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2022-10-28 09:17: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瓜冰沙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篇1: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并摹仿说明文平实的语言;

二、认识地球是圆的,并了解人们不断探索世界、解释世界的负责精神。

教学重点:

目的一、二。

教学难点:

目的一。

教学关键:

目的一。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单元提示边读课文边读注释和查检工具书,直到自己写提纲和撰写作文,从而领会说明文平实的语言。

教学时数:

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说明文体。

二、课内预习。

1释题。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说明了什么内容?

3自己读课文,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的疑难。

三、理解分析。

1“地球是圆的吗?”这个题目怎么领会?

――这个题目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说明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读,互议。本文一共10个自然段,各节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句子是:

1)地球形状是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2)人们凭直觉就产生了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3)人类进一步认识大地不可能是平坦的。

4)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等首先提出“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

5)我国张衡提出浑天说。

6)麦哲伦等环绕地球航行一周,为地球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7)牛顿根据惯性离心力理论断定地球是扁圆体。

8)人造地球卫星测得地球要比桔子圆得多。

9)人们进一步把地球说成梨状体。

10)实际上,地球是有它自己独特形状的球体。

分段与说明程序讨论以后,明确:

本文可分为两段:1第一段提出问题;2第二段(2―10)回答问题。

说明方法是“序”、“据”二字。“序”是历史的序――古希腊到今天;地点的序――从外国到中国;认识的序――总体估计到理论推断到实地巡行到具体测量到综合探索。“据”是时间的据、地点的据、探索者的`据和数字的据,要言之确凿,毫不含糊。

四、作业

1理解本文说明方法,细读课文一遍。

2写出8、9、10自然段的数据来。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一。

教学重点:同上节。

教学难点:同上节。

教学关键:同上节。

教学方法:同上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理解分析。

提问:文章层次的条贯统序指的是什么?

――文章层次的条贯统序离不开逻辑规律,但它又有自己特定的内容。

问:能否进一步举例说明?

――第(2)自然段:由该概念或判断到举例。

天方地圆――(1)我国古代(2)古埃及(3)古印度

――第(3)自然段:由结论到原因;第(4)自然段:由正面到反面。

问:什么叫平实的语言?

――除去前面所说内容以外,平实的语言主要指平稳实在的语言。平稳是指不用或极少用夸张、含蓄等修辞手法,甚至也少用比喻、象征,因为这些修辞手法或者加重了分量,或者令人深思,或者只选取事物的某一属性,都不及平铺直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作业

1自己找一篇用平实的语言写说明的文章;

2写一篇说明校园建设的短文;

3预习下课,初步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说明文。

篇2:地球是圆的吗

地球是个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赤道周围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个“备用轮胎”结构。事实上,地球的极半径是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径是6378.38公里。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篇3:地球是圆的吗?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认识地球的重要作用。

2、学习本文总分的`结构特点和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

依据课文各段内容,布置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列题纲。

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难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正音解词:

穹窿(qióng)(lóng)桅帆(méi)缩小(suō)

椭圆(toǒ)隐没(mò)

文章怎样开头?(以设问的形式开头)

提出问题便于文章的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为什么说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呢?这句话不仅引出下文,而且高度概括了下面课文的内容,是一个总起。

从古至今,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见书后练习一)

按教参讲解课文

篇4:地球是圆的随笔

地球是圆的随笔

我不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也没去过多少地方,只出过一次国,去的是英国。就像一只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小角落里的癞蛤蟆突然跳到了阳光下,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那种感觉会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在飞机上待了十几个小时,坐在一张谈不上舒适的椅子上,只盖了一条粗糙的薄毯,以至于被突然冻醒。在飞机上什么事都懒得干,只能睡觉,却睡过了饭点,饿了很久。到达英国的时候已是黄昏,风很大,能把穿得不多的人吹清醒,比如我。

大巴司机是位和蔼的老爷爷,穿着干净的制服,打着整齐的领带,脚边摆着一个很旧却很有味道的皮包。他和我们每个人打招呼,帮我们放行李。他很高大,肚子也大,但很自然,不像是后天喝了太多酒形成的,好像天生就这样。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个英国人。

