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2022-05-28 05:11: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jp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篇1: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

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

C.F2植株和F1植株D.F1植株和F2植株

3.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4.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II-4是携带者

C.II-3是携带者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5.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

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

(Ⅱ一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A.Ⅱ—4、Ⅱ—5、Ⅲ一7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D.Ⅱ—4、Ⅲ—7、Ⅲ—8

6.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

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

A.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D.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7.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

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8.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

9.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的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④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

⑤两对相对性状均由细胞核基因决定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②③D.①③⑤

10.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当F2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9∶6∶1和15∶1时,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4∶1和1∶3

B.1∶3;1∶2∶1和3∶1

C.1∶2∶1;4∶1和3∶1

D.3∶1;3∶1和1∶4

11.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DNA结构一定相同,数量也一定相同

B.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DNA结构一定相同,数量可能不同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任何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

12.下列各项中,不能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实的是

①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DNA是遗传物质

③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④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转化实验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研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14.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15.如图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B.若DNA在复制过程中,a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

改变,由A→T,该DNA分子经3次复制后所产生

的异常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4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d链的任何一个碱基改变,都会引起子代性状的变化

16.某生物碱基中嘌呤总数为56%,嘧啶总数为44%,此生物不可能是

A.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禽流感病毒D.果蝇

17.脱氧核糖存在于植物细胞的①染色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高尔基体

⑤线粒体⑥液泡⑦拟核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③⑤⑦D.①④⑤⑦

18.对于下列图解,错误的说法是

A.可以表示DNA的转录过程

B.共有5种碱基C.共8种核苷酸D.两条链中的A所占比例相同

19.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④⑤过程

B.②③过程只有RNA病毒才有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噬菌体进行⑤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

20.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1.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2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

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C.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23.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24.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A1B.III—1基因型为XY的概率是1/4

C.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IV—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25.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26.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27.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28.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9.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30.STR是DNA分子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

7

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14次;X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

31.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②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肿瘤的治疗④花粉离体培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3.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

留在酒精中

C.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D.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34.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多少

35.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每个癌细胞

A.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B.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组

C.都在诱导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原癌基因D.DNA的量未必相同

36.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黄色脂肪粒

篇2:七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第Ⅱ卷的答题栏内。每小题分,共分)

1.在美国,有一个叫丹尼尔的快餐店老板,因用铁链把自己的脚踏车锁在门口的树上而被人举报。为免交1000美元罚金,他必须当众向那棵树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将脚踏车锁在树上,而且要经常给树浇水。这一事例告诉人们

A.世界因大自然的魅力而精彩B.植物和人一样也有生命

C.人类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最高统治者D.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保护植物

2.据统计,我国仅15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接近50万!在同学甚至好友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的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②加强立法,就能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③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宽容理解,学会体谅尊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在“512”汶川大地震抢救生还者的过程中,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绝不轻言放弃。”这是因为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②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③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④生命是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秉公执纪,廉洁清正,忠于使命,被誉为“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在确诊肺癌晚期的两年多里,仍然坚持工作。月27日,王瑛因积劳成疾,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7岁。王瑛的事迹启示我们

A.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B.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要学会珍惜

C.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D.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汶川大地震时,映秀小学六年级学生康洁勇敢地从6楼纵身跳下去逃生。脱险后的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跨进了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抢救老师和同学。少年英雄康洁的这一行为表明

①她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②他人生命处于困境时,应尽力伸出援助之手③她的人生价值因勇敢而闪烁光彩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短跑高手不见得都能驰骋在长跑跑道上;跳水健将未必在水里游刃有余,如果你没有认识自己,就注定会输。可见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②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③正确认识自己要全面地对自己做出评价④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七年级(1)班小明看见同学们有事喜欢找自己的同桌帮忙,却很少和自己来往。他认识到自己对同学不够热情、主动,决心改掉自己的这个缺点,积极和同学交往。小明认识和评价自我的途径是

①自我观察②与他人的接触和比较③他人对自己的态度④自我表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林刚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城里,转学到了一个新环境。看到周围的同学多才多艺、穿着漂亮,他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好,班里不会有同学和他做朋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他有一种自卑心理②他有自知之明③他没有长处和优势,所以不自信④他没有通过科学的比较发现自己的长处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9.王丽今年上初中,他高高兴兴地去学校,但发现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学校,如果你是他的新同学,应该告诉他

①既然不喜欢这所学校,那就赶快转学②调整心态,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③其实学校都是一样的,在哪儿读书,都很累④个人的成长关键在自己的努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0.有的人独自学习效率高,有的人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效果好;有的人晚上学习效率高,而有的人早晨学习状态好。这说明

A.人的爱好有差别B.人的性格不同

C.人的生活习惯不同D.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11.在年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张米亚、吴忠红……在生死抉择面前,这些老师恪尽职守,不畏牺牲,用生命奏响师魂壮歌。可见

①教师的爱是“超凡脱俗”的,无私的②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③老师不懂得珍惜生命④老师应当受到学生的的尊敬,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中学生李刚在学校组织的测试中作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严厉批评。对此,李刚应该

A.找机会报复同学和老师B.感谢同学和老师的真诚帮助

C.刻苦学习,把怨恨藏在心里D.拒不承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情境分析(分)

13.据调查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家长过分溺爱,在学校表现也不尽人意。比如,班集体组织的活动,常常找借口不参加;上课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与同学相处时,往往以我为中心,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特别是在班里组织的帮扶活动中,一些优秀学生却怕耽误学习拒绝参加等等。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反思今后应该如何让去做。(7分)

14.某校学生张某的父亲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看到本村很多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认为学习用处不大,经常劝张某退学,外出打工。加上张某本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也有了放弃上学的念头。

作为张某的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张某及其父亲放弃退学的念头?(8分)

15.七年级(1)班学生李某原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前期由于和同学发生了口角,便邀上社会不良青年张某对同学进行报复,同时在同学面前吹嘘自己结交了“好朋友”,还对同学起侮辱性绰号,其行为受到了学校、班主任的严厉批评。李某自认为班主任事事和他作对,在背后经常说老师的坏话,经常违反学学纪律。(8分)

你打算如何去劝说李某?

三、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16.乐乐学习很刻苦,成绩也非常好,就是对集体不太关心,集体的活动都不愿参加。他认为学习好坏是靠个人努力的,集体是靠不住的。

判断:()

理由:

17.真正的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可以不讲原则,要讲“义气”。

判断:()

理由:

18、王平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小组,周日大街上当文明监督员,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对此,妈妈说:在大街上干的再好,也没有人知道是你,劳而无功,不值得。

篇3:小升初英语冲刺阶段测试试题

小升初英语冲刺阶段测试试题

一、按要求改写下列单词(12分)

1.复数:dress ________ sheep ________ scarf ________

2.反义词:behind ________ happy ________ hungry ________

3.同音词:know ________ flour ________ right ________

4.现在分词:play________sit________dance ________swim ________

watch ________shut ________paint ________

5.写出下列单词的复数形式(不可数用/):

child ________ sheep ________ sweet________ library ________

bread ________ peach ________ office ________

6.写出下列动词的现在分词及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play ________ ________ jump________ ________

swim ________ ________ have________ ________

ride ________ ________ watch ________ ________

二、辨音,用T或F表示(5分)

1.dessertdesk2.spoonballoon

3.frontfrom4.beachbread

5.threethat6.over open

7.hungry ruler 8.salt what

9.butter doctor10.who where

三、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1分)

1.My mother ________ (wash) the plate in the kitchen now.

2.Please ________ (have) some water.

3.School is over. The pupils can ________ (play) games.

4.Don’t ________ (run) in the school,Danny.

5.We ________ (like) music. Now we (sing).

6.Let me ________ (go) to the cinema.

7.Mary,________ you ________ (clean) the window? Yes,I am.

8.The workers ________ (want) some tea. They’re thirsty.

9.Look,Mrs White ________ (have) a maths lesson. We like maths.

10.I can ________ (listen) to the radio on Sunday.

11.Miss Fang: _______ (not make) a noise in the cinema,Peter and Danny.

Peter: I’m hungry. Can I ________ (eat) in the cinema, Miss Fang?

Miss Fang: ________ (look) at the sign, Peter.

Peter: Oh!Sorry. The sign ___(mean) Don’t ___(eat) or ___(drink).

Danny: Look,the film is beginning. Look,the boy ________ (play) football with the children.He can ________ (play) football well. What’s the film’ name?

Peter: I don’t ________ (know),Danny. I ________ (like) the boy.

Miss Fang: Don’t _____ (talk). Let’s _____ (see) the film together.

Peter and Danny: Sorry.

四、按要求填空(16分)

I.根据括号内的单词完成句子:

1.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读英语).

2.There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蔬菜) in the bowl.

3.Ple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书).

4.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游泳) in the school.

5.Is the gir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

II.用英语写出括号内的.数词:

1) The ________ (1) day of October is the National Day.

2) There are ________ (6) floors in our school.

3) Our Computer Room is on the ________ (3) floor.

4) How much is your watch? ________ (100) yuan.

5) I’m Mrs Lin. I’m ________ (40) years old.

6) Thanksgiving Day is the ________ (4) Thursday in November.

7) Which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The ________ (5) one in that row.

8) Peter’s birthday is on the ________ (30) of May.

9) How many giraffes are there? ________ (21).

10) February is the ________ (2) month of a year.

III.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hat ________ the girls _______ (need)? They ________ (not need) Gameboys. They ______ (need) kites.

2.________ (look)! The boys ________ (play) football with their teachers. They are good at ________ (play) it.

3.Let’s ________ (go) and ________ (buy) some presents for Danny.

4.Linda and I ________ (be) near the swiming pool.

5.Don’t ________ (read) magazines in the bus.

6.There _____ (be) a pen,two pen pencils and a ruler in my pencil-box.

五、选择填空(25分)

1.Peter is tall. He’s ________ Mike.

A.beside

B.behind

C.in front of

2.________ any ink bottles on the desk?

A.Are these

B.Is there

C.Are there

3.There ________ a lot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A.are

B.am

C.is

4.The dentist likes ________ some tigers.

A.draw

B.draws

C.drawing

5.Have you got ________ bread? Yes,I’ve got ________.

A.some … any

B.any … any

C.any … some

6.Can I ________ TV?

A.watching

B.watch

C.look

7.The traffic light’s red. ________.

A.Wait

B.Don’t cross the road

C.Look out

8.________ I have some fish?

A.Am

B.Do

C.Can

9.Here ________ some glue.

A.has

B.are

C.is

10.________ Eddie like the black car? No.

A.Do

B.Does

C.Has

11.________ any milkmen in the farm?

A.Is there

B.Are there

C.There are

12.The students always go to bed at nine o’clock ________.

A.in the evening

B.at night

C.in the morning

13.Kitty has ________ old uniform.

A.the

B.a

C.an

14.Don’t play ________ the kitten.

A.for

B.with

C./

15.________ do you go home every day? At five.

A.What

B.What time

C.Where

16.The man has got ________ money. He’s rich.

A.many

B.any

C.much

17.There is ________ flour in the packet. I must buy some.

A.few

B.little

C.lots of

18.________ apples do you want? The red ________.

A.Which … ones

B.Which … one

C.What … ones

19.Does Mr Chen ________ magazines in the afternoon?

A.look

B.see

C.read

20.I like the yellow parrot ________ I don’t like the blue one.

