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登首山作文
“SUY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0篇第二次登首山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二次登首山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登首山作文
今天,
皋山,又名白虎山,坐落在宁阳县的西北部。
到皋山了,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
初秋的皋山,分外的俊秀婀娜。别看它海拔只有230多米,却是格外的陡峭。从山脚下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端端正正的圆锥。在这座陡峭的山上,却满山都是苍松翠柏,不仅有松柏,从山脚到山腰又遍栽了桃杏。
我们几个小孩子,互相攀比着,说笑着,向山顶爬去,不一会,就都累的气喘吁吁,大人们有的蹲在山石上歇息,有的不愿爬,折回去了,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们这些小孩中,我年龄最大,虽然累了,但我不能服输,老师的谆谆教导响在耳畔,定的目标就要达到,我毫不泄气,使劲往前冲。终于我第一个爬上了山顶---夺得了冠军。我们小孩甚至比大人们爬得还快。原来山顶并不向远处看去那样尖。山顶,有一座庙宇,是玉皇庙,虽然已破旧,但还有她昔日的风采。
站在山顶,眺望天下。顿觉大饱眼福,公路上车像甲虫,人如蚂蚁,爬行着,蠕动着。
在下山的路上,我看到了一条玉带,那就是汶河。
皋山,你让我为你着迷
篇13:登狼山作文
学期结束后,妈妈为了让我放松一下心情,带我去南通爬狼山。
清晨,迎着习习凉风,心里很是舒爽,我们早早的就出发了。来到山脚下,看到山上一些晨起的人,比我们来得更早,已经开始攀登了。
怀着一份兴奋的心情,我们踏上了一条幽静小道,路边小草上清晨的露珠已安居在了我们的裤脚上面,偶尔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飞过,鸟啼声回荡在山谷中;山坳里,几缕淡淡的晨雾缓缓升腾,在树枝间萦绕飘荡,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轻轻挂在仙女的脖子上。我们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听上去是那样的清晰,显得四周更加的宁静。越往上爬,山路越发的陡峭,步履越加艰难。
走到半山腰时,驻足抬首,猛然发现我们已经置身于云海之间,树梢上挂起了透明的“珍珠”,一闪一闪地在树叶的尖端颤动着。我们仿佛已经融入进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中,如仙境般让人无法自拔。山下的绿树,又仿佛是一把大大的绿伞,让我们深深沉醉在了这绿的海洋中。
稍作休息后,感觉浑身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我们决定继续前进。
我们一边欣赏着四周的美景,一边向山顶进发,不知不觉中,我们竟已到达山顶,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迅速在我的心中蔓延开来,俯视山下,美景尽收眼底,浩瀚的长江,美不胜收,叫人心旷神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令我意气风发。我抬头仰望蓝天,天山的云朵白得宛如无暇的白雪;阳光洒满了整个山头,每片叶子都被照得闪闪发亮;四周显得更静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境应该就是如此吧。
置身山上的美景中,我深深的沉醉在了大自然的怀抱里。
篇14:与诸子登岘山 / 与诸子登岘首原文,注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 与诸子登岘首原文,注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一作:字在)
作品翻译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作品注释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交替变化。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jīn)。(尚在一作:字在)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篇15:牛首山春游作文
我和爸爸、妈妈沿山间路爬上山顶,远看长江像一条白色绸带,缓缓流动着。外秦淮河上还飘着几叶小舟。近看有一片碧绿的竹林。高大茂密,竹干粗细相间,有的粗如碗口,有的细如笔杆,但都伸展着细长的枝叶,节节向上,争相生长。我喜欢竹子,它文静,清雅,朴实无华,让人看了心神怡,浮想联翩。我们下山途中,又来到了郑和墓。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七层,28阶,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经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山后,我们来到山下的一片草地上,只见小草也顽皮地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也享受那春天的芳香。
