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
“幺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
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 -诗词大全
齐庄公歌作者:先秦无名 朝代:先秦 体裁:乐府 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
尔来为。
篇2:齐庄公简介
齐庄公、僖公小霸
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本文拟从对庄、僖小霸的简述中,寻其经验并析其历史价值。
一、国富兵强是小霸的基础
称霸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所以国家的富强是称霸的基础。齐国是西周间诸侯国中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此为小霸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一) 庄、僖均沿用了姜大公的治国方略
据史料记载,自太公封齐建国以来,齐国一直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即“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又说:“太公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齐国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地区建国,人口稀少,太公因地制宜,发展鱼盐业、纺织手工业、商业开发。由于基本政策的务实、开放,“人民多归齐”。齐国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到齐庄公、僖公当政时期,进一步发挥了这些优势,聚天下人才,开富国之源。使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繁荣、国势强盛。
(二)长期稳定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使经济迅速发展。政权不稳定、社会动荡,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齐庄公、僖公父子当权前后共有一百余年的时间。庄公在位64年,是齐国当权最长的国君。他是一位英明、有为、能干的国君,以他稳定的政策,给齐国创造了一个大发展的环境。此后,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国道路走了下去,他们父子相继统治齐国近百年,在这相对稳定的时期,抓往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得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诸侯国之间有了相对较强的实力,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自由民。齐国的自由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齐国的政策比较开放,周围的自由民到齐国来经商、务工、务农。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奴隶不断斗争而获得自由。姜太公建国时的“因俗、简礼”,其中就有奴隶主保留了使用奴隶的旧风俗。据杨向奎先生考证,《周礼》一书是齐国人根据齐国原始档案写成的,其中记述了井田制,井田制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隶耕种,井田制实行的过程,逐步将土地划成方块分给农奴耕种,使原来的奴隶获得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周礼·小司徒》说:“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说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户的耕种。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的发展,当时农业称为“本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手工业、鱼、盐等各行业的发展,从而使齐国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创立小霸的过程