A.and

B.or

C.with

21.The girl ________ her homework at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A.doing

B.do

C.does

22.I ________ like art.

A.not

B.don’t

C.am not

23.They like ________.

A.an sausage

B.the sausages

C.a sausage

24.________ the first floor there are two rooms.

A.At

B.On

C.In

25.How many ducklings ________ on the lake?

A.is there

B.are there

C.have

六、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1分)

1.I have some ice-creams.(一般疑问句,肯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like pineapples.(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ir father wants a big packet of biscuits.(一般疑问句,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re are some trees and flowers in front of the river.(画线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Our maths teacher is writing in the office.(画线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Their mother is playing the violin in the room.(画线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Please listen to the music, Danny.(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Danny gets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He is a student.(反意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Mary is taller than Peter.(保持原意)

Pe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It’s seven o’clock.(画线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15分)

I)The Boy and the Dog

Mr Brown looks out of his window.There is a boy in the street.He is eating a sand-wich.

There is a dog in the street,too.The boy says,Come here,good dog.I’m going to give you some sandwiches.The dog comes up.The boy kicks the dog.The dog run away.

Mr Brown comes out of the house and says to the boy,Come here,I’m going to give you some money.The boy is happy and to Mr Brown.But Mr Brown doesn’t give him any money.He kicks the boy.

The boy cries and says,Why do you kick me? I don’t ask you for any money.The dog doesn’t ask you for any sandwich,Mr Brown says.But you kick it.

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型是否与短文的内容相符,相同的用T,不同的用F表示

1) The boy is having some b他ad in the street.

2) The boy doesn’t give the dog any bread.

3) The boy likes the clog.

4) Mr Brown wants to.give the boy some money.

5) Mr Brown is going to give the boy a lesson (教训).

II)A lot of boys and girl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wearing the same kinds of clothes,and many of them have long hair,so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tell whether they are boys or girls.

One clay,at old man went for a walk in a park in Washington,and when he was tired he sat down on bench.A young person was stand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ond.

My Goodness!the old mall said to the person who was sitting beside him on the bench.Do you see that person with the jacket and long hair? Is it a boy or a girl?

A girl.said his neighbor.She’s my daughter.

Oh!the old man said quickly.Please forgive me,I didn’t know that you were her mother.

I’m not,said the neighbor,I’m her father.

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 What did old man se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o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y didn’t the old man know if it was a boy or a gir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o did he as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 did this person answ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What did the old man say t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Take Care (当心) of Your Eyesight (视力)

Schools and parents in Shenzhen City have been asked to take better care of children’s eyesight as 45 percent (百分之) of them were found to be shortsighted (近视).Too much reading,poor lighting and too much TV are blamed (谴责).Of The city,s school graduates (毕业生) who applied (申请) to study at colleges (大学) this summer,two thirds (三分之二) had to have their choices (选择) limited (限制) because of poor eyesight,Shenzhen Special Zone Daily (深圳特区日报) said.

根据短文的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

1) This piece of news was reported by ________.

A.People’s Daily

B.Shenzhen Special ZoneDaily

C.China Daily

D.Schools in Shenzhen City

2) The purpose (目的) of this news is to ________.

A.tell the children who are shortsighte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B.blame (指责) schools and parents for children’s poor eyesight

C.ask the high school graduate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eyesight

D.draw people’s special attention (注意) to children’s eyesight

3) According (根据) to this news only ________ of the children in Shenzhen City have good eyesight.

A.45 percent

B.1ess than a half

C.55 percent

D.two thirds

4) Because of poor eyesight,many high school graduates ________.

A.weren’t allowed (允许) to attend (参加) college

B.couldn’t graduate (毕业) from school

C.couldn’t choose to study what they liked best

D.lost their chances (机会) to attend college

5)What caused (引起) so many children to be shortsighted?

A.Too much reading.

B.Too much TV.

C.Poor lighting.

D.All above.

八、小作文(5分)

用连贯的不少于5句的句子描写你喜欢的动物。

My Favorite Animal

篇4: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美国人节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l和2之间的食物(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15%。

1.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

C.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2.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上奏章告老还乡,皇上觉得他的确年老就答应了,回归故里之后,他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认为应该让子孙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9.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 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任选八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9)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使满涂污泥,便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的嚼着解渴。走过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而甘美的滋味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象乞丐的臂腿,便涩得象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固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种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蓬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便利,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厚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留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便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一九二三年四月七日

2,4,6

1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

A.“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象说家常话似的,平实质朴,开始了娓娓动人的叙述。

B.在城里,藕成了珍品,所以只有在豪华公子硕腹巨贾家里和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有。

C.第二段结尾处“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朋友送我的莼菜,特意装在瓶子里,并且送了我一瓶,可见其珍贵难得。

E.作者思恋故乡,是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所以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这里的所恋即指文中的藕和莼菜。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作者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为什么会怀念起故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与朋友喝酒时嚼着藕片”怀念起故乡的,由此提到了家乡的藕,请分析作者为什么会由“藕”想到了家乡的“莼菜”,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描写故乡的藕和莼菜的?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月25日《华夏时报》),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然而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来就是一个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和惰性。

那么,“超女”问题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用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场面、成千上万“粉丝”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在客观上起到了遮蔽青少年面临的真实社会问题、麻醉他们心灵的作用,说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面临许多困扰:如升学、就业、因为买房而下降为“房奴”、因为生病而变为赤贫、跻身于中产阶级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从大学生的工资逐渐和农民工趋同这一趋势就可以看得出来)等。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

在我看来,个人的努力不够或者运气不好,仅仅是诸多原因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是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需要青年们直面它、严肃认真地思考它、并本着对个人、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起动手来解决它。在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们并无捷径可走。

但“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却是:并不需要这样累,只要成名,所有这些问题就全部自动消失,而成名却是人人可能的。你看那些今日大红大紫的超女们,一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嘛!

在这样一个神话面前,所有严肃认真的思考,都显得十分可笑,所有试图通过推动社会进步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其成本都显得过于昂贵。显然,年轻一代服了这剂蒙汗药并沉沉睡去,对于那些能够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阶层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剂蒙汗药害处多多,但超女本身是无辜的,她们仅仅是做了别人的工具;成千上万参与其中的“粉丝”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快乐;甚至连策划、主持其事的公司和电视台,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利润。超女神话可以说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社会通过“复杂的共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而那些像刘忠德先生这样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时出来大声疾呼,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无保留地反对用行政手段禁止“超女”。因为禁止“超女”,并不能自动导致年轻人的觉醒;而在年轻人真的觉醒并看穿了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之后,“超女”也就回归于娱乐本身,不复有蒙汗药的危害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超女们由“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而不必经过艰苦奋斗。

B.作者认为,用行政介入的方法来制止“超女”现象是不可取的,只有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才能真正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

C.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困扰,导致他们对“超女”盲从,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能成名,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D.作者认为,因为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及时唤醒青年直面社会现实,所以造成“超女”现象泛滥。

E.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超女”这剂蒙汗药害处太多,但就“超女”本身而言,大众不能给予太多的指责。

17. 针对有评论者对刘忠德的看法,作者是怎样看待刘忠德的,试作简要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原因是什么?对此作者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对超级女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网上引发了大讨论,就目前来看,支持刘忠德先生观点的占多数。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共31457人的调查中,赞成刘忠德观点的网友占63.76%,不赞成的28.38%,说不清楚的有7.86%。而认为超女是“低俗艺术,误导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占41.35%,认为超女“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但难登大雅之堂”的占23.4%。(《华夏时报》4月26日报道)你对刘忠德的观点是否赞同?请结合“超女”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众多的媒体记者,范甘迪唇枪舌剑,侃侃而谈。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B.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上对你

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C.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D.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过多的“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等否定式的教育,会造成亲子之间诸多问题的所在。

B.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部屈辱与辉煌并存的历史。历史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C.史学家李敖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人遇害的史实,见诸于许多国际文件和美国的机密文件中,日本右派人士却无视这一事实一再否认。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22.把下边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出下面的漫画内容,然后概括其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重温经典(两题中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写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你觉得哪一次最精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是一条可悲的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解释,据此可知,A、B、D都没有揭示它的本质或特点。)

2.B(A项,原文是说“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故是错误的;C项 ,原文说的是“很不赞成”,而不是“不大赞成”,故是错误的;D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是错误的)。

2,4,6

3.C(A项原文说的是“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B项,原文说的是“则需要控制”,而并不是“没有多大关系”;D项,原文无此信息,且多吃与控制体重的关键在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B( “敏”的意思是“奋勉”或“聪明机智”。)

5.B (B项第一句中“遂”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表示承接,第二句中“遂”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A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无义;C项中的两个“以”的意思都是“因为”,介词;D项中的两个“且”的意思都是“将要,快要”,副词。)

6.C( ①④⑥是疏广回答昆弟老人劝告的话语,分别说明自己也疼爱子孙,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乐于拿圣主的赏赐“与乡党宗族共飨”,这并非是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体现。)

7.B (“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不是“中途曾经后悔”之意。)

8.①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③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和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 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5分)(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

10.(3分)(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十选八)

11.(1)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

(3)秋月春分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4)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7)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9)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10)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5分)B、D

13.(6分)从全文看,藕是作者故乡的代表吃食,在文中已经变成一种象征。吃到它,自然牵动作者的思绪,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14.(6分)因为莼菜和藕一样,在家乡都是鲜嫩可口、每日都能吃到的,而在这里却都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所以提到藕也就自然想到了莼菜。

15.作者将故乡的藕和莼菜与都市的进行对比,以都市的藕数量少、价格贵,街上挑担卖的又枯涩不堪和都市很难吃到的莼菜来衬托故乡藕的色泽鲜嫩、滋味清淡而甘甜,莼菜的多且富有诗意,令人心醉。(4分。写出两方面的对比且概括正确,各得2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藕与莼菜的偏爱和赞美之情,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偏爱和赞美之情” “深深怀念”各得2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5分)B、D(B项只有在年轻人真正觉醒,并且看穿“丑小鸭变天鹅”的不现实性,方能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从而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D项中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7.(6分)(1)刘忠德的评论表达了对文化艺术走向的忧虑。 (2)刘忠德主张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3)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唤醒青年直面现实。

18.(6分)(1)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要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现实。

(2)年轻人要觉醒并看穿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

(3)使“超女”回归于娱乐本身。

19.(8分)赞同的角度:(1)歌唱家涌现在中国歌坛时,他们的背后是长期辛勤的付出、努力和工作,而“超女”现象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扭曲心理怪圈中,不愿意去奋斗。超女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以此来满足某些人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国人的美丑观念被彻底颠覆。作为文艺应当具备传承文明和教化作用,而“超女”是低俗文化,大部分“超女”品位不高,口出脏话,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无知,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毒害。

(2)不赞同的角度:“超级女声”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有其存在权利,虽然不少选手暴露出低俗的一面,但大部分选手那种敢于表现自己、执着、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应当好好利用,正确引导使之走向正轨。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20.C

21.D(A.句式杂糅。B.句子的主干是“中华民族是……世纪,是……历史”,主谓搭

配不当,应改为“中华民族的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段屈辱与辉煌

并存的历史”;C.“诸”是谦词,之于,语义重复。)

22.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应该统统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这些暴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们所遗忘。

23.答案示例:让千里马去拉磨,讽刺了社会上对人才的严重浪费现象

24.略。

篇5:七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听力题(1×1)20%

第一节:听问句,选答句。(读两遍)

( )1.A.How are you? B. Fine, thanks. C. It’s black.