难怪“春游牛首”是南京人的习俗之一。春天的牛首山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牛首山春游作文四篇】
篇16:牛首山游记作文
扑面而来的清爽夹着些微檀香驱散了热浪,而享受着这份清凉的我们,此刻正在牛首山佛顶宫中,进行着期盼已久的春游。
牛首山虽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美称,但已至夏至,我们游玩的地点,也从户外,变成了早已闻名的佛顶宫。
本以为地宫外围已满是佛家气韵,等真正进入了地宫里面,才知外围也不过尔尔——
穹顶上的线条斑斓,略显杂乱,却意外的能肃清我纷乱的思绪。正下方莲台上的宝相佛陀,面庞威严却又慈祥。虽然我一直未能明白这卧佛之意,但他却自有一股清气,让喧闹的我们也不由自主的安静下来。
穿过金色菩提叶的小径,就是供奉着佛顶骨舍利的内室。年纪尚轻的我们“不懂欣赏与尊崇”只是仰着头,看着头顶石窟中的一尊尊佛——那些真正能吸引我们的艳丽色彩与端庄气息。
曾去过闻名于世的莫高窟,也见过其中飞天起舞翩翩,佛陀宝相威严,但不知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盛极,还是如今的游人如织,总觉那画中人只是不知苦的歌舞,菩提树下,反弹琵琶。艺术宝库倒是不假,只是其中真正敬佛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之下,佛顶宫里的佛,一样端坐金碧辉煌之中,身着斑斓袈裟,却似知人间疾苦,心怀大千世界,面庞悲怜,无一己私欲。这样的思想和精神,想来上天也是赞誉的,不然怎会有释迦摩尼的头骨化为舍利,那斑斓却晶莹如明镜的舍利,不正是他们身外着色万千,内心却无私与的最好写照吗?
环视四周,斑斓壁画下是他们大爱无私的心。壁画之后,悠长回廊的佛像处处是执着,是坚定,沿着地宫漫游一回,却如刹那间通达了一个轮回。
一念及此,便有一股清凉之气油然而生。此后的路便如檀香依旧,尽是心清之气萦绕,再无热浪。
至终要离开之时,再次回望远方,地宫反射着耀眼的金光,一如既往。
篇17:游牛首山作文
早就听说牛首山的风景美不胜收,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去亲自玩一玩,暑假,妈妈的学校组织去牛首山游玩,我也参加了。
我们来到了牛首山的景区,那里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花在开放;四周环绕着山、水、树、湖……山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一只狗……
我们在这里原地休息,老师们有的铺上桌布、有的把零食放到上面,还有的把苹果皮用来钓鱼,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和小弟弟一起打水漂。那里简直是世外桃源,那美不胜收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
山美、水美、树美、草美,那的一切都美!牛首山果然名不虚传,有机会你也去玩一玩吧!
篇18:牛首山春游作文
和煦的春风,明媚的春光,把春天装扮得就好像一位眯着眼笑得正欢的可爱孩子。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春游。我起了个大早,推开窗的那一刹那,我不禁感叹老天爷真是善解人意,原本有雨的天气预报,根本就是个传说,天朗气清,暖风袭袭,正合我意。
古人有语云:“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牛首山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奇特,状如牛头犄角,坐落于南京南郊,位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春天的牛首山风景如画,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刚踏进牛首山的第一寸土地就被扑面而来的清香包围,这儿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儿,五彩斑斓,迷人眼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醉人心窝。逶迤前行,大家三五成群,欢歌笑语,在这环境优美的山中显得好不愉快。
踏上电梯,迎着骄阳,队伍来到了一座宫殿前面——佛顶宫。只见佛顶宫气势宏伟,庄重肃穆,一尊尊佛像无比神圣的端坐在那儿,令人心生敬畏。再寻着一个电梯来到一个展厅,只望见观音菩萨睡卧在莲花内,好不惬意。渐渐的莲花开始转动,连带着菩萨也转动起来。一刹那,菩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飞天。她们舞动身姿,在袅袅烟岚之中,犹如仙子飞天,舞毕,莲花又悄悄合上,一丝清凉渗透衣服中。莫约十来分钟,
莲花“长”到了天上,众人不禁抬头仰望。这时,它停止“生长”打开了一扇门,散发出淡淡的莹蓝色的光,引人想上前去一探究竟……
从佛顶宫出来以后,我们就乘电梯下山去了。在被阳光洒满了的公园内大家自由活动,有坐在草地上边吃着零食边哼着歌谣的,有三五个聚集在一起做起游戏的,也有依靠在椅子上轻松休憩的,还有拿着相机四处捕捉镜头咔嚓、咔嚓的。一个个就像自由的鸟儿,叽叽喳喳,无拘无束。
很快,这次春游即将结束,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下,集体合影,完美落幕。照片上灿烂的笑脸已成为最美的回忆。
啊,牛首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坛都将成为我脑海里美好的回忆。如此美景应当有更多人欣赏游玩才对!我期待几年后的牛首能让我刮目相待!