西周时期,齐国凭其太公留下来的“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历代承袭,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齐庄公时期,齐国已成为比较强盛的诸侯国。到齐僖公时,以其经济与军事实力抓住了有利时机,尊周室盟诸侯征逆伐暴,从而开春秋霸业之始,被誉称小霸。
(一)齐、郑结盟
历史进入春秋之际,齐僖公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郑国联合。齐国与郑国结盟自春秋初年始。公元前7冬天,齐、郑在石门(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约70里)会盟,石门之盟的主要内容是“寻廬之盟”,即重温在 (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25里)的盟约。郑国是与周王室亲缘关系最近的国家。郑国始封君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是西周王朝的卿士。周平王东迁之时,郑国是支持周天子东迁的主要国家。进入春秋,郑武公仍以诸侯国君的身份继续做周王朝的卿士,其子继位后为郑庄公,仍为周平王之卿士,两代卿土曾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周王室大权之势,所以齐僖公采取联合郑。国的政策,对齐国非常有利,对齐国的发展极有好处。联盟之后两国互相支持,互相协助。齐国给郑国解除了极大的困境,郑庄公为了感谢齐僖公,于公元前78月,以周王朝卿士的身份引荐齐僖公朝见周天子,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礼仪待遇,也正是齐僖公表达尊王主张的机遇,他尽量表现了尊王姿态。
(二)齐、鲁结盟
齐国联合的第二个国家就是鲁国。由于齐、鲁两国建国方针的差别和治国方略的不同,齐国的发展走在了鲁国的前面,所以齐强鲁弱,鲁国经常处于屈从的地位。但鲁国是最尊从“周礼”的诸候国。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不同一般,是周天子在东方的代表。齐国要打尊王的旗帜就要与鲁搞好关系。齐僖公十四年(公元前7)齐、鲁两国在艾地(今山东省沂源西南)会盟,结成友好。《左传》评述鲁国:“始平于齐也”,从而奠定了齐、鲁两国长时间友好的基础。过了一年,齐僖公又派他的弟弟夷仲年到鲁国访问,以巩固在艾地结成的同盟。公元前7,鲁桓公聘齐僖公之女为夫人,在嬴地行纳币定婚礼。秋天成婚时,齐僖公不顾礼的规定,一直把姑娘送到鲁国的灌地才罢。到了冬天,齐僖公又迫不及地派夷仲年到鲁国行聘问礼,这些行动清楚的表明了齐僖公为了称霸而主动巩固与鲁国的结盟。
(三)主持多国会盟,被称为小霸
已经与齐国结成同盟的郑国,与宋、卫、陈、蔡等国不和睦。齐僖公认为中原诸侯不团结,只能分散力量,给戎狄的侵犯造成可乘之机,遂努力争取使他们和好,他首先做郑庄公的工作,让郑国表现出高姿态,首先表示愿意不计前隙,与宋、卫盟好。然后又做宋、卫的工作。当宋、卫两国都同意后,便于齐僖公十六年(公元前715年)七月,与宋、卫两国的国君在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二十里)会商,协调好之后,随即又在瓦屋(今河南省温县北)结盟。使郑、宋、卫等国之间连续攻伐的局面结束。齐僖公主持了这次会盟,确实有功于世。这次结盟使中原停止了战争,在诸侯国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了列国的敬佩。鲁隐公派众仲到齐国表示祝贺,说齐国为民解除了战争之苦,是齐僖公之德。齐国在这些结盟中,没有参与战争而消耗实力,反而国力继续壮大。《国语·郑语》云:“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霸)。”韦昭注曰:“庄,齐大公后十二世庄公购;僖公,庄公之子禄父,小伯(霸)小主盟会。”
(四)扶正息争,主位稳固
齐国创成小霸,就有义务维护盟国间的团结,调解诸侯间的纷争,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盟主地位。按理说,既然齐、郑、鲁、宋、卫、蔡、陈等国已经相互友好了,中原就应该安定了,可是事实并不这样。齐僖公十七年(公元前7)郑国以宋国不朝拜周大子为借口,利用自己是周天子左卿士的身份,借周天子之命,告诉鲁国,要鲁国共同伐宋。鲁隐公便告诉齐僖公,并约齐僖公一同到预定地点防地相会,商议伐宋的事情。这次讨伐不论郑国有什么用心,但从表面上说宋国不朝拜天子、不尊王是不对的,所以当然要伐。第二年齐、郑、鲁三国伐宋,宋是小国,定败无疑。这就是执行了尊王的任务。
在讨伐宋国的时候、通知了国、让其出兵共同讨伐宋国、国没有出兵响应,也成为不尊王的表现,齐国和郑国又共同对国进行了讨伐。
在伐宋的军事行动中,许国也未参加伐宋,也是不尊王的表现,齐僖公十九年(公元前7)齐、郑、鲁三国又共同伐许,许当然抵敌不侯,很快被攻破国都,许庄公到卫国避难去了。此时许国无君,齐僖公把许国的土地割给鲁国,鲁隐公辞绝说:“你说许君不尊王,所以我跟你来讨伐他,现在他已认罪了,虽然你让给我,我也不敢收。”齐僖公又把许国的土地转让给郑国,郑庄公也谢绝不收,于是三国商议,在其认错、随从盟约的前提下,重建了许国。
