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

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

2022-05-31 09:22: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

篇1: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要无缝集成固定和移动网络中的多媒体业务,对于移动用户来讲,网络支持的业务有图像、多媒体、数据以及不同服务级别的话音业务。为了满足以上业务需求,3G系统必须具有丰富的性能。如今普遍采用ATM技术的同质网络虽然支持很多用户,但此种网络结构不可能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至少从学术界、网络设备制造商的观点来看)。而以太网家族中高速设备的快速发展,已经部分代替了ATM。同时基于因特网业务的爆炸性增长,已经确保IP仍将成为下一代系统网络层协议。本文讨论了IP网因支持移动业务而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切换技术进行的分析。

1.引言

在未来网络结构中,移动网络是一系列具有各自特性而又相互叠加的层组成。卫星、宏小区、微小区及微微小区各自覆盖了不同的地理区域。并且支持不同速率的移动终端。有些层属于私有操作,有些层属于公有操作。微微小区的速率超过25Mbps。覆盖范围为建筑物区域;微小区最大可达到2Mbps,覆盖密集的城镇区域;宏小区速率为几百kbps,覆盖的区域比较广;卫星为移动终端提供的速率达到144Kbps以上,覆盖整个大陆。

传统的通信设备只能连接到单一类型的网络。基于陆地通信(当前用电缆、光纤、铜缆形成的庞大繁杂的通信网和因特网)的全球互连网络为固定系统提供了通信链路。而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采用的网关、如GSM,把这种全球的互连关系扩展到移动终端。如:终端标识、注册授权、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终端漫游时的业务重选路由管理。其中重选路由机制又被称为切换,它是移动网络结构的关键部分。

应用多制式手机的思想已经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所接受。当前提供的方案是利用GSM提供大范围的覆盖区域,用WCDMA的宏小区和微小区提供比较高的宽带区域作为补充。在UMTS中建议的网络中将支持GSM和WCDMA层间的切换。(学电脑)

在不同网络类型间快速、数据无丢失的切换是创建无缝移动多媒体网络面临的关键课题之一。

2.基本概念

网络是由一些相互连接的成员组成。因特网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网络和子网组成。每个子网有一个网络地址作为标识,用以和其它子网相区别。

一系列相互连接的主机节点组成子网。每个节点采用在子网中唯一的地址(节点号)作为标识。网络号和节点号一起作为因特网中节点的唯一标识。既然节点是静态的,因此这种唯一的标识用于节点的永久地址。

子网之间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为了使路由器正确工作,由一个统一的授权机构来管理和分配子网地址。这个统一的授权机构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是不允许出现重复地址。在因特网中的数据包,在消息头中附带有源和目的地址。路由器检测到达输入端的数据包中的目的子网地址,然后判定一条输出作为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下一条路由。通常在给定的源和目的节点之间有多条路由。路由表设计用来使路由器选择数据到达终点的下一条路径。因此节点的网络号被路由器用来确定因特网中的子网地址,节点号用来标识子网中的节点。

而当节点在因特网中移动时,节点的永久地址就不能标识到达这个节点的路径。借用移动网络中的概念,移动主机(MH)通过网络连接点(NPOA)连接到因特网。移动节点的永久地址保持不变,而NPOA随着节点从一个子网移动到另一个子网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移动主机的路由信息必须维护永久地址和NPOA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概念同样也可用于其它网络。例如电路交换网(如电话和ATM网),交换代替了路由器的角色,电路标识代替了源和目的地地址。

3.基本切换类型

当IP网支持移动业务时,就会面临业务切换带来一系列问题,下面从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这两方面来讨论。

在电路交换网中,切换过程描述为端到端通信的移动设备从一个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基站为移动终端提供了网络接入点(NPOA)。在网络中,路由的更新是为了从一个已经失败、拥塞或修改了拓扑结构的网络中恢复过来。通过使用NPOA,切换的一个功能是跟踪移动终端,而后续路由的更新将业务重定向到另一个更合适的路由。

