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mhy18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腾蛟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腾蛟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关系?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3.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五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4.《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5.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6.《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7.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2篇)
8.《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9.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10.《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腾蛟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腾蛟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关系?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3.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篇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学过哪些数的加减法运算?
生: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可以补充并揭示课题:其实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在三年级已学过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方向。尽快切入主题。
2、你还记得怎么算吗?
生:记得
3、板书:562+34 0.56-0.32
师:在本子上做做看,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做?
4、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4=6 6+3=9 5照抄
为什么不把2和3加?
生:因为2在个位,3在十位。
2+4也就是2个一+4个一=6个一,6个十+3个十=9个十(板书如下:)
2个一+4个一=6个一 6个0.01-2个0.01=4个0.01
6个十+3个十=9个十 5个0.1-3个0.1=4个0.1
仔细观察,它们在算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利于迁移。
5、回顾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等待沉默)把你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当然也可以选择画图等。
A、(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学生都习惯用两个图表示,可否在课前渗透。如何渗透。)
(2)用文字描述。
(3)口头表达:用分数单位来解释。(提示:没画图但照样能说明白的请举手)
(4)师:结合图来沟通两种看似不同的方法: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其实1份就是1个 ,3份就是3个 ,1个 加3个 就是4个 。(是否需要重复)(板书)
B、(1)图——用分数的意义解释;
(2)没有同学能用分数单位去解释。
(3)师:1份和3份加起来是4份,那么一份是几份之几,3份是几个几份之几,谁会说1个 加3个 就是4个 。(是否需要重复)(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解释,进行沟通突出如何加的问题。
6、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母相同。
师:是的,分母相同我们就说他们是同分母分数,你能否举一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并把它计算出来。(再写两个)
7、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几个几去说)
8、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结果,(放慢速度)你发现什么?
生:每道算式的分母都相同(都是同分母分数相加)。
师:都是怎么算的?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表达。(咦,你怎么看出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故意引到1个 加3个 就是4个 ,只能说分数单位不变,它们的个数相加。……单位的个数就是分子。哦!原来真的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C、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师:为了把我们怎么算的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请你把刚才的算法完整的表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理解减法算理,掌握算法。
1、我们不仅会做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你能自己举一个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式并做一做吗?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几个几分之一-几个几份之一=几个几份之一)
生: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与加法合在一起: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板书“减”)
【设计意图】:利用概念同化,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总结方法。
3.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1)观察上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2.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变式题,无论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再次沟通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篇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腾蛟镇第二小学洪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张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关系?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3.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出示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板书: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1.探究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请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在学具上涂一涂、画一画验证计算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为什么分母没发生改变?分子又是怎样得到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所以,可以把3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和1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也就是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方法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教师: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3)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板书: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思考: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和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可以直接相减吗?为什么?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反馈,分析算理。
教师:计算时为什么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3)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3.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1)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TITLE=“洪峰腾蛟二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培训总结” />
篇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 教学建议】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篇6: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设计目标:以整数的加减法为依托,使学生明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通过猜测、设想、尝试等方式,逐步探索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总结计算方法,并能对结果会灵活处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体会感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分数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什么叫分数?
2、填空:(1)
5/8的分数单位是(
)
(2)
4/9(
)个1/9
(3)
4/7是4个(
)
(4)
3个1/5是(
)
3、引导:很早以前我们就学过整数加减法,那么分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4、5月8日是小明的生日,那一天,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小明可高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小明的爸爸吃了3块,占整个蛋糕的3/8 ,小明的妈妈吃了1块,占整个蛋糕的1/8。
问: 你能说说这里的两个分数的意义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或者是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可能:
1、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3、还剩几分之几?
师: 不错,看来同学们对分数有了一定的掌握。
(达到复习分数相关知识如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比较、分数与除法关系、最简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的目的,沟通分数间知识的联系,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分数加法的意义和算理
(1)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出示:爸妈一共吃了多少块?爸妈共吃了几分之几?)
师: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该怎么解答?(生: 3+1)为什么用加法?你能说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吗?第二个问题呢?(生: 3/8+1/8)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吗?请你比较一下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生答)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师:刚才我们用3/8+1/8来计算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谁知道这个算式的结果?为什么会等于4/8?
