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
“乔楷乔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
常用成语
1.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3.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4.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7.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9.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0.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1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1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4. 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5.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16.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7.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18.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1.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23.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4.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5.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26.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27.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8.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29.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30.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31.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32.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33.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34.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35.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36.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7.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3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39.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40.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41.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42.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43.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44.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45.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6.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47.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48.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4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50.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误用类型
一、望文生义
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②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分析:①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二、近义混用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褒贬失当
①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②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分析:①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②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四、顾此失彼
①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②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分析:①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②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五、前后矛盾
①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
②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
分析: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
②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
六、误用词性
①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①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②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七、不合逻辑
①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②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八、堆砌成语
①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篇2: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篇3: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1、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3、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4、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5、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6、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原来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7、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
8、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后用以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9、暗箱操作:利用职权暗地里办事(多指不公正、不合法的)。
10、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了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新出现。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拊心:捶胸。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篇4: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1、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鲍鱼:咸鱼;肆:店铺。
2、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暴:损害。殄:绝。
3、暴虎冯(ping)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徒手搏斗。冯河:涉水过河。
4、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事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6、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
7、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8、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9、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正:记忆;误:认识)
1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11、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12、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13、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14、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正:使明白;误:作比喻)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6、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1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8、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正:正常;误:经常)
19、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20、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篇5: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1、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格局。
2、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正:记忆;误:认识)
3、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5、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6、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7、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正:使明白;误:作比喻)
8、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9、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10、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1、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正:正常;误:经常)
12、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13、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14、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15、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16、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17、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18、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19、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0、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相关文章:
2.语文成语复习
10.高考怎样复习语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