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2作文
“瓜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2篇写作指导2作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写作指导2作文,欢迎阅读!
篇1:写作指导2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 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好掌握的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例文《逝去的岁月》、《分房》开头使用的是这种方法。
(2)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3)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4)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5)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v 写作训练 v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5.检查以前的几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能不能修改得好一些。
篇2:写作指导2作文
写作指导(2)作文
写 作 指 导写人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形式,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叙述及一些必要的`描写手段,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
写人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特点。人物的特点,也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内在思想,而人物的内在性格不口内在思想又是通过人物外部表现,如事件、外表、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反映出来的。
写人,首先要抓住人物典型事件中展示出来的鲜明个性,使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其次是写好人物外貌,通过外貌刻画人物特点。再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描写。语言是人物内心的直接透露,它和人物的性格、职业、思想紧密相联;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直接、具体的表现,所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不口动作描写,有助于突出人物特点。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写人作文的重要保证。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由人物直接倾吐,也可以进行客观的描述,或通过幻觉、梦境、联想等手法宋表现。在叙述过程中,如果能插入议论或抒情,更能使文章增色。写作指导(2)作文4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3:写作指导作文
写作指导作文
写 作 指 导写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也是小学生常进行的一种作文训练。它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
要写好景作文,写作时应注意:
1.仔细观察描写对象,观察要准确,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它们的特点。
2.要写自己喜爱的景物。实际上,即使单纯的写景也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的。皎洁的月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咆哮的大海,给人以力量与振奋……抓住这些感受写,不仅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描写之中,还能有力地烘托景物的`特点。
3.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的关系及景物内部各部分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些写下来。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外向里,或由上到下,运用定点观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清楚。
4.景物描写用词要优美、语言要生动、形象。除此之外,还要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作文,还要注意抓住景物的变化宋写,通过景物的对比来写。只要有意识地运用这四点来写景物,美好的景物一定会从笔下像画卷一样展现出来。写作指导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4: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 “ 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 。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二、单则材料 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 居里 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 “ 夫人 , 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 ?” 居里 夫人说 :“ 我是故意给她玩的 , 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 , 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 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 ,24 年后 , 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 ( 1 )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 2 )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 , 把奖章当玩具。 ( 3 )结果 , 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 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 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 ( l )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 , 才能成功。( 2 )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 3 )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 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 求同找出中心
例 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 , 他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 , 谢晋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 , 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 , 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 , 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 l 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 , 方向相同 , 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 , 应谦虚谨慎 , 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 , 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 , 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 , “从零开始” , 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 对比取舍 找出中心
例 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 3
①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篇5: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篇6: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 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 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9、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思路】
(思路设计一)可以抓住文章中“善吃”、 “不善吃”的“善”作文章。什么才是“善”呢,什么又是“不善”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可以围绕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写。要善取吸取,学会“活”读书;切莫“死”读书、读“死”书。
(思路设计二)“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可以理解为要读书要善于吸取有益的营养,注重消化吸收,不要生吞活剥。
(思路设计三)从“长精神”和 “长痰瘤”的角度写,读书要善于选择,绝不能挖到碗里都是菜,要精选,提高阅读质量,要有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要读,那些书不能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范文展示】
