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课件>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

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

2022-12-31 07:56: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今天也很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

篇1: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

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 《雨天等妈妈》、唱 《小伞花》、歌表演 《小伞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与表演《雨天等妈妈》,增进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伞花。通过对歌曲的创造,表现与体验,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伞花。

教学难点:通过对歌曲的创造,表现与体验,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三月里的小雨》进教室,并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师:瞧!三月的小雨说下就下,妈妈早晨上班她没带伞,现在她怎么回家呢?说说你能为妈妈坐点啥?

听歌曲《雨天等妈妈》

师:你能和同学合着音乐来演一演《雨天等妈妈》吗?

请学生上台表演

二,教授新课

1,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说明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那如果你是跟同学之间呢?你会怎么做?

2,学唱新歌《小伞花》

1听范唱一遍,说说歌曲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学唱歌曲

a,用La,Lu音哼唱旋律

b,填入歌词演唱

c处理歌曲中的难点

d和老师进行接龙演唱

e有表情的演唱好小伞花

3分组表演看哪组的`小朋友团结友爱,把这首歌演绎得最好!

学生自由练习后表演,老师进行适当评价

三,总结下课

师: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你会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回家想想并付诸于行动,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小伞花》,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歌表演《共同拥有一个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交流三八节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

2, 复习小伞花,强调符号演唱时声音要短促而富有弹性

3, 歌表演 小伞花(学生自编动作表演等)

二,导入新课

师:看了你们精彩的表演,老师知道你们和同学都非常团结友爱,说明你们都有一颗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父母的孤儿,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去帮助他呢?

三,讲授新课

学唱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

1,听范唱,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唱歌曲

1跟着琴进行模唱1~2遍

2解决难点6———/6———,气息要掌握好

3,采用分组,男女声等演唱方式进行练习

4,老师弹琴,学生朗读歌词

3,歌表演

请学生自编简单动作进行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

4,学一句手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回家收集有关SOS的资料,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

四,听《爱的奉献》,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共同拥有一个家》、听 《小纸船的梦》、动 《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表演小纸船的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中对美好愿望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交流上节课要求采集的SOS儿童村资料,请学生先发言,老师总结

2,复习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

二,导入新课

师:看一组图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船),你都认识哪些船?你们都有哪些梦想?长大想做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的梦想写下来,然后折成小纸船,比一比谁折的纸船漂亮,独特!

(边听《小纸船的梦》,边折)

三,讲授新课

师:小朋友折的纸船真漂亮,为了能让大家的梦想成真,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听歌曲中小朋友对理想的向往

1,听童声合唱《小纸船的梦》

2,唱一唱旋律

3,歌表演,听音乐看小船起航(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感)

4,观看一段舞蹈,说说这段舞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5,听电声乐曲《小纸船的梦》与童声合唱进行对比,感觉有何不同?

6,复听 标序号(书上11页)

四,根据听《小白船》进行律动体验3/4拍与《小纸船的梦》4/4拍不同拍号的韵律感

五,听着音乐,教师总结本课内容下课.

篇2:语文第二单元整组课件

语文第二单元整组课件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读书生活”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背课文》讲述“我”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钟楼读书》反映了读书的无穷乐趣;《意外》赞扬了高尔基关心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 背课文 2课时

2 钟楼读书 2课时

3 意外 2课时

4 诗词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 1课时

5 语文乐园(二) 5课时

篇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同时能正确解决与氧气和性质有关的问题。掌握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正确操作。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教学方法

讲述、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回忆氧气的用途

明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制法和用途。同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质的分类

我们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分别举例

回忆并回答: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水泥砂浆、汽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

进一步明确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以及它们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学会能正确的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反应类型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现在请大家回忆,并分别举例说明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回忆并回答:

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铁和氧气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回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并明确他们的字母表达式

篇4: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

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

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Teaching Aims:

1.Get the Ss to grasp the main meaning of the whole text.

2..Ask the Ss to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 in

1.Check homework:

2.Show the map of Egypt and Africa

3.Get the Ss to respond the teacher’s questions:

T: Where is Africa ?

Where is Egypt ?

What is the river?

What is the dam ?

4.Ask one student to say something about Egypt.

Step II. Watch the video

1.可以在(探索)中查找关于埃及或金字塔或阿司旺大坝或阿布神庙.

2. 或者观看本文的录象资料。

Q: Is the High Dam a successful project ? (No)

Step III. Presentation

1.Read the text again and give them three questions ,

Qs: (1).Why was the High Dam built ?

(2).What is the High Dam like ?

(3).What were the problems with the building of the dam?

2.Discuss the answers in pairs.

3.Discuss the answers in class.

4.Try to help the Ss to be able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The possible answers:

1) The River Nile used to flood large areas every year and destroyed houses and crops. The new dam can control the waters of the Nile so that they run regularly all through the year. Electricity(20-50%of the electricity which Egypt needs )can be produced from the water which runs through the base of the dam.