由于齐国力主尊王,团结对外,取得了一定效果,戎狄对中原的侵扰减少,但他们对中原的土地、特别是财物的贪欲是压抑不住的。齐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夏,经过准备的北戎,忽然改受进攻的方向,向齐国进攻。齐僖公为了有必胜的把握,首先向力量较为强大的郑国求援,同时也向其他盟约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率领军队援齐,齐、郑两军把北戎打得惨败,并捉获了戎兵的两个将领太良和少良,还活捉了甲首三百。其他盟国也派大夫领兵援助,到达之后战争结束,即协助齐国戍守边境。齐僖公决定向来援的各国赠送部分牛、羊、猪及粮食等物资,以示礼谢。为了有次序的赠送,便请比较知礼的鲁国安排先后次序。谁知鲁国没有按救齐功劳大小排定,却按照周天子所封爵位的顺序安排,这样就把救齐功劳最大郑国排在了后边。郑太子忽非常生气,觉得鲁国小看了郑国,想教训一下鲁国。齐僖公打算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以“齐国大,郑国小,非吾偶也”婉言谢绝。齐僖公并不因郑太子忽辞亲而生气,而是有恩必报,所以第二年郑国要求齐国帮助征伐盟、向二国时,齐僖公便爽快答应。两国联军出兵获胜,盟、向二地归于郑国。僖公厚待诸侯,不计嫌隙而助郑的行动,进一步赢得了诸侯们的信赖。
齐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7)春,宋国的华督杀了大司马孔父嘉,宋殇公大怒,华督便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宋殇公,并从郑国接回公子冯为国君,是为宋庄公。因宋殇公在位时常与郑国争战,所以华督杀宋殇公有讨好郑国的嫌疑。所以事情发生后,齐、鲁、郑、陈四国会盟于稷,承认这一事实。虽然为此事会盟,但对此事并不加干涉。
郑国对鲁国排次序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教训鲁国一番。齐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7)冬,郑国约齐国伐鲁,因郑有大功于齐,齐僖公便牺牲与鲁国的姻亲关系,答应了郑国,并请卫国也出兵协助。三国与鲁战于郎,郎地距鲁都曲阜只有几十里,情形十分危急,鲁便请宋国出面调停。因鲁国与周王室关系较密切,齐、鲁又是姻亲国,再说郑国教训鲁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宋国一出面,三国便借梯下台。第二年(公元前7)一月,齐、郑、卫、宋便在恶曹会盟,齐作为东方大国的身份出面,调停了矛盾,保持了齐国的地位和尊严。
齐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春,中原又出现了多国混战的局面。原因是当初郑厉公继位时,宋国君是郑厉公的外祖,宋曾出力助郑,郑厉公得以继位。但宋国却因此经常向郑国要求报酬,弄得郑国不堪负担,反目成仇。于是郑国约鲁国、纪国协助合兵攻代宋国。宋国也不甘心受欺,便求齐、卫、燕三国帮助,形成宋、齐、卫、燕四国为一方;郑、鲁、纪三国为一方,双方互相攻伐。这场战争的开始,虽然郑国不该向宋国大动干戈,但宋国的苛刻要求似乎也不占理,由于齐、卫、燕三国有不占理的看法,因此战斗力不强,所以宋、齐、卫、燕四国联军失败。第二年(公元前6)冬,宋国又求齐、卫、蔡、陈四国联合伐郑,以报兵败之仇。这次郑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宋、齐、卫、蔡等国方觉恢复其尊严。而僖公的监主地位,从而也得到巩固。
此间,虽然征伐战争频繁,但均在齐国本土以外,故对于齐国国内相对稳定的局面,没有多少影响,因此,齐国仍然可以保持发展势头,经济日益繁荣,国家日益强盛。直到齐僖公去世,留给其子齐襄公的仍然是一个富强的、居于盟主地位的强国。
三、齐襄公扩展疆域
纪国是齐国的邻国,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齐国的坏话,夷王烹杀了齐哀公,从此齐、纪结下怨仇。春秋开始齐国逐渐发展壮大,希望占领整个山东半岛,独得鱼盐之利。齐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齐国与郑国商定,以到纪国朝见之机,偷袭纪国。纪国识破,早作预防,偷袭没有得逞。但齐国灭纪的目的已经显明。纪侯感到恐慌,即与鲁国联盟,并到鲁国谋求对策,因齐国强盛,又在盟主的位置上,鲁侯表示无能为力。
