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
“kuny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
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本文中包含一个成语,它是。
2、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而“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齐王接受劝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三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4、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6、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
7、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能谤讥于市朝D.皆朝于齐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王之蔽甚矣
(3)朝服衣冠(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13、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4、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
1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16、阅读《郑龙谏勿伤百姓》,回答下列问题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17、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⑦论:评定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二、比较阅读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白《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
(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
2.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泽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巾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三、《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何间焉(间:参与)B.弗敢加也(加:虚夸或虚报)
C.神弗福也(福:保佑)D.彼竭我盈(彼:彼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以塞忠谏之路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7.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
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
8.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句()[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9.选出对曹刿请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A.曹刿的乡人想让他参与这件事。B.高官厚禄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C.庄公请求他参战。D.曹刿自己想参加这次大战,以谋取功名利禄。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
B.本文第二段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
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
《战国策》阅读答案
1、《战国策》、切身经历、齐王纳谏、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2、(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1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1分;宫妇左右莫不死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3、D4、A5、B6、D7、C8、B
9、(1)确实(2)受蒙蔽而不明(3)穿戴(4)当面(1分)
10、(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3)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
11、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2、(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13、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14、(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15、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答出具体内容亦可)
16、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
17、(1)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一处1分)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故”“胜”1分,句意1分)
(3)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顺从”各1分,具体内容亦可。
18、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
二、
1.(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以及古今语言转换的能力。(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3.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空1分)
4.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2)略(能联系邹忌劝说的方式,结合现代交际,谈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成理即可。2分)
5.(非课改实验区)(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边境(4)对……说,告诉(每空1分)
三、5.D6.C7.C8.A9.B10.D
给大家推荐的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愉快。
篇2:初二语文文言文基础达标测试
初二语文文言文基础达标测试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游于濠梁()鲦鱼出游从容()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夫鹓鶵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日()夫鹓鶵发于南海()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是鱼之乐也()安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
(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其名为鹓鶵()
(3)仰而视之日()(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鹪鹪的故事中鹓雏比喻什么样的人?鸱比喻什么样的人?腐鼠比喻什么?
4、从这则故事中,你看出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子固非鱼也()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三)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4、本选段主旨为:
(四)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xiàngyuānchúlǐchīhèháotiáo
2、《庄子秋水》战国道
3、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功名利禄
4、①于:在;从;到;在
②之:他(指惠子);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鱼之来)。
5、做宰相;有人;发语词,用于句首;栖息;
甘泉,甜美的泉水;在这时;邪通耶,吧;
这;怎么;完全,确定是。
6、(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7、言之有理即可。
8、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二、文言文阅读。
(一)l、(1)国都、京城(2)叫做(3)抬头(4)用2、①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②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③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3、鹈鹪比喻不慕名利的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4、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人。
(二)l、(1)固然(2)本来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3、庄子认为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
(三)1、(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认为(3)面朝东(4)轻视2、C
3、这是说的我啊。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四)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篇3: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测试试题
初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测试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牟( )取 棘( )手 缄( )默 窥( )探
雾霭( ) 媲( )美 挑衅( ) 和煦( )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 胸有成竹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B.目空一切 相辅相存 相形见拙
C. 神秘莫测 沧海桑田 鼠目寸光
D.沾沾自喜 美味佳肴 不容置疑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4分)
①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 ( )
②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
③塔里木河全长1321千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 )
④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 )
4.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还有那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5.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旅鼠之谜》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节选自_______________
②《大雁归来》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0分)