由于网络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因此我们把在同一网络中路由的更新称为“水平切换”;不同网络中路由的更新称之为“垂直切换”。这样使切换和路由更新这两个概念一致化。

延迟和数据丢失是无缝切换两个很关键的因素。水平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设备在两个或更多小区间漫游。当切换发生同一网络中相邻的小区间时,可以保证低延迟。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微微小区间的高传输速率或移动设备的高密集区,水平切换可以满足数据包无丢失的要求。

一般来讲传输速率高的网络覆盖区域比传输速率低的网络覆盖区域要小。因此垂直切换到一个传输速率高的网络,可以保证数据包不丢失,比如:从微小区切换到微微小区。前提是对于移动设备来讲均或使用这两个网络,如果传输速率高的网络层发生拥塞,切换就不可能发生,数据包也就不会丢失。

如果当前的网络变为不可用,比如用户漫游出了宏小区覆盖的范围,移动终端无论是否同时接入这两个网络都会发生垂直切换。当网络连接暂时中断,或新的网络层的传输速率比以前网络层的传输速率低。此时数据包就会丢失。

在不同网络层之间发生切换时,还会导致网络对移动终端提供服务质量发生改变。例如:从无线LAN(2Mbps)切换到GSM(9.6kbps),

有两种方案支持带宽的变化。第一,基于移动终端的业务支持不同的服务质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移动终端不能支持“标准”的业务。第二种方法,利用网络代理或包过滤器支持同一网络的终端使用的“标准”业务。

3.1垂直切换技术在IP网中的应用

在数据网中,支持移动性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交换器或路由器维护移动设备的永久地址和NPOA之间的关系。IP网络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非移动的IP网中,网络中的节点是固定的。IP地址唯一地标识了节点以及所连接的子网。依据目的地址数据包被发送到相应的IP子网中。若节点是一个可移动的主机,当它漫游到一个新的子网时,此时IP地址以及和节点相关的旧子网和已存在的路由关系被打破,因此仍然按照以前的路由连接就不能使数据包发送到新的NPOA。

在移动IP网中采用的基本方案是扩展IP的协议,允许透明编址的IP包传送到移动主机(MH)。MH连接到家乡网络(HA)时,当MH漫游到另一个网络时,它就需要一个转交地址(COA),以标识MH当前连接到因特网中的地址。COA可以是外地代理的地址在本地的村识,或者是MH获得的当前连接的地址(例如:利用DHCP)。COA要向MH的家乡网络的家乡代理(HA)注册。

在移动IP中使用的不对称的路由机制(又称为“三角路由”)。从MH到通信主机(CH)的路由是直达的,而从CH到MH的数据包在MH的家乡网中被HA拦截(依据MH的IP地址标识的子网)。HA利用COA把数据包向前传递到MH。所以,数据包传送的路径明显比最佳路径长。

现行IP网的协议为IPV4,IPV4受到了地址范围的制约。正在开发的IPV6克服了这些限制。这两个版本均支持IP网的移动性,而且,IPV6支持路由优化。

IPV6支持的路由优化表面在所有节点(固定或移动)都保存连接关系表,用来缓存移动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这种连接关系实际上表示了家乡地址和COA之间的连接关系。当把数据包发送到IPV6的目的地,节点检查缓存的连接关系表,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若能在关系表中找到,节点直接把数据包送到关系表中的COA地址。当MH漫游到另一个网络时,MH必须把新的COA发送到相关的通信主机。采用缓存连接关系表,数据包可以直接传送而不再经过HA,这样使得路由更新更有效率。

3.2水平切换技术在IP网中的应用

在IP网络中支持水平切换的主要技术有两种:IP多播和ARP切换。

IP多播:IPV4有三种类型的地址:单一传送,广播和多播。单一传送地址用于把数据包传送到单一目的地。广播地址用于把数据包传送到整个网络。多播地址用于把数据包传送到一组主机,这些主机被配置成多播组的成员,并且可以跨越不同的网络。

