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
“惠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湖南省岳阳市朝阳小学六年级陈景曦
奶奶买了100个煤球,直径是10厘米的,共80元钱。大伯也买了100个,直径是20厘米的。大伯给了商贩320元钱。
“大伯,你算错了吧?只要给160元。”
大伯说: “没错啊!一直都是这个价啊!”
“对呀,一定是你算错了。”送煤的商贩笑着说。
我没有作声,心里纳闷极了: “10厘米的煤球每个0.8元,20厘米的煤球不就是每个1.6元吗?怎么会是3.2元呢?
我将疑问告诉妈妈,妈妈说: “煤球的价格和它的面积是相关的。”
圆的面积怎么算呢?回到家,我打开数学书,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S=兀r2。
妈妈告诉我,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圆的半径的平方。
弄清楚公式的意思就简单了。先算直径是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月=20÷2=10,S=rrr2:3. 14×l02,结果是314平方厘米。再算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r=10÷2=5,。S= 兀r2:3.14×52=78.5(平方厘米)。
我仔细观察这两个结果,发现314是78.5的倍数。3.2是0.8的4倍,看来他们没有搞错价格,是我弄错了。在高度一样的情况下,直径为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是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的4倍,价格自然也是它的4倍啊!
篇2: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作文
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作文
奶奶买了100个煤球,直径是10厘米的,共80元钱。大伯也买了100个,直径是20厘米的。大伯给了商贩320元钱。
“大伯,你算错了吧?只要给160元。”
大伯说: “没错啊!一直都是这个价啊!”
“对呀,一定是你算错了。”送煤的商贩笑着说。
我没有作声,心里纳闷极了: “10厘米的煤球每个0.8元,20厘米的煤球不就是每个1.6元吗?怎么会是3.2元呢?
我将疑问告诉妈妈,妈妈说: “煤球的价格和它的面积是相关的.。”
圆的面积怎么算呢?回到家,我打开数学书,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S=兀r2。
妈妈告诉我,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圆的半径的平方。
弄清楚公式的意思就简单了。先算直径是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月=20÷2=10,S=rrr2:3. 14×l02,结果是314平方厘米。再算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r=10÷2=5,。S= 兀r2:3.14×52=78.5(平方厘米)。
我仔细观察这两个结果,发现314是78.5的倍数。3.2是0.8的4倍,看来他们没有搞错价格,是我弄错了。在高度一样的情况下,直径为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是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的4倍,价格自然也是它的4倍啊!
篇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文300字
今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里的菜可多了!我和妈妈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买榨菜的地方。我说:“妈妈,我们买一袋榨菜吧?”妈妈说:“好吧!可是你要回答一个数学问题,四袋榨菜是一元钱,一袋是几元钱呢?”我思考了一会儿说:“2元5角。”妈妈说:“再想想!”“哦!我想了一会说:“应该是2角5分。”我说。妈妈笑着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我是拆开来算的,一元钱买二袋,每袋是五角钱,五角钱再买两袋,每袋是2角5分,就等于一元钱买四袋的价钱。“妈妈说:“你真聪明,答对了,这包榨菜给你当奖品!”
我的反思
以前,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屁股坐不住,总是要离开位置,为这个毛病,妈妈不知道说了我多少次,但我总是耳边风,改不掉。前不久,我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老师每天记录我上课的表现,这招果然有用,我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但是老师说我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爱插嘴,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努力地改,但是上课一兴奋,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来了。我下定决心到五月底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请老师和妈妈看我的行动。
篇4: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到底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我想大家一定不知道,大家都会觉得数学这种东西学不学都无所谓吧,但是事实就是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准备去小区对面的嘉盛广场买东西。
来到嘉盛广场的信和超市,妈妈要买一瓶洗洁精,于是,我们就走到了洗洁精专区。这时,妈妈对我说:“我现在要买一瓶柑橘位的洗洁精,这里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种最实惠。我就买最实惠的那种。”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扫过去,排除了很多瓶,只剩下两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细的端详着,发现虽然两瓶洗洁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装纸上写着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写着1.5千克;另一个写着1.3千克。而它们的价格都是12元,当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宜一点啦。我对妈妈说:“这瓶最便宜,就买这瓶吧。”这时,妈妈拿着另一瓶洗洁精笑嘻嘻地对我说:“这瓶1.5千克,12.9元,这瓶最便宜。”我仔细一看,原来那是超级特价装,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篇5:邮票中数学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不同,在此基础上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邮资标准采取分段计费法计算信件的邮资
教学难点:
根据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邮票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邮票)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美?其实它不止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它是什么?(邮票)知道邮票是干什么的吗?
