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飞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答案在此处!
篇2:苏东坡对联故事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篇3:苏东坡对联故事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篇4:苏东坡对联故事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篇5:苏东坡改对联的读后感
关于苏东坡改对联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少年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有一天,他乘兴在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去没几天,来了一位白发老翁,向小苏求教。苏东坡接过书来一看,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苏东坡只得认错,老翁走后,苏东坡赶紧提笔将门上地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之所以成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是因为他在少年是就博览群书,我认为,读书地好处有许多。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装着智慧的宝库,书是爬上知识家园的木梯,书是人类的精神,书是一盏架在海上的亮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聪明大门的钥匙书是一个想去就去的故地,书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一只从黑暗处驶向光明的扁舟,书是踏上成功道路的必经地。所以我们要读书,只要读各种各样、蕴含着丰富知识的书,就能增加更多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对照自己,我的谈书的态度不端正。我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这导致我们在拼命地写作业,怎么有时间去看课外书呢?所以我没有把时间给挤出来,没有把握一分一秒,因此我课外的知识十分的狭窄。
虽然我也读过几本书,但是每一次看都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没有记录下好词好句,没有把它们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每当我要写作文的时候,词汇十分贫乏。
我认为苏东坡虽然骄傲,但能知错就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苏东坡起先十分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已经“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后来碰到了一位高手,给他看了一本书,结果他一字都不认识,决心已定要“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我深深地觉得:只有虚心才能使人进步。
我明白了:只有像海绵一样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进步的更快。
篇6:小学《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小学《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对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理解“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学无止境,人要谦虚学习,发愤图强。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对联含义,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苏东坡图象以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苏东坡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干什么吗?
2、教师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文人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3、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联”
4、出示苏东坡图象,简单介绍苏东坡。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轻声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小组内互相帮助读好课文。
4、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读好生字。
三、认读生字,熟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2、小组成员互相读,帮助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指明认读并组词。
4、巩固生词的认读情况。
5、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6、指名读,反馈学生生字的巩固情况。
7、分组比赛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苏东坡
2、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找找苏东坡改前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
4、指名反馈,大家一起读一读
原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改后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5、讨论:这两副对联的意思。
6、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7、解决两个为什么。
(1)讨论:苏东坡为什么在自己的门上贴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2)体会苏东坡的骄傲。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情朗读
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后来,苏东坡为什么把对联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老人的做法,让苏东坡明白了什么?(学无止境,人必须谦虚求学,勤奋刻苦)
二、小结,朗读巩固
1、教师小结:是呀,苏东坡因为此事不再骄傲了,把对联也改了,以此来勉励自己,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有感情的读一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
2、朗读课文,背诵对联。
3、总结课文,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固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
3、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和原因。还记得他为什么改对联吗?
二、总结延伸,背诵对联
1、教师出示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大家一起读对联。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发愤”和“立志”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理解。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向苏东坡学习。
6、背诵对联。
7、鼓励学生制作书签,把这副对联写在书签上自勉。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卡认读并组词。
2、指导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交流、反馈自己写字时的新发现。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6、作业评点。
篇7:巧改对联故事
巧改对联故事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 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篇8:苏东坡的对联故事阅读
苏东坡的对联故事阅读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篇9: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相关文章:
1.对联故事
2.纪晓岚对联故事
3.对联的故事
4.简短对联故事
5.渔家傲改写成故事
6.苏东坡诗词
7.有趣的对联故事
8.苏东坡传摘抄
10.品读苏东坡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