( )2.A.Good morning! B. Good afternoon! C. Good evening!

( )3.A.It’s an egg. B. It’s yellow. C. They are eggs.

( )4.A.There are ten desks. B. They are desks. C. D-E-S-K, desk.

( )5.A.It’s a pen. B. There is one. C. It’s on the desk.

第三节:听小对话,看问题,选答案。(读两遍)

( )11.What’s Daming’s favourite food?

A. Fish. B. Ice cream. C. Cake.

( )12.What is the boy’s favourite colour?

A. Green. B. Blue. C. Black.

( )13.Where’s the boy’s English book?

A. On the chair. B. Under the bed. C. Under the chair.

( )14.How many flowers are there in all(总共)?

A. Five. B. Three. C. Two.

( )15.What are these?

A. Legs. B. Arms. C. Eyes.

第四节:听长对话和短文,看问题,选答案。(读两遍)

听一段长对话,回答16-17两小题。

( )16.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

A. Yellow. B. Red. C. Blue.

( )17.How many flowers are there?

A. Four. B. Six. C. Eight.

听一篇短文,回答18-20三小题。

( )18.Who is Yangyang?

A. Mr Wang’s student. B. Mr Wang’s daughter. C. Daming’s friend.

( )19.What’s Daming’s favourite food?

A. Apples. B. Pears. C. Bananas.

( )20.Who has got(拥有) a white bag?

A. Mr Wang. B. Daming. C. Yangyang.

二、单项选择题。15%

( )1.The black book____on the chair and the red books____on the desk.

A. is; is B. is; are C. are; are

( )2.This is____pear and that is____apple.

A. a; a B. an; an C. a; an

( )3.—What’s your favourite____? — Red.

A. food B. colour C. drink

( )4.—_____are the desks? —They are red.

A.How many B. Where C. What colour

( )5.—What’s your name? —_____.

A. I’m fine B. I’m Julia C. I’m a girl

( )6. —What’s between (在……和……之间)Ff and Hh? —____.

A. Gg B. Jj C. Kk

( )7. —Which group of the letters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哪一组字母在分类上与其它不一样?) —_____.

A. Ee—Oo—Uu B. Aa—Cc—Kk C. Ee—Ll—Rr

( )8.—What’s this ____English? —Sorry, I don’t know.

A. in B. on C. under

( )9.—What’s this ? —A pen.

—______. —A book?

—Yes, a book!

A. Yes B. OK C. No

( )10.—What are these? —They are _____.

A. hand B. eye C. feet

( )11.Which sentence can match the picture? (哪个句子能与图画匹配?)

A. The books are on the chair.

B. The books are in the chair.

C. The books are under the chair.

( )12.—Jack, what’s _____favourite fruit?

—My favoutite fruit is apples.

A. my B. you C. your

( )13. — Please sit down! —_____

A. It’s a chair. B. Thank you. C. Where’s the chair?

( )14.Everyone(每个人) has(有)one____and two _____.

A. mouth; eyes B. nose; heads C. leg; arms

( )15.—Mom, this is____Gao. She is my English teacher. —Hello!

A. Mr B. Miss C. Teacher

三、完形填空:根据以下各小对话或句子的意思,从方框内选择适当的选项填空。

注意:要求写字母代号。10%

( )1. —What colour is the cat? —It’s_____.

( )2.—_____do you spell “green”? —G—R—E—E—N.

( )3.I’m Daming. My favourite _____ is ice cream.

( )( )4-5. —How many ____ are there? —There_____ one. And it’s a black bird.

( )6.This_____is my friend, Jack

( )7.Miss Li is _____English teacher. She’s a good teacher.

( )8.—____this in English? —It’s a book.

( )9.—Where _____my shoes? —Under the bed.

( )10.—What are these? —They are_____.

四、阅读理解。20%

A

A: Good afternoon, Helen! B: Good afternoon, Daming!

A: What’s this? B: It’s a photo of my family.

A: Can I see it? B: OK. Look! This is my father and this is my mother.

A: Who (谁) is that girl? B: She is my sister, Susan.

A: And who is that boy? B: He is my brother, Jack.

A: But where are you, Helen? B: I’m not in the photo.

根据上述对话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When (什么时候) is it now (现在) ?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In the evening.

( )2.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正在谈论)?

A.Helen’s father. B. Helen’s mother. C. Helen’s family.

( )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hoto?

A. Three. B. Four. C. Five.

( )4.Who is Jack?

A.Helen’s friend. B. Helen’s father. C. Susan’s brother.

( )5.How many sisters does Jack have(有)?

A. One. B. Two. C. Three.

B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Jim? B: It’s fish.

A: Fish? It’s my favourite food. B: Oh, you like(喜欢)fish, Kate?

A: Yes.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 My favourite food is noodles.

A: Does your sister Mary like noodles, too? B: Yes. But they aren’t her favourite.

A: What’s her favourite food, then? B: Rice. She likes rice very much.

A: What about your brother, Bob? What’s his favourite food?

B: His favourite food is eggs.

根据上述对话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6.Who is Mary?

A. Jim’s sister. B. Jim’s friend. C. Kate’s sister.

( )7.Who likes rice very much?

A. Kate. B. Bob. C. Mary.

( )8.What’s Bob’s favourite food?

A. Noodles. B. Fish. C. Eggs.

( )9.Who is Bob?

A. Jim’s brother. B. Kate’s brother. C. Mary’s pen friend.

( )10.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Favourite colours. B. Favourite teachers. C. Favourite food.

五、词汇运用:根据句子意思和中文提示,写单词。10%

1. —What’s your_________ (名字)? —I’m Julia Roberts.

2. This_________ (女孩) is my daughter, Yangyang.

3. —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_________(课桌).

4. This_________ (书包) is my sister’s, and that is mine.

5. —What are these? —They are_________(地图).

6. We have a nose, a mouth and two_________ (脚).

7. There are_________ (八) people in Tom’s family.

8. _________ (绿色) is good for(对……有好处) our eyes.

9. The_________(鞋子)in the box are Lily’s.

10.—Where is the football? —It’s_________(在……下)the bed.

六、句型转换: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变换下列各句,每空格只能填一词。10%

1. This is an egg.(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 in English?

2. I’m fine.(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 you?

3. There are ten desks.(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desks are there?

4. My cat is black and white.(划线部分提问) → _________ _________ is your cat?

5. My pens are on the desk.(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 your pens?

七、任务型阅读。 5%

你已经学会在英语词典上查阅英语单词了吗?如果会,你一定知道,词典上英语单词的排列规律;如果不会,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单词的排列,你一定能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把方框内的五个单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上。

about → always → __________ → bamboo → beef →________ → close → come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email → factory → __________ → grass→ half……

篇6:七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1-5:BBCAC 6-10:BCACA 11-15:ABCAB 16-20:CBBAC

二、1-5:BCBCB 6-10:AAACC 11-15:ACBAB

三、1-5:DHAFB 6-10:CGJEI

四、1-5:BCBCB 6-10:ACCAC

五、1-5:name, girl, desk, bag, feet 6-10:feet, eight, Green, shoes, under

六、1:What’s this 2:How are 3:How many 4:What colour 5:Where are

七、animal→behind→day→drink→game

篇7:高三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1.松露是和松科植物根系共生的一种地下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B. 都含有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 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 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松露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松科植物也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 松露和松科植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 松露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

D.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D正确。

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S1和S2分别为漏斗内外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如图2所示,渗透平衡时漏斗内外液面差为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

B. 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

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m值为0

D. 图2结果说明,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生物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且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不能穿过半透膜,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图中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即S1﹥S2。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两侧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

【详解】A. 根据题意,膀胱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升高说明膀胱膜是半透膜,A正确;

B.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液面高于S2溶液的液面,B正确;

C. 将S1和S2溶液换成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则渗透平衡时不会出现液面差,因为KNO3可以通过半透膜,C正确;

D. 蔗糖属于小分子,故图2结果不能说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生物膜,D错误。

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据此推测DNP作用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

B. 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形成ATP最多

C. 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

D. 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2,4-二硝基苯酚(DNP)对[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表明DNP影响线粒体内膜的酶催化形成ATP的过程,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

B. 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

C. 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

D. 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

4.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利用相关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

B. 健那绿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可将死亡的细胞染色后观察

C. 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将色素溶解后分离

D. 人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易涨破,可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离心后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细胞相互分离,可以用于根尖的解离,A正确;

B. 健那绿为活细胞染色剂,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不是死细胞,B错误;

C. 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错误;

D.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应将人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涨破,D错误。

5.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D. F2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即表现为白色,则黑色为A_bb,黄色为aaB_,白色为aabb、A_B_,故纯合的黑色即AAbb和黄色亲本aaBB杂交,F1为白色即AaBb,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黑色有AAbb、Aabb,黄色有aaBB、aaBb,A正确;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A_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aabb杂交,与白色纯合子杂交未必能鉴定出,如与AABB杂交,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结果都是A_B_,C错误;

D. F2中黑色(AAbb、Aabb)与黄色(aaBB、aaBb)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白眼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D正确。

6.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与SSB功能相关的推测合理的是

A. 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以分开

B. 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 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D. SSB与单链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SSB能很快地与DNA复制时解旋形成的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使DNA呈伸展状态,且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则可推知,该蛋白能够在DNA解旋后与单链结合,在DNA复制结束后离开单链。

【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A正确;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

C. 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C错误;

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7.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 “嵌合体”植株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 “嵌合体”的花之间传粉后可能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而不同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所以出现嵌合体,A项正确;“嵌合体”含有4N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76条,因此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嵌合体中2N细胞可产生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4N细胞可产生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葡萄茎段,没有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含38条染色体,不会出现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D项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

8.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 去甲肾上腺素可经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去甲肾上腺素经内环境只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也是常见的神经递质,故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也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且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A.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

B.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

D. 根据题意,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9.为探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碗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豌豆的完整幼苗和去顶幼苗后,测得不同条件下豌豆两种幼苗的伸长量,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项目 完整植株 去顶植株

CK IAA GA IAA+GA CK IAA GA IAA+GA

测量值/mm 9.2 11.3 29 23 7.9 13 8.1 17.2

注:CK为空白对照组

A. 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

B. 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

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时,体现了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的协同作用

D. 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作用于完整植株时,IAA和GA均能促进幼苗生长,且IAA+GA混合组的促进作用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当作用于去顶植株时,作用效果是(IAA+GA)混合组﹥IAA﹥GA﹥对照组。

【详解】A. 根据表格数据,用生长素单独处理豌豆的两种幼苗时,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均可促进它们的伸长生长,A正确;

B. 表格中数据显示,赤霉素处理去顶幼苗效果比处理完整植株的效果要好,原因可能与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关,B正确;

C. 两种激素同时处理完整植株时比单独使用IAA强,但弱于GA,不能说明激素对豌豆幼苗伸长生长是协同作用,C错误;

D. 根据表格显示,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和豌豆幼苗种类,因变量是幼苗伸长量,D正确。

10.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C. 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推测可能是保护区内食物不充分,麋鹿种群数量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所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

【详解】A. 根据题干信息,“麋鹿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说明自然保护区内食物有限,故麋鹿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错误;

B. 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错误;

C. 引入麋鹿后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 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群数量较多,种内斗争增强所致,D正确。