师:邮费是一门艺术,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方寸之间,精彩无限。课前老师让大家去了解邮票的知识,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怎么诞生的吗?这里面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将信件退还给邮差。(课件出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爱丽丝・布朗因为太穷没有钱支付昂贵的邮费,所以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 。这一幕刚好被英国人罗兰・西尔看见了。怎样才能避免邮差送完信收不到邮费的情况再次发生呢?1840年,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
3、揭示课题: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去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课件出示两封信)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写好的信封,从上面你能收集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生答)
师:这两封信的邮政编码、地址、收件人都写好了。我们可以寄出去了吗?(不能)为什么?(没贴邮票)
师:哦,对,你们提醒老师了,我还没贴邮票呢?(课件:贴邮票)老师把它们都贴上80分的邮票,现在我们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一封信被退)
师:怎么回事?我都贴邮票了为什么还退回来一封啊?(板书:地点)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寄往外地的信因为远所以邮费会多一些,那我们换一张邮费(课件显示换1.2元),把它寄出去。
(课件显示又退回来了)师:又怎么了?(生答)
(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下,课件显示超重)
师:看来这邮费的多少不仅与寄往的地址有关,还与信件的质量有关。(板书:质量 确定邮资)这是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2、自学邮局资费标准
师:这封信我们应该付多少邮费呢?我们来看一看邮局关于信件的资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请大家打开书109页看看中间的表格。
学生自学表格
学生汇报。
师:谁能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汇报)
师:关于这个资费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重点理解本埠、外埠、首重、续重)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通过这个表格,知道了信函资费与它的质量和到达的地点有关,也就是要分清本埠和外埠。我们一起来填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师生一起填
师: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多少克为一个计费单位呢?
3、计算信函的资费
(课件显示图片)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这封信我们到底该支付多少钱的邮资呢?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封,大家再帮忙算一算。
师:很好,我们看看这封信能否顺利寄出?(课件演示)
师:老师有个疑问,这两封信虽然都是外埠信件,但是质量不同,为什么邮费会相同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处于一个计费段,邮费就都一样。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质量没超过100克的信函。那如果这封信的克数超过了100克,大家会计算吗?(课件出示)
同桌二人商量。再汇报。师板书
师:说得太有条理了。那?元?元??元分别表示什么?像这样的计费方式,我们称它为分段计费。
师:请每一个同学把刚才这种分段计费法再重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好的,现在老师把它们贴上邮票。(课件出示)大家看,怎么样?
师:是啊,贴得太多了,不只没地方写地址和名字了,而且还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所以邮票的面值大一些,邮票的张数就会减少些。
4、小组设计邮票
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一个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好只能贴三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让学生们小组内商讨把书中表格内容填出来,并把不能仅用0.80和1.20元的邮票支付的钱数圈出来。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已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面值大小组内可以自定。
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汇报:可以是2.00元、2.40元、4.00元。
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设计的特别好。讲得也很清楚,都是出色的设计师。在支付邮资时,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这与人民币的面值组合是相同的道理。比如你要买一件80元的上衣,有没有一张80元的人民币呢?(没有)但是我们有很多种支付方式,其实邮票组合也是这个道理。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计费方式类似于信函的分段计费,你能说说吗?
(出租车计费、水费、电费)
师:关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接着研究。
篇6: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00字优秀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00字优秀作文
昨天,我跟妈妈去超市。
挑好了东西我和妈妈就来到付钱的地方算钱。我站着无聊,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只见营业员阿姨告诉妈妈一共187元,我看见妈妈分别把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递给阿姨。我看着这些钱,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了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的脑子好像一下子开窍了明白了便告诉妈妈:“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也开心极了,因为我解开了一道生活中的问题。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篇7: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让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粱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作 者:施黎红 作者单位:永康市民主小学,浙江,永康,321300 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问题 情景 兴趣篇8:数学证明中的推理问题
数学证明中的推理问题
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经常被运用到数学证明中.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从已知达于未知;非演绎推理除归纳法之外,与演绎推理一样,只要前提都真,结论必真.不同之处在于:演绎推理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理是逻辑推理,而非演绎推理的推理过程则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必然能被数理逻辑的逻辑演算中的形式定理所反映,非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关系则不能;演绎推理对应着一个演绎推理规则,非演绎推理则无对应的推理规则.
