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2024-01-11 08:36: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w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篇1:《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 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 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②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③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④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令人爱之,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此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⑤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②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③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④山薮:深山密林。⑤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计欲倾之倾:排挤

B.嘉未就,亲至山中 就:成功

C.上因含容之 含容:包容

D.不觉洒然而醒洒然:轻松的样子

5.B(就:上任,就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不为身计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D.①嘉以布衣遇天子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6.A(A副词,一定,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替;介词,因为。D、介词,凭借……的身份;副词,才。)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武艺、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叶嘉被征召之后曾掌管机要事务,担任尚书职务。告老回乡后,皇上为示恩宠,封赐爵位给叶嘉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个人之利不必汲汲以求。

7.B(“从小重视武艺”错)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8.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每对2处记1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4分)

(1)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被动句式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然”1分,句意通顺1分)

(2)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3分)

(2)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在当时流传。

(“奇”字1分,“行录”1分,句意通顺1分)

(3)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3分)

(3)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就有好处。

(“甘辞利口”1分,“苦”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任职,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 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篇2:《罗伦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罗伦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罗伦传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 。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

乃上疏曰:“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

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遂寝其事。成化三年,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

(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

注: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晚年隐于家乡金牛山授徒讲学,开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B.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C.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D.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父母丧,是指古人在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去世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守丧。

B.成化,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如文中的成化三年、居二年、嘉靖八年等。

C.翰林修撰,是指明、清时期,翰林院设置的修撰官一职,一般在殿试揭晓后,由科考状元担任该职。

D.谥,是谥号。谥号是用来“彰善恶,垂劝诫”,官员能得到谥号,往往被认为是名垂青史的莫大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伦家贫好学。他虽以砍柴放牧为生,但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学业卓然有成。参加殿试,做一万多字的对策,考中状元。

B.罗伦刚正敢言。因明宪宗启用在居丧时的李贤,而上疏指出破例起用李贤会败坏纲常和民风习俗,最终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史。

C.罗伦实干有为。他来泉州任职,为泉州地方做了两件事:一是反对朝廷准备将福建市舶司迁往付的柏衙;二是在净真观等地讲学,影响很大。

D.罗伦淡泊名利。由于大学士商辂的保荐,他调回南京任职,但因为患病就辞官了。回到家乡永丰县后,著书讲学。去世后,朝廷追赠“文毅”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

(2)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参考答案

10 .C

11 .B

12 .D

13 .(1)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

( 译出大意给2分;“奔丧”“沮”“听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

( 译出大意给2分;“以”“其中”“四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罗伦,字蠡正,吉安永丰人。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他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等到入学成为诸生的时候,立志钻研圣贤之学,曾说:“科举考试并不能毁坏人,人自我毁坏罢了。”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用粟米周济他,罗伦感谢而不肯接受。为父母服丧,过了两周年,举行大祥祭礼后,才开始吃盐和奶酪。 成化二年,罗伦参加廷试,做对策一万多字。径直痛斥时弊,名声震动京城。被选为进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过了两个月,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罗伦于是上奏疏说:“臣私下认为李贤是大臣,朝廷把服丧期未满的大臣召还任职是大事,纲常风化都与之相关联,不可以不慎重。根据礼法,做儿子的有父母的丧事,君主三年内不去他家门呼唤。愿陛下依自己的本心做作出判断,允许李贤回家服丧。

朝廷礼仪端正,那么天下就上下一心,大臣守法制则群臣就会仿效,人伦由此昌明,而风俗也由此淳厚了。”奏章送进内宫,罗伦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上疏相救,没有回复。御史杨琅又为他申辩,想解救他,皇上严厉地斥责了杨琅。尚书王翱用宋朝文彦博就唐介的史事暗示李贤出面替罗伦解围。李贤说:“潞公收买恩义,把怨气归咎给朝廷,我不可以效仿他。”罗伦来到泉州的那天,官员率领许多儒生跟随罗伦(学习)。罗伦在公务之余聚集学生收授徒弟,在城北的净真观讲授理学。当时巡抚御史朱贤上奏朝廷,请求将福建市(泉州)舶司迁移到福州的`柏衙,朝廷同意了这件事。

