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2023-02-23 08:24: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龙睡不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供大家阅读。

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篇1: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电化学

1、分清楚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外接电源的装置是电解池,否则为原电池;

2、弄清楚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特别注意电解池中的阳极);

3、串联电解时,确定一个电极后,所有的电极都能确定,每个电极通过的电量都相同;

4、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5、可逆电池的解答方式:判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在充电时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反之也同样。

6、燃料电池的解答方式:分析燃料燃烧后的生成物,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将其改为离子形式、可燃物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反应,助燃剂(一般为O2)得电子在正极反应,分析相关化合价,可知可燃物失去的电子数,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电荷和原子个数平衡。O2在正极放电的电极方程式写法:

(1)酸性电解液:O2+4e—+4H+==2H2O (2)碱性或中性电解液:O2+4e—+2H2O ==4OH—

(3)固体氧化物熔融传导O2—:O2+4e— ==2O2—

(4)熔融碳酸盐:正极 O2+4e—+2CO2==2CO32—(O2—与CO2反应)

篇2: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原子的成键特点:碳 键、氮 键、氧 键、氢 键、卤素原子 键.......。 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大化原则和奇偶性原则

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表示方法:

(1)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3)表示有机物结构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各类烃的比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通式 (2)结构特点 (3)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4)化学性质

(5)代表物(分子组成和结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碳的质量分数)

3、烃的衍生物

常见的官能团:碳碳三键、碳碳双键、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氨基

(1)溴乙烷 卤代烃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2)乙醇 醇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乙醇的工业制法(乙烯水化法、发酵法)、几种重要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化学性质:消去反应的条件、结构要求;催化氧化条件、结构要求

与活泼金属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酸)、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与HX取代、酯化反应)

(3)苯酚 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4)乙醛 醛类(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催化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的Cu(OH)2反应)

(5)乙酸 羧酸(饱和一元通式)

结构、物理性质、几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

化学性质:(弱酸性、酯化反应)、甲酸的特殊性

(6)酯(饱和一元通式)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注意断键位置和反应条件、注意酚酯和醇酯)

篇3: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 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 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篇4: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8、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皂化反应完成的标志:

静置不分层。

20、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21、量取液体读数:

视线应与刻度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22、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硝酸银溶液中边摇动试管边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3、固体加热至恒重的标志:

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

24、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完全水解——加入碘水,不显蓝色。

尚未水解——取水解液先加NaOH溶液于试管,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若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没有水解。

部分水解——用两个试管取两份水解液,一份加入碘水显蓝色,另一份加碱中和硫酸 后再加入

新制的Cu(OH)2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现象)。

25、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操作:

取样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据沉淀颜色进行判断。

26、物质检验操作:

取样→加试剂→表现象→说结论。

【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高考化学原电池知识点

3.高考化学模拟训练题

4.高三化学知识点高考分析

5.高考必修三化学知识点

6.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7.化学与生活知识点高考

8.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9.化学知识点

10.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高考化学常识题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