多播主要是应用于因特网,如:视频会议。相同的信息发送到不同的主机。有了多播地址,相同的信息可以由服务器复制,再发送到每个主机。利用多播地址,服务器只须发送出一个数据包,多播路由器组成了一张多播组的分配树,数据包依据此分配树向前传送直到下一个多播路由器;当分配树发生分裂时,路由器自动复制数据包。

多播同样也被用于DAEDALUS工程,用以支持无线LAN小区间的切换。在这个项目中,移动IP为移动提供一个单一的连接点,而COA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多播地址。

当前的移动基站和几个环绕的基站代表移动中的多播组。它们都接收移动终端的数据包,并且缓存这些数据包,但只有当前的一个基站把数据包传送到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附近基站的发出的信号强弱,预言到切换的发生。当移动终端发起一次切换,它把消息发送到原来的和新的基站,并且由后者开始把数据包传送到数据终端。

多播由于本身提供了快速路由更新的机制,因此它的优点是路由更新消息不用再发到家乡代理(HA)。它的其中一个缺点是多播地址的目的是将数据包传送到不同网络的移动终端。而在此例中一个移动终端只具有一个多播地址。

ARP切换:ARP是应用于同一个子网中的地下解析协议。把一个节点的IP地址映射成相应的硬件地址(MAC地址)。硬件地址用于传送数据包。

在IP网络中,当数据包到达网络层,路由器发送一个ARP请求,找出数据包中地址所指设备的物理地址。ARP的应答不一定来自目的点本身,也可以来自知道如何把业务发送到目的地的网络代理。

在移动通信中,基站在小区内为MH充当ARP代理,并且由它把数据包发送给MH。通过无线链路,基站发送包含了自身地址的信号,并且缓存最新发往MH的数据包。

当MH从一个基站收到的信号比当前的基站发送的信号强时,MH就发起切换,切换过程如下:

1)MH发送了一条问候消息到新的基站,消息包含MH的地址和原先基站的地址。

2)新基站为MH建立一个路由入口,并用一条问候证实消息进行响应。

3)新基站通过有线链路发送一条带有新基站地址的通知消息到原先基站。

4)原先的基站删除MH的入口,并且用通过证实消息把缓存在原先基站的数据包发到新基站。

5)新基站广播一条重定向的消息给相关的路由器和主机,更新它们的ARP缓存信息。

ARP切换要求在有限数据包丢失的情况下10ms内完成。这个要求和缓冲区的大小有关。由于ARP协议只能限制用于一个子网,因此这种切换技术只能用于同一子网内的基站间的切换。

4.结束语

本文对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技术进行了分析。移动终端的水平切换的切换速度比较快并且可以保证数据包无丢失,达到无缝切换的要求。在不同网络间的垂直切换,当切换发生在传输速率低的网络切换到传输速率高的网络时,切换速度比较快而且可以保证数据包无丢失。而在相反方向上的切换,就可能导致数据包的丢失。因此这就要求多媒体业务不但知道当前可用的数据服务级别,而且要求能够感知服务级别的改变,并能相应调整QOS,这样才可以保证发生切换时数据包不会丢失。

篇2: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切换技术的实现是目前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发展,本论文分析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技术的原因以及切换原理和切换的过程,其中切换技术涉及到了软切换以及水平切换。本文中针对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的发展技术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充分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以及理论意义。

