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

2022-08-12 08:20: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nhj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

篇1: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8.(6分)“巧”字分别写出了海棠的姿态之巧和颜色之巧: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虽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3分)“巧”也写出了海棠的精神气韵,在天公“眷顾”之下,展现“百种千般”美好的那种率性、尽情的`状貌。(3分)

9.(5分)欲扬先抑,(1分)上阕“道是”句是扬,下阕“道是”句是抑,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2分)以曲折之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人才的不满。(2分)

篇2:《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答案

辛派词人素以豪放闻名。刘克庄词,尤以豪放见长,不写儿女情长,晓风残月。但刘克庄也写婉约词,而且糅豪放于婉约之中,更见其独具一格的豪放。这首《卜算子》即是如此,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为下句“百种千般巧”伏笔。而“片片”又见花瓣儿之多,“点点”又见花朵儿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歇拍一韵旨在写花的可爱,可词人偏不直说,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议论,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这样写,不仅沉着有力,使行文不板;而且,由于引进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爷”丰富了全词的含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很耐人寻味。歇拍句的“百种千般巧”,当然包括上文所说的姿致轻盈、体态娇小、色彩鲜艳,但细味“巧”字,又分明包含着花的气韵美和内在美。只有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蕴配合相宜、谐和一致,方可谓之“巧”,谓之美。

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极写花的可爱,这是为下片写花被雨打风吹去作铺垫。所以过片一韵便说:“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这里,“繁”、“少”对写,“朝”、“暮”对提,不仅见花事变化之遽,亦且见词人对花事的关心。从中我们可以想见“爱花成癖”的词人秉烛逐枝察看的忧惧情态,这一韵不似上片起首一韵,似对非对,却极有韵致,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

最后一韵乃全词的核心所在,但词人也不直说,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事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这话也很发人深思,同样具有一种哲理性味道,因为同上片歇拍一韵所说,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上片的“道是”句是扬,这里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天老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具有言外之旨。刘克庄一生有才情,有志向,有抱负,却屡遭贬官,备受压抑。他早在入仕之初,就因所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的诗句,被言官谤讪,遭到免官押归的处罚。由此累废达十年之久。以后在他的仕宦生涯中又屡用屡废,历尽坎坷和挫折,使他那旨在报国的“平戎策,从军什”(《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终于零落为尘。所以,他在自己的词作中不只一次地发出过“年光过尽,功名未立”(《沁园春·梦孚若》)之类的强烈喟叹。这首小词一变他粗犷奔放的词风,以婉约之笔隐晦而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材的不满。

这首小词全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答案

2.《作品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3.卜算子咏梅陆游答案

4.《卜算子慢·江枫渐老》翻译及赏析

5.《卜算子咏梅》陆游翻译

6.卜算子咏梅陆游意思

7.咏梅陆游卜算子

8.《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9.卜算子咏梅翻译及赏析

10.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篇3:《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答案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6分)“巧”字分别写出了海棠的姿态之巧和颜色之巧: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虽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3分)“巧”也写出了海棠的精神气韵,在天公“眷顾”之下,展现“百种千般”美好的那种率性、尽情的状貌。(3分)

9.(5分)欲扬先抑,(1分)上阕“道是”句是扬,下阕“道是”句是抑,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2分)以曲折之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人才的不满。(2分)

篇4:《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题及答案

南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问题】

16.词中“片片”“点点”有何表达效果?(2分)

17.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6.运用了叠词,分别突出了海棠花的`轻、小,富有韵律感。

17.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1分)。

篇5: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语文阅读附答案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8.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

9.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二)(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

8.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篇6:忆秦娥刘克庄阅读答案

,刘克庄借用了鸿雁的眼光展示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

原文: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拼音:

méi xiè le ,sāi yuán dòng jiě hóng guī zǎo 。hóng guī zǎo ,píng yī wèn xùn ,dà liáng yí lǎo 。

zhè hé xī miàn biān shēng qiāo ,huái hé běi qù chuī yān shǎo 。chuī yān shǎo ,xuān hé gōng diàn ,lěng yān shuāi cǎo 。