公元前6,齐僖公去世,齐襄公继位,这使纪侯燃起了一线希望,请鲁桓公出面,为纪、齐讲和。于公元前695年春,鲁、齐、纪会盟于黄(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然而齐襄公根本不顾鲁国的面子,结盟当年的夏天,齐国就侵占鲁国边界,与鲁战于奚(今山东省滕县之奚公山下)鲁大败,鲁桓公急忙指示守边官兵,加强战备。然而齐国的茅头并非指向鲁国,而是东邻纪国。公元前693年,齐国兴兵伐纪,取得纪国三个邑,即今之昌邑、安邱、临朐等地,将纪国截为两段。在危机之中,纪侯的弟弟纪季向齐国投降,换得“先祀不废、社稷有奉”的保证。然而,齐国在次年还是发兵吞并了纪国。纪侯无力抵抗,又不愿降齐,只好把政权交给已向齐国投降的弟弟纪季,自己出奔他国。至此,纪国灭亡,土地全部归于齐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约鲁讨伐国,鲁只得顺从。齐、鲁联军围,是小国,无力抵抗,向齐国投降,土地全归于齐国。国即今山东省郓城县与鄄城县交界处。至此,齐国疆域横贯山东。因而史书亦称“齐庄、僖、襄三代小霸”。但齐襄公只重武力,言行无常,对外不盟好诸侯,对内失治而遭弑,齐也因内乱而失去了小霸地位。
庄、僖小霸,不仅是桓公首霸的前奏,也是春秋争霸的序曲。结盟是创霸的必由形式,而庄、僖便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盟会诸侯的君主,齐郑卢地会盟,时间早于《春秋》纪事便是佐证。《国语·郑语》云:“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于是乎足天下,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霸),楚蚡冒于是乎后濮。”对比兴盛后便忙于争土扩疆的其他诸侯国,齐庄、僖父子,蓄国力,尊王室,联诸侯而创小霸,不能不说是诸候君主之佼佼者,更重要的是,小霸的出现,为诸侯争霸创了先例,为桓公称霸起到了积经验奠基础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其历史功不可没。
篇3:《齐庄公出猎》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齐庄公出猎》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其如土石何 B、其真不知马也(还是。表选择)
C、其一犬坐于前D、专其利三世矣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翻译
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称为螳螂的东西。作为是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注释:
轻:看轻。
为:是。
对:回答。
出猎:外出打猎。
却 :退。
搏 :搏斗。
勇武:勇猛的武士。
知:知道。
避:避开。
举:托举。
轮:车轮。
回车:掉过车头。
御:驾车的人。
庄公避开螳螂是因为他尊重勇士。在他看来,“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大勇敢。
[本文中心]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螳臂当车
(táng bì dàng chē)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它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挡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篇4:齐桓公墓游记美文:雨天里的齐庄公
清晨一出门,老天爷就黑乎着个面孔,一脸的不高兴。
刚到临淄坐上52路车,天就“哗哗啦啦”地落下雨来。雨是天爷爷的泪水,小时候听奶奶说过。老天落泪,肯定不会有啥好果子吃。我记得毛泽东去世时,老天爷就一连流了好几天的泪水,天人合一嘛,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知是否老天有意安排这样一个天气,叫我和那个吕购或吕光的人会面。一路上,心情尤似这糟糕的鬼天气,湿漉漉的难受。到了那个叫作泄柳店的村子下车一问,天啊,离我们谋面的那地处竟然还有三里华里之多,由于上次去五路口拜访剻通遭罪的缘故,一听这情况心中就“咯噔”一下,打起了怵。
进得路旁的一家小超市,试探着向店主讲出自己内心的苦衷。店主是个性格爽快的小伙子,叫王强,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一瘸一拐的拖着腿向他的私家车走去。这时我发现,他的腿上缝合了三条长长的疤痕。见此情景,真叫我有点儿于心不忍。想想自己的破身体又好无办法,心一横,任由好心人王强忍着伤痛开着车沿着一条泥泞的乡村小路,向着村西崔新章承包的那块叫做冢子地的责任田驶去。
一路上,我的心伴随着车子的上下颠簸而不住地翻腾着。不过地打着问号。今天我所要见的这个齐庄公,究竟是为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坚实基础的那个齐庄公呢?还是被后称为:“史上最大牌小三”的那个齐庄公呢?
