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2022-06-20 09:27: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暖色泽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篇1: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司马光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

原文: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字词解释:

⑴君贶(kuàng):王拱辰(1012-1085年),旧名拱寿,宋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三司使等。司马光与之有交谊,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蒙斋笔谈》:“文潞公居第不甚宏大,晚得其旁隙地数亩为园,号‘东田’。”

⑵嵩(sōng)峰: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叠:一作“迭”。

⑶伊:伊河、伊川,水名,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浦(pǔ):水滨。

⑷平皋(gāo):水边平地。皋,水岸。别馆:别墅。

⑸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丕(pī)构:犹言大厦。丕,大。

⑹楼船:有叠层的大船。济:渡。巨川:大河。

⑺“萧相”句:以萧何比喻文彦博。沛人萧何(?-前193年)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汉律令典制,多其制定。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史记・淮阴侯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⑻穷僻:贫困不遇之地。

篇2: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遥远的嵩山堆千重白雪,低低的伊水映一片蓝天。水滨百顷田地连接着别墅,两行疏落的柳枝拂动清泉。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谁想渡过大河必得凭借高大楼船。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创作背景:

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1085年(元丰八年),退居洛阳。1082年(元丰五年),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富弼(韩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入洛阳定居。他们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名之“耆英会”,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即宣徽使王拱辰,为耆英会成员之一。此诗作于作者与诸位耆老在文彦博庄园宴乐之时。

篇3: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

这首诗写出了这些“耆老”们表面上优游闲散、遣情世外,实则身在江湖,心念朝廷,为不得在朝而耿耿不快的真实心情。

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文心雕龙・物色》中语)的山水画图。那淡淡的远景是嵩山,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画面近处,浓墨点染的是大片平整的土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远近相宜,虚实相生,浓淡相间,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历历在目。置身其间,使人流连忘返。

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五六句作者笔锋突兀陡转。“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两句,耸然挺拔,别开一境,将前四句闲淡平和的气氛拓宕开去,而转以“正肃之气”代之。面对如画的风景,作者却无心观赏,反而勾起了他满腹愁绪、无限心事。那高峭入云的嵩山,如同撑起了苍穹一角;国家这座大厦,也正是需要如嵩山这样刚直有力的柱石来撑扶。那茫茫一色的伊水,深广莫测,人若想到达彼岸,小船独舟是不行的,需凭借楼船才能征服它。这两句承接首联,隐喻国家的治理须依靠大臣之力,而辅弼大臣又须仰仗皇帝的威势才能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纲领得以实现。此联从前四句淡远的景致中振起,气魄很大,气势很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符合司马光的大臣身份。

正当作者雄心勃勃策划“扶丕构”、“济巨川”之时,历史的阴云却又飘至他的心头。他抚今追昔,又生感慨,笔势又陡然下跌:“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作者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实际上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个人资料:

司马光(10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相关推荐:

闲居司马光翻译赏析

客中初夏翻译赏析司马光

篇4:作家司马光《和君贶题潞公东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家司马光《和君贶题潞公东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宋)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②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贶,读kuàng ②萧相:即萧何。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此时司马光退居洛阳。

1.请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的写景手法。(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俯仰结合,远处嵩山、伊浦与近处平皋、别馆、疏柳、清泉相辉映,体现高远阔大之境。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如答虚实结合、色彩浓淡相间也可酌情赋分)

2.①因身处乡野,面对简远恬静的山水,表现出优游闲散之情;②“扶丕构”“济巨川”表现了作者虽身在江湖却心念朝廷,希望为国效力的勃勃雄心;③以萧何自比,为遭排挤而不得不身处乡野而产生失落、无奈之情。(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注释

⑴君贶(kuàng):王拱辰(1012-1085年),旧名拱寿,宋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三司使等。司马光与之有交谊,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文彦博封潞国公。东庄:文彦博洛阳居第。《蒙斋笔谈》:“文潞公居第不甚宏大,晚得其旁隙地数亩为园,号‘东田’。”

⑵嵩(sōng)峰: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叠:一作“迭”。

⑶伊:伊河、伊川,水名,出河南卢氏县东南,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浦(pǔ):水滨。

⑷平皋(gāo):水边平地。皋,水岸。别馆:别墅。

⑸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丕(pī)构:犹言大厦。丕,大。

⑹楼船:有叠层的大船。济:渡。巨川:大河。

⑺“萧相”句:以萧何比喻文彦博。沛人萧何(?-前193年)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第一功臣,汉律令典制,多其制定。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史记·淮阴侯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⑻穷僻:贫困不遇之地。

参考译文

遥远的嵩山堆千重白雪,低低的伊水映一片蓝天。水滨百顷田地连接着别墅,两行疏落的柳枝拂动清泉。国之大厦正须柱石般的重臣支撑,谁想渡过大河必得凭借高大楼船。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

