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fuhuo99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有如下三个要点:
1、完善对数的认识。教材用描述性语言对前面所学的数(自然数和整数)加以梳理、归纳,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交流。
2、以描述性语言提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
系,并能结合具体的含有积的乘法算式正确判断倍数和因数。
3、明确本教材只在非零自然数,即正整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三、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呈现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1)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2)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第3题:请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篇2:《认数》公开课教案
《认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知识中认识整万数,认识包含万级和个级的数。让学生从动手操作活动中,掌握万级数的读、写法。
2、让学生在联系现实生活及有关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数的举和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再认老朋友,引出新朋友:
1、读一读:38 290 4060 4009 6000 9996
2、用计数器摆一摆:6000 9996
上面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而在数的世界里,还有更多的新朋友,你大家想认识他们吗?
3、多媒体演示:读一读,问题:七十七万、九千零二十四万、一千一百四十二万分别是多少?应该怎样写呢?
二、探究新知:
1、让我们回忆一下“一万”:
(1)从9996往下数,数到一万;(在计数器上拨)你还记得一万怎样写吗?10000,为什么有四个零?
(2)如果一千一千地数,(
)个一千是一万;(板书)再接着数下去(多媒体演示):
10个一万
是十万;
10个十万
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那么:七十七万是77个万,写作770000;
九千零二十四万是(
)个万,写成(
);
一千一百四十二万 是(
)个万;
2、中国的记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数是一级。观察表格,(翻开书P86),填表。
三、动手动脑,想想做做。
1、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
(1)一万一万地数,从一百九十五万数到二百零二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到一千零二十万;
(从199万到200万是一个难点,990万到1000万,从1000万到1010万又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会。)
2、说出计数器上数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多媒体演示)。
6万 307万 702万
3、读一读,比一比,P87
4、读一读社会生活和自然知识中包含的数,体会整万数的意义。
(1)补充:竹程小学校园占地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
六合区的人口数有人;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0000平方千米。
指名读一读,你是怎样很快地读准这个数是多少万的?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给予命名。(划分级线)
(2)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万平方米;
(3)北京著名的园林颐和园占地2900000平方米;
5、写出横线上的数(多媒体出示):
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原因到在还是个谜。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有七十万种。
6、小明把“一百五十万”写成了150000,他写得对吗?若不对,请帮助他改正过来。
三、游戏:找找我在哪?(纸条上写上各种数的读法和写法,读的找写的,写的找读的)
260000 1000 90000 45860000
30070000 150000 26874935
二十六万
十五万
四千五百八十六万
三千零七万
九万
一千零二十万
(发给学生,一半学生上台,“我的朋友在哪里?”下边的学生应“你的朋友在这里”,走上台。最后剩下26874935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试试看,有没有人会读,下课研究研究。)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同学们表现都很好,谢谢同学们。
篇3:中班相邻数公开课教案
中班相邻数公开课教案
中班相邻数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探索自然数列中三者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对操作结果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蘑菇房子10座、小动物10只(老鼠、乌龟、大象、狮子、猴子、嘟嘟牛、贝贝羊、宝宝兔、胖胖猪、狗)、数字卡1――10。
2.1――10数字卡每人一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住新房。
(1)、今天,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都住进了新房。(出示新房)
(2)、结合已有经验请幼儿说出每个动物所住的房号。
2.找出小动物的邻居。
小乌龟特别高兴,因为它有邻居了,你知道它的邻居是谁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小乌龟的.邻居是老鼠和大象。
教师小结:离得最近,左面一个,右面一个就是邻居。依次让幼儿说出其它动物的邻居。
二、理解“相邻数”
1.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对幼儿进行提问巩固。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相邻数和中间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前面的比中间的数怎样?后面的呢?
(2)用雪花片摆一摆,进行验证。
教师小结:你们都发现了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少1,后面的数比中间的多1。
3.拓展:为两个数找共同的相邻数。
(1)出示2、4两张数卡提问:谁既是2的相邻数,又是4的相邻数?