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王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苗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②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6.第①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4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 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7.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3分)
8.第④段开头加点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l0.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井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20分)
大自然的礼赞
刘 墉
①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另外却有别的令我们向往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都一一存在。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角色平凡,这也仍然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有一点补偿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种慰藉了,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却比较悠久些。
②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
③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平心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④有谁感到没有归宿的么?到大自然里去。
⑤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的能力,大自然这地主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的,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蜿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着人们,促成人们,务必把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大自然有种种规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但是一个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⑥大自然的娇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高尔基,达尔文,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而完成了自己的。
⑦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骄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几乎不能胜任。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
⑧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存在而她不管,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⑨大自然在天才们的眼前,却是和悦的,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
⑩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
○11大自然,有情感。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溶化于情感,意志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有情感的一如她所爱护的'天才。
○12她不但有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13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不忘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雪.红叶,云,秋霁的山岚,夏木的浓荫,……
○14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欠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艺术家必有意志,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的艺术品的意志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是生的表现的艺术。和这不相连的,只有人间的天才。
○15大自然,天才,艺术,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然而这一切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11.文章开头说“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另外却有别的令我们向往的东西”,这“东西”从文中看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自然段提到了“观众”“戏曲”。“观众”是指什么,“戏曲”又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切靠不住”,剧场却“靠得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平心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自然“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的”,她“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试结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举出一两个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大自然是富有情感的,而且喜欢表现出来,试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依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观全文,文章主旨是礼赞大自然,“礼赞”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大自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40分)
17.落榜生遗憾自己未能认真学习,老年人遗憾未能赶上好日子,没钱的人遗憾自己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人生就是一部遗憾的大书,遗憾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你。
请以“遗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可以编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议论,只要围绕话题行文即可。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500字以上。
(千字格稿纸)
篇4:初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同步测试
初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同步测试
一、听记题(8分)
1.生活中像那个卖茶壶的一样的人实在不多。我们所见更多的是、的人。(2分)
2.世界著名话剧演员波尔赫德面对的“摔碎的茶壶”具体指:
(2分)
3.生活中,人们面对的“摔碎的茶壶”又指什么呢?
(2分)
4.听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悟吗?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2分)
二、基础知识(40分)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
⑴轩邈( ) ⑵箪瓢屡空( )
⑶泠泠作响 ⑷以衾( )拥覆()
⑸食马者( )⑹鸢飞戾天()()
⑺黔娄()⑻骈死()⑼袍敝衣()
6.你知道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吗?请解释出来。(7分)
⑴造饮辄尽( ) ⑵性嗜酒( )
⑶或置酒而招之( )⑷曾不吝情去留( )
⑸衔觞赋诗( ) ⑹若人之俦( )
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⑻弗之怠( )
⑼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⑽援疑质理( )
⑾亦不详其姓字()⑿自将磨洗()
⒀亲旧知其如此()⒁期在必醉()
7.根据课文填空(25分)
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⑵《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⑷《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曲中的主旨句是。
⑸《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8.写出下列作家、作品。(3分)
⑴陶渊明写过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以“ ”自况。
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是 名。
⑶《与朱元思书》是一篇 ,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 。
篇5: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à tiān léi yǔ méi zi nán guā zhuō chóng
qīng wā nǎi nai shàn zi qiān shǒu dān gè
zhī nǚ jīn huáng qīng jié wán chéng hé yè
qíng tiān zuò xia shì qing yǎn jing qún zhòng
二、写笔顺。
奶: 坐:
瓜:第四笔是( )。 梅:第九笔是( )。
牵:第五笔是 ( )。 星:第七笔是( )。
三、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情( ) 条( ) 成( ) 扇( )织( )
变( ) 群( ) 雷( ) 牵( )星( )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星星 ( )的夜晚 ( )的夏天
( )的西瓜 ( )的梅子 ( )的青蛙
五、选字填空。
进近尽
( ) 步 远( ) ( )头 ( )入 ( )力
1、我们走( )教室,等老师来上课 。
2、雾散了,远处的塔,( )处的树,都看得清了。
睛 晴 清 请 情
( )坐 心( ) ( )洁 友( ) ( )天
( )山绿水 山( )水秀 目不转( ) ( )空万里
六、把下面的词组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1.今天 的 好 天气 多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法 一个 我 想出 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二人( ,三人 , 一 心,。
1、这句话告诉我们:团结( )( )( ),众人拾柴( )( )( )。
2、像“众”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试着写几个( )( )( )( )。
八.阅读后答题,一定要仔细哟。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来看天上的云。
我走出去一看,天上的云可真怪,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大的大象。
天上的云真有趣。
1.本文一共有( )节。第( )节是写云的样子。
2.“我”是在____________的时候看天上的云的',我觉得天上的云_________。
3. 天上的云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天上的云还会像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天上的云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
篇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浯。
p?nxu?n b?o l?i zh? hu? n?ngji?