读书破一卷 高启霞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弦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本。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抵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读精”的“十字箴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
王治秋老前辈对“读书破一卷”也深有体会,他在谈到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认为,至少要读14遍,他说:“看第一遍时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待读到第14遍时,才悟出了文中的深刻哲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现在很多年轻人爱读书,读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有时还可能中毒。朱熹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如一个饿汉走进了饭馆,看到那么多鱼肉,就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结果造成了消化不良,还有可能胀破了肚皮。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审题准,入题快,开头就提出“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论点,然后对“读破一卷”的内涵进行诠释,并辅以例证,最后提出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
本文举例论证运用非常成功,文章引用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的例子,王治秋读鲁迅的《阿Q正传》的例子,贾平凹的书信,袁枚、朱熹的名言,论据精选,古今中外,典型雄辩,有极强的说服力。
篇7: 作文写作指导
一、多“玩”,在“玩”中学
生活处处皆作文,学校、家长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旅游、爬山、各类运动、制作发明、比赛、拓展训练等,学生就会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深入的感悟。
二、多读,扩大课外阅读量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没有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
三、多积累,建立“作文素材库”
1、生活素材的积累。在观察的同时,主动地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感人的画面等储存下来。
2、语言素材的积累。积累名言警句、丽词佳句、诗词曲赋中的名句以及极富哲理和极富意蕴的语言。
3、思想、情感、文化的积累。
4、古今中外各类话题典型事例的积累。
5、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素材。如有价值的新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6、课本素材的积累。坚持做摘抄并随时记在脑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多写,熟能生巧
坚持课外练笔,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
五、八项注意,高效提分
1、审题准,扣题紧。
2、立意深,内容实。
3、采用“小入口,大出口”的方针,学会“见大切小”、“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4、化“熟”为“新”,化“新”为“熟”。如“学会留心 ”。
5、明明白白我的心。
6、注意材料的鲜活度,不要老拿“司马迁”说事。
7、文章层次要分明,要让阅卷者迅速领会你的写作目的。如用段首排比句设置分论点。
8、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是高分的通行证。
篇8: 作文写作指导
一、写自己事情的作文类型
1.写自己遇到的一件事,表现社会的新风尚;
2.写自己个人的一件事,写出自己从中所受到的教育;
3.写自己的一件事,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表明自己的一种愿望;
4.写自己遇到的一次挫折,说明自己从中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5.写自己的一件事,说明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
6.写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7.写自己的业余生活;
8.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件事,写出童年的可爱与美好。
二、写自己事情的参考题目
1.《这件事给了我教育》
2.《我学会了____》
3.《我做了一件傻事》
4.《我从中得到了快乐》
5.《我为此而自豪》
6.《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7.《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
8.《老师夸奖了我》
9.《当我被误解的时候》
10.《我的爱好》
11.《我第一次______》
12.《学习中的一次教训》
13.《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
14.《我在假日里》
15.《我的星期天》
16.《玩得最开心的一次》
17.《我的心事》
18.《我的烦恼》
19.《想起这件事就____》
20.《我爱_______》
21.《童年趣事》
22.《我长大了》
23.《关怀》
24.《留在照片上的记忆》
25.《雨中情》
26.《______见闻》
篇9: 作文写作指导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外貌、动作、品质、精神……整理一下你的这个偶像具有的过人才华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秀的品质,找到它们,你的文章就有了实在的内容。
记住,人物一定要是你熟悉的、了解的、真实的哦!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的'外貌,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无须详细描写每一处,因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精神品质……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具有吸引力的名字,例如:咱们班的“含羞草”、“加油!刘翔”、“老师,我爱您”……
选取人物典型事例
接着就要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加以具体、详细、生动描写用以突显主人公的特点。怎样才算典型?就是能够反映人物的过人之处的。那么,又怎样使事例具体、生动呢?你得抓住主人公的每一处细节,例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一个眼神或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可别小看了这些细微末节,它们都是人物的血肉,有了它人物才能鲜活起来,才更具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最后,提醒大家作文是允许艺术加工的,但只有发生在你身边的,你心中真实所想的,才能使你有感而发,真情真意才能打动阅读你文章的人。
篇10: 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一年级对作文的要求不高,注重的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清楚了再用笔写下来。最好是真人真事,因为现阶段孩子字还没有认全,驾驭字词的能力不高,如果在习作之初就脱离生活实际,对孩子以后的作文成长是不利的。
指导目标:
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一定要是真人真事,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更多的语言和情感。
指导方法:
1、做好审题。
写一段话,要求是与家人有关。首先要明确家人的概念,指家庭成员或具备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的相关人或事物。家人可以不具备亲人间的血缘或社交关系,但却强调成员间关心、宽容,体现了一种博爱的精神。家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妈姨夫,也可指家里的小猫小狗,小朋友从小玩到大的布娃娃等等。
2、做好立意。
那么这一段话我们要写些什么内容呢?题目并没有要求我们是写人还是写事,所以我们的选材很广泛。如果写人,就可以写这个人的外貌,性格,衣着,或者一些这个人所独具的特点,最后最好再说一下我们个人对这个人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是写事,那么也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这个人自己做的一件事,另一种就是这个人和我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3、整理好思路,最好先口头表述一下,有不会的生字问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然后再写下来。
篇11: 作文写作指导
一、避免造作
高考一是造作也就是虚假,在高考的所有作文中可能有许多都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大多数的同学都去选择了议论文,这也是更稳妥的办法,因为它更加的客观,表达起来也算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有的一些同学们就是感觉议论文太平凡,本来心里没有深切的感受,非要来写一些抒情记事的记叙文,没有感情的东西,一读就可以读出来,这也是判卷老师更厌恶的。
二、避免范围太大
也不是说在高考的作文中一定不允许范围太大,而是说范围太大了同学们不好去把握,大多数就是无法掌控,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比如有的同学们会说一些社会性等,高度是有了,但是说实话八百字的议论文,很难去表达完整,这样的话老师读起来也是有真实的感觉,也容易去写,更后的分数也一定不会太差,所以说要依据自己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避免幼稚