11.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

酶在细胞外也可发挥作用,所以A错,RNA酶不是蛋白质,所以B错,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分解,所以D错。

12.某同学在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细胞装片时,不小心与其他动物细胞分裂装片混在一起,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如下示意图后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

B. 图中C2所示的过程将会导致基因重组

C. 图中C1与C3所含的染色体组数量相同

D. 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C1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2细胞不均等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初级卵母细胞;C3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4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 据图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1和C2,A正确;

B. 图C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过程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 图中C1含有4个染色体组,C3含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 同一个体中可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中C1与C2、C3与C4可能来自同一个体,D正确。

1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不仅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营养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对血浆pH的变化不大

C. 无氧呼吸时,乳酸是重要的能量载体,细胞不产生ATP

D. 癌细胞的能量仅来自乳酸,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减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因此尽管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

【详解】A. 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浆pH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的ATP,C错误;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D错误。

14.从某人体内的衰老细胞、癌细胞和凋亡细胞中获得提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所有酶的活性均低于其它两种细胞

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

C.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都相同,RNA则不同

D. 三种细胞的提取物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和生化的变化,如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等,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都降低;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A. 衰老细胞提取物中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A错误;

B. 提取物中均含凋亡基因,凋亡基因表达可诱导细胞凋亡,故在癌细胞中表达可使其凋亡,B正确;

C. 癌细胞是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已经改变,故三种细胞的提取物中核基因序列并不都相同,C错误;

D. 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三种细胞的提取物都含有葡萄糖,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15.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

C. 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

D. 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答案】D

【解析】

A. 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 由于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女性患者也有杂合子的可能,B错误;

C. 患者男性(XBY)产生的精子中XB:Y=1:1,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2,C错误;

D. 若患病女儿(XBXb时)与正常男性(XbY)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故D正确。

16.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个位点的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导致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

B. 该mRNA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完成翻译过程

C. 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

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翻译过程是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 碱基C(胞嘧啶)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碱基U(尿嘧啶),故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A正确;

B. 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不催化翻译过程,B错误;

C. 根据“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知,该mRNA翻译之后才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

D.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mRNA中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D错误。

17.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 该病毒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

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

D. 长期使用该农药,可能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利用NPV制作的病毒型农药是环保型的生物农药,可以减弱棉铃虫的抗药性,防止环境污染。

【详解】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 该病毒的使用会杀灭棉铃虫,进而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

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能对病毒粒子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病毒颗粒免受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破坏,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

D. 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的原因并不是长期使用农药引起的,而是变异引起的,D错误。

18.将果蝇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分裂后,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含14N

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含15N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为1/2

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含14N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两次分裂结束后所有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有1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①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4N-14N,一个是15N-14N,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或全部有标记。②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

【详解】A. 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时DNA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A错误;

B. 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染色体中DNA都是15N-14N,第二次分裂中期时单体上的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得到的子细胞中一半有标记或全部有标记,B错误;

C.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成都是15N-14N,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单体都含14N,C错误;

D. 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D正确。

19.水杨酸是植物体产生的一种激素,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

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C. 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

D. 生产实践中,促进品系YTA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低于品系YT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6~30h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说明1.5×10-4 mol•L-1浓度的用效果最为显著。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用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

【详解】A. 图中曲线显示,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受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A正确;

B. 施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高,B正确;

C. 曲线显示,3.7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对照组,7.5×10-4 mol•L-1和1.5×10-4 mol•L-1的水杨酸处理组中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有两重性,C正确;

D. 曲线中没有显示促进品系YTA和YTB生长的水杨酸最佳浓度,D错误。

20.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80~120

甘油三酯 140 mg/dL 50~200

游离甲状腺激素 35 pmol/L 12~22

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完全不同

B. 化验单上给定的参考范围,说明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C.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判定该男子患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治疗

D. 根据报告单信息,可以推测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具有较多的蛋白质;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方法来治疗此病;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A. 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但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不完全相同,A错误;

B.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 根据报告单信息,该男子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比参考值高,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但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C错误;

D. 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比正常值低,D错误。

21.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 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

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

D. 捐献者若感染HIV可通过抗体清除病毒,不发生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可知,HIV感染T细胞可能与CCR蛋白的表达有关;而“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推测若CCR5基因不表达或机体无法产生CCR蛋白可导致HIV不能侵染T细胞。

【详解】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正确;

B. 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T细胞,B正确;

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 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

D. 由于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不能表达CCR蛋白,则HIV无法感染T细胞,因此捐献者若感染HIV则无法引起细胞免疫,通过抗体清除病毒,D正确。

2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以纯化大肠杆菌,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平板划线法不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详解】①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①正确;

②平板划线法接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②错误;

③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③正确;

④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④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③,B正确。

23.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原理为人类提供生物产品时,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单一菌种。消灭杂菌,获得单一菌种的方法不包括

A.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比例的核酸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上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碳源

D.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抗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筛选优良的单一纯种,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可以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获得纯种,如根据微生物对碳源、氮源需要的差别,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来配置培养基获得单一纯种。

【详解】A. 加入核酸不能起到选择作用,因为微生物细胞不能直接利用核酸,只有先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然后再合成微生物的核酸,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A错误;

B. 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

C.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微生物,C正确;

D. 抗菌素也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D正确。

2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如图所示的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

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

D. 小孔中的细胞经过增殖后,均会产生所需特异性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再加入含氨基蝶呤的培养液中,由于骨髓瘤细胞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故骨髓瘤细胞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B淋巴细胞本身无增殖能力,则只有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该培养液中生长,而融合形成的B-骨髓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详解】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 融合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中可以加入PEG,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正确;

C.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蝶呤后,只有融合的B-骨髓瘤细胞才能在培养液中生存,因此加入氨基蝶呤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杂交瘤细胞,C正确;

D. 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止一种,都能分裂繁殖,产生抗体,要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必须进行专一性抗体检测,D错误。

2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不同的底物

B. 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

C. 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D. 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观察到洋葱根尖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答案】D

【解析】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有可以是相同的酶不同的底物,A正确。研究DNA分子结构可以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B正确。乳酸菌产生的是乳酸的细胞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检测C0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D错误。

点睛:要观察质壁分离细胞必须有活性,而活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活细胞不允许染料进入细胞。

26.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_______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_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_____。

【答案】 (1). 遗传信息 (2). 信息 (3). 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4). 细胞质基质 (5). 溶酶体 (6).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7).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8).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解析】

【分析】

观察题图,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详解】(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3)观察机理图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

27.北方夏秋之际,日光温室内温度较高,高温显著影响黄瓜的产量。改变温室内CO2的浓度,对黄瓜的光合作用有明显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不加CO2_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2)为探究CO2缓解高温对黄瓜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科研人员做了进一步检测,结果如图2。

①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______,最终转化并储存为________中的化学能。

②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③高温增加CO2浓度时,黄瓜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______,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 (1). 减弱 (2). 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 (3). 对照、高温、高温+CO2 (4). 类囊体的薄膜 (5). ATP (6). 糖类 (7). 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 (8).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促进暗反应的进行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对比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发现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发现在7-28d之间,不同处理组净光合速率都增加,第35d的净光合速率有所下降。观察图2,高温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在各组中是最低的,在7-21d之间,不同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都增加,且都是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对照组﹥高温组;在28-35d组中叶绿素含量高温+CO2组﹥对照组﹥常温+CO2组﹥高温组。

【详解】(1)依据图1数据,常温条件下增加CO2在前期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促进作用减弱;高温条件下不加CO2组在各组中净光合速率最低,说明黄瓜的净光合速率受抑制,且长期培养条件下,这种抑制作用增强;比较对照、高温、高温+CO2组,说明长期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不仅能缓解高温对黄瓜净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2)①黄瓜的叶绿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捕获的光能将用于H2O的分解和形成ATP,最终转化并储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由图2可知,高温条件下黄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可能是高温使叶绿素合成过程受阻,或加速叶绿素分解,叶绿素含量下降。

③根据图2可知,高温增加CO2浓度时相比其他各组叶绿素含量更高,而根据图1,高温条件下适当增加CO2浓度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增加CO2 浓度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ATP、[H]并促进暗反应的进行,最终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8.多发性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骨骼异常疾病,科研人员发现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请回答问题:

(1)图1 为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为______遗传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Ⅲ-4是________,Ⅲ-3和Ⅲ-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Ⅲ-3和Ⅲ-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____________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______进行筛查。

(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_________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SNP是由单个碱基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样性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科研人员在检测致病基因的同时,检测了致病基因附近SNP位点的特定碱基组成,结果及Ⅲ-3和Ⅲ-4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形成胚胎的过程如图2所示。

请参照图2,画出胚胎2中SNP位点的碱基组成_________,由上图推测_______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

(4)为确保获得健康胚胎可以选取更多与致病基因_________进行检测分析。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 (2). 杂合子 (3). 1/2 (4). 分裂和分化 (5). EXT2基因 (6). 增添、缺失、替换 (7). (8). 胚胎1 (9).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SNP位点

【解析】

【分析】

观察图1,可利用排除法,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Ⅱ-3号患病则Ⅲ-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否则Ⅱ-5号患病则Ⅰ-2号必患病;该病也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否则Ⅱ-6必含致病基因;综上所述,该病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Ⅰ-2号为aa、Ⅱ-5号为Aa、Ⅱ-6号为aa、Ⅲ-4号为Aa、Ⅲ-3号为aa,故从基因组成的角度可知Ⅲ-4是杂合子,Ⅲ-3和Ⅲ-4生一个正常孩子aa的概率是1/2。

(2)为生育健康的孩子,Ⅲ-3和Ⅲ-4接受了胚胎移植前的基因筛查,因为EXT2基因与该病发生有关,因此基因筛查时应筛查EXT2基因。大致过程: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囊胚,以囊胚细胞的DNA为模板,PCR特异性扩增EXT2基因进行筛查。

(3)PCR过程中可能会因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检测结果与胚胎实际基因组成不符。根据图2,胚胎1中SNP位点上碱基组成为A-A,则Ⅲ-3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Ⅲ-4产生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A,故Ⅲ-4产生的组成胚胎2的配子染色体SNP位点上碱基为G,故胚胎2中组成为 ;由上图推测,Ⅲ-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G的染色体来自Ⅱ-6,应不含致病基因,Ⅲ-4中SNP位点上碱基为A的染色体应含致病基因,遗传给胚胎1,则胚胎1必含致病基因,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胚胎1发育的个体必患病,不能用于后续的胚胎移植。

(4)为确保获得健康胚胎可以选取更多与致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别方式、概率的计算,根据系谱图的发病特点,判别遗传方式并进行细致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形成胚胎的图示和胚胎移植条件的分析和判断。

29.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然而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耐药性。牛樟芝(AC)是一种传统的药用蘑菇提取物,科研人员用AC处理Tamoxifen抗性的乳腺癌细胞(MCF-7tamR),发现其可以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相关研究如下,请回答问题:

(1)乳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外界致癌因子引起了________突变。

(2)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培养MCF-7tamR细胞,分别于24h、48h测定细胞增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体外培养MCF-7tamR细胞时,培养基中除水、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通常还需要加入______和抗生素;传代培养时,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用_____等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

②分析图1结果,依据__________,可知AC和Tamoxifen联合使用对于MCF-7tamR细胞的治疗效果最好。

(3)Skp2和RhoA是乳腺癌细胞中两种关键酶,前者抑制细胞凋亡,后者影响细胞代谢。两种酶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过程指导合成的蛋白质。