篇19:牛首山春游作文
“春牛首,秋栖霞”。五月初的一个周日,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位于南京城区西南十公里之外的江宁牛首山,游览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牛首烟岚”。
驶进景区,我们就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包围了。道路两旁,苍翠的松柏、挺拔的绿竹、高大的银杏、遍坡的紫藤,在我们的眼前交相辉映,清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那么它为什么叫牛首山呢?据说,是因为这座山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就像一只牛首,所以叫牛首山。停好车辆,我们便沿着山路漫步上行,来到了位于牛首山峰最高处的广场,仰首看到一座砖塔矗立在山顶。沿着石阶向上爬了一段台阶,就进入佛教圣地——弘觉禅寺。寺院内建筑别落有致,一尊刻有“弘觉”禅师的雕像站立在寺塔前,像是时刻守护着塔身的安全和威严。相传弘觉寺塔建于唐代,高达41米,七层八面,每面正中为拱形壶门,四隐四现,造形典雅,风格古朴,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砖塔。进入塔内,弯延的楼梯仅够一人小心翼翼地通行。我们就登上了塔顶,举目远眺,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漫山遍野桃李盛开,杜鹃争艳,松竹掩映,满山青翠,还有大小不一的湖泊点缀着,犹如几面银镜镶嵌在翡翠之中,形成一幅自然山水墨画,处处充满生机,景色宜人,春风拂面,十分惬意。在寺院内逗留了近半个小时分钟,我们又通过一段长长的山路,来到了位于山南的郑和文化园。郑和文化园是为了纪念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而建造的,郑和的陵墓就安葬在此。郑和纪念馆建在文化园广场的东侧,属于典型的明代建筑。纪念馆院落的中央矗立一尊郑和雕塑,四周分别是四个展厅。在第一展厅,介绍的是郑和的生世,以及与南京的关系,还有他七下西洋的航线和所到国家的情况。步入第二展厅,刚进去,就被宝船模型的气势给镇住了,宏伟而瑰丽,雅致而精巧,好似每一块木板都充满了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我突然想象起航时的场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在苏州港码头,郑和船队启航时,全城百姓都来为他们送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祈盼他们成功归来……当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早已在纪念馆门口等候,我赶快浏览完第三、第四展厅,急忙与他们汇合。因时间原因,我们不得不匆匆地瞻仰了郑和的陵墓。随后,我们沿途又游览了南唐二陵、南宋岳飞抗金故垒、明代摩岩刻佛像等名胜古迹。
一路感受南京的悠久历史,禁不住暗自赞叹,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留给后人如此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先人的光荣传统,我们有责任做的更好。
篇20:牛首山春游作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来到了。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牛首山游玩。
我坐在车上,头往外看,路边的大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芽,河边的柳树也冒出了嫩叶儿。它们都在传递着春的气息。
听爸爸说,牛首山是一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名山,位于南京南郊,距中华门10公里,位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均力敌奇特,状如牛头双骑,故名牛首山。
一到牛首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桃树。一簇簇桃花开满枝头,有粉红的、有的的。仿佛五彩缤纷的绣球花点缀其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真是美不胜言啊!黄昏时分,暮色苍茫,云蒸霞蔚,令人沉醉。
篇21:登孔望山作文
登孔望山作文
孟秋,酿霜的天气。晨起,秋风轻叩小窗。踏着秋韵,登孔望山。
一下车,便与秋风撞了个满怀。眼前,一条石子路蜿蜒而来,渐远了山间鸟儿清脆的鸣啼,如银铃般悠扬、旷远,把我们的.心伴着梓桑的爱轻流入云际,动听。身置雾霭间,渐行渐远……