这里的幼稚是有两个,一个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幼稚,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幼稚,还有就是文笔本身的幼稚,切记的就是使用一些网络用语,比如有的同学的文章为了不同,会使用亲、人艰不拆等一些网络词汇,这一类的作文就会被归类为卖萌作文,同学们不是小学生了,希望文笔一定要大气成熟。
以上就是高考作文的写作雷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那个只能就是注意事项了,希望同学们也要慎重,在写作中不要触碰这些雷区。
篇12: 作文写作指导
(一)审题
1、 题目是的眼睛,在童年趣事这个题目中的眼睛是什么呢?理解“趣”。
2、 什么样的事可以称为是趣事?(指名答)
师: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出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 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二)选材
3、 (多媒体展示)请你辨析一下,哪件事比较有趣
1、一节班会课,老师表扬我乐以助人,我心里很高兴。
2、爸爸买了自行车给我,我整天欢天喜地的。
3、我家那只可爱的小猫丢了,一家人着急地四下寻找。
4、一天,我在厨房里偷吃了牛肉,爸爸说我会变成牛,害得我不时去照镜子。
4、 老师的童年时代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玩具也没有。我小时候,
(老师讲述)
不过,虽然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却让老师念念不忘,成为老师记忆中永远鲜活的印象。你的童年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和小组同学分享吧。(围绕事先准备的照片或物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5、 各小组选出一件最有趣的事,在全班交流。
6、生叙述,师辅导。(引导学生评论是否有趣,学生叙述可以简单一点。)
选择事件中的趣点和同学说,可以进行对比。(有趣的事和无趣的事)
篇1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范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 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 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9、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为54.2%,为51.7%,而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为18.3%,20为27.8%。
【思路】
(思路设计一)可以抓住文章中“善吃”、 “不善吃”的“善”作文章。什么才是“善”呢,什么又是“不善”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可以围绕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写。要善取吸取,学会“活”读书;切莫“死”读书、读“死”书。
(思路设计二)“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可以理解为要读书要善于吸取有益的营养,注重消化吸收,不要生吞活剥。
(思路设计三)从“长精神”和 “长痰瘤”的角度写,读书要善于选择,绝不能挖到碗里都是菜,要精选,提高阅读质量,要有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要读,那些书不能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范文展示】
读书破一卷 高启霞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弦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本。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抵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读精”的“十字箴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
王治秋老前辈对“读书破一卷”也深有体会,他在谈到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认为,至少要读14遍,他说:“看第一遍时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待读到第14遍时,才悟出了文中的深刻哲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现在很多年轻人爱读书,读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有时还可能中毒。朱熹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如一个饿汉走进了饭馆,看到那么多鱼肉,就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结果造成了消化不良,还有可能胀破了肚皮。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审题准,入题快,开头就提出“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论点,然后对“读破一卷”的内涵进行诠释,并辅以例证,最后提出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
本文举例论证运用非常成功,文章引用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的例子,王治秋读鲁迅的《阿Q正传》的例子,贾平凹的书信,袁枚、朱熹的名言,论据精选,古今中外,典型雄辩,有极强的说服力。
篇14:作文写作指导及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指导过程:
一、说一说
1.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师巡视,相机指导: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
二、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写一写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5.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篇15: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的开头技巧
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的开头技巧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论点,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
如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3.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出现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此外,还有抒情议论式,刻画人物式等开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各位考生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篇16:英语写作 2
英语写作200句 (2)
111. many people seem to overlook the basic fact: the major function of clothing is to keep us warm and comfortable.
许多人似乎忽视了这个基本事实:衣服的基本功能是保持我们舒适和温暖。
112. furthermore, people who addict to fashion clothes have to spend more time going shopping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ession they make on others. as a result, it is impossible to devote enough time and energy in their study and job.
而且,沉湎于时尚服装的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逛商店,更加注意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因此,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或工作。
112a. no one can doubt the essential fact that the traffic problem over the last years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experts in increas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believe that such situation would produce unfavorabl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of local areas.
没有人能否认这一重要事实:最近几年交通问题在全世界受到了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相信这种状况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14.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problem.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s increasing much more rapidly than building of roads. another primary reason is that there seem to be too many private cars and not enough public buses.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车辆增加的数量远快于道路的'建设。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私家车过多而公交车不够。
115. meanwhile, the numbers of people, who have access to their own cars, have risen sharply in the recent years.
