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2024-03-20 07:55: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oris3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6篇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1: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开始有了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基础的。也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感困难的看图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要学会说话

看完图之后,让孩子试着把刚才所观察到的描述一遍。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有条理、有次序、清楚的表达,注意孩子用词的准确性,注意孩子说话的连贯和完整性。教师可提供几个和画面相关的词语或短语,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运用到句子中去,一是可以锻炼孩子活用词语,二也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2、要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写作时格式和标点符号是必须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写在第一行中间、每个段落的第一行空两格,第二行顶格写、正确的使用“?”、“。”、“!”,知道标点符号占一格。如,写完了“时间”要打逗号“,”;写完了“在什么地方”要打逗号,写完了“谁干什么”要打句号“。”。如果有的孩子要写图中人物说话,那么,说出的话前面要打冒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表示这里面是说的话。

3、首先要学会看图,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要掌握一个顺序,可以从先上后下、或先左后由、或由远到近、或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及找出图画所描述的重点,也是这幅图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

4、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的同时,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问题,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画面上看到的是小女孩在摘花。老师可以问:“她为什么要摘呢?”孩子们就会通过小孩的表情,想象小女孩看到花的.高兴,整个画面立马就丰富了起来。

这儿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并且也充满了他这个年龄段的童趣,我们不要凭着自的认知禁锢孩子想象的翅膀。

5、注意书面整洁和错别字

良好的习惯都是从起步开始培养的。在书写过程中不要胡乱涂改,如有写错可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书写,不要直接在原字(句)上涂改,使整体的书面看起来干净整洁。因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数量有限,我们要注意纠正孩子的错别字,特别注意的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看图写话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然而,看图写话的过程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写话兴趣,教给孩子写话的方法,培养孩子写话的能力。因为孩子只有经历了才会有记性的。

篇2:小升初看图作文写作方法

小升初看图作文写作方法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看图作文也是全国各地小学生历年毕业升学考试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学会看图作文十分重要。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写好看图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学会审题,搞清楚题目的性质。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因为只有弄清文题的性质,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写人;《师生情》,主要记事;《公园一角》主要写景……看清了文题,把握住题意,就不会跑题了。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看图作文就图的内容看,有看单图作文和看连图作文两种。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看图作文形式的写法。

看单图作文,这是看图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单图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看景物图,要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定重点,注意描写层次。《公园的一角》就是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再现了公园一角美丽的风光。

在许多考试和竞赛中,同学们往往会遇到看图作文。面对看图作文,许多同学措手无策,抓耳挠腮,不知道去怎样写好它。今天,我就和大家围绕这个问题探讨探讨。

看图作文,顾名思议,就是先看图后作文。看图作文一般分为单幅作文和多幅图作文。

写单幅图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观察图画。同学们在写作前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动作,并给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电影镜头。但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要写好多幅图作文也是如此,但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首先,我们应该全面地看,从整体上了解一下,这几幅图连起来是讲了一件什么事,基本内容是什么。接着,我们还应该联系地看,看清上图与下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画面什么变化,如时间、地点,具体的环境,包括景和物,还有人物的`动作等,从中了解到事件的发展与变化。最后,我们还应当有详略地看,写作时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轻重之分。

看图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时必须耐心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把图画的内容详细地记述下来。我们指导学生写这一类型的作文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

一、指导看图,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图画就是作文材料,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首先让学生看图画,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大体了解图意,掌握基本内容;其次,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明显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再次,抓住重点和细节,深入观察和想象。

二、有层次地观察

看图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层次地观察画面。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或是从可到左,是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等。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

三、紧扣画面,合理联想

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上的内容,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

篇3:看图作文有哪些写作方法

看图作文有哪些写作方法

一、仔细观图,把握要旨

如若单幅图,就要弄清各部分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若是连环画,要注意各幅图之间的联系及不同之处。

二、遵循顺序,理清思路

观察图画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果观图次序混乱,写起来也就会层次不清。

单幅图:按照事物空间位置变换顺序或内容的主次顺序进行。

连环画: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观察。

三、主次分明,注意取舍

观图一定要有所侧重,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人、物或场景要重点观察。倘若题目提示中有参考词汇或短语。就应该认真领悟并同画面联系起来,从观察中领会图画的内容。

四、注重联系,适当发挥

看图作文,通常画面只能展现事物发展的一个或几个片段,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画面进行合理地联想。把画面中没有明白显示的内容写出来,使整个情节完整。如根据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和环境特点判断季节时间,根据人物姿态想象动作、语言及内心活动,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猜测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另外,有时为了叙述方便,还可以为图画中人物起名字。

五、确立轮廓,形成模式

根据文章提示图画内容,来确定文章的题材、格式。同时考虑人称、选词及时态的运用。

篇4:写好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好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学会观察

看图作文,提供给学生的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认真观察,弄清画面提供的内容,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两点:①抓住重点观察。涉及人物活动的图画,一般可先从观察人物活动入手,看画面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弄清这些人物的年龄、身份、神态、动作;反映景物特点的图画,要抓住主要景物进行观察,弄清它的方位、特点以及它同其它景物之间的关系。②观察要有顺序。根据图画的特征,可选择由近及远、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有一定顺序,写起文章来就会条理清楚。此外,为了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教师可根据图画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这样,可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

二、理解图意

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搞清楚了图画反映的人物和景象以后,接着要指导学生理解图画的内容。理解图画,即就是弄懂图画展示了怎样的内容或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有题目的图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图画内容。没有题目的图画,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定出恰当的题目。通过深入理解图画的内容,使学生对图画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放飞想像

如果把看图作文比做一只鸟,想象就是鸟的翅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可以使静止的画面变得形象、生动。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想象,是学生写好、写活看图作文的关键。指导学生想象,要注意三点: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小学生的想象是异常丰富的,他们可以由河水中物体的倒影想到清澈的河水,也可以由摆动的枝条想到微风吹拂。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像。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透过图画的表象,把图画反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成文字的叙述,并使图中的人物(景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声像化”,为进入写作阶段做好准备。②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对于图中反映的有些内容,学生的想象会比较片面,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想象、理解。例如: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图画中景物的特点,教师可以提问: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学生通过回答,就会加深对图画中景色特征的理解。③注意想象的合理性。在指导学生想象时,要紧扣图画的内容,切不可使学生脱离图画进行不切实际的想象。为了避免学生想象的不合理,教师对学生的想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来指导学生的想象。

四.构思写作

通过上面的观察、理解、想象,学生对画面反映的内容有了丰富而深刻的了解。这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拟定写作提纲,进行写作了。写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说一说图画内容,在说中指导学生说清楚、说明白。

由此可见,“看图作文”的基本特征是把作者用线条和形状表示的意思,转化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的实质是在反映的基本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只是表达形式的互换。在把“线条和形状”转化成语言文字时,需要适当地运用想像等方法来填补图中比较抽象的部分。“看图作文”是一种训练语言、发展语言的好方法。

篇5: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看图作文法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看图作文法

你觉得看图作文简单吗?是的,对我们中学生朋友来说,这的确不是什么难事,但就是不能得高分,真是郁闷。

看图作文,在原先看来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但近几年来,高考、中考也多次出现看图作文题。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看图作文呢?