背景

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1085年(元丰八年),退居洛阳。1082年(元丰五年),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富弼(韩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入洛阳定居。他们组成了一个在野集团,名之“耆英会”,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即宣徽使王拱辰,为耆英会成员之一。此诗作于作者与诸位耆老在文彦博庄园宴乐之时。

赏析: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作者从大处落墨,把潞公的居第放在嵩山千重雪、伊浦一片天的壮阔背景中来写,由远及近,描绘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庄园,令人神思超越尘俗。后半篇却笔锋突转,撇开隐居生活的进一步刻画而侃然阐发议论,说国之大厦须柱石支撑,文、富等人正是国之栋梁,作者又以渡河为喻,说明他们经邦济世的宏图必得倚仗君王方能实现。但可悲可叹的现实却是: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左右手,如今却被投闲置散,只能满足于庄园的宴游之乐,此中对神宗深含讽喻。诗中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全诗起伏跌宕,用意深远。

这首诗写出了这些“耆老”们表面上优游闲散、遣情世外,实则身在江湖,心念朝廷,为不得在朝而耿耿不快的真实心情。

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文心雕龙·物色》中语)的山水画图。那淡淡的远景是嵩山,山峦重叠的峰顶上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茫茫的一片是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画面近处,浓墨点染的是大片平整的土地,矗矗楼台、潺潺清泉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柳枝低垂,轻拂水面。远近相宜,虚实相生,浓淡相间,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历历在目。置身其间,使人流连忘返。

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五六句作者笔锋突兀陡转。“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两句,耸然挺拔,别开一境,将前四句闲淡平和的气氛拓宕开去,而转以“正肃之气”代之。面对如画的风景,作者却无心观赏,反而勾起了他满腹愁绪、无限心事。那高峭入云的嵩山,如同撑起了苍穹一角;国家这座大厦,也正是需要如嵩山这样刚直有力的柱石来撑扶。那茫茫一色的伊水,深广莫测,人若想到达彼岸,小船独舟是不行的,需凭借楼船才能征服它。这两句承接首联,隐喻国家的治理须依靠大臣之力,而辅弼大臣又须仰仗皇帝的威势才能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纲领得以实现。此联从前四句淡远的景致中振起,气魄很大,气势很盛,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符合司马光的大臣身份。

正当作者雄心勃勃策划“扶丕构”、“济巨川”之时,历史的阴云却又飘至他的心头。他抚今追昔,又生感慨,笔势又陡然下跌:“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作者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实际上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历历如绘,平和匀称。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骤然振起,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历史如彼,现实如此,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这并不是出于作者的有意做作,而是由生活的矛盾所决定的。闲散的生活和宏伟的抱负、平静的风景和强烈的感情构成了生活中的巨大矛盾,作者把这个矛盾写出来,就形成了诗中起伏的波澜和抑扬的章法。

篇5:《和君贶题潞公东庄》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kuà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2.诗歌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水着清泉。(3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3分;意思对即可)

2.比喻(双关)。诗人用大厦需要柱石支撑比喻国家需要栋梁之才来辅佐大业,用人要等待大船帮助才能渡过江河比喻人才需要得到君王的提拔重用才能施展理想抱负。(4分;答出“修辞手法”给2分,“简要分析”2分;如没有答出“修辞手法”,但“简要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修辞手法”的,也可给4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能重用治国贤才的忧虑(或:委婉地表达了对重获君王重用的渴望)。(2分)

二:

1.请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的写景手法。(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远近结合,由远及近,俯仰结合,远处嵩山、伊浦与近处平皋、别馆、疏柳、清泉相辉映,体现高远阔大之境。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简远恬静的庄园山水图。(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如答虚实结合、色彩浓淡相间也可酌情赋分)

2.①因身处乡野,面对简远恬静的山水,表现出优游闲散之情;②“扶丕构”“济巨川”表现了作者虽身在江湖却心念朝廷,希望为国效力的勃勃雄心;③以萧何自比,为遭排挤而不得不身处乡野而产生失落、无奈之情。(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赏析: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作者从大处落墨,把潞公的居第放在嵩山千重雪、伊浦一片天的壮阔背景中来写,由远及近,描绘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庄园,令人神思超越尘俗。后半篇却笔锋突转,撇开隐居生活的进一步刻画而侃然阐发议论,说国之大厦须柱石支撑,文、富等人正是国之栋梁,作者又以渡河为喻,说明他们经邦济世的宏图必得倚仗君王方能实现。但可悲可叹的现实却是: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左右手,如今却被投闲置散,只能满足于庄园的宴游之乐,此中对神宗深含讽喻。诗中亦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司马光被迫闲居的幽愤心情。全诗起伏跌宕,用意深远。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相关文章:

1.《题情深树寄象公》翻译赏析

2.《江夏送倩公归汉东》翻译及赏析

3.《庄公二十三年》的原文及翻译

4.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5.《郑庄公戒饬守臣》文言文翻译

6.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

7.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翻译赏析

8.《赠钱征君少阳》翻译赏析

9.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

10.《郑庄公戒饬守臣》文言文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赏析翻译司马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