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2022-08-10 08:36: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磕药鸡磨刀不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篇1:《捏面人》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始终以情感激发来带动幼儿活动的兴趣,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整个活动的组织从音乐,到肢体语言都给幼儿一种很美的感受。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和幼儿的互动也很强。本次活动虽然不是幼儿常见的,但是利用我们集场上的地摊的捏面人的初步感知,让幼儿知道这是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唤起了幼儿表现的愿望。通过电脑图片,感知唐僧师徒四人的具体特征。在活动中,孩子们唱歌时显得很兴奋。在2拍子节奏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捏面人中相关人物的形象,表现很热烈,如果我再启发孩子的动感再强些,表情再丰富些,就会有更好的表现。整个活动,孩子们再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在引导幼儿有节奏的练习说的部分时,没注意节奏的区分,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出现这个失误。

以后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研究音乐活动的目标和歌曲节奏,要反复斟酌、推敲,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设计这个问题对幼儿有什么帮助,能否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且音乐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用心观察有发现、创造力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好的表现。

篇2:《捏面人》教学反思

《捏面人》这个活动是一个说唱歌曲,当我们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以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1、有节奏的练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这是歌曲中说的部分,也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说的内容就和是唐僧师徒四人通过图片的指引使幼儿可以很轻松的说出来。

2、通过教师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的前一部分。让幼儿在变化,新鲜有趣的感觉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3、将节奏图前置,帮助幼儿打节奏,掌握好节奏。

4、第三环节是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喜洋洋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大胆表现的能力。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5、最后为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时带着问题“还可以编什么故事呢?”,边唱边离开活动场地。

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我要求幼儿在层层的提高要求中不断地接受挑战,歌唱活动往往因为教师的反复唱而让幼儿失去兴趣,所以我以不断挑战他们而让他们不失去兴趣。

本节活动还存在不足之处,我将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1、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活动下来,发现幼儿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说”的部分,而我忽略了“唱”的部分,为此,在新授歌曲时,我增添一个念歌词的环节,巩固幼儿的“唱”。

2、“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中应该发现问题而及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

3、本首歌曲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在结束活动中,我应该总结一下,这首歌曲的精髓和特别之处。

4、在结束部分时,我有点草草了事,不能虎头蛇尾,经大家提议,可在结尾设置一个环节,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老爷爷,一部分幼儿扮演面人,完全做到教师的退位而自然结束活动。

篇3:《捏面人》教学反思

这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堂大班音乐活动,活动名字叫做《捏面人》。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

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

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

篇4: 捏面人

今天是大年三十,妈妈买了彩色的面,要包饺子。

妈妈出门买包饺子的调料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家。我觉得无聊,于是我轻轻地走向厨房,推开门看到了许多种颜色的面团。我想:“哈哈,这下我可有事做了!”

我先用黄色的面团做小房子,谁知正在我准备欣赏我的“成果”时,手指一滑,面团掉在了灶台上。我正想拿起来修复,结果用力过大,把面团捏扁了。我自言自语道:“真倒霉,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把它做好呀?”后来想了想,我只好放弃了。

我琢磨着:做只老鼠和猫也不错嘛!于是,我又从灶台上拿下面团,忽然想起忘记洗手了。我连忙跑到卫生间,急切地打开水龙头,快速地拿出肥皂放在手里胡乱地搓了搓,又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飞快地跑回厨房开始捏面人。

我先草草地捏了一个三角形,又捏了两个扁扁的圆形,头部就完工了。然后就是捏身子了,我直接用粉色捏了个裙子状的身子,随后又捏了两个小圆柱,身子也完工啦。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对了,是胡子,少了胡子。我赶紧又捏了些很细的长条粘在下巴上,又用红色和白色的面团给它做了个圣诞帽,大功告成!

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把面老鼠拿给她看,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傻孩子,这是用来包饺子的面呀!”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我当然知道啦。”

虽然我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但我觉得确实很有趣!