忆秦娥翻译:

梅花凋谢过后,北方大地一定解冻了,鸿雁应该早点回去了。鸿雁啊 ,还要靠你问候那些留在大梁的宋朝遗民呢。浙河的西边,是前线阵地,却静悄悄地听不到什么声音。淮河的北面,是金人占领的地区,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看那曾经繁华奢侈的宣和宫殿,现在只剩下冰冷的烟雾和枯黄的野草。

忆秦娥字词解释:

[1]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2]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

[3]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忆秦娥背景: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

忆秦娥赏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另外鸿归本来早于燕归,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溶的 “塞垣”,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为“祈请国信使”去金国索取河南“陵寝”,一路有诗。鸿雁虽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无法为他们倾诉苦情。本词作者将希望寄托于鸿雁,想象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问候使者,使遗民父老见雁犹如见到江南故人,从而得到慰安。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作者的心愿。

个人资料: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县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相关推荐:

卜算子刘克庄翻译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篇7: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一剪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 。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 酒酣耳热 的神情,谈论文章、 推例胡床 的动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篇8: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 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试题阅读训练】

1. 天寒路滑马蹄僵 中的 僵 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5分)

答案: 僵 为 僵硬 之意,明写因天寒路滑、马行艰难的情状,暗写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有力地衬托出友人不畏严寒、不避艰险、夜半相送的深挚情谊。

2.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 酒酣耳热 的神情,谈论文章、 推倒胡床 的动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3.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束缊宵行十里强 ,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 夜 字。

B. 天寒路滑马蹄僵 ,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C. 酒酣耳热说文章 ,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D. 旁观拍手笑疏狂 ,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4.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答案:

3.D 旁观拍手笑疏狂 是指旁边有人听作者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们的狂态。

4.示例: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句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起句 束缊宵行十里强 ,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束缊 ,是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宵行 ,由《诗经。召南。小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那肯轻易抛掉呢!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路滑马蹄僵 ,一个 僵 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下句的 王郎 即王实之。刘克庄称赞他: 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 (《满江红 送王实之》)反映出对他的敬重、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刘克庄自称 刘禹锡 ,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被贬。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之句,被人指为 讪谤当国 而被罢官。

在此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非常清楚,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 不以入岭为难 ,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过片 酒酣耳热说文章 ,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 酒酣耳热 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

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 说文章 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 说文章 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 ,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 疏狂 ,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拍手笑 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 疏狂 。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 风霆惊座 、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在刘克庄的词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篇9: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

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情感的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何好处?(5分)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3分)

3.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的形象是要表达什么内容?这一形象与下片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坚持抗争的声援,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2分。答到任意两点得满分)情感寄托物是归鸿。(1分)鸿雁,是一种候鸟,春季自南方飞往北方。鸟可以飞回,人却不能回去,真是情何以堪!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去口信,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表示慰问,个中滋味,难以尽表。真是蕴藉深致。(2分。答到好处得2分。如果写到“含蓄、深远、意味深长”之类,而无对词意的阐发,仅得1分。词句意思理解正确,得1分。)

2.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哀鸿遍野,了无生机。奢华的宫殿,满目凄凉。(2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1分)

3.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这一形象,是要带去词人对中原人民的问候,表达了对沦于金人统治的中原人民的关怀和收复失地的愿望。鸿雁北归引发词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随着鸿雁飞向北方,去了解抗金前线和中原沦陷区的情况。没有鸿雁北归的形象,下片就与上片失去了联系。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一剪梅 刘克庄赏析

2.《风雨》阅读答案

3.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诗词

4.刘克庄《昭君怨·牡丹》诗词赏析

5.朝天子,朝天子刘克庄,朝天子的意思,朝天子赏析

6.风流子,风流子刘克庄,风流子的意思,风流子赏析

7.《风雨桥》阅读答案

8.快手刘阅读答案

9.六州歌头,六州歌头刘克庄,六州歌头的意思,六州歌头赏析

10.两所客店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