提举罗伦说:“衙门的设立应该设在他应在的位置上,迁移也应有它的年限。因为柏衙地处偏僻简陋,不是可以设立的地方;福建市舶司年限没有到,不是迁移的时候。”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成化三年,李贤去世。第二年,因为学士商辂进言,朝廷召还罗伦,恢复原职,但改在南京任官。过了两年,因为患病还乡,就此不在出任官职。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成化十四年(1478年),罗伦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嘉靖初年(1522年),根据御史唐龙的请求,追赠罗伦为左春坊谕德,谥号是文毅。学生们称他为“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将当年罗伦讲学的净真观旧址改建为一峰书院,用来纪念他。

篇3:《虬髯客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虬髯客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 诣:前往。

B.必位极人臣极:穷尽。

C.以佐真主,赞功业也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冀:希望。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毕,吁嘘而去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吾欲于此世界求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从夫之贵,以盛轩裳申之以孝悌之义

D.半乃虬髯所传耳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D.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3分)

(2)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3分)

(3)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4分)

参考答案

9.B(极:达到顶点。)

10.D(副词,表判断,是。A①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B①介词,在;②介词,比。C①连词,来;②介词,用。)

11.B

12.D(“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非虬髯客所言。)

13.⑴于是将客人迎接进客厅,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与之相比。(3分,注意“延”“盛”“侔”的翻译。)

⑵说完后,(虬髯客)和妻子只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开,几步就不见了。(3分,注意“讫”“从”“遂”的翻译。)

⑶李靖拥有了他的住宅,就成了豪富之家,能够用这些财产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了天下。(4分,注意“据”“得以”“缔构”“匡”的翻译。)

参考译文

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随便谈谈,不要推辞。说完,叹息而去。

李靖策马而回。一到京城,就与张氏同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小板门,敲门,有人应声,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请进里门,门更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东西。箱子中的装扮的.饰物非常多,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请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换好衣服,有人传话道:“三郎来了!”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而来,也有龙虎之气,相貌不凡。大家高兴地相见。客催促他的妻子出来拜见,也是天仙一般的人。于是引进中堂,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舞女,在面前排列演奏,乐声似从天降,不是人间的曲子。

吃完饭,又行酒令。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帝王的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拿着我的赠送,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千里之外有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洒酒恭贺我。”于是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就看不见了。

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天下。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余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虬髯客得以成事。回来告诉张氏,穿着礼服一同拜贺,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是受命于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篇4: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康熙五十一年,顺天举人。从蠡县李恭受业,立日谱自检,尤严义利之辨。雍正五年,以知县拣发四川,授仁寿县。有与邻县争地界者,当会勘,乡保因阍人以贿请,新怒,悉下之狱。勘毕,各按其罪,由是吏民敛手奉法。

署①嘉定州,故有没水田,多逋赋。新视旷土可耕者,召民垦辟,以新科抵赋额,旧逋悉免。时仁寿采木,部匠倚官为暴,民勿堪,纠众相抗,县以变告,檄新往治之,抵匠头及首纠众者于法,余释不问。迁邛州知州,再迁夔州府同知,署龙安及成都知府。又署泸州知州,讼者至,立剖决,滞狱一空。治泸两载,俗一变焉。新自授夔州同知②,阅五载,始一莅任。寻又署保宁、顺庆两府,擢雅州知府,母忧归。