2) The High Dam is the biggest in the world. It is 3830 meters long, 980 meters wide an the base and 40 meters wide at the top. The lake made by the dam is 500 kilometers long.

3) The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was going to rise by 63 meters.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move 53000 people from their villages. A lot of important old temples dated from about 1250 BC would be covered by the water of the new lake so they would be in danger.

Step III Discuss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and the problems.

建议:提供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些数据(开始,进程,及规模)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Step III Practice.

根据问答提示,写一篇短文。(可做口头练习)

1. Where is the Palace Museum ?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2. How big is it ? (an area of 72 hectares)

3. When was it first built? (in the early 15thcentury)

4. How many people did it take to work on it? (1,000,000)

5. How long did the building of the project last? When was it finished? (14 years,1492)

6. What happened to some of the houses during the later years? (rebuild)

7. Who used to live in it ? (twenty-four emperors)

8. When didi it become a museum and open to the public ? (1925)

答案:

The Palace Museum is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t covers an area of 72 hectares(公顷).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early 15thcentury. It took 1,000,000 people to work on it. The building of the project lasted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During the later years, some of the houses were rebuilt. Twenty-four emperors used to live in it. It was not until 1925 that the Palace Museum became a museum. Since then the place has been open to the public.

Step IV Practice

P90 Ex 3.

Step VHomework

1.If we have no time to do the writing above in class, we can leave it as homework

2.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gain.

篇5: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 What do you have on …? We have…。 I like …。 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没有固定日期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 have English,science,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在实际情景中自如运用这些句子。

教学难点:

Let's try部分,内容多,易混淆。应多放录音,正确引导。必要时给出听力原文指导学生进行分句听和分段听。另一难点是能够简单描述一周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教具 CAI,cards

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Step 1 Warm-up(热身)

(1)教师放Start部分的歌谣Let’s chant录音,学生复习巩固有关星期的新单词和课程名称。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A:What day is it today?

B:It's Tuesday.

A:What do you have?

B: We have P.E.class.I like Tuesdays.

Step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教师播放Let's try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尽量按选出正确的图,并说出先后顺序。听了一遍后,老师可给出重点句型。让学生再听录音,完成听音选图练习后,教师指导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听了两遍后,还不能理解内容,可出示听力原文的同时播声音,让学生听懂后,在不看文字的.状态下再听一遍。反复播放录音能强化对新句型的听觉感知。

(2)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本课时Let’s talk对话部分的图片,利用教学VCD或录音带,让学生来看一看、听一听Amy要上什么课程。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记录,有意识培养他们听的技能。小组或班级评选谁是听力王,对学生听的表现及时评价。

(3)反复听录音,跟读对话。两人一组读对话。

Step 3 Practice (趣味操练)

(1)教师利用转盘教具做游戏,操练第一组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然后引导学生依据实际的课程表替换新句型中的关键词,操练第二组句型:What do you have on…? We have....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准备描述一下自己本周学习的情况。可先在小组内或同桌间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宣读。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重点的两组新句型,如: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I have....交流完毕后,教师不要忘记让大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宣读者。

(3)Group work

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准备的情况宣读稿,分小组讨论各自喜欢什么课程和哪一天的课程。总结出各小组最喜欢的课程和最喜欢星期几的课程,在班级内做汇报。鼓励学生表述尽可能多的理由。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1)让学生做A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

(3)让学生参照自己设计的课程表说一说喜欢的课程和喜欢星期几。要特别说的喜欢的理由。

(4)让学生把新学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家长或朋友听;制作祝福卡给父母或朋友。

Step 5 Conclusion

Homework: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Unit 2 My week

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hat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s?

We have English,science,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学习的始终,课前我用几分钟结合情境复习单词、单词和句型的融合运用及问答,使学生熟悉单词、短语的表达,能够听懂老师的提问,在老师引导下能够完整回答。本节课继续学习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即在校的课程和课余生活安排。学生很熟悉汉语的表达但转化到英语可能会混淆、反应慢,特别是星期几的记忆和替换句型灵活运用环节。在做两两和小组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敢开口,有的怕其他同学笑话,还有的担心出错。我多做示范,多引导,多鼓励他们,能说到哪就说到哪,不懂就举手问老师,共同完成。

篇6: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 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件

篇7:小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整合一:角的度量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整合二:角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整合三: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 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整合四:直线、射线和角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 角的意义

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篇8: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文艺学论文。阅读时要注意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首先是把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弄清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或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部分内容或各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从而抓住全文的精髓,而且对文章能作合理、正确的阐释;其次是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其普遍的意义,甚至能从已知推出未知,达到新的境界。

要做到融会贯通,就要在积累梳理、质疑思辨的基础上,对课文作综合考察、深入思考。古人说,“思如炊火,悟到时如火候”,只有真正下了工夫,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篇9:第二单元

学会写提纲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应该从写提纲练起,不必急于成文。写议论文与写记叙文不同,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思,这就如同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一样。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不少同学不愿意拟写作提纲,觉得麻烦,耽误时间,结果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意发挥,从而出现观点不明、重点内容遗漏、条理不清、结构松散等弊病。为了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证写作质量,我们一定要首先学会写提纲。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一般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论点?

