意收集。

教学过程:

一. 展示图片信息导入。

1. 教师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展示的桥名及其重要特点。

2. 教师用多媒体映示六幅桥梁图,2幅梁桥、2幅拱桥、2幅梁桥,适时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梁桥、拱桥、吊桥。

3. 课件播放赵州桥、卢沟桥的景色。让学生边看边说观看的感受。

4. 揭示课题,交代文体,简介作者。

5. 启发设疑。

(学生可能会问:①中国石拱桥有那些著名的桥梁?②中国石拱桥有那些特点?③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④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⑤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

6. 小结提炼本学习目标。

①. 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②. 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③.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节指名读课文(代替检查预习)。提出要求:

①读者:读正确、读流利。

②听者:准备帮助读者正音。

③完成投影练习:根据初读印象填写下列句子。

石拱桥是的桥。

篇7:《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赵州桥的桥。

卢沟桥是的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

2、学生读课文,正音。

3、指名汇报练习情况。教师可提炼板书(可以用投影片映示)。

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成就惊人

赵州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成就惊人

卢沟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成就惊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独拱石桥

(说明:以上作为初读课文的任务,主要是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要拘泥于答案的一锤定音,而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只要说得有理,不管课文中有没有定论,都要给以肯定和赞扬。教师的点拨和提炼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

三. 细读课文,讨论评析。

1. 让学生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句子,作简要分析。(可以分组读书、讨论:一组讨论石拱桥;二组讨论中国石拱桥;三组讨论赵州桥;四组讨论卢沟桥)

2. 各讨论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包括不能统一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说明:每个问题要让学生作自由地回答,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等学生的意见都说出来了,再作整体提炼,并表扬个别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思维、练说的时间,也让学生有分析比较的时间。这样,教师的总结提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思维的提高。)

3. 讨论课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着重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 美读课文,摘抄背诵。

1. 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美美的读出来。(能简要说明理由――体会的更好。)

2. 选摘你认为精彩(可以是用的'精当的说明方法的、可以是运用恰当修辞方法的)的语句,选择一两句背一背。

(说明: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也可以自由选择,或美读,或摘背。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不必统一答案,不必恣意拔高。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思维。)

五. 技巧拾贝,迁移运用。

1.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写得很美。你是否发现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那些说明顺序和方法,以及其他的写作方法。

2. 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以上的说明文。要求:能用上二、三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说明:提炼说明顺序、方法以及其他写作方法在课内完成,写作可放在课外完成。)

六. 板书设计。

篇8:《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一般)

练习题:

二、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主谓句,哪些是非主谓句。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禁止吸烟! 3.快一点! 4.站住!

5.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6.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解析: 区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关键在于要深入领会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定义,因为它是区分的根据。所谓主谓句,就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1、6都是主谓句;所谓非主谓句,就是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2、3、4、5都是非主谓句,它们依次由动宾短语、形补短语、单个词、偏正短语构成。

另外,要细心区别非主谓句和省略句。例如:“①下雨了,②雨点很大,③落到地上劈叭作响”。这个例子中共有3个句子,①句中没有主语部分,也补不出(或无需补)主语部分,所以是非主谓句。②句是主谓句。③句省略了主语“雨点”,能够补出主语,如果离开了这一语言环境,句子意思就不清楚,所以是省略句。

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 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 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成语的识记能力。仔细辨析,可知B项中“言简意该”应为“言简意赅”;C项中“性命悠关”应为“性命攸关”,D项中“潜然泪下”应为“潸然泪下”。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成分。

我推了他,一下。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宾语和补语的辨析。正确答案为补语。宾语和补语都在谓语中心语之后。宾语是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内容,补语是补充说明谓语的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一下”是补充谓语动词“推”的数量,因而是补语。“他”是“推”的对象,做宾语。

五、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4.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5.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辨别能力。表达方式一共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叙述,指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把人物和事件基本情况交代清楚;描写,指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抒情即作者在文中针对某事物抒发感情;议论是作者在文中对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进行议论;说明是对事物的解说和对事理的阐释,这其中叙述与描写,议论和抒情常常伴生。答案:1.说明2.议论 3.叙述 4.描写 5.抒情

一、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指出并改正。

A.别据一格 小家碧玉 流连潺潺( ) B.挑拔离间 风流人物 矗立拱桥( )

C.无与伦比 河水爆涨 倾听西谚( ) D.绿岛卧波 倒映流水 缎带新颍()

二、用动宾短语作主语的一项是()。

A.研制模仿人的动作和智能的自动机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B.他倒了一杯茶,悠闲地品尝着。

C.提心吊胆的日子真不好过。 D.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大革命。

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相似) 窥(从缝隙里看)见 孩提(六、七岁时) 匝(遮蔽)道

B.风格迥(完全)异 俨然(很像真的) 惬意(称心舒适) 情愫(感情)

C.美轮美奂(有光彩的样子) 昭苏(苏醒) 徜徉(安闲自在步行) 偃旗息鼓(倒下)

D.姹紫嫣(娇艳)红 并行不悖(相反) 豁(开阔)亮 鸟瞰(向下看)

四、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拱(gǒng)桥 桥礅(dūn) 艰(jiān)固 优(yōu)久

B.陡(dǒu)坡 匀称(chēn) 和协(xie) 疏浚(jun)

C.翌(yi)日 湍(tuān)急 铺砌(qi) 并行不悖(bei)

D.鸟瞰(kān) 老妪(yu) 迥(jiǒnɡ)异 窥(kūi)见

五、找出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近台的河里一乌黑的是看戏人家的船蓬。

B.住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倘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

C.即使在发达国家,这样的速度也不多见。

D.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园形,而是像一张弓。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阅读说明文。

3.把握生命对象的特征。

4.理清什么顺序。

5.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时间:两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

学习步骤:

一、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桥?

二、想一想:以桥为题,你会怎样作文?

1.引导比较

一类是记叙文,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另一类是说明文,较为客观。

2.简要提示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药品说明书,手机说明书,摩托车说明书等。

三、查一查:了解

什么是桥?什么是拱桥?什么是石拱桥?

1.茅以升说: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2.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四、读一读:思考

1.自读课文1—3段,说说中国石拱桥有那些特点?

2.课文以哪几个例子来说明其特征的?为什么不选一个或三个?

五、作业

1.仔细了解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

2.课外搜集关于桥的资料。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1.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练习、延伸拓展,形成能力。

学习步骤:

一、理清说明顺序

1.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后又介绍了什么?

顺序:古——今(时间顺序)

2.课文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这样?

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结构——艺术价值

3.课文写拱时,介绍了四个特点,为何中间插入小拱?

由主到次的顺序

4.课文1—3段与4—8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结构

二、初步认识说明方法

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引用

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以课后第二题题为例

四、延伸练习

以课后第三题为例进一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不同。

附板书:

国 拱

中 桥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历史悠久

赵州桥 卢沟桥

篇9:《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洨河(xiáo)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2、解词:匀称 古朴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研讨归纳

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考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明确: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 (2)坚固 (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五、畅谈收获: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记住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史试题

2.中国古代史书籍笔记介绍

3.中国古代史考前历史复习资料总结

4.中国历史上土地改革制度教案优秀

5.中国石拱桥教案

6.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

7.中国梦优秀

8.中国优秀童话故事

9.谈中国诗教案

10.《中国石拱桥》教案实录

下载word文档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