公路上车不多,但常常能看到一辆车拖着一辆白车,像是住的房子,我猜可能是郊游用的临时房车吧。这里没有山,路边是些低矮的树,再过去是田,落日被镶在田野间,好像太阳离我不远。车开得很稳,一切都尽收眼底。

大巴停在校门口,由各个家庭的女主人来接我们。来接我们仨的是一位金发的`中年妇女,又高又壮,还很白。她的车不大,后备厢只放得下一个行李箱,另外两个只能被叠在前座。车里很乱,有空的矿泉水瓶,还有一只满是灰的凉鞋。她让我们一定要系上安全带,但我们只找到一个。

一路过去,我很惊讶没有任何高楼的影子,都是两三层的迷你别墅。只有市中心有四层的商店,不过也很少。接我们的女主人也住在一栋小别墅里,或者说是排房。正面看过去只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打开门就是楼梯,楼道的转角是客厅和厨房。

我和两个学姐被安排在一间卧室,是她女儿的房间。卧室里有两张床,中间是一条狭窄的过道,梳妆台和衣橱上都堆满了东西。他们住的房子很小,但很干净,很精致。家具都是木制的,大多是很有年代感的深色木头。床、沙发、衣橱、地板,仿佛所有东西的颜色都是精心配好的一样,让人看了很舒心。

房子虽然小,但也有不少装饰品。墙上挂着各种小画和牌子,客厅里摆着一墙的书,餐桌上每天都会燃起玫瑰香的小段蜡烛。主人总是关着窗,因此房里有散不去的香味和温暖的空气。

这个小镇是香的,我不明白为什么。那种香不同于香水,是淡淡的温和的香气。女主人身上有这种味道,她给我们洗的衣服也有这种味道,就连在桌上点着的蜡烛也是这种味道,透着温和的自然的香气。

这个小镇的生活节奏很慢。下午,阳光洒在大地上,餐饮店的桌子都摆到了路边,坐满了说笑的人,他们在喝咖啡吃点心。一到五点,店员就会笑着跟你说:“抱歉,已经不营业了。”女主人隔两三天会把换下来的衣服放进洗衣机里,而自己吃过晚饭就开始看电视,一直到睡觉。

在英国,我最高兴的还是看见了这里的房子和街道。房屋都很旧,黄色或是白色,很矮小,和我们家乡的房子大不相同。这里有历史的痕迹。路不一定很平,街道也不直,但就是让人安心,让你的步伐也不知不觉地慢下来。看到家家户户窗台上摆的鲜花,甚至电线杆上都悬挂着花,我感觉这是我去过的最特殊的地方。

我不想谈什么大教堂、古堡或是什么学院,我想我是讲不清楚的。在我看来,即便是这路边的老房子,也沉淀了历史的美与香气。

又要上飞机了,没什么好悲伤的,我本来就不属于这里。从飞机上往下看,满眼都是矮房子和野地。飞机再升高一点儿,视线便模糊了。天很蓝,机翼侧了过来,我看见了一线海的轮廓,但不确定那是不是海。飞机越飞越高,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发现,这个地球,它原来是圆的!

篇5: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那你知道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why the earth is round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our never-thought to ask question for today is: why is the earth round? why not a cube? a cube? no,that's silly. is it? why?because…,because really big things like to be round for some reason. exactly right.and that reason is gravity.   think of it this way. suppose the earth were a cube. then some points on its surface would be farther away from the center than others. the corners, for example, would be much farther out than the rest.   since gravity works equally on everything, there would be a tendency to pull those uneven places down. the surface would even itself out. the only geometrical object in which every point on the surface is the sam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is a sphere.   but wait a minute,i've seen pictures of asteroids that have all sorts of crazy shapes.why aren't they round?only because they aren’t big enough for gravity to be a determining factor. if an asteroid were to suddenly become as big as a moon, it would indeed rearrange itself gradually into a sphere.   今天,我们“从未想过的问题”是: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不是方形的?方形?那太可笑了。是吗?为什么?因为……因为非常大的东西通常都是圆的。完全正确。这个原因就是重力。   我们这样想,假设地球是一个立方体。而地球表面的某些端点离中间或其它端点比较远。比如,立方体的各个角离得很远。   由于重力对所有物质的作用是相等的,因此不均匀的地方会被向下拉。表面使其本身变得平均。唯一一个表面上的每个角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几何物体就是球体。   等一下,我看过很多行星的图片,它们都是奇形怪状的。它们为什么不是圆的?   那只是因为行星太小,重力不能成为其决定因素。如果行星突然变得和月亮一样大,它就会真正重新安排逐渐变成一个球体

