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2022-12-17 08:47: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只梅菜扣肉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清明节饭馃饼作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节饭馃饼作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篇1: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春风吹,阳光照,柳儿绿,花儿笑,清明节,就来到。

今天,我走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我看见老师的锅里,有一团绿绿的东西,我问:“老师,这是年糕,还是廿八都铜锣糕呢?”老师回答:“这是做清明馃的材料,我们要做清明馃呢!”“耶,我们要做清明馃了!”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老师拿出菜板,端出肉馅后叫我们去洗手,一切准备就绪后,老师说:“我们开始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抢米粉团,我抢了一块中等的,软软的,粘糊糊的,老师拿来了一点油,让我们醮在米粉团外,我粘了一点儿,米粉团就没那么粘了。老师边示范边说:“我们先把米粉团揉一揉,揉成一个圆形,然后用大拇指按住米粉团,边转边按,形成了一个‘碗’形。接着,把菜装进了米粉团,再压一下,一个可爱的清明馃就诞生了,它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将军。”

听老师说完,我们就开始做了。我好不容易搓成了一个像样的圆,有的把它搓成了毛毛虫,有的搓得凹凸不平,还有的四不像。我用手指按了下去,然后又转了一下,但是被我捏成了一个“盘子”。我去看了一下大家的,只见有的捏成了勺子状,有的捏破了,还有的捏成了饼……我把菜夹到米粉团里,然后对折使劲地捏,很快就把清明馃做好了,老师把我们做好的清明馃排成一排。我们做得五花八门,有的像穿着衣服的乞丐,有的像漏了气的皮球,还有的像在笑得小朋友。

老师把我们做得清明馃放在锅里蒸,过了一会儿,一阵又香又焦的气味扑鼻而来,我直流口水。在老师的允许下,我拿了一个清明馃,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清明馃又软又香,还有一股青草香味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吃完了。吃完后,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清明馃的故事。我们一边吃着清明馃,一边等待清明节的到来。

篇2: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确,这几天,绵绵春雨一直下个不停。

清明节快到了,外婆要做清明馃,我和妈妈急忙跑去帮忙。外婆和好了面团,调好了馅,一切准备就绪。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先把一小块面团揉成一个小圆球,再把两大拇指插在小圆球中间,一点一点把小圆球捏成一口小碗。可是,我的小圆球怎么也捏不成小碗,反而把我的十个手指头粘住了,我怎么也拔不出来。

我立刻向外婆求救:“外婆,外婆,我的手指被咬住了,救救我!”外婆往我的手上放了一些面粉,揉了揉,我的十只手指立刻被解救出来了。

我重新拿了一小块面团,继续做清明馃,这次比上次好多了,但我把小圆球捏成了大圆盘。我心想:唉,又做错了,算了,我就做几个特别一点的清明馃吧!想到这里我又有了信心,于是我做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清明馃,“星星”给爸爸吃,“爱心”给妈妈吃,“小船”给外婆吃,“小鸟”给外公吃,“飞机”给小姨吃……“小狗”留着我自己吃。

大家吃着香喷喷的清明馃,都赞不绝口!爸爸一口气吃了8个呢!还说我做的星星清明馃最好吃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浸在蜜里还甜呢!

篇3: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眼看时间已经进入四月,清明节期间的忙碌已在大家不知不觉中萦绕在身边。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妈妈、外婆就开始忙碌起来,都开始做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清明馃。

外婆拌好了馅,准备好了皮面,就开始包了。我看着外婆和妈妈娴熟的手法,忍不住犯痒痒,也开始跃跃欲试,从外婆手中抢来刚擀好的皮料,开始“大展身手”。

第一次,皮子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话,像个顽皮的淘气包:我要将皮子攥紧,可这“淘气包”偏偏坏我好事,攥紧了左边,中间与右边又开始缓缓地“伸了个懒腰”,将我好不容易攥紧的皮子散了开来,使我的劳动成果就这样活生生的给打乱了,没办法,我只好再学外婆的样子,重头包起。

第二次,我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将皮子的各边都死死的攥紧在手里了一起,“嘻嘻,看你怎么不听话!”正当我这样暗暗窃喜时,就又从天降下了个麻烦:这皮子之间黏在了一起,怎么扯都无济于事。我急了起来:这下可麻烦了!我用各种办法:手撕、硬扯……都无济于事。还是没办法,我扔掉了这只清明馃,又拿起一张皮子,从头再来!