生可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8个,就是吃了8份中的3份,妈妈吃了1块,就是吃了8份中的1份,合起来就吃了8份中的4份就是4/8。
也有可能:分母是一样的,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
师:已经有一部分的同学知道了道理,不过,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光听文字叙述可能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学会。那么请明白其中奥秘的同学想想办法,尝试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将你们所理解的理由展示给大家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听?行吗?
那么,还有不太理解的同学,请你先独立思考一下,或者和你的同座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验证,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3)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可能: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3/8+1/8=4/8小结:图示法
师: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3/8里面有几个1/8,1/8里面有几个1/8,合起来是几个1/8?这个1/8就是3/8和1/8的什么呢?(分数单位)板书:3个1/8+1个1/8=4个1/8就等于4/8。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小结:分数组成法
师:你能利用分数的组成来解释,真棒!
方法三:1/8=0.125,3/8=0.375,0.125+0.375=0.5=5/10=1/2,小结:转化法
师:能将分数转化成小数,用以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有想法。
方法四: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重点说明意义:
(1) 这道题分子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呢? 两个加数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 (2) 和与两个加数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板书: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原因。
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 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刚才大家已经明白该怎样计算同分母的加法,现在我把规范的格式写一遍,希望大家在做作业的时候能够用规范的格式做作业。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可以在算式后面直接写出结果。
2、认识分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算理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加法各部分的关系,你能利用这些关系从 3/8+1/8这个算式中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吗?(生答)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的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答)从它们的联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减法的意义吗?(归纳分数减法的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减法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它们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分数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家减法的含义是一样,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只不过一个是整数,一个是分数而已。)
师:那么,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只需要把什么相减就可以了?(生答)
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看书,完成书中填空
3、小结: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强调: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意义的教学中我主要是用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整数加法的意义的复习得出分数加法的意义,而减法的意义则是通过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归纳得出来的。在算理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对分数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加法的计算中就直接让学生说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来说明结果的正确性,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的有意义。)
四、练习巩固:
1、计算:
2/9+5/9=
6/7-2/7 =
7/8-5/8 =
3/4+3/4=
指名口算,在计算第三题和第四题时引导学生发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判断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
(2)、4/5+4/5=8/10(
)
(3)、1/9和2/18的分数单位相同。(
)
3、智力陷阱:
小明和他的同学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小明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开放天地:
师:你看夏天就快到了,为了解渴今天小红家买了一个西瓜,小红要把它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三个人吃。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分这个西瓜呢?(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来看看小红她是怎么分的呢?(课件出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其中的4/8,爸爸吃了其中的2/8,妈妈吃了其中的3/8 ,可能吗?为什么?)
(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既有强化算法的计算练习和判断练习,又有开放的欣赏练习,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且在开放题的练习中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作业:
五、总结:
篇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7/8的分数单位是( )。
(2)5/9里面有( )个1/9(3)4/7是4个( )。
(4)3个1/5是( )。
(5)1里面有( )个1/5,即是( )。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 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习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给明明过生日,分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蛋糕的几分之几?)
问: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蛋糕的多少。)等于多少呢?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学生汇报(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 强调:4/8可以写成多少?(1/2)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1/5+2/5= 5/9+2/9= 2/7+4/7= 1/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根据情景图出示问题,比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 3/5-1/5= 7/9-5/9= 6/7-2/7= 2/3-1/3= 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减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五、点拨归纳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106页做一做
学生开火车回答
3、拓展练习(口答): 1/12+( )=7/12 ( )-1/12=7/12
5/( ) + 3/( )=8/( )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作业
篇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交流中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把结果约分。
难点是:掌握算理概括计算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填空
4个( )+5个( )=9个( ) 9个( )-5个( )≠4个( ) 小结: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主题图(单位改为块)让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几块? 爸爸比妈妈多吃几块?