(4)为进一步探明AC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从100μg/ml AC处理24h的MCF-7tamR细胞中获取mRNA,逆转录得到cDNA后,特异性扩增skp2和RhoA基因的片段,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①β-actin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转录水平相对稳定,且表达量较高,在实验中可消除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参照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AC抑制了细胞中Skp2、RhoA基因的_______过程。据此推测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血清 (3). 胰蛋白酶 (4). 联合使用AC和Tamoxifen时的细胞增长率,比单独使用AC和Tamoxifen时低 (5). 转录和翻译 (6). 检测方法 (7). 转录 (8). 抑制Skp2、RhoA基因表达,促进MCF-7 tamR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C可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根据表格中数据,比较Tamoxifen组、AC100μg/ml组、AC100μg/ml+Tamoxifen组对细胞增长率的影响,24h和48h的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00μg/ml组﹥AC100μg/ml+Tamoxifen组;比较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对细胞增长率的影响,24h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48h细胞增长率为:Tamoxifen组﹥AC150μg/ml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且48h细胞增长率AC100μg/ml+Tamoxifen组﹥AC150μg/ml+Tamoxifen组,说明施加AC确可缓解Tamoxifen的耐药性且该效应与浓度有关,据此分析。

【详解】(1)乳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外界致癌因子引起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2)①体外培养MCF-7tamR细胞时,培养基中除水、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通常还需要加入血清和抗生素;传代培养时,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

②分析图1结果,联合使用AC和Tamoxifen时的细胞增长率,比单独使用AC和Tamoxifen时低,说明AC和Tamoxifen联合使用对于MCF-7tamR细胞的治疗效果最好。

(3)Skp2和RhoA是乳腺癌细胞中两种关键酶,前者抑制细胞凋亡,后者影响细胞代谢。两种酶是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指导合成的蛋白质。

(4)①β-actin基因在不同组细胞中转录水平相对稳定,且表达量较高,在实验中可消除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参照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AC组细胞扩增出的Skp2、RhoA基因片段几乎没有,说明未获取得到相关mRNA,推测AC抑制了细胞中Skp2、RhoA基因的转录过程。据此推测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Skp2、RhoA基因表达,从而促进MCF-7 tamR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点睛】本题以抗癌药物的抑癌机理的探究为背景,考查了癌变机理、动物细胞培养、实验结果分析、基因表达等知识点,内容较为综合,解答类似题目需要学生把握题干主旨,分项分析,题目背景较大,但每一小题考查点较单一,要求学生能很好的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IVIG是一种人血浆制备的抗体混合液,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科研人员获得患ITP的小鼠,用于研究IVIG的作用机制。请回答问题:

(1)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_______,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______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_______,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出血风险升高。

(2)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 Fab 和 Fc片段(图1所示)。不同IgG抗体Fc段结构差异较小,但Fab片段的结构差异较大,后者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_______性。

(3)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患ITP的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IVIG可以________,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是______片段。

(4)研究人员推测IVIG的作用还可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相关。为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设计了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实验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发现其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说明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IVIG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原(外来异物) (2). 浆细胞 (3). 沉淀或细胞集团(抗原-抗体复合物) (4). 特异 (5). 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 (6). Fc (7). 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 (8). IVIG 的作用依赖于抑制性受体F (9). IVIG利用Fc片段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血小板数量降低;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据图2可知,注射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现有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抗体,若IVIG的作用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相关,则利用抗体抑制受体后,血小板的数量与注射IVIG相似,据此可设置三组实验,第一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IVIG作为对照组,第三组给患ITP小鼠注射等量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组,若IVIG的作用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确有关系,则实验组中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详解】(1)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出血风险升高。

(2)IVIG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其包括 Fab 和 Fc片段。不同IgG抗体Fc段结构差异较小,但Fab片段的结构差异较大,后者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3)研究人员分别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患ITP的小鼠,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相比于对照组、Fab片段和Fc片段组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IVIG可以减缓患ITP小鼠体内的血小板降低,且Fc片段组延缓血小板数量的下降效果仅次于IVIG组,说明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

(4)据分析可知,实验组应给患ITP小鼠注射适量的抗小鼠抑制性受体F的单克隆抗体,若实验组中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则说明IVIG 的作用依赖于抑制性受体F。

(5)患ITP小鼠自身的血小板被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导致出血风险升高;而IVIG可延缓血小板降低,该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且IVIG的作用还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有关,急症ITP患者可通过注射IVIG降低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即注射IVIG后可抑制机体本身产生的免疫反应,综合以上信息,推测起作用机理为:IVIG利用Fc片段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F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

【点睛】本题以ITP为背景,考查有关人体免疫相关知识,涉及自身免疫及抗体作用机理,重在考查学生根据免疫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1.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早熟禾是高寒草甸的优势植物,长期过度放牧使其出现植株矮化的现象。为探究原因,科研人员选取了围栏 3 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的样地进行研究。请回答问题:

(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_______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______的能量显著增多。

(3)科研人员推测早熟禾矮化现象可能与植物激素有关,检测不同放牧强度下早熟禾体内赤霉素(GA)含量,结果如图2。

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它们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________,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

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热能 (3).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 茎和穗 (5). 根 (6). 信息 (7). 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或: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发生变化) (8).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比较围栏3年(UG3)、夏季放牧(SG)、全年放牧(YG)样地中调查数据可知,随着放牧的时间越长,调查获得的根重所占比越大,总叶重几乎无差别,而茎重和穗重所占比越来越低;分析图2,全年放牧(YG)和围栏3年(UG3)组相比,赤霉素在根中含量上升,在茎重含量降低,在叶中含量几乎无差别。

【详解】(1)早熟禾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图1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早熟禾分配给茎和穗的能量明显减少,而分配给根的能量显著增多。

(3)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②图中数据显示,过度放牧使早熟禾体内赤霉素在根中的含量上升,在茎中的含量下降,而在叶中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导致早熟禾的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得早熟禾出现了矮化现象。③矮化的早熟禾可以避免家畜的过度踩踏和采食,成为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植物,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点睛】本题联系植物激素调节,考查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2.在繁殖期间,大熊猫雄性和雌性都可与多个异性交配。动物园圈养时,为避免后代近亲交配,导致群体生活力下降,需确定未知的亲子关系。简单重复序列(SSR)也称微卫星DNA,它在大熊猫个体之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亲子鉴定。请回答问题:

(1)大肠杆菌pUC18质粒上的LacZ基因序列中没有插入目的基因时,在外源IPTC诱导下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将培养基中的X-gal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反之,则形成白色菌落。科学家利用pUC18质粒,通过构建基因文库筛选大熊猫SSR位点。

①提取大熊猫基因组DNA,用___________处理DNA和pUC18质粒,获得重组质粒后,将其与_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完成转化。

②将试管Ⅱ中的菌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还应加入________以及氨苄青霉素,其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③观察到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色菌落,则说明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取该颜色菌落筛选SSR位点,进行测序,并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SSR位点。

(2)科学家对PCR扩增的SSR位点,对大熊猫进行亲子鉴定结果如下图:

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子代1和_________是母本与疑似父本2的后代,而_______不是该母本的后代。

【答案】 (1). 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 钙离子 (3). IPTG、X-gal (4). 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5). 白 (6). 子代2 (7). 子代3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大肠杆菌pUC18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LacZ基因,但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位于LacZ基因上,所以构建成的重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试管Ⅰ中是基因表达载体,试管Ⅱ中是大肠杆菌,将试管I中的物质和大肠杆菌共同置于试管Ⅱ的目的是进行转化,大肠杆菌需事先用Ca2+进行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最后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氨苄青霉素,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此外培养基中还应加入IPTG、X-gal,由于大肠杆菌pUC18质粒上的LacZ基因序列中没有插入目的基因时,在外源IPTC诱导下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将培养基中的X-gal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

【详解】(1)①提取大熊猫基因组DNA,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处理DNA和pUC18质粒,获得重组质粒后,将其与钙离子处理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完成转化。

②将试管Ⅱ中的菌液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还应加入IPTG、X-gal以及氨苄青霉素;由于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氨苄青霉素,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的作用是筛选出导入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

③重组质粒上的LacZ基因被破坏,不能产生β一半乳糖苷酶,若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则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中形成白色菌落。

(2)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根据亲子鉴定结果图中DNA片段判断,母本与疑似父本2的后代很可能是子代1和子代2,子代3不是该母本的后代。

【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高三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1.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A. 核苷酸 B. 氨基酸 C. 脂肪酸 D. 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为C、H、O、N、P,A符合题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R基上含有S,B不符合题意;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组成元素为C、H、O,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血管紧张素Ⅰ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含有7个肽键

C. 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

【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Ⅰ是由十个氨基酸构成的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是由八个氨基酸构成的八肽化合物,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故含有7个肽键,B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性糖,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都是多肽,可由双缩脲试剂检测,C错误;根据题意,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可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从而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D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①把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②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②的化学本质不同 B. ①和②的空间结构相同

C. 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以ATP为能源主动将H+运输出细胞,说明①为载体蛋白,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推动H+和蔗糖的吸收,该过程并没有消耗能量,但需要②载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②均为载体蛋白,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①②的功能不同,故可推测其结构也不相同,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由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又可推动H+和蔗糖的吸收,氧气浓度可影响H+外运,进而影响细胞外和细胞内H+浓度差,从而影响蔗糖的吸收,故氧气浓度对细胞吸收蔗糖分子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4.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生命活动是

A. 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B. 胰岛B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胰岛素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入侵细胞的病毒

D. 性腺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性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性激素属于脂质。

【详解】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可分解为乳酸,不能形成酒精,A错误;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细胞中的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固醇,由人体性腺细胞内的滑面型内质网合成,D正确。

故选A。

5.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 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 NH3 和 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Hp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

B. Hp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C. 脲酶由Hp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D.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为DNA,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

【详解】Hp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所有生物膜均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B正确;Hp为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C错误;根据“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可将受试者口服的13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3CO2”可知感染者呼出的13CO2不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 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 t2时酶失去活性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由图可知,t1~t2反应物浓度减小的速率由大到小,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加入酶以后,t1~t2的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降低较快,说明反应速率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降低减慢,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B正确;根据题意“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说明酶没有失活,t2时反应物浓度为0,说明反应物被完全分解了,C错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反应物完全被分解所需要的时间要延长,故t2右移,D正确。

故选C。

7.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种水稻中Rubisco酶活性(u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 Rubisco催化C3和CO2结合

C. 30℃时酶活性下降会使两种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D. 30℃与21℃相比,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故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A正确;Rubisco催化C5和CO2结合形成C3,B错误;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CO2固定的酶,由表格信息可知30℃时酶活性下降,则两种水稻的CO2固定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正确;30℃与21℃相比,丰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07-0.79=0.28,两优酶活性降低值为:1.13-0.8=0.33,即丰优比两优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小,D正确。

故选B。

8.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右图表示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检测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a峰中细胞适于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C. 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D. b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2.每个细胞周期又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3.分析题图: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而中期的DNA应为80,即位于b内的部分染色体适宜计数细胞内的染色体,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b峰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C正确;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而b峰内的细胞可能处于前期、中期和后期,故b峰中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时遗传信息不改变 B. 细胞分化时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