盯住画面细观察。看画面上是人物、景物还是动物,是单幅还是多幅。不仅要把握图的全貌,而且要观察到每个部分的每一细节。审准题目,确定写什么和由哪入手。

认真分析抓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深入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进一步考虑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或不写。

展开想象巧构思。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充分利用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和体验,展开想象。把画面上的`人、景、物的关系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构想出来。再通过具体、细致、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把自己意图充分表达清楚。

完成初稿再回顾。初稿完成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认真回过头来,把图和文结合起来看一看:一看对画面的观察、分析有无遗漏或失误;二看对人、景、物关系的判断和联系是否合理;三看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四看叙述和描写是否恰如其分。在“四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或增删。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平时做法和考试时间,边看边改。

现在你明白了吧,按照上面的要求,再试试,你一定会发现看图作文的奥秘。

篇6:看图写话作文写作方法

一、细观图画,弄清图意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看清图的内容,弄懂图的含义,并把所看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下来。写看图作文,关键要掌握两点:一是观察,二是想象。观察和想象是两把开启看图写话之门的金钥匙。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通过合理的想象,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生动、有趣。

观察是写的基础。没有观察,没有看清楚图的内容,自然就写不出句子来。在学生看图之前,老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两点:首先,观察时要抓住重点,弄清图意。通常的做法是对画面进行重点的观察。看一看处在中心位置、前排位置的人物和景物,这些通常就是重点。有了重点,再对它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其次,观察时要有顺序的观察。一般先从整体观察,看主要画的是什么内容,再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等顺序进行观察。从而明确画面所交代的时间、地点及有关的人和物,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观察时的合理顺序,写话时才会有条理。

二、合理想象,理清关系

有些同学很认真的看图,并且把图的内容也说清楚了,可是写出的话干巴巴的,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在写话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看图写话,仅仅把在图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是不够的,因为只看不想,只是客观地把画面内容写下来,没有自己的情感,怎么会有感染人的力量呢?因此,在观察时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当然,说想象,不是说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想象要有依据。对于看图写话来说,首先要依据画面来想象。要透过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语言对话,要用眼前的活动画面,想象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从而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例如,我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时,就引导学生思考:小松鼠为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白兔?小白兔会怎么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鼓励学生“看谁最聪明,能说的与别人说的不一样。”通过引导,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写出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可以说,没有想象,就写不出好的看图作文来。有了细致的观察,有了合理丰富的想象,就能把握住看图写话的要领。

三、启发口述,联句成篇

写话就是用笔说话,像说话一样,一句一句说,别人才能听得清楚。看图作文大多是要求写一个较为完整的小故事。因此,在完成对图画的观察和想象后,我要求学生口述图画内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一年级时,我就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差,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就制定了三个练话的句式,让学生逐句练说、练写:(1)谁在哪儿干什么,(2)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3)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练习连句成段,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仍坚持强化练习。同时,我还经常收集一些主题鲜明的图画,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或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说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这些词语,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写话中运用上这些词。

四、激发写话兴趣

要想让学生们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老师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们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们享受写作成功的喜悦。为此,每次写话结束后,我都会把写得好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品,课后将其作品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观看,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学生们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了。

总之,看图写话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教师做好“看、想、写”三步的指导,相信学生们都会喜欢上写作的。

看图写话四步走:

第一步:认真看图,训练观察力;

第二步:边看边想,培养想象能力;

第三步:大胆表达,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下笔成文,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常见表达:

1、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谁,在哪,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五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这相当于看图写话的公式一样,遇到看图写话就可以将公式代入,至少能够得分10分以上。

2、练习10种句式

(1)……有……

例句: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

(2)……在……

例句: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3)……听……

例句: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

(4)……看……

例句:我看见他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

(5)……是……

例句:我是小学生。

(6)……把……

例句:老师把作业改完了。

(7)……被……

例句:小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

(8)……感……

例句:今天听写我全对,我感到很高兴。

(9)……想……

例句:我心想:我们班一定要得第一呀!

(10)……说……

例句: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真棒!”

看图写话的五大技巧

1、仔细推敲写话要求找出要素

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首先应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

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2、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

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

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3、从图中场面及人物加以推测

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

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如果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4、按顺序观察才能表达有序

看图写话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按顺序观察,只有按顺序观察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

按顺序观察常常出现在场面描写中,例如出示一幅图是小朋友们三两成群地在雪地里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

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

5、发挥合理想象丰富语言

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篇7:英语快速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英语快速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看图作文的写作从整体上可分为两个过程:

一,感性认识过程,即通过画面直接获得信息的过程(究竟画面展示了一个什么情景);

二,理性认识过程,即针对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画面间的内在联系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画面的内涵是什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这两个过程具体渗透到五个环节(一“抓”,二“列”,三“变”,四“连”,五“检”)中去。

一“抓”为抓主题。首先,根据图片内容确定好题材与体裁 — 是写人还是写景,是说理还是叙事,是书信还是日记或其他应用文体。这一环节可采用 a, 求同法,即寻找画面中相同的人物、地点或时间等,来帮助学生确定主线,不致于跑题; b ,求异法,即启发学生观察几幅图的不同之处,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体裁。

二“列”为列要点。由于书面表达是以一定的情景为基础,考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要点要全面,无遗漏。要点主要是结合图片中的情景用自己熟悉的结构与词汇列出,忌用生疏的结构与词汇按汉语思维盲目罗列,原则“不求难,不求异,唯求准”。

三“变”为变要点为句子。将第二个环节中所罗列的要点,先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及逻辑顺序排列;然后选定恰当的主语与人称,再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与主谓关系拓词成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要求用他们熟悉、简单的结构来表达,避免因用长句和大量的复合句而出现过多的语法错误。如果遇到必须用长句表达时,可仿照、套用课本或各种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句型,切勿用汉语思维生造句子。

四“连”为连句成篇。这一环节是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要根据题目所要求及画面展示确定好题材与体裁。其次,要确定好行文的人称与时态的基调。再次,要在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加一些表转折、递进和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与过渡句,使文章前后照应,行文流畅。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字数适当加入一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内容,使文章丰满显得有血有肉。

五“检”为文章检查。文章写成之后错误在所难免,检查这一环节不能省。检查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 ,文章的体裁格式是否正确。 2 ,要点有无遗漏。 3 ,句子(人称、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结构、词语搭配等)。 4 ,词汇(意义、拼写、时态语态,形容词与动词的形式,名词单复数)。 5 ,标点符号是否有遗漏与错误。

在经过以上几个环节之后,一篇符合要求的看图作文就算完成了。在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书面表达中书写尤为重要。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基础词汇与语法的积累与锤炼,只有这样书面表达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篇8:高考英语看图写作方法

高考英语看图写作方法

看图写话是NMET书面表达经常采用的形式,它是一种检查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及运用语言能力的形式。考生必须根据所示图片或图片组,恰当地运用所学的词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近年NMET书面表达均采用图画提示的书面表达形式,要求考生根据图画所表现的内容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那么,如何根据图画的内容,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规定的篇幅来写好这类文章呢?

1.确定图画的内容要点

碰上这类试题,考生首先应仔细审题,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根据图画内容整理出几个要点,再根据这些要点决定要采用的语言形式。如NMET 的高考试题中,书面表达部分题目是这样的:假设你是李华,在美国探亲,2月8日清晨,你目击了一起交通事故。警察局让你写一份材料,报告当时所见情况,请根据图画写出报告,词数100左右,结尾已为你写好。

根据图画确定的'内容要点是:

(1)202月8日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2)我走在公园路

(3)一位老人从街的另一边公园里出来

(4)一辆黄车开过来在公园路转弯

(5)黄车撞倒了老人并向西开跑

(6)我记住了车牌号是AC864,并送老人去医院

2.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文章写什么,开头就说什么,直截了当,尽快入题,不要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如NMET 98,写的是参观农场,开头就是:Today we visited a farm.

