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
“麒洇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
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第三部分
生:(齐)斜边。
师:下面我们就要想办法怎么拼?我有个建议:在拼剪之前要注意(先想好)怎样进行合理地分割?分割好之后用铅笔把痕迹画出来,然后再剪,现在你用手中的学具试试看(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把痕迹画好了,可是有一部分同学还不知道从哪入手,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共同探讨一下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割?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
师:好了!下面大家看屏幕,有的组已经拼剪出来了,而又组还在探讨,我给你一个简单的提示:大家注意看,我作出这样两个辅助线,然后我把这条线擦掉,这样的话呢我从左图到右图保留了一个小黄颜色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分割到了吗?
生: 分割到了。
师: 分割到了没有?
生: 分割到了。
师:然后我继续再分割,分割谁?
生: 两个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这个长方形对不对?
生:对。
师: 谁告诉我怎么添(辅助线)呢?痕迹在哪?
生:那个两个长方形的对角线。
师: 怎么连?按哪个方向?给老师比划一下。
生:这样向上,斜的。
师: 注意看:这个方向是吗?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 好!你请坐!谁来说一下:沿着哪个方向?
生:向下的。
师: 这个方向,那么这个长方形呢?
生:向上的。
师:好!向上的,请坐!然后怎么办?
生:剪下来。
师:剪谁?
生:对角线。
师: 沿着对角线把这个剪下来对吗?
生:对。
师: 再剪谁?
生:右边那个。
师: 这个三角形,然后再进行拼接对吗?
生:对。
师: 好!动手迅速完成以上拼图。
哪组有结果了?举手和老师示意一下,非常好!李莹莹!你来一下看你们小组是怎么拼的?咱们选一个代表啊。
生:这个没剪断。
师:摆成原来的就行。
生:直接拼可以吗?
师:直接拼可以。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请回!一开始她在找原来的图形,由原来的图形进行适当的分割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好!下面大家注意看黑板,我把这个过程在给大家演示一下。合理地分割,然后我把这个三角形移动位置对不对?
生:对。
师:再移动哪个?
生:下边那个。
师:这样就完整地把这个图形拼接完成,大家注意看:左图两个正方形我们看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生: a。
师:这个正方形边长为(多少)?
生: b。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的面积是多少?
生: a2+b2。
师:很好!右图这个正方形边长为多少?
生: c。
师:它的面积为(多少)?
生: c2。
篇2: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用概念、公式、定理演绎着数学的神奇和魅力,今天我们在一起继续学习一个古老而著名的数学定理。首先请大家欣赏图片(屏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这个会场上到处可以看到一个像旋转的风车一样的图案,这就是左下角——大会的会徽,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会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三角形和正方形。
师:什么三角形?
生2:直角三角形。
师:这些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怎么摆放的?
生:四个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被它们包围着。
师:好!请坐!那么为什么选它作为大会的会徽呢?这里蕴藏着一个伟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现:勾股定理。(板书18.1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请大家阅读下一段资料,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着周公与商高的一段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的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 “矩” (即直角)得到的一条直角边 “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 “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必定是5,这个原理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师:在资料中:商高与周公谈到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 直角三角形。
师:谈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什么关系?
生: 三边关系。
师:好!请坐!那么直角三角形三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把直角三角形放在网格中,假设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直角三
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多少?
生: 两直角边的长度都是2。
师:现在我们以三边为边向外做正方形,你能得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吗?谁有结果? 生1: 正方形A的面积等于4。
师:继续!
生2:正方形B的面积等于4,正方形C的面积是8。
师: 你是怎样求C的面积的?
生: 我把它构造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师:好!你上前边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生上台讲解)将正方形C沿着中间那条对角线分开,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他们的底边是4,高分别都是2,然后用面积进行计算。
师: 很好!请回!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是用的割,还是补?
生:(齐)割。
师: 你能用补的方法吗?谁来说一下?
生:(生上台讲解)围着正方形C用这四条边为边和这四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这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C的面积。
师: C的面积为多少?
生:8。
师:谁同意?
生:(举手)。
师:好!请回!那么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 正方形A的面积加上B的面积等于C的面积。
师:那么右图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呢?我们看:这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多少?