( ) ( ) ( ) ( )
g?ngdi?n y?ny?ng d‰?n c?ng y”
( )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气魄( )( ) 神( )气( )
金碧( )( ) 殊( )拼( )
3、选择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
A. 呼应、囤兵、堡垒、打仗
B. 肩膀、知慧、凝结、柱于
C. 宫殿、掩映、堤岸、气概
D.端详、鸟瞰、匀称、金壁辉煌
4、给下列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写字组词。
敢:______( ) 疑:______( )
充:______( ) 巩:______( )
5、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
(1)长城 世界遗产 北京 文化遗产
(2)临潼 兵马俑 将军俑 西安
6、把我国的世界遗产名称与相对应的城市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莫高窟 西藏
避暑山庄 苏州
布达拉宫 敦煌
园林 承德
明孝陵 北京
天坛 南京
7、按课文内容埴空。
(1)___________的树丛,掩映着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琉璃瓦屋顶和___________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
(2)游船、画肪在湖而慢慢地___________,几乎不留一点儿___________。向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望见几座古老购___________和城里的___________。
8、根据诗句的上半句,选择相对应的下半句。
(1)“树红树碧高低影”,下半句是( )
A. 一径竹阴云满地 B. 烟淡烟浓远近秋 C. 半帘花影月笼纱
(2)“清风明月本无价”下半句是 ( )
A. 四面荷花三面柳 B. 一城山色半城湖 C.近水遥山皆有情
二、用序号标明下面句段的顺序。
( )鸽子两眼注视着高空,对喜鹊说:“不!我们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
(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下面。
( )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在低空飞翔,便喳喳地叫道:“世界正数我飞得最高了。”
( )喜鹊抬头一看,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和彩云并肩飞向远方”
(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清脆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望,可不,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
( )“啊!”是这样”喜鹊有所省悟,把双翅一拍,飞向新的高度:
( )它伸长脖子朝上喊道:‘‘鸽兄,看样子数你飞得最高了。”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ng)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昆明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中,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它。
四、习作。
题目:迷人的——
要求:1.写一处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点.
3、字数不限。
篇7: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一、我会填(17分)。
bǎn—(b)—(ǎn)bànɡ——()měi—()—()
shànɡ—()—()rónɡ—()—()wǎn—()—()xìnɡ—()—()xuān—()—()—()kè—()—()
二、我会选(12分)。
肉刀鱼石头猫人
一只()一个()一把()
一块()一条()一盘()
三、比一比,再组词(20分)。
快()果()毛()不()句()
筷()课()笔()坏()包()
四、我会填(16分)。
人心齐,_________。人多计谋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把筷子难折断。__________________,线多搓绳挑千斤。_________________不是春,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满圆。
五、照样子写一写(16分)。
闻了闻一个比一个好神气极了跑来跑去立刻喊起来
___了___一___比一___________极了____来____去立刻_______
___了___一___比一___________极了____来____去立刻_______
六、我也会写话(8分)。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七、我会写(11分)。
钅______________艹________________
衤______________疒_________
篇8: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价等级:优 良 达标 待达标
积累运用(13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骈死 pián相马 xiāng槽枥 lì一石 shí 粟
B、缥碧 piǎo轩邈 miǎo泠泠 líng嘤嘤 yīng
C、嗜酒 shì肃然 xiāo晏如 yàn赋诗 fù
D、逾约 yú加冠 guān晖裂 jūn哗然 yè
2、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对月夜却表达出 的美好祝愿。(3分)
3、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4、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2分)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
目的:
项目二:
目的: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2分)
(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2分)
阅读理解(47分)
一、(10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鸢飞戾天( )窥谷忘反( )
负势竞上( )好鸟相鸣( )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2分)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 。(2分)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造饮辄尽( )(2)期在必醉( )
(3)短褐穿结( )(4)晏如( )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 。(2分)
1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 。(2分)
14、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2分)
15、《饮酒》诗中的隐士形象即为作者自画像,其中最能表现其形象的诗句是
。(2分)
三、(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8、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虚假 B、借 C、假期)
(2)余之勤且艰若此 (A、像 B、你 C、如果)
19、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2分)
20、对比是本文突出的手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手法的作用?(2分)
21、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请列举一、二个古今中外勤学的事例。(2分)
22、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四、(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 )
24、指出下列词的不同用法。(3分)
2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食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6、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7、作者用“伯乐”和“千里马”分别喻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2分)
作 文(50分)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