3.10句话左右组成文章

书面表达要求用100词左右写出含六个要点左右的短文,所以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答案看,一般都以10个句子组成一篇文章。若用较少于8句话来表达,则句子容易复杂冗长,容易失控;若用多于10句话来表述,则句子零乱与琐碎,文章缺乏整体感。

请看NMET 2000年的书面表达范文(8句话):

(1)It was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y8,2000. (2) I was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he east when an elderly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3)Then I saw a yellow car drive up Third street and make a 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4) The next moment the car hit the man while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5) He fell with a cry. (6)The car didn't stop but drove at great speed heading west. (7) 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young woman and the plate num

篇9: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写作方法

孩子看图写话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

一般看图写话题目要求是: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孩子们基本能把前三个问题回答出来,但是对“几句话”这个问题忽略不计了,大部分孩子都只有一句话,写话还停留在一句话的层面上。而题目这里要求的“几句话”必须是“三句话”以上才能叫几句话,这就要求孩子不但会描写图画内容,还要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2、观察能力薄弱。

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3、学生表达时缺少条理。

(也就是没有顺序)前后内容不连贯,(句子没有连续性)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缺乏前后联系,写话时东拉西扯,一会儿写天上,一会儿写地下。这个现象是低段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写话的难点。

4、不能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孩子们只是干巴巴地把画面上的景物凌乱地写出来,没有很好地根据画面进行想象。而这一点对于低段的孩子很重要,因为它是体现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根据画面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写出画面背后无声的东西,才会有话可说。

5、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有些孩子写了很大一段话,但全文只有末尾一个标点——句号。还有些孩子,中间会用逗号,但是不会在短文中间用“句号、感叹号。”

看图写话写作要求

1、开头空两格。有几幅图就写几个自然段。

2、第一句要明确写清: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3、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必须详细写。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图中的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4、能正确使用“,”“。”“?”“!”。能写通顺的句子,不丢字,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篇10: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写作方法

一、从图中场面及人物加以推测

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如果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再看场地是在公园,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显然人们是在公园里晨练,从而知道图上画的是早晨。因此理清图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合理推测很重要。

二、仔细推敲写话要求找出要素

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

写话要求通常提示我们观察图画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因此在写话的时候你就要写上这幅图所告诉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了,才是合格的'写话。

三、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

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

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

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四、发挥合理想象丰富语言

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例如一幅图上呈现四个小朋友,他们有的扛着小树苗、有的提着水壶、有的拿着铁锹,很显然小朋友们是准备植树了。在小朋友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小鸟在飞。如果在写话的时候只是写你观察到的两只小鸟在小朋友的头顶上飞翔,就显得简单无趣。这时你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小鸟可能在给小朋友们唱歌,小鸟可能在说:“太好了,我们又有新家啦!”这样的想象就比写小鸟在飞要生动有趣的多。

想象可以给你的作文添彩,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就会使你的作文变成“胡编乱造”。如果你想象图中的小鸟要去南方过冬、图中的小鸟正在觅食,就与四个小朋友去植树没有关联,背离了图意。

五、按顺序观察才能表达有序

看图写话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按顺序观察,只有按顺序观察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

按顺序观察常常出现在场面描写中,例如出示一幅图是小朋友们三两成群地在雪地里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

按顺序观察是前提,能详略得当地描写可以使你的作文更显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有所侧重。你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堆雪人的,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都是什么做成的。也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打雪仗的,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怎样。重点观察后再写出来,那你的写话就更出彩了。

篇11: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作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开始有了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基础的。也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感困难的看图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要学会说话

看完图之后,让孩子试着把刚才所观察到的描述一遍。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有条理、有次序、清楚的表达,注意孩子用词的准确性,注意孩子说话的连贯和完整性。教师可提供几个和画面相关的词语或短语,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运用到句子中去,一是可以锻炼孩子活用词语,二也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2、要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写作时格式和标点符号是必须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写在第一行中间、每个段落的第一行空两格,第二行顶格写、正确的'使用“?”、“。”、“!”,知道标点符号占一格。如,写完了“时间”要打逗号“,”;写完了“在什么地方”要打逗号,写完了 “谁干什么”要打句号“。”。如果有的孩子要写 图中人物说话,那么,说出的话前面要打冒号 “:”,说的话要用引号(“ ”)引起来,表示这里面是说的话。

3、首先要学会看图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要掌握一个顺序,可以从先上后下、或先左后由、或由远到近、或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及找出图画所描述的重点,也是这幅图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

4、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的同时,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问题,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画面上看到的是小女孩在摘花。老师可以问:“她为什么要摘呢?”孩子们就会通过小孩的表情,想象小女孩看到花的高兴,整个画面立马就丰富了起来。

这儿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并且也充满了他这个年龄段的童趣,我们不要凭着自的认知禁锢孩子想象的翅膀。

5、注意书面整洁和错别字

良好的习惯都是从起步开始培养的。在书写过程中不要胡乱涂改,如有写错可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书写,不要直接在原字(句)上涂改,使整体的书面看起来干净整洁。因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数量有限,我们要注意纠正孩子的错别字,特别注意的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看图写话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然而,看图写话的过程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写话兴趣,教给孩子写话的方法,培养孩子写话的能力。因为孩子只有经历了才会有记性的。

篇12: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写作方法

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写作方法

【看图写话五大技巧】

仔细推敲写话

要求找出要素

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

写话要求通常提示我们观察图画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因此在写话的时候你就要写上这幅图所告诉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了,才是合格的写话。

对比前后图画的

不同之处

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

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

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从图中场面及人物

加以推测

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如果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再看场地是在公园,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显然人们是在公园里晨练,从而知道图上画的是早晨。因此理清图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合理推测很重要。

按顺序观察

才能表达有序

看图写话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按顺序观察,只有按顺序观察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

按顺序观察常常出现在场面描写中,例如出示一幅图是小朋友们三两成群地在雪地里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

按顺序观察是前提,能详略得当地描写可以使你的作文更显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有所侧重。你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堆雪人的,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都是什么做成的。也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打雪仗的,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怎样。重点观察后再写出来,那你的写话就更出彩了。

发挥合理想象

丰富语言

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例如一幅图上呈现四个小朋友,他们有的扛着小树苗、有的.提着水壶、有的拿着铁锹,很显然小朋友们是准备植树了。在小朋友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小鸟在飞。如果在写话的时候只是写你观察到的两只小鸟在小朋友的头顶上飞翔,就显得简单无趣。这时你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小鸟可能在给小朋友们唱歌,小鸟可能在说:“太好了,我们又有新家啦!”这样的想象就比写小鸟在飞要生动有趣的多。

想象可以给你的作文添彩,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就会使你的作文变成“胡编乱造”。如果你想象图中的小鸟要去南方过冬、图中的小鸟正在觅食,就与四个小朋友去植树没有关联,背离了图意。

篇13:小学生看图写话的写作方法

小学生看图写话的写作方法

“老师,我看不懂这些图画,怎么写啊?”“我发挥想象了呀,老师为什么说我胡编乱造呢?”近来,很多小朋友跑来办公室问我有关看图写话的问题。看图 写话的训练目的是要求小朋友们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并能表达图意,写成一段通顺的话。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 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低年级看图写话的五大技巧。

1.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

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 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 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

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对小金鱼 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 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

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2.仔细推敲写话要求找出要素

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

写话要求通常提示我们观察图画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因此在写话的时候你就要写上这幅图所告诉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了,才是合格的写话。

