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例谈如何写说课案
“双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从实例谈如何写说课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从实例谈如何写说课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从实例谈如何写说课案
说课是指在教师授课之前,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它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活泼、经济有效的方式。
而说课案的写作作为说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说课的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写说课案呢?笔者想在此谈谈个人看法,以期能和教育界同仁共同交流提高。
说课案类似于教案,但又有不同。它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不但要体现“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课案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1:说大纲
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中对本年级相关内容的要求。
2:说体系,结构
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说明本节课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3: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要力求明确,具体。
(1): 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4:双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5.三点
重点、难点、关键
二:说学情--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正确的把握,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学情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特点(要注意到共性和个性)
2:结识结构
3:思维特征(也可以放在学生特点里说,单列出来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
三:说教法--说明所用的教法及理论依据
四: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的学习策略及理论依据
(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说明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这是说课的重点部分,主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具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倡多媒体教学)
2:导入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上亦然。所以在导入上要多费一点心思,做到新颖别致,匠心独具,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中间环节
按先后顺序说明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及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环节之间的过渡,重要环节的教学双边活动,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突破,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4:板书设计
5:小结,作业步置
下面本人将结合高一英语新教材第十单元第一课时,对说课案的写法进行具体示例。,
高一英语新教材第10单元第一课说课案
本人说课的课题是高一英语新教材第十单元第一课,这是一堂听力和口语课,课时:1 课时。
一:说教材
1:说大纲
新大纲突出的特点是交际,强调实用为主。
具体要求:能够听懂有关环境污染和动物保护的问题并用简单的会话谈论有关材料。
2:说体系,结构
新教材是以话题(topic)为线索编排的,在话题与话题之间,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本课话题主要是动物保护,实际上在初中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练习,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提升,是整个教材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为更深入地理解其后的课文作好准备。
结构上:以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活动。三个主要环节。即热身,听力和口语。是本单元的基础部分。
3: 说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10个大纲词及短语:fur,Tibetan,in danger, die out, as a result of, lead.lead to, jungle ,wolf.giraffe掌握本单元常用句型
认识四个非大纲词:antelope,endanger,hippo.kangaroo.
(2)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听力训练了解污染的三种形式并听懂相同难度和体裁的材料;能用本课所学常用词语和句式就环境污染和动物保护作简单对话和讨论
(3)情感目标。
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增强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双基
基本知识:10个大纲词及短语fur,Tibetan,in danger,die out ,as a result of ,
lead ,lead to ,jungle wolf,giraffe常用句型
基本技能:听,说有关环境保护和濒危动物的知识,能就有关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和交流。
5.三点
三点:
重点:10个大纲词及短语fur,Tibetan,in danger,die out ,as a result of , lead ,lead to ,jungle wolf,giraffe常用句型
难点:听,说
关键:创设情景,让学生溶入其中,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
二:说学情
1:学生特点
1基础较差。
2学习被动。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3喜欢表现,缺乏自制,逆反心理强
4可塑性较强。
2:知识结构
知识零碎,没有形成系统,结构不完整。尤其是基础知识匮乏,在初中应当建立基本框架没有建立起来,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3:思维特征
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有幼稚化的倾向,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缺少思想深度。
三:说教法
教法情景交流法,交际法 依据: 环境和氛围对语言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要。而语言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交流。
四:说学法
联想法,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依据:要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共识。联想法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习变的生动,活泼,有趣。
交际策略可以使课堂贴尽生活,让知识不再遥远。会利用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播放濒危动物和自然图片,从让学生们看精美的大自然和动物图片开始导入课堂(情景交流法)。然后利用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口头思考回答,在下面的练习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性,(联想法,交际法)最后给学生们提供几个有关动物和环境保护的网站,让学生利用资源对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资源策略)这样就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
五:说教学程序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和动物图片及声音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在这里作者用Powerpoint对一幅有各种动物的森林图片作了一个简单的处理,让它由小逐步放大,同时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给学生一种由远而近,步入大自然的感觉。由此自然而然引出动物话题。 3分钟。
教学过程
1.热身 5分钟
2.听力 15分钟
3.口语 15分钟
4.随堂书面练习5分钟
各个环节的整合
看图片导入 > 森林中的动物>濒危动物(原因之一)> 污染的形式 (听力)>人类的干扰使一些动物在野外难以见到 > 动物园 (口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像一名导游,引导学生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经过简短的铺垫后让学生们自已去观察,思考,练习,在必要的时候再给以指点。
热身:先让学生看书上的提示,然后看电脑上的图片回答问题。这儿主要是师生活动
听力:做完第一部分练习后,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本上给出的有用的表达方式,然后就听力材料给出的污染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先两人一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
口语:从课本上的问题入手进行练习,学生容易起步。在此作者搜集了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选择扮演哪一种动物,然后再让另一名同学采访它。 老师先进行适当引导,再让学生四人一组练习,然后找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师生活动,小组,班级活动,
随堂练习:主要体现本课重点词句的复习巩固,亦相当于本课的一个小结。
板书设计:
列出污染的三种形式及原因和危害,及本课所要掌握的有用的表达方式。
小结,作业步置
1:总结
再次指出我们要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2:作业
1: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查阅更多有关濒危动物的资料。
2:假设你是一个动物保护专家,就其中一种写一篇短文,结合本课所学的词汇
句型介绍其现状。
篇2:《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