脚踏青砖,一阵轻风渐起,伴着流淌着愉悦的阳光,来到了一个清肃的地方。黄墙红瓦间,弥漫着佛香,流露着沧桑,一看就不是红尘久留之地。果然,门前石碑上题着“龙洞庵”。一入大门,佛家的庄严与肃穆就流露出来,给人以威严之感。院内,正厅门边,两棵古木苍劲有力地矗立在两旁,左曰古柏,右曰糯米茶树。走近糯米茶树,浓密的树叶撑出十几平方米的树荫。轻抚树干,摸到的尽是历史的沧桑。树干墨绿,绿的苍郁、绿的深沉,呈现出山上的气候与水土对生命最独特的锻铸。轻摘下一片黄绿相间的树叶,放置于眼前,世间的颜色尽在黄橙之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树干一圈点缀着星星般的墨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幽与静,散落其间的几朵苔花,散发出细微的清香,怡人。
顺着道边的麻栗树西上,太极古曲声渐浓,一会儿功夫,便来到了龙洞石刻旁。举头左望,见一石洞露在阴崖之上,边上有各朝各代文人墨客的题字。其间,一幅“归云飞鸟”最引人注目。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饱经风霜的遒劲,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字斟句酌间还流露着几分感慨,犹如蓸操远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一番“歌以咏志”!
扶着白石栏杆一路盘旋而上,鸟鸣声愈浓,阳光愈强。在一片鸟声喧哗间,来到了孔子望海像前。石像前有一尊香炉,上刻“道观古今”四字。赵朴初先生有诗云:“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
山顶上的阳光在此迂回、蜿蜒,放眼远眺,海州城一览无余。忽然间,心头明朗,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孔望山上,已是秋光溢彩。
天空湛蓝,白云旖旎,风光秀美,几只雁无声飞过……
篇22:登珏山作文300字
登珏山作文300字
在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了珏山。珏山不仅很有趣,还流传首许多宗教的传说。
终于到了珏山。一下车我就直奔缆车。到了缆车上,我俯视下方。啊,真高呀!吓得我两腿打颤。我对妈妈说:“下面的.树好密啊,要是掉下去,那不就摔成肉饼了?”这时,妈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把我吓得连气都不敢喘了。
走着走关,缆车停下了,我们便急忙下车前往珏山最高峰。到了峰顶往下看,可真是应了那个成语“登高眺远”呀。
在峰顶上我们跟着导游转来转去。当我走到一处景点时,停下了。因为在我的面前有几幅画,我不懂。经导游 讲,我知道了。原来这是一位女子,是被人陷害而跳崖身亡的,但奇怪的是却找不到她的尸体。直到最后人们才知道是冤枉了她,就在山顶上给她建了个雕像。再往前走走,我看到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每个人都要在各路“神仙”面前磕头,然后再投一块钱……
在这一路我看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直到下山我还一直对珏山恋恋不舍。
篇23:登九子山作文
登九子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我真高兴!
九子山的山顶仿佛触入了云层,路宽只能容纳两个人,像一个无比庞大的巨人。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步行四公里,来到九子山脚下,随即踏上了弯弯的山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山上竟没有一步阶梯,而且这些山路都是人们用双脚踩出来的。山上长满了各种花草,山路非常滑。我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继续往上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不慎摔倒了,老师提醒我:“爬山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千万要当心!”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站起来。有好几次,我都不想爬了,但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勇气倍增。由于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都登上了山顶。太阳公公似乎在为我们鼓劲叫好,把一缕缕阳光洒在我们脸上。山顶上荆棘丛生,容不得我们久留,不一会儿,我们开始下山了。正像人们常说得的那样:“上山容易下山难。”每迈出一步,手心就要捏出一把汗。是呀,你稍一失足,就会跌进无底深渊!