生: 上边那个直角边是3,左边那个直角边是4。
师: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向外作正方形,你能计算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生: 正方形A的面积是9,B的面积是16,C的面积是25。
师:你怎么求的C的面积?
生:(生上台讲解)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结果等于25。 师:你用的是割还是补?
生:(齐)补。
师:那么怎么用割的方法呢?
生:。。。。。(思考)
师: 谁能用割的方法求正方形C的面积?
生:。。。。。(思考)
篇3: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
师:好!下面组长组织以小组共同探讨一下正方形C的面积用割的方法怎么求?
(小组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师: 哪一组有结果了?谁来说一下?
生:(生上台讲解)我们组认为:作这垂线得到这样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用同样的方法作三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算出些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再加上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就算出来了。
师: 算出什么了?
生: 正方形C的面积。
师: 等于多少?
生: 25。
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 我是由20数学家大会的会徽想到的。
师:好!请回!他由年大会的会徽得到的启发,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屏显作辅助线)
生:(齐)是。
师:那么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 A的面积加上B的面积等于C的面积。
师: 现在老师把正方形移开,假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b、c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猜猜看!
生: a2+b2=c2
师: 刚才我们把正方形移开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生: 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由左图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右图边长为整数边的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同样能得出:a2+b2=c2,那么如果直角边为小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呢?你猜猜看,你觉得会怎么样?
生:我认为如果a、b、c分别为小数的话,这个结论会依然成立。
师: 什么结论?
生: a2+b2=c2
师: 你能用命题的形式来叙述吗?
生: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 (师板书,师生修改补充)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那么这样猜想成立吗?我们首先验证一下。(课件演示)看△ABC,我们测量一下∠C的度数和三边的长度,然后计算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和斜边的平方,请大家注意观察数据,通过这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1:a2+b2=c2
师:还有补充吗?
生1:没有。
师: 谁有补充?
生2: 在直角三角形中,a2+b2=c2。
师:非常好!现在我不断改变三边长度的大小,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得到什么结论?
生:在直角三角形中,a2+b2=c2永远成立。
师:谁同意?
生:(举手)。
师:刚才我在不断改变三边长度的时候,∠ACB变了吗?
生: (齐)没有。
师:等于多少?
生: (齐)90°。
师:还有什么没变?
生:a2+b2=c2。
师:通过验证我们就得出来了a2+b2=c2,在这个命题中必须保证是什么三角形?
生:(齐)直角三角形。
师: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什么表示?
生: (齐)a、b,
师: 还有呢?
生: 斜边为c,
师: 那么?
生:(齐)a2+b2=c2。
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靠观察、猜想和验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严格的证明,怎么证呢?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想了一个非常巧妙地证明方法,下面请大家看这个图形,(屏显)熟悉吗?
生: (齐)熟悉。
师: 由这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生: 这两个小图形的面积和等于那个大的那个图形的面积。
师:这三个都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正方形。
师:那么怎么表述比较好呢?
生: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师:这样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两个正方形拼接成大的正方形问题就得证了,那么怎么拼呢?现在老师这两个小正方形放在一起,(屏显)蓝颜色的和黄颜色的,你能用剪拼的方法将左图变成右图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左图是两个正方形,右图包含什么图形? 生: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首先我们要注意: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直角三角形的什么边?
篇4:中学音乐教学课堂实录
一、和着节奏来介绍
(动感的迪斯科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和张老师一起来扭一扭!
(教师随着迪斯科音乐有节奏地边扭边喊口令,学生欢快地扭动起来)。
师:今天我们痛痛快快地来玩一玩。先让台下所有的老师都来认识一下你,但是今天的自我介绍不一样,要和着节奏来介绍。
(电子琴节奏响起,教师带着学生拍四二拍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师生有情感地拍打节奏)
师:开小火车,从我开始,(合着电子琴节奏)我-叫-张-敏。
(教师将话筒一一递到每个学生面前,学生和着节奏有表情地介绍,有的学生转着圈、有的做出吹笛子的样子,有的摆头„„进行过程中,学生速度有所不稳,教师不断调整)
师:下面张老师点到谁我们就一起喊他的名字。
(师指某一同学)
生(全体有节奏地喊):楼宇琪|楼宇琪|楼宇琪|„„
(师先后指向不同的同学,学生有节奏地喊他们的名字)
师:下面我们不用电子琴的伴奏,看着张老师的指挥,一齐喊“陈新佳兰”的名字。
(师关闭电子琴并指挥,学生喊:陈新佳兰|陈新佳兰|陈新佳兰|„„教师一会儿猫腰,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教师突然收住,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引得台下的教师一片笑声)
师:嘿嘿!没有看懂。刚才张老师的指挥什么在变化?