(2)说出3比2多1,3比4少1。
(3)运用新经验为3和5,6和8找共同的相邻数。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分别将1――10的数字头饰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大家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在歌声中把相邻数找出来,大家一起说数字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四、游戏“开火车”
大家都玩累了,动物王国派来了一列小火车要把大家送回去。请大家准备好车票(要求是7和8之间共同的相邻数)。孩子排好队,(教师检查)“嘟嘟”, “咔嚓咔嚓”火车出发了。
篇4:数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
4、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数口算。
p121第12题。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二、复习加、减法笔算。
(1)做p121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三、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21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
四、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五、复习简便算法
1、你学到了哪些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找出p121第7题和第11题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六、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注:第一个是89循环,第二个是9循环)
七、解决实际问题
1、p121第8题
(1)说说要求问题各要知道什么条件?
(2)有几种走法,比较走法。
2、p121第13题
独立完成,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p121第14题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篇5:数的世界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基础达标:
(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
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半个西瓜、橙子卖完了,分别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把学过的这些数分一分。
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第二、第三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写出一个整数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在你写的算式中(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的因数。
3、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4、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
253=75 146=84 205=100
5、倍数和因数是( )的关系。
6、186=3,(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的因数。
7、用( )和( )算式可以判断14 、17 、25 、77是不是7的倍数呢?一般用( )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倍数的个数是( )的。
巩固练习:(试一试你的能力,2人小组为单位判阅。)
1、在下面的数中找出自然数和整数
5.8 1 7/10 -21 0.5 0 78
2、在算式65=30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判断
(1)因为0.35=1.5,所以0.3和5是1.5的倍数。
(2)因为426=7,则42是倍数,6和7是因数。
(3)因为43=12,42=8,所以4的倍数只有2个。
4、写出100以内所有的5的倍数和100以内所有8的倍数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的风采,4人小组互判)
1、568=7,( )是( )和( )的倍数,( )和( )是( )的因数。
2、100以内那些数既是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6是36的( )
A、因数 B、倍数 C、是因数也是倍数。
(2)、27能被9( )
A、除尽 B、整除 C、除不尽
4、我当裁判
( 1 )、自然数都是整数。( )
( 2 )、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0除外)。
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表现的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 、良、差)。
篇6:数的世界教案
一、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1.书本1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这三题分别属于什么情况?
2.出示:6和12 7和8 8和12 9和15
学生同桌快速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课件出示:
(1)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2)一包巧克力,如果平均分成给8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 也正好分完。这包巧克力至少有多少块?
(3)公交车起点站每隔10分钟发一次3路车,每隔15分钟发一次4路车,两辆车同时发车后,再隔开多少时间又同时发车?
(4)一般学生,人数在30到50之间,在体操表演时,总能刚好分成6人一行,12人一行,24人一行。这班学生有多少人?
课件依次出示,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四人板演。
讲评板演时指名说说这四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4.书本11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如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课件继续出示:
(1)把25厘米和3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段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同样大小且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可以剪多少个?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96朵红花和72朵白花做花篮,如果每个花篮里的红花朵数都相等,白花朵数也都相等。每个花束最小有几朵花?
学生读题后自主完成,三人板演。讲评时注意与最小公倍数题的对比。
二、复习确定位置
1.指名说说用什么来表示位置?
2.数对是怎样表示的?
3.板书(3,4)(5,6)(x,5)(5,y)说说每个数对所表示的位置。
4.书本119页第28题
(1)学生读题理解后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篇7:数的世界教案
一、口算练习
书本第116页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答案核对。
指名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书本116页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本子上,4人板演。
讲评时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的?
