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河中石兽扩写

河中石兽扩写

2024-02-21 07:33: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谷正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河中石兽扩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河中石兽扩写,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河中石兽扩写

篇1:河中石兽扩写

河中石兽扩写800字

在河北南部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寺庙。寺庙因年久失修,前门在一天轰然倒塌,门前那两尊雄伟的石兽也随之落入滚滚河水中。多年之后,寺中的僧人募集钱财重修了前门。他们想起了那两尊石兽,于是便在水中寻找,结果却没有找到。

僧人以为石兽早已被滔滔不绝的河水冲到下游去了,于是声势浩大的划了好几只小舟,托曳着铁耙准备去下游打捞,结果辛辛苦苦划了十几里,连石兽的影子也没瞧见。僧人们十分沮丧的回到寺里。

这时一个在室内设馆教书的讲学家走了出来。只见他身穿白色长袍,手执扇子,留着长长的胡须,每走一步都不紧不慢,还有轻摇几下扇子,面色白净,一副世外得道高人的样子。当他听见众僧抱怨今天的经历时,不禁笑了起来,慢悠悠的说道,你们这些人真是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又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可能会被汹涌的河水裹挟着去呢。那石兽坚重,沙子松而轻浮。石兽埋没于沙子中,只会越陷越深,你们去下游寻找石兽完全便是错误的。

僧人们纷纷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同时不断赞扬着讲学家的智慧。他们信心满满的从寺中出来,决定再捞一次。这时一个负责护河的老河兵看见了这一切,问僧人他们在干什么,僧人把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讲了一遍。

听了如此,那干瘦的老河兵的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他说:凡是河中丢的石头就应该去上游寻找。石头沉重,水流是冲不动石头的,而这时水流的反击之力肯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处冲刷成一个坑洞,越冲刷洞越深,等拿到石头的一半,石头必然会滚进坑洞,继续冲刷,石头再转,就这么不停的转,于是就逆流而上了。你们去下游找固然是错误的,现在又在中游找那不就错的更厉害了吗?

僧人们又觉得老河兵说的很是有道理,于是便向上游寻找,结果还真在几里之外打捞到了石兽。

天下所有的事情,像讲学家这样只知道其中一点道理,却又不知道其他的人非常多,那我们又岂能像讲学家一样只根据一点道理便主观的判断呢?

篇2:《河中石兽》改写

《河中石兽》改写两篇

看《河中石兽》的古文很头疼?看看下面两篇改写文,您觉得风格和古文差异大吗?

(一)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 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二)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 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讲的是一个寺庙的山门的两个石兽被洪水冲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寻找石兽.怎么也找不到.方丈说,可能被冲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书先生说,石兽那么重,应该在原地沉到泥沙里了.有一个老船工却说,石兽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为河水不断冲刷石兽下的泥沙,泥沙冲走了,石兽就往上游走点.这样不断冲刷,就不断地往上游走.所以石兽就跑到上游去了.后来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有点离奇,但却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作品原文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⑥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⑦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正文停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ɡ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yì)断/欤(yú)?

篇3:改写《河中石兽》

改写《河中石兽》

沧州南河边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寺院,沉淀着历史的旧尘。多年来,每日晨灯暮鼓,我和其他的门下弟子在此伴古卷青灯,坐禅静心。

一天,斑驳朱红的寺门因久未翻修,不堪岁月,连同两只石兽一同沉入河中。十余年后,经过我与其他同门共同募集下,重新整修了寺庙,唯独不见那两只石兽。

同门一致认为是被河水冲到下流去了。于是大家一齐乘着几叶小舟,曳铁钯,去寻找石兽的下落。寻寻觅觅,方圆十余里,不见踪迹。

一位在寺中讲学的年轻学者,听闻此事,不由轻蔑地笑道:“你们这群和尚,终日念经祈佛,尚不知这事物的道理。

“何以见得?我等虚心求救。”老方丈道。

“你们想,这石头又不是木柿,岂能被洪水携去呢?沉重的石兽若是埋没于松散的河沙中,日积月累,只会越沉越深罢了。若像你们那样寻找,恐怕是永远也找不到。”

人人都十分赞同其独到的说法。不由信服赞许。

一日,我去河边打水,偶遇一位常居河边的老伯。见他身体硬棒,性格爽朗,不由攀谈起来。

“听闻你们寺庙正寻两只石兽,可否求到?”

我心下惊讶,道:“曾数法求之,竟不可得。老伯可有些许好法子?吾愿闻其详。”

那老伯爽朗笑道:“吾乃一介粗人,不知甚么道理。不过曾是一小小河兵,多些经验教训罢了。凡水中失石,应到上游寻之。”

我暗暗兴奋,看来这次没有白来,不由追问:“何以见得?”

“河水冲不去石兽,其反作用力,必在石下迎水处将沙子冲成坑垌。越冲越深,到了石头一半的位置,石必倒入坑中。周而复始,日积月累长此以往,石头便逆流而上。在下游寻找,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难道不更荒唐么?”

我拜谢了那老伯,回寺院告之大众。果如其言,不出几日,那二石兽被寻到。

欣喜之余,不由想,这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甚多。果真不可一知半解,据理臆断。

《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其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阅十余岁 阅:

(2)不亦颠乎 颠: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2分)

翻译:

(2)众服为确论。(2分)

翻译:

二、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回答第9~第12题。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山门圮于河 圮:

(2)阅十余岁 阅:

(3)转转不已 已:

(4)如是再啮 啮: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1. 阅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4分)

12. 老河兵为什么能够提出寻找河中石兽的正确方法?(3分)

篇4:《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jǐ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41、耳:罢了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篇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道理就是要我们学会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最终结果,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主观经验。

篇6:浅析河中石兽

浅析河中石兽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作者纪昀(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和其他人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河中石兽扩写】相关文章:

1.《河中石兽》注释

2.河中石兽读后感

3.河中石兽教案

4.河中石兽朗读

5.《河中石兽》知识点

6.河中石兽 教案

7.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8.河中石兽朗读节奏

9.《河中石兽》诗文介绍

10.《河中石兽》 正文停顿

下载word文档
《河中石兽扩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