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4、(1)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2)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3)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5、至;通“返”,返回;凭借;美丽 6、略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鄙弃名利 新 课 标 第一网
10、往,到;期望;衣服上有洞和补丁;安然自若的样子 11、B 12、“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13、五柳先生的性格 14、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通“肢”四肢;通“披”,穿 17、略 18、B A 19、虚心谦恭,认真讨教,尊敬老师
20、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自己的粗袍敝衣作对比或叙述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对比 作用:更能体现自己求学的艰难,以鲜明的对照来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 21、孙康映雪,王冕苦读,王羲之临池练书法等 22、略 23、只是;两马并驾;怎么;表示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 24、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音节助词,无实义; 而:连词,可译为“来”;转折连词,但是;表修饰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6、其真不知马也 2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指人才
试题说明:
八年级第五单元主要是文言文的学习。本套试题着重考察了文言文的常见字、词句的读音、释义,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考察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9: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1.C(“冠”读guān。)
2.D(归:女子出嫁。)
3.B(正确的朗读停顿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B(A.东晋;C.刘禹锡,唐;D.孔子。)
5.D(杜甫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1)往来无白丁(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齐鲁青未了(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7.后/遂无问津者。(做文言文断句题,我们通常遵循如下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8.(1)通“邀”,邀请。(2)妻子和儿女。(3)做标记。(对于文言文字词翻译,我们最重要的是注意平时的积累,另外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词语的含义,上下文语境是固定的,结合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9.(1)(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就顺着旧路(回去)。(对于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即忠实原文,“达”即文意通达流畅,“雅”即表达有文采。注意“无论”“向”等词的翻译。)
10.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会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从这里可以看出“村人”的热情好客。后一问需要我们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11.C(“奇”应为“手艺奇妙”的意思。)
12.D(D项中的“径”应为直径而不是长度。)
13.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注意在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查找原文句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意思是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因此与此意思相同的一句很容易找出。)
16.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孟子生活的时代是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孟子的主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挟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揉揉胳膊的一类。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7.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紫檀出料少,特名贵;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紫檀纤维细,易雕刻。(仔细阅读选文,我们会发现第③④⑤⑥段的首句是每段的中心句,段中其他句子都是围绕首句来展开说明的。这些中心句就很好地回答了“紫檀有哪些特性”这一问题。)
18.(1)列数字(2)举例子作比较(“90%”说明(1)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2)句的关键词“比如”可以看出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紫檀木与“家里的木门木窗”加以比较,说明紫檀木变形率非常低的特点,则是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9.因为紫檀出料少,十分名贵。建造一个二层楼高的大钟,会耗费很多紫檀。这让乾隆很心疼,所以他大发雷霆。(紫檀不仅外形吸引人,而且内在的优点也很多,但紫檀出料少,“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因而特别名贵。耗费很多名贵的紫檀,去建造一个两层楼高的大钟,自然会让乾隆非常心疼,以至于大发雷霆。)
20.横向不能走刀,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毛病”本义是指器物发生的损伤或故障,也比喻工作上的失误,在本文中它是“缺点”的意思。文章第⑥段中写道,竹子有坚韧的纤维,“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如用力过大,就会“势如破竹”。与之相比,紫檀就没有这些缺点,“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运刀都特别流畅,其“纤维细,易雕刻”的优点尽显无遗。)
21.主任,我们班预定明天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召开有关“莲文化”的实践活动,想邀请您到时莅临指导,不知您是否有时间?(邀请领导参加“实践活动”,注意语气要委婉,用词要准确。)
22.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君子,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一池青莲,一池秀丽。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江南,莲的风景更是让人神往。下面,就让我们在江南《采莲曲》的优美旋律中,走进美丽的“莲的世界”。(注意开场白的基本要求:①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23.祥子与车虎妞(本题考查文学名著,《骆驼祥子》在课内的“名著导读”中已经有介绍,注意平时的积累。)
24.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买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为安葬虎妞把车卖掉。(注意加强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25.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作文题目“走进桃花源”提示的信息很重要。我们作文时必须围绕“桃花源”展开。
我们写作时首先要选定一种文体,尽量选用记叙文、散文等易抒情文体。写作过程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人和事的记叙、描写要具体,取材时可以以小见大,尽量选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
同时,注意写出新意。作文,贵在创新。例如:内容新颖、结构精巧、语言鲜活等创新写法都能引人入胜。
【精编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达标测试考题】相关文章:
10.初二语文期中测试题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