再说说计算中的注意点。板书: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复习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
1.课件出示:3/4+1/2-2/3 2/3-(1/6+1/5)
(1)指名说说运算,强调分数加减互un和运算与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学生独立完成在本子上,2人板演。
(3)讲评,提出注意点。
2.课件出示:3/8+2/9+5/8 1-7/13-6/13 15/8-(7/8+8/15)
3/4-(1/4-1/12) 12/13+7/11-12/13+7/11 4/7-3/8+5/7-5/8
(1)学生观察这些混合运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异分母中有同分母)
(2)学生独立练习,6人板演。
(3)讲评板演,说说每题的特点。
3.书本116页第15题
(1)学生找出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
(2)分组练习,6人板演。
(3)讲评。
四、复习解决问题
1.书本116页第16题
学生独立解答,一人板演,集体讲评。
2. 书本116页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列式解答
3. 书本116页第18题
(1)指名说说本体隐含了一个什么信息?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列式解答,讲评。
4. 书本116页第196题
(1)读题理解
(2)列式解答。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理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篇8:数的世界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出示情境图。P2图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
1、教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向大家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
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
活动二:试一试
1、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
(3)出示练习
2、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学习。
再次出示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报结果(出示智慧老人的话: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三:说一说
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14×6=84 20×5=100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2)指名汇报。
4、完成上两题,再次强调因数和倍数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14 17 25 77
(1)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
(2)学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17÷7=2……3,17不是7的倍数。
练一练:
1、完成看谁找的快
2、写出100以内6的倍数
3、把下列数按要求归类
4、先根据算式填空
5、完成判断填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篇9:数的世界教案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
8/92/35/44/711/3
同桌互说,指名口答。
2.书本114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先交流。
(2)全班交流,明确3/4有两种表示意义的方法。
二、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1.书本115页的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分类标准。
(2)交流时说说真假分数的特征。
2.把上题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学生做完后交流。
(2)明确化成整数的就爱分数有什么特点?
三、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指名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a÷b=a/b(b不等于0)
2、书本115页第8题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
四、复习约分通分
1.课件出示:找出下列分数中的最简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2/842/1640/10549/739/2627/18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强调要约成最简分数。
2.书本115页第11题
(1)同桌互说各单位间的进率。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醒约分。
(3)全班交流。 1/42/3
3.课件出示:把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3/8和7/105/16和1/43/10和3/4
(1) 学生独立完成,4人扮演。
(2) 说说通分的注意点。
五、复习分数比较大小
1.指名说说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你会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大小吗?
书本115页第10题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查看学生选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讲评时说说哪种方法更合理?
(3) 总结。
六、全课总结
七、布置作业
篇10:数的世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
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
1.完成第1题。学生口答: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完成第2题。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根据什么解的?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3.指导完成第3题。师: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4.指导完成第4题。
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
1.复习概念。
2.完成第5题。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3.完成第6题。你是怎样找到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24和6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几?为什么?10和21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怎么找?
四、课堂师:
通过复习,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呢?在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篇11:数的世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本学期学过的有关分数的运算与及求比值与化简比的知识。课本第1题直接写得数要求复习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百分百过关的。第2题是第1题的提升。第3题是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及运算定律、性质的复习,各小题都有不同的知识点。第4题则是化简比与求比值的计算。从上面4题可以看出本学期学生必须要很好掌握好分数计算同时也要认真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从教材内容来看好象只是安排了计算方面的复习,但实质从整个整理与复习来看,我们除了要复习以上的计算外还要简要复习到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跟除法、分数的主要区别,化简比,求比值,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分数乘除法的方法与意义,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倒数等。
【学情分析】
