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
“老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
经济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影响决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它同时会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我国要想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独立性,就必须对我国传统伦理进行彻底改造和现代转型,并将此伦理精神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理念.
作 者:杨清荣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 “”(10) 分类号:B8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文化冲突 传统伦理 转型篇2:经济全球化与仁爱伦理
经济全球化与仁爱伦理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伦理冲突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是肇始于上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一浪潮使历经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重要特征是全球性的市场化进程和各国各地区经济利益的密切联系.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模式已被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和认同,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球村”也许是对这种联系的最好比喻.
作 者:孙春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北京,100732 刊 名:哲学动态 PKU CSSCI英文刊名:PHILOSOPHICAL TRENDS 年,卷(期): “”(9) 分类号:B82 关键词:篇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高速发展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等一系列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特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采取立足自强,发展周边,加快对外开放的速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等对策,才能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便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作 者:何传添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刊 名:国际经贸探索 PKU CSSCI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年,卷(期): 16(2) 分类号:F7 关键词:篇4: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文章围绕经济的`全球化,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指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作 者:药朝诚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6) 分类号:F123 关键词:全球化 跨国公司 经济 可持续性发展篇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伦理建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伦理建设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空前严重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政治伦理的核心理念和最高价值标准要求公民确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拓宽视野,丰富其内涵,突出树立正常民族心态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在坚持对青少年教育的'同时,也要将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列为教育的重点.
作 者:钱广荣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0(2)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政治伦理 爱国主义 民族心态篇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伦理建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伦理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11月10日,中国“入世”成功,表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不可逆转地融进世界体系之中。无疑,在“地球村”内,我们同别国可以开门相望,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获得发展的机会和活力,给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仅仅这样看问题又是远远不够的。在思想观念上如何适应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结束闭关自守的旧时代、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便蜂拥而至,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乃至主流意识形态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我们以往单一、僵化的思维活动中融进了不少新鲜活泼的东西,但其消极因素也早已在思想文化领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主义思潮的“趋同论”,不少中国人尤其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人的“全球主义”和“超民族主义”的观点,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之后,这些影响再一次顽强地表现了出来,一些青年学者甚至在公开的论坛上宣称,世界各国一切政治与文化的纷争正在退居到同一的“公域生活”的背景之后,中国人正在成为“世界公民”。
只要我们睁眼看看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在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因为,在“地球村”内,“大户”与“小户”、“穷户”与“富户”的'差别依然存在,善良“人家”与霸道乃至恶霸“人家”的对立依然存在。“各家各户”为了要谋得自己的利益,需要建设一个和平的“地球村”,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个只属于自己、足以抵抗、战胜对手的“家庭”。这种同是“一村”人却不是“一家”的情况,说明人类在“类”或“村”的意义上所需要和实现的联系与沟通,只具有相对的价值,而差别与对立却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概言之,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出现的“地球村”的真实情况是:一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在发展,另一方面是“民族化”趋势在增强;一方面是存在机遇与机会,另一方面是存在危险与危机;“全球化”与“民族化”,机遇、机会与危险、危机,既彼此对立和消解,又相互依存和适应。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并不是各国各民族的经济利益的全球化,而只是各国获取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的全球化。由于经济手段和方式的运行能否奏效,从根本上来说从来不在于经济手段和方式本身,而在于“竖立其上”的制度和文化。这就使得经济全球化不会是各国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政治制度的全球化,不会是军事或军事联盟的全球化,当然也不会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全球化。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会出现政治格局的多级、军事格局的纷争与对抗,会出现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分野、渗透和碰撞?原因就在这里。
从人口因素来说,中国是一个“大户人家”,但从经济因素来说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政治和军事因素来说,中国又是一个爱好和平、正在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志于在本世纪内加速发展以成为“经济大户”,而从中国的国情看要如此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地球村”内的种种迹象早已清楚地表明,那些“富户”、霸道恶霸、在“家政家风”上与我一向不同的“人家”是不会高兴的。他们在“地球村”内所干的那些政治颠覆、军事扩张、文化渗透的事情,军事上的有些事情甚至干到了“地球村”之外的太空,是针对谁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需要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认真思考和采用我们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无疑应当包括文化建设战略。历史证明,一国经济落后会挨打,文化特别是政治伦理文化上的落后同样也会受欺侮。葛兰西在总结殖民统治的经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搞文化霸权是一切殖民主义惯用的伎俩,在后殖民时代,推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控制仍然是资本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如果领导权不首先是文化的、伦理的,从而是政治
[1] [2] [3]
篇7:经济全球化下的伦理冲突与伦理诉求
经济全球化下的伦理冲突与伦理诉求
在经济全球化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都遭遇了伦理冲突,正是这一事实,使得人类社会必须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赋予新的`伦理诉求.并同时为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伦理支持.
作 者:彭进清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U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2) 分类号:B8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伦理冲突 伦理诉求【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伦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