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小远的可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考古代文学常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考古代文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1年龄称谓
NO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NO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NO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NO4.黄口:十岁以下。
NO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NO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NO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NO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NO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NO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NO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NO12.花甲:六十岁。
NO13.古稀:七十岁。
NO14.耄耋:八十岁。
NO15.鲐背之年:九十岁。
NO16.期颐:一百岁。
2地理常识
NO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NO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NO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NO4.四海,指天下、全国。
NO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NO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NO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NO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NO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NO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NO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NO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篇2: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NO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NO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NO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NO4.四海,指天下、全国。
NO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NO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NO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NO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NO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NO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NO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NO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篇3: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NO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NO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NO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NO4.黄口:十岁以下。
NO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NO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NO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NO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NO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NO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NO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NO12.花甲:六十岁。
NO13.古稀:七十岁。
NO14.耄耋:八十岁。
NO15.鲐背之年:九十岁。
NO16.期颐:一百岁。
篇4: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
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5.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7.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8.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9.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10.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11.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12.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13.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14.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篇5: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
16.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17.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8.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9.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20.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21.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22.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3.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24.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25.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26.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27.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28.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29.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30.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31.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32.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33.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篇6:高考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重点”中的要求,这节课我们通过实例的训练,要求具有如下的能力:
1、判断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
2、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
3、有关语文常识的选择与填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难点:
识记和分析
预习要求:
1、阅读中考指要,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专题所要掌握的内容。
2、完成中考指要中的相关习题。
3、摘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了解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出处等)。重点掌握的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2、了解文体知识(主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知识)
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
4、了解并掌握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如《分马》、《同志的信任》、《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老杨同志》、《孔乙已》、《范进中举》、《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
5、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
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③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④应用文的格式、种类等。
6、文化知识应重点掌握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以上6条所涉及的语文常识需要朗读,不可忽视。
二、例题选讲:
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杨白劳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人物。
分析:
本题以选择题型考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由于四个选项涉及的考点面较广,考生平时若识记没有到位,就易选错。回答本题的正确方式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四个选项横向比较,找出疑点,再确证。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B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交代的是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背景等。
C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D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需要一个集中的中心。
分析:
A项缺漏了“文学”,B项中社会环境描写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景物。D要一个集中的中心。所以答案为:C
3、填空题:
①《论语》是有关 思想的重要著作,主要是记录 时思想家 言行的书。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作者是 时的 。鲁迅誉之为“ ”。 ③文房四宝是指: 、 、
、 。答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笔墨纸砚
附1-6册重要的作品、作者:
冰 心 原名谢婉莹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小橘灯》(小说)
巴 金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繁星》(散文)
郭沫若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诗集《女神》、话剧《屈原》
《石榴》 (散文) 《天上的街市》(诗歌:选自诗集《星空》)
《在萧红墓前排五分钟讲演》(讲演)
鲁 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社戏》(小说 选自《鲁迅全集》)
《一件小事》(小说 选自《呐喊》)
《故乡》、《孔乙已》(小说《呐喊》)
《论雷峰塔的倒掉》(杂文) 《坟》