还剩几块?(妈妈吃的是爸爸的几分之几?爸爸吃的是妈妈的几倍?作为拓展,重点研究前三个问题)
提出问题后学生口答列式,并说出列式的依据 2.出示圆形图
以张为单位,爸爸和妈妈吃的不足一个单位,引导学生想到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8和3/8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提问:想想整数加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吗?(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求和或求差)
三)分组合作,探究算理
1、猜猜结果得多少,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方法三:结合直观图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2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种方法分数组成的思路与已有经验更能有效衔接。
3、规范计算过程
师:首先怎样用算式表示3个1?8加1个1?8得4个1?8(教师板书规范的横式写法)
然后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
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4、巩固算理、总结法则 1)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请做得快的学生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提问:问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没有变)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25 99
25775166711010
五 ) 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要点:
1、法则
2、为什么分母不变?
3、分数单位相同,更要单位1相同,才能相加减)
篇9: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个1/8是5/8, 7/12里有()个1/12。
( 3 )3个1/5是(),4/7是4个()。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 1/8是1 个1/8,3/8是3 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
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1/8+3/8=(1+3)/8=4/8=1/2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4/8,也就是1/2。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3/4—1/4=(3—1)/4=2/4=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2,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中()一1/12=11/12
7/5-()=3/5,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3/8+1/8=(3+1)/8=4/8=1/2
例2 3/4—1/4=(3—1)/4=2/4=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困惑] “含义”与“意义”的区别,在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标高上该如何把握?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使用“含义”一词,而不是“意义”。如例1中,由小精灵明明发问:“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例2中,由小精灵聪聪发问:“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含义”与“意义”有什么不同呢?《教参》中指出,含义只要求领会就行,不需要刻板的记忆加减法的定义。在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题意分析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时,他们只能回答到“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所以用加法”,“要求还剩多少,所以用减法”,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就是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了。
[作业格式的思考]“1/8+3/8=(1+3)/8=4/8=1/2”其中的“(1+3)/8”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作业格式是直接写出计算结果。为什么到五年级了,教材中反而步骤变多了,中间增加了一步“(1+3)/8”,这一部是否在第一课时就可以省略不写呢?
我是这样思考这样问题的。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螺旋式上升编排的,五年级再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够清晰地说明算理,所以写出思考的全过程就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理解的过程。这样规范的书写在第一课时是有必要的,可强化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可有效避免将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的错误算法。到计算熟练后步环节可以省略。
[对练习的思考]
1、建议在例题教学中补充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计算题,使学生明确如果将1转化成与减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
2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对于7/7和0/7的结果如何化简也应进行相应指导。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篇10: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表格教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潘立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由旧知导入新知。
首先做几道分数基本性质的题,复习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而由此引出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小红吃了1块。继而让学生说出爸爸妈妈和小红各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授课
1接着讲解老师刚刚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
板书: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所以,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也就是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时配合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检测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蛋糕?
板书:
让学生思考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的计算法则。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同时配合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检测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练习
课件厨师冒险岛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题让学生快速口算回答,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第二题填空题让学生在本子上自主做题然后交上来有教师给批改。第三题进一步扩建引出新的知识点: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紧接着老师学生一起做几道计算结果化成带分数的题。第四题让学生们自己做法官判一判题的对错。
最后一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变式题,无论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再次沟通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总结回顾
让学生尝试着复述一下本课的重点知识,老师在一旁帮着补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七、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3、
4、5题。
篇1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1/8是5/8, 7/12里有( )个1/12。
(3)3个1/5是( ),4/7是4个( )。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思考并口答:1/8+3/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 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
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1/8+3/8=(1+3)/8=4/8=1/2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4/8,也就是1/2。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4、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3/4—1/4=(3—1)/4=2/4=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4,其中一个数是1/2,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5、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中( )—1/12=11/12
7/5—( )=3/5,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 3/8+1/8=(3+1)/8=4/8=1/2
例2 3/4—1/4=(3—1)/4=2/4=1/2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小结
篇1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节目类型 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 其它
时间分配
(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 + = = + = = =
方法二: + = = = =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 3 )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 -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 = - - = =
提问:如果将 换成 ,请你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1- - = =
提问: 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2 .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
篇13: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课题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民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②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例1和例2的示意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
①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 的分数单位是( ),1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③ 是( )个 , 是5个( ),4个 是( )。
使学生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然后教师引出新课,并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揭示课题
1.教学分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意。
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
启发学生回答: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要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然后教师出示例1的示意图。
?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是几个几分之一, 是几个几分之一, 和 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
使学生说出: 是3个 , 是2个 ,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
教师进一步提问:它们能直接相加吗?