在第三次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清明馃从我的手中诞生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就单单一只清明馃,就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篇4: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今天,我跟奶奶学做清明馃,让我对于清明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做清明馃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奶奶前几天就早早买好了粉,还到田野里摘了一大篮的清明草。我们分工合作,奶奶做清、揉粉,爷爷负责准备馅料,我呢,负责帮忙包清明馃。

只见奶奶先把清明草放进锅里煮,煮的时候还要放一点点小苏打粉,然后煮好再漂洗,拿榔头敲打,清明粿的清就完成了。接着按照比例将粉跟水进行调配,不断揉压,然后将揉好的粉与清和在一起,原本雪白的面粉一下子就变成了青白交加,最后全变成青色的了。

再看爷爷,“嚓嚓嚓——”锋利的菜刀很快把笋切成一小颗一小颗的,雪菜和新鲜的肉也跟着切碎,放入锅里翻炒,盛出放入碗中。这样,热乎乎的清明粿的馅就已经准备好了。

准备工作完成,奶奶就开始教我包清明馃了。奶奶把面粉搓成一长条,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轻轻压扁后熟练地用擀面杖把它们擀成圆圆的一片一片。我学着奶奶的样,将皮摊开放在手心,盛一大勺的馅料放到皮中间,两边皮用手沾点水均匀涂抹再对折,接着把皮往里推,推出花纹形状。重复相同的动作,很快奶奶手上的皮跟馅儿就变成了一个饺子形,把饺子的上边往里推,就变成了一个波浪形,于是一个清明馃就完成了。而我包的呢,却像一只“胖小猪”,肚子鼓鼓的,边上的花纹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我不禁感叹道:“奶奶真厉害,好漂亮的清明馃呀!”

清明馃总算是包好了,奶奶很快就蒸好给我吃,咬一口还冒着热气的清明馃,馃皮带有韧劲,馅很可口,多么美味的清明粿啊!今天,奶奶教会了我做清明馃,你有没有学会呢?

篇5: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今天,我看到阿姨、妈妈和奶奶一起在厨房里一边做清明馃,一边嘴巴讲个没完,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我总算知道了。

“妈妈,我要来看看怎么做!”“你还是先去玩吧,等下有你吃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就让我看一次吧!”经过我的再三请求,妈妈终于同意了。

阿姨一边做,一边跟我说:“烧开锅中水,把洗干净的艾草放进去煮,这样会比较绿比较香。几分钟后,眼看着艾草煮熟了,就赶紧捞起放入准备在一旁的大盆冷水里,不然老让它待在热水里,那样很容易变黄。如果冷水逐渐变暖,就要另换冷水,直至艾草完全冷却,并漂洗干净,捞出,挤干水分,把艾草弄碎。”

接着我就看见阿姨在和粉,和好的粉团白白嫩嫩的,加入捣碎的艾草,立马变得绿绿的。

阿姨接着说:“然后依据喜好把粉团摘成大小均匀的小坨,用手搓圆后捏成厚薄均匀的小碗状,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料,封口,雏形初现。把锅内水烧开,架上草垫或在隔水器具上铺上纱布,把清明馃整齐排列入锅蒸6分钟左右即可。”

听妈妈说:“清明馃,又称聪明馃,是江山民间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每当清明节前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

等到缕缕香味飘出,揭开一看———锅内一片葱翠欲滴。圆圆的像饼,馅是甜的,尖尖的像大水饺,馅是咸的,蒸熟的清明馃清香可口。刚拿出来的清明馃,油光光的冒着热气,真让人口馋。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一个,正准备往嘴巴里放,哎呀,烫死我了。妈妈见了,对我说:“我刚想跟你说烫,你就放进嘴巴了,嘴怎么这么馋啊!”