C. 细胞衰老时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D. 细胞凋亡时表达的基因没有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细胞生长是由细胞体积增加引起的,其遗传信息不改变,A正确;由分析可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衰老细胞中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下降,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细胞凋亡时表达的基因发生了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凋亡、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两条链间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氢键连接

B. mRNA与t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C. 细胞中同一种tRNA可转运不同的氨基酸

D. 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不同的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种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详解】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其中A与T之间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三个氢键,A正确;mRNA与tRNA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RNA,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不同的RNA,D正确。

故选C。

1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b、d过程只能在细胞分裂时进行

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

C. 结构完整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a、b、d

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e为逆转录过程,c为RNA分子复制过程,d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b为转录过程,d为翻译过程,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细胞也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如胰岛B细胞可合成胰岛素,A错误;中心法则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流动,图中所有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a表示DNA复制,只有能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的复制,C错误;a、b、d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细胞中,而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也可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故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我国科学家成功将酿酒酵母单倍体的16条染色体合并为一条。该新型酵母除细胞分裂能力稍弱外,在形态、结构和代谢等方面都与野生型相似。此成果是染色体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新型酵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新型酵母的一条染色体含有几乎全部遗传信息

C. 新型酵母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有机碳源

D. 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由于新型酵母细胞分裂能力稍弱,故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

【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故新型酵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单倍体中含有个体发育的几乎全部遗传信息,科学家将酿酒酵母单倍体的16条染色体合并为一条,故新型酵母的一条染色体含有几乎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酵母菌为异养型,培养时需要加入有机碳源,C错误;由于新型酵母细胞分裂能力差,即繁殖后代的能力差,故新型酵母与野生型共同培养时竞争力较弱,D正确。

故选C。

13.蝗虫的性别决定为XO型,即雄虫仅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染色体A和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统计了300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下图示其中某一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A的组合出现146次,与B的组合出现154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蝗虫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

A. 上述事实说明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

B. 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

C. 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研究人员统计了300个细胞在同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发现X染色体与染色体A的组合出现146次,与B的组合出现154次”,可说明X染色体与A、B这对同源染色体结合机会相等,即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同时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A、B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后随机移向两极,A正确;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研究人员发现X染色体与A和B组合的几率几乎相同,说明A、B分离的同时与X染色体进行了自由组合,故上述事实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C正确;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并能够确定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行为,从而确定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具有一定的难度。

14.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时,细胞中

A. 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 一定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核DNA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 染色体数目一定与其体细胞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能是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上述时期均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 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 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基因带谱可知,4号患病,基因带谱在下面,说明下面的基因为致病基因,则上面的带谱说明为正常基因,1号含有两种基因,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5号含有两种基因。3号只含有正常基因,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1号和4号有相同的条带,说明1号也含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2号,故2号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根据基因带谱可知3号没有致病基因,故为杂合子的概率是0,C错误;根据A项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C。

16.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无眼雌果蝇与?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有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 B. 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F1红眼雌蝇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 D. 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从表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有眼果蝇多于无眼果蝇,故有眼相对于无眼是显性性状,红眼果蝇多于白眼果蝇,故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眼色的红色与白色在后代雌雄中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眼色(设为R、r)的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表可知,有眼∶无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为3∶1,可推知F1中亲本均为Bb(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B、b);又由表知F2中雄蝇有两种眼色,可推知F1中母本眼色基因型应为杂合子,故亲本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果蝇有眼相对于无眼为显性,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亲本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与bbXrY测交子代中只要出现bb即为无眼,故无眼占1/2,C正确;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共四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和各单克隆培养取样,对G-6PD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

B. 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C. 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 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以及结合电泳检测结果可知,基因型为XFXS的细胞有的能够合成F型蛋白,有的能够合成S型蛋白,说明该杂合子细胞中的两个基因都有表达的机会,可能是该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详解】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A正确;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出现F型蛋白和S型蛋白,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只能出现一种条带,说明原代培养的细胞为不同类型,即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遗传物质不变,故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C错误;原代培养的细胞后代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的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在克隆培养的后代中,有的细胞群只合成F型蛋白,有的细胞群只合成S型蛋白,说明XFXS的雌性体细胞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18.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

B. 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C. 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

D. 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应用基因突变为原理,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②处理后b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丢失了片段,故为染色体结构变易的缺失。图示③过程为通过自交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④过程为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

【详解】过程①是利用了太空的特殊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过程②处理的结果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粉红棉产生的配子含b基因的配子:含缺失染色体(用0表示)的配子=1:1,自交后代,bb:b0:00=1:2:1,其中bb表现为深红棉,b0表现为粉红棉,00表现为白色棉,故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C正确;b0花药离体培养产生两种单倍体(b、0),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形成bb和00两种个体,故白色棉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 地理隔离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 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 杂合子自交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都是不定向的,A正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错误;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故选A。

20.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B. 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 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传递。

【详解】一个神经元一般一个胞体,由图中胞体的个数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四个神经元构成,A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由图中兴奋和抑制的信号可知,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D正确。

故选A。

21.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

A. 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 SL抑制侧芽的生长

C. 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 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22.在干旱条件下,研究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

B. 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

C.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D. 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干旱和正常供水情况下脱落酸含量相差很大,而两种情况下生长素的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

【详解】由左图可知,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基本稳定,A正确;由由图可知,干旱处理的2-5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持续下降,干旱处理的5-6天玉米叶片内生长素浓度表现上升,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含量的影响,C错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和生长素浓度都有所变化,说明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和生长素参与调节玉米叶片的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和脱落酸对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理解以及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A.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B. 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

C. 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D. 散热量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天气突然变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小,皮肤散热减少,A正确;天气突然变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代谢增强,甚至有骨骼肌颤抖,使产热增加,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故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由于体表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大,故散热量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大,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血糖调节过程等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中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

24.有关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温度的限制,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低

B. 流经苔原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C. 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的条件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D. 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由于温度的限制,苔原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少,丰富度极低,A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正确;由于苔原温度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慢,故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的条件不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C错误;由于苔原的物种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故与热带雨林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D正确。

故选C。

2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利用

B. 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

C. 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

D.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可减少化学杀藻剂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蓝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水体中的分解者的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蓝藻吸收,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用化学试剂杀藻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水体中的矿质营养可减少蓝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华发生,D正确。

故选D。

26.在体外进行DNA复制(PCR)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是

A. 解旋酶 B. DNA聚合酶 C. RNA聚合酶 D. 逆转录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但PCR中是通过加热使DNA双链解旋的,故体外进行DNA复制(PCR)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详解】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该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为: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需要无菌操作 B. 都可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

C. 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详解】动、植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操作的对象是细胞,为防止微生物的感染,故需要无菌操作,A正确;由上述分析中内容可知,二者都可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B正确;细胞融合都需要经过细胞膜的融合过程,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细胞全能性的体现是由细胞培养成个体,动物细胞融合的最大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没有形成动物个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原理、应用,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研究人员用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

B. 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

C. 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以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

D. 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质粒和外源DNA分子都含有三种限制酶切点,即限制酶BamHⅠ、BclⅠ和Hind III,其中BamHⅠ切割位点在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上均有,所以不能用该酶切割质粒。用BclⅠ和Hind III酶切质粒切成两个片段,用BclⅠ和Hind III酶能将外源DNA切成三段,只有含目的基因的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与质粒(含标记基因)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符合要求,而另一个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不符合要求。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其重组质粒是用BclⅠ和HindIII酶切割的,其中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已被破坏,故不能抗氨苄青霉素。

【详解】用BclⅠ和HindIII酶切质粒切成两个片段,一个含四环素抗性基因,另一个不含抗性基因;用BclⅠ和HindIII酶能将外源DNA切成三段,只有含目的基因的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与含四环素抗性基因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符合要求,而另一个重组质粒无抗性基因,不符合要求,A正确;将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B正确;由于构建重组质粒时,需用BclⅠ酶和HindⅢ 酶切质粒,质粒上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故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C错误; 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引物引导子链合成,由图中引物引导子链形成的方向可知,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

29.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

B. 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外植体和培养基

C. 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D. 果实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为无菌环境,为防止杂菌的污染,所用的外植体需要经过消毒处理。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固体培养基大多数由无机营养、有机营养、植物激素和琼脂四部分组成,A正确;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外植体需要用酒精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外植体,外植体将失去活性,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故果实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D正确。

故选B。

30.以下需借助光学显微镜的实验中,必须要经过染色才能进行的是

A. 观察黑藻细胞叶绿体的分布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C.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有些结构本身没有颜色,在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故需要先染色后在观察,如染色体的观察、线粒体的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等。

【详解】叶绿体本身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A不符合题意;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B符合题意;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可以选择有颜色的,不需要染色,C不符合题意;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显微技术法直接计数酵母菌,不需要染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含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

(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______,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生成ATP所占的比例______。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

(2)进一步研究表明,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分布于叶绿体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变为ATP中的_______,经过暗反应,能量最终被储存在__________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减弱。

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为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

根据__________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实验说明,AOX途径可以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 (2). 下降 (3). 增加 (4). 类囊体的薄膜 (5). 化学能 (6). 糖类(有机物) (7). B、 D (8). 提高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O2与[H]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能量会转移到ATP中,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将光能转化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可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由于该阶段释放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增加,故生成ATP所占的比例将减小。由于交替氧化酶(AOX)能使细胞中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故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增加。

(2) 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经过暗反应,可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移到有机物中形成稳定的化学能。

②B、D组的变量为右侧叶片是否高光,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D组在右侧叶片高光条件下,左侧叶片的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降低,由此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A、B组的单一变量是左侧叶片是否抑制AOX途径,B组未使用AOX途径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B组左侧叶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高于A组,同理C、D组的单一变量是左侧叶片是否抑制AOX途径,D组未使用AOX途径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D组左侧叶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的效率高于C组,且二者的差值大于A、B组的差值,故可说明,AOX途径可以提高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32.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1)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膜表面的__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____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________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______________ 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CTLA-4免疫抑制剂能够缓解CTLA-4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但同时也可能引起强烈副作用。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见下图:

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受体 (2). 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 CTLA-4与B7 (4). 自身免疫(或过敏) (5). 无限增殖 (6).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7). 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解析】

【分析】

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可形成癌细胞,机体的T淋巴细胞可识别癌细胞,并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当机体对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过度时,就会对自身的组织和结构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形成自身免疫病。

【详解】(1)细胞免疫中主要由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当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而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能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因此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即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形成的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的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根据图示结果可知,已凋亡的常规细胞处理组T细胞分泌的IL-2较多,取自肿瘤的活Treg细胞处理组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减少,而已凋亡Treg细胞处理组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由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故可推测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强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点睛】本题围绕着癌症的免疫治疗考查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读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33.为研究果蝇致死基因(Sxl基因)对小鼠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含Sxl基因的多个品系杂合小鼠。

(1)为获得转基因小鼠,首先将目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法导入多个不同的______中,培育形成多个不同小鼠品系。科研人员发现除S品系转基因杂合小鼠表现为发育异常外,其他品系都表现正常,测定__________,发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