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3个 加2个 得5个 ,就是 。
教师板书: + =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然后学生齐读书上关于分数加法的意义。
2.教学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在例1的右面出示例2,先指名读题,再让学生讨论:例1和例2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联系?(例1的问题在例2里变成了一个已知条件,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在例2里变成了问题)
问:我们在学习加法的各部分关系时,把例1的得数 叫做什么?(两个加数的和)把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 叫做什么?(一个加数)我们在例2中要求的是什么?(是另一个加数)那么我们知道了两个加数的和( )和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谁能说一说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2图。(将例1图进行变化,已知和未知互换)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只要分数单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减)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接着让学生在书上把题做完,并齐读书上分数减法的意义。
3.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例1、例2的计算过程。
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两道例题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相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②在计算过程中什么不变?(分母不变)
③只要把什么相加、减?(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④谁能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生齐读。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可以按照什么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
检查学生计算情况并评讲板演。对计算结果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或没有化成带分数的,教师强调,分数计算中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尝试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4)小结。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篇1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数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能运用分数加,减法利决简单的数学问
数学重点: 分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数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的分数是( )。它有( )个这样的数单位。
2、 是( )个八分之一。3个 是( )
二、探索新知识
1、同分母分数加法。
出示课本4页教学!
1、出示一个饼
问:平均分多少份
生:8份
问:爸爸吃多少(3块),妈妈吃多少(1块)
2、问:爸爸和妈妈共吃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3、让学生讨论向主探索
A、用什么方法的解答:
B、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4、引导学生观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5、最后结果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巩固: + + +
2、同分母分数减法
(1) 出示课本105页的到2,实物投影机呈现情境图
(2) 学生讨论:
A、如何列出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算式: -
说一说: , 各表示什么
B、计算结果: - == =
C、有什么发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归纳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即时练习
完成P105做一做
+ =
巩固:P106做一做
(1) 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2) 第2题
按问回答,灌满全,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
3、练习二十一、1、2、
作业。
篇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3)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选择:4/8-1/8表示什么含义?(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归纳方法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同分母)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应用
1、填空: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不变,只把 相加、减。
2、完成课本第105页第11题
3.下面在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两道实际问题.
(1)我有3/4瓶矿泉水,倒出了1/4,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2)一个水池已经灌了5/8池的水,还要灌多少水才满?
4、拓展练习(口答):
5/( ) + 3/( )=8/( )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
(六)作业
教材第106页第2题、第108 页 第4 题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8 + 3/8=4/8=1/2
4/8 - 1/8=3/8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篇16:《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关注教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本节课从课堂实践上看,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
一、我认为本节课上,我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沟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分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因此,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分数单位,以这个切入点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2.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入手,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二、我认为本节课上,我有以下不足之处:
1. 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
上完课,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反馈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有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评价方法单调,未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后半部分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对于学困生精彩发完未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学生的听课效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设计的`教学意图不到位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习题的设计中就更应该体现层次与高度。尽管有 =()以及 ()= 这样的练习题,但却没有考虑到带分数这样的练习题,导致练习深度不够,未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
3.对学生关注不够
对课堂上学生多次出现预设外的生成的教学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其实错误或者偏离预设的回答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说。比如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分母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学生说分母缩小了2倍,我首选应该肯定的回答她的答案,然后在积极正确的引导她。这样做,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这样算,理解在学生说出了运用“分数单位”这一知识点进行运算后,没有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其他的算法,其中的算理方法多样性,未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应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
5.未能及时规范计算过程
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学生汇报发言后,应该及时给予正确规范的答案。比如 = = 。
6.未能关注全体学生
“达标展示”环节,我认为题目较简单,所以让学生思考后齐读题目与答案,其实尽管简单,但还是有个别同学不能完全的理解与掌握。当时时间充裕,该有12分钟时间,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有教师关注个别同学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评、指导、归纳与精炼,而我所选择的方式可谓“大错特错”。
三、改进措施
1.组织好课堂教学,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2.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情,注意引发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回顾。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8.分数教学设计
10.加、减法计算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