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
“歌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
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
前几天,学校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还要数屈远航爸爸上的数学课了。
屈叔叔是一位老师,他走上讲台,故作神秘地说:“这节课的课题我暂时不能说,等上完课后,谁猜对了就有可能中奖!”
接着他初步教我们一些七,八年级的数学知识:数与代数,扔硬币和掷色子的.可能性等。然后,他让我们猜这节课的题目。
“数与代数?”“不完整。”“可能性?”“也不完整。”“数字的发展?”“猜错了!”一个又一个答案被屈叔叔毫不留情的否决。就当他准备公布答案时,我急忙举起手,认为最有可能的题目说了出来:“数学的奥秘?”
“恭喜你,答对了!”屈叔叔接着说:“这里有一枚硬币和一个色子,你可以选择其一。如果是硬币,掷出一反两正;如果是色子,两次之和为7。你做到了,就能得到奖品。”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硬币,因为硬币的可能性是八分之三,而掷色子的可能性只有六分之一!
我战战兢兢地拿起硬币,第一回,反!第二回,正!同学们喊着:“正——正——正!”在他们的喊声下,第三回,正!同学们欢呼着,屈叔叔微笑着递给我一套日记本,我说了声“谢谢叔叔!”走下讲台。
最后几分钟,屈叔叔用电脑来抽奖:把我们的学号1—63飞快闪过,我们大喊:“三,二,一!”数字停在了53号上,53号同学难以置信地上台领奖——要知道,中奖的可能性只有六十三分之一呀!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啊!
篇2:有趣的数学课
有趣的数学课
昨天,我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去上数学课。一到学校,我抢了一个好位子做了上去。开始上课了,一题、一题的被我破揭开了。直到第七题。第七题是思考题,真的特别难,题目是这样的,按规律写题目,(1、1、1)、(2、4、16)、(3、9、81)……第100组的三个数的和比第50组的和多多少?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我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抓着头发两颊涨得通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想到了。我想:这是按规律写题目,肯定有规律,第一组的第一个数是1,第二个数是用1*1得来的,第二组的第一个数是2,第二个数是用2*2得来的第三个数是2*2=4,4*4得来的。第三组也是,那么第100组的第一个数是100,第50组的第一个数就是50。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大声说:“我知道了!”这一声打破了宁静,张政瞅了我一眼,毫不放在心上地说:“一个小黄毛丫头知道什么!”我一听就急了,便津津有味地说起了我的道理来,老师见我讲得头头是道,就把我的.思路和大家说。张政不得不佩服我。
有思路就要抓紧时间赶快写,不要马虎。快算完了。加油,加油再加油,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道。我飞快地跑上去给老师改。我站在上面,看见老师对上去的每一个人说“NO”是我都无比紧张,生怕自己也会有个大大的NO。到我了,老师认真地看着作业本,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我知道那是自豪的笑,那是骄傲的笑,是为我进步而感到欣慰的笑,他大声说:“YES!”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下课时,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的道理。回到家我放开嗓门叫到:“这节数学课真有趣!”
篇3:数学课五年级教案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篇4:数学课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篇5:数学课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X+50<200 x+x=200
篇6: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今天郭老师带我们玩了搭积木的游戏。我和六位同学一起用自己带的正方体、圆柱、长方体、和球(我带的是乒乓球),打了一座超级高的大楼。我们用长方体搭了大楼的底座、用圆柱和正方体搭了大楼的身体、用三角形搭了大楼的屋顶。
我们搭的高楼,总是不听话,东掉一个,西掉一个,在我们六个人的努力下终于将高楼搭好了。看着搭好的高楼,都特别有成就感。下课了我们都舍不得把它推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趣,而且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真不想下课呀!
篇7: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
宋老师给我们讲了小状元第64页的第3题。
她先向同学们提了几个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并回答,有的.问题大家答对了,有的却没有一个同学回答正确。
宋老师让同学们在脑子里想一根绳子,先对折一下是几根?同学们说是2根。对折2下是几根?对折3下是几根?对折4下是几根?同学们回答是4根、8根、16根。
宋老师说这里有一个规律,同学们自己想一下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但是都不十分正确。最后在宋老师的提醒下,我终于找到了这个规律,就是:每对折1下,就每个数加自己。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学习数学的巧门了,那就是要多动脑、多思考。
篇8: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数学课开始了,陈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不过大家先要把九九乘法表背下来。”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刻背了起来。“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几分钟后,这个任务就完成了。陈老师继续说:”下面我们来算二十四点。”哈哈,这是我们最爱的游戏了!