乾隆十年,服阕,补江西建昌。修盱江书院,招引文士与讲论学术。复南城黄孝子祠,以励民俗。十三年,南丰令报县民饶令德谋反。令德好拳勇,令以风闻遣役往 侦,误探其仇,谓谋反有据,遂往逮令德。适他往,乃逮其弟系狱。令德归,自诣县,受刑诬服,杂引亲故及邻境知识为同谋,追捕蔓及旁郡。新得报,集诸囚亲鞫,株连者已七十余人,言人人殊。 新诘县役捕令德弟状,役言初至其家,获一箧,疑有金宝匿之。及发视,无所有,弃之野。令闻,意箧有反迹,讯以刑。妄称发箧得簿劄,纳贿毁之矣。令谓实然, 遂逼令德诬服。新于是尽释七十余人縲线,命随往南昌。戒之曰:“有一逋者,吾代汝死矣。”及至,七十余人则皆在。谒巡抚,具道所以,巡抚愕不信,集才能之 吏会勘,益杂逮诸所牵引,卒无据,而巡抚已于得报时遽上奏。朝命两江总督委官就谳,新为一一剖解得白,所全活二百余人。

十七年,调赣州,有赣县抢夺拒捕之狱,值改例,新旧轻重悬殊。新谓事在例前,当依旧比,争之不得。复以宁都民狱事,与同官持异同,不得直,谢事闭门候代。上官慰喻,不从,遂以任性被劾免归。欣然曰:“今而后可无疚于心矣!”家居十余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二百六十四》)

注:①署,代理。②同知,知州副职。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知县拣发四川 拣发:挑选、派往

B. 擢雅州知府,母忧归 母忧:母亲的丧事

C. 所全活二百余人 全活:全部存活

D. 集才能之吏会勘 才能:有才学、有能力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乡保因阍人以贿请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 县以变告,檄新往治之 且以一璧之故逆秦欢

C. 役言初至其家,获一箧 则或咎其欲出者

D. 今而后可无疚于心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署泸州知州,讼者至,立剖决,滞狱一空。 (4分)

(2)新得报,集诸囚亲鞫,株连者已七十余人,言人人殊。(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叶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C(全活:保全、救活)

9.A(介词,通过、经由。B介,把;连,因为。C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个。D介,在;介,从)

10.(8分) ⑴后又代理泸州知州,打官司的人到了以后,他能立刻剖析判决,原来滞留的案件也全部处理完结。(“讼”“决”“狱”各1分,句意1分)

⑵叶新得报后,把被囚禁的所有人集中在一起亲自审问,被株连的人已经有七十多人,他们的供词每一个人都不同。( “鞫”“言”“殊”各1分,句意1分)

11.(5分)①严义利之辨②正直不阿③宽厚仁爱④断案神速⑤奉礼守孝(一点1分)

【参考译文】

叶新,字惟一,是浙江金华人。康熙五十一年,在顺天乡试中中举。跟随蠡县李恭学习,订立每天的计划自行检查,特别长于义利之辩。雍正五年,以知县的职级被 挑选到四川,授予仁寿县令一职。有人与邻县人争地界,适逢勘察之际,乡保经由看门人来贿赂叶新,叶新大怒,把两人都下到大狱。勘察完之后,分别查办了两人 的罪,从此以后当地官吏百姓都奉公守法。

叶新代理嘉定州时,当地过去只有没水的田地,很多人都拖欠赋税。叶新发现有可以耕作的空地,就召集民众去开垦,用新地的租税来抵旧地的税额,过去拖欠的赋 税全部免除。当时仁寿县采伐木材,工匠们倚仗官府强行采伐,百姓不堪忍受,纠集众人与之抗拒。县令把事变情况向上报告,上峰发文派叶新前往处治此事。叶新 只把工匠头目和组织纠集民众的人依法处置,其他人不问罪。后调任邛州知州,又调任夔州同知,代理龙安、成都知府。后又代理泸州知州,打官司的人到了以后, 他能立刻剖析判决,原来滞留的案件也全部处理完结。治理泸州两年,泸州的风俗整体有了改变。叶新从被授予夔州同知开始,经过五年,才完全正式上任。不久, 又代理保宁、顺庆两府,后提拔为雅州知府,因母亲丧事而辞归。