作 者:汤光霖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数学系,,北京,100083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4) 分类号:B812.23 关键词:演绎推理 前提分析 逻辑推理 非演绎推理篇9: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义。”“数学应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便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好数学的目的便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离开生活的数学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个激励、探索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
一、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问题的设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精心组织学生提问,进而学生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常用手法。
首先,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中设置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面对开放性的习题,学生会思考:“怎么条件不够?是不是有多种答案,是不是还有不同的方法?……”,这样,数学问题就来了,学生就会发展意见,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再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利用新知识,新问题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矛盾,提出学生力所能及,而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状态,让他们在积极主动中集中智慧和意志,通过充分的思维活动去发现、获取知识,发挥、拓展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设置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并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数学教师中应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即情感或心境的氛围,情境理论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情境不同所产生的情趣也不同,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学情境,以情育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应该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他的亲切、和谐的笑容。课堂上,探寻、鼓励、肯定、赞许的目光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第二、提供感性的、探究性的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数学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数量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抽象,从而获取新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向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思考,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作图等程序,探索规律,建立猜想,并进行逻辑验证,从而得到法则、公式等新知识,并且获得一定的探究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调查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获得自信,充分发挥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生息和时代色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价值。
篇10:旅行中的数学问题叙事作文
旅行中的数学问题叙事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玩。一路上,我碰到了不少数学问题。
那天早上,我们坐着旅行社的面包车去飞机场。在车上,我忽然想:面包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呢?我们要多久才能到呀?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汽车和面包车的车速差不多,这段路大约每小时可以开80—90千米。我们家到飞机场大约有27千米左右,你算算看!”路程÷速度=时间,我利用这个公式一算,27÷90=0.3小时,大约18分钟!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了。
到了飞机场,我一看手表,真的只用了18分钟。我们来到自动取票机前,取了票以后,我们的肚子也饿了(因为早上五点起床,而且吃得不多)。在服务台旁边,我看见了金灿灿香喷喷的鸡蛋仔,不禁流下了口水,迫不及待地跑到店里问:“鸡蛋仔多少钱一个?”店里的'老奶奶说:“15元一个,可好吃了!买一个吧!”
妈妈掏出钱包说:“买4个。”又问我:“宝贝,你算算看要几元,算错了的话,少的钱可是要你来付的哦!”我想:15×4=60,应该没算错!我对妈妈说:“一共60元!”妈妈说:“对了!”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刚吃完鸡蛋仔,喝完果汁,我们就听到广播响了:“去往哈尔滨的飞机开始检票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哈尔滨。)我们来到检票处,检完票就上了飞机。我兴奋极了!十几分钟后,飞机起飞了,一种冲击力让人无法形容。我问妈妈:“妈妈,飞机每小时飞多少千米啊?”妈妈说:“飞机大约每小时700—800千米吧。宁波到哈尔滨大约有2400千米,你算算看?”2400÷800=3小时。我大声地回答:“3小时!”“所以呢,你可以先睡一觉,还早着呢!”
在哈尔滨玩了一天,当天晚上,我们坐上绿皮火车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绿皮火车开得可慢啦,每小时只能开70—80千米,我们坐了10多个小时才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大草原上,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旅行中的数学问题可真不少啊!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细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篇11: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不管春夏秋冬雪糕都是我的最爱)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六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篇12: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00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中的数学数不胜数。许多知识也在生活中而产生。我们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可以放两张饼。我跑上前去看,心想:这不就是一个数学问题吗?最近刚好学完优化与统筹,不正好派上用场吗?我便询问妈妈需要烙几只饼,最后得知烙三只,一次需要一分钟。我坐在椅子上静静的`思考: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终于我想出了答案:要用三分钟,把第一,二张饼同时放进锅里,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在烙一分钟,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第二张饼烙反面,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会有一点误差,但是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灵活掌握,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
希望同学们发现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只要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数学和生活是联系在一起,分不开的!