篇6: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露珠滑落的瞬间,在露珠滑落时,首先,露水要收缩成球形,然后滴下来,这就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物理法则。只有收缩成球形才能达到这个物体内部的引力平衡。

换一句话来说,当这个物体内部引力平衡之后,必然会成为一个球形,因为球形是最完美,最稳定的。

地球类似圆形,但它却并不是圆形的,而是球状体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介绍万有引力的现象。

物理学家牛顿发现,所有物质都有相互的吸引力,叫作万有引力或重力。这吸引力和物质的质量及距离有简单的关系:物质愈多,质量愈大,吸引力就愈大;而物质之间的距离愈近,引力亦愈大。

即使是两个人之间,也有引力;当人身处重力极小的太空中,人与人之间的引力便会将大家的身体拉近;两个大胖子的引力就比同样距离的两位小朋友大。

所以地球是圆的核心就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让各个万有引力支配着宇宙内各星体的运动。比如说月球围绕著地球转,就是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造成。

每个行星都包含很多物质,例如地球,把它的质量以公斤写出来,就要在6之后加上24个零!而在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比较小的行星,地球有那么多的物质,引力就很大了,这也是我们站在地面不会飞出太空的原因。

既然地面上的所有物质都被地球的引力吸着,所以我们很难离开地面。山也不可以太高,因为地球的引力要把山峰拉向地心,所以地球就很圆了。而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所以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很多,月球上的山就比地球的高很多。

依照以上的理论,一颗星球质量越大便越圆。相反,如果质量很小,引力也小,星体便未必是圆的。事实上,太阳系内除了九大行星外还有很多质量很小的小行星,它们的形状不是很规则,有的长得就像一块大石头。

为什么地面是平的?

既然地球是圆的,但是为什么地面却是平的呢?

其实,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67,866平方公里。

这主要是因为人和地球比起来,相差悬殊,根据人和地球大小的真实比例,如果地球是足球那么大,我们可是比草履虫好要小好多好多,这时我们看到的部分就“完美”的是与一个封闭平面“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了,所以,人眼看到的地球表面区域弧度非常小,人类察觉不到,从而产生地面平坦的错觉,我们因此会认为“地面是平面”了。

如果你的身高足够高,比如十万米,视力足够好,能够看到南北两极附近的居民,你就会发现地面就不再是平的了,他们中间真的是有人头朝下的,很神奇吧!

地球的直径是多少?

我们根据组成行星的物质不同可以分为类似地球的固态行星,和类似木星等有气体组成的气态行星。一般而言气态行星的体积往往大于固态行星。比如太阳系内体积有小到大分别为,水星直径为4878千米,火星直径为6794千米,金星直径为12103千米,地球直径为12756千米,这几颗都是固态行星。

而气态行星,海王星直径达49528千米,天王星直径达51118万米,土星直径达120536千米,木星直径达142984千米。木星是太阳系内体积最大的行星,其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2倍。

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篇7:《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教学设计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歌曲首演于20xx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歌词形象地描绘了国际性的合作与交流,表达了在绿色星球上,人类为了共同的艺术而牵手狂欢的盛景。曲调为大调式,结构为带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演唱,呼唤同学们关注我们美丽的地球,共同为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

2、在欣赏过程中体会转调过程中乐曲的和声色彩变化,转调部分的演唱可不做要求。

3、了解通俗音乐知识。能用亲切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园》,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把握艺术(音乐)学科特点的同时,以生命教育贯穿教学,引领学生感恩,感悟亲情。

2、用亲切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和平、友爱、共进的主题,表达喜迎世博的心情。

【教学难点】以作品的欣赏和演唱、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教学:

歌曲介绍: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首演于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歌词用“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形象地描绘了国际性的艺术合作与交流。歌曲由廖昌永、倪睿思演唱。

歌曲曲调为大调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第二乐段通过反复、变调渲染了“同一阳光下,共织艺术花环”的情谊。

二、歌曲欣赏

1、欣赏歌曲,思考:歌曲的节奏和情绪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简洁的歌词表达了世界各国的艺术者传播友谊的形象,体现了和平、友爱、共进的艺术节主题)

3、你知道吗?