3.从图中场面及人物加以推测

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 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如果 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再看场地是在公园,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显然人们是在公园里晨练,从而知道图上画的是早晨。因此理清图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合理推测很重要。

4.按顺序观察才能表达有序

看图写话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按顺序观察,只有按顺序观察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

按顺序观察常常出现在场面描写中,例如出示一幅图是小朋友们三两成群地在雪地里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

按顺序观察是前提,能详略得当地描写可以使你的作文更显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有所侧重。你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堆雪人的,雪人的眼 睛、鼻子、嘴巴、手都是什么做成的。也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打雪仗的,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怎样。重点观察后再写出来,那你的写话就更出彩了。

5.发挥合理想象丰富语言

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例如一幅图上呈现四个小朋友,他们有的扛着小树苗、有的提着水壶、有的拿着铁锹,很显然小朋友们是准备植树了。在小朋友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小鸟在飞。如果 在写话的时候只是写你观察到的两只小鸟在小朋友的头顶上飞翔,就显得简单无趣。这时你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小鸟可能在给小朋友们唱歌,小鸟可能在说:“太 好了,我们又有新家啦!”这样的想象就比写小鸟在飞要生动有趣的多。

想象可以给你的作文添彩,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就会使你的作文变成“胡编乱造”。如果你想象图中的小鸟要去南方过冬、图中的小鸟正在觅食,就与四个小朋友去植树没有关联,背离了图意。

以上就是我们在写话中要掌握的几个技巧,每一环节都把握好了,才能写出优秀的看图作文。

篇14:作文各种写作方法

作文各种写作方法

作文各种写作方法就在下面,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写法,看看下面的方法吧!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

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

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

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

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

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

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

篇15: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写作方法

要想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了解作文文体的结构,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结构,这样才能拿高分!以下是作文写作方法,请参考!

高中生议论文过渡指导【1】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三大文体中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

议论文也是如此。

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高考试题中,前几年的材料作文到近年来的话题作文,要求“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事实上写议论文的人不少,许多学生往往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如一位学生写《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文中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衔接。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物犹如此,人亦然。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1、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2、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3、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篇16: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写作方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有内容可写。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找出不同之处,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活事物。在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注重审题,多审精写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所以写作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审好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

(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还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这种多审题、精写作的方法,所费时间不多。又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会积累,融汇贯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

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四、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

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篇17:人物描写作文写作方法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人物描写技巧

1、肖像描写

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神情和音调等。

人物肖像是和他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及性情爱好密不可分的。通过肖像描写,不仅能显示人物的外表特征,而且能表现其职业、年龄、生活习惯特点,以及人物心理特点。

肖像描写,虽然在人物描写中不占有重要地位,但成功的肖像刻画,能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更鲜明,能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明确。肖像描写的目的是深刻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突出主题思想。

肖像描写常见的类型有:

(1)集中于一段中描写

如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中对鞋匠的肖像描写:

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卷曲的,双颊和嘴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

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这种描写方法多出现在短小文章中。

(2)不同场合描写不同的肖像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第一个丈夫死后,初到鲁镇时的肖像: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沦为乞丐时祥林嫂的肖像: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3)不同场合,描写同一个肖像

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部长篇小说,对安娜肖像的描写,分别在火车上舞厅内和画像上。

渥伦斯基在火车上,第一次和安娜相遇:

他让开路,但在一瞥中,发现她迷人的脸上,表露出端丽,温雅中还有几分柔情蜜意。

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安娜在吉蒂家举办的盛大舞会上,倾倒了许多人,连她的情敌吉蒂也禁不住赞叹起她的超凡的美来:

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把吉蒂的眼光,引到安娜的脸上。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颈项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但是在她的迷人中,有些可怕和残酷的`东西。

不理解安娜思想、行为的列文,第一次到安娜家。书房里一幅安娜全身大画像引得列文目不转睛地注视,它在灿烂的光辉里好像要从画框中跃跃欲出,他怎样也舍不得离开。他甚至忘记他在哪里。

她长着乌黑的卷发、袒肩露背,长着柔软的汗毛的嘴角上含着沉思得出了神的似笑非笑的笑意,用一双使他心动神摇的眼睛,得意而温柔地望着他。她不是活的,仅仅是由于她比活着的女人所能有的美丽更美。

“我非常高兴哩,“安娜从屏风后走出迎接他,列文于是看见了画里女人本身了。她穿着闪光的深蓝服装,同画中人姿态不同,表情也两样,但还是像画家表现在画里那样美。

实际上,她并不光彩夺目,但是,在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媚人的风度,这却是画里所没有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确是一位艺术巨人,他运用比较对照的手法把安娜在情人眼中、情敌心中和不理解他的列文思想中的肖像写得无与伦比,堪称前无古人矣!

这种描写是利用不同场合中人物的同一个肖像特征一美,来刻画人物的。

(4)借助于比喻描绘肖像

例如:

肥胖的梭巴维支和他粗笨的家具一样,像一只中等大小的熊。姿势曲比直少,智能低下,行动笨拙。(果戈里《死魂灵》)

仅一个比喻,梭巴维支的肖像就永远活在读者心中了。又如,屠格涅夫笔下的小地保肖像,更让人赞叹不已:他仿佛在很久以前,被某种东西,大大地吓了一下,从此他的相貌一直没有恢复原状。(《猎人笔记》)

这个比喻式的肖像描写,抽象到无法形容,任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勾勒。这才是艺术大师的描写呢!

(5)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肖像

例如,鲁迅先生在《理水》中,描写那些不学无术、鱼肉百姓、饱食终日的大员们时,这样巧妙地勾画他们的肖像:

“这些都是废话。”又一个学者吃吃地说,立刻把鼻子涨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过禹'是一条虫,虫、虫、虫会治水的吗?“

“我看鲧也是没有的过鲧'是一条鱼,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在《理水》里,作者用声调、语气,从多方面描绘人物肖像,收到奇妙的艺术效果。

其他,如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里,刻画奸滑的希普时,抓住他的手永远潮湿,像鱼一样滑,经常搓手掌扭动腰肢,心里计算着吞并你的财产,嘴上却说愿做你恭顺的仆人,俯首弓背。……一也都是出色的肖像描写。

(6)抓住偶然一瞬间描绘肖像

巴尔扎克的《夏倍上校》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当夏倍有家不能归,从战场上返回故里时,妻子不承认他是活人(为了侵占他的财产)。夏倍上律师事务所,像个夹尾巴狗,但平日见到人时,仍保持优雅的风度:

老人脱下帽子,站起来行礼,不料衬在帽子里的那圈皮,油腻很重,把假发粘住了,揭落了,露出一个赤裸裸的脑壳:一条可怕的伤疤,从后脑起斜里穿过头顶,直到右眼为止。到处都是鼓得很高的伤疤。

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平日善于积累“偶然“细节,抓住一瞬间的描绘,几乎再现了夏倍的所有肖像特点。

总之,人的个性不同,表现在面型、体态、服饰上,就会是千差万别。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的语言和对话的描写。“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的外壳。

什么人说什么话。老舍说:“在写话剧对话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话若能始终紧紧拴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人物塑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理查,赖特创作的《女仆》,从头至尾,完全是对话,没有一字一句叙述。

小说《女仆》的对话相当巧妙并富有生活气息。小说主要写的是黑人厨师卡尔,因为饭馆倒闭,失业了。爱人露西也因为生孩子被解雇。一家四口生活无着落。万般无奈,卡尔男扮女装,冒着坐牢的危险,去给白人戴维家当女佣人,而戴维偏偏是个色鬼。

男扮女装的卡尔,在白人家做工,遇到许多麻烦,仅仅六个小时,差一点儿丧了命。

《女仆》的作者将上述情节巧妙地编排在对话里。对话显得合情合理,毫无斧凿的痕迹。

小说的第五节,写女雇主爱恩和“女仆”的对话,充分表现出女雇主的难言之苦一她丈夫是个色棍,调戏女仆,使得她难堪而又痛苦。找女仆困难,好容易“女仆“上门来了,她又害怕悲剧重演,于是告诫女

仆说:

以前有个姑娘在我家做过活儿,可她太使我失望了。她倒是不错,可是她喝酒。她一喝醉了,她的举止言行太可怕了。你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是的,太太,好像我明白了。不过,太太,我信教,是个老实人。

还有一段对话,更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特点的。

白人家的小女孩莉莉在厨房看“女仆“做饭,发现女仆像个男人,便天真直率地问:

“露西,你的手这么大呀!”