关键字:移动通信系统;软切换;水平切换

1引言

在蜂窝系统中切换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切换技术具有其自身不同的特性,而且也是在通信系统中存在特征,切换技术和系统的性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对系统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的切换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指的是硬切换。而且在整个切换的进程中,MS首先就需要先进行中断和原基站的联系,接着再和新基站获得一定的联系,这也是一个先断开再接着连接的过程。现今的大多数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归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中的服务区已经分为了多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小区,接着覆盖的实现是通过发射机实现的,而且这些发射机的功率比较小,区群的意思指的是多个小区组成的,从而形成了频率的复用。当某个小区移动的过程中是接近小区的时候,此时移动台与最初的小区基站之间存在的通信链路不得不切换成新小区基站的上面,而且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越区切换。而切换的含义是当正在进行中的通信实现了一种过渡,而这种过渡是从一个信道到另一个信道,同时在这个切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中断通信的现象,切换的实现是在不同的信道中实现的,而且这个实现的过程不仅仅是局限于此,还可以在其他的小区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切换可以根据不同的实体产生类型不同的切换。

2切换的原因

在新小区以及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起不同的链路,同时用户与旧小区彼此间连接链路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删以及释放,从而保证用户可以进行正常的通话。关于切换的因素可以包括很多种,而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接口在空中不可以得到满足,连接的质量如果需要得到提高,那么就不得不确保移动用户可以进行正常的通话,那么此时切换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关于引起切换的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2.1功率预算引起的切换

处于GSM的系统中,移动用户的通话是建立在特定的小区中,而且这个小区的特点就是电平很高。当移动台经过两小区的边界的时候,假如BSC按照来自移动台上所对应的测量报告就能够得出关于电平的要求。而且同时还可以实现小区功率的切换。通常情况下,功率预算切换在所用的切换中的数目达到了一半。而在CDMA系统中,由于功率预算切换作为一个会受到干扰影响的系统,系统中的容量和网络的干扰情况是存在重要的关系。要想降低所受到的干扰的平均值能够通过切换链路到最小的路径上去。

2.2信号强度引起的切换

移动台转移到其他的小区的发生场合是在基站或者是移动台得到的信号是弱的时候,除此之外,切换的实现还包括了频率不同但是链路很好的情况。接受电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发射功率的提高来实现。然而如果信号的电平是保持在小于门限的范围以内的时候,切换就应该启动。

篇3: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研究论文

3.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技术

模拟蜂窝网的实现是作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这里选择的切换是来自基站或者是网络控制的切换技术,而且这种切换技术是一种自动的过境技术。当通话在移动台实施的时候,通话的效果是一直被系统监控的。如果测量得到的SAT音信噪比要比SNH(请求切换的信噪比)低或者信号的强度值比SSH(切换强度)低的话,话音信道则会发送请求给MSC。此时的切换可以总结为两种,如下:

(1)按照信号强度;

(2)按照信噪比。

3.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代表是码分多址与时分多址的数字蜂窝网。

3.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技术

在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诞生的时候,软切换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所谓的软切换的含义指的是保持信道的载波频率一样从而实现切换信道,这就是先实现连接再接着断开的过程。而软切换又可以进一步细化,分为软切换和更软切换。更软切换的含义是在同一小区中实现信道切换,而这个切换时在扇区之间实现的。由于此种切换的实现需要用到小区基站以及NodeB,而且移动中心的处理是不会用到的。所以这种切换也可以称为是更软切换。软切换能够实现增益的增长,而且系统的干扰就会不断地得到减少。但是在TD-SCDMA中用到的技术还包括了接力切换,同时这种技术的实现的前提是精确定位,所以对比于硬切换,能够快速地转到目标小区,从而使得切换的时延可以降低,最终使得掉话率有所降低。但是在B3G系统中,其中的切换技术实现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麻烦性,而这种麻烦的存在的最终的起源是用户方面的一些要求所导致的。

4切换技术的分类

在用户接进去的时候,系统就会进行小区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是按照小区的容量以及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进行选择的,切换技术的分类总结如下:

4.1网络控制切换

低层的CT2Plus以及高层的AMPS采用的都是NCHO。网络控制的切换技术中的参数设置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参数的值值是比一些阀值小的。BS在监督现在连接的信号质量的时候是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实现的。而MSC指的是移动的交换中心,链路的测量是时常用到BS。