陈老师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十二分钟内完成十道题,前十名的同学才能进入决赛。我获得了第五名,顺利进入了决赛。
决赛开始了。第一关:计时赛,要求每人在三十秒内至少答对一道题。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连同学们呼吸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十秒内轻松地答对了一道题,顺利过关。三名同学没能完成任务,被淘汰出局了。
第二关:抢答赛。大家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盯着陈老师。我眼疾手快,抢先答对了两道题,顺利过关。两名同学因为太紧张,一道也没答出来,被淘汰出局了。
这时只剩下五名同学进了最后的决赛。我和同桌的分数一样,需要进行单人PK。陈老师给出了四个数字“2,2,2,3”。同桌还在低头思考中,我站起身来,不慌不忙地大声地说“四个数字相乘就是二十四”。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掌声。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陈老师宣布游戏结束,我获得了第三名。今天这节数学课太有趣了!
篇9: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今天,上午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组合图形的面积。
“叮铃铃”上课了;今天老师讲的是重要的一点——组合图形的面积。老实说:“上课之前;我先提问几个问题”。“提到我是,我脱口而出,和书悦不仅回答得对,还很完整,老师让我们给他一个热烈的掌声,老师讲的题都吸引我们,就像一块磁铁。有时还带着动作越讲越有劲,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思考题,这下把我难住啦!我左思右想,怎么也算不出答案,真是一个刀枪不入的一道题,这是我反过来看,原来重要的文字在这里,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走过来带了一丝微笑对我说”真聪明“老师又给我们出了很多这样的题,我们做的都是认认真真。老师对我们说我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我一笔一划的写果然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我要先掌握方法在做题。
今天,真是有趣的数学课!
篇10: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今天早上,第一节是数学课,昨天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是带七巧板和一副和图形有关的画,我带来了。我把我的画拿来给老师交了上来了,我们拿出我们带的七巧板,和老师一起做游戏。首先我们分辨了有哪些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有一个新的图形让我们大家来认识他,它是平行四边形。我们认了这个图形以后,我们就开始玩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拼图形。我拼了一棵松树和小人。玩玩这个游戏以后,就下课了。
我非常喜欢今天的数学课。
篇11: 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今天,我们很多节课都是数学。
老师给我们讲了新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来,我们上一星期就要讲,可是,由于我们班出了一些状况,所以,我们拖到了这一星期。
分数其实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就简单的学过了,现在,我们很快就能理解。
今天,我们一连讲了很多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今天讲课时,老师还给我们带出了很多明天学习的课程。数学课真有趣啊!
篇12:有趣的数学课-三年级作文
有趣的数学课-三年级作文
教我们数学的张老师去上海快两个月了,今天终于回来了。
“叮铃```````”上课铃响了,张老师神采飞扬的走进教室向我们问好。就开始上课了。首先,他让我们看了上海一个小学的资料和“六一”节时那里的同学表演的照片,使我们大开眼界。接着,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拼音字母“b”,问我们像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的说它像高尔夫球棒,有的`说它像气球,还有的说它像数字“6”。他有写了一个英语字母“v”,有的同学说像“大于小于”符号,有的说像一块西瓜,还有的说像一座小山。最后,张老师写下一个词语“课堂”,要求我们讲出同它音相近的词。有的说“螳螂”,有的说“吃汤”,有的说“吃糖”,最后一个同学说“有狼”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的。
课堂活跃了,同学们完全被张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中,下课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堂课非常有趣!```````````
篇13:小学生作文:有趣的数学课
今天,我们全班上了一课,叫“有趣的数学课”,陈老师先叫我们做口算,口算的题目很简单,做完了口算。陈老师说:“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我才想起我的玩具,上星期被罗老师下课的时候没收了。我现在才认识到,上学带玩具回学校玩是不对的。所以,以后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争取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今天的有趣数学课里,我学会了用钱怎样买卖玩具。我用十元6角钱买了赖博章的.变形金刚,之后我以十一元5角的价格卖给了叶卓昕。然后我又用这十一元5角买了赖博章的汽车。他的汽车实际才2元2角2分。所以,赖博章就找了我9元2角8分,我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会了用钱买卖东西。这节课太有趣了。
篇14:有趣的数学课作文500字
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DD图形的运动。图形怎么运动?大家很好奇,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图形自己会动。”有的说:“很多个小图形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图形。”斌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他告诉我们图形运动就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啊?”我迫不及待地问斌老师。斌老师耐心地讲解:“对称图形就是一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样的图形叫作对称图形。”接着,斌老师让我们看课件,像蝴蝶、树叶、蜻蜓,这3个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我们终于听懂了图形运动。斌老师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明白,给我们出几道关于图形的题目,让我们判断梳子、五角星、乒乓板、数字1哪些是对称图形?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斌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圆是不是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同学们思考片刻,有的说1条,有的说4条,有的说6条……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有一个同学说有无数条对称轴。斌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斌老师在电脑上给我们演示圆的对称轴。斌老师一边演示,我们一边数,1条、2条、3条……我们惊讶极了!圆的对称轴真的有无数条哦!
丁零零,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有趣的数学课结束了。斌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让我们找找身边的对称图形。看谁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找到很多对称图形。
生活中图形运动现象无处不在,相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
【有趣的数学课五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0.数学课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