“手上还有这么多头发。“

“你的胳臂这么粗呀!”

“你和爸爸一样,嘴里还抽着烟。“

“你在厨房里走得这么快呀!你用一只手就把这么多盘子都拿起,来了!”

八岁的女孩不懂得“调戏妇女“。她对新来的“女仆”讲述爸爸和从前的女仆打打闹闹的情景:

“露西,你也会像贝尔达一样吗?“

“怎么样呢?”

莉莉说贝尔达总是和爸爸“打闹“,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贝尔达“骂人”、“又吵又闹“,爸爸不让告诉妈妈,还让她每天在爸爸回来前上床睡觉。

这样的对话,就在一个不完全懂事的孩子的嘴里,把白人戴维的丑行和盘端出来了。

《女仆》这篇小说的语言,十分简洁、明快,富于生活气息,很有个性。

对话,在实际生活里,在人们口头语言中,是最大量、最丰富、最活跃最有生命力最富表现力的部分,写在作品中应更具魅力。

生活中闪光的语言,拾俯皆是,要精心积累。

总之,人物语言,要真实、自然,富于生活气息;要巧妙、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地位。

3、行动描写

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对于描写人物、刻画,人物都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

老舍在《人物描写》中论述了行动描写的重要:“……必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清楚有力地表现出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所以,描写人物行动,是使人物站立起来、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

他在办公室里找见唐恒。当唐恒听懂了白纳脱的话时,脸色顿时转白,站了起来,有好一会儿完全不动,好像丧失了知觉一般,然后他耸了耸肩,从袋里拖出一块手帕,像小孩子一般开始哭泣起来,他的哭声隔壁房里一定听得见。他好像并没有什么意思要到海滨去,或是有别的办法;但当白纳脱轻轻拉着他的手,请他立刻就走,他也就答应了,既不说一句话,也不抑制他的眼泪。

白纳脱带了他到海滨,那时还没有找到唐恒妻子的半点踪影,白纳脱留着没用处,便告别了唐恒、他的朋友们和年轻的医生,急忙忙地赶回家来。(哈代《同乡朋友》)

这一段写唐恒夫人溺水身亡之后,唐恒的朋友白纳脱来报告噩耗。唐恒的种种行为表明他内心的极度震惊和悲痛。

巴尔扎克写老葛朗台与女儿争夺金梳妆匣一节:

他蹑手蹑脚,瞪着金子……身子一纵扑上去,好似一头老虎捕食一个睡着的婴儿,掏出刀撬……一挥臂把女儿推倒在母亲床上——·

巴尔扎克透过老葛朗台一系列特征性动作,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性格,人木三分地雕刻成功了。

其他,如施耐庵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景阳岗上打虎等等,都是生动的行动描写,都是人物形象描写的典范。

4、心理描写

在小说里,心理描写的天地是广阔的。心理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直接描写

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做直接、正面的剖析和披露。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两粒同样的沙子,人之不同各如其 茫茫人海中,人的内心世界是单一性、多样性、丰富性的对立统一体。

直接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打开通向人物思想、个性门户的一把钥匙。

(2)间接描写

指对人物在特定情势中表现出来的动作、姿态、神情、举手投足、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的描写。通过上述外部特征,透视人物心理状态,从 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供托人物内心活动。

人物描写之四大忌

一忌:模子式的刻画描写

例1:我仔细的看着新同学,他高高的个子,不胖也不瘦,剪着小平头;往下看,黑黑的大眉下有一双出神的眼睛,鼻直口阔,肤色显黑;上身是白色运动短衫,腿上穿着一条很不协调的西裤,脚蹬一双网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一网兜,里面是一足球。

细细阅读这一片段,你就回发信啊作者笔下的人物就像是一个死人,单板没有活力。

首先在人物塑造的时候不能像造模子一样,面面俱到。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或鲜明的个性进行描写。

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刻画的杨二嫂形象就仅抓住“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等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尖酸刻薄的生动形象。

其次描写人物不要刻板式的静态临摹。

例如我们在“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的后面加上“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透出聪颖,还带有些调皮的表情”等描写句,人物就鲜活多了;如在“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后增加主观猜测“一看就知道是个球场虎将”等句,还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想让人物鲜活些,我们不妨再增加一些动态描述:“他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们在看他,就很不自然地冲着我们笑笑,又低头看看兜里的足球,右脚轻轻地踢踢足球。”

二忌:蜻蜓式的轻轻点水

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展示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写清人物在想些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千方百计把心里动态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否则,人物的形象就会苍白无力。

例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曹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曹老师”,曹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如何让上段中的人物“活”起来呢?首先要写出“我”走进办公室的心情:“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其次表现出“我”见到曹老师时的具体感受:“老师的目光里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只觉得手心出汗,似乎连心跳的声音也能听到”;再次突出“我”喊曹老师时的声音与往常有什么变化:“我只好勉强地笑一笑,喊了一声”曹老师“,连声音都带有几分颤抖”;最后写出老师应答的表情和态度,可以这样描述:“曹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更具体、更真实,我们读了这段文字,眼前仿佛就有一位即将挨批评的十分紧张的中学生形象。

三忌:拉洋片式的机械运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我们熟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动作描写比比皆是,有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有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和“摸“出四文钱的尴尬。作家莱辛说过:“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机械地临摹人物的动作,那人就会成为“僵尸”。

例3、我不情愿地站起来,拿着数学书走到黑板前做题。我还把粉笔都弄断了几次。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题,却用了十分多钟。

上段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如既然我是“不情愿地站起来”,就应该是“拿着书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先在粉笔盒里选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笔,又写了擦,擦了又写,折腾了老半天”。

四忌:录音式的单一对话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录音,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达到这境界就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必须反映人物的特征。

例4、姐的对象一走,全家人就议论开了。“不行!长得不行!”妹妹说。我问妈妈:“您看呢?”妈妈说:“我没看清楚。”“我看他是二等残废。”小弟说。“胡说!我看了,没毛病!”妈妈说。妹妹说:“小弟说的二等残废就是个子不到一米八!”“对了!在咱们家里没一米八就是二等残疾。”小弟说。“老爸就是二等残疾,只有一米七”我说。

这段文字仅“录”下了人物说了些什么话,但没有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说话者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如能注意到这些,就能增强现场感和立体感,读来会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为了表现妹妹的武断,可以让妹妹“毫不犹豫地说”;“我”似乎对妹妹的观点不赞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可以增加这样的插入语“我瞪了她一眼,转身问妈妈”;为了突出小弟的自傲和狂妄,不妨让小弟“骄傲地晃动着他一米八的身板”说话。