生1:强弱有变化。
生2:音量有变化。
师:音量,就是她说的强弱。我们继续。
(师指挥,学生喊:楼宇琪|楼宇琪|楼宇琪|„„教师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速度的变化。教师收住,学生也收住了,看懂了指挥)
师:什么有变化?
生1:强弱有变化。
生2:速度有变化。
师:很好,速度和强弱都有变化。再听,又有什么变化?
(师指挥,学生喊:张斌|张斌|张斌|张斌|„„教师一会儿左右大幅摇摆,作陶醉状,一会儿双手在胸前作短促跳跃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变化。)
师:什么有变化?
生1:感情有变化。
生2:一个是有弹跳力的,一个是非常抒情的。
师:非常好,一个是跳跃的,一个是连贯的。
二、快乐扮演即兴舞蹈
师:我们演唱的真好听,有一个小木偶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他来了。
(播放舒缓的长笛协奏曲《阿莱城的姑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戴了一顶圆锥形的彩色小高帽,鼻子上粘了一个粉色的小圆球,化装成了小木偶)
师:表演我是一个提线木偶,主人把我挂在了墙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解说一起表演:双脚踮起,双手高举不动)。主人把我放下来了;头,放下(一下子头垂下来);左手,半放(大臂先下,作投降状),右手,半放;左手,全放(垂下在身边),右手,全放;左肩,放下;颈线放下(90度弯腰,两手垂下);最后全放下(师生一起扑倒在地板上,引得满场笑声、掌声)。
主人又把我挂起来了:先挂颈线(上身直立,低头),然后挂右肩、左肩、左手、半起、挂上、右手、半起、挂上,最后是头线(头直起,双脚踮起)。平时小主人可喜欢我了,经常摆摆我的手(双手半垂,卡通式摇晃)摇摇我的腿(双腿抖动,台下听课教师笑声、掌声)。
师:小木偶有一位好朋友,是一个会跳舞的洋娃娃。闭上眼睛,听,洋娃娃在跳舞了。
(背景音乐关,播放小提琴独奏曲《会跳舞的洋娃娃》,教师坐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静心聆听,师生随着音乐,在座位上摇晃)
师: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
生1:有精神地跳舞。
生2:洋娃娃在跳圆圈舞。
师:圆圈舞。你会跳吗?(生摇头)不会,那你们想看洋娃娃跳舞吗?(生齐声:想)那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班会跳舞的洋娃娃。
(生鼓掌,师走到一位女同学面前作出邀请状。该女同学随着音乐即兴跳起舞来,教师和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欣赏)
(音乐进行到一半时)
师:洋娃娃跳得好吗?(生:好)怎么没有掌声呢?(生鼓掌)台下的老师好像也没有掌声。(台下掌声、笑声)让我们和洋娃娃一起跳舞吧!(教师和全体学生随着音乐欢快地旋转起来,教师拉着不太会跳的男同学快乐地转圈。台下多次笑声、掌声)
三、利用古诗大胆创作
师:洋娃娃的舞跳得真美,这时,小主人回来了。小主人今天学了一首古诗,听,他在朗诵呢!
(师带着学生轻声地朗诵起来《春晓》)
师:请你带着大家有节奏的朗诵。
(在一生带领下,全体学生朗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除了节奏,有没有小朋友想用乐器为这首古诗伴奏一下?张老师这里有一台电子琴和一架古筝,你觉得用哪样乐器伴奏比较好听?