《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
“说课”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说课”更是一种交流经验的好方法。下面就“说课”怎么说、说什么等个人看法,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说课”说什么 说课是行业间业务交流的一种活动,它不同于教案和教学活动。说课要说清楚说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怎么学,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标准》对说课的基本要求 新标准教材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课要求学生通过试验操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针对以上要求,教师说课时就应该作到一下几点: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很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关键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每一课时的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这些知识的关键点,进而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指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契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把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3、说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 教学目标有对知识的理解、识记、掌握、运用,还包括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德育教育、情感教育、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等)方法(分析与组合、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等等)的渗透。以上这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认真考虑。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划界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所教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学生 学好本节课的方法,即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试验操作,归纳概括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过程。 5、教学过程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说课内容的主要部分,是说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学过程要说精。一是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引课、新课讲解、知识应用、反馈联系。二是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的处理教材,训责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互动过程,以及这样安排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都要一一说清。三是说出对每一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以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和预期效果。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储备能力,思维方式上强调独立、探索、钻研,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其中“问题解决”教学程序、“试验―观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教学都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四是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的理由和方法。五是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设[1] [2]
篇3:与体育教师谈说课艺术论文
与体育教师谈说课艺术论文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选拔、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笔者以为:
一、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备课和上课主要是考察一个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体育教师往往对前者并不感到为难,而对后者却有不知从何说起之困。特别是在较短时间内,说课者要把自己想表达的说完,这就涉及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该详说、哪些该略说的最优化问题。
首先,应从整体的高度来理清要说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生积极性和差生学习兴趣;说教学程序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四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的环节中突出理论依据,做到详略得当。只有从整体把握、从局部突破,才能做到思路清,说课清。
二、把握好内容与层次的关系,挖掘要深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体育课的说课要想达到高层次,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在说课内容确定后,要严防表述的“表浅”,必须说出内容的深度,理清说课的层次。譬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发展规律动作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得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三、把握好方法和媒体的关系,说法要活
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媒体是现代教育系统中的四要素之一,它与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教学模式的充分体现。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则是多媒体技术。体育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媒体,尤其是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述自己所要说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使说课说活。
在把握方法与媒体的关系时,尤其要强调体育教师也应该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和高度的使命感,应该把握住科技时代变化的走向,要能及时地感知到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来思维,并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把握好实践与反思的'关系,构思要新
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学实践往往受观念所制约。在特定的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就是“朴素的”教育家,对于各种教育问题都打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观念和看法。这些观念和看法常常是内隐的,被波兰尼称之为“缄默知识”,这种缄默知识很少被清晰地意识到或进行深入的反思。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
说课就是要引导教师经常思考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依据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这些思想的社会、文化背只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说课这种程序和手段让教师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巩固和坚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有的放矢,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反思是积极的、自觉的,能动的、有理性的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反思的结晶使教师不断产生新的理解力和新的构思,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极强的内在动力性,比较合理地发挥着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说好一堂体育课,固然要关注说课的实践,但更应关注的是实
践背后的反思。反思深刻,评说者的感受就深:反思深,构思才新。
说课有法,但无定法。说课有法可循,不能无法,跟着感觉走必然摔跟头!然而,说课却又无定法,事实上也难以定法。说课有法是走向说课无法的前提,说无定法是对有法的积极超越。作为—位体育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要力求把握好上述四个力面的关系,要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只有思路清、挖掘深、说法活、构思新,才会使体育课说课说得清、说得深、说得活、说得新。
篇4:《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
《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