通过这次登山活动,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即使你害怕它,也要有勇气战胜它。要知道,人永远不能被困难所征服!
篇24:登褒忠山三年级作文
登褒忠山三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是湖南湘乡,被称为“龙城”,这里有水平如镜的水府庙,有风景如画的东台山,有湘潭市最高的山峰——褒忠山。这天,我们来到月山镇登那远近闻名的褒忠山。
我们乘着小汽车到了山脚下。下车后,我抬头一望,一座巍峨的大山像巨人一样屹立在这里,直插云霄。心想:到底有多高呢?要爬多少分钟呢?旁边的妈妈介绍着:“海拔有800多米,走得快也要四五小时。”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的树木笔直笔直的,真像哨兵一样,昂首挺胸,他们已经在这座山上站了几十年了吧,是那样的茂盛那样苍翠。小路两边开着白色的茶花,引来了一些小蝴蝶翩翩起舞,那红色的.杜鹃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大家兴致很高,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爬到半山腰。我抬头一望,路还远着呢。我们都停住了脚步,山风吹过,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幽深的山谷里不时传来鸟儿欢快的叫声,我们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约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从山上望去一个个村庄就散落在平地上,房屋像一个个积木,一条条公路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我在山顶上大声喊道:“褒忠山,我爱你。”那回声在山谷里回荡!
下午两点多,我们下山了,大家不禁又回望褒忠山,它是那样雄伟,那样壮丽。我们都感叹着:“家乡真美!其实你不用去远方,也有好风景就在身边。”不信,那你就来看看吧!
篇25:作文:重登百岁山
作文:重登百岁山
天才刚刚亮,我就起了床,因为我和丽姐、丹姐按照昨晚预定的目标,决定步行重登百岁山,回忆回忆初次登山的感觉。
我们准备了好些食品,有面包、海苔,鸡爪等,作为充饥的食品,准备好好地享受一下在野外进餐的浪漫情调。
我们步行了50多分钟才走到百岁山门,这时就感到有点累了,只好先休息一会,欣赏一下周围的美丽景色,由于我好久没来过百岁山了,今天再来倍感亲切。只见这里山清水秀,绿色掩映,玉兰花、桂花散发出阵阵芳香,朝阳撒在盛着露水的'绿叶上,泛起点点金光,新鲜淳朴的空气让人陶醉,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歌唱,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休息片刻,我们便抓紧上山,在山间小路的台阶上步步为营,艰难地往上攀登,经过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六旬亭,这时感到肚子有点空,腿也有点软,便停了下来吃点心。填饱肚子后,又抓紧继续前进,经过20分钟的攀登,到达了八旬亭。在这里很多老人在谈笑风生,有的在健身,有的在唱歌,不亦乐乎,为他们的晚年更增添了几分色彩,老年人乐欢向上的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我们简短地休息了一会,又马不停蹄地往百岁山的顶峰冲击。虽然都很疲劳,累得汗流浃背,但齐心协力,相互鼓励,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终于征服了困难,登上了“百岁亭”。
站在百岁山的顶峰,梅城的美丽景色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我们从心底再次体验到可爱家乡的无比美丽。尝饱眼福后,我们便开始下山,走到公路上时都感到精疲力竭,只好叫小三轮载我们返回。到达院子门口时,时钟指向九点半,我和丹姐一口气跑上四楼,而丽姐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坐在值班室直喘气。
重登百岁山,再一次考验了我们的体力,增进了友谊,让我受益非浅,使我懂得了:做事确定了目标、就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奋斗精神!对待学习也一样,确定了目标,就要竭尽全力去奋斗、去争取、去实现。
篇26:登姑婆山小学作文
前天年8月12日,跟几个老爸的同事登顶姑婆山,用时6-8小时。登顶 姑婆山就一个字:累,真累,累死了。以后再也不登顶了,不过是不可能的。呵呵……风景还是不错的哦。