乾隆十年,服丧完毕,补任江西建昌。修建了盱江书院,招引来文士与他们讲论学术。修复南城黄孝子祠,以此激励民俗。乾隆十三年,南丰县令上报县民饶令德谋 反。饶令德喜好武术有勇力,县令凭借传言就派县役前往侦察,故意误报了自己的仇家饶令德,说饶令德谋反有依据,就前往逮捕饶令德。正好饶令德到别处去了, 于是逮捕了他的弟弟来关押在监狱里。饶令德归家后,自己跑到县里,接受刑罚,胡乱认罪,随意招供亲戚故旧和邻近相识的人为同谋,追捕的`范围蔓延到了临近的 郡县。叶新得报后,把被囚禁的所有人集中在一起亲自审问,被株连的人已经有七十多人,他们的供词每一个人都不同。叶新询问县役逮捕饶令德弟弟时的情况,县 役说刚到饶家,找到一个箧子,怀疑有金银珠宝藏在里面。等打开来看,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就扔到了野外。县令听说后,认为箧子有谋反的迹象,就用刑讯逼供。 诳称打开箧子得到一本记事簿,有人收受贿赂后毁掉了。县令认为实情就是这样,于是就逼迫饶令德认罪。叶新于是全部去除掉七十多人身上的枷锁,让他们随同前 往南昌。叶新告诫这些人:“如果你们中有一个人逃跑,就只好由我代你去死。”等到了南昌以后,七十多人竟然全都在。叶新拜见南昌巡抚,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原 委,巡抚惊谔不信,汇集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会同勘察,发现县令胡乱抓捕来的被牵连的人,最终都没有依据,但是巡抚已经在得到县令禀报时就上报了朝廷。朝廷 命两江总督派官员来审判定罪,叶新替所有人一一辩解使之得还清白,使二百多人得以保全了性命。

乾隆十七年,叶新调任赣州,有一件赣县抢劫拒捕的案件,碰上朝廷更改律例,新律和旧律量刑的轻重相差很大。叶新认为事情发生在新律颁布之前,应该依据旧律 处理,官员们争议后不能定夺。又因为宁都百姓的一案件,跟同级官员意见不合,不能理清案件曲直,就放下一切事务闭门等候上级派员来取代自己。上级官员跟他 宽慰说理,他都不听从,于是因为任性而被弹劾免官归家。他很高兴地说:“从今以后可以在心里没有什么愧疚了!”在家住了十几年后,死了。

篇5:《叶嘉传》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C(勃:此处是形容情绪高昂,激动)

6.D(A代词,他的;副词,竟,增强语气。B副词,才;副词,竟然。C介词,因为,由于;介词,被。D、介词,因为。)

7.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8.始吾见嘉未甚好也/ 久味其言/ 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 启乃心/ 沃 朕心/ 嘉之谓也。(每对2处记1分)

9.(1)先生认为他很出众,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3分“奇”“著其行录”各1分,补全省略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3分,“司”“逆”“堪”各1 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3)然而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4分,“正色”“身”“盖”“有以”各1分,句意不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茂先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时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到了叶嘉这一代,他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成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提供驿站的车马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人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用来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情绪高昂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您选用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吩咐人把他作为有声望的人物来安排他,又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不久,皇上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为此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脸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并设宴款待他。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起初我看到叶嘉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久久体味他的话,却特别让人珍爱,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吧。”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严肃耐心劝谏、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应该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篇6:《叶嘉传》阅读答案

叶嘉传

(宋)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 D.神苶思困 苶:疲倦

1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可

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其 以 之 乃 B.其 乃 之 以 C.以 乃 以 之 D.以 其 乃 之

1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 B.③④ C.④⑥ D.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答案】

11.C C项,倾,排挤。

12.B B项,其,语气词,表一定;乃,才;“嘉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叶嘉啊”,“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以,介词,因为。