“说课”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说课”更是一种交流经验的好方法。下面就“说课”怎么说、说什么等个人看法,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说课”说什么 说课是行业间业务交流的一种活动,它不同于教案和教学活动。说课要说清楚说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怎么学,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标准》对说课的基本要求 新标准教材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课要求学生通过试验操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针对以上要求,教师说课时就应该作到一下几点: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的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很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关键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领会每一课时的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这些知识的关键点,进而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指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育质量。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契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把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3、说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准确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 教学目标有对知识的理解、识记、掌握、运用,还包括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德育教育、情感教育、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等)方法(分析与组合、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等等)的渗透。以上这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认真考虑。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划界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所教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学生 学好本节课的方法,即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试验操作,归纳概括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过程。 5、教学过程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说课内容的主要部分,是说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学过程要说精。一是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引课、新课讲解、知识应用、反馈联系。二是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的处理教材,训责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互动过程,以及这样安排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都要一一说清。三是说出对每一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以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和预期效果。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储备能力,思维方式上强调独立、探索、钻研,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其中“问题解决”教学程序、“试验―观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教学都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四是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的理由和方法。五是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课堂联系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设计一定要准,既要体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作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板书要醒目有序,说课时要说出板书的合理性。 6、教学效果的评估。说课不象上公开课,在实际教学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计评估并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计中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代表性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能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通过“说课”活动,能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篇5:《斑羚飞渡》课案
《斑羚飞渡》课案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导语 从讲故事《生命的跪拜》导入:(见校刊《晨露》第三期)
任务二 字词教学
○找出生字词,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查工具书 2、求助同学 3、求助老师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 甜枣(zǎo) 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0) 炫目(xuàn) 斑斓(1án)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 参差(cēn cT) 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白色,质地坚韧。(2)逞能:显示自己能干。(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甜腻:为了讨人喜欢而做出的声音、动作。(5)娴熟:熟练。(6)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7)一尘不染:借指环境非常清洁。(8)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点。筹,筹码,计算的用具。(9)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10)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11)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迥,远。迥然,显然。(12)斑斓:灿烂多彩。
任务三 作家作品简介 (略讲即可)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亭子间。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任务四 关于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l仔,有时产2仔。
任务五 质疑研讨
在神奇的自然界,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阅读课文。
1.速读课文,讲讲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2.质疑:斑羚群遇到了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讨论并归纳: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它们被逼上了戛洛山的伤心崖,面前是6米宽的山涧,而他们只能跳4―5米。前有跳越不过的宽谷,后有追兵,斑羚群就是面对这样的进退维谷的绝境。
3.质疑:很多群居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它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它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课文中的“镰刀头羊”就是这样一位首领。请分析课文,镰刀头羊在群体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采取了哪些行动?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讨论并归纳:
(1)“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镰刀头羊是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所有的眼光集中在”它身上。“似乎在等待这只公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它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像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但前有宽谷,后有追兵的绝境使它“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的时候,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的以身作则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飞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又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4.指名朗读“就在这时……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请同学们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然后串起来。
讨论并归纳: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笔直坠落山崖。
5.质疑:P206第一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讨论并归纳: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6.质疑:P206第一段。“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是作为一种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比人类还要高尚。
7.质疑:P206最后一段。“它走了上前,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讨论并归纳: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8.质疑: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彩虹是虚幻、美丽的东西,它容易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而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美好的心灵。9.质疑: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价这种角色?