《“友邦惊诧”论》(杂文)《二心集》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自清 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
《春》(散文)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老 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济南的冬天》(散文)
《在烈日和暴雨下》(《骆驼祥子》)
《龙须沟》(戏剧)
安徒生 丹麦作家
他的童话有160余篇 《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童话)
列御寇 战国 《列子》
《两小儿辩日》
《愚公移山》
蒲松龄 字留仙 别名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人 文学家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狼》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并称王、孟。
《过故人庄》
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卖炭翁》(叙事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
陆 游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 殊 北宋初期词人,字同叔
《浣溪沙》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 词牌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 曲牌名
魏 巍 当代作家 长篇小说 《东方》
散文 《我的老师》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都 德 法国小说家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林嗣环 清代人 《口技》选自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周立波 当代作者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分马》节选自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高尔基 苏联作家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
散文诗 《海燕》
杨 朔 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海市》、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荔枝蜜》(散文 选自《杨朔散文选》)
孔 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陶渊明 东晋诗人 名潜 字元亮 《陶渊明集》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传记)
杜 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史”
《春望》、《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
《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
文天祥 南宋大臣 、文学家。《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如梦令》选自《漱玉词》
如梦令 词牌名
契诃夫 俄国作家
《变色龙》(小说)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
报告文学《二六七号牢房》 选自《绞刑架下的报告》
沈 括 字存中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叶圣陶 《苏州园林》(说明文)
《多收了三五斗》(小说《叶圣陶选集》)
柯 岩 女作家 诗人
《周总理,你在哪里》
贺敬之 诗人 《回延安》(选自《放歌集》)
《白毛女》延安鲁迅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马南屯阝 原名邓拓
《从三到万》、《事事关心》(选自〈燕山夜话〉)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著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全唐文》)
《秋词》(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
周敦颐 字茂叔 宋代著名哲学家
《爱莲说》(选自《周子全书》)
韩 愈 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看选自《昌黎先生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韩昌黎集》)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
《关雎》《蒹葭》(爱情诗)
《君子于役》
王安石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湖阴先生壁》
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 词牌名 选自《稼轩长短句》)
李商隐 字义山 号玉奚谷生 唐代诗人 作品有《李义山诗集》
《夜雨寄北》、《无题》
茅 盾 散文《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
马克·吐温 美国进步作家
《竞选州长》(小说)《婴儿》(讲演)
苏 轼 北宋文学家 号东坡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散文 选自《东坡志林》)
《水调歌头》、《江城子 密州出猎》(词 选自《东坡乐府》)
《乐府诗集》 曹操 《观沧海》 《龟虽寿》
《陌上桑》(汉代乐府中的民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李 白 唐代诗人 《李太白全集》
《宣州谢月兆 楼饯别校书叔云》《渡荆门送别》《行路难》
李 贺 字长吉 唐代诗人 作品有《李贺诗歌编》
《雁门太守行》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 著有《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词牌名 选自《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艾 青 原名蒋海澄 代表作《大偃河,我的保姆》
《给乌兰诺娃》选自《艾青诗选》
吴敬梓 字敏轩 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范进中举》
吕叔湘 《人类的语言》《论“基本属实”》
顾颉刚 历史学家
《怀疑与学问》选自《通俗论集》
孟 子 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著有《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 勃 字子安 唐代初年的诗人 与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王子安集》
岑 参 唐代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
张养浩 字希孟 号云庄 元代散曲家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莫泊桑 法国作家
《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说)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求》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
左丘明 春秋时期人,《左传》是根据鲁史所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
诸葛亮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
苏 辙 北宋文学家
《上枢密韩太尉书》选自《苏辙集》
曾 巩 字子固 北宋文学家
《墨池记》选自《元丰类稿》
古典名著考查题
1、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
心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位英雄是____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蜀国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为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_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__》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
7、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你还能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鲁提辖的故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中最能体现“逼”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9、“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 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的开卷诗。
10、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面“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作品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
11、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作品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
12、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上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作品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13、“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作品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
篇7:高考古代文学的常识
高考古代文学的常识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高考古代文学的常识,请参考!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 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篇8:高考考纲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考纲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考纲古代文学常识
【1】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古代官职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xx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着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篇9:古代文学常识
【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
牡丹〖洛阳〗
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
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
铁观音〖福建安溪县〗
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年龄称谓】
襁 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 提:指2——3岁的儿童
垂 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 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 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 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彩】
青、黄、赤、白、黑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
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 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五脏】
心、肝、脾、肺、肾
【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
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杭州十门】
涌金门、 望江门、 钱塘门、 清波门、艮山门、
武林门 、清泰门 、凤山门、 候潮门、庆春门
【六欲】
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6.高考常见文学常识
8.高考小说文学常识
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10.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