说起来,齐国不知咋搞的,春秋时期竟然出了两代齐庄公。前者的姜姓,吕氏,名购,公元前794年至731年在位,一般称之为前庄公。后者亦为姜姓,吕氏,名光,公元前553年至548年在位,一般叫他后庄公。前者在位期间大有作为,使齐国国力渐强,后者亦不是平庸之辈,也是个历经图治振兴齐国的角儿。
在车上,叫我回味最多的不是前庄公,而是后庄公,因为在他身上,太有色彩了。
大凡学过几个成语的人,都知道:“螳臂挡车”这个被喻为不自量力的故事。其实,这个著名的成语就发生在后庄公身上。也许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或者是个风和日丽的秋天,齐庄公坐着豪华的轿辇郊外出游。走着走着,车轮忽然停下来,庄公下车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正当他欲叫车夫移开石头时,令人不可思的一幕出现了,一只绿色的大螳螂举着两把大刀似的长臂想挡住前进的车轮。庄公不认识螳螂,便问车夫:这是什么东西?车夫告诉他:这是只知道前进而不知后退,并且很不量力的螳螂。庄公想了想说,如果是人的话,一定是个勇猛异常的战士,我们应该尊重他。于是吩咐车夫说绕开这只:“怒以其臂挡车辙”的螳螂,取道而行。尔后,天下各路英雄豪杰闻讯纷纷前来投奔,国威国力大大增强。所以在他执掌政权的岁月里,凭着一身热血豪情,在打打杀杀的春秋游戏中,都是去攻打别人,而不是别人来欺负齐国。
齐庄公这个人做事有些大咧咧,有点儿粗心大意,但却是个性情中人。有一回,他带领人马去攻打莒国,手下有个大夫叫杞梁,论其本事大概可以交给他几十辆战车指挥,可是庄公不察其勇,让他和华舟合用一辆战车,结果有勇有谋的杞梁有些怄气,在两国交战时一昧的冲杀拼打,尽显之勇猛之豪气。最后莒国虽然被打败了,而杞梁却也在战斗中阵忙。杞梁的尸体运回国后,他的老婆孟姜女跪在路边哭得死去活来,十分痛心。齐庄公见此情景,于心不忍,准备下车拜祭,可是孟姜女却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如果无功就不劳君王下车,如果有功那么就应该正儿八经的祭奠,而不是在路边草草了事。齐庄公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于是只好跟着孟姜女去了她家,正式设置灵堂进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到了,这就是你要找得庄公墓。”王强停下车,指着路旁北面玉米地里的一个大土堆说道。我搭眼看去,在迷濛的雨烟中,一个并不高大,向南有些倾斜的封土堆显得有点儿孤寂与冷漠。陵冢上散乱的生长着一些杂草,三两棵半死不活的歪脖子小槐树显得有气无力,这与我先前见过的田齐王陵,以及管仲、晏婴、田穰苴那些卿大夫们的墓冢相比,也的确有点寒酸的叫人伤怀落泪。
风雨中,我围绕着这处据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转了一圈,即没有任何标志牌,也没有向人告知的墓碑。倒是在临来前,听村里的老书记王华堂讲,十年前它就被盗墓贼光顾过,据说在此之前还有过同类的事情发生过。他说,盗墓贼是在玉米棵高过人的时候来盗掘的,盗洞是从冢顶下挖的,像井筒,黑古隆洞的深不见底,起码得有六、七米深。这个当了十六年村书记的古稀老人还告诉我:他小时候庄公墓上光秃秃的没啥东西,上个世纪的七十年在上边种植了槐树和小枣树,起码得有上百棵,由于没人看管,树不大就被社员砍去做了锨把或镢柄,最粗的不过十几公分,真是可惜。生产队那阵子,人们用冢子上的土打坯、垫栏,使去了不少,所以这冢子比我小时候矮了不少。雨,仍在不住点的下着,我欲意上冢子顶看着那个井筒般的盗洞,挂满雨水的荆棘、野草,让我欲行不能,只好作罢。
踏着一垄垄仰天张口的麦茬,它们似乎和我的心境一样,在追问苍天,眼前这座历经两千年风雨的荒冢,究竟哪个庄公才是它的主人呢?其实,对于历史来说,这些事并不重要了,只是有着好奇心的我,倒想要问个究竟,于是摸出手机请教齐文化专家姜健先生。虽说他也不敢十分的肯定,但他讲得却很有道理。他说一般都认为是后庄公,据说当时姜光被崔杼杀掉后,胡乱埋葬了事,只是后来逆臣认为有些不合情理,对其进行了重新安葬。沿着后庄公的这条思路,我一直走了下去。