人是活生生的,写在文章中的人物也应该是活生生的,只要我们细致观察,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表现出来,你笔下的人物就会丰满和鲜亮。

篇18:日语作文写作方法

日语作文写作方法

1. 主语和谓语要尽量靠近。

如果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入很多修饰词的话,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很难理解了。

×悪い例

当時中学生だった彼はこけら落しの市民会館で開かれたコンサートでショパンの「雨だれ」を弾いた。

○よい例

こけら落しの市民会館で開かれたコンサートで、当時中学生だった彼はショパンの「雨だれ」を弾いた。

2. 文章的开头使用短的句子比较好。

如果开头的句子太长的话,会显得很不干脆利落,这样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比较短小简洁的句子更能有效的激起读者的兴趣。

×悪い例

吾輩は名前もまだなく、どこで生まれたか頓と見当がつかない猫である。 ○よい例

吾輩は猫である。名前はまだない。

どこで生まれたか頓と見当がつかぬ。

(夏目漱石『吾輩は猫である』より)

3. 禁重复题目

尽量不要在文章的开头使用和题目相同的句子。因为这样不会让读者有惊喜的感觉。而且重复相同的话简直是在浪费空间。为了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开头非常的重要。还是尽量使用与题目不同的语言来开始吧。

但是,只有在2中所引用的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算是例外中的例外。

4. 修饰词要放在被修饰词的附近。

要时常意识到修饰词和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

×悪い例

決して私はそのような立派な人間ではありません。+

○よい例

私は決してそのような立派な人間ではありません。

5. 长的修饰词要放在前面。

修饰词有长有短的时候,长的修饰词要放在前面,短的修饰词要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如果把短的修饰词放在前面,而在中间插入长长的修饰词的话,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忘掉最开始的短的修饰词。由于短的修饰词原本给人的印象就比较薄弱,所以有必要尽量将其放在被修饰词的附近。此外,这样一来文章的结构也会变得比较紧凑。

×悪い例

真紅のまさに花の女王とよぶにふさわしいバラの花

○よい例

まさに花の女王とよぶにふさわしい、真紅のバラの花

6. 先写结论。

特别是在商务文书和论文当中,原则上都要先写结论,然后再来写明原因和论据。如果不看到最后就不明所以、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仅仅因为这一点就会失色了。即使是在口头报告的时候,老练的商务人士也会采用形同的做法。 ×悪い例

A社から、取引開始の申し出があり業歴が60年と長く最近の業績も無難に推移しているものの、最近取引銀行の顔ぶれが頻繁に変わっているので謝絶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よい例

A社から、取引開始の申し出がありましたが、謝絶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業歴が60年と長く最近の業績も無難に推移しているものの、最近取引銀行の顔ぶれが頻繁に変わっているからです。

7. “标题”要做到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文章的内容和结论。

特别是在商务场景中,为了避免浪费时间,需要采用简洁明了的'文书格式。努力做到让人仅仅看“标题”就能了解文书的内容和结论是必要的。 如果要给6的例句加上一个题目,要怎样的题目才好呢?

×悪い例

A社との取引開始の件

○よい例

A社からの取引開始の申し出を謝絶する件

即使是没有标题的文章,不好好看上一大段就不明主题的文章是不行的。要么在开头的部分,反正是尽量要注意在比较靠前的部分明言想表达的意思。↓

8. “の”的连续使用不能超过3次。

使用了打字机的校正功能之后,经常会被批评“の”使用得太多,这样看起来很麻烦,显得冗长乏味。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能替换成其他的词语呢。 ×悪い例

株式の上場の条件の一つは、~。

○よい例

株式上場の条件の一つは、~。

9. 困难的“ですます”文体。

我们有时候会烦恼于该在句子结尾使用“だである”文体还是“ですます”文体。“ですます”文体会给人一种柔和且郑重的感觉,另一方面,也伴有生硬的感受。而且还带有易受情绪影响的倾向,因此可以说并不适合逻辑性比较强的文章。其作为文章文体的历史也尚浅,可以说是尚未完成的文体吧。 这样说来,“だである”文体的话倒是没问题,但是同样的情况换成“ですます”文体的话,烦恼着句子的结尾的要怎么办的时候也不少。比如,像“彼女は美しい”这个句子,如果换成“彼女は美しいです”的话,这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因为“です”前面应该是像名词或代名词这样无活用的体言。这种情况下,在中间加上“の”的话,即变成“彼女は美しいのです”,这样就正确了。但是,“彼女は美しい”,“彼女は美しいのです”这两个句子的语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果用“ですます”文体来写文章的话,可以说其表达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这可是一大难点。

10. 不连续使用“である”“ のである”。

当读了大学教授或评论家写的书之后,觉得大多数句子结尾都是“である”和“のである”。如果你的手边有这类的书的话,请翻开看一下。非常有趣的,你会发现里边的“である”和“のである”就像是连珠炮似的。像这种情况,如果是在表达强烈判断的时候,偶尔使用倒是无妨,不过如果使用过度,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并让人生厌。

即使去掉这些东西,文章的意思也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还是有所节制比较好。

○悪い例

「自分は国語力がなく、読解力が人並以下ではないかと愕然とすることがあるのである。慄然といってもいい。文章を読み始めてから数十行にして途方に暮れ進めず戻れず迷い子になった気分になるのである。そして『俺は国語力がないのかもしれない』『論理的に解きほぐしていく能力に欠け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と、自虐的に思ってしまうのである」

○よい例

「自分は国語力がなく、読解力が人並以下ではないかと愕然とすることがある。慄然といってもいい。文章を読み始めてから数十行にして途方に暮れ進めず戻れず迷い子になった気分になってしまう。そして『俺は国語力がないのかもしれない』『論理的に解きほぐしていく能力に欠け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と、自虐的に思ってしまうのだ」

11. 不要连着说“思う”“ 思います”。

如果连续不断的使用这个词语的话,听起来觉得你没有自信,给人一种软弱的姿态。反而会暴露出你的无责任感以及献媚无礼的性格。特别是在小论文和读书笔记中,前提是要求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来写作,因此在这些文章中使用“思う”“ 思います”的话,相当于是形成了双重的表现,给人一种厌恶感。还有一点要大家注意,在小论文的最后决不能使用类似“~ではなかろうか”这种以疑问的“か”结尾的句式。这是因为如果在文章最后使用暧昧的词语来结束的话,那么在前面三番五次卖力强调的东西可能会化为乌有。最后要果断的强调论点。 带有自信,使用断定式的表达方法能使文章更加紧凑。

12. 不要将“より”和“から”混为一谈。

到处都可以看到将“より”作为“から”的意思来使用的例子。 “より”用于表示比较的情况,而表示起点就要使用“から”。 ×悪い例

A社より、当社と取引するという電話がありました。

○よい例

A社から、当社と取引するという電話がありました。

13. 正确使用尊敬语和谦让语。

误用尊敬语和谦让语,不仅对对方是失礼的事情,更会让人怀疑你的智力。 ×悪い例

①名物の桃をお送りします。どうぞ、お早めにいただいてください。 ②渡辺先生はあなたのお父上の教え子だと申されました。

③何かご質問がございましたら担当の者にうかがってください。 ④私の父親に、是非一度お目にかかっていただきたいと存じます。 ⑤会長が、参られました。

○よい例

①名物の桃をお送りします。どうぞ、お早めにお召し上がりください。 ②渡辺先生はあなたのお父上の教え子だとおっしゃいました。 ③何かご質問がございましたら担当の者にお尋ねください。