登顶姑婆山顶郁闷事之一二: 郁闷一:由于杜鹃花的花期已过,没见到杜鹃花;还有大晴天的,云海更是没得见。 郁闷二:我带相机刚照了几张就没电了。郁闷哦,晚上刚充的电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呢 郁闷三:我跟另外两个叔叔和爸爸打头阵,脱离了大部队,一路上都没得照相。不过也为下次登顶留下藉口。
登顶姑婆山顶琐碎事之一二: 琐碎事一:有个叔叔带了一些李子去,一下就销完了。都说:怎么不买多点呢?呵呵琐碎事二:有个叔叔穿皮鞋登顶,厉害吧!!听说还有更厉害的:有个阿姨穿高跟鞋登顶。佩服佩服
篇27:登姑婆山小学作文
有人喜欢历史悠久的北京在故宫;有人喜欢名满天下的桂林;有人喜欢人间天堂的苏杭;而我情有独钟的却是故乡那默默无闻的姑婆山。
暑假的一个星期六,我们快速作文班的一行人在小毛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奔向了姑婆山。我们一行人坐在汽车上有说有笑的,高兴极了!可通向姑婆山的路却不是那么好走,一路上汽车随着路面的高低不平而颠簸起伏。山路十八弯果然不错的,曲曲折折的汽车不知道了多少个弯、爬了多少个坡最终才到达了姑婆山。 我们先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同学们欢快地在草地上追逐了起来,一个个快乐身影犹如这绿色海洋上一朵朵色彩斑斓的浪花。同学们欢快的笑声回荡在辽阔的姑婆山里。放眼望去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粗壮的藤条缠绕在参天的古木上仿佛一条条凶猛的蛇。阵阵凉爽的山风吹过茂盛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风过之后它们又像在窃窃私语。
到了如烟似雾的仙姑瀑布,瀑流飞花似玉的洒下来,远看白茫茫的可好看了!我心里暗想,这不就就是李白诗中“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挂前川”的真实写照了吗?冰凉冰凉的山泉滴在身上,在这炎炎的夏日还真是别有一番的惬意。游完如烟似雾的仙姑瀑布我们来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孔雀园。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美丽的孔雀啦!漂亮的孔雀们羽毛颜色各异,深绿色,灰色,还有一些是圆圆的可爱花纹。我知道孔雀是会慢慢开屏的,可这天她却毫不给我们面子——就是不一展她那惊艳四座的开屏之美。真是有点遗憾。
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地走到白练飘飘的“银河落九天瀑布”时,我不禁为它的鬼斧神工给倾倒了。那里珠帘倒挂的瀑流似从天而降,抬头仰望只看到白哗哗的`瀑流和如雾如尘的水珠,可你却看不到瀑布的尽头。水花飞珠溅玉地飞下来,仿佛青龙吐涎。一朵朵小水花洒落山涧,又宛如天女散花,十分的神奇。如果说刚才的仙姑瀑布是小家碧玉,那么这“银河落九天”无疑就是大家闺秀了。“银河落九天”的名字对它来说当之无愧。观赏它巧夺天工的景色之时我情不自禁的又为大自然的神奇鬼异惊叹不已。离开了让人叹为观止的“银河落九天瀑布”我们随着小毛老师的步伐来到了热闹非凡的猴园。 可爱的猴子活蹦乱跳,非常的好看。我还喂了几个小苹果给它们吃,淘气的小猴们接住了苹果一蹦一跳的,好可爱!
之后我们还观赏了许多的美景,可在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的晚了,我紧跟着大部队的脚步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汽车。 这可真是一次开心的旅程,我暗自许下心愿:姑婆山,来年会回来的
篇28:登覆卮山作文
登覆卮山
今天,我们一群“大驴”、“小驴”前去爬覆卮山。
覆卮山位于嵊州、上虞、余姚的交界地,海拔861.3米,传说有位神仙在此修炼,在山顶饮酒,喝完了,把酒杯倒置于山顶上,覆卮山之名由此而来。也有传说是因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的。
我们的车队从下王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盘旋而上,来到了前岗村。放眼望去,一层层错落有致的千年梯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农民伯伯已经将稻谷收回了家,只剩下一垛垛高耸的稻草垛,旁边还有几头老黄牛正悠闲地吃着草,好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呀!