这个后庄公姜光,本来是齐灵公所立的太子,但是后来灵公为了改立宠姬所生的公子牙为太子,便派姜光出守即墨,为了除掉他还攻打鲁国。后来,大夫崔杼、庆封乘灵公病危时机,将他从即墨迎回都城,杀死了公子牙母子,齐灵公听说后口吐鲜血而气绝身亡。太子光在公卿拥戴下即位,是为庄公。按理说,齐庄公应该知恩图报才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对恩人的老婆动了歪心思。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他倒好,来了个朋友妻不客气。给有恩于他的相国崔杼戴上了顶绿帽子,这还了得?放到如今这个世道,小三已经见多不怪了,早在两千年前这个就是天下奇闻了。作为堂堂一国之君,放着后宫那么多粉黛佳丽于不顾,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屁颠屁颠地跑到大臣崔杼的家中去勾引人家老婆,这样的事情,恐怕唯有他齐庄公才做得出来。
不期而至的这场雨颇有意思,耐着性子不紧不慢,丝毫没有夏雨酣畅淋漓的那种痛快劲,倒十分像春雨似的。玉米叶的雨珠浸湿了半截裤腿,松弱的泥土把凉鞋裹成了个榔头,雨水把眼镜片蒙上了一层模糊的图影,于这样的环境中眼前蓦然幻化出了这位因色胆包天而被弑的一幕:
一天,齐庄公到崔杼家饮酒,席间,崔杼让他美貌的妻子棠姜奉酒。庄公一见棠姜姿色立刻为之倾倒。于是便重金贿赂崔杼的家臣郭偃,让他从中拉皮条,做成了通奸好事。时间一长,逐渐被崔杼看出了蛛丝马迹,便盘问棠姜。棠姜隐瞒不过,只好如实招出。崔杼一听他竭尽全力扶立的君主,竟然给他戴上了顶大绿帽子,不由地怒火中烧,决意要杀死这个昏君。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秋,齐庄公率军讨伐晋国,崔杼想借机杀死他,却没有得手。咽不下这口窝囊气的崔杼并不甘心,极力地寻找同谋者。恰在这时,齐庄公的侍者贾举因小过遭到庄公鞭打,崔杼便设法亲近他,让他充作耳目。贾举欣然应允,“为崔杼间公以抱怨”。这年五月,莒国国君来朝见齐庄公,齐庄公在临淄城城北设宴款待他,并召诸大夫坐陪。崔杼推说有病没有赴宴。齐庄公侍者贾举密报崔杼:“主公等席散之后,前来探问相国病情。”崔杼笑道:“他那里是要来看我,是想做那种无耻之事罢了。”于是崔杼设计好弑君步骤,在内室埋伏下杀手,让贾举见机行事。一切安排妥当,单等齐庄公自投罗网。这齐庄公果然禁不住美色的诱惑,果然找上门来。当他进入崔府后不见崔杼本人,守门人说相国病得厉害,正在寝室躺着,庄公闻言喜不自禁,径直往内室走去。侍从贾举以恐怕惊动崔杼为由,将庄公的其他随从挡在了门外,自己将中门关上并上了锁,让庄公插翅难飞。庄公独留内室,见美人儿棠姜浓妆艳抹地走来出来,不禁心花怒放,正欲上前亲热之际,有婢女前来告知:”“相国口渴,要喝蜜汤。”棠姜遂与婢女进了外寝,和在一旁坐阵指挥的崔杼从侧门走了出去。齐庄公久等棠姜不来,不禁拥柱而歌起来:“室之幽兮,美所游兮;室之邃兮;美所会兮,不见美兮;忧心胡底兮!”正当他得意忘形的大声叫春时,忽听廊下有刀戟之声,庄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急唤侍者贾举,却无人答应,庄公深知不妙,于是破门而出,登上一座楼台,只见贾举带伏兵将他团团包围,一步步向他逼来。自知祸到临头的齐庄公,放下君王的尊严,乞求兵丁免他一死,甲兵不答应,他眼珠一转,请求与崔杼结盟求解,仍不答应。最后无计可施的庄公又请求到祖庙中自杀,还是遭到拒绝。想用缓兵之计的齐庄公黔驴技穷,只好从楼窗口跳出,打算跳墙逃走,孰料伏兵们早有准备,他刚跳上墙头,甲兵们引弓便射,庄公大腿中了一箭,跌落在墙内,众甲士一拥而上将庄公剁成了肉酱。
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的思绪亦一刻不停地在雨天中飞翔。按理说齐庄公的这段风流韵事,应该说到此为止就算完结了,可是后一段的故事续更令人感到可大书特书。