4.2MS控制切换(MCHO)

MCHO最为目前低层无线系统中受关注度最高的一种技术,其应用的场合十分广泛,比如在欧洲的DECT以及北美的PACS中都有涉及到。而且MS的持续监督是跟切换候选中的BS信号强度以及信号的质量是有着之间的关系。切换的时候如果保证了准则的实现。那么MS就会检查出在所有的候选BS中最好的那个。同时还会进行发送要切换的请求。

4.3水平切换技术

水平切换指的就是切换对象是针对一般的小区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移动速率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当小区中的容量是保持一致,并且还没达到饱和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用水平切换。水平切换指的是移动节点在相同系统的基站中进行的一种切换。

5切换技术的发展

将蜂窝的相关论述应用到移动通信的相关领域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切换技术在现今已经是作为通信领域中的一种有着重要地位的技术。蜂窝系统相比于其他的系统的,其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切换,而且也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切换和系统的性能彼此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如何进行移动通信已经如何进行控制的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由小区完成的。所以这里的移动网络所覆盖的区域能够看成面状服务区,而且这些个面状服务区的形成是由多个正六边形的小区组成的。考虑到这些服务区的形状跟蜂窝十分类似,所以这种移动通信的系统的另一个名称蜂窝式,其对应的网络叫做蜂窝式网络。蜂窝结构可以适用在用户密度很高的场合,然而目前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要确保通信可以一直继续下去而不会中途停止。

6切换的过程

切换的过程主要是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无线测量、网络判决以及执行系统等,切换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切换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移动台会进行详细地搜索小区以及其他附近小区的基站中的链路对应的信号的强度以及信号的信噪比,这个时候基站同时也会进行MS上行链路中的信号测量。接着对应的网络单元、移动台以甚至是BSC会接收测量的结果,这个时候网络单元也就进入了切换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判决网络的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的过程中,切换算法会得到执行,也会比较所测得的结果和之前系统中就已经确定好的门限值。最终对目标小区做一个确定的工作,通过这些过程的实施,网络就可以判断切换是否能够进行了,当切换的指令发送给移动台的时候,切换就会步入最后的阶段,也就是执行的阶段,移动台会步入设置好的切换状态中,新基站的信号就会在此时得到接收。

7结语

切换的主要使用场合是当用户需要实现移动所必须得一种方法。在通信领域中引入了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概念以后,切换技术才慢慢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也因此不断地得到了关注。

参考文献:

[1]方旭明,戚彩霞,向征.IEEE802系列无线网络网状组网与移动切换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26(8):1756-1761

[2]蒋新华,朱铨,邹复民.高速铁路3G通信的覆盖与切换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32(9):2385-2390

[3]张爽.多LEO卫星RAKE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与FPGA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

[4]王宇鹏.基于分时隙通信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篇4:移动网络局间切换成功率提高分析论文

移动网络局间切换成功率提高分析论文

1影响局间切换成功率原因及优化分析

目前,我省各地市分公司局间切换成功率较低,本地区内多个MSCSERVER间局间切换成功率仅在65%左右,有些地市由于种种原因,未设置局间切换数据,导致局间切换成功率为零,省际之间局间切换成功率也很低。因此,本次以基本局间切换成功率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市局间切换成功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为局间切换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局间切换的信令流程比较复杂,影响局间切换成功率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用户终端原因

(1)手机出现解码错误,如measurementreport中上报的最强6个扇区排序错误。

(2)手机上报的编解码与BSC、RNC支持编解码不一致。

1.2无线网络侧原因

(1)同频同BSIC会引起切换失败。

(2)同频不同BSIC,但BSIC中的BCC如果一致也会起到和同频同BSIC一样的结果。

(3)邻区CGI号错误造成切换失败,如定义外部扇区时LAC定义错误。

(4)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也会造成切换失败,上下行不平衡,可能下行信号很强,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在直放站覆盖区内)可能上行信号无法到达基站,导致切换失败。