篇5: 捏面人

中国的文化艺术渊源流长,从古至今各种艺术作品数不胜数,面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又灵活多变。

假期去了趟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与古老相结合,使北京别具魅力。一天,我和妈妈出去玩儿,看到路边有一堆人围着什么在看。好奇的我走过去近看,原来路边有个捏面人的老爷爷,专心致志的捏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面人,引得大家驻足观赏。老爷爷捏好的作品就摆在小箱子上,有菠萝花、小鸟、孙悟空还有我说不出名字穿着古装的小人,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面人儿非常精细,就连小鸟身上的每根羽毛,花瓣儿的深浅颜色变化,花瓣上的露珠……都被细致刻画出来了,那该是一双多么灵巧的手啊!我也忍不住想要一个,老爷爷问我要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说小猫。老爷爷时不时的问我要什么颜色,这里要什么颜色那里要什么颜色,只见爷爷捏起一块儿面团,拿起一根小棍儿,在上面捏了几下。也没用什么工具,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猫就出来了,根根胡须那么细长,真担心会随时碎掉。那老爷爷说材料是用面和几种颜料混在一起,干了的时候和石头一样,不会碎的。每当看到这只小猫,不禁想到老爷爷捏面人时专注的神情和灵活的双手。

这项手艺要做到像老爷爷这样,得花了多少时间才能练成啊!每件作品上,凝聚了老爷爷的心血和智慧。正是他们的勤劳、智慧、坚持,才得以使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篇6: 捏面人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坐汽车去青山基地。我们各自带着自己的行李上了车。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青山基地。

在青山基地,我们上了几节有趣的课。有做中国结,捏面人,做拓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捏面人。捏面人的老师问大家想做什么。有的想做愤怒的小鸟,有的想做哆啦A梦。老师便把我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愤怒的小鸟,一部分做哆啦A梦。老师说愤怒的小鸟太简单,把做愤怒的小鸟的人改成做阿狸。这时,做哆啦A梦的人有一些跑到了做阿狸的队伍中去。老师又说做哆啦A梦技术含量高。当大家听了后,又有一些跑到了做哆啦A梦的队伍中去。殷老师见状说,这些人没有主见。而我因为一直在做哆啦A梦的人中,成为了最有主见的人。

老师开始发材料、工具。先教我们第一步,把蓝色的面,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球,大的做头,小的做身子。第二步,把白色的面,撕下一点,压成圆饼,贴在脸上,再撕下两点小白面,做眼睛。第三步,拿两个小黑点,贴在眼上,再把黑面放在手上,刮很薄,然后用刀切成线当胡子。第四步,用红面做嘴,上平下弯。第五步,做一个身子,就完成了。我拿起材料,做了起来。可总捏不圆,只好让殷老师帮我捏一个。过来一会儿,我的哆啦A梦捏完了。

篇7: 捏面人

我经常逛河坊街,那里的每一个小店都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我对面人小店独有情钟,这次我又走进面人小店,实在看得眼馋连忙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去买一个面人。

面人一般都是现做现卖的,我看中了一个孙悟空。只见店主抽出一根细棒儿,在上端薄薄地过了一层肉色的面团,用一块粉红色的面团捏成一个猴子脸,粘在那棒上,再掐出两块芝麻大的黄面团儿用竹签挑着,镶在猴子眼睛的位置上,又在眼睛里嵌入两粒更小的黑面球儿,一下子孙悟空就睁开了“火眼金睛”。接着,他用小竹签的一端斜插进眼睛的下方,只轻轻地一挑,这只孙悟空就长出了小鼻子。再用竹签在鼻子下一画,猴子便咧开嘴嘻嘻嘻地笑了。最后,那个捏面人又给孙悟空按上了四肢,穿上了红衣服、黄裤子、白底皂靴,戴上了花帽子,系上了黄黑相间的虎皮裙,扎上绿腰带。一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站在我的面前。只见他左腿直,右腿弓,一手提着如意“金箍棒”,一手举在额头上,好像在警觉地巡视着前方,真是栩栩如生啊!

我不禁赞叹店主那高超的技艺,接过“孙悟空”后连忙说道:“你太厉害了。”店主谦逊地说:“还行,也不算太好!”他又说:“要放在阴暗处,不要暴晒,否则面会掉下来的,不过,坏了到我这里修。”我听了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万年牢》。心想:做一个捏面艺人不但要有万年牢的技术,还要有万年牢的品质。我经常驻足面人店,不光是为那栩栩如生的“孙悟空”,更是为了捏面人那句暖心的话。

篇8: 捏面人

我家有很多玩偶,有老虎、有熊猫、有猴子、有大白、有小狗、有小猪……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蜡笔小新,大大的脑袋,胖胖的身子,还有那个“大象”,哎,憨厚幽默的蜡笔小新,我怎么这样喜欢你呢!