(2)为研究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的原因,科研人员通过测序发现Sxl基因插入到小鼠细胞的5号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检测野生型小鼠和S品系小鼠细胞中P1基因和DCK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______,DCK基因转录量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P1基因转录出的RNA不能翻译出蛋白质。已知M-s基因和M-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为探究P1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分别将P1基因、M-s基因和M-l基因导入不表达这3个基因的小鼠细胞中。在导入后的16h和32h,分别检测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结果如图3所示。在只导入M-s基因或M-l基因的情况下,只在_____h检测到杂交带。实验结果说明P1基因转录出的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系列实验说明,导入Sxl基因引起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显微注射 (2). 受精卵 (3). 所有品系小鼠的Sxl基因表达量 (4). 减少 (5). 不变 (6). Sxl基因的插入抑制P1基因的转录 (7). 16 (8). 抑制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分解 (9). Sxl基因插入,使P1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进而导致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稳定性降低,致使其翻译出的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减少,小鼠发育异常

【解析】

【分析】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中,常将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注射到动物的受精卵中,并将受精卵培养形成动物个体。根据图2可知,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减少,DCK基因转录量基本不变。由此说明Sxl基因的插入抑制了P1基因的转录。

【详解】(1)转基因动物常用的受体细胞为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所以为获得多个转基因小鼠,应先将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多个不同的受精卵中,培育形成多个不同小鼠品系。为了确定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需要测定所有品系小鼠的Sxl基因表达量并进行比较,若各组Sxl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可说明S品系小鼠发育异常不是由Sxl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导致的。

(2)根据图2野生型小鼠和S品系小鼠细胞中P1基因和DCK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可知,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转录量减少,DCK基因转录量基本不变。由此说明Sxl基因的插入抑制了P1基因的转录。

(3)根据图3实验结果,只导入M-s基因(从左向右第一组)或M-l基因(从左向右第三组)的情况下,16h均出现了M-s基因和M- l基因转录的mRNA,而32h相应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消失了,故两组只在16h能检测到杂交带。图示中导入P1基因的从左向右的第二组和第四组32h时M-s基因和M-l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仍然存在,说明P1基因转录出的RNA的作用是抑制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分解。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Sxl基因的插入,使P1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进而导致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的稳定性降低,致使其翻译出的对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减少,小鼠发育异常。

【点睛】本题以小鼠发育异常为材料,考查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34.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腐霉茎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________。

(2)观察发现,玉米品种甲(纯系)对腐霉茎腐病表现为抗病,品种乙(纯系)表现为感病。

①研究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检测发现,产生的F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2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2中的抗病:感病≈15:1,因此可推知抗病与感病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对基因控制。

②研究人员又对F2进行单株自交,将每株收获的种子分别种植,观察表现型。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抗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都为感病、有的F2单株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若上述三种F2的比例为________,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甲的抗病基因R1位于玉米1号染色体上。已知抗病玉米品种丙(纯系)的显性抗病基因Q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①在玉米1号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有分子标记,如z263,它在玉米的不同品系里的长度可能不同,但起始和终止序列相同。类似的还有z459、z319和z256。已知品种丙的Q基因与z263、z459、z319和z256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科研人员根据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________,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DNA为_______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初步说明R1与Q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将品种甲与品种丙杂交,得到F1,F1均表现为抗病。再将F1自交,得到F2。F2出现感病植株,直接验证(3)①的结论。推测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是(只考虑R1和Q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相对性状 (2). 非同源 (3). 两 (4). 7: 1: 8 (5). 引物 (6). 模板 (7). 不同 (8). 品种甲、乙的PCR扩增产物没有差异 (9). 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解析】

【分析】

根据“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产生的F1全部为抗病;产生的673株F2中,626株为抗病,47株为感病。F2中的抗病:感病≈15:1,符合9:3:3:1的变式”,故可推知抗病和感病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PCR技术扩增某DNA片段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耐热的DNA聚合酶和能量、引物等条件。

【详解】(1)抗病与感病是玉米对腐霉茎腐病表现出的不同表现类型,故为一对相对性状。

(2)①根据F2中的抗病:感病≈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抗病与感病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设由A、a和B、b控制,则根据F2中的抗病:感病≈15:1,可知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抗病, F2中有9种基因型,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1,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只表现抗病,aabb的个体自交只表现感病,所以若F2中自交子代都为抗病的个体:自交子代都为感病的个体:自交子代既有抗病又有感病的个体=7: 1: 8,即可验证(2)①所得结论。

(3)①科研人员根据z263、z459、z319和z256这几个分子标记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品种甲、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由于图示结果显示品种甲、乙的PCR扩增产物没有差异,故可初步说明R1与Q是1号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

②科研人员将品种甲(纯系)与品种丙(纯系)杂交,得到F1,F1均表现为抗病。再将F1自交,得到F2。F2出现感病植株,假设R1与Q是相同基因,则F2不会出现感病植株,故该实验结果可证明R1与Q是1号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F2出现感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1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不含抗病基因的配子;不含抗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感病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的定位,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具有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条件,能根据所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5.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

(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但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__________。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______ 1.00 26

高脂膳食 0.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

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上表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_______,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2). 外负内正 (3). 神经递质 (4). 正常膳食 (5).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6). 血液 (7). 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静息电位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详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时,由于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过量。

(2)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3)实验目的是研究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为了说明结果,需要有正常膳食的组作为对照,故表中横线处的处理为正常膳食。表中数据显示,高脂摄食组与正常摄食组对照,高脂摄食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少于正常摄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高于高脂摄食组,且与正常摄食组的BDNFmRNA和BDNF含量接近,说明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4)由于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故为了检测激素的含量,可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并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实验结果显示: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小于高脂膳食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高脂膳食组小鼠,结合“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可推测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机理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36.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恶性入侵有毒杂草。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研究。

(1)紫茎泽兰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入侵后影响本地生物,建立新的群落关系,这种群落的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2) 研究人员首先采用_________法调查紫茎泽兰和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以确定群落类型,再分别选取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各5个,调查地表昆虫种类,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①分析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初始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入侵程度加重,本地昆虫开始从行为、生理生化等方面适应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天敌种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提供依据。

【答案】 (1). 生产者 (2). 演替 (3). 样方 (4). 昆虫的种类减少 (5).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竞争,使本地植物种类改变,进而使昆虫的多样性降低 (6). 共同进化

【解析】

【分析】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详解】(1)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故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入侵后影响本地生物,建立新的群落关系,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

(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①表格中数据显示,当紫茎泽兰轻度入侵时,地表昆虫种类数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竞争,使本地植物种类改变,进而使昆虫的多样性降低。

②随着入侵程度加重,本地昆虫开始从行为、生理生化等方面适应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天敌种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共同进化。

【点睛】本题考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种类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演替、共同进化等概念的考查,难度不大。


篇9:广东中山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广东中山市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广东中山市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谄笑/陷害花圃/果脯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B.堤坝/提防 悄然/讥诮叱咤风云/惊诧不已

C.箴言/装帧 慰藉/枕藉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D.生肖/肖像 琴弦/舷梯罢黜百家/相形见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月11日菲律宾中部遭到空前绝后的超强台风“海燕”的袭击,当地官员称,仅莱特省就有近万人死亡。多国元首就菲律宾遭台风袭击表示慰问,并表示愿意尽力提供援助。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留下一片废墟,生还者形容如同遭海啸袭击,令人触目惊心。这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也使许多人丧生。

A.空前绝后 B.援助 C.重创 D.触目惊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广东共青团”微博以其内容丰富及时、语言时尚、服务贴心等特点,吸引了全省各地青年,成为引导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渠道。

B.11月3日上午,IFC全国登高挑战赛在广州第一高楼广州金融中心(西塔)开赛,由于大赛新鲜刺激,吸引各路高手前来挑战。来自青岛的奥运选手最终夺得冠军,耗时13分54秒,平均8秒爬一层。

C.今年3月,浙江高院宣布张高平、张辉无罪,再审判决书认定,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的情形。

D.市广播电视局宣布: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矛盾的。 。这背后的理念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对国家和社会发挥领导作用。

①因此,他支持北大的老师办《新青年》,学生办《新潮》,通过现代传媒把北大校园里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

②一方面他期待北大成为一个“献身学术研究和自我修养的一个封闭的圣地”,与社会隔绝,静心做学问

③一位外国学者分析蔡元培对北大的期待就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④他还提倡平民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平民进行宣传、教育

⑤但同时他又希望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能够担负起“指导社会”的责任

⑥他想通过这些方式,把北大的校园文化转化为社会文化

A.③②⑤⑥①④ B.③②⑤①④⑥ C.②⑤③①④⑥ D.③①④⑥⑤②

二、古诗文阅读 本大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小题。 (共22分)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①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②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竞以谷帛遗之 遗:赠送。

B.骏于是表之 表:表彰。

C.优诏遂其高志 遂:成全

D.冏奇之 奇:认为奇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时人嘉其至性 ②汝其谨事之

B.①清而不介 ②聪奇其才而擢任之

C.①皆以供养无主 ②殷以母老固辞

D.①司空、齐王攸辟为掾 ②吾子当为吾师矣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氏性亦婉 / 顺事王母以孝 / 闻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殷 / 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B.张氏性亦婉顺 / 事王母以孝闻 / 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 / 殷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C.张氏性亦婉 / 顺事王母以孝闻 / 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 / 殷夫妇毁瘠几 / 至灭性。

D.张氏性亦婉顺 / 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殷 / 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张宣子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章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找出两个能直接表现“刘殷至孝”的事例,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画轮:装饰豪华的车子。②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常随风飘舞于花草树木之间。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 _ 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______,_____。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学的还原与异变

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来自“还原”的客体内容,但同时却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本文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鲁迅先生曾这样指出:“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西方人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在某一特定本文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不变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生活充实畅顺,富有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读者来说,当阅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词章时,他决不会像作者那样沉入一种苦闷至极、忧郁难遣的情感境界。一个没有亲历过失恋痛苦的人,在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其痛苦的体验也肯定要比歌德本人淡漠得多。在《水浒传》中,作者出于封建的“忠君”意识,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得到的恰恰是一种绝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一起游戏玩乐的情景,会更感兴趣;待至青春时代,尤其在经历了男女情场的体验之后,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会更易引起激动;及至老年,在饱经了人生的失意与忧患之后,对其家世兴衰、世态炎凉、人生莫测等描写,会更易引起共鸣。也许正是缘此,英加登曾经这样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写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白鲸,曾经咬断过捕鲸船长亚哈的一条腿,亚哈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发誓要复仇。大副达巴克多次予以规劝,亚哈不仅不听,还要枪毙达巴克。结果捕鲸船遭到鲸鱼袭击,亚哈毙命。达巴克前来救援时,他的船也被狂怒的鲸鱼撞破下沉。显然,作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但国外有的批评家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却这样认为:作品中渴望复仇的亚哈,是不可遏制的“本我”的象征;力劝亚哈的达巴克是“自我”理性精神的象征,凶猛的鲸鱼则是作家个人所具有的“超我”社会理性精神的象征。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差异,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即在正常情况下,不论如何异变,总会含有“第一本文”潜在意义的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节选自《文学理论教程》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B.《红楼梦图咏》中所画的林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C.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

D.一个读者在少年时期,青春时代和老年时阅读《红楼梦》时关注内容的不同,是缘于其思想观念的改变。

E.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第二本文”与“第一本文”没有共通性。

1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第一本文”( )(3分)

A.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章中苦闷至极、忧郁难遣的情感境界。

B.《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

C.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一千个各异的哈姆雷特。

D.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

14.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有哪些异变?请作简要概括。(4分)

15.根据文意,如何理解英加登的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这句话的含意?(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多答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夜读 肖功勋

①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趣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抖落一身疲惫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全融入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思维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

