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复习知新
“yazhil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考成语复习知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考成语复习知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考成语复习知新
高考成语复习知新
1.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篱下: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
5.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6.吞吞吐吐: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10.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11.胆战心惊: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2.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13.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15.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16.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7.千呼万唤-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18.切切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19.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20.整衣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21.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22.暮去朝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3.门前冷落-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24.杜鹃啼血-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25.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26.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7.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9.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0.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31.包举宇内: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32.囊括四海: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33.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34.因利乘便:凭藉有利的形势。
35.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36.斩木揭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37.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38.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9.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40.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篇2:高考语文成语知识复习梳理
常用成语
1.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3.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4.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7.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9.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0.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1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1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4. 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5.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16.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7.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18.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1.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23.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4.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5.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26.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27.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8.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29.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30.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31.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32.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33.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34.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35.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36.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7.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3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39.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40.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41.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42.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43.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44.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45.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6.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47.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48.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4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50.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误用类型
一、望文生义
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②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分析:①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二、近义混用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褒贬失当
①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②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分析:①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②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四、顾此失彼
①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②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分析:①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②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五、前后矛盾
①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
②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
分析: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
②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
六、误用词性
①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①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②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七、不合逻辑
①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②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八、堆砌成语
①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篇3:高考成语熟语复习课件
高考成语熟语复习课件
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归类复习
从各地高考成语考查来看,高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使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考生在此也经常失分。为此,笔者以高考成语考查为例,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都有一定的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全国卷Ⅰ第二题B项)
解析:“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例2.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2008江苏卷第二题B项)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其它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明日黄花、不刊之论、不足为训、弹冠相庆、久假不归、耳提面命、三人成虎、文不加点、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不赞一词、妙语解颐、罪不容诛、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文、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以及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2008全国卷Ⅱ第二题C项)
解析:“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这里改变了使用对象,自然不正确。
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2008重庆卷第三题D项)
解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其它容易误用对象的成语有: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青梅竹马、筚路蓝缕、汗牛充栋、耳提面命、挥洒自如、人老珠黄、巧夺天工、豆蔻年华、置若罔闻、三令五申、络绎不绝、不可磨灭、如履薄冰等。
三、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所在的语境相合,否则会错误。
例1.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2008山东卷第四题C项)
解析:“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例2.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2008北京卷第三题B项)
解析: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这句话是想表达渔业资源枯竭之意,这个成语的使用明显不合语境。
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⑴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⑵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⑶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⑷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⑸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⑹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⑺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⑻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⑼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⑽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13)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14)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15)刮目相看--绘声绘色
(16)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17)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18)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四、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例1.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2008江苏卷第二题A项)
解析:“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褒词误用贬义: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别有天地、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等。
贬词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绞尽心机、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一丘之貉、别有用心、衣冠楚楚、巧言令色、好为人师、为所欲为、天花乱坠、巧舌如簧等。
五、不合事理
成语的使用,与上下文所说的事实相比,因不合事理,或不合时宜,或前后矛盾,或生造词语等而误用。
例1.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2008安徽卷第二题D项)
解析:叹为观止,原意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该句讲的是“股市指数涨跌幅度”,既有上涨,又有下跌,因此叹为观止的使用不合事理。
例2.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的跟他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2008宁夏海南卷第十九题B项)
解析:全神贯注,形容精神高度集中,主要用于看书、听讲方面。拉家常本是轻松、悠闲的事情,精神不必高度集中。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不合事理。
高考熟语设误的几种类型
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1、语义的双层性。
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例“打预防针”
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财神爷”
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2、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例“拍马屁”“寄生虫”“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 “破天荒”等。
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
3、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
例“下海”“吃醋”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是惯用语。“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例:
交友处世:积德招福,缺德惹祸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劝学:活到老,学到老 书中自有黄金屋
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民俗:五里不同俗,一地一乡风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卫生健康:饥时饱,必送命
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 人穷志不短
行为规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世态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自然气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谚语源于生活,口耳相传,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大家记得平时要留心生活、注意积累。
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语义双关)
例“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语音双关)
例“老虎驾车——谁赶(敢)”
“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
“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如:
“老虎驾车——谁赶”
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篇4:高考倒计时一个月成语复习
常见贬义词或讥讽意。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贬义。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也指轻率指点批评。
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知道的坏事都做了。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不是谦词)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茶毒生灵:茶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推波助澜:助长声势,扩大影响,贬义。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不认真。
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干坏事。
垂涎三尺: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有贬义。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做坏事。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瓦釜雷鸣: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篇5:高考倒计时一个月成语复习
1)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3)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4)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5)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6)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7)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8)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9)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0)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11)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12)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13)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14)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15)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18)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19)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20)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1)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2)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2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24)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25)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26)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27)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8)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9)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30)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高考成语复习知新】相关文章:
2.八字成语知多
3.语文成语复习
5.高考复习学习方法
6.高考复习秘籍
7.高考复习工作计划
8.新高考方案
9.高考新规定
10.新高考改革方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