前几天,我去文化公园玩,看到一个老爷爷,一个捏面人的老爷爷,他捏的面人,真是太好看了,做工真细啊,各式各样,有玫瑰、猪八戒、大白菜、蛇、小丸子、龙……还有些连我都不认识呢!我在这些面人里找了又找、看了又看,可始终没有发现,我最喜欢的蜡笔小新,这时心痒痒了!

这时,我问爷爷能不能做蜡笔小新啊?爷爷说能啊!太棒了!我要做个蜡笔小新!爷爷爽快的答应了。他先做了蜡笔小新圆圆的脸,然后做了他的眼睛,眉毛,嘴,多像啊,就跟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真,好像要跳出来似的。接着,老爷爷又做了小新那件黄黄的衣服,又做了那条红红的裤子,哈,还有手,老爷爷给蜡笔小新做了一个很馋的样子,可见是多么的用心!还有什么没做,对了,是耳朵,接着爷爷就给蜡笔小新做了一个大大的耳朵,这样一个蜡笔小新就诞生了,真是太可爱了。

真是太棒了,我要拿回家,让他跟电视里的又双胞胎哥一起玩!

篇9: 捏面人

周六,我参加了天中晚报小记者部组织的捏面人活动。报社邀请了“关东面人张”第64代传人――“天中面人张”张新芳老师来教我们捏面人。

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捏面人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做面人用的面是我们平常吃的面加上食用色素调和成的。

然后,张老师开始教我们捏面人。只见他很快就捏好了一个孙悟空,那身段,那表情,加上滑稽的动作造型,简直是栩栩如生。我们不禁跑上讲台去围观,张老师说:“捏面人时,手上要涂上手油,避免手被面粘住,因为你们是第一次捏,所以你们就用彩泥捏吧!”说着,张老师给我们一人一点彩泥,又给我们一人一根一次性筷子,张老师教我们捏的是小兔子。

张老师用彩泥捏了一个水滴型,我们也跟着做了一个水滴型,张老师又用白色的泥捏了小兔子的脚和耳朵,用红色的泥捏了小兔子的眼睛,我们也学着捏。最后,张老师说:“把小兔子的脚、耳朵、眼睛都安在白色的水滴型上,再用一次性筷子插入水滴型里,小白兔就做好了。”按照张老师的教法,我也很快地捏出了一只小兔子,不过捏得比起张老师差远了,但,毕竟我是第一次捏面人,我依然很为自己的劳动成果高兴。

这一次捏面人活动,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开发了我的想像力,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以后,我还要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篇10: 捏面人

下午的英语兴趣班放了学,妈妈说去外婆家玩玩,我听了心里很高兴。

刚走到外婆家的楼下,只见巷口围着一大群孩子,我也好奇地挤了进去,原来是一位中年人在摆着个小摊捏面人卖。这位中年人的手可真灵巧,随手一捏一个个造型个异的面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厉害的孙悟空、诚恳的唐僧……真是栩栩如生。

中年人面前的摊上放着个色的橡皮泥,以及捏面人所需的工具,有小刀、刻字的、印花纹的,多种多样。这时,站在捏面人身旁的一个小男孩急着说:“师傅,帮我捏个猪八戒吧!”“行,没有问题!”师傅笑着一边说,一边揪起一些白色的橡皮泥,两手相互搓着橡皮泥,又用小刀尖轻轻地一挑,又拿了一些橡皮泥,稍稍推一下,一个猪八戒的鼻子就做好了。很快,猪八戒的头部就做好了。

然后是身体了,这个中年人还是使用白色的橡皮泥,一眨眼的工夫搞定了猪八戒肥胖的身体,接着,他又像变魔术一样,双手一搓,又做好了猪八戒的黑衣裳,随后,把头部与身体连起来。中年人又抓了一丁点黑色的橡皮泥,细细地搓成一根短棒,又用刻花纹的工具刻出了猪八戒的钉耙,再往猪八戒一只空着的 手上一放,哇,真的是活灵灵的!太像了!我心想,我好傲慢的猪八戒啊。