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现和平友爱的作品?

4、拓展:世博会

三:歌曲演唱《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1、感受歌曲: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提高欣赏效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唱准歌曲:出示歌曲总谱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给乐曲分段。

3、节奏学习

4、学唱旋律:教师范唱,学生分小组自学,可以借助课堂乐器帮助。

5、填词演唱学生朗诵歌词,再听歌曲,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6、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说明:用自然、明亮的声音,以及积极的歌唱状态轻松自如地进行歌唱。演唱时注意八度跳进的音准。

7、集体演唱,并配上简单的动作(牵手、挥手、左右晃动身体)

四、小结:让我们在爱的世界中感恩;让我们与爱同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反思: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地球”代表大自然,美丽的“圆”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在本节课上,我以地球为载体,以感受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为

主线,通过看、听、赏、唱、创、演来展开教学。具体教学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轻松活泼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注重“游戏”在音乐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就是运用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融入到这个教学活动中来,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文化知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加以竞赛游戏方式更能达到好的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里,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地理知识,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是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答问题。“你问我答”的.形式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能力。采用竞赛的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教学环节。

二、创设视觉与听觉互动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音乐共鸣之处在于传情,但这种传情不象文学作品和绘画那样能产生直观的具体形象。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在感受大自然的教学环节,我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了一个鸟儿啼唱,微风低吟令人神往的维也纳森林和一片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的画面,让学生耳闻目睹具体的视听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使学生的对音乐的想象不再空洞,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情感。

三、注重音乐教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丰富音乐教学的德育内涵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在理性思考上就欠缺了一点,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随时对学生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在聆听《一个真实的故事》环节,提出“在生活中如何对待身边的动物”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在保护地球的环节,我提出了对环境污染现象的

分析和如何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的理性思考。通过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的理性思考的问题,使这节课的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以学生为本,更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我认为更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通过“你问我答”的游戏环节,把课堂交给学生,“你问”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能力,“我答”培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校园环保倡议书》的创作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奠基,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篇8:二三短文: 地球是圆的吗

二三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

二三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体会并摹仿说明文平实的语言;

二、认识地球是圆的,并了解人们不断探索世界、解释世界的负责精神。

教学重点:目的一、二。

教学难点:目的一。

教学关键:目的一。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单元提示边读课文边读注释和查检工具书,直到自己写提纲和撰.写作文,从而领会说明文平实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说明文体。

二、课内预习。

1释题。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说明了什么内容?

3自己读课文,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的疑难。

三、理解分析。

1“地球是圆的吗?”这个题目怎么领会?

――这个题目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说明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读,互议。本文一共10个自然段,各节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句子是:

1)地球形状是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2)人们凭直觉就产生了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3)人类进一步认识大地不可能是平坦的。

4)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等首先提出“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

5)我国张衡提出浑天说。

6)麦哲伦等环绕地球航行一周,为地球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7)牛顿根据惯性离心力理论断定地球是扁圆体。

8)人造地球卫星测得地球要比桔子圆得多。

9)人们进一步把地球说成梨状体。

10)实际上,地球是有它自己独特形状的球体。

分段与说明程序讨论以后,明确:

本文可分为两段:1第一段提出问题;2第二段(2―10)回答问题。

说明方法是“序”、“据”二字。“序”是历史的序――古希腊到今天;地点的序――从外国到中国;认识的序――总体估计到理论推断到实地巡行到具体测量到综合探索。“据”是时间的据、地点的.据、探索者的据和数字的据,要言之确凿,毫不含糊。

四、作业

1理解本文说明方法,细读课文一遍。

2写出8、9、10自然段的数据来。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一。

教学重点:同上节。

教学难点:同上节。

教学关键:同上节。

教学方法:同上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理解分析。

提问:文章层次的条贯统序指的是什么?

――文章层次的条贯统序离不开逻辑规律,但它又有自己特定的内容。

问:能否进一步举例说明?