讨论并归纳:充当的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10.质疑:我们应当在斑羚身上学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学习斑羚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早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五、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斑羚飞渡》课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荒岛余生》课案
《荒岛余生》课案
○课型:阅读、研讨课
○学生现状:八个班的学生中,一部分原来第一层次班的同学基础较好,可能对教师所授内容接受快一些,但其余同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困难。加上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宾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同样没有多大了解,因此,此课设计为中等程度。如学校有条件,可用电脑播放电影剪辑。
○课时分配:两课时
○预习提纲:1、阅读课本第251页“名著导读”的相关资料2.早读课朗读课文三遍。3.查工具书,看注解,给生字词注音、解释。4.有条件者,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图书室有)。○教学目标 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2.理解鲁宾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学习心理描写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
○导语 设计:同学们,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突然发生的事情会使我们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可让学生发言,如果没有发言,教师则适当举例,例如,上山打柴,天黑被困;放学回家,因大雨被困河岸等)但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理智的头脑,乐观的精神去对待它,就会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宾孙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自己去课外阅读,去领略鲁宾孙是如何在海上域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情境,体验鲁宾孙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28年生活。(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小说中的一段《荒岛余生》,(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宾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宾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只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二.字词教学把还没有解决的生字词找出来,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工具书;2、同学帮助;3、站在讲台上的助手――老师帮助。(建议学生在课内用此法,快捷一些,困难较大的同学课外用前两法补充)以下为必须掌握的:(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根据情况板书。)泅(qiú) 沮丧(jǔ) 搁浅(gē) 冻饿之虞(yú) 聊以自慰(liáo)泅:浮水。 作践:糟蹋。 沮丧:灰心失望。搁浅:本文指(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 抵御:抵挡。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虞:忧虑。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三.整体感悟
○ 鲁滨孙在海上遇难,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身陷绝境,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鲁滨孙刚流落到荒岛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 鲁滨孙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十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小结:本文主要描写鲁滨孙被陷落荒岛之初所遇到的生存问题、物资问题和精神问题,鲁滨逊在前途暗淡的绝望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并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潇洒,活出了人格。第二课时四.提问、研讨、探究
○ 课文第一部分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孤立无援”“沮丧无聊”“不幸”。
○ 第2自然段中“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另外一种力量”指什么?
指理智。如果说第1自然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第2自然段,他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
○ 第2自然段中“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句话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表达是什么?它表达了鲁滨孙的什么思想?
这个成语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表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说明他已经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接下来鲁宾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
⒈ 第4、5两个自然段写鲁滨孙怎样
篇7:《斑羚飞渡》课案
《斑羚飞渡》课案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重点难点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二、教学时数: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讲故事《生命的跪拜》导入 :(见校刊《晨露》第三期)
(二)字词教学
找出生字词,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查工具书2、求助同学3、求助老师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肌腱(jiàn)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甜枣(zǎo)娴熟(xián)略胜一筹(chóu)眼花缭乱(1iá0)炫目(xuàn)斑斓(1án)悲怆(chuàng)磐石(pán)对峙(zhì)参差(cēncT)湛蓝(zhàn)坠落(zhuì)苍穹(qióng)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白色,质地坚韧。(2)逞能:显示自己能干。(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甜腻:为了讨人喜欢而做出的声音、动作。(5)娴熟:熟练。(6)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7)一尘不染:借指环境非常清洁。(8)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点。筹,筹码,计算的用具。(9)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10)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11)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迥,远。迥然,显然。(12)斑斓:灿烂多彩。
(三)作家作品简介(略讲即可)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亭子间。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四)关于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l仔,有时产2仔。
(五)质疑研讨