由于分数的计基本是贯穿于整个学期,所以分数的基本计算学生没有很大问题,关键就是分数乘除法意义,分数的一些混合运算与简算,倒数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间间隔比较长,学生遗忘比较多。另外比的有关知识学生学过的时间间隔还不是很久,所以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应该会掌握得较好,重点还是对比一下求比值与化简比,另外对比、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再加深学生的印象。
【设计思路】
1.让学生自主整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尽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长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进一步算好分数计算题,同时也进一步使分数计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小数计算更好整合。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与性质,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能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复习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掌握一定的技能,复习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数基本计算,求比值,化简比。
2、难点: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 学生课前整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整理整体框架。
指导复习的内空P114“数的世界”,学生读一遍,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复习所提内容。并板书框架。4大点。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复习的第一课,让学生明白要复习什么大内容可以分为几块知识点,好对复习做一个计划,同时板书主要提纲是让学生能更清楚各个知识脉络,也为以后复习做好基础同时也是传授学生整理复习的一种方法。
小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是对知识的互补,能让学生专心表现自己,同时也增加全面参与的机会。
二、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有关比的知识。
[设计意图]先复习比,因为学生的印象较深,遣忘没那么多,复习起来比较容易,为后半节课的复习争取时间,会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
1、引导学生回答出:比的意义、性质,比、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对比求比值与化简比。并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讲练习20:50求比值与化简比。
[设计意图]主要是对一些比的知识进行回忆,目的是让优生通过复习能得到一个新的提高,对中下生的复习、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2、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对求比值与化简比真正理解。同时通过练习进一步规范解题。
三、回顾并整理本学期有分数运算的知识。
1、引导学生口头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计算我们对方法只作一些简单的说明,关键是学生能正确计算,我们主要反时间用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所以为节省时间尽量采用说一说的方法。
2、练习第2题的第3行。
[设计意图]第1、2题我里选择第2题的第3行,因为这些题目中都是基本计算,平时我们课堂教学中练习较多,学生不会有很大困难,如果每一小题都在课堂上完成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所以把比较容易的题留作为家庭作业。只用第3行作一个基本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发现问题较多就作一个教学调整。
3、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邀请一部分学生到黑板来板书。
[设计意图]本题的每一小题都是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中下生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每题都要板演出来让学生尽量都能做正确。
全课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知识体系再简要说一遍。
[设计意图]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白本节课复习了什么,接下来的任务又是什么。
布置作业。
学生对本节所复习内容、知识要点进行整理,P114面第1、2题。
[设计意图]同时对复习的内容与方法进一步加深。
篇12:数星星的孩子公开课教案
29、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及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认真耐心和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读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张衡从小认真耐心和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天空中会有许许多多明亮的小星星,它们一闪一闪的,非常美丽。你们看,这漫天的星星,你觉得像什么?
2、板书课题,学写多音字“数”,出示:“无数”“数不清”并正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习字
1、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文,自由读一遍,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并反馈有关张衡的信息。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猜字谜
(2)比较平翘舌音。
(3)游戏巩固(送星星回家)
4、指导朗读句子。
(1)认识多音字“撒”,读懂比喻句。
(2)学写“距离”,理解词义。
(3)巩固识字方法“换一换”(记住“组”)
三、再读学“德”
过渡语:看来,大家的字词都掌握得很到位了,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时光倒流,回到那1900多年前那个布满繁星的夜晚,去看一看小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完以后,你能找到张衡数星星的句子吗?在这一句话里,有几个动作,你们都圈出来了吗?
反馈: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动词分别是“坐、靠、仰、指、数”。
1、学动作:让学生学习张衡一起做动作数星星,数到几十颗,学生谈感受。
2、学耐心:“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指导朗读逗号的停顿,体会张衡的认真与耐心。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读好奶奶的话,发现张衡数星星不是第一次,明白数星星是张衡的爱好。
3、读好张衡的话,了解他对数星星所下的结论,明白数星星是有所规律有所观察的。
4、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同学们,小张衡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这和他从小对星星的喜爱,和他耐心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那他的观察结果正确吗?他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些,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拓展。(机动)
(出示地动仪 )说说他的发明人,朗读课后的“我知道”,进一步了解张衡。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耐心
张衡 爱好 天文学家
观察
篇13:数星星的孩子公开课教案
春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和词语。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对“汉朝、钻研”等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话夜空,导入新课
1、欣赏夜空,话夜空
a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特精神,老师特喜欢,因此奖励你们欣赏一幅图。 出示夜空图
怎么样?(板书:美、多)
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夜空的美,星星的多吗?
这是一个作家写得夜空
指名读
他是怎样写出美,怎样写出多的?