晚饭,大家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清明馃,聊着天,很快就过去了。

篇6:清明节饭馃饼作文

这天,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秋风轻抚着我的脸颊,吹拂着我的发丝。路上,几棵小青从地中探出头向我微笑,使我偶然想起十岁那年的清明节,想起那裹着绿衣的清明馃......

那一天下着绵绵小雨,我待在外婆家中无所事事。这时外婆喊我去帮忙。我奔向厨房,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只见几个穿着朴实而不失美丽的小馃子躺在木桌板上。

外婆告诉我,这些就是“清明馃”。外婆把“包馃神术”“传授”给了我,自己则在一旁捣青。我在脑子里回想怎么样包清明馃,却不料忘了一些细节。我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开始大干起来。我小心的从青团中拨出一小团,揉了揉,有适当的把它按扁,从料馅儿中提一点豆沙馅,也揉成一个小圆球放进“绿衣”中。最后,我把完成的小馃子放入一个小木具的凹处,把木具的柄子往下一按,一个“精致”的清明馃便完成了。接着我又做了几个馃子。

“哦哟,这是些什么啦?”外婆把青捣好了,哭笑不得地看着我。外婆也做了一个,拿起我最喜欢的馃子一对比,之间的差别竟如此之大啊!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做,在外婆的指点下,我的馃子做得越来越像样儿,虽然不能到大师的级别,但是勉强也看得过去了。外婆把包好的清明馃放入蒸笼中,一会儿便能吃了。

我取出一个奇形怪状的绿馃子,一口咬下去。唔,好吃,名副其实的人间美味呀!软软的外皮和甜甜的内馅儿掺在一起,一股甜而不腻的、清凉甘甜的滋味流入心田。此时此刻,我吃着自己做的食物,虽然样子“丑陋”,但味道可不差啊!所以,还是“馃不可貌相”啊!

我望向路边的那几棵小青,与它们相视一笑,也更加期待今年的清明节,期待那些绿绿的清明粿......

篇7: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清明时节,青饼飘香。说起青饼,我是吃了不少,但还从没做过,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来到阿姨家,把“青”洗了,放进正烧开的水锅里。烧了一会儿,把“青”拿出来,用冷水一冲,晾干。然后切碎,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开始一人用大木锤砸,另一人不断地翻动,直到糯米团变成绿色的。

好有意思哦!我看了眼馋,手痒,去体验了一番。握住锤柄提起来,哇,好沉!我吃力地抡起木锤,往下一砸,再想把锤子提起来,可就不行了,因为锤子被糯米黏住了。不管我怎么使劲,就是拔不起来。看着我的狼狈样,大家都笑翻了天。

取出青色的糯米团,揉成一小团放进刻有花纹的模子里,用手一压,倒扣出来,撒上松花粉,青饼就做成了。放在锅上蒸一蒸,满屋子的清香。咬上一口,那清香在舌尖溢开,在全身飘逸。好醉人啊!

篇8: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清明节放假了。我和妈妈去老家过节。每年那里的人都有做青饼的风俗。

那天,我们乘船去老家。一推开家门,阵阵清香就扑鼻而来,我好奇地掀开桌上蒸笼的盖子,“哇!”我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原来笼屉里全是青饼和青团。这些饼和团一个个碧绿如玉,墨绿的颜色中带着一点点亮黄,光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拿起一个吃上一口,又甜又糯,豆沙在嘴里慢慢溶化,让我吃了一个还想吃,吃了一个还想吃。看奶奶做青团青饼那么熟练,我也手痒想做了。就把手洗干净,卷起衣袖准备开始学。