在神奇的自然界,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阅读课文。
1.速读课文,讲讲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
篇8:《荷塘月色》说课案
重庆市江北中学 孙存鹏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有幸在各位专家面前来说课,的确使我感到有些尴尬和紧张,此时,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好象“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这两个成语是专门为我此时的情景而产生的,我要感谢教育学院的领导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同时,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得到老师们的批评和教导。
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位作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叙事抒情散文,朱先生的散文语言清新,凝炼,象诗一般,感情真挚,深厚,意蕴深厚,悠长,读来回味无穷,而且他的不少经典名作,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
《荷塘月色》就是朱先生的又一篇散文中的经典美文,下面我就要说说我对《荷》的一点肤浅理解和感悟,以及我讲授这篇课文的一些设想。我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标题有形有色,体现图画美
标题由两个名词自然组合构成一个偏正短语,它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有形有色的图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似乎让读者眼前浮现出由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皎洁的月光所组成的一幅清新的夏夜荷塘图。这个命题还巧妙地点明了本文写作内容的季节,时间,地点,景物。(荷叶——夏季,月色——晚上,荷塘——地点,“荷塘月色”概括全文主要景物,)简炼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信息。
二.结构成显圆型,体现图形美
通读全文,我们去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我们会发现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1.作者行踪:出门——小径——荷塘——归来(进门) [空间外结构]
2.作者情感:不静——求静——得静——出静(不静) [思想内结构]
这篇文章的结构精美縝密,段落的划分比较灵活。
“五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1)在院子里,写院内外景色,点明作者心境,为下文定下情感基调。
第二个场景:(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轮廓,写我路上的思绪,表达求静的愿望。
第三个场景:(4-5)写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
第四个场景:(6)写荷塘四周及远景。
第五个场景:(7-完)回家路上,忆江南采莲盛况对比现实淡淡的凄凉。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第三部分:(7-完)荷塘归来。
文章的4,5,6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行文层次清楚,写景形象生动: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作者的观景角度富于变化:从平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近及远,从里到外,层层铺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传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风采,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学生朗读4,5,6自然段加以体会]
文章第7自然段开始笔锋一转,由前面按空间顺序写景抒情,转向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又形成清晰的时间顺序,联想南朝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与现实心境作对比,表明作者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与苦闷情绪,同时表现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段又写那晚的情景,“推门”与前文的“带上门”遥相呼应,自然结尾,干净利落而又余味无穷。文章写作思维十分活跃。
三.主题深刻含蓄,体现意境美
主旨和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选择题材的用意。首先,从背景看:本文写于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当时正是中国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时候,中国军阀割据,国共第一次合作不久,国民党就背叛革命,发动叛乱,不少革命志士惨遭血腥屠杀,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工人300余人,七.一五汪精卫集团叛变,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作为民主战士的朱自清,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极为担忧,这就是作者在文章开头所交代的“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描写一个幽静美丽的荷塘,来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理历程,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彷徨,苦闷;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从题材看:本文以“荷花”,“明月”为重点题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可谓性格高洁,“明月”离俗尘而高挂,象征明净圣洁,古人常以二者比喻人的坚贞志向和节操,我想,在这里朱自清独巨匠心,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用古典文学的传统手法,目的是委婉曲折地谱写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那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一曲心灵之歌,所以,我们不能把《荷》仅仅看作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不能把它说成是作者逃避现实斗争的写照,因为朱先生在他其他的文章中就表明了这一观点,(教材后的资料)因此,本文的主题和情感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
板书:描绘荷塘月色奇景
抒发对社会的不满和苦闷 意境美
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明高洁坚贞的志向和情操
四.语言清新凝炼,体现艺术美
[以4,5,6自然段的具体例句说明]
修辞和表现手法:比喻 拟人通感
对比
烘托 艺术美
用字用词: 动词
活用
叠词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熟悉课文,谈阅读体会,教师讲题目和结构。
第二课时,师生共同赏析课文,重点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艺术。
六.教法和学法设计:
1.教法体现课改理念,教师为主导,激发思维,学生是主体,参与学习。用课件展示 “背景资料”,启发式教学。
2.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课后练习,进行写作片段练习,大量阅读散文。
结束语:
以上我从六个方面讲了自己对《荷》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我讲授该文的教学设想,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好的文章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受,只要我们去深入研读它,就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谢谢!
2004-10-25
【从实例谈如何写说课案】相关文章:
5.如火如荼造句实例
6.头头是道造句实例
7.桃花源记教案实例
9.《乡愁》备课案
10.环境保护案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