同时,拥有私人轿车的人数这几年却在快速增加。
116. moreover, many people, including drivers and cyclists, do not obey the traffic rules properly, especially at busy intersections. and this undoubtedly worsens the already grave situation.
而且,许多人,包括司机和骑自行车的人,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繁忙的十字路口,这无疑使本已严重的状况雪上加霜。
117. the number of private cars in urban areas should be limited while the number of public buses should be increased.
在城市私人轿车的数量应得到控制而公交车的数量应该增加。
118. when asked what k
[1] [2] [3] [4] [5] [6]
篇17:说明文写作指导
有关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变化、类别、状态、功能、成因、结果等特征的文章。它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说明的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给读者提供知识,使之了解客观世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应用性、解说性和条理性。常见的说明文有:解说词、说明书、书文简介、内容提要、科普小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景物介绍等,常见说明方法有:定义、注释、举例、分类、比较、引用、比喻、描述、数字分析和综合等。说明文的'时态常用一般现在时,语态常用被动语态,有时用虚拟语气。对中学生而言,说明文的出题形式为文字提示或图表、图示,文体则可见于短文、书信、便条、日记等。写说明文必须注意事实正确,表达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和用词准确。
说明文范文赏析
说明文是对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阐述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的目的和性质是客观地介绍、解释事物,使读者获得知识和信息,并不需要发表主张、做出证明。一般说来,知识简介,商品介绍,旅游指南,科技读物,工作总结,实验报告,教材辅导等均属说明文之列。
写说明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结构、逻辑顺序来写,也可以采取举例、比较、对比、分类、分析、说明、叙述等方法。
1.分类
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描写事物、解释观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将一事物分类,可使复杂事物变得清晰明了,便于作者阐述自己的观点。
分类段落的各类排列要条理,可采用从主要到次要,从次要到主要,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等方式排列,亦可平行排列。如:
1) As far as political views are concerned, people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are the conservative people. Conservatives are opposed to sudden or great changes. Second are the liberal people.These people are in favor of progress and reform. But their opinions often seem to idealistic. The third type is the moderate people. The moderates keep everything within reasonable limits. They are more practical in this hard world. In my opinion, most people seem to belong to this group.
2.比较对照
比较对照有两种,一是逐点比较,二是整块比较,即AB交错或先A后B:
1)逐点比较:多数人认为这种AB交错的方式可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沉闷,对比的效果更鲜明突出。如:
There are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a small enterprise, you operated mainly through personal contacts. In a large enterprise, you have established “policies” , “channels” of organization, and fairly strict procedure. In the small enterprise you have immediate effectiveness in a very small area. You can see the effect of your work and of your decisions ground. In the large organization you are normally taught one thing thoroughly. In the small one the danger is of becoming a Jack-of-all-trades-but-master-of-none. In the large it is of becoming the man who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2) 整块比较
It is easy to be a winner. A winner can show his joy publicly. He can laugh and sing and dance and celebrate his victory. People love to be with winners. Winners are never lonely. Unlike winners, losers are the lonely ones of the world. It is difficult to face defeat with dignity. Losers can not show their disappointment publicly. They can not cry or grieve about their defeat. They may suffer privately, but they must be composed in public. They have nothing to celebrate and no one to share their sadness.