④私の父親に、是非一度お会いになっていただきたいと存じます。 ⑤会長がお見えになりました。

另外,诸如“お召し上がりになられる”、“ お見えになられる”之类的使用双重敬语的话,反而会给人一种卑躬屈膝的感觉,应该要注意一下。

14. 要留出时间来进行推敲。

自己写的文章,如果放个几天再来看的话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这在刚写完之后立刻读并不会感觉到。推敲文章最好是间隔一段时间来进行,效果会更好。此外,大声将文章读出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推敲的要点〉

① 是否很好的表达了主题。

② 分段是否恰当。

③ 主谓关系,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的关系是否恰当。

④ 句子之间的接续关系是否恰当。

⑤ 送假名和假名的使用有无错误,是否有错别字,漏字之类的。 ⑥ 有无累赘的句子。

15. 在商务文书中,将“株式会社”简写为“(株)”是失礼的行为。

“(株)”是 缩略,因此用在给对方的文书中是相当失礼的事情。由于平常都是这么用的,所以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写成“(株)” 了,这可得注意。

16. 避免出现“~が~が”之类的表达方式。

“~が~が”这种表达方式读起来很麻烦,也会使文章内容变得难懂。 ×悪い例

この料理には私が好きな食材がたくさん使われている。

○よい例

この料理には私の好きな食材がたくさん使われている。

17. 相同事项的记录要保持连贯性。

如果没有连贯性,就会给人一种暧昧的感觉,让人觉得文章缺乏说服力。要注意相同事项的记录要保持连贯性。

×悪い例

○よい例

東京都や大阪府では、過密が問題になっています。

18. 不要将意思相同的词语重叠使用。

现将容易马虎弄错的表达方式列举如下。

×悪い例 ○よい例

①まだ未完成の建物 → 未完成の建物

②~にしかすぎない → ~にすぎない

③最もベストの → ベストの

④約1000人ほど → 約1000人/1000人ほど ⑤大別すると3つに分けられる → 大別すると3つになる ⑥あらかじめ予約する → 予約する

⑦途中で中断する → 中断する

⑧過大評価しすぎる → 過大評価する

⑨単に~だけ → 単に~/~だけ

19. “无ら的词语”在语法上是错误的。

将不带“ら”的“无ら词语”用在表示“可能”的时候,应该要和表示被动、自发、尊敬等的“られる”区别开来,这样思考应该更加合理。但是,在现阶段的书面语中“无ら词语”在语法上是错误的。

×悪い例

食べれる来れる起きれる見れる

○よい例

食べられる来られる起きられる見られる

除此之外,也千万不要使用类似“いまいち”和“やっぱし”等的俗语和口头语。

20. 不要过度使用“~を行う”的表达方法。

×悪い例

①検査を行う。

②発表を行う。

○よい例

①検査する。

②発表する

如果过度使用带有“~を行う”的表达方式的话,总让人有种腻烦感。

21. 使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

为了让文章格调比较高雅和郑重,很多人都会使用大量的汉语词汇和文言。如果是论文或考试作文还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使用过度的话,只会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很麻烦,也不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此外,像是惯用句或是四字成语之类的,在文章中间或使用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更有说服力,但是如果滥用也会有同样的弊端。使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在其中缀入格调高雅的言辞,这样的文章不是更加出色吗?

作家曾野绫子曾说过,“名篇都是浅显易懂的。难懂的文章就是烂文章”。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写出既浅显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来呢?事实上,山本夏彦先生曾就此说过下面的话。

“如果读者阅读一篇文章太过流畅的话,忘得也会很快。有必要在某些地方放一些难懂的汉字,让读者顿一下”。然后,“句子在不断的修改删减润色之后,要在让人读不懂的咫尺之前止步,这样才是好的句子”。这还真的是很难呢。

22. 引用名句

篇19: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

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汇总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课是让老师,也是让学生头疼的课。那么,如何教好作文课,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能力要求:

1、了解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等作前准备活动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活动的一般方法,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正确运用。

要点串讲:

构思,指的是怎么样按照题目的要求写成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布局等几个内容,这是作文动笔前,大脑即时搜索信息的思考过程,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思维任务。如何进行更好地构思呢?

1、审题:

审题是作文中的关键环节,这里面的“题”不仅指命题作文中的文题,也指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给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或说明”,即写作要求。只有弄清题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确定中心,选料,组织结构,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否则,可能导致写作失败。

(1) 审清题材

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类。审题要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重点词,进而确定要写的重点对象或侧重点。比如《伙伴》要求写人,《一件***的往事》要求记事,《晨雾》要求写景,《我的储蓄罐》要求状物。还有如《感动》、《难忘的***》这类题目,既可写人,也以记事,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和掌握的材料来灵活掌握。

(2) 审清范围

一些作文题目或者要求通常从写作对象、时间、处所来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比如:要明确文章的`人称要求,如《我的爱好》,要用第一人称;《他没有错》要用第三人称;《**献给您》应该用第二人称写。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时间范围,比如《童年*事》,要求写过去的事,《我的理想》要写将来的事情。另外,有的题目或要求对文章中的人和事都作了空间限制,有的题目对数量也有限制,如:《家乡新变化》、《竞选班长二三事》等。

(3) 审清重点

习作中,抓住了写作重点“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中心。审题中要善于抓住题目或要求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通常来讲,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作文的重点内容往往是在谓语上,如:《妈妈笑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笑了”这个词语上;不完整句子的题目,应该抓住那些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上,如:《醉人的秋色》,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醉人”上;一个词语的题目,往往是象征性的,把事物的象征意义写出来就对了,如:《温暖》、《青松》、等。

(4)审清要求

习作中,有的题目会附带说明与要求,还有的规定了写作范围和条件,或要求自拟文题。比如“写一封书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题意作文”等。在审题的时候,都不能忽视。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是指写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确定中心思想对写好作文关系极大。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呢?

要明确要求:确定的中心思想要健康,有意义、明确,不含糊、集中,不能无中心,也不能多中心。

确定中心思想的方法可归结为“一看”,“二定”。就是看题目或要求本身有无中心的要求。如果有,作文就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中心写。如:有的命题作文本身就给我们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刻苦学习”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果作文题没有中心,就得自己确定中心。比如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大家掌握的材料不同,就要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确定中心。

中心思想要在动笔前就确定好,然后围绕中心写,正如古人说“意(即,确定中心)在笔先”是很有道理的。

3、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要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 通常的方法有:

⑴比较法。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⑵对比法。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⑶画龙点睛法。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⑷升华法。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⑸广开思路。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⑹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通常的方法有:

(1)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如:《参观人民大会堂》

(3)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如:《再见了,亲人》

在作前构思的阶段里一般还会在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基础上,列写写作提纲,安排文章的详略等,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例题解析:

例一:读下面的文题,用“( )”标出“题眼”。

我的爸爸 我和同桌 我最喜爱的玩具 游泰山

我长大以后 迷人的夜晚 可爱的小花猫 妈妈笑了

[分析]这道题是对我们审题能力中审清题目重点的考查。“题眼”即文题中的重点词语,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也正是习作应该着力突出的内容。抓住题眼对于确定文章的中心起着关键作用。完成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目,结合方法,抓住规律,正确进行判断。可以用“换词比较法”在题目的判断中进行尝试思考,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解]爸爸、和、喜爱、游、长大、迷人、可爱、笑了

篇20:100种作文写作方法

100种作文写作方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1、围绕中心法

【特点】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2、分类描写法

【特点】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3、听看想法

【特点】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4、描写议论法

【特点】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5、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6、通篇拟人法