师(对一生):你想用电子琴伴奏?(该生点头)你有没有学过?(生:没学过)你想不想在台上一秒钟速成电子琴演奏家?(生:想)来,张老师告诉你一个诀窍,掌握这个诀窍就可以速成电子琴演奏家。师故作神秘对着该生耳语:等会儿弹琴的时候,全部弹黑键,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其实通过话筒,已经被现场的每一位学生、老师听见)。
(生点头,台下老师笑声、掌声)
师:好,先请他找找感觉。(该生在琴上试了一下)可以开始了吗?小演奏家!(该生点头)演奏家请坐(师给该生拿一凳子让其坐下)需要帮着朗诵吗?(该生点头)预备:春眠不觉晓„„
(全体学生轻声朗诵,该生摇头晃脑,很投入的用电子琴黑键演奏。全场笑声、掌声)
师(邀请一位女同学):你会弹电子琴吗?(该生摇头)那你现在上台会演奏吗?(生答:会,刚才我听见秘诀了。)张老师不小心泄密了。先来一段前奏吧!开始!
(该生抒情的演奏黑键,一段前奏后,全体学生朗诵。表演完,台下笑声、掌声)
师:有没有想用古筝伴奏的?(一女生举手,师对其问道)你学过古筝吗?(生答:没学过)没学过你也敢?那你知道秘诀吗?(生答:不知道)那你想知道吗?(生点头,师故作神秘状对其耳语)随便弹(台下笑声、掌声,该生坐到古筝边)。预备,前奏开始。
(该生一段轮奏后,全体学生跟着朗诵《春晓》。教师盘腿坐在地上,为学生举着话筒。朗诵完后,该生又用一段轮奏作为结束,台下又是笑声、掌声)
师:了不起啊!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吗?
生:可以用歌声、口哨、报纸、舞蹈„„来表现。
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就分组来编创这首音乐版的《春晓》。
(音乐响起,学生自由分成四个组开始忙活起来)
师:该我们表演了,标准是:第一看有没有把这首诗的意境表现出来,第二看美不美,第三看有没有创意。哪一组先来?(生踊跃举手)先有请“小伙子队”上场!
(六位男生上台表演,一位男生朗诵,其余学生双手在头顶摇摆,一生同时吹着口哨;第二遍,朗诵改为用《好大一棵树》的旋律演唱,台下阵阵掌声、笑声)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们很有创意,罗其宣的口哨很好听。我觉得他很辛苦,从头到尾都在吹(台下老师笑声)。
师:口哨表现了什么?
生:春天有许多鸟叫声。
(师请第二组“笛子演奏队”上前。六位学生表演,第一遍两生演唱,一生吹口哨,一声吹笛子,两外两生在后排用报纸模拟风雨声;第二遍演唱改为朗诵,一生演奏柳琴。台下笑声、掌声)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位同学临上场前急得要命,她的柳琴一根弦断了,刚才她是用三根弦的柳琴演奏的(台下掌声)。
师(问弹奏柳琴的学生):这首曲子以前演奏过吗?
生:是我自己现编的。
师:你们的报纸是干什么的?
生:是下雨的声音。
师:真棒!我们抓紧时间,请第三组。
(七位女同学上前。第一遍,三位女生边朗诵边舞蹈,一生古筝伴奏,另外三位女生用自制沙球伴奏;第二遍,演唱并加入口琴演奏)
师:他们加上了古筝和口琴,也很棒。我们有请最后一组表演(同学们上台动作稍慢了些)下面掌声不热烈,他们就不太愿意表演(台下掌声)。
(七位同学用二胡、笛子、报纸、朗诵等形式表现)
师:四组同学都表演完了,今天同学们用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用音乐的手段来表现了这首诗,非常有创意,很美。我们问问台下的老师。(转身对着台下)你们说,是吗?(台下老师轻声答“是”并鼓掌。师又转身对着同学)老师们能说这样的音量,已经非常不错了(台下大笑、掌声)。
四、踩着节拍出会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说说、唱唱、跳跳、动动,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语言是音乐、动作是音乐、琴声是音乐、古诗是音乐,生活中到处都是音乐。音乐是美的,所以生活也是美的,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
(播放背景音乐——约翰施特劳斯《嘉洛舞曲》,教师指挥全场听课教师一起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击掌,然后带着学生随着音乐律动走向观众席)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把美带给所有的老师,哪位老师掌声不热烈,你就邀请她跳舞(台下掌声更为热烈,学生邀请台下的老师共舞,全场气氛达到高潮)!小朋友们,我们回家了! (在音乐声中教师带着学生走出会场)
篇5: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是一篇优秀的课文,通过七颗钻石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纯真的道理,下面是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上好这课的吧!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师:今天咱们学什么?(课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家读过课文了吗?