(5)扇区天线过覆盖,孤岛效应都造成切换失败。

(6)如果邻区由于某种原因(如载频坏掉)不能工作,其他具有与此邻区同频同bsic站信号覆盖过来(但并不在此服务扇区的邻区列表中)导致无法切换。

(7)目标扇区存在较高的上行干扰,会导致切换失败。

(8)目标扇区拥塞会引起切换成功率下降。

1.3核心网络侧原因

(1)数据配置:MSCSERVER需配置正确的2G网络相邻LAC、以及LAC对应的相邻MSCSERVER的GT数据、SSN数据、CI需正确配置对应的BSC信令点,3G需网络正确配置相邻的RNCID,以及RNCID对应的相邻MSCSERVERGT数据,软参错误设置错误等。

(2)拥塞、过载。

(3)硬件故障。对于核心网侧局间切换成功率又可分两部分来考虑:基本切换出局成功率与基本入局成功率。

1.3.1基本切换出局成功率反映移动用户从MSCa切换到MSCb的成功率,统计点在MSCa。在此场景下,核心网侧主要考虑2G切换的相邻LAC和3G切换的相邻RNCID数据配置是否正确,相邻局向GT数据配置是否正确,以及对局返回的切换号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

1.3.2基本切换入局成功率反映移动用户从MSCa切换到MSCb的成功率,统计点在MSCb。在此场景下,核心网侧主要考虑本局的LAC、CI、RNCID、SAI等数据配置是否正确,切换号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以及切换入局GT数据配置是否正确。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采用信令监测分析系统提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下图为4个SERVER局间切换成功率分析:从上图可看出SERVER3和SERVER4的局间切换成功率仅为64%左右。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信令监测系统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无效扇区主要集中在几十个基站,且基本能够确定源SERVERGT、LAC、CI以及目标SERVERGT、LAC、CI,大大缩小了工作范围。单独对失败较的SERVER3进行分析,基本切换出局请求次数为405044,基本切换出局成功次数为253308,导致切换失败原因主要有两项,一项为无效扇区,121625次,占总切换请求次数的30.03%;另一项为无可用的无线资源17535,占总切换请求次数的4.33%。其中,因无效扇区原因导致的.切换失败比例高达80.16%。由于因无可用的无线资源导致的切换失败比例达11.56%.局间切换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部分,一部分在核心网侧,另一部分在无线侧。因此应从两方面入手检查。核心网核查全网扇区数据是否按无线要求进行设置,扇区对应BSC设置是否正确。核查切换的外部LAC是否设置,且指向正确的MSCGT,以及相邻MSC设置了正确的SSN。无线侧核查扇区切换数据是否正确,以及各扇区资源利用情况。另外,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利用信令监测系统跟踪分析局间切换情况,初步定位存在问题的区域。以下表为例:核心网侧经过对上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SERVER3对LAC及1017数据配置错误,将LAC1996指向了SERVER4,LAC1017指向了SERVER5。经与无线侧沟通,这两个LAC在前期进行无线优化调整时分别调整至SERVER1,及SERVER2,因此导致切换失败。经核心网侧修改数据再进行跟踪测试,这类失败不再出现。无线侧对数据进行核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是此部分小区在配置邻区关系时将目标小区所属LAC数据错误,无线网优部门立即进行了修改,并对全网小区切换数据进行排查处理,这类失败基本消除。另外,在失败中还存在一些从2G向3G发出的切换请求,按照联通集团要求是不允许从2G向3G进行切换的,只允许进行扇区重选。无线网优中心也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华为现网系统间切换参数中<系统间业务切换开关>与<系统间出bsc切换允许>两参数共同决定是否触发2G往3G系统间切换的功能,只有两个参数同时打开,2G对异系统的切换功能才会开启。华为现网中系统间业务切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而所有小区的系统间出BSC切换允许开关参数都处于打开状态。经过现网扇区进行普查,将存在问题扇区控制开关置为“关闭”状态后,此类失败也都消除。对于无可用的无线资源情况,无线网优专业也对相关基站进行了专门分析。以CGI/SAI=460010111711103为例,查询该小区为覆盖某医院附近,针对该扇区查询设备专业网管性能统计分析,发现该扇区在最近几天出现TCH指配失败次数增多的情况,忙时每线话务达到0.9以上,达到几百次的TCH占用全忙次数,经过实地测试发现该附近由于市政搬迁,原来的12221基站拆除,导致该扇区话务量突增,造成TCH拥塞异常严重。该基站为铁塔高站,站高大约50M,覆盖范围较远,经过对天线进行调整,下倾角调整至最大,并对周围基站也进行俯仰角调整,话务拥塞情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切换成功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经过核心网、无线网优专业共同处理后,局间切换成功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经观察,四个MSCSERVER间的切换成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MSCSERVER3与MSCSERVER4的切换成功率提升幅度较大,从原来的62.54%提升至92.58%,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