话说,那齐庄公被崔杼等人设计杀害后,崔杼对自己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飞扬跋扈专断朝政的他,下令将直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对他说:“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的意思去写,我一定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太史伯抬头鄙夷地扫了崔杼一眼,不慌不忙的拿起竹简,提笔而书。写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一看,鼻子简直气歪了,上边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恼羞成怒,挥剑刺向太史伯。按照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招来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指着太史伯的尸体对他说:“你哥哥不听我的命令,我已经杀死他了,今后由你来接任他的太史之职,你就在史册上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崔杼满以为太吏仲会摄于他的淫威而从命。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出来:“夏五月,崔杼谋杀君光。”崔杼见此,怒不可遏,又拔剑杀死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差人将其三弟太史叔找来,凶狠地对他说:“你的两个哥哥因不听我的话,都被杀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太史叔安宁平静地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到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实情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叔三弟碎尸万段,继而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在上面挥笔而就,然后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接连被杀害后,抱着卷竹简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弑君的罪状记载史册。他见太史季已经据实标柄,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君齐庄公光于其府........。”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史料。与此同时,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秉笔直书的职业道德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颂扬。这则齐庄公身后的故事给后人的启迪,丝毫不亚于庄公的桃色新闻。
我呆若木鸡地站在漫脚的玉米地里,独自聆听着来自天籁的吟唱,似是而非的听懂了冰凉刺骨的旋律。
(齐桓公墓: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泄柳店村西)
作者:憨仲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齐庄公歌,齐庄公歌先秦无名,齐庄公歌的意思,齐庄公歌赏析】相关文章:
7.段干木歌,段干木歌先秦无名,段干木歌的意思,段干木歌赏析
8.采葛妇歌,采葛妇歌先秦无名,采葛妇歌的意思,采葛妇歌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