看了一会儿,我兴奋地走出小摊,但中年人那双灵巧的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11: 捏面人

“真棒,绝了!”公园里小亭子旁围着许多人,还不时传来声声赞叹。爱凑热闹的我急忙跑了过去,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一位捏面人在表演绝活。

这个人浓眉大眼,高鼻梁,一头乌黑的头发,腰上还系着个白围裙。我定睛一看,他好像在做一只画眉鸟。我马上来了兴趣,只见他娴熟地抓起一把红色面团,一揉、一搓、一拍,画眉鸟的身子就做好了。他又扯下一把黄色的面团,他抓着面团左看看,右看看,又捏一捏。瞧!原本那看起来很呆板的面团被他捏成了一个灵巧的小嘴。接着,他用手指轻轻捏下一点儿白色和黑色的面团,在两指间轻轻揉着,一粘,一对鸟眼睛就做完了。最后,轮到鸟的翅膀和尾巴了,人们都敛声屏气,把目光聚集在他的手上。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把白、青、蓝三种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在手掌心搓着。然后,他眯起眼睛,拿起刻刀在面团上圈圈点点,翅膀和尾巴渐渐有了锥形。摆弄了一段时间后,一只活灵活现的画眉鸟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而那位师傅也也长长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围观的人们纷纷拍手叫好。

看着这栩栩如生的小鸟,我不禁感叹到,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篇12: 捏面人

在公园的一角,围着一大圈人,好奇而又爱看热闹的我,跑向人群钻了进去,原来是一位叔叔在捏面人。

那个叔叔大约有30来岁,穿着一件暗红色的上衣,面前放着一个箱子,箱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面泥,上面还插着一个“kitty猫”和他自己的肖像,他捏得简直像极了,活灵活现的。

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为一位过生日的小朋友捏肖像。只见他拿出一块白色的面泥,揉成一个椭圆球,当小朋友的头。再用一种专门做面人的刀,在脸上刻画出小朋友的嘴,还在旁边钻了两个小窝窝。接着,又刻画出了鼻子、眼睛、耳朵,手法娴熟极了。小朋友的脸做好了,下面就开始做头发。他拿出一点黄色的,一点红色的和一点黑色的面泥,混在一起,就成了棕色,好神奇呀。他把那块综色的面泥,粘在头后面,又按照小朋友的发型做成了一个V字,还真的很像。

头做好后,他接着拿出一块桃红色的面泥,压成一个长条型的面片,围在上身的四周,做成了一件上衣。又拿出绿色的面泥,搓成了一条裤子,最后,拿出黄色的面泥,做成了一双金黄色的小鞋子。他的手是白色的,做的五指清晰,怀里还抱着红色的大鲤鱼。这时,小朋友的妈妈说,底盘用草绿色,要厚实一些,就像站在草地上一样,这样才稳。

一个栩栩如生的肖像,在他的精心制作下完成了。看着他那双灵巧的手,使我敬佩不已。但是,他要是不经常练习的话,怎么能捏出来这么好的作品呢!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呀!

篇13:捏面人

捏面人又叫“面塑”,材料主要是用面粉、色拉油和食用色素制成的。它还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今天是我第一次捏面人。

我捏的是一个“超级空投”。它先用是用红、黑颜色的面泥捏成正方形的形状,然后再把红色的面泥捏成一个类似锅盖的形状。注意,这个锅盖形的东西很重要,它相当于我这个“超级空投”的帽子。而且它必须是正方体,也必须要比"超级空投”大。盖上它,就等于给“超级空投”戴上了遮阳帽。下面就来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把黑色面泥搓成细条条并盖在超级空投的“遮阳帽”上,盖的顺序一定不能错,一定要先盖下面的两条线,然后再把上面的两条线盖上。

这个“超级空投”让我忽然想到:它好像一位可以分身的大师,每当它头上的红烟消失,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且继续冒烟。它又像一位久经沙场、所向披靡的老将。

捏面人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想象力,还可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变得有信心。

【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捏面人的老爷爷

2.大班音乐捏面人说课稿

3.3D捏面人作文700字

4.中班音乐活动《捏面人》

5.大班歌唱捏面人音乐教案

6.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捏面人》教案

7.《捏小燕子》的教学反思

8.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9.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10.幼儿教师反思

下载word文档
《捏面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