篇18:建议书写作相关指导
建议书写作相关指导
一、建议书的含义和特点
1、建议书的含义
建议书是指个人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些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面材料。
2、建议书的特点
(1)建议书是一种想法,存在不确定性。
建议书是面对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没有公开倡导具体实施的特点,只是作为一种想法被提出来。建议书的建议是否被采纳要由有关领导或部门决定。
(2)可塑性较强
建议书是必须被有关部门、领导批准认可后才能被实施的,所以,建议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它不是最终的定文形式,它可以被修改,被增删,甚至被弃之不用,这要由具体的'情况来定。
二、建议书的结构
建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组成。
1、标题。建议书的标题通常可以直接用《建议》或《建议书》,也可以由建议的内容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党员致富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2、称呼。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称呼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3、正文。先写提出建议的理由以及与此有关的想法,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分段论述,也可以分条写出。建议书的的内容如果被批准就会变成方案,因此,正文就是对未来方案的精简和概括。最后可以表达一下期望建议被采纳的愿望。
4、落款。在右下角写上建议者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写上日期。
三、建议书写作的注意事项
1、严肃认真
提建议时行使国家主人翁权利的表现,因此,要严肃对待、认真负责。
2、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建议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出发,不能凭空想象,另外,提出的建议必须切实可行。
3、言简意赅
建议书的论述必须言简意赅,无需过多的分析和论证,更不能讲空话、套话。
篇19:建议书写作指导
建议书是指个人、单位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
建议书特点
第一,建议书是面对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书信。它没有公开倡导具体实施的特点,而只是作为一种想法被提出来,具有较强的文本性特点,作为一种假想的条条而存在。
第二,建议书是必须被有关部门、领导批准认可后才能被实施的。所以建议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它不是最终的定文形式,它可以被修改,被增删,甚至被弃之不用,这要由具体的情况来定。
篇20:建议书写作指导
首先,建议书是人民群众发表意见,提供建议的一种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平等,又都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一些关系到国家、集体或个人的某些利益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写建议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它必然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和责任感,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
其次,建议书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更好地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畅通建议这条渠道,可以扩大建议的范围,扩大建议的来源途径,切实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许多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反馈给有关方面和政府机关,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建议书概念
建议书是个人或者单位有关方面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倡议大家一起做什么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也叫意见书。
建议书是应用文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很广泛,像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援助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开展工作拥军优属活动家等,都可以写建议书。
建议书是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建议书是面对领导和有关部门时,一般是中肯地提出自己对对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去做的意思。不具有号召性。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大体相同:
篇21:建议书写作指导
1、标题 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可以写《关于×××的'建议书》。题目要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字体要大些。
2、称呼 提出的建议希望得到哪些人的响应,称呼就写哪些人。要写在第二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如:马可:)
3、正文 就是建议的内容,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先写提出建议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内容较多,可以分条写。
4、 署名 在右下角写出建议人的姓名,即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5、日期 写在建议人姓名的下方。
《建议书》
XX(人称):
正文
XXXXX (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
X月X日 (日期)
篇22:成人高考写作指导
成人高考写作指导
一、作文题目要审清
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审题,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审题要审清题目的内容和范围及中心和人称,领会题目中的象征义和比喻义,并要明确题目对文体有的要求等。在作文题目中,决定作文中心立意点的词语称为主题词,研读题目,找出主题词,进而挖掘主题词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编写之前要提纲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连贯全文。“不需要细写,只需要画个层次即可,比如:一.(1-2段)....二.(3-7段),最后一点是在提纲上标志文章的详略安排。”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求。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编写提纲没有固定格式。
三、文章标题要漂亮
“题好一半文”,标题应在作文之初就开始认真考虑,并且下工夫琢磨,好标题的首要条件是:切旨,标题要吃透材料精神,反映其主旨。切体,拟题要合乎体裁。在此基础上,标题还要炼新求美求趣。可巧引流行歌曲,可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可套用流行语,可引用电影名、名句或成语,还可采用散文化或诗化语言。
四、开头结尾要精彩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忌讳出现套话、空话,作文的开头可以感情色彩适当浓一些,或者是开门见山地直接表达感情、立场,并为下文做铺垫。有的同学在开头设置悬念,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需要提醒的是,与文章并不相关的语句一定不要贸然用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
五、切入角度要新颖
要想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作文切入角度的新颖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写《珍惜拥有的__》半命题作文,很多同学选择“亲情”、“青春”、“幸福”等,这样的文题当然可以,但写的人多了,阅卷者难免会觉得乏味,如果作文语言不是很精彩,那么你的作文就很难得到高分。但有些考生就很聪明,他们舍弃了这些考生常用的话题,而另辟蹊径,有的写珍惜拥有的“挫折”,有的写珍惜拥有的“对手”等,这样新颖别致的文题就很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如果言之成理或描述得当,则很容易得高分。
六、文章点题要适当
作为成考作文要有更鲜明的点题意识,一般都能注意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点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必须有意识地点题。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三类。通过抒情点题,通过描写点题,通过议论点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宜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才能大大加深阅卷者对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印象。
七、卷面书写要工整
“卷面脏乱不堪的作文会让阅卷者望而生厌,难得高分,而且成考作文卷面书写列为得分项,分值为5分,由此可见对卷面书写要求之高。”成考作文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这就要求考生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时细心些,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如遇确实要修改的地方,千万不要在错误的地方肆意涂抹,你可以用小括号把错的地方括起来再用笔在错的地方轻轻地画一条横线,这样你的卷面就不会很差了。
【写作指导2作文】相关文章:
1.英语写作指导作文
3.作文散文写作指导
6.记叙文写作指导
7.英语写作指导
8.个人简历写作指导
9.应用文写作指导
10.个人自传写作指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