首先拿一块面团,把它揉成一个圆球。”我照着奶奶说的,捏了一个圆球,“接着在一头捏个口子,先捏好口子,再慢慢往里面捏。一定要注意口要捏小一点儿,皮要薄。”我快嘴快舌地应了一句:“知道了!”真的是新兵上阵,看着别人做得挺简单,到自己这儿却笨手笨脚的,不是皮太厚就是把皮给弄破了,再不就是口子太大了。虽然我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可奶奶却没有觉得我做得不好,她只是耐心地指导我,告诉我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在奶奶的指点下,我的技术逐渐提高,开始做得有模有样起来。做了几个,奶奶说:“差不多了。”说完变戏法似地拿出了一个青饼印,把捏好的青饼都放进模子里压好,再“啪”地一磕,三个压花的青饼就印好了。仔细一瞧,那上面的花纹还真好看,有梅花形的,有迎春花形的,还有叶子形的,姿态各异。

青饼青团做好之后就是蒸了。把所有的饼和团一起放在几格大蒸笼里,开始上锅。原本觉得十几分钟很短,可一分一秒地等时,就觉得真长,像蜗牛爬一样慢。我无聊地玩着游戏打发等待的时间。十几分钟终于过去了,青饼青团蒸熟出锅后还有一道扇凉的工序。我鼓起腮帮子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扇,小脸憋得通红。奶奶回头见我那样子,“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吃着自己做的青饼,觉得特别好吃,闻着也特别香。虽然没有奶奶做的那么精致,但是,这也是我劳动的结晶呢!

篇9: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在我们家乡——岱山,清明节吃青饼是一种传统习俗。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体验做青饼的乐趣,就组织开展了一次制作青饼的实践活动。

前 奏:采青与煮青

“同学们,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要亲手做青饼了,今天我们就去上山采青。”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老师给我们看过青的样子之后,就排队上山采青。一路,同学们边议论纷纷,边对路边的小草指指点点。青很香,背后长有绒毛,颜色并不很绿。我们睁大了眼睛四处找寻,终于发现了一处青的聚集地。我们大把大把地割着青,不大一会儿,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

第二天,食堂阿姨就在忙活着煮青了。一大锅的水沸腾着,青在水里不住地翻滚、搅拌,把水都染成了绿色。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情不自禁地抽动了几下鼻子。“哇,好香啊!同学们不住地感叹。

呈 现:做青饼

到了第三天,我们准备做青饼了!洗好手,套上干净的蓝色手套,来到了食堂门口的空地上。几张大桌子摆在中央,上面铺了一张粉红色的薄膜,用两个做青饼的模具压住。旁边,一名高高大大的伯伯举着大锤子敲打着石臼里的面团。青和糯米混合起来了,青白相间,颜色很是鲜明。渐渐的,青色占了大多数,白色变少。门卫爷爷在锤子上举的空间迅速伸手去推揉面团,又极速缩回,真让人担心他会不会被锤子砸到手。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配合得极其默契,天衣无缝,让人拍手叫绝。

分好组,我们站在桌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潘成业从食堂拿来两团热呼呼的青团放在桌上,我们看着青团不知如何下手。老师走过来,向我们示范了一遍。只见他把青团隔着保鲜膜印在模具上,铺匀、按实,再一倒,就出现了一个精美的青饼。青饼是青色的,上面印着一个“福”字,四周有圆圆的花边。我连忙拿起一个青团,迫不及待地做起来,没一会儿我的手中也诞生了一个。紧接着,我们组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着,忙得不亦乐乎。此时,原本宁静的空地人声鼎沸。有的跑前跑后,叫着喊着,传送着青团和青饼,额头已渗出了汗珠;有的哈哈笑着,与旁边的同学比较着,得意的神情溢于脸上;有的埋头做着,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弥漫着青饼的香气。

尾 声:吃青饼

完工了,我们开始分享劳动的成果。每人拿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把青饼放在鼻子边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咬一口在嘴里,细细咀嚼,香香的.,粘粘的,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10: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我、妈妈、姑姑和弟弟乘着爸爸的车去奶奶家做青饼。在车上,我看见农村的风景非常美丽。“嘟”车停了,我们下了车,这里的空气真是清新,我像猎豹似的跑向奶奶家。