――第(2)自然段:由该概念或判断到举例。

天方地圆――(1)我国古代(2)古埃及(3)古印度

――第(3)自然段:由结论到原因;第(4)自然段:由正面到反面。

问:什么叫平实的语言?

――除去前面所说内容以外,平实的语言主要指平稳实在的语言。平稳是指不用或极少用夸张、含蓄等修辞手法,甚至也少用比喻、象征,因为这些修辞手法或者加重了分量,或者令人深思,或者只选取事物的某一属性,都不及平铺直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作业

1自己找一篇用平实的语言写说明的文章;

2写一篇说明校园建设的短文;

3预习下课,初步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说明文。

二三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脑筋急转弯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脑筋急转弯: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答案:因为地球是球呀, 球是圆的, 所以地球也是圆的

脑筋急转弯一:

1.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人不喝水? 答案:把水改名字

2. —一斤白菜5角钱,一斤萝卜6角钱,那一斤排骨多少钱?答案:一两等于十钱一斤100钱

3. —有一名女囚犯,被抓到pol.ice局,并被单独关到了一间防守非常好的小囚室里,在没有可能外人进入的情况下,第二天早晨,囚室里居然多出了一名男士!这是为什么?答案:这是一名怀了孕的女犯生下一名男婴

4. —阿珍什么家务都不会做,脾气又坏,他爸妈为什么还拼命催她结婚? 答案:其目的是为了嫁祸于人.

5. —一间屋子里到处都在漏雨,可是谁也没被淋湿,为什么? 答案:空房子

6. —什么人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答案:婴儿

7. —脱了红袍子,是个白胖子去了白胖子,是个黑圆子。打一植物?答案:荔枝

8. —一辆出租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并且没有违反任何交通规则却被一个pol.ice给拦住了,请问为什么答案:pol.ice打车

9. —有一个网站,凡是上网的人没有不先去那里的(wwwhang123com)为什么 答案:任何人都能够各需所爱.

10. —鸭蛋一打有多少个? 答案:全没有了碎了

11. —后脑勺受伤的人怎样睡觉? 答案:闭着眼睛睡觉

12. —人死后为什么变得冰凉? 答案:心静自然凉

13. —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挖耳朵? 答案:爱讲脏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14. —友情和爱情怎样区分? 答案:友情出现在白天爱情出现在晚上

15. —吃不到葡萄,也不说葡萄酸,为什么? 答案:理解

16. —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 答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17. —什么时候我们会甘心熄灭自己的生命之火? 答案:切生日蛋糕之前

18. —三名犯人聆听法官宣判,法官说左右两个无罪,究竟为什么? 答案:关中

19. —中国人讲什么话? 答案:中国话

20. —地球有两处地方,昨天可以是今天,今天可以是明天,那地方是哪? 答案:南极和北极

脑筋急转弯二:

1. —小凯开着车子,却始终到不目的地,为什么? 答案:车子倒着走

2. —芳芳吃牛肉面,却不见任何牛肉? 答案:她吃的是牛肉泡面

3. —大明的英语呱呱叫,可是老外,都听不懂他讲的? 答案:头撞到水中的乌龟

4. —陆先生刚理发完,便要求理发师降他的头发“中分”理发师说做不到,为什么?答案:他的头发是奇数

5. —圣 诞 夜, 圣 诞 老 公 公 放 进 袜 子 的 第 一 件 东 西 是 什 么 ? 答案:脚

6. —什么地方盖了章才过得去? 答案:印度

7. —苹果树上有二十个熟透的苹果,被风吹落了一 半,后又被果农摘了一半,那么树上还有几个苹果? 答案:5

8. —从一写到一万,你会用多少时间? 答案:最多5秒,0

9. —为 什 么 拿 破 仑 的 字 典 里 没 有 一个“难”字 ?答案:他的字典是法文

10. —和尚打着一把伞,是一个什么成语? 答案:无发无天

11. —什么花可以看而不可以把握? 答案:水花和烟花

12. —哪种火车车厢最少? 答案:救火车

13. —什么人是人们说时很崇拜,但却不想见到 答案:上帝

14. —胖妞生病了,最怕别人来探病时说什么? 答案:多多保重

15.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答案:姓善“人之初,性本善.”