我们驱车直上,来到了覆卮山脚下,远远望去,只见山顶烟云缭绕,像仙境一般。
我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山顶上树木稀少而多石头,小的犹如鸡蛋大小,大的如石屋。最引人注目的是直立如神的七丈岩、一分为二的裂石岩……我放目远眺,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呀,只见东面依山而上的`盘山公路,此时犹如一条白色的丝带;西面是三条壮观的石浪,好像一个“川”字;南面是重重叠叠的群山,有高的,有矮的,有温柔的,有刚烈的……不由我想起来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篇29:登 泰 山作文750字
登 泰 山作文750字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五岳之首,它气势雄伟,景色秀丽,是世界四大名山之一。登泰山听起来容易,登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泰山海拔1545米,景区面积426平方公里。我们以前总是看书上,谁谁谁爬泰山,到山顶了,写了一本书。这次轮到我们爬了,我真高兴。我和几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跑起来。听爸爸说,还没到售票处呢!慢点,别心急。我不听,反而加快了脚步。可还没到售票处,我的腿就酸了。我们买了票,经过贷宗坊、红门宫、斗母宫 ,已经3公里了,我们又吃又喝,高高兴兴地度过了一个小时。这时我觉得爬泰山并不难。但是好期不长,经过经石峪,到了紧十八盘,1080个台阶像陡峭的楼梯一样竖立在面前,我的脚一阵阵发软。我泄气地说:“我们下吧,不上了。” 张伟平也累得不行了,夸张地说:“我想我的'末日该到了。“不行,这点困难就害怕了吗?”爸爸坚定地说。我只好鼓足勇气又往上爬。还不到一半,我的腿脚开始发抖,不是因为冷,而是腿酸,我累得实在没有一点劲了。只好歇一歇,爬一爬,就感觉腿不是自己的一样。这时,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扒着拦杆往上爬,腿能省力一些。于是我手脚并用,一级接一级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南天门。我以为到了泰山最高处了,就美美地睡了一觉,等我们醒来时,张伟平爸爸才刚刚上来。我看见了坐揽车下山的地方了,就想赶紧坐揽车下山。可爸爸却说:“上面还有泰山极顶呢!”我立刻就泄气了。很多人都劝我来一次不容易,还是上吧。我都不听,最后爸爸答应背我一段儿,我才愿意继续上。可刚背了一点距离,我又和同学们一起你追我赶地往上爬了。不一会儿,就超过了大人们。我们到了泰山极顶一看,四周绿树丛山,简直太小了。上面冷风习习,跟山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玉皇顶旁边的巨大石头上还刻着赵朴初书写的”造化钟神秀”几个大字,真像仙境一样。俯视泰山,我们已经爬过了五座大山,爬了6000多级台阶,我心里美极了,一切疲劳全没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好的景色,好看的地方,往往在最艰险、人们不容易到达的地方,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到达最美的地方,观赏到最美的景色。学习也是一样,不经过吃苦受累,哪能取得好的成绩。
篇30:登 黄 山250字作文
登 黄 山250字作文
登黄山
●王子璇
一放暑假,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登黄山。
一路上,我热血沸腾,心里充满了对黄山美景的神往,恨不得一脚踏进黄山,看看它的真面目。快到黄山啦!只见连绵不断的山峰,峰顶被白云裹住,显得十分安静。
一到黄山,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登山之旅。一路上,我惊奇地发现,在光滑的石缝里长出了一棵棵小而挺拔的迎客松,它们在山风的'陪伴下,轻轻地挥动着针叶手帕,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客人。到了光明顶,我们看见了最高的山峰――莲花峰,它的峰顶插入云霄,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游完黄山,我终于明白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第二次登首山作文】相关文章:
1.作文 登黄羊山
2.登磕山作文
3.登玉皇山作文
6.登江郎山作文
7.登黄羊山记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