刚到门口,就看见奶奶在 洗糯米和大米,还冒着汗,她说先让我们看一会电视,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我们把洗好的糯米和大米放入三轮车,另外也把晒干的青放入三轮车,又准备报纸和布,到做青饼的地方。到了,“滴—”我们把混合起来的糯米,用机器磨成粉状,然后把青也混起来。在太阳下,我们足足等了两小时,终于才轮到我们做了,我看了个清楚,原来,要先把磨好的东西,放入大锅内蒸,等蒸熟了,就把它放在机器上,一个男子打开开关用一个粗粗的木棒,使劲跺着,接着从机器的下方出现一条长又黑的“蛇”盘在盆子里,一圈又一圈,他把盆子里的“蛇”倒在一张铺满松花的桌子上,我和妈妈。姑姑。弟弟。奶奶拿着印头去做青饼、我们先把印头朝上,再切点糯米和青,放入印头,然后,用手按实,最后,在桌子上一拍,一个完整的青饼就出现了,它还弥漫着一种青饼特有的芬芳,向鼻子扑来。

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做了100多只,各有各的花纹。等它凉了就把它搬入三轮车,我们就骑着三轮车兴高采烈得回家了。

篇11:清明节做青饼作文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刚起来,就看到外面烟雨迷蒙。我从窗户往下看,有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那家店是卖什么的呀,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他们是卖青团子的,吃青团子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妈妈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妈妈,我想试试做青团子好吗?”“好的`。”妈妈和我向楼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馅。其实,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点野菜汁才变绿的。

我和妈妈来到厨房,先洗了个手,然后把袖子卷高,然后才做起了青团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个粉团,因为妈妈以前做过,所以我就去请教妈妈该怎么做。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她拿起其中一个我掰开的粉团,然后沾了点水涂到粉团上,就开始揉这个粉团,直到把它揉成一个圆为止,然后又用手指朝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下,搓出了一个洞,再把这个洞逐渐扩大,然后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馅,把豆沙馅放到那个地方,再把那个口子合拢,再搓成圆,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个我事先掰开的粉团,把它揉成圆,原本以为非常简单,但粉团非常软,一揉就扁了,一点也不听话,妈妈说:“你不能把手摊平了揉,要把手拱起来揉,这样子才可以揉的圆啊!”我照着妈妈的话把手拱起来,果然,这个青团子非常听话得变圆了。接着,我用手指在粉团的中间搓了一个洞,把豆沙馅放进去,但是,放进去简单,要把它合拢可就难了。不管我怎么弄,它都有一点豆沙馅露在外面,把这里的豆沙馅弄进去了,另一边的豆沙馅又出来了。我无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于妈妈。妈妈说:“你不能用露出来的豆沙馅附近的米粉来填补,要拿离豆沙馅远的米粉来填补才可以啊!”听了妈妈的话,我用露出来的豆沙馅对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块来填补露出的豆沙馅,果然,没有再露出来的豆沙馅了。就这样,一个青团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接下来的青团子我做起来简单多了,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妈妈把荷叶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锅里,然后又把青团子一个一个放在上面,开始蒸了起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妈妈把锅盖拿开,香气扑鼻,我和妈妈各拿起一个放在嘴里尝,“嗯,真好吃!”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

做青团子不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继续做。

篇12: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2500字作文

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2500字作文

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2500字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清明节日的寒食迎来的却是清明节气的播种。   清明前后各地食俗大观   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不过,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吃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糊口”,当然也不只局限于享“口福”。现在之所以将“吃”上升为“文化”,是因为它本身包容着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丰富内涵。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这个风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而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此外还有“青精饭”。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门食“麦饼宴”。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唐代韩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今天,有关寒食节的食品大多已经失传。然而,若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清明节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饭馃饼作文】相关文章:

1.清明馃小学作文

2.2022年清明节吃清明饼来历

3.红薯饭作文

4.饭香作文

5.美味菠萝饭作文

6.倒饭的作文

7.牛排饭作文450字

8.鲜花饼作文800字

9.第一次摊饼作文

10.第一次炸饼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清明节饭馃饼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