②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

③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白日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哗啦的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页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

④也许是性格与气质使然,我所阅读的基本都是文学书籍,优美的文章使我乐不思蜀,悲戚的文章使我泪雨如下。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感悟仿佛夜里渐渐疯长的藤蔓。往往也会在夜读中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让思想和想象张开双翼,任意翱翔。

⑤人都是矛盾的动物,既想向别人敞开心扉,又害怕那种被人看透后的尴尬。而书就是一颗颗心的成长史,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都是心的家园。从字里行间我寻到钥匙,开启貌似森严壁垒的门,漫游在别人的后花园中,兴致盎然地猜那一个个悬于树上的灯谜。

⑥夜读也是一种情调。

⑦在春花香飘、春雨潇潇的晚上,静坐书房,聆听那窗外潺潺的春雨肆意打在花瓣的声音,清凉沁透心房,手执一册散文,追寻先哲的背影,或感伤,或叹息。在明月星稀的夏夜,取一卷小说,于静寂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情感与心交融。在酷暑退尽、有些凉意的秋夜,找来一本俄罗斯的著作,体验着“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不知东方既白也。“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在季节的氛围中,享受一种情调,也在夜读的情调中,为自己添加无限的智慧。这种情调真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

⑧夜里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对在寂寞的夜里读书的我来说,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种特有的轻松。真的,夜读的滋味是那么富有情趣,那么亲切温馨。

16.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的内容进行简要赏析。(4分)

17. 本文以“夜读”为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文内容,分条作答。(5分)

18.作者认为“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19. 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4分)

20. 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5分)

21. 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例句,以“……看星星”为开头,仿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孩子们看星星,说那是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伸手就能抓住。

___看星星,__________,______。

___看星星,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自述其原因:“我已经厌恶科研,对此已失去兴趣;科研让我压力大,太累;中学生活稳定,自己也有能力胜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模答案

1、D 2、A 3、C 4、B(注意关前顾后,此段话摘自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5、表:上表举荐。6、C(A、代词“他”、副词“应当”,B、一转折一因果或顺承,D一担任一成为)7。B 8。解析 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岂庸人所识哉”意思是:哪里是庸人所能听得懂的?

答案 C 9。翻译 (1)刘殷都接受并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谢、直、酬字各一分)(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姿识、遽、妻、省略句)(2)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③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参考译文】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坚决推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因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

10、答案 (1)诗歌描绘出一幅春天美妙动人的湖面风光图(1分):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湖边游赏春光;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湖面光洁而又平滑。(2分)

(概括特点一分,只要意思到就可以,但一定要扣住春天,比如美丽动人、明媚动人、热闹幽美、生意盎然、绚丽明净等;描述画面一定要扣住三个方面,只写两个一分)

(2)①对偶。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当路游丝对隔花啼鸟,萦醉客对唤行人,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②比拟(拟人),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网住春光,、啼鸟留住游人。(手法各一分,分析各一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5分AC【B.是作画时代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D.不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是情感的异变。E.最后一段中提到不论如何异变,总会含有“第一本文”潜在意义的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所以是有共通性。】13.(3分)*C.

14.(4分)【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二是情感的异变。三是思想观念的异变。(如果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去答,不如答案如此精练,但意思对也可以给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5.(4分)【在一特定文本中,虽然作家融进的情感是不变的,但在不同时期的读者那儿,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2分)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期,也会由于时空的改变,年龄的改变,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2分)】

16. 答:(4分)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1分)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用四个“在……”的句式组成排比,意在突出无论春夏秋冬,读书之夜都充满了诗情画意(1分),形象地说明了夜读是一种情调,是人生的美好和快乐,是生命的光彩。(2分)

17. 答:(5分)表现了作者酷爱夜读的感情(1分)。①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1分);②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1分);③夜读是一种情调(1分);④夜读是一种特有的轻松,亲切而温馨(1分)。

18.答:(6分)“夜读的境界、内心对话”要点举例:夜能掩盖白日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的噪声,夜读能松弛烦躁的神经,在夜里、从书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从书中与自己对话,引起共鸣,产生创作灵感。

自身体验和看法:(略)

(夜读的境界、内心对话3分,自身体验和看法3分)

19. 答案 ①突出杨绛在文学道路上的执著和上进的精神;②突出作为一名作家对读者负责的态度;③由于《堂吉诃德》影响巨大从而突出其文学上的成就。(一点一分两点三分,三点四分)

20. 简朴的生活表现在:①生活低调,不张扬自我,希望人们把自己忘记。②不喜交际应酬,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2分

高贵的灵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调生活,自己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却不愿显露,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②奉献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③美德高洁,无论在家庭诸事中还是国难中能够“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3分

21. 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含忍生活,能够磨练心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保其天真情怀;②含忍能够保护自我,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③含忍能够磨砺自我,奋发有为,这样才能够重获新生,获得自由。

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含忍生活,压抑自我,束缚个性;②含忍生活,往往被人误解为孤芳自赏,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没有自由;③长时间的隐忍,看不到希望,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22. 【(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2分。语意1分,修辞1分)】

23. 【参考例句:青年人看星星,说那是亿万颗星球,总有一天被人征服。老年人看星星,说那是上帝的杰作,神秘而不可窥透。游子们看星星,说那是母亲翘盼他们归家的眼睛,关照着指引着归途。有情人看星星,说那是恋人金子般发亮的心,纯洁又灼热感人。评分说明:1个句子3分,共6分,句式修辞2分,内容1分。修辞要是比喻。】

24.【文题解读】该作文选取的是一则社会时事材料。审题时应关注材料中涉及的对象、相关事件要素及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材料对清华大学博士生萧杨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的行为作出分析,对其导师的惋惜与困惑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考生可以围绕如下立意进行写作:①谈放弃与选择;②人生的价值追求;③现实与理想;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⑤做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⑥如何面对压力;⑦找准自己的位置;⑧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⑨面对生活应持有的态度;⑩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附这则时事新闻网友反应: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换个职业同样有意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别说是当中学老师,就是从事卖肉、剃头等所谓“粗俗”行当,干得好,也能成为瞩目的人物。 1对1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甲方 一切投入皆成无用功我坚持认为: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像这样有天分的理工科博士。我绝不怀疑中学教师的重要性,我的数学兴趣也是被几位中学教师培养起来的。但是,理工科博士生从大学开始,近十年学的知识全部与中学教育无关。特别是研究生的五年,国家的投入、导师的心血、个人的努力,全部变成无用功。而当教师应有的训练,如心理学、教学法,包括对中学课程的研究,通通都没学到。他接受了残酷的训练,开始能在国际前沿工作,并有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得到国际同行一定程度的肯定。现在他要抛弃这一切,去做他不熟悉,而又不是他所长的工作。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年轻人任性胡闹。年轻人,应当去追求最艰苦,然而却能让你的生命最闪光、最灿烂的那种事业。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追求“做我所能达到的最好,能挑一百斤,就绝不挑九十斤”的精神就无愧人生了。不要以“当中学教师也能对社会做贡献”当借口。如果姚明当年害怕出国竞争激烈,不去NBA,而去少年体校训练小孩,如果刘翔当年怕训练艰苦,不去破世界纪录而去当中学体育老师,相信他们也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但是,难道那不是一种痛彻人心的浪费吗?程代展李刚:患了当今社会的急躁症!

rengy:有这事?我觉得,他还会回来的。迷途知返的他,将会更加出色!

乙方 换个职业同样有意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别说是当中学老师,就是从事卖肉、剃头等所谓“粗俗”行当,干得好,也能成为瞩目的人物。行当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干得一般化与干得出彩之分。当中学老师怎么了?当中学老师也不轻松,若要当一个优秀的中学老师就更不容易了。退一步说,即使没当上优秀老师而只当了一名普通教师也没什么。正是成千上万的普通老师构成了最可爱、最受尊敬的“园丁”群体,没有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培育,哪能有各行各业的栋梁?哪能有宏大的建设者大军?搞科研有意义,搞教学也有意义,萧杨的选择无可厚非。如今是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年轻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选择何职业,完全是个人的权利。只要他们有兴趣,学有所用,造福社会,我们就应尊重其选择,大可不必指手画脚。就萧杨弃研从教而言,少了一个搞科研的,科研界不会伤“元气”;多了一个搞教学的,也许教育界可能升起一颗“明日之星”。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于文军 actamaple: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首先要让自己过得好。对学生来说,那个工作他喜欢,能干好,而且待遇也不错。这么完美的工作为什么不干呢?再者,去中学也不是人才的浪费。同样是郭靖,江南七怪当老师和王重阳当老师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篇10:七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题的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题的总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方程的解是

2、写出一个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元一次方程:①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2②方程的解为则这样的方程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下面这个图案被折起来组成一个正方体,数字_______会在与数字2所在的平面相对的平面上

4、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个视图都一样,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5、日历中同一竖列相邻三个数的和为6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6、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a=x+1的解是—4,则方程—ay+1=3的解为:y=________________

7、笼子里鸡和兔总共有56个头,160只脚,设鸡有x只,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可求出鸡兔的只数。

8、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p的绝对值等于2,则关于x的方程

(a+b)x2+3cdx—p=0的解为________。

9、如右上图所示:

电视台的摄像机1、2、3、4

在不同位置拍摄了四幅画面,

则A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B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C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D图象是______号摄像机所拍

10、修公路时,常将弯曲的公路改直,以缩短路程,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

11、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才可到达B站,那么在A,B两站之间共有

种不同的票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方程去分母后可得()

A、3x—3=1+2x,B、3x—9=1+2x,

C、3x—3=2+2x,D、3x—12=2+4x;

3、下列几何体中,不含曲面的是()

A、圆锥B、圆柱C、球D、棱柱

4、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ABCD

5、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五边形

B、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一定是圆

C、棱柱的截面不可能是圆

D、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七边形。。

7、如图甲,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O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甲ABCD

8、下列各图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BCD

9、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9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

A、3年后B、3年前C、9年后D、不可能

10、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正确的是()B

A、∠1与∠CB、∠2与∠C4

C、∠3与∠AD、∠4与∠B312

AC

三、计算或解方程:(每题4分,共24分)

(1)⑵

⑶⑷

⑸—4—28—(—19)+(—24)⑹—1—[2—(—3)]÷(—

四、已知,

求代数式4xy—2(x2+5xy—y2)+3(x2+3xy)的值。(本题6分)

五、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本题6分)

六、解答题:(第1—2题每题5分,第3—4题每题6分,共22分)

1、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按定价的六五折出售,将赔30元;如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将赚30元,求这种商品的定价。

2、两根同样长但粗细不同的蜡烛,粗烛可燃4小时,细烛可燃3小时,一次停电,同时点燃两支蜡烛,来电后同时熄灭,发现粗烛的长度是细烛的2倍,求停电的时间。

3、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km/h,,乙的速度为15km/h,问: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人相距32。5km?

4。已知线段AB=7cm,C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BC=4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画出图形,求出MN的长。

七、用小立方块积木塔出一个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本题7分)

⑴它最少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积木?最多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积木?

⑵请画出它的所有左视图。

主视图俯视图

【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相关文章:

1.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

2.生物中考试题

3.职业能力测试试题

4.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

5.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6.初一上册生物期末测试

7.初二生物会考试题

8.生物必修二试题

9.认识生物初一生物试题

10.高三数学模拟试题

下载word文档
《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