13.C

14.B

15.D

16.(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对话标志:曰;虚词标志:者,也;根据语境,“不喜城邑”的对象是“叶氏”,不是“天下”;排除AB两项;“为……所”表被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1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直接表现”,运用排除法选择答案。①是叶嘉曾祖的行为;②写叶嘉的容貌和禀性;⑤这是皇帝对叶嘉的赞美;⑥写出了皇帝对叶嘉的思念。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苏轼为叶嘉做传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叶嘉高洁刚正、恬淡飘然品格的赞美。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司:管理,掌管;以,介词,用;逆:忤逆;堪:忍受(2)爵:名词作动词,赐予爵位;岁:每年;贡:推荐。

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很喜欢它,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在培植功德,虽然不一定被当时的人所采用,然而会给后世留下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他们将来一定会享受到我所培植的功德的恩惠的。”叶茂先安葬在郝源,子孙于是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特点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开始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出来。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激动地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你采摘到这里,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容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爱怜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哑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很是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那人甜言蜜语口齿伶俐,这样才喜欢他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皇上于是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县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品德芳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的。住在福建的叶姓人也很多,但住在郝源的一族是最好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那么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篇7:叶嘉传阅读答案

苏 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 给: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 勃: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先处上谷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始 吾 见 嘉 未 甚 好 也 久 味 其 言 殊 令 人 爱 朕 之 精 魄 不 觉 洒 然 而醒 书 曰 启 乃 心 沃 朕 心 嘉 之 谓 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苏轼《叶嘉传》原文及翻译

苏轼《叶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 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苏轼文集》第2册429页

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 “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习的。

【注释】

[1]《叶嘉传》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叶嘉实指茶叶,嘉与橱同。从文中可见建安种茶始于汉。

[2]上谷即上谷郡,今河北广灵县。

[3]郝源即壑源,今建瓯市东峰镇福源村。

[4]陆先生指茶圣陆羽。

[5]虽羽知犹未详也句。与历代茶书所说茶经未著建茶有一定的原因,都是因为当时陆羽不甚了解建茶。

[6]皂囊上封事:是说用黑色的囊封好奏呈。

[7]饫:饱食,此处引申为听闻。

[8]捶提顿挫:此处指捶打研磨。

[9]未经师耳:是喻未经宫廷礼节的教习。

[10]欧阳高、郑当时、陈平:皆系虚拟名。

[11]少选间——不一会儿。

[12]榷法:即榷务。在宋代,茶、盐、蚕丝都曾实行“榷务”办法。榷是国家统制下的专卖制度,在流通过程中以“榷”代税。

[13]嘉之子二人:实指建茶的二大品系也有人以为系指官茶与民茶二者。

[14]孔瑾,桑弘羊均为西汉农工物产的官员,桑著有《盐铁论》,主张盐铁由国家统制专卖。

篇9:《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传》的阅读和答案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 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嘉,少植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味其言 味:体味

D.遂得爵其子 爵:爵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以不见嘉月余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译文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3分)

参考答案:

17、D(爵:封爵位)

18、A(A、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他的;副词,一定。D、副词,才;副词,竟然。)

19、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20、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21、(1)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游1分,奇1分,句意通顺1分)

(2)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用它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以1分,视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 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习的。

篇10:叶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疲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 疾: 嫉妒

C.居一年,嘉告老 居:居住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3分)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4分)

答案:

1. 【答案】C【解析】居,过了

2. 【答案】A【解析】A项,介词,替,给;B项,代词,那/代词,自己;C项,副词,才/副词,竟然;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3. 【答案】C【解析】①是郡守所为;④是说皇上宽恕了叶嘉。

4. 【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5 (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司”“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的翻译)

【解析】①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②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③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义的连贯契合;④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1.《年羹尧镇西安》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2.《晏子御者之妻》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3.《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4.《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5.《读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6.毛传原文赏析

7.《童年》习题及答案

8.《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9.《诗》习题及答案

10.《李时珍》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叶嘉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