【特点】)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7、比较异同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8、景物幻化法

【特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9、借景抒情法

【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1、参观介绍法

【特点】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2、画面组合法

【特点】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3、分类介绍法

【特点】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4、触景生情法以

【特点】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5、粗笔勾勒法

【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6、工笔细描法网

【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资讯站

【特点】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篇21: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有以下6点:

1.审题仔细。要仔细阅读题目,揣测老师的出题意图,不要因为审题失误而失分,这是最可惜的。

2.抓关键词。根据题目和后边的提示要迅速捕捉几个关键词,从自己的大脑中搜索几个关键词句在别的纸上先记下来。

3.注意语法。写完作文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有没有什么语法错误或是别的什么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如果有些较为精彩的词句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把握就不要写上去(考试中),但如果是平时可以去问下老师对不对。

4.尾段亮点。英语的`作文一定要有个结尾,不要不明不白的就收笔了,要注意加个结尾,如果是发表自己意见的就加类似于“That is my ideas,how about you”之类的,若果是写事的,就加个祈使句吧。

*5.在考试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在问卷上写一遍,再抄到答卷上,因为一份整洁的试卷也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那么你的起点分数就比别人高一个层次了。

*6.平时要注意积累词句,这样才能在作文中用出来,增加亮点。

篇22:中考作文写作方法及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

一是你去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

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篇23:初一作文写作方法

初一作文写作方法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

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审题练习

1、看看下面的作文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并找出“题眼”,在它的下面划上“……”线。

①最爱我的人②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乐事③可爱的家乡④园丁赞

2、比较下面每组作文题,说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每个题目又有什么不同要求:

①我们做了一件事②难忘的日子③我爱老师

我做了一件好事难忘的一天我的老师

这件事做得好难忘的.时刻我和老师

④节日的夜晚⑤春游XX记⑥记一次运动会

欢乐的节日游XX记运动会的一角

3、仔细审题,确定下面这些习题目的体裁(记事、写人、写景、状物、读后感)重点和范围。

⑴第一次游西湖⑵班上好事多⑶读课文《XX》有感

⑷闲不住的奶奶⑸不平静的夜晚⑹校园一角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种情况有较大的自由,但也必须受规定的范围的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1、给下面的作文题目分类,看看哪些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哪些题目规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范围;哪些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

(1)一个助人为乐的人(2)春游南北湖(3)记一次公益劳动

(4)书,我的好朋友(5)生日(6)我的小黑板

2、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请你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李明在运动会比赛的前一天身体不舒服,老师、家长、同学都劝他不要跑了,可他坚持参加。比赛中,李明被其他运动员远远地甩在后边,但他仍顽强地跑完了全程。

中心是

(三)选好材料

写一篇作文,在审清题意、定好中心之后,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凡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舍弃,凡是能够深刻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我们选择的重点。

选取作文材料,还要注意几点:

1、材料要真实。我们作文要尽量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要求内容真实,并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材料要典型。有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就要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选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体。写作文时,一定要把所写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物、景等写具体写生动。因此,我们所选的材料内容一定要具体、丰富、周详,这样写文章时才能达到写具体写生动的目的。选择材料练习。

篇24:中考作文写作方法及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释迦牟尼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当我第一次看到释迦牟尼的`这句话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句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感觉好像不是一个“佛祖”说出的话一样。可细细地品味,我才觉出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像品咖啡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香甜!

有人说: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有人说: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还有人说:宽容是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凡是懂得宽容的人,同时也就拥有了快乐。

前两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件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的小故事:有一位姐姐,由于和父母缺乏应有的沟通,他们之间有了一些小误会:她说她一点都不快乐,父母总是一看到她就问她学习的事,每次接到父母的电话也是“近段学习如何”。当她的父母得知她因此不高兴时,很快向她道了歉,请她原谅。可这位姐姐不理解,却在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并以一句“回到家,我感觉没一点温暖,一天都不想在家呆”的话回敬了父母一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她的父母好伤心,好失落……

那天,我听完妈妈的讲述,只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如此这般的问候也是为了你好,也可能父母问得学习方面的事多了些,可你想想你已是近二十岁的人,生活方面父母相信你完全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父母的问候是特想从你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你学习方面的讯息。反过来你再想想,你有没有向父母谈起过你的学习,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呢!也许父母也有自己的错,过多的问候让你受了委屈,可你为什么不站在父母的角度为他们再多想一些呢!你说这样的话,离家出走,难道父母不委屈,父母没有受到你的伤害吗?难道这样做你就快乐吗?我还想对那位姐姐说:凡事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何况他们还是你最亲最近的人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矛盾:学校里有同学之间的矛盾;工作上有同事间的矛盾,上下级的矛盾;家庭里有夫妻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我们不可能每一件都去斤斤计较,每一件都要非论个对错不可。那样过不了多久,我们自己就无法忍受了。遇事我们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呢!宽容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做人的艺术,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是不配受人尊重的!

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我真的好希望世间的人们能够多一些宽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点温暖,更多一点快乐!

篇25:雅思大作文写作方法

雅思大作文的写作,最关键之处在于论述得当。支持句应使主题句更加令人信服,令考生的想法更加鲜明的呈现在考官面前。然而,中国考生在论述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一味重复主题,空洞解释。

此类段落不论字数多少,都给人空虚的感觉。考生往往为了凑足篇幅而不择手段。表面看来扩展了许多,但仔细体会永远只有一个意思。不得不让考官觉得即单调又啰嗦。

论述浮于表面,不达根源。

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刨根究底的精神,总是在主旨周围绕圈子,不达中心。这也是中国考生的通病,看似八九不离十,却总也不愿把话点破,让考官怎能不又急又气。

在所有的扩展方式之中,因果推理法是最受用也是最透彻的方法。凡事先追溯到其原由,再扩展其结果,这是将主题阐述清晰、论述有力并且具有逻辑感的最佳手段。

例如在出国留学利弊这一题目之前,若考生单纯说有可能会使青少年学坏,难免缺乏说服力,但若紧接着扩展因为孩子高中毕业后思想上还不成熟,若认识不好的.朋友会难以抵抗社会上不好的诱惑,那么此论点一定会让考官眉头舒展,点头认同。由此可见,善用此推理法会让议论文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篇26:雅思大作文写作方法

实际上,大作文的第一段是情景铺垫,建议考生在这一段要点明这篇文章要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及问题的背景。作文的首段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场景或背景信息,即题目中出现的phenomenon。

2)一些人的观点,这部分在改写文章首段时可要可不要,考生可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安排。

3)个人观点,这一部分在有些文章的开首段中也可以不要。

大作文要求字数至少达到250字,在写作中考虑到字数的合理安排,第一段最好写3-5句话,大约40字左右,并且切忌在第一段就掏心掏肺把什么话都说完。因此专家总结出大作文开首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题目中包含了背景信息,有时也出现一些人的观点,并且题目中字数较多。这种情况下最保险的办法是将题目中的背景信息及一些人的观点重新表达,可以做:

●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主谓宾主系表

●某些近义词互换

Example:

At present, it is hard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ind jobs. Many people claim that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practical courses like computer science and business over such traditional ones as history and geography.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相关文章:

1.写作方法

2.日语作文写作方法

3.高分作文写作方法

4.人物描写作文写作方法

5.初中作文写作方法

6.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7.100种作文写作方法

8.看图作文

9.名家写作方法

10.医学论文写作方法

下载word文档
《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