2总结

通过此次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目前网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数据修改调整是可以解决的。应该加强工作中专业间的交流沟通,建立数据修改、核查联动机制,保证网络稳定运行。同时,我们也看到核心网优化工作不是独立的,核心网专业主要站在全网的角度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而处理问题需要核心网专业和无线网优专业共同处理,核心网侧排查MSCSERVER数据配置等问题,无线网优专业负责BSC/RNC、CI级问题处理。本次优化仅仅为局间切换成功率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希望能够对全网局间切换的开放,以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篇5:浅谈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

浅谈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

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语言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得体地、经常地运用。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英语第一册(译林版)Unit 8 At the zoo 主要学习动物名称和一般疑问句句型,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设计了一个动物园的情景。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学生仿佛和老师一起走进了一个环境优美、有声有色的动物园。在那里,同学们见到了各种各样活泼可爱、生动形象的小动物。首先,老师点击“声音”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一种动物“dog”的声音,老师让学生猜:T: What’s this? S1: It’s a dog. S2: It’s a …. S3: It’s a ….

接着,老师点击“介绍”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该单词的拼读和发音:It’s a dog. D-O-G, dog. It’s a ….

然后,老师点击“图像”键,学生可以看到一只闪烁不停、走来走去的“dog”,师生接着用一般疑问句问答:T: Is this a dog? Ss: Yes, it is老师点击另一动物,引出否定回答:T: Is this a dog? Ss: No, it isn’t . It’s a tiger(….).

最后,老师边点击动物园里其他小动物边用英语和学生进行对话。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说等感官同步活动,增强教学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这种模拟生活真实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课的内容,并且争先恐后地要与同桌和老师对话。

二、利用教育网站,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而互联网的.教育网站里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并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将网页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为英语兴趣小组选择上课内容时,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下载了以下背景知识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英国人见了面喜欢谈天气,这大概与该国天气变化无常有关。再来看看中国人,见了面常说“吃饭了没有?”“你在忙什么?”这是传统的中国式的问候语。如果对英美人这样问,他会认为你过问他的私事而不高兴。学生对网络获得的英语知识接受得快,掌握起来轻松。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英语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

阅读既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言知识,也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在阅读中不断提高。以往的阅读只限于书本,学生们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效益不佳。如今各种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英语资源,例如英语脑筋急转弯、英语幽默故事选读、英语动画片及俱乐部等,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快乐地遨游,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益。

总之,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对于提高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有很大益处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更有利于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相关文章:

1.移动网络面试自我介绍

2.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论文

3.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外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4.移动网络部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5.“环境保护”一节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6.多媒体网络教学应学“偷懒”

7.教你PPT中快速切换视图状态的方法

8.移动公司网络监控员工个人总结

9.网络中常用知识点

10.多媒体技术学校教育中的影响

下载word文档
《移动多媒体网络中的无缝切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