生:读过了。
师:这是个童话故事,咱们读童话故事就得把故事一幕一幕放出来。
生:(读相关内容)
师:第一幕出场了。谁读第二幕?
生:读句子
师:掉在地上的水罐没了,这是第二幕,第三幕谁读?
师:聪明,第四幕读到哪里?(指名读)
师:又变了,最后一幕最激动人心,谁来读(指名读)
师:谢谢你。小朋友们,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和焦渴而死
师: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生:那个姑娘很善良
师:还有好多小朋友要说,那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谁来读第一段
(课显: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
师:红色的都是生字,谁来读
指名读
师:假如让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当时的情景,你脑中蹦出了一个什么字?
生:死 干 渴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什么使你们发生了这种想法?
生:渴
师:对,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师范写“渴”)你有过渴的感受吗?
生:我跑完步之后觉得特别渴
生:夏天也会觉得渴
师:可你们渴了就有水,而他们呢?
师:假如人三天不喝水就会口干舌燥,这就叫
生:焦渴而死(师在渴字旁补充板书这个词)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
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课显图片)
生: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课显图片)
师:”干涸“和”干枯“能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干涸是跟水有关,干枯是跟草有关
师:这就是当时大旱灾的情景,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名读第一小节、再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或一株植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故事中水真的出现了,你自由去读课文2--4小节,找找从哪儿找到水了
生自由读文,考虑这是( )的水
师: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这是什么样的水?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咱们先读读第一句(课显句子)
师:想想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脑子里想着这样的水再读读这个词
生:清澈又新鲜的水
师: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这水心情怎样?
生:惊讶(读句子) 高兴( 读句子) 激动( 读句子)
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她想想,在小姑娘心里这是怎样的水?
生:是就母亲的水
师:从哪里看出
生:能救妈妈
师:还是怎样的水?
生: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说明水非常珍贵
师:你真会读书,那么小姑娘会到哪里找水呢?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森林,看到草木丛林都干枯了
生:来到沙漠,看到到处都干了,找不到一滴水
生:来到水井,水井也都干涸了
师:树林、水井都找遍了,小姑娘真累呀,谁来读(课显句子: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小姑娘这么累,为什么不回家?
生:可她没找到水
师:小姑娘真怕,可为什么不回家?
生:她想到妈妈
师:学到这,你觉得这还是怎样的水
生:珍贵的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咱们再读(生齐读句子)
师:小姑娘捧着水罐往回家走,就在这时,(课显课文插图)谁能接下来把故事说下去。(指名说)
师:故事讲到这你脑子里蹦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把水个母亲而给过路人?
生:为什么水罐会蹦出水流?
师:老师概括一下你们的问题,一是小姑娘为什么把水给过路人?二是这水罐为什么会变?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她能不把水罐给过路人吗?联系上下文说说
生:她母亲反正要死了,还是给吧
生:她自身不渴,可以给
师:她自身不渴吗?
生:渴因为第一段说,所有的人都渴
师:真聪明,看看从哪看出她很渴(课显: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生齐读
师:从哪看出她渴?
生:再也忍不住了(师板书这个词,田字格范写“忍”,强调上局部不多一点)
师:还从哪里看出?
生:咽了一口唾沫(师在田字格范写“咽、唾沫”)
师:咽,还有一种读音,生齐读。大家咽一口唾沫(生做动作)原来“唾沫”就是
生:口水
师:还有不给水的理由吗?
生:他只不过是一跟过路人而已(板书:一个过路人)
师:虽然有这么多可以不给的理由(手指板书)但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谁能看着板书用“……可是……”说说
(课显: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说后,让生动笔写写
师:正是这种善良,正是这种急人所急,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一起读
生:(读)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师:这时从水罐里(播放课件:水罐里蹦出七颗钻石,钻石变星星的画面)
师:这节课咱们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神气的变化,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再研究。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中学勾股定理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勾股定理测试题
2.勾股定理教案
3.勾股定理论文
4.勾股定理课件
5.勾股定理练习题
9.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10.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