2先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后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

3选用哪些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阐述论点?

4用什么论证方法?哪些详?哪些略?

5怎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对这些问题必须反复思考,然后加以整理,分成条目,固定下来。写提纲时,要注意几点基本要求:(1)观点明确;(2)重点突出;(3)条理清楚;(4)简而明。所谓“简”,是指简要,写出段意即可;所谓“明”,就是清楚明白,一看提纲就了解文章的整体安排及部分内容的详略情况。

我们看一下《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提纲:

谈“骨气”

一、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三、从不同角度论述:1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四、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这份提纲,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从提纲可以看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及作者的思路。

中学生编写提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简单和逻辑性不强。前者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提纲: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二、说理论证:1勤奋学习便会取得成就

2不勤奋学习必将一事无成

这样的提纲太简单,看不出作者的整体构思,实际写作时,仍然需要边写边想,这就没能起到提纲应有的作用。同样是这个题目,另一份提纲则明确具体、条理清楚: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一、提出论点: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

二、分析:1学习与才能的关系

2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

3“天才”“神童”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

三、多角度论证:

外国:1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

2高斯的例子

3居里夫人及丈夫的例子

4引用狄更斯、巴尔扎克的话

中国:1唐代的诗歌:白居易的自我写照

2明代的药物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清代的绘画艺术:郑板桥刻苦画竹的诗句

四、结尾点题,强调中心论点

写提纲除了应该内容具体以外,还要注意有一定的逻辑性。先来看这样一份提纲: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1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2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3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4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这份提纲将“为什么”与“怎样做”混在一起谈了。提纲不合乎逻辑,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混乱。可以做这样的修改: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一、提出论点:中学生要珍惜青春

二、说理论证: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珍惜青春

1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

2    中学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二)中学生怎样珍惜青春

1珍惜青春要树立远大目标

2珍惜青春要从点滴做起

写作提纲一经列出,就应该依“纲”写作,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了更新更好的思路,可以随时调整或修改提纲。

提纲是文章整体构思的文字化。拟写作提纲前一定要认真构思,逐步养成拟写作提纲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作文效率,保证作文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XML:NAMESPACE PREFIX =O />

作文参考题目

1仿照《怀疑与学问》一文,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提示:《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论点后,按治学过程分两步论证,并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严谨而清晰。可仿照此文的立论和结构写,重点是讲清二者的关系,重点要突出。

2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提示: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你要有理有据地讲清:为什么学好语文重要?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学好语文?还应该考虑用哪些事例来增强说服力?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把以上内容列成条目,就是一份很好的提纲了。口语交际

开 讲 演 会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组织一次讲演会。

开讲演会,是锻炼讲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下边介绍些有关知识,供同学们组织讲演会参考。

1选择合适的题目。比如:2050年的畅想,我们的使命,读寓言、谈启示,历史的沉思……

2参加讲演者应围绕确定的题目准备讲演稿,并要一并考虑语气、语调、姿态、表情乃至服饰、手势等,总之要充分准备。讲演时不宜念稿。

3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讲演时介绍讲演者和讲演题目,安排讲演顺序,对讲演作小结,召集评判人员开会评出成绩等。

4确定成绩评判员。

5讲演成绩的评定,一般按五项分别评定。这五项是:主题,结构,技巧(包括语言、表情、音量、语调、语气、应变能力),时间,仪表(整洁、大方、恰当)。

6讲演会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左右为宜。每个讲演者的发言应限在10分钟左右。讲演时可由一名评判员专门掌握时间,适时提醒讲演者。

篇10:第二单元

[目标全解]

1、了解每篇散文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设计并理解每篇文章中的生字和生词。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

4、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写点有真情实感的散文。

[内容全解]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说它题材广泛(山川风物、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写法灵活多变,可叙事、可记人、可写景状物、可议论抒情;神不散是说它的中心只有一个,取材和写法都要为它服务。

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1926年8月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组回忆文章的一篇。文章回忆了自己东渡日本在仙台学医时的一段特殊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斗争性格。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1941年去延安后的感怀之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作者借西北极有特点的白杨树来热情歌颂西北军民的团结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菜园小记》是吴伯孝箫回忆延安生活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反映了延安大生产活动的一个侧面,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夏之绝句》作者是台湾女作者简嫃。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爱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人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沸法国大作家莫泊桑。文章中提到的几个人都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他们经常在福楼拜家聚会。作者也亲历了他们的聚会。他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展示在我们面前。阅读时想一想,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6、藤 野 先 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里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他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于,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来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这了一长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部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应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本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吧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信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午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无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耍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合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叫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相关文章:

1.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件

2.第二单元作文

3.第二单元测试题

4.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试题

5.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7.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8.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范文

9.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10.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题

下载word文档
《小学第二单元《悄悄话》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