理解“撒“(是由“提手”加一个“散”,也就是说,用手将某样东西散开。) b在中国古代,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有一个能够数清夜空里星星并发现了星星运动规律的孩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认读张衡、汉朝
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多年了,
a读课题 读准“数”
二、初读课文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就让我们打开我们的课文,自由读一遍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张衡)
学生读这个词语,注意后鼻音的读音。
4.了解张衡这个人,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知道张衡是一个汉朝人,是一个天文学家。
5.汉朝是我们古代的一个朝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了,同学们对张衡的'了解
真不错。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你们见面了。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学习。
2.小老师带读。
3.指名学生读,纠正字音。
4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啊,摇身一变,变成了星星,来到了我们身边,只要你能读准它,并为它找一个朋友,你们就会把这个星星送到天上去。
5.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6.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老师带读。
7.开火车读。
8.讲解多音字,重和数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自己发现形近字组和祖,指导学生发现两个字的不同之处。
2.老师范写,学生练习。
3.指导直字,注意里面是三横。
五、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篇14:数星星的孩子公开课教案
巧妙的设计 精彩的课堂《数星星的孩子》课堂教学实
录
【课前谈话】师:在这里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生:大得多。师:那么,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生:声音响亮;上课认真听;举手发言要积极;不做小动作??师: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赵老师要给大家送上一份小礼物,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歌曲《小星星》
【一首欢快的歌曲把孩子们带进了美丽的夜空,很多孩子不由得跟着音乐唱了起来,给人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师:让我们就以愉快的心情来上课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晴朗的夜空有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你数过星星吗?说说你数星星的感觉。
生1:很多,数不清。
生2:不知数全了没有。
生3:有重复,也有漏了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古时候有个孩子,他也特别喜欢数星星。
(师板书课题,齐读)
2、多音字“数”的不同读音出示、组词。
师:“数”有两种读音,你能给它组词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shǔ 数一数
数
shù 无数
【其中“shù”学生还讲到了“数学、数字、数数”,可能赵老师想结合课文的教学吧,便提醒学生“课文中有一个词是——”于是学生就想到了“无数”。我想这在接下来对课文的朗读有帮助,便于学生区别“数星星”和“无数”这两个不同的读音。这就是赵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巧妙之处。】
3、师: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个课题一定会有问题了。
生1: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生2:他为什么要数星星呢?
生3:星星是数不完的,那他怎么数得完呢?
师:小朋友这么会提问,老师也很好奇,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谁干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
(1)利用生字卡片开单轨火车(带有拼音)
比较:“撒”与“傻”的不同。
生1:“撒”是平舌音,“傻”是翘舌音。
生2:偏旁不一样,“撒”是“提手旁”,“傻”是“单立人”。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1:“撒”是用手来撒的,边说边用动作演示。(老师让所有学生一起来做一做)
生2:“傻瓜”指的是人。
【学生对于“撒”和“傻”的区别非常到位,而且从偏旁入手非常的形象和生动,相信学生对于这两个字的用法一定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的环节,往往从作业中会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撒”与“洒”分不清,今天从赵老师的课中深受启发。】
(2)齐读生字(边拼边读)
(3)读词语(去掉拼音,课件出示)
碧玉 钻研 珍珠
仰着头 清楚
汉朝 距离
A、指名当小老师来领读(3人,每人读一行)
B、齐读
再出示:北斗七星 转动
师:考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斗”和“转”都有两种读音。
师:多音字,谁来读读?
C、读这两个词语
【在这一环节中,赵老师再次强调了“多音字”的读音,可见她非常注重学生对“生字”这一工具的使用规范性,在这样的分层出示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转”字,在这篇课文中就有多词出现不同的读音,所以在词语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就体现了难点的突破。】
4、师:生字宝宝害羞了,躲到课文中去了,我们来个朗读接力赛。
【《学数的世界》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3.公开课教案
5.《数格子》教案
6.数的教案
7.《数鸭子》教案
8.定**公开课教案
10.公开课《挑山工》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