篇13:生活中的数学作文300字
春节,所有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是收压岁钱,我也不例外。
今天中午,妈妈手里拿着一叠红纸包走到我的房间,对我说:“蓉川,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全在这你自己保管。”妈妈走后,我拿起第一张红包,上面写着奶奶,我拆开一看500元;接着,拿起第二张上面写着舅妈,里面是1000元;拿起第三张上面写着公公,里面是500元……500+1000+500=5200元,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压岁钱跑到妈妈面前对他说“:今年我赚了。我总共收到五千二百元,哈哈”。妈妈似笑非笑得看着我,便对我说“:你别忘了,我们给爷爷奶奶买的过年礼物总共978元,奶奶给你500元你看是正数还是负数?我们去二爷爷家,爸爸给了爷爷600元,爷爷给你200元,这又是一个负数”。听了妈妈的话我皱起了眉头。
原来,数学在生活里也会经常出现,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注意生活中的数学。
篇14:生活中的数学300字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我就在游泳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 需要我仔细审题的问题。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里,我和我的好朋友张欣康去游泳, 游着游着,我和他都有些累了就坐在上边休息,突然,他问我:“王 嘉珺我来考你一个问题好吗?”我想了想说:“好,没有问题。” 于是,他便说:“假设这一个泳道全长500米,你游了4个来回,请问, 你游了多少米?”我听完,便想:“ 500x4=20xx米。”我便立即 讲出了答案,他听完笑了笑说:“错了,一个来回是两次,正确的是 4x2=8次,8x500=4000米,所以答案是4000米,由于你的粗心, 不了解它,所以才错。”“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的说。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篇15:数学作文300字
我是一个很喜欢数学的小女孩,我很喜欢数字,对任何有关数字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上学的路上,我会情不自禁的数路边的大树还有从身边走过的汽车,到了学校有时也会数我们这栋楼有多少个班级?还有班上有多少个座椅、板凳等?一个一个的数有时真的很浪费时间,自从我学会了乘法和除法,那算起来就会很快了,不信你看!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超市,在买蛋糕时侯,阿姨说这款蛋糕4元一个,妈妈问我,如果我们要买6个要付多少钱呀?我立刻就回答用乘法计算 : 4x6=24(元 ),那我们再买2个2元的呢?我就说那就再加上2x2呗,一共就是24+4=28(元),妈妈笑了,我们又走到卖薯片的那边,妈妈又问,妈妈这边有30元,薯片是6元一袋,我们可以买几袋回家呢? 我一想,这不是可以用我们刚学的除法吗? 30 ÷6=5袋 ;妈妈说真是学有所用呀!我很开心,没想到数学知识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呀!
【【推荐】数学作文300字3篇】
篇16:数学作文300字
数学作文300字
数学作文300字:上楼梯的学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第一小学205班 沈依诺
我的`妈妈一点也不胖,却整天喊着要减肥。这不,吃饭吧,只吃一点“猫饭”;上楼吧,好端端的电梯不乘,偏要爬楼梯,要知道我家可住在14层啊。
今天,妈妈又要爬楼梯了。“你妈妈从1层爬到2层用了10秒,那么,她从1层到14层需要多少时间呢?”爸爸考我。我一听,便脱口而出:“14x10=140(秒),太简单了。”
“你上当了!你妈妈每爬一层,即一个间隔是10秒没错,从1层到14层到底有多少个间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轻轻拍着我的脑袋。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扳起了手指头:1层到2层,1个间隔;再从2层爬到3层,又一个间隔;再从3层到4层,又一个间隔……原来从1层到14层只有13个间隔。应该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为1层不用爬,所以从1层到14层只有13个间隔。”我尖叫起来。
“对了,层数-1=间隔数,你可要记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来,上楼梯也有学问。
(指导教师徐琦)
篇17:数学_作文300字
在《轻松快乐过寒假》中数学里的想一想,算一算中有这么一道题:
甲、已、丙三人共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钱,已付了3个面包钱,丙没带钱,经过计算,丙应该付6`4元钱,甲应收回多少钱?已应收回多少钱?
原先我想:丙付的6`4元是买面包钱的3分之一,6`4乘3等于19`2(元),19`2除以8等于2`4(元),所以甲应收回4`8元钱,已应收回2`4元钱。
可是,后来我转念又想:不对,4`8加2`4等于7`2(元),而不是6`4元,于是,我又开始了思考。
最后,我找到了解题目的方法,应该这么算:丙付的6`4元是买面包钱的3分之一,6`4乘3等于19`2(元),19`2除以8等于2`4(元),2`4乘2等于4`8,6`4减4`8等于1`6,1`6除以2等于0`8,4`8加0`8等于5`6(元),所以甲应收回5`6元钱,已应收0`8元钱。在《轻松快乐过寒假》中数学里的想一想,算一算中有这么一道题:
【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相关文章:
7.瓷砖中的数学
10.四年级300字数学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