16. —一只健壮的鸭子为什么在小河中溺死了? 答案:想不开自杀了

17. —从前,遍地是金的山是什么山? 答案:旧金山

18. —铁放到外面要生锈,那金子呢 答案:没了

19. —农夫养了10头牛,为什么只有19只角? 答案:其中一只是犀牛

20. —小明的爸爸只当了一次官,而且只当了几天。可是因为当了那次官,闹得他每天都要掏腰包,他当的是什么官 答案:新郎官

脑筋急转弯三:

1. —什么时候最好还是要高高举起你的双手好些 答案:当人用手枪指着你的头的时候

2. —小明家住在五楼,可是电梯坏了,他自己也没有走楼梯,他却上了五楼回到家里,这可能吗 答案:妈妈背着他上楼

3. —一个苹果减去一个苹果,猜一个字。 答案:0

4. —三个金“鑫”,三个水叫“淼”,三个人叫“众”,那么三个鬼应该叫什么 答案:救命

5. —哪儿的海不产鱼 答案:辞海

6. —楚楚的生日在三月三十日,请问是哪年的三月三十日 答案:每年的三月三十日

7. —有种动物,大小像只猫,长相又像虎,这是什么动物 答案:小老虎

8. —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一个也没有掰到

9. —小红口袋里原有10个铜钱,但它们都掉了,请问小红口袋里还剩下什么 答案:还剩下一个洞

10. —世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答案:心比天高

篇10: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原因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原因

时圆的的地球原因是: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地球本身所具有的引力带有着向心的特点,因此由向心的引力所形成的等位面的形状就会是一个球面的形状,所以地球的形状就会是圆的,其实严格的来讲,地球的形状应该是椭圆形的。

地球的引力会与太空中的其他物体相互作用,尤其是月球,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 365.25 天。

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其轨道平面倾斜,从而在地球上产生季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潮汐,稳定地球在其轴上的方向,并逐渐减慢其自转速度。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

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

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

是谁最先发现地球是圆的

第一次发现地球是圆的是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一次观察月蚀时发现月面黑影呈弧形,他想,月蚀是地球的在月球上的投影,既然黑影呈弧形,说明地球外形是球形.

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利用夏至太阳直射某地物体无阴影的条件,测出该地到自己当地的距离,并测出当地夏至太阳直射物体的阴影角度,推算出地球周长约为48000公里.

而第一次科学地证明地球是圆的是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组织的环球航行.

地球形状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篇11:《认识圆》教学教案

《认识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秋提灯立体图形,知道这些事物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能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并对与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别。

2、空间观念的初步发展。

教学措施: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分类方法图片  各种形状的实物 箱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认 识 图 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秋提灯立体图形,知道这些事物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能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并对与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别。

2、空间观念的初步发展。

教学准备:分类方法图片  各种形状的实物 箱子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第61—63 页。

篇12:飞天梦圆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读课文,感悟品味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中国人圆遨游太空之梦的决心、艰辛及喜悦之情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1、让学生熟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生字:嫦、娥、绚、穹、锲

词语:瑰丽绚烂、锲而不舍、凌云壮志、积劳成疾、猝然长逝、震耳欲聋等。

过程:(略)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二、三项。

程序: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体会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的梦?读句子,体会用词的精妙,语句优美:“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2、思考:炎黄子孙是怎样圆梦的?

二、自读自悟

思考题: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汇报

让同学们把读的感受说出来。例如:

1.明朝万户为勇于实践,为梦想献身。

2.品读第6自然段:“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3.品读第7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品味出航天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4.品读第13自然段: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5.感悟描绘航天员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祖国人民激动兴奋的句子,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

四、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

六、拓展启迪

1.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了解信息,开拓眼界。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抄写、背诵好词佳句。

4.看课外书:《少儿百科全书》。

[飞天梦圆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是论文吗

2.《地球清洁师》教学教案

3.圆教学反思

4.论文奖是教学成果吗

5.《地球自转》教案

6.初中数学圆教案

7.圆的周长教案

8.教案手工搓圆

9.圆的认识教案

10.创新作文课教案:圆

下载word文档
《地球是圆的吗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